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同坐小竹排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同坐小竹排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同坐小竹排》。選自新課程人音版小學二年級第三冊的“生活多快樂”主題,該課主要內容有歌曲《同坐小竹排》、《西倫達》,欣賞《阿細跳月》、《歌聲與微笑》兩大塊。我選擇其中《同坐小竹排》這一課時來進行教學。通過聽、唱、表演、創(chuàng)編等多元化的音樂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深刻體驗壯族人民的幸福生活,表達自己愉快、歡樂的情感。
新課標中指出:音樂教育的性質和價值、音樂教育所承擔的任務是: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并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與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與表現能力……基于要求,就是我設計本課貫穿始終的教學思想,結合課標要求和本課的特點,就我的這節(jié)公開課---《同坐小竹排》來談談我對這堂課的一些看法:
一、關于本課教學目標
1、在快樂的情境游戲中學會歌曲《同坐小竹排》,深刻體驗壯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2、能主動參與聽、唱、舞的音樂實踐活動,表達自己愉快、歡樂的情感。
3、能準確地為歌曲打節(jié)奏和用多種形式給歌曲伴奏。
二、關于重難點解決
本課的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快樂的情境游戲中學會歌曲《同坐小竹排》,難點是:感受歌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節(jié)奏變化,并能準確地用多種形式給歌曲伴奏。我解決的方法是:通過念拍“師生問好歌”的三四拍和二四拍節(jié)奏趣味變化,讓學生初步感知三四拍與二四拍的不同,再通過隨音樂劃竹排,以用“兩根竹竿”劃小竹排解決“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劃解決“二拍子”,并以拍行、拍腿的不同處理,讓學生在無形中重點感知曲中三四拍和二四拍的節(jié)奏變化。
三、關于教具
為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興趣性,我運用了多媒體動畫、電子琴等教學工具。
四、關于教學方法
在本課的設計中,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的心理年齡特征,通過創(chuàng)設音樂情境,營造和諧而快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有興趣、學得愉快。在學習歌曲的同時,以情境引入走進壯族,角色體驗“劃竹排”及扮演“艄公”等多元形式,讓學生不斷積累音樂實踐的體驗素材,以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啟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表現音樂,在師生、生生的交流活動中,學習音樂,增長知識,培養(yǎng)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1、創(chuàng)設情境
兒童是以感性思維為主,通過色彩、形象、聲音來感知世界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去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 這一情景,引領學生“走進壯族”去欣賞壯族的建筑、服飾、美景,在游山玩水的時候,啟發(fā)學生體驗壯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并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快樂心情,從而有效學習歌曲的襯詞“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賽 –∣賽 –║”。采用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生動又可促使聯想的音樂環(huán)境與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角色扮演
低年級學生存在著好奇心強、愛模仿、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的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游山玩水時,認識了交通工具——“小竹排”后,讓學生“乘坐小竹排”,自己劃起小竹排來,從而親身體會了三四拍和二四拍的節(jié)奏變化,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再通過扮演“艄公”,比賽劃竹排、歌曲伴奏創(chuàng)編等角色體驗,為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發(fā)揮想象力和展示表演能力設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平臺,使 45分鐘的教學過程時時充滿新奇感,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五、關于教學過程
。ㄒ唬┤の豆(jié)奏,激發(fā)興趣
