陽光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陽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陽光教學反思1
太陽的運動和影子的變化,對孩子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復變化,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奧秘。因此本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知道太陽和影子的關系,發(fā)現太陽和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知道可以通過影子的變化來推斷太陽的變化;進一步感知人類生活離不開太陽。為了完成教學所設定的目標,我利用兩課時的時間來完成教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成我的教學:
第一課時首先由“從清晨到黃昏,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怎樣變化,陽光下物體的影子也在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呢?”這個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結合上節(jié)課的研究,說說自己的推測及理由。然后讓學生把在陽光照射下大樹的影子在書上畫出來,有些個別學生在畫時只注意到影子的方向沒注意影子的長短,在提醒后改了過來。其次提出該怎樣驗證我們的猜測,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在第二天學生進行一整天的實驗。
第二課時主要對學生的記錄進行整理,畫出柱狀圖,由小組匯報在實驗中的發(fā)現,以及總結出實驗結論。
這課教學學生積極性很高,興趣濃厚,收獲也不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繼續(xù)注重讓學生多動動手、動動腦。
陽光教學反思2
《棉鞋里的陽光》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后的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被子、曬棉鞋的過程、動作、對話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敬老人的好風尚,教育學生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
教學中,我抓住“媽媽為什么給奶奶曬棉被?”“小峰為什么給奶奶曬棉鞋?”兩個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指導朗讀。再用“因為……所以……”仿照前一課的方法進行了說話訓練。這時,有一個小朋友說:“啊,奶奶真幸福!蔽荫R上接過他的話,說:“是呀,小峰的奶奶真幸福,你能說說為什么嗎?”大家一聽,紛紛舉起小手要求發(fā)言,生1:因為小峰和媽媽都那么關心奶奶,體貼奶奶;
生2:小峰會幫奶奶曬棉鞋,他很愛奶奶;
生3:我用小手給奶奶捶背,奶奶也感到很幸福;
生4:我?guī)湍棠痰瓜茨_水,奶奶挺高興……
在說話訓練的同時,不只不覺滲透了體貼長輩的思想教育。我覺得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千萬不要逐段地分析,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學生,要讓學生充分讀,學生肯定會有自己的感受。結果學生自讀自悟都解決了,老師只是引導,只是組織者而已。
陽光教學反思3
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第二冊《棉鞋里的陽光》。
教材分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巳硕加心暧字畷r,也有年老之日!睹扌锏年柟狻肥且黄錆M家庭溫暖的短文,這是繼《胖乎乎的小手》之后又一篇充滿家庭溫暖的短文。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過程中人物的動作、對話及心理活動的描寫,贊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文章貼近兒童的生活,是兒童身邊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事情。文章語言樸實純真,深受學生喜愛。但文章散發(fā)出的濃濃親情,關心長輩與現在獨生子女的行為有一定的差距,學生一下子難以領悟。另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對話較多,且第一次出現了敘述語置后的形式,學生也難以理解。
學情分析:
家庭對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本文選自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學生易進入情景,所以在教學時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教育才會更富有意義。在朗讀時也更易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本文生字也較容易掌握。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
3.通過學習課文,有關心長輩的愿望,學會體貼長輩。
教學重難點:
認字和自讀、自悟課文。
教學實錄: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板書“陽光“問:同學們知道陽光有什么作用嗎?
生:陽光使人暖和,陽光可以幫助萬物生長……
師繼續(xù)板書“棉鞋里的”,請大家齊讀課題《棉鞋里的陽光》
師:當你讀完課題時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棉鞋里怎么會有陽光呢?陽光怎么會進棉鞋里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對課題的好奇入手,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故事,進入課文情境。)
二、感知閱讀,自學生字
師:大家有這么多的疑問,要想弄懂這些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生:認真讀課文。
師:好!那我們快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吧。請同學們先自由讀課文,讀通句子、讀準字音,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
生讀文,教師巡視。
師:大家讀得真認真,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一聽?(指名學生起來讀)要求:其他同學認真聽,并注意字的讀音。
師:讀得比較通順,大家的意見呢?
生:他讀的聲音小,有些字音沒讀準,不注意停頓。
師:哪些字的讀音不準?
生:“曬”是翹舌音,還讀的落了“這么”兩個字。
師:哦,那你把那個句子讀一讀。
生讀:“咦,棉鞋怎么這么暖和?”
師:很好,這說明剛才大家聽得很認真。接下來老師也想讀一讀。請同學們邊聽邊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想還有哪些字的讀音需要注意?
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找。
(設計意圖:⑴自主識字,通過自己讀,看看哪些會讀,哪些不會讀,對生字有初步的認識;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后進生學習的`機會,突出學習的重難點;⑶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主張正面教育的理念,不管你會讀幾個,只要能讀出幾個,都是有收獲,都是好的)
三.集體交流,鞏固識字效果
師:誰來說一說?
