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學設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30 16:35:03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體會求商的近似數(shù)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數(shù)是實際應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shù)的一般方法。

            3、在解決相關實際問題時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取商的近似數(shù),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數(shù)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商的近似數(shù)與積的近似數(shù)的異同。

            教學準備

            有關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按照要求寫出表中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PPT課件出示題目。)

            保留整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保留三位小數(shù)

            2.求出下面各題中積的近似值。(PPT課件出示題目。)

            (1)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2.83×0.9;

           。2)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1.07×0.56。

            3.揭示課題:我們已經會求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近似數(shù)了。在小數(shù)除法中,常常會出現(xiàn)除不盡的情況,或者雖然除得盡,但是商的小數(shù)位數(shù)比較多,實際應用中并不需要這么多位的小數(shù),這時就可以根據(jù)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商的近似數(shù),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探究的內容。(板書課題:商的近似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6。

           。1)出示例6題目信息。(PPT課件演示。)

            (2)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問題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計算,并指名板演。(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計算情況,給予適當指導。)

           。3)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shù)、三位小數(shù)……還除不盡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在計算價錢時,通常只精確到“分”,這里的計量單位是“元”,那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應該怎么辦?(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賹W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計算過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訂正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商保留兩位小數(shù)時,要除到第三位小數(shù),再將第三位小數(shù)“四舍五入”。

            (4)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精確到“角”,又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應該怎么辦?

           、賹W生獨立完成。

           、谟喺螅處熞龑W生明確:商保留一位小數(shù)時,要除到第二位小數(shù),再將第二位小數(shù)“四舍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5)教師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偻ㄟ^上面的兩次計算,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數(shù)?

           、诮處熞龑W生小結: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

           。6)介紹求商的近似數(shù)的簡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除到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后,可以不用再繼續(xù)除,只要把余數(shù)同除數(shù)作比較。

           、偃绻鄶(shù)小于除數(shù)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角”的計算過程。)

           、谌绻鄶(shù)等于或大于除數(shù)的一半,就說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課件演示例6精確到“分”的計算過程。)

            2.對比求商的近似數(shù)與求積的近似數(shù)的異同。

            (1)對比求“1.07×0.56”的積的近似數(shù)與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數(shù),想一想,它們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數(shù)與求積的`近似數(sh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課件演示。)

           。3)引導學生交流、概括。(PPT課件演示。)

           、傧嗤c: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shù)。

           、诓煌c: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只要計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積的近似數(shù)時,則要計算出整個積后再取近似數(shù)。

            三、鞏固應用:

            1.基本練習。

            完成教材第32頁“做一做”。

           、賹W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诩w訂正,著重讓學生明確每一小題除到第幾位小數(shù),然后怎么取近似數(shù)。

            2.提高練習。

            判斷對錯。(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在括號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計算到比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再將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

           。2)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精確到百分位,就必須除到萬分位。( )

           。3)求商的近似數(shù)和求積的近似數(shù)一樣,必須先求出準確數(shù)。( )

            四、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從生活情景入手,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間給了學生獨立思考,在真實化的情境中體驗感悟數(shù)學。在教學例7的時候,以談話方式引出數(shù)學問題,營造一種利于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體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經歷求商的近似數(shù)的過程,更加能讓學生加深理解記憶。

            學生總結出方法后,再進行加強聯(lián)系。但在練習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學生還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數(shù),學生做豎式時就只除到小數(shù)第三位,沒有多除一位,導致結果出錯。因此,只要不斷強調方法中加強鞏固,學生熟悉了自然錯誤就減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數(shù)時,學生最感到困難的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保留,提醒學生并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時要用“進一法”,有時用“去尾法”,我讓學生舉例說說什么時候“進一”,什么時候“去尾”,幫助學生理解。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P87-88

            教學目標 :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學具:課件、一個平行四邊形、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故事導入

            2.從平行四邊形的地中引出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課件出示教材第87頁方格圖: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shù)出的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7頁表格)

           。2)學生完成,匯報結果。

           。3)觀察表格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學生討論,得到:平行四邊形的底與長方形的長相等、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的寬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提問:如果不數(shù)方格,能不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呢?

            (2)引導解決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

           。3)學生動手操作:拿出你們準備的平行四邊形,以同桌為一小組,用課前準備的平

            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拼,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匯報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5)教師用課件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6)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7)出示討論題,小組討論。

           。8)小組匯報交流,教師歸納:

            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用a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邊形的高,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S=ah

            三、鞏固應用,分層提高

            1.教學例1

            例1、一塊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1)讀題并理解題意。

           。2)學生試做,交流做法和結果。

            S=ah=6×4=24(m2),

            答:它的面積是24平方米。

            2.練一練

            (1)一個停車位是平行四邊形,它的底長5米,高2.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

            (2)判斷題

            (3)選擇題

            (4)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5)擴展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2.用本課所學的知識證明老財主沒有偏心。

            五、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3

            我所在的班處在農村地區(qū),班級有40名學生。其中優(yōu)生的比例約占40%,合格的約占20%,極差的學生有5%。班級總體感覺良好,對學習數(shù)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思維活躍,有自主探索知識的學習習慣,成績穩(wěn)定。但是家長的輔導不令人滿意。

            教學目標:

           。薄⒅R與技能:掌握數(shù)方格的順序和方法,能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一些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能正確估計不規(guī)則的圖形面積的大小。

           。病⑦^程與方法:能借助方格圖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在估算面積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初步的估算意識和估算習慣,體驗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提高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讓學生欣賞大自然的美,使學生體會環(huán)保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利用方格圖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

            教學難點:估算的習慣和方法的選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題,學習新知:

           。薄(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師:從我們牙牙學語到認識數(shù)字,從我們拿起筆到記錄生活中的開心快樂,同學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我想:只要同學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功的道路上必將留下你們一串串成長的腳印。(揭示課題:成長的腳。

            2、情境入題,學習新知: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小華出生時的腳印圖片。怎樣才能知道這個腳印的面積有多少呢?

