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dāng)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陳情表的教案

          陳情表的教案

          時間:2024-10-28 02:17:31 教案 我要投稿

          陳情表的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zhǔn)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xué)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陳情表的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陳情表的教案

          陳情表的教案1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積累文言基礎(chǔ)知識。

            2、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3、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xué)習(xí)重點:

            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體會作者深摯的思想感情。

            學(xué)習(xí)難點:

            品味本文摯樸懇切的語言,鑒賞本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表達效果。

            學(xué)法指導(dǎo):

            誦讀法、質(zhì)疑探討法、品味涵泳法

            知識鏈接:

            1、作者與作品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自幼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鄉(xiāng)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表現(xiàn)出相當(dāng)高的外交才能。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公元265年,晉武帝司馬炎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太子侍從官),李密拒絕應(yīng)召,但這很容易招致武帝的疑慮,以為他懷念舊朝,于是李密上《陳情表》,以奉養(yǎng)祖母為理由辭不應(yīng)征。

            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dāng)強烈的感人力量。

            2、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子上給皇帝的書信。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段男牡颀堈卤怼罚"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本文出自《文選》(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tǒng)編)卷三十七,原題作《陳情事表》。

            學(xué)習(xí)過程:

            一、初讀:夯實基礎(chǔ),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給加點字注音(a級)

            險釁( ) 夙( )遭閔( )兇 祚( )薄 期( )年 隕( )首

            逋( )慢 煢煢( )孑( )立 拔擢( ) 矜( )育 日篤( )

            優(yōu)渥( ) 終鮮( )兄弟 期( )功強( )近( )

            洗( )馬 猥( )以微賤 責(zé)臣逋( )慢 猶蒙矜( )育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古今義詞及表現(xiàn)官職變動的詞語:

            3、思考:作者陳情的背景如何?試用文中的相關(guān)語句回答。(b級)

            點撥:重點研讀第二段中體現(xiàn)作者上表陳情時兩難處境的相關(guān)語句。

            二、品讀:品讀賞析,體會感情。

           。ㄒ唬┢纷x第一、二段:

            1、表達了作者怎樣的身世?試找出相關(guān)語句,試著翻譯并加以賞析 。(c級)

            品析:

            2.哪些語句寫出了祖孫相依為命的凄苦?試找出來并加以翻譯。(c級)

            點撥: 重點研讀第一段的相關(guān)語句,也可以參照第二段中的“更相為命”的相關(guān)語句進行解讀。

            3、有感情地朗讀以上語句,并試著背誦。

            4、小結(jié)一、二段的抒情內(nèi)容,深入體會本部分陳情于事,動之以情的表達效果。

            (二)品讀第三段,思考:

            1、在這部分的表述中,作者寓理于情,曉之以理。試分條概括關(guān)于作者“情不得已”的說理內(nèi)容。(d級)

            點撥:說理內(nèi)容可以分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為語言標(biāo)志進行文意轉(zhuǎn)換。

            2、寫自己在前朝為官的經(jīng)歷是否是閑筆?試談?wù)勀阕约旱目捶。(d級)

            點撥:可結(jié)合本文的第一讀者的特殊身份,進行深入探討。

           。ㄈ┢纷x第四段,思考:

            1、作者直接表現(xiàn)陳情目的的語句是哪句?并試著翻譯。(c級)

            2、本段在提出目的前,還進行了哪些鋪墊?是否多余?(e級)

            三、總結(jié)陳情的脈絡(luò):(d級)

            小結(jié):為了達到“乞終養(yǎng)”的目的,作者首先陳述個人遭遇,祖母情深,作為陳情依據(jù);繼寫進退兩難的狼狽境地,博取晉武帝的`同情;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同時剖明心跡,排除了不愿做官的政治原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一路寫來,發(fā)乎情,歸乎理,情真意切。于懇切、樸實中見至真、至善、至美。

            四、表達交流(d級)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在于它陳情的情真意切。有人說:“它的語言是有形的,也是有聲的。”假如你是晉武帝,你會被李密打動嗎?請寫一段話,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要求:語言得體、準(zhǔn)確。

            五、作業(yè)布置

            熟悉全文的抒情脈絡(luò),采用“關(guān)鍵語句串聯(lián)法”,誦讀全詩。

          陳情表的教案2

            復(fù)習(xí)目標(biāo):

            1,復(fù)習(xí)背誦課文,梳理文言知識

            2.回味親情經(jīng)典佳作,提高寫作水平

           。ㄕn前放歌曲磁帶)

            你靜靜地離去 一步一步孤獨的背影 多想伴著你 告訴你我心里多么地愛你 花靜靜地綻放 在我忽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訴你 其實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跡 一年一年風(fēng)霜遮蓋了笑顏 你寂寞的心有誰還能夠體會 是不是春花秋月無情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 (music) 多想告訴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春去秋來你的愛已無聲 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 ,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一首《懂你》道盡了天下父母無私的奉獻;“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 告訴你我其實一直都懂你”言盡了天下孝子永恒的企盼。懂你,難道我們都真的能讀懂這分永恒的親情嗎?

            《一碗餛飩》

            那天,她跟媽媽又吵架了,一氣之下,她轉(zhuǎn)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長時間,看到前面有個面攤,這才感覺到肚子餓了?墒,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連一個硬幣也沒有。

            面攤的主人是一個看上去很和藹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就問:“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帶錢!彼行┎缓靡馑嫉鼗卮!皼]關(guān)系,我請你吃! 老婆婆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她滿懷感激,剛吃了幾口,眼淚就掉了下來,紛紛落在碗里!澳阍趺戳耍俊崩掀牌抨P(guān)切地問。“我沒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淚,對面攤主人說,“我們不認識,而你卻對我這么好,愿意煮餛飩給我吃?墒俏覌寢專腋臣,她竟然把我趕出來,還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聽了,平靜地說道:“孩子,你怎么會這樣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你就這么感激我,那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你怎么去不感激她呢?你怎么還要跟她吵架?” 女孩楞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了餛飩,開始往家走去。當(dāng)她走到家附近時,一眼就看到疲憊不堪的母親正在路口四處張望……母親看到她,臉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趕快過來吧,飯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來吃,菜都要涼了!” 這時,女孩的眼淚又開始掉了下來!

            有時候,我們會對別人給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盡”,卻對親人一輩子的恩情“視而不見”。

            親情是陽光,讓心靈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溫暖如春;親情是一清泉,讓情感即使蒙上歲月的風(fēng)塵仍然清澈澄凈。請以“親情”為話題寫三個句子,要求用比喻,三個句子構(gòu)成排比。

            今天我們復(fù)習(xí)“體味至愛親情”的第一篇《陳情表》

            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dāng)強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冻鰩煴怼肪褪侵T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

            一,檢查背誦:背誦第一段:陳述家庭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文章一開始,作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笨倲z全段,它總提了: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背誦第二段:寫朝庭對自己的優(yōu)禮有加,而自己卻由于祖母供養(yǎng)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敘州、郡、、朝庭優(yōu)禮的事實。然后,明確提出奉詔奔馳和孝養(yǎng)祖母的矛盾,給下文留下懸念。)

            背誦第三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lǐng)”,陳述了自己的從政經(jīng)歷和人生態(tài)度,并強調(diào)了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孝祖母和報國之間的兩難選擇,首句即言以“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的綱領(lǐng)。言外之意是孝祖母雖然是私情,卻也合情合理,也合法。并為下文“乞終養(yǎng)”提出了理論依據(jù)。然后說自己出仕蜀政權(quán)是“本圖宏達,不矜名節(jié)”,打消了晉武帝的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難以遠離出仕)

            背誦第四段: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是“愿乞終養(yǎng)”,先盡孝,后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的年歲,說明盡孝之日短,盡忠之日長;然后,提出“終養(yǎng)”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的。表達自己對朝庭“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的忠心。)

            全文融情于事,感情真摯,且細致慎密,讀來確實悲惻動人。不愧為寫親情之至文。

            二、梳理文言知識:(分組讓學(xué)生到黑板梳理)

            (一)通假字

            1、閔:夙遭閔兇(通“憫”,可憂患的事)

            2、零丁: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獨的樣子)

            3、有:常在床蓐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數(shù)后有零數(shù))

            4、蓐: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jīng)歷)

           、诰艢q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诓获婷(jié)(動詞,自夸)

           、墼副菹埋鎽懹拚\(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诔家怨B(yǎng)無主(連詞,因為)

           、壑(jǐn)拜表以聞(連詞,相當(dāng)于“而”)

            ④猥以微*(介詞,憑身份)

           、莘┦コ孕⒅翁煜拢ń樵~,用)

           、蕹季咭员砺劊ń樵~,用)

            5、見:①慈父見背(代詞,我,自己)

           、诙菽了娒髦▌釉~,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yǎng)(代詞,親自)

           、谕鉄o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趫箴B(yǎng)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dāng):①當(dāng)侍東宮(動詞,任,充當(dāng))

            ②死當(dāng)結(jié)草(副詞,應(yīng)當(dāng))

            9、。孩偃毡∥魃剑▌釉~,迫近)

           、陂T衰祚。ㄐ稳菰~,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谥(jǐn)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于:①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介詞,比)

           、谑浅急M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①夙遭閔兇(名詞,很早,幼年)

           、谫硪箲n嘆(名詞,早晨)

            (三)詞類活用

            1、躬親:躬親撫養(yǎng)(名作狀,親自)

            2、日:則病日篤(名作狀,一天天地)

            3、閔兇: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

            4、微賤:猥以微賤(形作名,卑微低*的身份)

            5、誠:愿陛下矜憫愚誠(形作名,誠心)

            6、終:無以終余年(動詞使動,使……結(jié)束)

            7、卒:保卒余年(動詞使動,使……終了)

            8、遠,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形作名,遠的地方)

            9、進退:臣之進退,實為狼狽(動作名,是否出來做官之事)

            10、聞:謹(jǐn)拜表以聞(動詞使動,使……知道)

            (四)古今異義的詞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義:到。②今義:程度副詞)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義:成人自立。②今義:創(chuàng)立)