生:“照”和“收”也是翹舌音。
師:對,還要注意“暖和(huo)”不能讀成“暖he”,跟老師讀一遍。
師范讀,學生跟讀。
師:還有“一點兒”要讀出兒化音。
師范讀,學生跟讀。
師:注意了這些字詞的讀音,同學們會讀得更好。(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
師:詞寶寶們來了,看看你認識他們了嗎?
(出示:棉花照到曬被蓋上中午收起脫鞋躺下合眼眼睛擺一擺)
學生先自己讀一讀。
師:誰能說一說,哪些字的讀音要注意?(找出翹舌音的字再讀一讀)
師指名讀,學生領讀,齊讀。
師:看來,同學們回家預習得非常好。接下來請大家在小組中給其他同學讀一讀本課的生字,并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學生小組內合作交流,教師在各組中巡視,解答疑難。)
師:下面,我們要做一個游戲,把字寶寶送到陽光下。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太陽,誰讀的準、講得好就把對應的字寫到太陽下。教師出示字卡,學生講一講識記的方法,教師鼓勵不同的識字方法。學生每講完一個字就把字寫到黑板的太陽下。)
生:棉,左右結構,木字旁。左邊是木,右邊是帛,合起來念棉。
生:曬,左右結構,日加西就等于曬,曬被子的“曬”。
生:……
師:大家講得真好,下面聽老師猜幾個字謎吧!耙粭l白手巾,掛在木頭旁。”(棉)“日落西山”(曬)“家有人一口”(合)“羊尾巴進鍋了”(蓋)
師:為什么是“蓋”字呢?羊尾巴一進鍋就被鍋蓋蓋住了。這個字是上下結構,上邊的羊沒了尾巴,被下面的器皿蓋住了,所以下面是個皿字底。
師小結:識字的時候,我們不僅可以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來認字,還可以猜字謎,但要注意編得字謎要合理。
教師出示形近字,學生認讀組詞:
曬—灑被—披午—牛
脫—說眼—很睛—清蓋—盒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這部分教學是本課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自主識字,教師適時的指導、解疑,并注意激勵性評價,更好地形成課堂生成,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四、再讀課文,感悟真情
師:認識了這些字寶寶,大家再讀課文的時候會讀得更好,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桌間巡視。
師:大家讀的真用心,下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段都給大家聽一聽。(學生自愿舉手展示讀。)
師引導學生看課文插圖,問:你能找出對應的段落讀一讀嗎?(學生看一看,找一找,讀一讀。)
師指名讀課文,要求:最好能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設計意圖:這部分學習為下節(jié)課指導朗讀打下基礎。)
師:你有過關心家里人的事嗎?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學習學習。
學生說一說,教師適時表揚,并提出更高的希望。
(設計意圖:通過再讀課文,一方面體會人物品質和文章語言,另一方面感悟尊老敬老的好風尚。)
五.教師提問,深化內涵
(1)小峰做了一件什么事?他是向誰學的?
(2)奶奶感到幸福嗎?為什么?
(3)你喜歡小峰嗎?你喜歡小峰的媽媽嗎?如果你是奶奶,你會對小峰說什么呢?
(設計意圖:深化學習,升華思想。發(fā)展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語言、發(fā)展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反思:
1.在教學中我發(fā)現一年級孩子雖然已經聽到過一些詞句,但是,看著書面語言,要準確、連貫地讀出來、讀好它是很難的。因此,我在指導朗讀時,注重了詞、句、段、篇以及標點符號的指導。
2.《棉鞋里的陽光》這一課,通過對小峰母子給老人曬棉被,曬棉鞋的描寫,贊揚了尊老敬老的好風尚,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關心長輩,學會體貼。學習課文后,我讓孩子們說說你有過關心家里人的事嗎?說出來,讓我們大家學習學習。這個問題雖然簡單易答,也確有孩子能列舉出一兩件事出來,但都千篇一律。當我準備把自己的生活結合教學適時地展示給學生時卻突然發(fā)現竟然也就如此。
細細想來,這兩年,我結婚后就很少和父母住在一塊兒,平時生活成了兩點一線,學校里忙完,忙家里,哪里還有心想父母,照顧父母。我已想不出“為老人做了什么”?啊!這難道就是一個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生活嗎?我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我們?yōu)槿藥煴,應以身作則,不光是在課堂上用書本上的內容去熏陶教育學生,教孩子做人,更應該用生活中的言行去潛移默化,去感染學生。
想到這兒,我知道了下節(jié)課該怎么上,更明白了生活中該怎么去做……
陽光教學反思4
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前后桌四位同學共同討論,太陽的'作用。
二、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說說“田里的禾苗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么樣?山上的小枝有了陽光,它會變得怎樣?”通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
三、總結全文,課文講完后,同學們明白了什么?明白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下面的問題要深入思考:
1、要讓學生理解“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單從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明白禾苗更綠,小樹更高都是陽光的功勞。
