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

          時間:2024-06-14 22:46:04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

            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 當堂檢測

            關鍵詞:

            有序地思考 不重復 不遺漏

            教學目標:

            1. 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學生在以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 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難點重點:

            重點:能對所給信息,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難點:靈活運用列格、畫圖、連線等方法進行列舉。

            教學準備:

            小棒、表格。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情境引入。

            1.游戲激趣。

            師:我這里有一疊撲克牌反扣在桌面上,請你從中找出數(shù)字最大的那張牌。

            【設計說明:讓學生初步感受要想知道哪張牌的數(shù)字最大,只有翻出所有的牌,感受一一列舉!

            2.引入課題。

            師: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jīng)兩次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方法。)還記得學過的是哪兩種策略?(畫圖法、列表法。)今天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的木條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伤龅搅艘粋問題,我們愿意幫幫他嗎?

            二、組織探究,獲取新知。

            1. 弄清題意,引發(fā)需求。

           、懦鍪纠1及其情境圖,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閱讀。

           、 提問:從題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周長是22米,可以圍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都是整數(shù)。)

            師:周長總是一定的,長和寬也是固定的嗎?面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呢?

           、翘岢鲆螅喝绻22根同樣長的小棒表示這22根1米長的木條,你能先試著擺出一個符合要求的長方形嗎?

            學生嘗試操作后,組織交流,并把不同圍法展示出來。

            ⑷啟發(fā):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了這么多圍法,那么是否還會有其他圍法呢?怎樣圍長方形的.面積才能最大呢?

            ⑸指出: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

            【設計說明:讓學生用小棒先試著圍一圍,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更加準確地理解題意,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明確認識到:按要求圍出的長方形周長一定是22米,而長、寬以及面積則是不確定的。由此,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各種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的心理需求。把學生在操作中的不同圍法展示出來,既能進一步突出“圍法是多樣的”,又能把他們的思維從無序引向有序,從而初步體驗有序列舉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

            2.嘗試列舉,感受策略。

            ⑴出示如下

            長/米

            10

            寬/米

            1

            面積/平方米

            10

           、铺釂枺簭谋碇锌,你知道填表時是從長是幾米的長方形開始想想的?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開始想起?(板書:有序的)

            提示:用22根1米長的木條會不會圍成11米或21米以上的長方形?

           、敲鞔_:因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長與寬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圍成的長方形的長最長是10米。

           、忍岢鲆螅耗隳馨堰@張表接著填寫完整嗎?

           、蓪W生填表后,討論:通過一一列舉,你發(fā)現(xiàn)符合要求的圍法一共有多少種?這個結果與黑板上展示出來的種數(shù)是否一樣?你覺得用哪種方法求得的結果更加可靠?

           、蔬M一步討論:根據(jù)列舉的結果,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

           、酥赋觯簞偛,我們通過有條理地一一列舉求出了答案,列舉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續(xù)寫課題:——列舉。)

            【設計說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的思考方法和具體操作過程,列表和畫圖等輔助手段的作用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獨立進行列舉的思考時,不大可能想到列表,所以上述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看表,再引導他們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的獲取過程照樣子把表格填寫完整,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實實在在地經(jīng)歷過程、掌握方法。此外,在讓學生填表格之前,贊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想起”,則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選擇合適的“序”進行思考,是保證列舉活動展開的重要前提。】

            3.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⑴提出要求:請大家回顧上面解決問題的過程,說說你有什么體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強調(diào):列舉能幫助無們解決一些問題,列舉時要注意有條理地思考,對列舉出兵結果要進行比較。

           、七M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并要求他們說清當時是怎樣列舉的。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好處?運用列舉策略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列舉可以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舉時要按照一晥的順序進行思考。

            【設計說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能使列舉的策略意義得以凸顯。也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列舉的思考方法。對以前應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回顧,一方面使學生可以基于更多的應用案例進一步加深對策略應用過程和方法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受到策略應用的廣泛性,從而更好地體會策略的價值!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⑴做“練一練”第1題

           、賹W生讀題后,啟發(fā):從題中告訴我們的條件中,你能知道什么?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一來判斷13:00、14:00、15:00、16:00這幾個時刻中,哪些也會發(fā)出鈴聲?