            3、不行:九歲不行(①古義:不能走路。②今義: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榮舉臣秀才(①古義:優(yōu)秀人才。②今義:科舉考試中最低一級考中者)

            5、告訴:則告訴不許(①古義:申訴。②今義:讓別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義:辛酸苦楚。②今義:身心勞苦)

            (五)特殊句式

            (六)常用成語:

            本文語言精美,形象生動,自然精粹,膾炙人口,許多詞語固定成了人們常用的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皇天后土、天地共鑒、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七)句子的默寫和理解

            三、集體背誦

            結(jié)束語:《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十七八歲的年紀(jì)始終關(guān)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在我們復(fù)習(xí)偷懶的時候,想想父母在背后默默的付出,不要忘了他們在我們身上寄予的殷切希望。

            四、作業(yè):

            一、最近找時間給自己的父母打一次電話,向他們問候一下,告訴他們最近你為自己理想又作了做些努力以慰藉他們的付出。

            二、背誦全文、整理文言知識。

            三、讀自己原先寫的親情的文章或別人寫的優(yōu)秀親情文章,細細品味,重新寫一篇關(guān)于“親情”的短文。(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感悟也在加深,相信大家現(xiàn)在寫要比以前有更大的進步。)

          陳情表的教案3

            課題:陳情表

            課時:第一課時

            授課類型:新授課

            一、教學(xué)目標(biāo)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注意作者的處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二、教學(xué)重、難點

            讀懂課文,把握其行文層次,體悟其以陳情統(tǒng)攝敘事說理、情真理切的特點,是學(xué)習(xí)的重點。課文雖文字質(zhì)樸無華,但是作者是如何來表達對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絕出任仕途涉是學(xué)習(xí)的難點。

            三、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據(jù)著人們的心靈,這就造成了有些人在忠與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輕孰重,如何選擇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李密的《陳情表》中尋找答案。

            作者簡介

            寫作背景簡介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注意劃線字的讀音以及重點字詞的的釋義。

            (1)、讀音

            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īng)(yìng)門 煢煢(qióng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非臣隕(yǔn)首 責(zé)臣逋(bū)慢

            寵命優(yōu)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過蒙拔擢(zhuó)

            盤桓(huán) 氣息奄奄(yǎn)(yǎn)

            (2)、詞義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兇: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簻\薄。息:子。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愿望。

            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準(zhǔn)評。卒:終。

            (3)、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辛苦

            (4)、成語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5)、通假字

            閔——憫 蓐——褥

            2、把握文章脈絡(luò)并概括段落大意。

            (1)請同學(xué)朗讀第一自然段,并分組討論總結(jié)本段大意。提示: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

            (2)請同學(xué)們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并分組談?wù)摽偨Y(jié)本段大意。提示:寫自己忠與孝的兩難處境。

            (3)請同學(xué)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分組談?wù)摫径未笠。提示:為打消武帝的疑慮,重申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及特別處境。

            (4)全班集體朗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同學(xué)分別總結(jié)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提示: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

            四、布置作業(yè):

            根據(jù)注釋,試翻譯全文。

            附:板書設(shè)計

            陳情表

            第一段:門衰福薄——“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第二段:進退狼狽——詔書切峻,供養(yǎng)無主

            第三段:不能廢遠——“劉病日篤”,朝不慮夕

            第四段:愿乞終養(yǎng)——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陳情表的教案4

            [目標(biāo)]

            1.識記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特殊句式等。

            2.鑒賞文章構(gòu)思技巧,揣摩語言準(zhǔn)確、生動、形象的特點。

            [切入]

            初中曾學(xué)過《出師表》,文章言辭懇切,真摯動人,表現(xiàn)孔明鞠躬盡瘁的忠心,也“常使英雄淚滿襟”,人言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與《出師表》齊名的是李密的《陳情表》,人言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后人說:“忠則出師,孝則陳情!

            [探究]

            1.在學(xué)生預(yù)習(xí)課文的基礎(chǔ)上,對基礎(chǔ)知識進行檢查,打牢基礎(chǔ)。(投影)

            A.對加重實詞進行解釋

            慈父見背 形影相吊 晚有兒息 逮奉圣朝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聞 尋蒙國恩 除臣洗馬 猶蒙衿育 不衿名節(jié) 愿乞終養(yǎng) 聽臣微志 庶劉僥幸

            B.注意多義虛詞“以”

            臣以險釁 臣以供養(yǎng)無主 猥以微賤 臣具以表聞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劉日薄西山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C.注意以下句式

            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2.在反復(fù)朗讀的基礎(chǔ)上設(shè)疑,了解文章內(nèi)容。

            你認為“情”在文中有哪幾層含義?試用文中的話概括。

           。1)孝情!俺紵o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2)忠情!斑^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

            3.探究問題

            (1)李密在陳請終養(yǎng)祖母這個請求時,碰到了什么困難?

            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李密處在二難境地,特別是李密乃亡蜀之臣,如不應(yīng)詔,會招來殺身之禍。

           。2)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變被動為主動的?

            出于情,歸于理。李密首先陳述個人悲慘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孫的特殊關(guān)系,作為陳述的依據(jù)。繼則寫自己愿意奉詔,但又以劉病日篤,處于狼狽之境,借以博取晉武帝同情。再則抬出晉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懇求準(zhǔn)如所請。同時更表白了自己的心跡,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決方案。全文構(gòu)思縝密,脈絡(luò)清楚,具有很強的邏輯力量。先盡孝,再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yōu)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足見這篇文章寫得多么成功。

            4.賞析語言

            有好的構(gòu)思,還要有恰當(dāng)?shù)恼Z言來表達,這樣,文章的'力量才能發(fā)揮出來。《陳情表》明顯保留了賦的語言特點。《古文觀止》評論它的語言,說它“至性之言,悲惻動人”。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敏感的問題。文中用了不少婉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用“猥以微賤”“犬馬怖懼”等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表白自己的心跡,并以“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為誓,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可讓學(xué)生從文章中找出自己認為好的語言加以分析。

            如:“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連用了“察臣”“舉臣”“拜臣”“除臣”,準(zhǔn)確地陳述了自己“過蒙拔擢,崇命優(yōu)渥”的實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2)語言駢散并用

            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jié)奏,反復(fù)強調(diào)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nèi)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通過內(nèi)容的對立,突出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tài)。“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相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讓學(xué)生找出另外的句子加以分析。

          陳情表的教案5

            一、導(dǎo)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zhuǎn);它情理兼?zhèn),誠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xué)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冻鰩煴怼肪褪侵T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俺鰩熞槐碚婷馈钡南乱痪涫恰扒лd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xué)生分讀全文。讀后糾錯、強調(diào)易讀錯字音。

            2、全體學(xué)生自由朗讀全文。

            指導(dǎo)學(xué)生朗讀全文,提醒學(xué)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調(diào)。

            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3、結(jié)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xué)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xué)者譙周,以學(xué)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dān)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yīng)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luò)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yīng)征,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

            (引同學(xué)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保

            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講析課文第一段

            1、讀第一段

            2、由學(xué)生梳理重要的實詞、虛詞等知識點,并記錄朗讀。(結(jié)合《創(chuàng)新方案》)

            3、老師組織學(xué)生逐句口譯本段文字。

            4、再讀第一段

            5、思考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痹摼湓谌沃衅鸬绞裁醋饔?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xué)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xué)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板書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6、學(xué)生對照試背第一段。

            四、作業(yè):

            1、 完成《創(chuàng)新方案》練習(xí)

            2、 背誦第一段

            3、 預(yù)習(xí)第二、三段課文

            五、板書設(shè)計

            陳情表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xué)過程:

            一、背誦第一段(抽背)。

            二、導(dǎo)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yīng)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tài)度。

            三、分析課文第二、三段

            1、學(xué)生齊讀第二段、梳理知識點(結(jié)合《創(chuàng)新方案》)

            2、思考討論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yīng)對的?(學(xué)生回答)

            (2)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tài)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

           。ㄔ~意凄惻婉轉(zhuǎn),恭謹(jǐn)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

            實質(zhì)是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去應(yīng)征。)

            3、背誦第二段,齊背

            4、過渡第三段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曉之以理”、“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biāo)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下面讀并譯第三段,梳理知識點(結(jié)合《創(chuàng)新方案》)

            5、思考、討論

            (1)李密最擔(dān)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jié)。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jié)。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jié)。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2)本段文勢有三轉(zhuǎn),表示轉(zhuǎn)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可多誦讀本段,體會句讀

            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3)“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nèi)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4)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jié)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6、背誦第三段

            7、作業(yè):

            背誦二、三段,準(zhǔn)備默寫

            四、板書設(shè)計:

            陳情表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

            第三課時

            一、導(dǎo)入(先默寫第二、三段)

            二、新課

            1、讀第四段梳理知識(結(jié)合《創(chuàng)新方案》)

            2、誦讀思考:

            經(jīng)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呢?