2、要認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陽光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的知識技能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通過測量竹竿影子長度的變化,認識到太陽位置的變化會直接影響物體影子的長度。 整堂課由于時間的緊湊,只給學生安排了兩次測量的機會,然后通過比較不同時間內影子的長度找到影子變化的規(guī)律。在五(2)班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件小插曲,由于處理這個問題較為成功,使得學生更直接的找到了太陽位置與影子長度的規(guī)律。
在測量影長的過程中,第一實驗小組測得竹竿的實際長度是118厘米,第一次測量得到的影長是142厘米。第三實驗小組測得竹竿的實際長度是117厘米,而第一次測量得到的影子長度卻是146厘米。當小組代表匯報完實驗結果時,有許多同學都眉頭緊縮,并爭先恐后地舉手,爭著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的確,這是一個十分明顯的問題,明明是第一組的竹竿長,同時測量,怎么可能測得的影子還是第三組的長?指出了這個現象之后,大家都進入了思考,小組討論分析后,大家猜測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況:
1、可能是讀數時出錯了。
2、可能是竹竿放斜了。
3、可能并沒有同時測量。
經證實,第三實驗小組排除了第一種和第二種的可能性,于是大家討論后決定派代表去重測。 三分鐘后,第三組的學生興沖沖地跑回實驗室,喊到:“影子居然有167厘米。”聽完這句話,眾多學生都感到奇怪,反問說怎么可能。但第三組組長斬釘截鐵地回答到:“肯定沒錯,我們測量了兩次呢!” 是啊,在短短的十幾分鐘內,影子變長了,而且變化居然這么明顯。
于是,我趁機引出問題“陽光下,某樹高2米,過了一會,樹的`影子變短了,分析這種現象應該發(fā)生在上午還是下午?”這時就有許多學生說是在上午,依據是“從剛才的測量結果可知,下午的竹竿影子是越來越長的,反之,影子變短應該在上午!甭牶蟠蠹叶紩牡男α。這時有學生恍然大悟,說:“影子的長度與太陽的位置有關系。”沒錯,太陽的位置決定了影子的長短,正午的時候,太陽在頭頂上時,影子最短,而太陽位置越低,影子就越長。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和處理,學生顯然已經找到了太陽位置與影長的規(guī)律,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的課堂上能把握住這些環(huán)節(jié),對教學而言,定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陽光教學反思6
本周進入了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光》的學習,對于光其實學生并不陌生,在第一節(jié)《光和影》的教學中,第一個班教學時我采用的是用手電筒將自己的手照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看到了什么,來引入課題,但是由于手電筒本身光不是很強,教室里不夠暗,所以影子不是很明顯,正當我在想如何進行調整時,無意間走過了投影下方,發(fā)現自己的影子正好可以投射在屏幕上,于是借機直接讓學生進行觀察此時看到了什么,產生影子的條件需要什么,現象非常明顯,因此沒有花費太多時間。
在影子的特點和規(guī)律的教學中,用手電筒充當光源,木塊充當物體,讓學生進行了分組實驗,按照影子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三個方面自己進行探究和總結,沒有對他們講解的太多,讓他們自己小組去探究,絕大多數小組都還是可以找在不用情況下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并用簡圖表示出來,因此學生也是滿滿的成就感。在進行總結時,也就直接將小木塊放在投影儀下方,讓學生直接觀察影子的`變化情況,效果是真的好。最后給學生播放了手影舞蹈的視頻,學生通過剛才實驗的所得,很多同學都自己分析解釋起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舞蹈效果,怎樣可以做到。
第二節(jié)《陽光下的影子》的教學中,上課之前還比較糾結,考慮到最近的天氣是不會有很好的太陽讓學生來做這個實驗的,書上的模擬實驗是將小木棍立起來,放在陽光下觀察不同時間下影子的方向和長度變化,為了讓學生觀察到現象,又不想因為沒有太陽就不做實驗,直接分析數據和憑生活經驗來總結,于是決定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照射小塑料棍,同時用科學書立在棍子后面,手電筒圍繞科學書四個邊進行移動來模擬太陽東升西落的過程,整個過程手電筒的光都要照射小棍上,然后記錄科學書四個角,三邊的中點上影子的方向和長度,發(fā)現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影子的變化過程,學生們也可以直接通過圖個數據分析得到結果,
陽光教學反思7
最近,我想了很多很多。為什么三、四歲的孩子會問“蘋果為什么有皮”、“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之類的問題,而十一、二歲的孩子卻變得提不出任何問題了呢?究其原因,罪魁禍首就是我們老師。平時,每節(jié)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了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于是,在課堂上提問便成了老師的專利,回答是學生的義務。長此以往,學生便成了腦中沒有問題的學生了,如此這般,后果將不堪設想,F代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說明,少年兒童天真好奇,對萬事萬物都愛問個為什么,他們常常喜歡根據自己的想象和經驗,針對問題尋找一種獨立的解釋,甚至朝著教師講的和書本上寫的不同方向大膽提出疑問,去探索客觀真理。學生是有思想、有自我意識的主體,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是兒童的天性。作為一年級的老師,在教學中尤其要注意維護和發(fā)揚學生的'這種天性,要讓學生輕松上陣,暢所欲言,讓他們有機會說,敢于說,甚至人人爭著說,培養(yǎng)他們的獨特個性。那么,怎樣才能放飛學生的天性呢?