           、趯W生自主嘗試解答后,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他們呈現(xiàn)解題過程,說說自己是怎樣列舉的。

           、谱觥熬氁痪殹钡2題

           、賹W生講師后,提問:你能看懂題中的表格嗎:填表時首先選定的是哪種葷菜?列舉完和各種素菜的搭配后,接著考慮的是哪種葷菜?你能把表格填寫完整嗎?

           、趯W生各自填表解答后,交流反饋填表的情況,著重讓他們說說是按照怎樣的中順序列舉的。

            ③追問:如果先選定一種葷菜,你還能按順序列舉出各種不同搭配嗎?

            【設計說明:通過解答與例題題材完全不同的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策略的價值,鞏固運用策略的方法,豐富運用策略的經(jīng)驗!

            四、當堂檢測

            1.做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集體訂正。

            2. .做練習十七第2題。

            先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鼓勵他們利用教材給出的表格尋找答案。

            2. .做練習十七第3題。

            先讓學生說說付多少種不同的郵資?如果選3枚、4枚郵票呢?

            五、全課小結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2

            設計說明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北窘贪妇脑O計了去秋游買車票的問題情境,不僅引起了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同時也很自然地引出了估算。接著,又創(chuàng)設了幫媽媽解決問題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估算是實際生活的需要,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節(jié)課都是在緊密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前提下進行教學的,學生置身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之中,他們要解決問題的欲望油然而生,一個鮮活的課堂自然生成了,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估算的興趣,使學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教學設計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帶有表格的卡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秋季是旅游的好季節(jié),學校準備組織大家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錢?

            (學生估算,并匯報、交流自己的方法)

            2.揭題:剛才這道題是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的內(nèi)容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3

            解決問題(1)第 課時 課型 新授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經(jīng)歷運用不同的估算方法來解決超市購物問題的過程,體會用估算解決購物問題的簡便性

            過程與方法:學會解決乘加、乘減實際問題的方法,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解決有關小數(shù)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小數(shù)乘法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會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掌握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準確計算乘加、乘減

            教具運用: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

            1、 出示例8主題圖

            媽媽帶100元去超市購物。媽媽買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還買了0.8㎏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嗎?夠買一盒20元的'嗎?

            2、 引導學生讀題,列表整理題中的數(shù)學信息

            單價 數(shù)量 總價

            大米 30.6 2

            肉 26.5 0.8

            雞蛋 10 1

            20 1

            3、 理解題意,明確解題思路

            媽媽買了2袋大米和一塊肉,還想買一盒雞蛋。想要知道錢數(shù)夠不夠 ,只要把買到的所有商品的價格加在一起,與100進行比較就能知道結果,這樣的題用估算的方法比較簡便。

            二、分析與解答

            1、自主嘗試解答

            學習要求

           。1) 請大家獨立解答這個問題,在解答完之后想想還有其他的方法。

           。2) 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解題方法給同學們講清楚。

            學生獨立完成

            2、 交流分析

            列舉學生的解法,學生可能出現(xiàn)。

            ? 30.6×2=61.2(元)26.5×0.8=21.2(元) 61.2+21.2=82.4(元)

            100-82.4=17.6(元)因為10<17.6<20,所以夠買一盒10無的雞蛋,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 1袋米不到31元,2袋一不到62元,肉不到27元,再買一盒10元的雞蛋,總共不超過62+27+10=99(元),所以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師:第一種方法大家讀懂了嗎?

            生解釋想法。

            師:第二種方法呢?

            學生閱讀,并進行解讀交流。

            小結:用“上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實際數(shù)。用“下舍入”的方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實際數(shù)。

            師: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種方法?

            學生匯報:我喜歡估算這種方法,因為它使計算更加的簡單。

            3、用計算器驗證估算結果的正誤

            2袋大米的價錢 + 0.8kg肉的價錢 + 一盒雞蛋的價錢

            30.6×2=61.2(元) 26.5×0.8=21.2(元)10元或20元

            三種商品的總價:

            (1)買10元的雞蛋:61.2+21.2+10=92.4(元)

           。2)買20元的雞蛋:61.2+21.2+20=102.4(元)

            因為

            ? 92.4<100,剩下的錢還夠買一盒10元的雞蛋。

            ? 102.4>100,剩下的錢不夠買一盒20元的雞蛋.