           。1)學生自己先獨立進行估計,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們是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我先數(shù)了數(shù)滿格的大約是11個,其他不夠一個格子的我進行了拼補,這樣大約是17cm2。

            生2:我們的方法也是這樣的,我們把不滿一格的按照一格進行計算,這樣大約是18 cm2。

            師:大家都是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估計的',還有沒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生1:可以把這個腳印看成了近似的長方形,長8厘米,寬2厘米,所以面積是2×8=16 cm2。(課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個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約2厘米,下底約2.5厘米,高約8厘米,根據(jù)梯形的面積公式,算出(2+2.5)×8÷2=18cm2。

            (3)課件出示小華兩歲時的腳印,學生估面積:

           。场⑿〗Y方法,實踐新知:

            (1)師:剛才大家對像腳印這樣的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進行了估算,想想剛才大家用什么方法進行估算的?

            師板書:1、借助方格圖數(shù)一數(shù)所占的格數(shù)。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guī)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2)請同學們算一算自己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

            學生自己先獨立取腳印,然后借助附頁3的方格圖估算腳印面積。

            二、新知實踐,解決問題:

           。、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1)學生獨立進行估計:

            (2)交流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估計的。

           。、估算手掌的面積:

            (1)師: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積:

            (2)學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紙上驗證:(學生在此環(huán)節(jié)開展好幫差活動)

            三、課后實踐,體會環(huán)保:

            1、估算一片樹葉的面積:

            2、體會綠樹對環(huán)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樹有10000片樹葉,估算這棵樹所有樹葉的總面積。

            (2)在有陽光時,大約每25 m2的樹葉能在一天里釋放足夠一個人呼吸所需的氧氣。這棵樹在有陽光時,一天里釋放的氧氣能滿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同學們,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體會?說來聽聽。

            板書設計:

            成 長 的 腳 印

            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算:

            1、借助方格圖數(shù)一數(shù)。

            2、把它看成一個近似的規(guī)則圖形,測量后進行計算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如何轉化為近似的基本圖形。在講這節(jié)課之前,我一直覺得這節(jié)課很難教,學生應該很難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但是,結果出乎意料,學生理解掌握得不錯,能夠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確定成基本圖形,然后再計算。

            首先,在課題引入時,先復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可通過“分割”或“添補”的方法,轉化為已學過圖形的面積,再計算。強化學生“分割”和“添補”圖形的能力,為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做鋪墊。然后,通過課件展示幾幅不規(guī)則的圖形(如:樹葉、魚、布娃娃等等),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他們的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點?與以前學過的圖形相比較,讓學生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說出,這些圖形都是不規(guī)則圖形。最后,談話引入新課:其實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這樣的不規(guī)則圖形,如何估算這些圖形的面積呢?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共同探討這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目的的學習,并知道學習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重要性,這樣他們學得更投入、更有熱情!

            在探索新知時,先出示“成長的腳印”圖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算出“腳印”的面積,再讓他們小組交流討論,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過程和思路。這時,很多學生還是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但是學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過程時,就有疑問,不滿一格而且又不規(guī)則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積呢?先不直接告訴學生方法,讓學生討論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最后還是沒得到滿意的方法。這時,學生帶著強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積。此時,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分割”“添補”的方法,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已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再計算。最后再通過課件演示這個過程,并在方格紙的“腳印”中畫出近似基本圖,給學生一種視覺上的刺激,讓學生很直觀地觀察估算的過程,學會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圖再計算的方法。再讓學生用這種方法估算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讓學生說出他們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圖,最后也用課件演示整個估算過程,畫出近似基本圖。鞏固學生把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看成基本圖再估算的能力。

            通過練一練的兩道習題,再加強鞏固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方法,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討論,最后再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說出他們自己的估算思路,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判斷是否估算正確,最后再用課件演示畫出近似圖。這個過程,讓學生自己說出自己的估算思路,其他同學一起觀察判斷,既能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能鍛煉學生集中精神注意判斷同學的估算是否正確,還能檢查學生是否已掌握此種估算的方法,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之呢?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探索活動(二)《三角形的面積》教材第25頁——26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①使學生經歷、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谀苷_運用公式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數(shù)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①通過動手操作、認真觀察、比較、思考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②通過討論及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和相互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①利用教材上的德育資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②通過練習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理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課前準備】

            三個學習小組分別準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一組準備直角三角形,二組準備銳角三角形,三組準備鈍角三角形,四組任意)、直尺、剪刀。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教學進程】

            一 復習引入

            1、出示課件

            師:比一比,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

            生:觀察 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師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可以用數(shù)格子、旋轉、平移的方法。

            2、回顧平形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

            師:誰能告訴老師平形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生答后,師課件演示

            師:在這個過程,我們運用了一個什么數(shù)學思想。

            生:轉化

            師板書:轉化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幾種圖形的面積公式了呢?

            生答后,師簡要小結

            3、設疑,引入新課

            小明有一張彩紙(課件出示),他想知道這張紙 面積,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可這卻是個三角形,怎么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呢?大家想不想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生答)好,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知識

            師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1、知識猜想

            師:學習之前,大家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積可能跟什么有關?

            生討論、作答(可能和底、高有關)

            2、動手實踐

            一組學生拿出直角三角形學具

            二組拿出銳角三角形學具

            三組拿出鈍角三角形學具

            四組拿出任意三角形學具

            剪一剪、拼一拼,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師巡回檢查、指導

            3、實踐匯報

            各組匯報實踐結果

            一組:我們是拿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通過旋轉、平移拼成了一個平形四邊形或長方形(長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原三角形面積的2倍,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算出三角形的面積。

            二組: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三組:兩個完全一樣的鈍角三角形也可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四組:用一個三角形,從他的高的中點處畫一條底邊的平行線,沿著平行線剪開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再旋轉,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而且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積。

            各組就實踐匯報展開討論。

            4、演示總結

            師:同學們非常聰明,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方法,教師也想了幾種方法,大家看一看和你們想的一樣不一樣?

            出示課件(演示1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引導生觀察

           。1)、拼成的平行四邊形和原三角形面積有什么關系?

            生: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

           。2)、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的哪些部分有關?

            生: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師小結并板書

            平等四邊形的面積=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積= 底 × 高 ÷ 2

            出示課件(演示2一個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邊形)

            師:觀察平行四邊形面積與原三角形面積有何關系?

            生:相等

            師: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三角形底、高有什么關系?

            生: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的'一半

            師小結并板書

            平行四邊形面積= 底 × 高

            三角形面積=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字母表示: S=ah÷2

            5、師生一起回顧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6、基本練習

            師:現(xiàn)在大家可以幫幫小明,算算哪張彩紙的面積了嗎?