一、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氛圍
許多教育學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英國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個戰(zhàn)栗的心理上寫上平正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張震動的紙上寫上平正的文字一樣。這說明學習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
我們面對的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感性、有理性、有獨立人格,獨特價值和無限潛能的人。雖然他們將來未必人人都是英雄或明星,但卻都是一個真正的人。我們教師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關心,理解與信任每一個學生,要學會角色轉換,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追求成功的心理傾向,而且只要作出一定努力,就可以獲得成功。小班教學的任務就是創(chuàng)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潛能發(fā)揮的情境,幫助每一個學生去發(fā)現自己的價值,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應處于一個平等的地位進行讀書、討論、研究、爭論。教師應是一名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并起著積極的引導作用。不僅教師可以問學生,學生也可以問教師。同時,要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討論,互相問答。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提高的過程。當學生突然舉手提出第一個疑問“陽光鉆進棉花,棉被為什么會暖和”時,我若孰視無睹,那么學生就無法享受到參與的樂趣,無法享受到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樂趣,更談不上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
除了師生平等,生生之間也是平等的,尤其是“學優(yōu)生”與“學困生”之間。在進行各種交往活動中,教師給“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的機會應是均等的。尊重是進行一切活動的前提,只有尊重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做到平等,學生才會感到安全,才不會出現有的學生被冷落、被諷刺、被恥笑的現象。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tài)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fā)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爆F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疑問,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接受的信息發(fā)生矛盾,在心理上就會出現一種力求統(tǒng)一矛盾,使心理狀態(tài)趨于平衡的要求,促進了思維的展開,一旦這種矛盾統(tǒng)一了,便得到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古今中外無數的事例證明,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都是起源于質疑?梢,具有發(fā)現問題的才智,提出問題的膽略,是一切優(yōu)秀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fā)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耙啥軉枺训弥R之半!睂W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語文界老前輩葉圣陶先生曾諄諄告誡我們,教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教會學生自己獨立學習。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讀書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因此,每一位老師都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質疑應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我們應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陽光教學反思8
《陽光很活潑》是西師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面對這種以寫景為主,其中穿插自己情感,主要通過學生的朗讀,重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文章,著重用意會的方式來教學全文,可是,后來的我想想自己作為老師,不就是讓學生能夠尋找到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嗎?現在多媒體的運用,多么的發(fā)達,日出的圖片,影像隨處可見,他們不知道,我就用課件的形式讓他們來熱愛生活,讓他們感到其實美就在身邊,早上走在來學校的路上,其實并不孤單,你看,頑皮的陽光與之為伴,是多么愜意的一件事情呀!讓他們在枯燥的學習中感受陽光帶來的溫暖,煥發(fā)他們內心的激情。
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第一課時,在40分鐘內,前15分鐘學習本課的`生字詞,后25分鐘出示本課的重點句子,讓學生理解并以朗讀的形式來表達出自己的理解情況。
