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球自轉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球自轉教學設計范文(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自轉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里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并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并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qū)分布表格(課前發(fā)給學生);生:彩色不干膠條、手電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從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轉方向,理解時差產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操作,觀察總結,討論合作
【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里根據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問題,并引入兩個專題(怎么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fā)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注意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干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后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屏幕給出三幅地圖:
A、面向赤道;
B、面向北極;
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zhàn)能力)并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后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周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周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生的地理現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干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歷晝夜的先后順序有什么規(guī)律。
說明:這里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象。
3、不同的地點經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
老師總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晝夜交替(強調不是晝夜),各地時間存在差異。
。ㄈ绻麜r間允許,可以補充下列內容)
小知識:古時人們判斷時間,是以太陽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時為12點,各地太陽最高時刻不同,所以正午時間不同,所以各地時間就不同,存在時間的差異,人們?yōu)榱讼嗷ソ涣鳎藶橐?guī)定了24個時間,經度每15度為一個時間,叫區(qū)時,使用這個時間的15經度范圍內的地方叫時區(qū),繪制成地圖就叫時區(qū)表,要想知道某地現在是什么時間,不需要記憶,只需要使用時區(qū)表,如圖就可以查出。(下圖置于大屏幕上,學生使用簡圖)
活動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簡易時區(qū)劃分圖判斷各地時間
工具:時區(qū)劃分圖(教師提供)
第一步:將該表格的時間部分和空間部分撕
開(如上圖已撕開的時間表)并在時間表上把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確已知時區(qū)和時間,求已知時區(qū)的未知時間。
將已知時間和該地所在時區(qū)(空間)重合在一起,所求時區(qū)的時間就能夠從“時間”圖上得出來。如圖:當北京時間為18點時,紐約時間是當日5點,開羅時間是12點……利用時區(qū)與時間的有機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讀出圖上任意城市的區(qū)時(屏幕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第三步:學生練習,老師先隨便出題,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根據時事出題,比如德國世界杯比賽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換算,20**北京奧運會與世界各地小朋友觀看時間的換算等等。
整節(jié)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最有收獲的是?(由學生來總結,往往比老師總結更有效)
課外作業(yè)布置
手工制作作業(yè):制作時區(qū)盤(給學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選做)
1)材料:剪刀、彩筆、直尺、硬紙板兩張、膠水、子母扣、大頭針、鋼筆
2)步驟:
。ㄒ唬⿲D甲和圖乙貼在硬紙板上,用剪刀將圖甲按圖的范圍剪出圓盤(將時鐘剪去)。兩圖中心用大頭針穿孔,用子母扣別好,使圖甲可以自由轉動;
。ǘ┙o圖甲按陸地、海洋分別著色,將城市用紅筆使其突出顯示;
。ㄈ┰谝覉D底板的垂直于12點處繪出平行太陽光線,并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四)在日界線處外接一小塊硬紙條,延長日界線,在日界線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同樣,在底板的24點處延長界線,在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
【教學反思和后記】
本節(jié)課內容較多,難度也較大,試圖通過直觀地球儀演示觀察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解決難點,設計思路新穎獨特,操作起來容易出現課堂混亂的問題及時間不夠的問題,需要提前考慮對策!
地球自轉教學設計2
一、內容與說明
1、內容
地球自轉的概況——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
與地球自轉相關的典型地理現象——地方時。
2、地位與作用
本課題是高中地理“宇宙環(huán)境”篇的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天體,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因此而產生的一些現象,對整個地球環(huán)境有個基本的認識,可為后續(xù)“自然環(huán)境”篇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2、能夠理解由于地球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和時差。
3、能夠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在地圖上判斷各點之間的方位關系。
4、能夠計算兩個地區(qū)之間的時差。
【設計思想】注重從“現象”引出“為什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原因”。
三、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時的計算、涉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日期的計算。
四、教學課時
1課時。(“地球自轉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課時教學)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多媒體課件首頁上顯示一幅不停自轉的地球圖片,引入“地球的自轉”這一內容。
【設計思想】開門見山地將“地球的自轉”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較為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二)新課教學
1、從物理學中描述物體勻速圓周運動的幾個因素,引出地球自轉的幾個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線速度、角速度)。
2.教師設問“什么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出地球自轉的定義——繞著地軸自西向東地自轉。注意自轉軸是地軸,方向是自西向東,進而讓學生判斷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用地球儀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并讓大家從南、北極上空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極上空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分別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做一做,小練習: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氣流的運動軌跡,如下圖:
【設計思想】單是口頭描述“自西向東”“順時針”“逆時針”這些詞語,學生對地球自轉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讓學生邊用地球儀演示邊觀察,就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和記憶。
3.復習經緯線的知識,如“經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等。
【設計思想】絕大部分的高二學生對于初中時所學的經緯線、經緯度毫無印象,見到經緯線一籌莫展。所以適當補充經緯線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師繼續(xù)設問“由于地球的自轉,我們地球上會出現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報道“2006年7月10日的凌晨2點多,很多中國鐵桿球迷還圍坐在電視機前,關注著世界杯決賽的戰(zhàn)況!弊寣W生判斷這份報道出現在哪個國家的媒體上?