課的一開始,我以“今天倪老師要和大家來玩?zhèn)師生問好的游戲”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一份疑惑,帶著一些好奇,帶著一種興趣來進行“同學們,早上好”和“倪老師,早上好”的四三拍、四二拍的節(jié)奏念拍練習,從而讓學生初步感受四三拍和四二拍的變化,再通過放《同坐小竹排》的伴奏音樂,師生接龍完成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拍奏,讓學生在感受3/4拍和2/4拍的基礎上,明確體會歌曲的節(jié)拍變化,為學習歌曲做鋪墊。
這樣的趣味節(jié)奏設計,使學生的興奮中心被及時調動起來,同時在念念、拍拍的過程中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中來,并在伴奏音樂接龍游戲中達到有效聆聽,發(fā)揮學生的表現力。
。ǘ┣榫骋,有效學習
學生在《同坐小竹排》的伴奏音樂中有效拍奏完后,以“去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 創(chuàng)設情景,引領學生“走進壯族”,繼而用美麗的歌聲“嗨啰 里啰 ∣嗨啰 里啰 ∣賽 –∣賽 –║”表達快樂的心情,并認識連音線,感受“回聲”的魅力,緊接著通過“認識小竹排——學劃小竹排(用“兩根竹竿”劃小竹排解決“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劃解決“二拍子)——配樂劃小竹排”的形式重點感受四三拍和四二拍的節(jié)奏變化,解決歌曲的難點。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在這樣一次又一次不同形式的創(chuàng)設過程中,讓學生熟悉歌曲,理解歌曲內容,最終達到學會新歌的目的。同時通過設計“兩種劃小竹排”的方法來解決難點部分,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輕松有效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記憶尤新。
。ㄈ┬抡n教學,滲透情感
在劃小竹排的角色體驗近程中,學生們已經對歌曲《同坐小竹排》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課件出示歌曲的歌譜與歌詞,讓學生完整地初聽歌曲,再次體驗三拍子和二拍子交替,再以“廣西壯族的小朋友,在劃竹排的時候看到了什么?”和“漓江的水到底美在哪里?”分段教學歌曲,并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唱出“小螃蟹的可愛”和“山青水秀的美景”。緊接著通過師生“對歌”的形式,幫助學生找準音準,并在“1、2、3、4號竹排比賽,看哪個竹排先把倪老師接上竹排”的比賽過程中進一步鞏固歌曲。
。ㄋ模╈柟谈枨A課堂
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存在著好奇心強、愛模仿、注意力保持時間短的特點,以及在學完歌曲后,可能還有一些學生沒有完整地學好《同坐小竹排》這首歌,我在鞏固歌曲環(huán)節(jié)中安排了“歌曲伴奏創(chuàng)編”(通過拍手、拍腿等不同形式同桌討論設計《同坐小竹排》的伴奏拍奏)、“扮演艄公”、“獻歌”這三個部分。讓學生在“歌曲伴奏創(chuàng)編”中快樂地表演歌曲,在“扮演艄公”中體驗歌曲,在“獻歌”中升華歌曲,最后在“壯族山美,水美,歌更美”的情感熏陶中結束了課堂。
六、關于我的反思
新課程背景下的音樂課堂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倡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靈動的過程中主動參與課堂,積極探究音樂藝術。因此在本方案的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致力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yǎng)。從目標的提出、到過程的安排、學習方法的確定、乃至學習成果的呈現,都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實踐性、更濃的創(chuàng)造性。在二(2)班的這堂公開課中,從“師生問好歌的趣味節(jié)奏”的念拍到“壯族風情”的欣賞以及學“劃小竹排”時用“兩根竹竿”劃小竹排解決“三拍子”,遇到急流用“一根竹竿”劃解決“二拍子”,再到扮演“艄公”的過程中,都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快樂的情境,而“連音線”、“回聲游戲”、“創(chuàng)編伴奏”等多元形式的加入,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當然,課堂中總有一些“遺憾”,在執(zhí)教過程中,因為沒有充分考慮好“課堂生成”中的一些細節(jié),以致學生們在創(chuàng)編歌曲伴奏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的積極主動性還不夠。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的地方!同時,我相信: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坐小竹排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露珠說課稿04-28
《小露珠》說課稿05-02
小石潭記說課稿02-27
小石潭記說課稿優(yōu)秀11-22
《小松樹和大松樹》說課稿02-09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案08-29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案02-20
《小石潭記》說課稿(精選4篇)04-04
《小音樂家揚科》說課稿03-11
小音樂家揚科說課稿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