通過孩子們自學生字,隨后,我設計了一個反饋練習,那就是“聽寫”,還是讓成績稍微差一點的孩子在黑板上聽寫,后來老師們對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即對這種做法產生質疑。質疑(1)、五年級的孩子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不要聽寫?時間會不會太匆忙?我的感受是:在新課標中,我確實沒有充分尊重孩子,沒有給孩子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講課是講給差生聽的,沒有過程哪來結果呢?在場的老師都看見了,抽到黑板上的學生學習成績都不怎么好,聽寫的效果也是差強人意,總共只有8個詞語,兩個孩子差不多都錯了接近一半了,這樣的效果確實不好,但是我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孩子全對,看看我教認生字的功夫有好了不起,而是在后進生中找出最容易出錯的生字,集中強調,有針對性的講解,不會造成“人在曹營心在漢”的悲劇了。質疑(2)、五年級的孩子要不要在課堂上聽寫,這樣有沒有沖淡主題,不符合高段的學習邏輯。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高段的目標是:閱讀教學,上課的內容是以分析課文內容為主,生字詞應該怎樣學才是最佳安排,真正做到向40分鐘要質量?我個人認為,并不是生字詞都不需要教了!耙钥紤獭,每張試卷中也沒有將課文中的生字詞拋棄呀!面對班上不愿意自學的后進生,要達到熟練掌握生字詞的目的,我只能這樣做,堅決不放棄每一位同學。以前的我也覺得課堂時間的寶貴,通常聽寫都是利用中午的有限時間,可是每天的效果并不好,我想突出重圍,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不如就在課堂上用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來鞏固生字詞。隨后我要思考的是:我應該采取哪些游戲式的聽寫,不至于學生的審美疲勞。質疑(3)、聽寫后的反饋時間過長?對,這次我在教學這堂課的時候,沒有好好地設計好時間,請了兩位同學上去,這樣耽擱的時間是長了一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嘗試了新的方法:“寫”也要開火車,同學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輪流走上講臺聽寫,這樣評講的速度挺快的。
其后,在分析課文中,先讓孩子提出不理解的句子,讓我驚訝的是我班的陳光焱同學表現得特別的積極,提出了一個有價值的問題,“破折號”,一來說明他認真讀了書;二來他能夠主動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這也是一種進步。隨后我出示課文的重點句“世界是千變萬化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陽光是可以活潑的,就像孩子的一顆童心”,我提出問題,但是不解決問題,只是為了引出有關描寫“陽光很活潑”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學完了后再理解這句重點句。很幸運,他們通過自讀能夠找到這三句,部分同學能將自己的體會說不來,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墒蔷驮谶@里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學生找出哪些字可以體現出來,不知怎么的,我自己卻事先用紅色的字體已經表現出來了,這樣的后果是學生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解決問題,是我這個當老師的責任。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是要多多開動腦筋,以各種形式讓班上不再有差生,這個任務很艱巨,要完成很困難,但是我把此作為目標,以差生為主作為目標,我想可能情況會有所好轉。
陽光教學反思9
詩人筆下的陽光,是如此的細軟,如此的溫柔,“她們覆蓋在我的身上”,是如此的溫暖。這種溫暖讓詩人聞到像小小女兒那樣的淡雅,那樣的芳香,感覺到“灑水與云彩一樣的柔軟”,讓詩人在“這個春天”里“內心里的什么輕起來”。溫暖的陽光滿足了詩人嗅覺和視覺上的需求,把詩人的不快減輕了,使詩人的心情愉快了。而且,當詩人看到“眼前明媚的'陽光很誠懇”,也就是看到誠懇的陽光的時候,終于相信,除了自己受創(chuàng)傷以外,還有許多和她一樣的人,——世上的災難并不是僅由“我”一人承擔——從而自信起來。 整首詩的基調是明快的、活潑的。陽光的“細小”、“輕柔”,像“小小女兒”一樣,像“灑水與云彩一樣”。所有的詞語都是明亮的,詩人的心情也是明亮的。盡管最后詩人說“許多的人和我一樣/經歷著新的創(chuàng)傷”,著好像有點灰暗,但詩人要表現的不是灰暗,她要表現的是陽光讓人自信起來的喜悅心情。 詩人把陽光寫得那么美好,是因為詩人賦予了陽光一種特別含義,那就是陽光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詩人希望人間充滿關愛,人人心中都有陽光。
陽光教學反思10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比巳硕加心暧字畷r,也有年老之日。奶奶老了,媽媽格外特貼,把老人的棉被曬一曬,讓她睡得更暖和。賢淑的2影響著幼小的心靈,小峰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幫奶奶曬棉鞋。陽光鉆進了棉被,也鉆進了棉鞋,溫暖了奶奶的身體。這堂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教學目標:
一﹑識字教學
1.讀中識字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先把生字在文章中圈出來,然后再把文章讀通順,這樣,生字在學生找的時候有了一遍印象,在每次讀的時候又可以有意識的注意生字。使生字能夠經常再讀中呈現,效果更好。
2.猜謎語識字
我先自己編了兩個謎語給孩子們猜,如“一口咬掉牛角”,“家中人一口”。學生馬上猜到是“午”和“合”。之后,我讓學生自己給生字編謎語給同學猜,評選出編謎語能手。同學們興趣一下子來了,有的編“棉:一條白毛巾,掛在木頭上”;有的編“照:一個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殺了一口人,流下四滴血”;有的.編“曬:太陽西邊照”等等。通過編謎語,學生不僅對字形加深了印象,而且也提高了識字興趣,從識字中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二﹑閱讀教學
1.從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情感。
為了能讓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課上我安排了較多讀的時間。有學生自由讀,學生分小節(jié)讀,學生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讀等。在讀中,適時拋磚引玉,比如:“小峰看到媽媽給奶奶曬棉被,奶奶蓋著暖和的被子睡著了,他會怎么想呢?”“小峰為什么(輕輕地)奶奶的棉鞋曬了呢?”等等。從文中的一些細節(jié)來體現小峰愛奶奶,孝敬奶奶的拳拳之心。
2.聯(lián)系實際,從自己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中使情感升華。
