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將相和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lián)系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系錯綜復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lián)系復雜,教學前可布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騙”、“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4.復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并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審清題目。
1.板書課題:將相和
2.出示課題練習,讓學生板演:
。1)“將”的讀音有()()。這里應讀(),“將”指的是()。
。2)“相”的讀音有()()。這里應讀(),“相”指的是()。
。3)“和”的讀音有()()。這里應讀()。既然講“和”,說明他們原來()。
二、設疑激趣、理清文脈,初步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由題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導致他們言歸于好的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同桌討論完成填空:
將相不“和”的原因是(),后來“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師依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三、抓住“騙”字教學“完璧歸趙”。
1.自由讀課文1——10自然段,討論完璧歸趙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換璧、秦國騙璧……)結果怎樣?(完璧歸趙)要求答案的內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師依據(jù)學生的回答引導教學。
★秦國作為當時最強的國家,以城換璧是誠心誠意的嗎?你從那里可以看出來?
★“秦國騙璧”,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2.藺相如識破了秦國的騙局,他是怎么做的.?從中你體會到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機智勇敢、深謀遠慮……)對于這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動作(上前一步、后退幾步,靠著柱子站定。)神態(tài)(理直氣壯、大大方方),語言進行充分的討論。并指導學生演一演。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群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為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二、第三個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進一步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教學步驟:
一、抓住“逼”字教學“澠池之會”。
1.“完璧歸趙”之后,秦國兩次打敗趙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相會。澠池之會上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結果怎么呢?
2.默讀課文,相互討論,答案用四個詞語概括。(侮辱趙王、沒占便宜……)
秦王是如何侮辱趙王的?(逼趙王鼓瑟)對于秦王的侮辱,藺相如是如何反應的?(逼秦王擊)藺相如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藺相如說:“您跟我現(xiàn)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指導朗讀。)逼的結果怎樣?
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藺相如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說說理由。(突出藺相如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對敵人寸步不讓。)
二、抓住“避”字教學“負荊請罪”。
1.過渡: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尊嚴,國家的利益,對敵人寸步不讓,相反,對于居功自傲的廉頗老將軍,他的態(tài)度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個故事,找出關鍵詞“避”,圍繞下面三個問題并體會藺相如的為人。(為了國家的利益,對友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性格特點。
。1)藺相如是如何設法避開廉頗,不跟廉頗見面的?
(2)藺相如的手下是怎樣看待他的避讓態(tài)度的?
(3)藺相如是怎樣向手下人說明避讓原因的
三、品讀賞析,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系。
這三個故事的順序能否顛倒?為什么?(進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業(yè)。
1.引導課外閱讀:既然將相和同心協(xié)力保趙國,最終趙國為什么還是被秦國滅亡了?
2.寫一件發(fā)生在同學、朋友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故事,要寫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將相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相、璧、臣”等16個生字,會寫“召、臣、議”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召集、商議、隆重、約定、膽怯、拒絕、能耐、諸位、和氏璧、無價之寶、理直氣壯、完璧歸趙、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負荊請罪、同心協(xié)力”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領悟3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點:
讀講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動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學難點:
把握“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預習課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史記》:我國西漢司馬遷寫的杰出的歷史文學著作,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改編自這部名著。
2.板書課題:將相和,齊讀課題。
3.釋題:課題中的“將”和“相”分別指誰?“和”是什么意思?誰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將與相和好如初了,這說明其中還有個從不和到和的過程。文章通過幾個小故事給我們講述這個過程的呢?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順,試著給這幾個小故事加個小標題。
2.學生初讀后交流小標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3.這三個小故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誰來簡單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自由讀文后練說)
三、精讀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導語過渡: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又立了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戰(zhàn)功赫赫的廉頗很不服氣,他說了什么?指名讀16節(jié)。
2.探討藺相如真的“就靠一張嘴”嗎?
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1——10節(jié))畫出藺相如說的話
第一處(第6節(jié)):指名讀,思考: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番話的?(讀1——7節(jié),理解趙王的“為難”。)指名再讀第6節(jié),從他的話里你感受到什么?抓住“想了一會兒、愿意、一定”體會。再次帶著感受和理解齊讀第六節(jié)。
第二處:(第8節(jié)中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保⿲W法同前。
第三處:(第8節(jié)中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F(xiàn)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理解“理直氣壯”。從“我的腦袋和璧一塊兒撞碎”體會到什么?