【設計思想】學生能夠判斷出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從而引出“地方時”的概念,先讓學生辨析一下,“晝夜現象”和“晝夜交替現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教師同時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演示。
5.教師再設問“世界各地的.時間為什么會有不同?有怎樣的不同?”從而引出地方時,以及地方時的劃分。得出“時間的東早西晚”,經度每15度時間就差1小時,經度1度時間就差4分鐘。引出“北京時間”的概念,讓學生辨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
教師通過地球儀及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分析完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之間的區(qū)別。
做一做,小練習:計算世界杯決賽(最近的一屆)是當地時間幾點開始的?
6.教師引入當年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時的“丟一天”,引入“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麥哲倫的船隊1519年9月從西班牙出發(fā),歷經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志上為9月6日,西班牙當地日期卻為9月7日。這一天“丟”在了哪里?為什么會丟?
有一位雙胞胎孕婦從上海坐船前往舊金山,在接近日界線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越過日界線后生下了一個男孩。若干年后,兩個孩子長大后了,他們也學了有關日界線的知識后,男孩說他應該是哥哥。你們認為他這么說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設計思想】從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7、教師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地方時。大家看這張結構圖,對于今天的學習內容你已經掌握了多少呢?請同學們對照這張圖,自己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如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p>
六、專家評析
地球的自轉運動是高二地理的學習難點,教師通過實物演示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本課題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從“現象”引出“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
采用學生自主復習的模式進行最后的小結,在鞏固復習的同時,讓學生再次發(fā)現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不斷探究,不斷解決問題,也是本課設計的一個特色。
當然,本設計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師所舉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些問題是否符合高二學生的認知基礎等。
地球自轉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同學們,當你坐在平穩(wěn)行使的列車上,看到車窗外的景物在不斷后移。這是為什么?(相對運動的緣故)。
1、第一冊中我們學過:我們在地球上看到恒星繞北極星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什么?
2、你知道為什么我們每天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引起的。
二、制作模擬實驗要求及分析
1、制作兩個小用具(太陽平行光線板和十字方向標)
2、準備一個地球儀
注意事項:
火柴與地球儀表面是否垂直粘貼?
方向標的南北方向應與經線一致,東西方向則與緯線一致。
分別把旋轉著的地球儀的北極、南極分別超向學生觀察。
分析:
1、繞軸旋轉問題
2、地軸指向北極星的方向。
3、自轉方向分別從北極和南極觀察地球旋轉的方向。
形象的比喻:
手勢判斷法:
從北極上空觀察:用右手大拇指指向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從南極上空觀察,用左手大拇指指向南極上空方向,四指握拳的順時針方向代表地球運動方向。
填寫實驗記錄
三、地球上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產生的嗎?
從全球看是怎樣的?
從地球上任意一點看又是怎樣的?
提示:晝夜交替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將制作好的太陽光線板對著美國,觀察此時中國與太陽光線的方位關系。
當太陽照向地球時,地球表面,大約有多大面積照不到太陽?為什么?
請你利用光的直線傳播畫圖分析。
宇宙中的天體都有晝夜現象嗎?分析太陽、月亮。
地球上產生晝夜現象的真正原因是:
、诺厍蜃陨淼奶卣鳎翰话l(fā)光
、铺柟獾腵照射
四、重復實驗
在原火柴位置相對的經線位置加粘一根火柴,用模擬實驗說明自轉時,白晝黑夜不斷變換,請根據日常經驗判斷地球自轉周期
讀教材圖“晝半球和夜半球”、“地球與太陽的示意圖”,了解晨昏線的含義:地球表面由黑夜轉為白晝的界線為晨線,相反為昏線。
拓展:
1、查找生命形成的原理,晝夜交替周期與地球上生命形成有關嗎?
2、在南半球看太陽和星辰是怎樣運動的?
3、在南半球太陽在早、中、晚的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樣的?
完成課后練習
完成科學作業(yè)本上的相關練習。
【地球自轉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地球的自轉教學反思09-09
《地球自轉》教案06-23
《地球信箱》教學設計01-16
《地球的內部》教學設計12-21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設計07-03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09-07
地球圈層結構教學設計06-16
地球爺爺的手教學設計 手工制作地球教案12-23
地球萬歲教學設計01-08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