都是孩子是最真實的讀者,也是最可愛的人。在今天這堂課上,我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里人是如何互相關心的。我們班同學的回答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其他同學。陳嘉輝說:“我天生有一半頭發(fā)白了,我的爸爸媽媽為了給我治病,跑了很多醫(yī)院,也借了很多錢,媽媽經常為了給我煎藥起早。我很感謝他們,也很愛他們。我要好好孝順他們!闭f完時,已經哽咽了,眼眶里滿是淚水。
陽光教學反思11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只有第二自然段是三句話,其它各段都是一句話,最后一自然段點明文章的主題: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課文插圖色彩明麗,文本部分語言流暢,富有童真童趣,貼近兒童生活,能引起孩子們感受陽光的強烈愿望,生發(fā)對大自然無限熱愛和珍惜的思想感情。
學生每天都在陽光的陪伴下生活成長,但是卻常常忽略了陽光的存在。能留意陽光、感覺到陽光的時候并不多。所以教學本課時,我利用最具感染力的音樂,和諧的音符與優(yōu)美的文字,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樂于接受的情境,活潑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里思緒飛揚,在獨特的感受中暢所欲言,點燃他們求知的欲望,
陽光教學反思12
《陽光》這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從課堂教學來看,本課的總體效果較好,基本達到了事先的教學設想,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fā)興趣,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了一首《七色光》的兒歌,學生跟著一起拍手唱,很快樂。那么有了陽光,我們還會有什么開心的事情,還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呢?這樣的設疑導入激起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產生了想要一探究竟的意識。在初讀課文后我又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愿意地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這個學生說,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朗讀是語文閱讀課中最重要的訓練內容,要避免枯燥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讀去體會句子的感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陽光》這篇課文的教材特點,我在教學時做了這樣的安排:學習之前先讓學生預習,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熟。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要讀準字音,讓學生拿起筆邊圈生字邊讀,爭取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順課文,最后大聲給家長朗讀。這樣有層次地進行朗讀可以增加學生的朗讀能力。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學習的時候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因此我將這一段的內容出示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看圖讀,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睂W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為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于學生記憶。由于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圖文結合,深化主題。先讓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獨立地認真觀察圖畫,再讀課文,通過看和讀,讓學生感受到陽光非常寶貴。課文講完后,問:同學們明白了什么?明白了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都是陽光的功勞,總結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蓬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這節(jié)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也有下面的問題要深入思考:
1、要讓學生理解“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單從字面上理解有一定難度,要讓學生明白禾苗更綠,小樹更高都是陽光的功勞。
2、要認真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朗讀中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得更透徹。
陽光教學反思13
1、我的設計意圖:學生們在陽光下活動時,一定注意到了自己的影子,一定也做過“踩影子”的游戲。一般情況下,五年級的學生已經不再做這種游戲了,因為他們知道應該站在什么地方,才能不被同伴踩到影子;知道什么時間地上有影子,閉上眼睛也知道影子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說,“觀察影子”以及“陽光下影子的特點”學生們已經有所了解。本課主要讓學生通過猜測、討論觀察記錄方法、進行觀測記錄影子長度、繪制影子長度變化柱形圖、整理分析柱形圖、交流影子的共同特點,從而意識到研究關于太陽的秘密原來并不復雜。
2、教具改進: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鋪有白紙的約60x45的KT板,并畫出東南西北坐標,為了方便學生確定方向,特地將指南針固定在KT板上。另外,為了讓學生充分利用兩次記錄影子之間的時間來填寫表格和柱狀圖,省去將用橡皮泥固定的竹簽反復取放的操作,因此,我在坐標中央畫了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學生測量出從圓到影子末端的距離再加上2即是竹簽影子的長度了。
3、磨課過程:第一次上課時,光源采用充電式手電筒,由于每個手電筒都有4-5的小燈泡,導致竹簽投到紙上的影子也有四、五個,于是我將每個手電筒做了處理,用紙巾擋住多余的燈泡,每個手電筒只剩下一個燈泡。原本以為這樣效果會不錯,但實驗時靠窗的小組由于手電筒光線較弱很難看到竹簽的影子,課堂效果很不樂觀,。另外,由于我的提問不夠精煉,也導致了課堂生成存在很大問題。