            生:能

            師:好那大家?guī)退阋凰?/p>

            生解答,師巡回檢查

            強調:1、注意運用公式 2、注意面積單位

            三、鞏固檢測

            1、出示課件

            師:每天上學回家,教師、家長都要叮嚀同學們注意交通安全,大家認識下列交通標志嗎?

            生答、師訂正

            師:大家觀察,這些交通標志都是什么形狀?我們能不能算算他們的面積呢?

            生獨立完成

            師統(tǒng)一訂正

            2、出示課件

            師:紅領巾中是我們少先隊員的標志,我們每個少先隊員都要佩戴并熱愛他,下面就是一面紅領巾圖,你能算一算做100面紅領巾需要多少布料嗎?

            生板演 師講解訂正

            四、回顧總結

            師:學完這節(jié)課,你都有些什么收獲呢?

            生討論、作答

            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能比的數(shù)學思想,通過旋轉、平移、剪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能化成了已經學過的平行四邊形,發(fā)現(xiàn)其中的聯(lián)系,然后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通過幾道練習,同學們已基本掌握了面積公式的應用,收獲了不少新知識,希望以后每節(jié)課同學們都能象今天這樣滿載而歸。

            附:【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面積

            平行四邊形面積 = 底 × 高

            轉化

            三角形面積= 底 × 高 ÷ 2

            S= a×h÷2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間的關系。會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

            2.在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經歷將現(xiàn)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xiàn)實問題數(shù)學化的活動經驗。

            3.有機結合地方教育資源、我國在方程史上的貢獻等內容滲透健康生活方式,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數(shù)學文化等積極情感,增強民族認同感。

            教學重點:

            經歷從現(xiàn)實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過程,理解方程的本質。

            教學難點:

            會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間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等式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慌笥眩校ㄌ炱剑?/p>

           。ńY合課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兩邊放上砝碼,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50+50=100)

            還可以怎樣表示?(50×2=100)

            2.揭示:像這樣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等式。

            提問:這兩個等式左邊表示的是什么?右邊呢?

            它們之間是(相等的)關系。

            3.提問:小明從天平的左邊拿走了一只砝碼,這時候還能用等式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那該怎樣表示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呢?

            (50<100,100>50)

            二、認識方程

            1.用含用未知數(shù)的.式子表示質量關系

            猜想:為了讓天平達到平衡,小芳準備在天平的左邊放一個物體。如果把把這個物體放下來,可能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呢?

            怎樣用式子表示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況)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呢?

            學生嘗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指出:真不簡單!同學們能想到用字母來表示這個物體的質量。這些字母表示的數(shù)咱們事先不知道,這樣的數(shù)我們把它叫做未知數(shù)。

            感悟:人類能夠將未知數(shù)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讓未知數(shù)平等地參與運算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課件演示,播放錄音:700多年前,我國數(shù)學家李冶發(fā)明了“天元術”,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數(shù)。后來數(shù)學家們又用各種符號表示未知數(shù)。1637年,法國數(shù)學家笛卡爾最早用x表示未知數(shù)。這種表示方法逐漸成為人們的習慣!

            交流:三幅圖中,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就可以怎樣表示?另外兩幅圖呢?

           。╔ +50=100 X +50<100 X +50>100)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呢?眼見為實!

            這時候,咱們該用哪個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X +50>100)

            表達:(放下物體后)為了使天平繼續(xù)達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碼進行了各種調整,請你也用關系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

           。╔+50<200、X+50=150、2X=200)

            2.分類、比較,揭示方程的意義

           、庞懻摲诸愐罁(jù)

            現(xiàn)在黑板上8個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將這些式子分分類嗎?先自己想一想分類的標準,再和同桌討論一下。

           、苿邮植僮

            討論結束后,從信封里拿出8張寫著式子的紙條,按照你們的標準分一分。

           、墙涣鞣答

            哪個小組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你的分法?告訴大家,你們是按照什么標準分類的?

            展示學生的三種分法

            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兩類;

            b.按有沒有未知數(shù)分成兩類

            c.同時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沒有未知數(shù)分成四類。

            根據(jù)分類的標準咱們來看一看每一組式子有什么特征?

            ①沒有未知數(shù)也不是等式;

           、谟形粗獢(shù)但不是等式;

           、蹧]有未知數(shù)但是等式;

           、芎形粗獢(shù)而且是等式。

           、冉沂靖拍

            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這些式子大家都比較熟悉,而X +50>100、X+50﹤200這類式子比較復雜,我們到初中會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

            提問:黑板上另外三類是方程嗎?為什么?

            3.判斷深化理解

            出示“練一練”第1題。

            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36-7=2960+23>708+x50÷2=25x+4<14y-28=355y=40

            討論:等式和方程有什么關系呢?

            4.描述生活

           、耪f飲食(以圖的形式呈現(xiàn))(看圖列方程)

            ①蘿卜——“如皋蘿卜賽雪梨”。

            【圖示:三只蘿卜各x克,共重450克。(臺秤)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谌泯S茶干——“只此一家”。

            【圖示:每袋x元,共4袋。一共24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

           、郯灼腰S酒——“液體長壽面包”。

            【圖示:一只杯子200毫升,另一只杯子x毫升,共500毫升的黃酒。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 】(先不出現(xiàn)數(shù)字)

            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大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與這瓶酒的凈含量有怎樣的關系呢?

            給出信息后,提問:根據(jù)給出的信息,你會列方程嗎?

            提問:如果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變一變,你還會列方程嗎?(300+y=500)

            如果再變一變呢?(z+1.5z=500)

            追問:剛才,同學們都是根據(jù)什么來列方程的?

           、圃掃\動

            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錄音配合圖片文字)

           、俨シ配浺簦ㄅ鋱D):“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睆埓鬆斆刻煸顼埡竺ν昙覄,就去休閑廣場散步。他每分走x米,經過5分,正好走完400米。

            屏幕顯示文字:每分鐘走x米,經過5分鐘,正好走完400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散完步,張大爺就去打太極拳。老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每排x人,共6排。前面還有兩名教練示范,一共有62人。

            屏幕顯示文字:每排x人,共6排,前面有兩名教練示范,共62人。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⑶賞美景

            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

            ①護城河邊,有兩個著名的景點,它們的歷史可悠久了!