            3、板書

            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

            4、背誦本段

            三、分析藝術(shù)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jié)合:“情為文之經(jīng),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yīng)聯(lián)通;(本文前后照應(yīng)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xué)生回答)

            3、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lián)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fā)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四、總結(jié)本課文言、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xiàn)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五、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創(chuàng)新方案》相關(guān)練習(xí)

            六、板書設(shè)計

            藝術(shù)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

            2、文脈暢達,照應(yīng)聯(lián)通

            3、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

          陳情表的教案6

            教學(xué)目標(biāo):

           。保熳x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了解文言知識;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zhuǎn)的陳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藝術(shù)特色。

            教學(xué)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xué)難點: 理解作者當(dāng)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學(xué)方法:作為教讀課,選擇串講的方式,突出朗讀,以期能做到既落實知識,又能體會文章之美。課時安排為兩課時。要重點做好預(yù)習(xí)工作。

            教學(xué)步驟:

            一、以蘇軾的評論導(dǎo)入

            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

            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

            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二、預(yù)習(xí)檢測

            1、下列紅色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臣以險釁(xìn) 夙遭閔(mǐn)兇 終鮮(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賤 責(zé)臣逋(bǔ)慢 猶蒙衿(jīn)育 寵命優(yōu)渥(wò)

            C、豈敢盤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ó)西山 除臣洗(xiǎn)馬

            D、逮(dǎi)奉圣朝 過蒙拔擢(zhuó) 門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為命

            分析:B責(zé)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聽課文讀音,注意字詞讀音

            2、下列說法,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表是一種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陳請謝賀。如:諸葛亮的《出師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職之意,而“除”則是免去官職之意!皷|宮”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東宮,故稱。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從漢武帝開始,令郡縣每年經(jīng)考察而推舉孝、廉各一人,晉時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喪的名稱。期,服喪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喪九個月,小功服喪五個月。服喪的長短可表明親屬關(guān)系的遠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職之意,或稱“到…當(dāng)…官職”。

            3.理解題目“陳情表”:誰在“陳情”、 向誰“陳情”、 為什么要“陳”、 如何“陳”

            三、作者介紹和背景介紹

            學(xué)生讀以下文字,了解相關(guān)背景,以利于學(xué)習(xí)。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陽(今四川省彭山縣東)人,晉初散文家。幼年喪父,母改嫁,由祖母劉氏親自撫養(yǎng),長大后博學(xué)善辯。

            公元263年,司馬昭子司馬炎(晉武帝)廢魏帝曹奐,建立了西晉王朝。當(dāng)時東吳尚踞江左。晉武帝為了安撫蜀漢舊臣,同時也為使東吳士臣傾心相就,以減少滅吳的阻力,對蜀漢舊臣采取了懷柔政策授予官職,以示恩寵。

            以文學(xué)見稱,曾多次出使東吳,歷職郎署的李密當(dāng)然被列為籠絡(luò)的對象。然而,李密對蜀漢則是念念于懷,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nèi)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這種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覺到了,因此“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

            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無怪乎晉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終于準(zhǔn)如所請。

            四、梳理課文

           。ㄒ唬┑谝欢危

            1、先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的字的解釋: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yǎn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2、問題串講:學(xué)生自由朗讀第一段

            (1)哪句話是作者陳述的總提?下面哪些內(nèi)容都屬于“閔兇”?學(xué)生討論,明確:夙遭閔兇

            父喪母嫁、多病零丁、門衰祚薄、夙嬰疾病,正是基于這四個原因,故不能“廢遠”。(為下文伏筆)

           。2)圍繞“閔兇”,作者的敘述角度、層次是怎樣的?語言特點及作用是什么?

            縱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見背 四歲:舅奪母志 少:多疾病 九歲:不行

            橫的方面:(外、內(nèi))

            既無——伯叔 終鮮——兄弟 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3、翻譯下列紅色詞語和句子:

            臣以險釁 夙遭閔兇

            舅奪母志 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 成立

            終鮮兄弟 門衰祚薄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僮,

            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

            (二)第二段:

            1、朗讀課文,注意不同顏色字體的解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dāng)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2、自由誦讀第2段

            A、本段分幾個層次?各自的重點是什么?明確:

            二層:敘朝廷征召之殷;寫自己進退兩難的境地。

            B、前一層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和時間詞相對應(yīng)的表征召的詞有哪些?由這些詞可見什么?為何官職遞增卻“辭不就職(赴命)”?

            明確:

            表時間:逮、前、后、尋

            表征召:察、舉、拜、除、當(dāng);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馬

           。ń忉、積累有關(guān)文化常識!靶⒘薄靶悴拧笔撬]舉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辭不赴命”;“郎中”“洗馬”是官職,所以用“辭不就職”)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見征召級別越來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辭理由:供養(yǎng)無主,劉病日篤(承上文“夙嬰疾病”,張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層如何見事態(tài)的嚴(yán)重、緊迫和作者處境的狼狽?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確:事態(tài)嚴(yán)重:詔、責(zé)、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強己所難之窘迫。

            處境狼狽:“非臣隕首所能上報”,可是“供養(yǎng)無主”“欲奉詔奔馳”,“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

            品析:訴說自己辭不就職的矛盾心理(狼狽處境),“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情辭悲切,動人心肺!胺睢薄般逶 保Q頌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見語言的得體和機智。

            3、翻譯紅色詞語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舉臣秀才

            供養(yǎng)無主 除臣洗馬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臣具以表聞 責(zé)臣逋慢 劉病日篤

            告訴不許

            (三)第三段(具體研讀):

            1、同上: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2、串講

            1)本段結(jié)尾落在辭官養(yǎng)親上(“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展開的?

            提示:三層,分別以“伏惟”“且”“但”來轉(zhuǎn)換文意。

            A、抓住晉“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釋自己應(yīng)得到同情。

            B、自陳宦歷,稱頌君恩,表明辭職與“名節(jié)”無關(guān),以求皇帝諒解。

            C、正面陳述劉之現(xiàn)狀,是“不能廢遠”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層,作者為什么扯起“孝”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義?

            A、借孝來掩飾自己的觀望之意,從而解除晉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況”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對特殊就更應(yīng)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肮驴唷币辉~承首段,又為下文“臣之辛苦”張本。

            3)品味2、3層,看本段的語言特點

            A、“至微至陋”“豈敢”等詞委婉動人,至為懇切。

            B、“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更相為命,……”,一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點:委婉、流暢。此段中反復(fù)表明心跡,敘說衷曲,解釋不能“廢遠”的原因,情辭懇切。

            (四)第四段:

            1、同上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愿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jǐn)拜表以聞。

            2、具體研習(xí)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話是表文主旨?

            “愿乞終養(yǎng)”

            2)貫穿全段的是哪兩個詞?

            “盡節(jié)”“報養(yǎng)”——忠孝兩全

            3)用語有什么特點?

            “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無比懇切

            4)由本段可見全文感情真摯、悲惻動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實: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憫、聽臣微志、明知、共鑒。

            心之誠: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

            五、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yīng)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1、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2、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六、梳理課文結(jié)構(gòu)

            一段:歷述自己的悲慘遭遇。 二段:敘寫進退兩難的處境。 愿乞終養(yǎng)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職 四段:提出先盡孝、后盡忠。

            七、藝術(shù)特色

            1、融情于事。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八、討論課后練習(xí)

            九、字詞整理

            2 .古今異義:

            至于:到 成立:長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訴:申訴 不行:不能行走

            3 .通假現(xiàn)象:

            閔:通“憫”,可憂患的事 零。和ā傲尕辍,孤獨的'樣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判斷句:①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诮癯纪鰢v俘

           、鄢贾量,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6.被動句:

            而劉夙嬰疾病

            7.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十、說話訓(xùn)練:

            學(xué)生設(shè)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xué)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xué)生家長因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 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xué),親人勸說無效。假設(shè)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十一、討論:

             談?wù)剬鹘y(tǒng)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附: 談?wù)勑⒌?/p>

            作者:任繼愈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zhǔn)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zhǔn)則是忠。幾千年來,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qū)別人與禽獸的標(biāo)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中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chǎn)物。

             從秦漢開始,中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tǒng)一的大國,建成它并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第一條,要保持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quán)的有效統(tǒng)治;第二條,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nóng)民,安居樂業(yè),從事生產(chǎn)。高度集中的政權(quán)與極端分散的農(nóng)民雙方要互相配合,減少對立,在統(tǒng)一的國家協(xié)調(diào)下,才能從事大規(guī)模跨地區(qū)的工程建設(shè)、文化建設(shè),防止內(nèi)戰(zhàn),抵御外患,救災(zāi)防災(zāi)。個體農(nóng)民從中受到實惠,則天下太平。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jù)自然環(huán)境的合理選擇。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chǎn)組織,從而構(gòu)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小農(nóng)生產(chǎn)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wù),國家有保護小農(nóng)的責(zé)任。

             “國”與“家”的關(guān)系協(xié)調(diào)得好,則天下治,反之則亂。保證實現(xiàn)國家、君主有效統(tǒng)治的最高原則是“忠”;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增加鄉(xiāng)黨鄰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則是“孝”。相傳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領(lǐng)袖。國家組織被看作氏族組織的擴大。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經(jīng)》中的《孝經(jīng)》把孝當(dāng)作天經(jīng)地義的最高準(zhǔn)則。后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在《孝經(jīng)》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發(fā)揮,融忠、孝為一體,從哲學(xué)本體論的高度,把倫理學(xué)、政治學(xué)、心性論、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思想體系。這種高度抽象概括意義的孝,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增強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幾千年來起了積極作用,功不可沒。

             “五四”以來,有些學(xué)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xiàn)象和行為,出于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說成罪惡之源,是不對的,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chǎn)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當(dāng)然也不是天經(jīng)地義,永恒不變的。

             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政府重農(nóng),把農(nóng)民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遷,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xùn);古代職業(yè)世襲,有“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的訓(xùn)條。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內(nèi),子女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與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義務(wù),所以“天下無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慮子女雙方的感情因素,只憑父母之命即可組成婚配。

             進入現(xiàn)代社會,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正在轉(zhuǎn)型過程中。社會老齡化現(xiàn)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出現(xiàn)大量獨生子女。子女有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wù)。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的兩對父母。傳統(tǒng)觀念規(guī)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guī)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當(dāng)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無論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把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地培育起來的、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tǒng)觀念,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這一課題關(guān)系社會治亂,更關(guān)系到民族興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時日,深入研究,必有豐厚的成績。

          陳情表的教案7

            一、自主復(fù)習(xí)

            梳理課文,加深理解,重點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邊復(fù)習(xí)邊做筆記。

            二、自我檢查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慈父見背

            舅奪母志 祖母劉憫臣孤弱

            九歲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yīng)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指出句式)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舉臣秀才

            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

            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當(dāng)侍東宮 臣具以表聞

            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 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

            則告訴不許 猶蒙矜育 不矜名節(jié) 愿陛下矜憫愚誠

            過蒙拔擢,寵幸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 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聽臣微志 謹(jǐn)拜表以聞

            1、出自這篇文章的成語:

            2、出自這篇文章的典故:

            三、虛詞練習(xí)

            鄭人游于鄉(xiāng)校①,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chǎn)②曰:“毀鄉(xiāng)校,何如?”子產(chǎn)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zhí)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選自《左傳》)

            【注】 ①鄉(xiāng)校:地方學(xué)校,又是公眾聚會議事的場所。②子產(chǎn):名公孫僑,鄭國大夫。然明也是鄭國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偈巧琊⒅家,何以伐為 ②不知木蘭是女郎 ③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師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的“于”,與“鄭人游于鄉(xiāng)!钡摹坝凇庇梅ㄏ嗤囊豁検 ( )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B.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C.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fù)見將軍于此

            晉平公與群臣飲,飲酣,( )喟然嘆曰:“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睅煏缡套谇埃僮仓。公披襖( )避,琴壞于壁。公曰:“太師誰撞?”師曠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cè)者,( )撞之!惫唬骸肮讶艘病!睅煏缭唬骸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弊笥艺埑,公曰:“釋之以為寡人戒!