之后,在孫秋月、周耀、張錫彬還有本校的.項賢國、邵偉、張麗芬等諸位老師的幫助下,重新設計了一番。
、僭谟脤W生做廣播操的圖片導入之后,提問影子產生所需的3個條件,先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以便本節(jié)課可更順利進行。
、谠趯W生猜測時由說改為將猜測畫下來,一來畫比說更形象,二來為之后的觀察并畫竹簽影子的活動預熱。
、墼趯W生討論設計之后播放一段較規(guī)范的操作視頻,既省去了用大段文字描述實驗步驟,學生又可模仿著規(guī)范操作。
、苷n后持續(xù)觀察:在記錄表格之前加上一段引語:我們小組采取時間從xx開始,每xx記1次,做xx天的持續(xù)觀察。為的是讓學生在實驗前明確自己要怎么做以及要做什么。
第二次上課時,按照修改過的設計,實驗時,直接讓學生到室外陽光下進行,這部分效果很不錯,但由于教室在4樓,實驗地點在一樓,學生跑上跑下花去不少時間,導致之后的總結有些倉促。不過相對第一次上課的情景,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
4、成果展示:10月20日,在全區(qū)80多位科學老師面前展示了這節(jié)課,過程還算順利,但也存在較多問題。
①由于當天天氣陰,不方便到室外進行實驗,改用探照燈模仿陽光,但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燈移動的方向反了。在學生匯報影子移動方向,本該由西往北偏,但學生的記錄卻是北往西偏,此時才反應過來,幸好課結束時教研員林老師稍作補救,不知這個失誤是否會對學生造成大影響。
、趶埥ǚ依蠋熖岬,《陽光下的影子》這類課再怎么模擬和學生直接在陽光下進行實驗還是有差別的,這點我也很贊同。特別是在燈光下,由于各個小組距離光源距離不同,各組影子的長度也相差較大,對學生也有一定程度的誤導。
、壅n堂語言還不夠精煉,在以后還需引起重視。
陽光教學反思14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抒情的筆調,詩一般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象,它讓孩子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讓孩子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一、激發(fā)興趣,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在初讀課文后我引導學生: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生字寶寶,你能自己認認他們嗎?讓學生自由地讀生字,學習生字,然后各自交流:你學會了哪個生字?讓學生自主地說說自己學會的生字,學生對此充滿了興趣,很愿意地去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記記字形,讀讀字音,組組詞語等等,這個學生說,那個學生可以補充,我只是在邊上提醒一下,有困難了引導一下,這樣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也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以讀代講,充分朗讀
在學習課文的時候,第二段比較長,因此我把重點放在這一段上,在學習的時候為了便于學生理解,因此我將這一段的內容用粉筆板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看圖讀,接著我又引導學生給課文中一些重點詞語加上動作,如:“更高了。”學生用雙手慢慢上升直到伸直為止,這樣邊做動作邊朗讀便于學生記憶。由于這篇課文要背誦,而這一段又很長,學生記憶有點難度,經過這樣的設計學生不但能記住課文的內容,而且在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做做動作體會句子表達的.感情,把學生的個性讀充分展現出來。
三、拓展延伸,語言感悟
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這篇課文有很多地方值得進行拓展延伸,進行語言文字的學習。在學習“田里的禾苗,因為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為有了陽光,更高了!边@兩句的時候,我引導說一說:“花園里的花朵,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比缓笥肿寣W生再想想其它的植物和動物,說說:“ ,因為有了陽光,更 了!边@樣的設計從扶到放,逐步提高難度,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進行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也讓學生理解了陽光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系。這些內容上的拓展立足文本,開發(fā)了課程資源,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而且對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都是很好的訓練,同時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有很大的幫助。
陽光教學反思15
《陽光》是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文,配有情境圖,課文以抒情的筆調,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在教學時,為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我充分利用文本,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充滿活力。
【片斷一】
師:小朋友,請大家閉上眼睛,用想象去欣賞陽光下美麗的景色。清晨,太陽緩緩地從東方升起來了,金色的陽光灑遍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聽!小鳥唱起了歡快的歌。看!田里的禾苗在陽光下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在陽光下更高了……
(閉上眼睛,學生聽得入了神,陷入無限的遐想中……)
師:小朋友,美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紅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來了。
生2:我想到樹林里的小鳥高興地飛來飛去,還唱起了歌。
生3:我想到公雞會喔喔地叫,催人們快起床。
生4:我想到早晨空氣清新,人們都在公園里鍛煉身體。
師:是啊,陽光給大地帶來了生機,給生命帶來了活力,也給我們的小朋友帶來了一篇優(yōu)美的課文,想讀一讀嗎?
生:(大聲地)想!