            【顯示文字:水繪園有x年的歷史,定慧寺比水繪園的歷史長1000年,已有1400年歷史。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诠懦侨绺抻袃、外兩條城河環(huán)繞,沿著護城河走,你會發(fā)現(xiàn)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橋。

            【顯示文字:內城河上有x座橋,外城河上有x+5座。一共有29座橋。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廴绺薜呐杈熬秘撌⒚,屢獲大獎。

            左邊這一盆叫(層云疊翠),右邊這一盆叫(蛟龍穿云)。它們都是名貴的盆景。

            【顯示:“層云疊翠”盆景的價格是x元,“蛟龍穿云”的價格是它的2倍,一共360000元。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

           、茉賻闳ヒ挥[“天下第一大壽星”的風采。很高是吧!小明也正在這里游玩呢!你找到他了嗎?跟壽星像比怎么樣?

            【顯示:小明高x米,壽星像總高度是小明身高的30倍還多1米,壽星像高49米。

            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應用

            【課件播放達能佳鈣餅干廣告視頻】

            提問:為了創(chuàng)意的需要,廣告中固然有夸張的成分。但據(jù)調查,關于餅干本身的一個重要信息卻是可靠的。你捕捉到了這條信息了嗎?(1包佳鈣餅干的鈣含量=3杯牛奶的鈣含量)

            咱們消費者可得明明白白消費!關于這條模糊的信息,同學們還想進一步了解哪些更為詳細的信息?(根據(jù)學生提問揭示相關信息。)

            根據(jù)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你能用方程表示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嗎?(結合課件演示)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根據(jù)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jù)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shù)的近似值。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口算

            1.2×0.3、0.7×0.5、0.21×0.8、1.8×0.5

            1-0.82、.3+0.74、1.25×8、0.25×0.4

            2、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每個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投影出示)

            2.095、4.307、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入法”將這些小數(shù)保留整數(shù)、一位小數(shù)或兩位小數(shù),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shù)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shù)位數(shù),這時可以根據(jù)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shù)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列式,板書:0.049×45。

            4、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這么多?梢愿鶕(jù)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shù)位數(shù)。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shù),看哪一位?根據(jù)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jù)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shù)是(),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

            7、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1.7×0.45(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三、運用

            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shù),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shù)。)

            課后小結

            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課后習題

            1、根據(jù)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積保留一位小數(shù)是( ) 積保留兩位小數(shù)是( )

            2、兩個因數(shù)的積保留兩位小數(shù)的近似數(shù)是3.58,準確值(三位數(shù))可能是下面哪個數(shù)?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3、兩個因數(shù)的積保留整數(shù)的近似數(shù)是14,精確值可能是哪些數(shù)? 個位上的數(shù)是4,十分位的數(shù)是4、3、2、1、0; 個位上的數(shù)是3,十分位上的數(shù)是5、6、7、8、9。

            板書

            積的近似數(shù)

            2.45×2.5≈6.13(元)

            豎式

            答: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第五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在三年級已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在教材第二單元又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本課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是這些知識的延展,也是實際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已有知識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另一方面還能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運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作為五年級的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對于平面基本圖形的感知和認識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計算圖形面積和解決圖形問題的方法。但本班學生分析思考能力較差,基礎較薄弱,所以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團體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目標

            教學目的:

            1、在自主探索活動中,理解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2、能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有效地選擇計算方法并進行正確的解答。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

            2、學生通過參與探索活動,思維得到拓展,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掌握了多種解題策略。

            3、通過小組探索研究,使學生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從而加強合作意識。

            過程和方法:

            1、在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通過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

            2、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從而經過比較選擇最好的解題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正確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難點:能根據(jù)各種組合圖形的條件,正確選擇計算方法并解答。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第一課時 (包括教材80-81頁例1、例2和“做一做”,練習十五中的第1-4題。)通過實驗、操作、觀察圖形的拼擺、割補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從而進行分析、概括出面積計算公式,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1.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初步認識了各種平面圖形的特征,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加上這些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應用也十分廣泛,學生學習時并不陌生。

            2、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與日常經驗出發(fā),設置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學習過程變成有趣的活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2、會正確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

            2、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探索知識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感悟數(shù)學知識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加強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難點: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理解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面積?常用的面積計量單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張長方形紙,他是什么形狀?它的面積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導入:出示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哪一個大一些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算呢 ?

            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計算面積。

           。1)用幻燈出示教材第80頁方格圖:我們已經知道可以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一個圖形的面積,F(xiàn)在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算出這個平行四邊形和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說明要求:一個方格表示1cm2,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把數(shù)出的數(shù)據(jù)填在表格中(見教材第80頁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匯報結果,可用投影展示學生填好的表格。

            (4)觀察表格的數(shù)據(j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通過學生討論,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底與長、高與寬及面積分別相等;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它的底乘高;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它的長乘寬。

            2.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

           。1)引導:我們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但是這個方法比較麻煩,也不是處處適用。我們已經知道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用長乘寬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不是也有其他計算方法呢?

            (2)歸納學生意見,提出:通過數(shù)方格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呢?需要驗證一下。因為我們已經會計算長方形的面積,所以我們能不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計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

            a.學生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和剪刀進行剪和拼,教師巡視。

            b.請學生演示剪拼的過程及結果。

            c.教師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過程。

           。3)我們已經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了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觀察拼出的長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組討論。出示討論題:

           、倨闯龅拈L方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比,面積變了沒有?

           、谄闯龅拈L方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

           、勰芨鶕(jù)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小組匯報,教師歸納:

            我們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

            這個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

            因為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3.教師指出在數(shù)學中一般用S表示圖形的面積,a表示圖形的底,h表示圖形的高,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來。

            S=ah

            三、 應用反饋。

            1.出示教材練習十五第1題。讀題并理解題意。

            學生試做,交流作法和結果。

            2.討論:下面兩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匯報。全班訂正。(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僅鞏固了知識,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方法。)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初步體會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使小數(shù)計算簡便。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的能力,培養(yǎng)合理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感悟、運用知識的能力。

            3、通過復習舊知識、自學教材中三個關系式,觀察與分析,將舊知識推移到新知識里,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思考的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2、運用運算定律進行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學生通過觀察能選擇合理的方法進行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整數(shù)乘法的一些運算定律,哪位同學說一說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有哪些?

            生: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師:同學們,你們能用字母來表示出這三個定律嗎?