            所以估算的結果是正確的。

            三、回顧反思

            師:回顧這個解題過程,我們都做了什么?

            學生交流匯報的同時教師板書。

            第一步:理解整理(表格);

            第二步:分析解答;

            第三步:驗證反思。

            師總結:大家總結得很好,我們就是按照這樣的過程解題的,這的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四、鞏固提升

            1、出示:有5種商品,它們的平均價格是9.86元,期中前4種商品的平均價格是5.37元,第5種商品的價格是多少錢?

            2、學生運用剛才的過程解題,然后交流想法

            分析:根據(jù)5種商品的平均價格是9.86元,可以求出5種商品的價格和。同理,根據(jù)前4種商品的價格和。用5種商品的價格和減去前4種商品的價格和便可求出第5種商品的價格。

            3、 匯報解答方法

            9.86×5-5.73×4

            =49.3-22.92

           。26.38(元)

            答:第5種商品的價格是26.38元。

            4、完成練習四,第2題。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4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88~89頁,例1、例2、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2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向”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如果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這兩杯果汁的數(shù)量分別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進行操作演示;仡櫜僮鬟^程,出示完整示意圖。

           。2)解決實際問題。把甲杯中的40毫升果汁倒入乙杯后,兩個杯子的果汁總量有沒有變化?一共還是多少毫升?那么現(xiàn)在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知道了現(xiàn)在每個杯子中的果汁數(shù)量,可以怎樣求原來兩個杯子中的果汁數(shù)量?可以用怎樣的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3)匯報方法。如果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再倒回甲杯,兩個杯中的果汁數(shù)量又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4)?磥怼霸俚够厝ァ笔莻好辦法,用這個方法我們很容易就能想到原來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毫升果汁。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你能按照解題的過程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嗎?邊填邊說每個數(shù)據(jù)各是怎樣推算出來的。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你認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有什么優(yōu)點?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2、教學例2。

           。1)理解題意,提出問題。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的表達出來?

           。2)解決問題。

            指出:可以按題意摘錄條件進行。出示示意圖。你能根據(jù)示意圖說說題目的大意嗎?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你能仿照示意圖的樣四,表示出“倒過來推想”的過程嗎?嘗試畫倒推的示意圖。展示作業(yè)。根據(jù)示意圖寫出倒推后每一步的結果。你能列式解答嗎?說說自己的想法。怎樣才能知道我們推算出的結果是否正確呢?怎樣驗算?

           。3)歸納。

            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3、完成練一練。

            理解題意。嘗試將題目中的條件,展示學生作業(yè)。你是怎樣想的?你打算用什么樣的策略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給小明”是什么意思?你能換種手法表示這樣的意思嗎?回列式解答嗎?說說推想的過程。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

            你能通過列表的方法題目中的'信息嗎?你會列式解答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第2題。

            你能畫圖題目中各個條件的示意圖嗎?學生根據(jù)示意圖列式解答。交流匯報,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0~91頁,練習十六第3~8題。

            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路,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引入上節(jié)課

            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在解決問題時,可以應

            用什么策略?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3題。

            你能把題中的條件進行嗎?可以運用什么策略解決呢?你能在圖中標出其他幾個景點和大門的位置嗎?展示作業(yè),說說自己的思路。

            2、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你是怎樣解決的?應該怎樣倒過來想呢?

            3、完成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方法,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怎樣檢驗所填的數(shù)據(jù)是否正確?

            4、完成第6題。讀題,理解題意。下午6時的氣溫是18℃,根據(jù)比中午下降了7℃,你能推算出中午12時的氣溫嗎?你是怎樣推算上午8時是多少℃的?

            5、完成第7題。理解每幅圖中顯示的相等關系:5個桃子的重量=2個梨子的重量3個梨子的重量=1個菠蘿的重量1個菠蘿重600克小組中交流思路。說說是怎樣想的?

            6、完成第8題。你能根據(jù)題中的條件進行嗎?根據(jù)的條件列式解答。應該怎樣倒過來推想呢?