            3.文中括號內(nèi)應(yīng)填的虛詞是 ( )

            A.遂 而 則 B.乃 而 故 C.乃 以 則 D.遂 以 故

            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

           、傥┢溲远`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請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莫樂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違”兩個“莫”字意義不相同。

            B.“師曠侍坐于前”“琴壞于壁”“有小人言于側(cè)者”中三個“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兩個“也”字作用相同。

            D.“以為寡人戒”的“以為”與《出師表》中“愚以為宮中之事”的“以為”意思相同。

            6.“而”字用法集訓(xùn)

           、偌裘,封府庫,而待將軍(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 ③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 ) ④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 ⑤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 ⑥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

           、呶釃L終日而思矣 ( ) ⑧某所,而母立于茲 ( )

            虛詞練習(xí)答案

            1.【解析】 ①④為“這”;②表示判斷,“是”;③為“對,正確”。

            【答案】 B

            2.【解析】 D.與題干中“于”都解釋為“在”。A項為“對”;B、C兩項為 “比”。

            【答案】 D

            【參考譯文】

            鄭國人到鄉(xiāng)校休閑聚會,議論執(zhí)政(的得失)。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chǎn)說:“把鄉(xiāng)校毀了,怎么樣?”子產(chǎn)說:“為什么毀掉?人們早晚干完活兒回來到這里聚一下,議論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壞。那些他們認為好的,我就實行它們;那些他們厭惡的,我就改正它們。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么要毀掉它呢?我聽說盡力做好事來減少怨恨,沒聽說過依權(quán)仗勢來防止怨恨。(毀掉鄉(xiāng)校)難道能很快制止這些議論嗎?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樣:河水大決口造成的損害,傷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時)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開個小口導(dǎo)流,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dāng)做治病的良藥!

            3.【解析】 乃:竟然;而:連接相承關(guān)系;故:所以。

            【答案】 B

            4.【解析】 ①②④都是代詞,其中“莫之違”是賓語前置句,“莫違之”。③是助詞“的”。

            【答案】 D

            5.【解析】 D.“以為寡人戒”中的“以為”是“以(之)為”,兩個詞,“把它作為”;“愚以為”是“我認為”。A項中前“莫”是“沒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沒有誰”之意。

            【答案】 D

            【參考譯文】

            晉平公與大臣們飲酒,喝得酣暢時,竟然嘆息道:“沒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樂,因為他的話沒有誰敢違抗。”師曠在面前陪坐著,拿起琴就撞了過去,晉平公分開衣襟避開了,琴在墻上撞壞了。晉平公問:“太師撞誰呢?”師曠答道:“剛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說話,所以撞他!睍x平公說:“是我說的.!睅煏缯f:“啊!這不是統(tǒng)治人的人應(yīng)說的話!敝車娜苏埱髿⒘怂,晉平公說:“放了他,把這件事作為我的借鑒!

            6.①連詞,表示目的關(guān)系,譯為“為了、為的是” ②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譯為“并且” ③連詞,表示遞進關(guān)系,可譯為“并且”“而且” ④連詞,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就”“接著” ⑤連詞,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⑥連詞,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⑦連詞,表示修飾關(guān)系,可不譯 ⑧第二人稱代詞,譯為“你的”

          陳情表的教案8

            師:由諸葛亮的《出師表》導(dǎo)入。(溫習(xí)舊知,引出新課)

            初中學(xué)過《出師表》,《出師表》就是諸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陸游在《書憤》中這樣評價《出師表》,“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

            (板書:陳情表李密)

            師:同學(xué)們已經(jīng)做了預(yù)習(xí)作業(yè),通過學(xué)案了解了文體特點,知道了學(xué)習(xí)目標(biāo),初步解決了字詞問題。同學(xué)們先一起交流,有問題先在小組解決,解決不了,再質(zhì)疑。

            師:有哪些疑問。

            生:沒有。

            師:注意這幾個字的讀音:期功、終鮮兄弟、洗馬

            師:學(xué)習(xí)古文最好的方法是誦讀,通過學(xué)案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文本的文體知識,下面我們就通過誦讀首先鞏固文字知識,其次進一步走近文本本身,體會這篇文章究竟想要表達一種什么情感,挖掘它的一些內(nèi)涵。

            誦讀要求:讀準(zhǔn)字音,讀清句讀,讀出情感。

            我讀第一段,請兩位同學(xué)分別讀二、三段,最后一段全班齊讀。

            教師評價:尋|蒙國恩注意中間的停頓

            全班齊讀有些快

            師:思考問題:李密為什么要向皇上陳情?(結(jié)合背景,用原文回答)

            幻燈片出示背景資料

            學(xué)生甲:有兩個原因,一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李密要侍奉祖母;還有一個就是“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國家已經(jīng)滅亡了,亡國之臣不能侍奉新朝君主。

            學(xué)生乙:晉武帝篡權(quán)才奪得皇帝,李密有文化、清高,看不上晉武帝的做法。

            學(xué)生丙:“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李密想要先侍奉祖母,再盡忠。

           。ń處熞龑(dǎo):李密最想做什么?他遇到困難了嗎)

            師:賞讀文章:在兩種情感中,讓作者進退兩難。一邊是想要愿乞終養(yǎng),供養(yǎng)祖母,一邊是皇上催促去做官,告訴不許。在這兩難的境界,李密本人一定會想,我用一種怎樣的方式,能讓皇上理解我的做法,博得皇上的理解。所以李密采用了一個最好的方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四個人小組討論:任選一個自然段,討論:它用什么情打動人,用什么理來明人,爭取列出你們討論這個自然段的情和理的線索,用最精煉的語句概括。再討論一下,你們共同認為,你們選的這個自然段哪一個語句最能打動你,最讓你產(chǎn)生共鳴,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學(xué)生甲:第一段,作者說他的家庭不幸,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情感,這是動之以情!岸鴦①韹爰膊 ,祖母身體不好,在孝道上應(yīng)該盡孝,不能離開,在感情上也不愿意離開。最能打動我的語句是“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藥,未嘗廢離”不離不棄。

            學(xué)生乙:第三段,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需要一個理由說服皇帝!胺┦コ孕⒅翁煜,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晉武帝把孝作為治理天下的方法,李密想要留下來侍奉祖母,就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但以劉日薄西山”祖母將李密撫養(yǎng)成人,李密報答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他要留下來侍奉祖母,直到終年。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馀年”知恩圖報。

            學(xué)生丙:第四段,情是“是臣盡節(jié)於陛下之日長”是對皇帝的忠情,“報劉之日短也”體現(xiàn)李密的孝心。理是“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后土,實所共鑒”從古至今以孝為先,既然以孝為先,就應(yīng)該留下來,照顧祖母。

            最能產(chǎn)生共鳴的一句是“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烏鴉都有反哺之情,更何況我們?nèi)四兀?/p>

            師:練筆悟情:把我們意猶未盡的感受訴諸筆端,用文字表達我們的情感。

            請大家選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處情境描寫,一個場面、一句話、一個詞或一個細節(jié)均可,自行設(shè)置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進行生動的描述。

            學(xué)生甲:“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劉氏在病榻上已經(jīng)躺了幾天了,她不斷呻吟著,因疼痛額頭上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李密一刻也不敢離開,他用一只手輕輕拍撫著劉氏,一邊用毛巾拭去她臉上的汗珠,盛湯藥的碗隨意的被擺放在床頭。血絲已經(jīng)布滿這孝子的眼,這是愛與痛的交織。愿太陽的馬車能為這赤子之心而停留,灑下自然的圣水滋潤這真摯的'心。

            學(xué)生乙:祖母躺在床褥上,氣息微弱,我知道她已是掛在西山的殘陽。但她曾經(jīng)用燦爛的陽光照射著我的童年,陪我一同成長。現(xiàn)在陽光依舊在我心中,永存的將是溫暖,即使不久之后她就不在人世。

            學(xué)生丙:“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鳥有情,木有根,我李密亦如鳥木。日轉(zhuǎn)星移,誰無容顏之變,誰無體弱之虛,只求我用我的一生陪她頤養(yǎng)天年。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yǎng)。這是鳥兒的感恩。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是人類的感恩。

            聽到你們發(fā)自肺腑的文字,我知道李密的感恩不僅溫暖了自己,而且感動了你們,這一刻,幸福之花,在我們感恩的枝頭灼灼其華。

            教師小結(jié):通過聽、說、讀、寫,我們深入的賞析了文章,作者運用情理交融的手法,將他所說的情和所要闡述的理完全融和在一起,情和理達到水x交融的程度。這讓我想到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只有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對適當(dāng)?shù)氖挛,對適當(dāng)?shù)娜,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下,以適當(dāng)?shù)姆绞桨l(fā)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弊髡哒沁\用了最恰當(dāng)?shù)氖闱榉绞剑K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僅沒對李密的詞不赴詔表示不滿,而且還痛快的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甚至賞賜他來兩個奴婢,命郡縣按時給他的祖母送飯,足見《陳情表》所體現(xiàn)出的情的力量。

            《陳情表》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十七八歲的年紀(jì)始終關(guān)注的永遠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愛情,最易忽略的卻常常是親情、孝情。在這堂課上,老師見證了你們心懷感恩的心,相信你們會用感恩的心為父母端杯茶,為他們捶捶肩,為他們努力到最好。會把發(fā)自內(nèi)心真誠的愛回報給我們的父母長輩。