            師:我們知道乘法運算定律在整數(shù)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計算更簡便了,那么在小數(shù)乘法中,這些運算定律是否也能運用?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猜測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師:猜一猜,每一組算式它們有怎樣的關系?

            2、驗證

            通過計算學生發(fā)現(xiàn)每一組算式都相等。

            師:仔細觀察每一組算式,它們有什么特點?

            生:第一組算式運用了乘法交換律,第二組算式運用了乘法結合律,第三組算式運用了乘法分配律。

            3、舉例驗證

            師:通過上面的一組例子,能否就說明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生:不能。

            師:對,單純的一組例子并沒有說服力,我們需要多舉幾個例子進行驗證。同學們你們能仿照第一組的例子,也寫出三種這樣的.算式,并驗證是否相等。

            (學生動手寫,讓學生進行匯報,盡量讓多個學生進行匯報,這樣例子多了,結論更有說服力。)

            學生匯報。(教師有目的的板書幾組算式,讓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師:小組同學相互交流,你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們的發(fā)現(xiàn)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4、應用

            出示例7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下面兩題,看看它們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0.25×4.78×4 0.65×202

            (1)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嘗試寫在練習本上。

            (2)指明學生板演。

            (3)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運用了乘法的什么運算定律?

            師:第①題,為什么先讓0.25和4相乘?

            生:因為0.25和4相乘,正好得1,計算起來比較的簡便。(使學生體會理解算前先觀察題中有沒有特殊的數(shù),如果兩個數(shù)的積是1、10、100、1000等等,運用運算定律先算,這樣使計算簡便。)

            師:你認為第②小題,解題的關鍵是什么?(使學生體會到先把特殊的數(shù)進行分解,然后才能進行簡算。)

            生:把202分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師:在小數(shù)乘法中,要使計算簡便,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啟發(fā)學生思考,認真審題,要觀察數(shù)的特點。)

            (4)交流評價。

            三、方法應用

            師:剛才,我們運用了乘法的運算定律,使小數(shù)乘法簡便了許多,下面請同學們再來看看下面這道題,怎樣算合理簡便,你能想出幾種算法

            4.8×1.25

            (1)讓學生獨立做。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匯報(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

            (4)評價總結。

            四、鞏固練習:完成做一做題目。

            五、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談話:這節(jié)課你都獲得了哪些知識?在本節(jié)課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三第4.5題。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知道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運算順序相同。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正確地進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并能解答有關應用題。

            理解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并能用其解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

            2、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通過舊知遷移新知識的方法來學習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

            正確地計算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習題。

            教學工具

            多媒體,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準備,揭示課題

            [1]復習準備:

            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1.02×0.2 0.45×0.6 0.8×0.125 0.759×0

            0.25×0.4 0.067×0.1 0.1×0.08 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 30×7+85 250×4-200

           、抛寣W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⑵ 小結:

           、僬麛(shù)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②整數(shù)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亲寣W生算出結果并集體訂正。

            [2]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題的計算方法,其實,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

            【板書】第4節(jié)連乘、乘加、乘減

            2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3]自主探索

            師:在本節(jié)課的開始,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問題,希望同學們幫忙解決。

            【情景圖出示】

            (1)指名學生讀題。

            (2)師: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指名學生回答

            (3)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板演:0.9×0.9×100

            =0.81×100

            =81(平方米)

            [4]交流匯報

            師: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生:這個算式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

            生: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塊磚的面積)

            生: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用0.9×100嗎?(因為占地的是瓷磚的面積,而不是瓷磚的邊長。)

            生: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塊磚能夠鋪地的面積。)

            師: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擴展提高

            師:在整數(shù)乘法中我們已學過哪些運算定律?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板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師:出示3組算式:下面每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 1.2×0.7

            (0.8×0.5)×0.4 0.8×(0.5×0.4)

            (2.4+3.6)×0.5 2.4×0.5+3.6×0.5

            師: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有什么關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自己計算一下,驗證一下你的結論對不對?

            引導學生比較兩組算式的結果,得出結論: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板書】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1)自主探究

            師:出示例題:0.25×4.78×4。

            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遷移:你能仿照整數(shù)乘法中,類似的題目的簡算方法來計算這道題嗎?你能說出每一步各應用了哪一條運算定律嗎?

            (2)鞏固練習

            50×0.13×0.2、1.25×0.7×0.8、0.3×2.5×0.4

            學生獨立完成,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3)難點釋疑

            師:出示題目0.65×201。

            師:你認為此題的關鍵是什么?(把201變成200+1,用乘法分配律完成)你會做嗎?誰來講講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0.65×201

            =0.65×(200+1)

            =0.65×200+0.65 (乘法分配律)

            =130+0.65

            =130.65

            (4)趣味練習

            狐貍賣香蕉:

            賣水果的狐貍波利稱水果時總缺斤短兩,熊貓菲菲打算懲治他一下。這一天菲菲來狐貍波利這兒買香蕉!跋憬兑辉X一斤,您買多少?”波利很熱情。“我買一百斤,不過得麻煩您把它們全部剝好,我給您每斤香蕉皮5角錢,每斤香蕉肉5角錢,行嗎? ”狐貍波利想:5角錢加上5角錢,還是每斤一元錢。便爽快地答應了。熊貓菲菲把錢付了,可是狐貍波利盯著自己的錢,總感覺有問題,卻又不知問題出在哪里?同學們,你們能幫波利找出問題出在哪里了嗎?

            提示:假設熊貓菲菲買的香蕉皮有a斤,香蕉肉有b斤,a+b=100(斤),那么應付的錢數(shù)為:

            0.5×a+0.5×b

            =0.5×(a+b )

            =0.5×100

            =50(元)

            所以熊貓菲菲少付了50元,讓狐貍吃了虧。

            六層燈塔:一個六層塔,每一層點燈的盞數(shù)都是它的上一層的3倍,已知最頂層點了2盞燈,求這座塔共點了多少盞燈?

            [5]小結

            師:你認為在做連乘習題時應注意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今后我們在進行小數(shù)四則運算的時候一定要先搞清楚運算順序再計算。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4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堂練習

            “做一做”

           、胖该麑W生說一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篇毩⒂嬎愠鼋Y果。

            ⑶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茸龀思宇}注意什么?