師:那就請大家把書翻到第8課《陽光》,(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
【教學反思】
〖巧用文本,發(fā)展學生想象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實驗教材生動活潑,多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一年級學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钣媒滩,從課文內容延伸開去,尊重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必定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課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在輕快的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根據教師提供的優(yōu)美文字進行自由想象。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正因為每個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的豐富性,才有學生看到“小鳥高興地唱歌”、“紅紅的`太陽升起來了”,想到“早晨空氣清新”?梢,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內容,設計一定的情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而且還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語言,弘揚學生的個性。
【片斷二】
師:小朋友,陽光像金燦燦的金子,它使禾苗更綠了,使小樹更高了,使小河變成長長的錦緞了。如果你是禾苗,你會對太陽公公說些什么?
生1:太陽公公,謝謝你!你的陽光照得我真暖和。
生2:太陽公公,你真好,你給了我陽光,我長得更綠了。
生3:我很感謝你,太陽公公!有了你,我長得更快了。
師:陽光給禾苗帶來了綠色,那么小樹、小河會怎么對太陽公公說呢?
生1:謝謝你,太陽公公! 有了陽光,我們小樹才能生長。
師(扮演太陽公公):不用謝!我很高興看到你長得這么粗壯。
生2:太陽公公,你對我們小樹真好!我身上的葉子要在陽光下才能制出氧氣。
師(扮演太陽公公):這叫光合作用,我很愿意為大家效勞。
生3:我是小河,在陽光下,我閃閃發(fā)光,特別漂亮。謝謝太陽公公!
師(扮演太陽公公):不用謝,我樂意為你打扮。
【教學反思】
〖善用文本,激發(fā)學生思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才是真理!睂W習語言也是如此。學生至于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激發(fā)了豐富的情感才會有表達的欲望,進而生成新的語言。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活潑好動。他們的思維特點是具有直觀性,具體性。繪聲繪色的表演,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讓學生通過表演體驗文中的思想感情,通過表演發(fā)表自己的獨特感受,這同樣是促使學生生成語言的好機會。在上面的教學中,我就設計了師生表演的學習情境,先是請小禾苗說,再讓學生自己選擇說,教師也蹲下來,積極地融入到學生中去,扮演太陽公公,與學生親切地對話。這一過程,學生的情緒非常高漲,因為角色是自己選的,對話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匯聚的,又能與老師一起表演,他們興致昂然。通過表演,學生理解了陽光的作用的確很大,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它;通過表演,平時的一些禮貌用語也再次回響在學生的耳邊;通過表演,我發(fā)現了學生的語言是豐富的。在他們的語言中不僅有禾苗、小樹、小河的“形”和“意”,更表達了自己的“情”和“味”。所以,教師只要善于利用教材,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又何愁語文素養(yǎng)得不到發(fā)展呢?
【片斷三】
師:陽光是公正無私的,它給予每一個人都一樣多,誰也無法捉住它占為己有。
生1:我可以捉住陽光。
其他學生都說:陽光是捉不住的。
師:你真棒,有自己的看法,你快來說說你是怎樣捉住陽光的,好嗎?
(掌聲)
生1:我家有個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它,我可以捉住陽光。
生2:我也能捉住陽光。我可以利用太陽灶捉住陽光。
師:大家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來修改一下課文,讓它更科學,好嗎?
生1:科學家能捉住陽光,陽光是科學家的;
生2:媽媽曬被子時捉住了陽光,陽光是媽媽的;
生3:聰明的人可以捉住陽光,陽光是聰明人的
【教學反思】
〖活用文本,引導學生探究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閱讀實踐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讓課文學習成為探究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實驗教材給老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在學習“陽光是大家的,誰也捉不住陽光。”這一段落時,有位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能捉住陽光”。我馬上引導他說說自己的辦法,在這個小朋友的啟示下,引發(fā)了同學的一場精彩發(fā)言,在熱烈的掌聲中,在愉悅、自豪中小朋友領會到了陽光的寶貴,人類的偉大。在這里,沒有強求一律和苛刻的規(guī)訓,建設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認可與欣賞,解放的旨趣得到最佳的凸顯和弘揚。在這里,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獨特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智成長的愉悅。這一次,真可謂是無意中的收獲。由此可見,教師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進取精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
讓課堂回歸孩子的世界,讓周圍世界、自然界不斷以鮮明的形象、畫畫、知覺和表象來滋養(yǎng)學生的意識,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和探索的。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爭論中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場所,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
【陽光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陽光》教學反思06-15
《陽光》教學反思09-26
《陽光》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6
陽光教學反思(15篇)11-08
陽光教學反思集合15篇04-02
《陽光》教學反思(集合15篇)01-26
陽光教學反思(匯編15篇)01-01
七彩陽光教學反思04-07
《七彩陽光》教學反思10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