          陳情表的教案9

            一、課文悟讀

            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中敘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yǎng),真摯地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感情,詳盡婉轉(zhuǎn)地說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征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yǎng)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文章將訴情之語與陳理之言交融一體,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與說服力。本文交錯出現(xiàn)了幾種感情:處境狼狽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滿之情,對祖母的孝順之情。如奉詔,則是不顧相依為命的祖孫之情;如順?biāo)角,又陳述苦衷而不被允許。況且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果堅持不從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懷疑為堅守名節(jié),蔑視當(dāng)朝,恐怕要被視為心懷不滿,圖謀復(fù)辟的賊子貳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后,李密便語帶感激地表達出以“我”“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的待遇,“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的憂懼之情,但理在情中。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笆虦,未曾廢離”。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對這種感情作了照應(yīng):“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此情之下,要讓李密撇開祖母遠去,實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這樣將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來,在人聽來既合乎情,又達于理。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所以,“愿乞終養(yǎng)”。即先盡孝后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閱其表后,竟贊揚他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yōu)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中,足見這篇奏表寫得多么成功。

            二、亮點探究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探究學(xué)習(xí):陳情,述說自己的心情境況。表,向皇帝上書陳述請求的一種文體。此表是西晉初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寫的。三國后期,魏的實權(quán)落在司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奐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劉備建立的政權(quán))已經(jīng)滅亡(孫吳到公元280年才滅亡),李密的家鄉(xiāng)由晉統(tǒng)治。李密有學(xué)問,所以晉武帝想征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為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堅辭!蛾惽楸怼匪鎸Φ氖菚x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說“父死”,而說“慈父見背”,不說“母親改嫁”,而說“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特別到結(jié)尾處,簡直是含淚哀求的語氣,并以“生當(dāng)隕首,死當(dāng)結(jié)草”為誓,忠愛之情溢于言表,出現(xiàn)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脫脫的忠臣形象,終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語言駢散并用。

            探究學(xué)習(xí):借著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jié)奏,反復(fù)地強調(diào)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nèi)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例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不許”,通過內(nèi)容的對立,突出了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tài)。又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依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句。

            探究學(xué)習(xí):參差錯落的句式,不僅音節(jié)、語氣有緩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達情感。作者在寫到應(yīng)詔與奉親的矛盾時,一連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朝廷催促甚急“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たh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但“劉病日篤”,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處在“欲奉詔奔馳”和“欲茍順?biāo)角椤钡摹斑M退”之間,狀況“實為狼狽”。短促的節(jié)奏,反映出異常緊張的情勢,有效地突現(xiàn)出從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現(xiàn)出李密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

            三、選題設(shè)計

            “忠”“孝”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內(nèi)涵,請同學(xué)就當(dāng)今社會里如何理解“忠”和“孝”談?wù)勛约旱目捶ā?/p>

            研究方法:

            (1)比較法。可將本文與《鄭伯克段于鄢》《獄中上母書》等作比較閱讀,從中揭示規(guī)律。

            (2)情境探究法?陕(lián)系具體的背景和情境進行分析。

          陳情表的教案10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目標(biāo):積累重點文言詞句。

            2、能力目標(biāo):學(xué)習(xí)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gòu)思藝術(shù)以及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藝術(shù)。

            3、情感目標(biāo):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點和難點】

            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xué)方法】

            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

            3.探究法。理清結(jié)構(gòu),把握文旨

            【教學(xué)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引用導(dǎo)入

            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見李密的《陳情表》具有相當(dāng)強烈的感人力量。李密的《陳情表》最終把晉武帝感動了,皇帝不但準(zhǔn)奏,而且“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一下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讀感知

            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xué)生邊聽邊結(jié)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朗讀后讓學(xué)生自由發(fā)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xué)情,調(diào)整教學(xué)對策)

            學(xué)生讀后或聽后感略。

            討論各段感情基調(diào)小結(jié)如下(確保讀出感情):

            【板書】第一段:凄苦,悲涼;

            第二段:感激,懇切;

            第三段:真摯,誠懇;

            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

            2、 板書強調(diào)重點讀音。(確保讀準(zhǔn)字音)

            險釁(xìn) 閔(mǐn)兇 門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 應(yīng)(yìng)門

            煢煢(qióng)孑(jié)立 床蓐(rù)

            猥(wěi)以微賤 隕(yǔn)首 逋(bū)慢 伏渥(wò)

            劉病日篤(dǔ) 猶蒙矜(jīn)育 拔擢(zhuó)

            氣息奄奄(yǎn)(yǎn) 盤桓(huán) 更(gēng)相為命

            三、再讀整體把握

            1、要求學(xué)生對照注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回輔導(dǎo)并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yù)習(xí)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xué)生在書中標(biāo)示出來)

           、賹嵲~

            險釁 隕首 東宮 伏惟 伏渥 區(qū)區(qū)

            ②古今異義同形詞

            成立 告訴 區(qū)區(qū) 不行 沐浴 無主 上報 辛苦

            ③成語

            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人命危淺 朝不慮夕

           、軉我粑难詫嵲~

            夙 鮮 息 吊 嬰 逮 拜 尋 除 矜 聽 聞

           、萃僮

            閔——憫 蓐——褥 有(同)又

           、拗攸c文言虛詞

            見(慈父見背) 更(更相為命) 于(介詞,“勝過”、“比”之意)

            以(介詞,“憑”)

           、呔涫

            判斷句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

            實為狼狽 (動詞“為”肯定判斷)

            本圖宦達 (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

            ⑧省略句

            欲茍順?biāo)角,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

            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

            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

           、岜粍泳

            而劉宿嬰疾病

            倒裝句

            州司臨門,急于星火。

           、夤潭ň湫

            既……終……,(既……又……)

            有所……,(有……的人)

            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

            是以,(因此)

            非獨,(不單,不僅)

            2、學(xué)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

            老師歸納后明確(學(xué)生參考):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

            四、擴展訓(xùn)練

            結(jié)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xué)生討論)

            學(xué)生回答 后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五、作業(yè)設(shè)計

            1、熟讀并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nèi)背誦并默寫)

            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

            第二課時

            【教學(xué)步驟】

            一、導(dǎo)入

            上一節(jié)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

            二、檢查

            1、檢查背誦。

            學(xué)生準(zhǔn)備兩分鐘。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xué)生點評。

            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

            三、合作探究

            1、李密陳什么情?

            討論后回答。(考查學(xué)生會不會借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xué)提出表揚)

            老師明確: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原文:“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供養(yǎng)無主“,“愿乞終養(yǎng)”)

            2、李密為什么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學(xué)生討論回答后歸納明確:⑴晉武帝 “以孝治天下” ,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

            ⑵李密申明自己并非清高,僅僅是為了盡孝和報恩,以消除晉武帝對自己的疑忌。

           、顷愂鲎婺傅目嗲,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

            3、 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yīng)李密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

            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

            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

            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fù)強調(diào)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

            引導(dǎo):⑴李密反復(fù)強調(diào)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yǎng)祖母才難能應(yīng)詔的。讀完全篇,我們可以清楚地體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滿了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

           、诶蠲軐κ駶h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nèi)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這種想法,被晉武多少察覺到了,因此“州書切峻。責(zé)臣逋慢”。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聞”時,發(fā)生了更大的困難。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卻又不從大道理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

            四、藝術(shù)鑒賞

            1、語言藝術(shù)。

            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jié)合

            2、構(gòu)思藝術(shù)

            【板書】陳情于理、寓理于情

            陳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養(yǎng)無主 孝情

            沐浴清化 過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

            情理: 祖母病篤 盡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盡忠日長 (理)

            請求: 先盡孝后盡忠

            五、作業(yè)設(shè)計

            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

            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輔導(dǎo)課重點考查內(nèi)容)

            【教學(xué)反思】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精神道德嚴(yán)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xiàn)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shè)計時,緊緊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復(fù)的朗讀體會和學(xué)習(xí)討論,喚起了學(xué)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xué)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于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xiàn)出的人文性最為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dāng)重要。在教案設(shè)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dǎo)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jīng)表現(xiàn)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xué)生來說是難點,學(xué)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fā)現(xiàn)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范背誦能消除學(xué)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陳情表的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四冊第五單元的講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xué)目標(biāo)主要有三:一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三是體會古代散文在記敘中兼以議論或者抒情的特點。

            二、教學(xué)目標(biāo)

            1、知識目標(biāo)

           。1).熟讀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2).理解“險釁、夙遭閔兇、見背、門衰祚薄、煢煢孑立、夙嬰疾病、烏鳥私情”等文言詞語。

            (3).積累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保衛(wèi)危淺、朝不慮夕等。

            2、能力目標(biāo)

            (1)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2).鑒賞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飾又用詞得體的寫作技巧。

            (3).學(xué)習(xí)本文結(jié)構(gòu)思路的`縝密、嚴(yán)謹(jǐn)及語言表達的準(zhǔn)確和生動形象。

            3、德育目標(biāo)

            通過分析讓學(xué)生理解“孝”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會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對統(tǒng)治者的反抗精神。

            三、教學(xué)重點

            1.在反復(fù)誦讀中體會作者字里行間蘊含的真切情感。

            2.體味本文用詞的精練、準(zhǔn)確和生動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誦全文。

            教學(xué)難點

            通過對文句的理解,剖析“情”的含義,即:苦情、親情、忠情。體會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四、學(xué)情分析

            本課面向高二年同學(xué),經(jīng)過一年的學(xué)習(xí),他們已經(jīng)具備自主學(xué)習(xí)淺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夠掃清字詞障礙,理清行文思路。

            五、教學(xué)方法

            新課程教學(xué)要求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結(jié)合本課時的教學(xué)內(nèi)容,參考學(xué)生的實際特點,制定本課時的主要教學(xué)方法如下

            1、點撥法。點撥重要的字、詞、句,使學(xué)生積累字詞;學(xué)生在質(zhì)疑討論時,老師在必要時進行點撥,引導(dǎo)學(xué)生深入體會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進退兩難而產(chǎn)生的憂懼之情。