            提示:要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

            參考答案:72×0.81+10.4 7.06×2.4-5.7

            =58.32+10.4 =16.944-5.725.8

            =68.72 =11.244

            [2]鞏固練習

           、懦鍪荆50.4×1.95-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⑵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傧瓤此倪\算順序是否正確;

           、谠倏此挠嬎憬Y果是否正確。

           、歉鶕(jù)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燃w訂正。

            參考答案:50.4×1.95-1.8

            =50.4×0.1

            =5.04

            運算的順序錯誤了,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正確的算式應為:

            50.4×1.95-1.8

            =98.28-1.8

            =96.48

            第二題3.76×0.25+25.8的乘法部分計算錯誤了,應為:

            3.76×0.25+25.8

            =0. 94+25.8

            =26.74

            2.綜合練習:

            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參考答案:

            19.4×6.1×2.3 3.25×4.76-7.8 18.1×0.92+3.93

            =118.34×2.3 =15.47-7.8 =16.652+3.93

            =272.182 =7.67 =20.852

            3.用簡便方法計算7用簡便方法計算。

            (1)6.4×1.25×12.5

            =8×0.8×1.25×12.5

            =(8×1.25)×(0.8×12.5)

            =10×10

            =100

            (2)15.12-6.82-8.18

            =15.12-(6.82+8.18)

            =15.12-15

            =0.12

            (3)0.76×0.43+0.24×0.43

            =(0.76+0.24)×0.43

            =1×0.43

            =0.43

            (4)5.86×0.4×0.5×0.5:

            =5.86×0.4×(0.5×0.5)

            =5.86×0.4×0.25

            =5.86×(0.4×0.25)

            =5.86×0.1

            =0.586

            課后小結

            師:談一談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你覺得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得怎么樣?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本課主要知識點:

            1、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3、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應用到小數(shù)乘法中。

            4、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和乘減的計算,知道了小數(shù)的混合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在計算中我們可以把整數(shù)的乘法運算規(guī)律運用到小數(shù)乘法中,使我們的運算更加簡便。

            板書

            第一章 小數(shù)乘法

            第1節(jié) 連乘、乘加、乘減

            1、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一樣的

            2、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3、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也可以應用到小數(shù)乘法中。

            4、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2過程與方法:

            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shù)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

            2、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理。

            3、考點分析:

            利用整數(shù)的乘法原理解決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讓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理解小數(shù)乘法的能力,高效快捷的計算小數(shù)的乘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和整數(shù)乘小數(shù),我們根據(jù)原則能不能計算一下下面的題目。

            1、復習舊知:

            師:根據(jù)15 × 12 = 180 ,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5 × 1.2=?

            1.5 × 12 =?

            生:

            15 × 1=18

            1.5 × 10=18

            師:

            那么大家知道:1.5x1.2=?

            2、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下圖中是一個課桌,我們能看圖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購膱D中,你能獲取那些數(shù)學信息?

           、诟鶕(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巯旅嫖覀兙蛠斫鉀Q課桌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課桌的面積嗎?

            生:

           、購膱D中我們可以看到課桌的長和寬。

            ②提問:怎樣求課桌的面積呢?

            2探究新知

            1、多媒體展示計算流程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前面的第一個問題?

            學生:觀看課件解題過程

            在觀看課件的過程中教師要合適的進行講解,讓同學們看清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解題過程。

            2、問題解析: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前面的第二個問題?

            學生:舉手發(fā)言

            通過上一個例題的'講解,學生們能夠更加踴躍的舉手回答問題,在競爭學習中,學生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二、實際問題(例1)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現(xiàn)在同學們來看看小數(shù)的乘法究竟如何計算?

            計算:1.3x1.2

            生:

            學生分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思考,看誰能最快找出解題思路。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3x12

            第二步:數(shù)一數(shù)因數(shù)中總共有幾位小數(shù)?

            因數(shù)總共有2為小數(shù),所以積有2位小數(shù)。

            第三步:把整數(shù)乘法的即向前移動2位。

            三、實際問題(例2)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計算:0.14x1.2

            生:學生分組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計算,看哪個小組計算得又對又快。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4x12

            第二步:數(shù)一數(shù)因數(shù)中總共有幾位小數(shù)?

            因數(shù)總共有3位小數(shù),所以積有3位小數(shù)。

            第三步:把整數(shù)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四、實際問題(例3)

            1、多媒體展示問題

            師:計算:1.1x0.12

            生:每位同學都看是進行計算,看那位同學計算的又快又準。

            2、問題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1x12

            第二步:數(shù)一數(shù)因數(shù)中總共有幾位小數(shù)?

            因數(shù)總共有3位小數(shù),所以積有3位小數(shù)。

            第三步:把整數(shù)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3鞏固提高

            1、師:現(xiàn)在請大家看屏幕上面的這幾道題,能不能找出那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課件出示題目)

            師:要找出正確的題目,主要是找對小數(shù)點的位置。

            生:學生互相探討交流,完成整個題目,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解:

            56.7×38=2154.6正確

            0.37×0.94=3.478錯誤,應該是0.3478

            41.2×9.2=3790.4錯誤,應該是379.04

            0.78×6.1=47.58錯誤,應該是4.758

            2、師:接下來,再看一個題目,這次要分組進行,看看哪個組做得又快又好。(課件出示題目)

            題目:小明每小時能走12.5千米,從教室去圖書館用了1.5小時,教師距離圖書館多少千米?

           、俑餍〗M先列出算式

            生:各小組在競爭中享受獲取知識的樂趣。

            答案:12.5x1.5

           、诂F(xiàn)在各小組開始豎式計算,看哪個組計算得快。

            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125x15

            第二步:數(shù)一數(shù)因數(shù)中總共有幾位小數(shù)?

            因數(shù)總共有2位小數(shù),所以積有2位小數(shù)。

            第三步:把整數(shù)乘法的即向前移動3位。

            3、師:現(xiàn)在我們來計算一下這一個題目,這次要自己獨立完成。

            題目:0.75x0.25

            解析:

            第一步:同學們先來計算:75x25

            第二步:數(shù)一數(shù)因數(shù)中總共有幾位小數(shù)?