            三、課堂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生活中,在解決很多實際問題時,都可以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第9、10題、思考題。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所學解決問題策略的實際應用價值。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簡單推理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逆推法”的策略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十六第9題。

            理解對帳單每一欄的含義。4月份的結單余額和上月比,是多了還是少了?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樣可以算出張阿姨信用卡3月份的結單余額是多少元?小組討論方法。匯報交流想法。

            2、完成練習十六第10題。

            要知道這四張牌原來是怎么放的,可以運用什么樣的策略?(逆推法)根據(jù)第四幅圖,你能知道第三幅圖中的牌是什么順序嗎?(10、9、7、8)原來的牌是什么順序呢?(7、9、10、8)分組活動:拿出四張牌,任意交換兩次位置,再翻開看結果,猜猜原來四張牌是怎樣放的。小組活動。

            3、完成思考題。

            理解題意及關鍵詞的意思!坝龅昙1倍”,遇到店將加成壺中酒的2倍。你能根據(jù)題意畫出示意圖嗎?原有?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加1倍→喝1斗(喝完)逆推為:0→1斗→0.5斗→1.5斗→0.75斗→1.75斗→1.75斗→0.875斗

            三、課堂

            你覺得“逆推法”對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有什么作用?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5

            教材分析:

            1.課標中例1通過解答一個與長方形周長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一列舉的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運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考過程和方法。在此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已有了一些具體的體驗和認識。通過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一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現(xiàn)實問題增強分析問題販條理性和嚴密性。

            2.本節(jié)結合場景圖提出問題:王大叔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這場景圖既有助于學生準確地理解題意,又有助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展開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學情分析:

            1.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動手擺小棒的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而且學習效果好。

            2.解決本例題的問題關鍵有三個:第一,要認識到18根1米的柵欄的總長度就是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第二,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長方形,其圍法應該是多樣的;第三,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的長寬一一列舉出來,這就是學生認知障礙點,在這方面學生學得有點困難,所以教材先引導學生用小棒擺一擺。

            3.通過擺小棒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需要有條理地一一列舉,再列表填一填。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jīng)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有條理的列舉分析有關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獲得問題的答案。

            2、 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 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體會策略的價值,并使學生能主動運用策略解決問題。

            難點: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策略帶來的好處,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策略

            1.預設學生行為

            提出不同的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同學們能積極討論融入到火熱的課堂中。

            學生熱情地投入各自的操作,組織展示、交流。

            學生回答不只,有很多種,使學生更進一步去探問題。

            學生很積極地說相信我們能。

            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中。

            學生回答:能!

            學生積極融入學習中。每個小組把活動中不同的圍法有條理地畫在黑板上。

            學生獨立完成!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積極,認真投入作業(yè)中去!

            2.設計意圖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極性。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積極地想展示自己的能力。體會成功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勇于挑戰(zhàn)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

            培養(yǎng)學生多動腦動手能力。

            能舉一反三列舉規(guī)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培養(yǎng)學生善于嚴準學習的習慣。使學生體會不重復,不遺漏的重要性。

            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加深應用能力!

            二、動手操作驗證策略

            1、出示例題及其場景圖,指名讀題。

            2、提問:你們能根據(jù)題意,用18根同樣長的小棒先圍成一個長方形嗎?

            啟發(fā):用18根同樣長的小棒是不是只能圍成一種長方形呢?那有多少種呢?你們能不能有條理的操作把不同的圍法都找出來嗎?

            3、把學生分組活動,組織交流。

            談話:同學們通過操作找到了這么多種不同的圍法,真是了不起呀!但是否還會有其他的不同的圍法呢?我們再作進一步的分析。

            三、聯(lián)系實際,應用策略

            1、羊圈的周長是多少米?如果寬是1米,長是幾米?寬是2米,長是幾米?

            2、從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能說說你們的體會嗎?

            四、應用鞏固

            你們能算出圍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面積,并比較它們的長、寬和面積嗎?

            通過計算和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周長不變的前提下,面積有可能變化嗎?什么情況下面積最大?什么情況下面積最小?

            五、課堂作業(yè)

            出示練一練和想想做做,讓同學獨立完成。做練習十一的第1~3題。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6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1頁的例5、例6,及相應的“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加深對正、反比例意義的理解。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比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并能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關系?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與數(shù)量。

            (2)差一定,減數(shù)與被減數(shù)。

           。3)總路程一定,速度與時間。

            (4)零件總數(shù)一定,生產(chǎn)的天數(shù)與每天生產(chǎn)的件數(shù)。

            2、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定量,正比例和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正比例: =k(一定) 反比例:xy=k(一定))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正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5主題圖,閱讀與理解。

           。1)閱讀題目。

           。2)理解題意:已知條件是什么?所求的問題是什么?