            2、誦讀法。在反復(fù)的誦讀中,體會作者在敘述中蘊含的真摯情感。

            3、質(zhì)疑討論法。學(xué)生自由質(zhì)疑,討論,培養(yǎng)思考提問的學(xué)習(xí)習(xí)慣, 培養(yǎng)自學(xué)能力

            六、課前準(zhǔn)備

            1、學(xué)生的學(xué)習(xí)準(zhǔn)備:工具書,課內(nèi)資料 課外查閱有關(guān)資料

            2、教師的教學(xué)準(zhǔn)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yù)習(xí)學(xué)案,課內(nèi)探究學(xué)案,課后延伸拓展學(xué)案。

            3、教學(xué)環(huán)境的設(shè)計和布置:教室里多媒體打開 學(xué)生分組坐好

            七、課時安排:

            3課時

            八、教學(xué)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xué)要點】

            1.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和文體。

            2.研討課文第一、二自然段:積累字詞,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讀背誦。

            (一)預(yù)習(xí)檢查、總結(jié)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xué)生的預(yù)習(xí)情況并了解了學(xué)生的疑惑,使教學(xué)具有了針對性。

           。ǘ⿲(dǎo)入新課,展示目標(biāo)

            蘇軾曾經(jīng)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

           。ㄈ┝私庾髡摺懽鞅尘昂臀捏w

            讓學(xué)生閱讀課下注釋①,標(biāo)劃要點,老師再補充。

            1、 解題 點撥:本文的題目是《陳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給帝王的一種文書,也是一種文體!瓣悺笔顷愂龅囊馑迹扒椤,課下注釋中沒有注解,那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情:①情況(事實);②衷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點撥:李密為什么要給皇帝寫《陳情表》呢?自然引出對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喪父,四歲時母親改嫁,依靠祖母劉氏撫養(yǎng)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聞名于鄉(xiāng)里。李密為人剛正,頗有文名,年輕時曾仕蜀漢,屢次出使東吳,表現(xiàn)出相當(dāng)高的外交才能。蜀國滅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陳情表的教案12

            教學(xué)目標(biāo):

            1、熟讀全文,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要的實詞、虛詞、古漢語句式;

            2、鑒賞本文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3、深入體會文章凄切婉轉(zhuǎn)的陳情技巧。

            教學(xué)重點:

            重要的古漢語語詞知識。

            教學(xué)難點:

            理解作者當(dāng)時的處境和李密祖孫間真摯深厚的感情

            教讀方法設(shè)計: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傳世名作,宜采取多種方法反復(fù)誦讀;對難于理解的段落?梢圆扇⊙芯啃詫W(xué)習(xí)策略,提供相關(guān)研究資料;充分發(fā)揮學(xué)生的主體性作用,讓學(xué)生在自學(xué)和討論中獲取新知。

            教學(xué)用具:多媒體教學(xué)系統(tǒng)

            教學(xué)時數(shù): 3課時

            課前預(yù)習(xí):

            1、通讀全文,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生字詞音義問題;

            2、初步了解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溫習(xí)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幾篇文章,體會燭之武、鄒忌、觸龍的勸說技巧,并和同學(xué)討論李密陳情的婉曲方式。

            教學(xué)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

            熟悉課文,掌握古漢語語詞知識,理清課文思路。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一篇傳誦千古的絕妙好文,它陳情懇切,言辭婉轉(zhuǎn);它情理兼?zhèn)洌\款感人;它緣情揮灑,流暢自然。

            這就是晉代文學(xué)家李密的名作《陳情表》,(投影《出師表—李密》。學(xué)生會以為老師錯了,教師解釋)《出師表》是諸葛亮的作品,“出師一表真名世”,初中學(xué)過的諸葛亮的這篇文章的確是名世、傳世之作。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冻鰩煴怼肪褪侵T葛亮向蜀漢后主劉禪陳情的奏章!俺鰩熞槐碚婷馈钡南乱痪涫恰扒лd誰堪伯仲間”意思是“千年以來誰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舉哪個名人去和諸葛亮比較,但就在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晉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師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陳情表》。(投影顯示“陳情”二字)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四位學(xué)生分讀全文。讀后大屏幕顯示易讀錯字音。

            終鮮( ) 兄弟 期功強( ) 近 常在床蓐( )猥( w噄 )以微賤 豈敢盤桓( )庶劉僥( )幸

            2、全體學(xué)生高聲自由朗讀全文。

            3、結(jié)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學(xué)生回答后,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晉犍為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xué)者譙周,以學(xué)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dān)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yīng)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投影)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luò)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yīng)征,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4、李密怎樣才能說服晉武帝呢?(引同學(xué)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密要想說服晉武帝,是應(yīng)該先曉之以真情呢,還是喻之以大義?

            是的,李密先自訴家庭的悲慘境況,讓晉武帝一開始就落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凄苦悲涼的`氛圍之中。

            三、分析課文(一)

            1、齊讀第一段。

            2、由一組學(xué)生找出重要的實詞、虛詞,并連同詞義大聲讀出。

            3、教師和兩名學(xué)生共同口譯本段文字。

            4、文章一開始,作者說:“臣以險釁,夙遭閔兇!痹摼湓谌沃衅鸬绞裁醋饔?它總提了哪幾個方面?

            學(xué)生回答:總攝作用

            學(xué)生討論,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師提供參考答案,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半歲喪父,四歲母嫁,祖母撫養(yǎng);

            第二:年幼多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兩輩單傳,內(nèi)外無親,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嬰疾病,臥床不起。

            5、學(xué)生對照投影試背第一段。

            四、結(jié)束語:

            僅僅有第一段的悲苦說辭,能夠打動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嗎?晉武帝會不會認為這是他為保留名節(jié)堅辭不仕的托辭呢?

            這個問題對于李密來說至關(guān)重要 , 這關(guān)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樣陳述的。我們下一節(jié)課再賞讀《陳情表》的其他章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

            繼續(xù)積累古漢語語詞知識;賞析李密婉曲的言辭技巧;鑒賞融情于事的表達和形象精粹的語言。

            教學(xué)過程:

            一、教師背誦第一段前兩句,引導(dǎo)學(xué)生齊誦全段。

            二、導(dǎo)入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別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訴說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晉武帝的同情了。但問題在于晉武帝建立新晉,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我征召你一個李密,你就照顧祖母,辭不應(yīng)征,你不是存心不給我個面子嗎?我看你還咋說?”我們首先看新晉對李密的態(tài)度。

            三、分析課文(二)

            1、學(xué)生齊讀第二段。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新晉對蜀漢舊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應(yīng)對的?(學(xué)生回答,教師分條投影)

            3、從本段中我們看到的是李密的態(tài)度堅決呢,還是他的哀婉陳情?(詞意凄惻婉轉(zhuǎn),恭謹(jǐn)虔誠,外表象是俯首乞憐,令人同情。實質(zhì)是態(tài)度堅決,還是不去應(yīng)征。)

            4、情以動人,理以喻人。

            如果李密僅僅想用情來打動晉武帝的話,也許晉武帝會稍動惻隱之心。而這種惻隱之心很快就會從搞政治的陰險多疑的晉武帝心中溜走。你盡孝但不能不盡忠啊?自古說“忠孝不能兩全”,舍孝而全忠嘛!

            李密用以陳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頓,待學(xué)生說出“曉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義”。

            為什么李密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

            因為晉武帝治國標(biāo)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學(xué)們針對我提出的幾個問題研究、討論并作出解答。(投影問題,逐條解決)

            1)默讀并口頭通譯第三段;

            2)李密最擔(dān)心晉武帝懷疑他哪一點?他是怎么為自己辯解的?

            矜守名節(jié)。古代崇尚一種觀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晉文人名士最重氣節(jié)。晉武帝同樣怕李密也是矜守名節(jié)。本圖宦達→至微至陋→過蒙拔擢→豈敢盤桓

            3)本段文勢有三轉(zhuǎn),表示轉(zhuǎn)換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點落在哪里?

            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4)“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內(nèi)容?

            指代“但以劉日薄西山……更相為命”

            5)本段討歡心、訴悲苦、求諒解、表心志,極盡陳情之能事,請結(jié)合本段文字具體分析。

            5 、教師范讀第四段。

            6 、教師串講:(可以參照教學(xué)用書中黃岳洲先生的賞析文字,主要是給學(xué)生提供鑒賞的范例)

            7 、經(jīng)過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陳情,晉武帝覽表之后會有怎樣的反應(yīng)呢?(學(xué)生閱讀課后練習(xí)中《古文觀止》的評語)

            四、師生討論總結(jié)四段文字的主要內(nèi)容:(投影逐條顯示)

            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

            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jié);

            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yǎng)請求。

            五、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教學(xué)內(nèi)容:分析本文的藝術(shù)特色;整理本課的語言知識。

            教學(xué)過程:

            一、分組背誦全文。

            二、分析藝術(shù)特色:

            1、感情真摯,融情于事;(從本文的實際效果入手,找出文中李密表達的幾種情感 < 孝順之情,不滿之情,恭敬之情 > ,體會抒情和敘事的結(jié)合:“情為文之經(jīng),事為文之緯”)

            2、文脈暢達,照應(yīng)聯(lián)通;(本文前后照應(yīng)的句子很多,教師可舉出若干例,讓學(xué)生回答)

            3、駢散結(jié)合,音韻和諧;(簡介駢體文特點)

            4、陳辭婉曲,屈伸適宜。(可聯(lián)系高一第一單元幾篇文章,探討陳情、諷諫、勸說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題發(fā)揮、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陳利弊、曲徑通幽等等)

            三、總結(jié)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一詞多義:(略)

            2、古今異義:至于,成立,告訴,不許,希冀,辛苦

            3、通假現(xiàn)象:閔,零丁,蓐

            4、成語:孤苦伶仃,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朝不慮夕,皇天后土

            5、修辭方式:比喻,婉曲,對偶

            6、文化知識: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四、口語訓(xùn)練:學(xué)生設(shè)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學(xué)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辭技巧。(例如:一學(xué)生家長因家庭經(jīng)濟拮據(jù),讓成績較好的兒子退學(xué),親人勸說無效。假設(shè)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勸說,怎樣說服家長?)