            因數(shù)總共有4位小數(shù),所以積有4位小數(shù)。

            第三步:把整數(shù)乘法的即向前移動4位。

            4方法總結

            小數(shù)乘法計算方法:

            1、先計算整數(shù)乘法

            2、數(shù)出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

            3、移動小數(shù)點

            5作業(yè)布置

            1、計算下列小數(shù)乘法:

           、 0.87x2.25

           、 0.45x3.2

           、 1.4x2.55

            ④ 3.6x1.8

           、 11.2x3.5

            解析:

            2、如果長方形的長為30px,寬為45px,求出長方形的面積?

            解析:

            可以列出算式為:1.2x1.8

            答:長方形面積為54px?

            課后小結

            今天這堂課大家運用知識間的聯(lián)系,探索出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生活中有許多小數(shù)乘法的問題,希望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這節(jié)課主要為了讓同學們掌握小數(shù)與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在教學中涉及了學生互動,分組學習等教學模式,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尋找知識、體會知識。并在授課中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學生才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過程和原理。

            板書

            第2節(jié)小數(shù)乘小數(shù)

            小數(shù)乘法計算方法:

            1、先計算整數(shù)乘法

            2、數(shù)出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

            3、移動小數(shù)點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P23例7、做一做,P26練習四第10、11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重點:知道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多角度思考問題,靈活地取商的近似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將下列各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題后,要讓學生說明其中小數(shù)末尾的“0”為什么不能去掉.

            3。 計算0。38*1。14(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二、新課

            1.教學例7:

            教師出示例6,口述圖意, 再列式計算.當學生除到商為兩位小數(shù)時,還除不盡.教師問:“實際計算錢數(shù)時,通常只算到‘分’,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為什么?(應 該保留兩位小數(shù),只要算出三位小數(shù),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數(shù)。)橫式應該怎樣寫出?教師板書。

            教師問:表示計算到“角”需要保留幾位小數(shù)?除的時候要除到哪一位?應該約等于多少?

            教師要讓學生想一想:“怎樣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題目的要求,應該保留幾位小數(shù);其次,求商時,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們學習班了求積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這兩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P23做一做:

            教師讓學生按要求進行計算,巡視時,注意學生計算時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對不對.做完后,讓學生說一說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樣求出來的?(計算出商的小數(shù)的位數(shù)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數(shù).)

            師:解題時用了什么技巧?

            三、鞏固練習

            1、求下面各題商的近似數(shù):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題第(1)題。

            四、作業(yè):P26第10題第(2)題、第11題。

            課后小記:

            本以為求近似數(shù)是教學難點, 所以在新授前安排了大量相關知識的復習。但在實際教學中才發(fā)現(xiàn)計算才是真正的教學難點, 由于例題及做一做中所有習題全是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 所以當作業(yè)中出現(xiàn)小數(shù)除以小數(shù)計算時, 許多學生裝都忘記了"一看, 二移"的步驟。 所以在設計鞏固練習時應增加小數(shù)除以小數(shù)的練習。

            其次我根據(jù)學情補充介紹了一種求商近似數(shù)的簡便方法。 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數(shù)位數(shù)后不再繼續(xù)除,只把余數(shù)同除數(shù)做比較,若余數(shù)比除數(shù)的一半小,就說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數(shù)等于或大于除數(shù)的一半,就說明 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介紹了這種方法感覺好的同學算得更快了,但悟性較差的學生聽完后連最基本的保留兩位小數(shù)應除到小數(shù)點后面第幾位也混淆不清 了。所以下次再教時,此方法的介紹時間可以適當后移,放在練習課上。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

            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續(xù)頁)

            一、復習導入

            豎式計算:2.05×6

            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通過一道練習來檢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況。請大家迅速的將2.05×6在你的練習本上完成。

            (1)請一名同學匯報答案。

            (2)通過練習,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小數(shù)乘整數(shù)我們應該怎樣進行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激活學生的原有知識,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清晰闡述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為探索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做好準備!

            二、類比遷移,情境展開

            (一)教學例3。

            1.出示例題。

            (1)師: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你得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給一個長2.4m、寬0.8m的長方形宣傳欄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主動探究小數(shù)乘小數(shù)提供信息!

            (2)師: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長方形宣傳欄的面積有多大。

            (3)請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

            2.4×0.8=________

            2.嘗試計算。

            (1)師:同學們,請觀察這個小數(shù)乘法算式,它與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小數(shù)乘法有什么不同?

            生:兩個因數(shù)都是小數(shù)。

            (2)師: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小數(shù)乘整數(shù)是怎樣計算的?那兩個因數(shù)都是小數(shù)又怎么計算呢?

            (3)師:小數(shù)乘整數(shù)是把小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進行計算的,現(xiàn)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2.4×0.8呢?如果能,應該怎樣做?請同學們嘗試在練習本上完成。

            (4)指名學生口答,在澄清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闡述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書,教師適時板書(或PPT課件演示)學生的匯報結果。

            3.理解算理。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第一個因數(shù)2.4乘10變成24,積就乘了10;再把第二個因數(shù)0.8乘10變成8,積就又乘了10,這時的積就乘了100。要得到原來的積,就應把乘得的積192除以100,得1.92。

            4.進一步明確算理(兩個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不同)。

            (1)計算出了宣傳欄的面積后,怎樣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請學生列式,教師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

            1.92×0.9=________

            (3)師:這道題也可以先按整數(shù)乘法計算嗎?積里的小數(shù)點應該點在哪里呢?

            【設計意圖:在給宣傳欄刷油漆的問題背景下,遷移已有的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探究因數(shù)與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關系

            師:觀察例3及“做一做”各題中因數(shù)與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因數(shù)中的小數(shù)位數(shù)之和等于積中的小數(shù)位數(shù)。

            (三)小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shù)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1)師:你是怎樣計算的?(先按整數(shù)乘法算出積,再點小數(shù)點。)

            課后小結

            (三)小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1.組織學生回顧、討論小數(shù)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課后習題

            生:給一個長2.4m、寬0.8m的長方形宣傳欄刷油漆,每平方米要用油漆0.9千克。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2.組織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計算方法。

            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滲透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思想,并為下面學生主動探究小數(shù)乘小數(shù)提供信息。】

            (2)師:在計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生:需要先算出長方形宣傳欄的面積有多大。

            (3)請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或用PPT課件演示):

