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篇1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凝煉,句式參差多樣,篇幅較長,是一篇訓練學生語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教材。如何根據(jù)教材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和諧發(fā)展,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呢?我的做法是:
1、這篇文章蘊含著豐富而偉大的情感因素。
在教學中,我首先找到文本生命與學生生命的`契合點——“親人”這個主話題,步步深入。“親人”指的是誰?朝鮮人民是什么樣的親人?“親人”僅僅指朝鮮人民嗎?如層層剝筍般探尋文本的內(nèi)涵。其間,運用反復誦讀、情境渲染、想象體驗等教學手法,引領學生投身其中,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透過語言文字感悟文字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師生在情緒場中國共產(chǎn)黨同受到了一次刻骨銘心的精神洗禮。
2、注重體現(xiàn)字、詞、句、篇的訓練。
本課教學對字詞句的理解我不是議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要求,如:“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讓學生從字面去理解,并說出比喻意,然后再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雪”指困難,誰遇到了困難?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炭”本文指什么?“送”大娘是怎樣送的?通過理解這個詞,使學生理解了整段內(nèi)容。對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課文的重點句子讓學生改變說法,并把改好的句子與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句子在文中的含義、作用,并通過理解重點句子而牽一發(fā)動全身,使學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義。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 篇2
《再見了親人》這篇課文描寫的是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是敘事抒情散文。我在教學中,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讀中啟發(fā)想象,再現(xiàn)文章所描述的情景和形象,使他們?nèi)缗R其境,如見其人,學法和寫作方法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
1、多種形式的讀。
如在課文結(jié)束時,我這樣引導:此時此刻,戰(zhàn)士們再也忍不住了,淚水模糊了雙眼,要想對朝鮮親人再說上幾句離別話,然而距離遙遠,戰(zhàn)士們只能默默地在心頭呼喊——”此時,學生們深情地呼喊出文章最后的話語:“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學生的感情達到了高潮。這樣讓他們在體會課文的基礎上去感受當時的情景,讀出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意的讀者,而不是以標準化解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閱讀和理解。
2、讀寫結(jié)合,深刻領悟。
在學完第三部分后,我讓學生看一下,這三個部分在表達方式上有哪些異同。通過比較,學生們發(fā)現(xiàn)了這三個段落的結(jié)構(gòu)相同:開頭都是祈使句勸蔚朝鮮人民不要再送,中間都是具體的事例,結(jié)尾都是直接表達中朝人民感情深厚的反問句。并通過反問句、陳述句的朗讀比較,懂得反問句的好處。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血的代價。教學至此,還是不夠的,我接著引導:難道志愿軍叔叔都沒有作出犧牲嗎?學生不但引用了書上的例子,還大量引用了課外資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完成課后小練筆。
如果能在多種形式朗讀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背誦,效果會更好。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教學反思(精選3篇)09-09
《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1-04
《再塑生命》教學反思10-25
再見了,親人教案優(yōu)秀10-17
《再見了親人》教案優(yōu)秀02-25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06-3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10-13
《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學反思10-14
語文再塑生命教學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