            五、討論:

            結(jié)合課后練習(xí)三,談?wù)剬鹘y(tǒng)孝道的看法。教師要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往正確的立場、觀點深入探討。

            六、結(jié)束本文學(xué)習(xí)。

          陳情表的教案13

            教學(xué)目標(biāo):

            1、溫習(xí)課文內(nèi)容、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賞析本文脈絡(luò)分明,陳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構(gòu)思藝術(shù)

            3、懂得“孝”的價值觀基礎(chǔ)上,探討這篇課文最核心的價值在哪?

            教學(xué)重難點:

            1、領(lǐng)會真摯感情、培養(yǎng)健全人格、引導(dǎo)學(xué)生悟出做真人,說真話的“真”的文化內(nèi)涵,從而領(lǐng)會自由生活的價值,獲得生活的智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zhǔn)備:

            1、啟發(fā)學(xué)生多角度思考文本,在領(lǐng)悟李密的孝道忠信和機心重重的說話技巧之外,引領(lǐng)學(xué)生思考“真”的背后文化的內(nèi)涵。

            2、制作課件

            教學(xué)過程設(shè)計

            一、導(dǎo)入新課

            同學(xué)們,我用“談-讀-譯-析”的教學(xué)方法和大家一起學(xué)完了《陳情表》。這篇高中名篇的動人之處就在于它陳孝情情真意切,訴忠情赤膽忠心。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李密對祖國的拳拳深情也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感悟,也深深的讓我們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給予我們的親人一份微薄但卻真摯的回報。

            至此,這篇文章的教學(xué)任務(wù)似乎順理成章地完成了。那你們學(xué)完這篇課文以后,無非是覺得李密很真摯,很孝順祖母,說話很有技巧,最終說服了晉武帝。我們的學(xué)習(xí)也好像得以圓滿解決。很明顯,這是教材編寫者的意圖。然而,這篇課文最核心的價值就止于此嗎?

            二、回顧舊知

            1、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大家現(xiàn)在能概括出李密在《陳情表》里的“陳情”的方法嗎?

            明確:融理于情、融情于事

            思維導(dǎo)圖:

            動之以情:不幸遭遇,訴祖孫之情——進退狼狽,訴兩難處境

            曉之以理:孝治天下,找理論依據(jù)——先孝后忠,想辦法解決

            最終保全自身的安全,求得照顧祖母的自由身

            3、細思極恐,不單純是警示大家“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的緊迫性,老師在生活里又有一些思考,關(guān)乎這篇文章的主旨的.思考,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探討。

            ①李密真的是一個“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的讀書人嗎?

            有限地拒絕、計算著生命的安危,處處恐懼——謊言的真實

           、谠囅,晉武帝如果標(biāo)榜的是以忠治天下,李密的這篇《陳情表》還能寫得出來嗎?

            對極權(quán)的絕對服從乃根本原因,但李密表現(xiàn)得卻至誠至性、至情至性。

            用真話對抗極權(quán)的扭曲,過分的說真話,沒有自由意志的真話——真實的謊言

            ③再來說說被許多人津津樂道的李密的“孝”。全文四段,每一段都有涉及“祖母”的文字。何以反反復(fù)復(fù)從始至終地說相同的一件事,一樣的心情呢?

            27次“臣”,換一種形式表達對帝王的忠心而已

            小結(jié):

            清代的學(xué)者文人認為這篇文章“至情至性”,這樣看來也就不足奇怪了。在清代極權(quán)專制極為怖懼之時,他們的社會境遇跟李密最接近,所以容易引起共鳴。把心毫無掩飾的給你,只為你同情我、愛我,為我做一點點事。

            三、課堂延展

            1、這篇《陳情表》如果只允許說一句話,你認為作者應(yīng)當(dāng)說什么?允許說第二句話呢?允許說第三句話呢?┈┈

            依照常理哪些話是必須說的,哪些話是不應(yīng)當(dāng)說而被說了出來,從而領(lǐng)會作者的“犬馬不懼之情”何其真也?為自由生活的意志,為真情而聲聲嘆息

            2、你對“自由”“真”這樣的命題有過思考嗎?結(jié)合現(xiàn)實生活自己,談?wù)勀愕目捶?

            因為無力,所有執(zhí)著,讓我想起說這句話的熊培云,是從江西農(nóng)村走出的一位我早年就特別偏愛的作家,他在20xx年出版的《自由在高處》這本書有這么一句話:“帕特里克說:“不自由,毋寧死!”

            熊培云說:“不自由,仍可活。”是我的人生,我必讓它自由。每個人都應(yīng)該是自己人生的。那些能夠帶領(lǐng)干軍萬馬的人,未必能帶領(lǐng)好自己。要么成為自己,要么一無所成。

            改變不了大環(huán)境,就改變小環(huán)境。小環(huán)境改變廠,大環(huán)境也會隨之改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你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能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把一生當(dāng)作自己的遠大前程,把當(dāng)下的每一件枯燥的事情每一句忠言逆耳當(dāng)作做好,就是通向未來的自由生活的路。

            自由不是任性妄為,自由不是執(zhí)迷不悟,自由不是置別人冷暖妄顧,自由就是自救,如何超越逆境,盤活自由,拓展生存,積極生活。

            四、課堂總結(jié)

            不論怎樣上課,采用什么方法,我想,我都想在文本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之間構(gòu)建一個平臺,引領(lǐng)大家思考“真”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從中獲得智慧,而不應(yīng)止于表層的理解,取櫝還珠。

            這篇表的教學(xué),學(xué)習(xí)李密機心重重的說話技巧不該是重點,領(lǐng)會李密的孝道忠信也不是重點;認識古代專制對人的扭曲是重點,領(lǐng)會自由生活的價值是重點,懂得珍惜真實的生活和對你真的人,獲得生活的智慧是重點。

            國破山河在,因為無力,所以執(zhí)著

            推薦大家兩本書——熊培云《自由在高處》《思想國》

            五、作業(yè)

            假如我若為王,請回復(fù)一下李密的奏折,字?jǐn)?shù)自由,看你所寫的態(tài)度和內(nèi)容。

          陳情表的教案14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

            1、重點積累相關(guān)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掌握相關(guān)的特殊文言句式。

            3、積累課內(nèi)寫作素材。

            一、知識回顧

            (一)文學(xué)常識

            作者李密,________(朝代)時人,蜀亡后,晉武帝征他任太子洗馬。他上《陳情表》辭謝,懇請晉武帝允許他辭不赴命,供養(yǎng)祖母。直至祖母死后,他才出仕,官至漢中太守。

            (二)實詞含義

            1、臣以險釁

            2、夙遭閔兇

            3、慈父見背

            4、舅奪母志

            5、祖母劉愍臣孤弱

            6、終鮮兄弟

            7、門衰祚薄

            8、晚有兒息

            9、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10、煢煢孑立

            11、形影相吊

            12、而劉夙嬰疾病

            13、拜臣郎中

            14、除臣洗馬

            15、猥以微賤

            16、當(dāng)侍東宮

            17、臣具以表聞

            18、責(zé)臣逋慢

            19、則劉病日篤

            20、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21、且臣少仕偽朝

            22、歷職郎署

            23、不矜名節(jié)

            24、過蒙拔擢

            25、但以劉日薄西山

            26、臣之辛苦

            27、皇天后土,實所共鑒

            (三)虛詞用法

            1、臣以險釁

            2、逮奉圣朝

            3、尋蒙國恩

            4、急于星火

            5、則劉病日篤

            6、聽臣微志,庶劉僥幸

            (四)課內(nèi)外名句

            1、江流有聲,斷岸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蘇軾《后赤壁賦》)

            2、__________________,一日看見盡長安花。(《登科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劉向)

            4、子曰:“知者樂水,___________。知者動,仁者靜!(《論語》)

            5、______________,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陸游《游山西村》)

            6、禮之用,_________。(《論語》)

            7、青山遮不住,_____________。(辛棄疾《菩薩蠻》)

            8、潮平兩岸闊,___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

            9、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___________,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10、_______________,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五)翻譯訓(xùn)練

            1、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遷移

            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梁孝王①武者,與孝景帝同母。母,竇太后也。

            梁孝王十四年,入朝。十七年,十八年,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fù)入朝。是時上未置太子也。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后傳于王!蓖蹀o謝。雖知非至言,然心內(nèi)喜。太后亦然。

            孝王,竇太后少子也,愛之,賞賜不可勝道。于是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廣睢陽城七十里。大治宮室,為復(fù)道,自宮連屬于平臺三十余里。得賜天子旌旗,出入千乘萬騎。東西馳獵,擬于天子。出言蹕,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桀,自山以東游說之士,莫不畢至,齊人羊勝、公孫詭、鄒陽之屬。公孫詭多奇邪計,初見王,賜千金,官至中尉,梁號之曰公孫將軍。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數(shù)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節(jié)乘輿駟馬,迎梁王于關(guān)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親故。王入則侍景帝同輦,出則同車游獵,射禽獸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十一月,上廢栗太子,竇太后心欲以梁王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guān)說于景帝,竇太后義格②,亦遂不復(fù)言以梁王為嗣事。乃辭歸國。

            其夏四月,上立膠東王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議臣,乃與羊勝、公孫詭之屬陰使人刺殺袁盎及他議臣十余人。逐其賊,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賊,果梁使之。乃遣使冠蓋相屬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匿王后宮。使者責(zé)二千石③急,梁相軒丘豹及內(nèi)史韓安國進諫王,王乃令勝、詭皆自殺,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后得釋。

            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既至關(guān),茅蘭說王,使乘布車,從兩騎入,匿于長公主園。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guān),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太后泣曰:“帝殺吾子!”景帝憂恐。于是梁王伏斧質(zhì)于闕下,謝罪,然后太后、景帝大喜,相泣,復(fù)如故。悉召王從官入關(guān)。然景帝益疏王,不同車輦矣。

            太史公曰:梁孝王雖以親愛之故,王膏腴之地,然會漢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財貨,廣宮室,車服擬于天子。然亦僭矣。

            (《史記?梁孝王世家》)