            2.4×0.8=________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14

            《方程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學生在《方程的意義》之前,在一、二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中均有填算式中的括號,也就是未知數(shù),對于方程的意義有了一定的知識滲透,在本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shù),表示數(shù)量,表示數(shù)量間的關系,都與本節(jié)課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方程這部分知識,在初等代數(sh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于小學生來說,從具體事物的個數(shù)抽象出數(shù)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和,現(xiàn)在由具體的、確定的數(shù)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變的數(shù),更是認識上的一個飛躍。而且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shù)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工具,從列出算式發(fā)展到列出方程解,這又是數(shù)學思想方法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方程這部分的學習,能使學生擺脫算術思維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為進一步學習代數(shù)知識幫好認識的準備和鋪墊。學生從算術方法解決問題到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過渡,這節(jié)課的概念學習也是后面學習解方程的方法、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jù)學生的已有知識,以及《方程的意義》的教學內容,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建立分類思想,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學習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重點是在實踐中了解方程的意義,并能根據(jù)方程的意義判斷出方程,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出正確的方程。

            下面我就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向大家做以匯報。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玩兒過蹺蹺板嗎?(同時出示圖片)

            對于這個游戲的玩兒法與經驗,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

            其實在生活中,還有一樣物品與蹺蹺板長得很像,它可不是用來游戲的,而是用來測量的。你們認識它嗎?(出示天平)

            【蹺蹺板與天平有許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在中間有一個支點,都靠力臂兩端的重量來達到平衡,都是根據(jù)杠桿的工作原理。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天平比較陌生,而蹺蹺板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以此導入,能引起同學們的興趣,學生回顧玩兒蹺蹺板的經驗,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為認識新事物奠定基礎,形成表象】

            二、認識并使用天平

            教師介紹天平:

            這就是一臺托盤天平,它是用來測量比較輕的物體的儀器。這兩個是天平的托盤,一邊放物品,另一邊放測量物體的砝碼,砝碼上都有質量標志。我們通過不斷調試砝碼,直到中間的指針指向中間為兩邊平衡,物體的質量就是砝碼質量之和。

            教師示范: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進行實際應用天平來測量一下。

            首先我們來應用一下,檢查一下砝碼的質量是否準確。

            在天平的左邊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碼各一個,右邊我們應該放置一個50克的砝碼?匆幌拢炱街虚g的指針正好指向刻度盤的中心,說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20+30=50

            這有一個空的水杯,我們先來測量一下它的重量。

            請你估計一下它的重量。我們來試一試。

            通過測量,我們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現(xiàn)在我們緩緩向水杯里倒水,你發(fā)現(xiàn)天平怎么樣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嗎?水的質量是未知的,我們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現(xiàn)在天平的狀態(tài)還能用等式來表示了嗎?

            100+X>100

            我們繼續(xù)測量水的質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這幾個算式都以板書形式呈現(xiàn)。

            【在利用天平寫出算式的過程中,我最開始設計的是給每個小組一臺天平,讓學生實際操作,測量物品的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xiàn)天平中砝碼過小,學生操作起來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調節(jié)砝碼的過程中,而不是討論方程的意義,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相背離,因此在修改中,我們還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師的示范為主,我們吸取了學生試驗的教訓,為了讓學生看得真切,我們放棄了實物操作,選擇了電腦課件的演示。】

            三、認識方程

            1、根據(jù)天平寫算式并分類

            剛才我們測量了水的質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出現(xiàn)了這幾種情況,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兩邊的位置關系,你明白了嗎?下面老師這兒就有幾組天平測量的過程,首先請你根據(jù)天平寫出算式。然后把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則分分類,最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的結果。

            【《20xx年版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將學生的“雙基”增加為“四基”,其中“領悟數(shù)學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內容。數(shù)學思想是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如抽象、分類、歸納、演繹、模型等。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比較提倡對概念的演繹,清楚地記得,十年前數(shù)學書對方程概念的呈現(xiàn)是這樣的:通過天平保持平衡寫出等式,然后得到結論。舊的數(shù)學課強調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而新的課程標準中提倡要在數(shù)學學習中,使學生領悟數(shù)學的'基本思想,積累數(shù)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數(shù)的算式,通過通過類比、分析、歸納,形成數(shù)學模型,在頭腦中形成表象,再用嚴謹?shù)恼Z言來表述。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利用天平這一實物圖,將數(shù)學知識置于情境之中,讓學生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寫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數(shù)的和不含未知數(shù)的,。學生通過分類對比,形成表象,教師引出概念,使學生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

            2、交流匯報: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數(shù)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數(shù) 50x2=100 100+20<100+30

            根據(jù)板書,教師講解:像 3x=180、100+x=50x3這樣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

            反問:什么樣的算式叫方程呢?一個算式要成為方程有哪幾個條件?

            【通過對比,學生能在腦海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師講授概念時,學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什么都不講,對于方程這個新知識,如果老師不告訴學生,學生是不能憑借舊知自己總結出來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現(xiàn)上,我選擇了講授法!

            四、應用概念

            同學們,根據(jù)你對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寫出幾個方程嗎?

            判斷,他們寫得都對嗎?

            黑板上剛才我們寫得這些算式,有方程嗎?

            【通過前面學生的活動歸納出概念,還要對概念進行演繹。練習題中,我先讓學生自主寫方程,就是考查學生對方程概念的理解,然后再進行判斷的基本練習!

            五、方程產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shù)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資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shù)學家笛卡兒第一個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shù),才形成了現(xiàn)在的方程。

            【數(shù)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都凝聚著人類智慧與汗水。因此學生在學習前人給我們帶來的經驗同時,也要了解數(shù)學文化。通過這部分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方程的產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設計了這樣幾個題目:

            1、 根據(jù)線段圖寫方程

            2、 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寫方程

            3、 判斷是否是方程

            4、 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七、作業(yè):

            利用課余小組時間用天平測量物體的重量。

            再想,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繼續(xù)保持平衡呢?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雖然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沒有使用天平 ,但對天平都充滿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測量物品的質量這個環(huán)節(jié)延伸到課下,學生不僅滿足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鞏固,我還設計了“天平兩邊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繼續(xù)保持平衡呢?”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也為下節(jié)課《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質》奠定了基礎!

          【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簡易方程教學設計10-10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10-18

          五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設計05-19

          五年級上冊白鷺教學設計優(yōu)秀11-05

          五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總結09-30

          五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08-17

          五年級數(shù)學教學設計08-10

          數(shù)學教學設計07-23

          數(shù)學教學設計07-04

          五年級上冊語文《梅花魂》教學設計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