第四處:(第9節(jié)中)理解“大大方方”。和氏璧已不在手上,為什么還能大大方方?說明了什么?
3.小結: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我們分明從他說的話里感受到他并不是“就靠一張嘴”。
四、作業(yè)布置:有感情練讀“完璧歸趙”的故事,講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探討了在“完璧歸趙”故事中,藺相如并不是“就靠一張嘴”被封為上大夫,而是憑著他的勇敢機智立下大功,F(xiàn)在我們來看看“澠池之會”上他的表現(xiàn)。
二、繼續(xù)深究 感受人物形象
1.學習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11——14節(jié))畫出藺相如說的話。指名讀,思考:藺相如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些話的?引讀13節(jié),從藺相如的話里你讀懂了什么?引導理解“鼓瑟”與“擊缶”的'區(qū)別。從秦王擊缶可以看出什么?
2.小結過渡:“澠池之會”上,藺相如置個人生死于不顧,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又立下大功,因而被封為上卿。他憑借的絕不是“就靠一張嘴”。但這位敢與秦王針鋒相對的勇士、英雄,卻在聽了別人傳來的廉頗的一番話后就像老鼠見了貓一般地躲避廉頗。這是為什么呢?廉頗到底說了一番什么話?
三、話語比照,感悟品質。
1.引導學生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出示語句比較。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為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
2.你仔仔細細地讀他們的話,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預設點:
一是人稱不同。廉頗稱呼藺相如“他藺相如”,顯然有不敬之意。不僅直呼其名,而且還在名字前邊加了一個“他”字,更突出了廉頗的不服氣。而藺相如始終尊稱廉頗為“廉將軍”,實為真心誠意敬仰這位老將軍。這樣的稱呼,已經(jīng)把廉頗的居功自傲與藺相如的真心誠意表現(xiàn)得十分明白。
二是排名次序不同。廉頗始終將自己排在第一位,從“我廉頗……他藺相如……”這樣的順序中展現(xiàn);而藺相如卻始終把廉頗排在第一位,從“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中可見。這就將廉頗的自傲與藺相如的謙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是關注的中心不同。廉頗居功自傲,關鍵在于以個人私利為中心,藺相如顧全大局,關鍵在于以國家為中心。廉頗口口聲聲“我”、“我”、“我”,連說三個,絲毫沒有提到趙國;而藺相如句句說的是“我們趙國”,也是連說三遍,全然沒有涉及個人私利。
3.帶著自己的體會有感情朗讀人物語言,感受形象,感悟品質。
4.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做了些什么?
5.引讀最后一節(jié)文字。
《史記》原文中寫道“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惫o不克,戰(zhàn)無不勝,澠池之會上因為他鎮(zhèn)守邊境,秦王不敢拿趙王怎么樣。這樣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老將軍,這身戰(zhàn)袍曾陪伴著廉將軍大敗齊國,攻取陽晉;陪伴著廉將軍固守長平,逼退秦兵……這一身戰(zhàn)袍,對于戰(zhàn)功赫赫的廉大將軍而言,意味著什么?(榮譽、地位、名利……)而今,廉將軍脫下戰(zhàn)袍,又意味著什么?(放下了自己的榮譽、名利、地位……)如果說,藺相如再三避讓廉頗是為了趙國利益;那么廉頗脫下戰(zhàn)袍,負荊請罪,又是為了什么?(精忠為國)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為了共同的國家利益,將相終于和好了,他們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這真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背上可負荊”,真可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相和,平天下!
五、課后作業(yè)。
1.形近字組詞。
2.復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生活,談談學了本文后的感想。
六、板書設計
【將相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將相和教學設計10-24
將相和優(yōu)秀教學設計08-15
《將相和》教學設計(通用19篇)10-05
將相和教學反思06-15
將相和教學反思09-13
將相和的教學反思08-07
《將相和》教學反思10-18
《將相和》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9-20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8-22
《將相和》教學反思(15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