            注釋:①梁孝王:名武,封為梁王,謚號孝王。②義格:建議被阻遏。“義”通“議”。③二千石:指下文的梁相軒丘豹。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睢陽城七十里廣:擴大

            B.東西馳獵,擬于天子擬:類似

            C.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望:怨恨

            D.故能植其財貨植:培植

            7、下列各組句子中,都能反映梁孝王僭越本分的一組是(3分)

            ①二十四年,入朝。二十五年,復(fù)入朝

           、诹憾嘧鞅麇蠊瑪(shù)十萬

           、鄹畮旖疱X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軚|西馳獵,擬于天子

           、萘褐讨、郎、謁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無異

            ⑥漢使使迎王,王已入關(guān),車騎盡居外,不知王處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孝景帝和梁孝王一起喝酒時曾從容對梁孝王承諾:自己死后將帝位傳給梁孝王。梁孝王謝恩推辭,雖然知道皇帝說的不是真心誠意的話,內(nèi)心還是十分高興的。

            B.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后留在京城,出入游玩一如皇帝待遇,其屬官只要登記之后,便可如朝廷宦官一樣出入宮禁。

            C.梁孝王再次進京時,在茅蘭的勸說下,他輕裝簡行,跟在使者后面入城,并且沒有馬上去見皇帝,而是躲藏進長公主府中暫避風(fēng)頭。

            D.梁孝王因怨恨袁盎等人阻止了立他為太子的事,派人去刺殺了袁盎等大臣;噬蠎岩墒橇盒⑼跛鶠,追捕兇手,果然發(fā)現(xiàn)是梁孝王指使的。

            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偈吣辏四,比年入朝,留,明年,乃之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谀饲彩构谏w相屬于道,覆按于梁,捕公孫詭、羊勝。(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哿和蹩,乃使韓安國因長公主謝罪太后,然后得釋。(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課內(nèi)寫作素材積累

            提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使對方信服。李密是前朝遺臣,拒任當(dāng)朝的官,難免令皇帝猜疑,幸而他的一篇《陳情表》,寫得入理入清,如“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使皇帝也不得不贊嘆他的孝心。(可用于“情與理”、“說話藝術(shù)”等話題)

            【參考答案】

            ◎課內(nèi)外名句

            1.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后赤壁賦》)

            2.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見盡長安花。(《登科后》)

            3.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劉向)

            4.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論語》)

            5.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陸游《游山西村》)

            6.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7.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

            8.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9.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論語》)

            10.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能力遷移

            6、D(植:增加)

            7、B(①只是表明梁孝王身份特殊,能經(jīng)常入京;⑥是梁孝王用計請罪;)

            8、C(“從”是使動,應(yīng)該是帶領(lǐng)兩名隨從前往的意思。)

            9.①十七年,十八年,連年進京朝見皇帝,住下來,到第二年,才回到梁國。(“比”、“乃”各1分,全句1分)

           、谟谑蔷暗叟沙鍪钩,使者的車子在路上一輛接一輛,到梁國按驗審查,逮捕公孫詭、羊勝。(譯成“路上的使臣絡(luò)繹不絕”也可)(“冠蓋相屬”、“按”各1分,全句1分)

           、哿盒⑼鹾ε,于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罪,這以后才得到饒恕。(“因”、“然后”各1分,全句1分)

            10. (1)①“月白風(fēng)清”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達了詩人處境的順利,心情的愉悅(從襯托角度,答成以樂景襯托愉悅心情也行)

           、谏详I前后對比:用十年前愉悅心情和在憂患凋零中老去的傷感構(gòu)成對比。

            (2)①“鬢華雖改心無改”,而今年歲已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老當(dāng)益壯,不愿服老;②詞人畢竟歷經(jīng)滄桑,重聽舊曲,豪放話語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顯的。

            【參考譯文】

            梁孝王武,和孝景帝同母。他的母親,是竇太后。

            梁王十四年,進京朝見皇帝。十七年,十八年,連年進京朝見皇帝,住下來,到第二年,才回到梁國。二十四年,進京朝見。二十五年,再進京朝見。這時候皇上還沒有確定太子;噬虾土和跻坏莱燥,曾經(jīng)隨意地說:“我死之后,帝位傳給你!绷和跬妻o,雖然知道不是真心誠意的話,但內(nèi)心歡喜。竇太后也是這樣。

            梁孝王,是竇太后的小兒子,深受寵愛,賞賜給他的財寶不計其數(shù)。于是梁孝王建造東苑,面積三百多里。擴展睢陽城達到七十里。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筑架空通道,從宮殿連接到平臺長達三十多里。獲得朝廷賞賜的天子旌旗,外出隨從竟從千乘萬馬。東奔西馳打獵,氣勢類似天子。出宮要清道斷絕行人,入宮要嚴(yán)加警戒。招攬四方的豪杰,自肴山以東的游說之士,沒有不到梁國來的,像齊國的羊勝、公孫詭、鄒陽等一班人。公孫詭善于出奇謀邪計,初次拜見梁孝王,梁孝王賜給他一千斤黃金,官職做到中尉,梁國號稱他為公孫將軍。梁國制造了大量的'兵器、弩弓、戈矛達幾十萬件,而且府庫所積貯的金錢將近一百萬,珠玉、寶器比朝廷還多。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京朝見皇帝。景帝派使臣拿著符節(jié)乘坐駟馬大車,到關(guān)前迎接梁王。朝見完畢,上疏請求留在京師,因為太后至親的緣故。梁孝王入宮就陪侍景帝同坐輦車,出宮就同車游獵,到上林苑中射鳥獸。梁國的侍中、郎官、謁者只須登記名冊,便可通引進出天子的宮殿,與漢朝的官吏沒有區(qū)別。

            十一月,景帝廢黜栗太子,竇太后心里想立梁孝王為繼承人。大臣及袁盎等人在景帝面前進行了諫阻,竇太后的建議受阻,從此也就不再提讓梁孝王當(dāng)繼承人的事了。梁孝王于是告辭回國。

            這年夏天四月,景帝立膠東王為太子。梁孝王怨恨袁盎和參與議論繼承人的大臣,于是和羊勝、公孫詭等人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和其他參與議論繼承人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緝捕殺人兇手,沒有抓獲。于是天子猜測是梁王,捕捉到兇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于是景帝不斷派使臣,使者的車子在路上一輛接一輛,到梁國按驗審查(覆:審察),逮捕公孫詭、羊勝。公孫詭、羊勝藏匿在梁孝王的后宮里。漢朝的使臣責(zé)備梁相等急迫,梁相軒丘豹和內(nèi)史韓安國勸諫梁孝王,梁孝王才命令公孫詭、羊勝自殺,把他們交出來。景帝從此怨恨責(zé)怪梁孝王。梁孝王害怕,于是派韓安國通過長公主向太后認罪,這以后才得到饒恕。

            景帝的怨氣逐漸消解,梁孝王因而上書請求朝見。到達函谷關(guān)后,茅蘭勸說梁孝王,讓他乘坐喪車,只帶兩名隨從入關(guān),藏匿在長公主的園中。漢朝派使臣迎接梁孝王,梁孝王已經(jīng)入關(guān),隨從車騎都停在關(guān)外,不知梁孝王在什么地方。太后哭泣說:“皇上殺了我的兒子!”景帝為此憂慮恐懼。于是梁孝王背著刑具俯伏在宮門前謝罪,太后、景帝非常高興,相對哭泣,情分又和從前一樣了。把梁孝王的全部隨從官員都召入關(guān)中。然而景帝漸漸疏遠了梁孝王,不和他同乘輦車了。

            太史公說:梁孝王雖然憑借太后親近喜愛的原因,在肥沃的土地上稱王,然而恰逢漢室興盛,百姓富足,所以能增加他財物,擴展宮室,車騎服飾類似于天子。但這樣也已經(jīng)是僭越本分了。

          陳情表的教案15

            教學(xué)目的:

            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探究,了解文中蘊含的情感,梳理文章的脈絡(luò)

            2.通過配樂朗誦全文,感知本文陳情于事、悲惻動人的風(fēng)格特點,體悟本文獨特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xué)生質(zhì)疑的精神,激發(fā)對古文的興趣

            教學(xué)方法:誦讀法、探究法多媒體輔助

            一、導(dǎo)入課題,了解文體

            以補充書下的注釋,寫作的時代背景導(dǎo)入

            1.寫作背景簡介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

            2.表

            表是古代臣子陳述己見的奏章是古代的一種文體是古代臣屬給君王的上書內(nèi)容多是勸進、辭免、慶賀、貢物等它與一般上書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表示陳情、訴說心曲的意思如諸葛亮的《出師表》補充:這類文章戰(zhàn)國時稱書,漢代分為四類:章、奏、表、議其中“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

            二、咬文嚼字,追根溯源

            1.探究“臣、陛下、除”,了解典故“結(jié)草銜環(huán)”

            總結(jié):晉武帝有招攬之心,李密言有報恩之意

            2.緊扣文本分析李密和祖母的境況重點探究“吊”“夙嬰疾病”“圣”

            總結(jié):李密用“孝”來力辭不就

            3.“孝”是優(yōu)良傳統(tǒng),引《詩經(jīng)》

            三、誦讀涵泳,體味真情

            蘇軾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我們不一定流淚,但是應(yīng)該以情帶聲,讀出真情那就需要我們理解文章

            李密的這篇《陳情表》終于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 準(zhǔn)如所請晉武帝嘉勉他的孝心,賜給奴婢兩人,使郡縣供養(yǎng)他的祖母劉氏亡后,他喪限期滿,才入京任太子洗馬,后官至漢中太守

            四、歸納重點,總結(jié)全課

            總結(ji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陳情表的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陳情表》教案08-21

          (精選)《陳情表》教案12-24

          陳情表優(yōu)秀教案06-25

          陳情表的教案15篇07-27

          《陳情表》教學(xué)教案及反思04-18

          《陳情表》教案錦集10-01

          《陳情表》教案15篇(精)10-31

          《陳情表》教案范文錦集10篇10-21

          《陳情表》教學(xué)反思03-25

          《陳情表》說課稿優(yōu)秀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