            2、分析與解答。

            (1)提問:觀察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大家認為這道題我們可以怎么進行思考呢?

           。2)小組交流

            ①要解決水費的問題,就要知道水價和用水量。

           、谒畠r雖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劭梢韵人愠雒繃嵥膬r錢,再算出10噸水的`價錢;也可以用比例的方法解決。

           。3)用算術方法解答: 28÷8×10

            (4)交流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賳栴}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什么?

           、谒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根據(jù)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jù)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5)學生獨立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

            28/8=x/10

            8x=28×10

            8x=280

            x=280÷8

            x=35

            3、回顧與反思。

            (1)28:8和x:10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2)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28和10:x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28和10:x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

           。3)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

            4、即時練習: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42元,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

            【活動二】反比例的應用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出示例6,閱讀與理解。

            (1)題目中已知條件和所求的問題分別是什么?

           。2)題目中哪個量是一定的?(總用電量)

            2、分析與解答。

           。1)題目中的兩種變化的量能組成什么比例?為什么?(因為“每天用電量×天數(shù)=總用電量”,所以每天用電量和天數(shù)成反比例關系。)

            (2)學生獨立用比例知識解答,組織交流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xiàn)在可以用x天。

            25x=100×5

            25x=500

            x=500÷25

            x=20

            3、回顧與反思: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是什么?(找出哪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只要兩個量的乘積一定,就可以用比例關系解答。)

            4、即時練習:現(xiàn)在30天的用電量原來只夠用多少天?

            三、達標測評

            1、課本第62頁“做一做”第1、2題。

            先用比例知識解答,再說一說兩道題數(shù)量關系有什么不同,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7

            一、課前游戲:

            文字游戲——說反話、做動作

            左、加法、乘法、上來、買進、給你、送出去、往南

            二、導入新課:

            1、快速搶答:

            課件出示:

           。1)我送給小紅4張郵票,現(xiàn)在我有12張,我原來有( )張郵票。

           。2)一杯果汁再倒入40毫升后是200毫升,原來這杯果汁有( )毫升。

           。3)把甲杯里40毫升果汁倒給乙杯后,現(xiàn)在甲杯有100毫升,甲杯原來有( )毫升。

            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创鸬媚敲纯煅?你能選一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發(fā)現(xiàn)這幾個題目有什么共同點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幾題都是已知現(xiàn)在,求原來。我們可以怎么想呢?相機板書:

            原來 倒過來 現(xiàn)在

            2、課件出示逆運算題:( ) ( ) (20)

            師:你能挑戰(zhàn)一下這一題嗎?

            學生試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引出倒過來推算

            師:算出來的得數(shù)10對不對?我們有什么辦法證明?

            生:順著計算一遍。

            引導學生口頭驗算結果,然后回答第2小題。

           。 ) ( ) (54)

            3、小結。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策略就是……?

            生答師板書:倒推

            三、教學例題:

           。ㄒ唬、教學例

            1,學會基本的倒推思想。

            1、課件逐步出示例1情境圖,生觀察,并相機閱讀條件和問題。

            師: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生自由匯報)

            師:你準備先從哪個條件入手解決這個問題?(生匯報)

            師: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生自由匯報思考過程)

            2、畫杯子圖倒過來分析證明。(課件畫圖演示過程)

            3、填表分析。

            師:現(xiàn)在甲杯和乙杯各有多少毫升?你是怎么想的?原來甲杯和乙杯各有多少?你又是怎么想的?

            4、列式計算。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 400÷2=200(毫升)

            甲杯 200+40=240(毫升)

            乙杯 400-240=160(毫升)

            師:為什么先算400除以2得到200,第二步為什么用200加40?算乙杯除了可以用400減去240,還可以怎樣想?(板書:或200—40=160)

            5、學生檢驗。

            師:這個答案對不對,咱們想個辦法證明一下。

            6、師:同桌說說解決這道題目的策略。(學生小組交流)

            7、出示練習十六第1題。(設計情境,收集上海世博會紀念卡)

            師: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用怎樣的策略?

            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條件信息,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后進生的答題情況,再匯報交流思考過程。

            師:第一步用60除以2算的是什么?根據(jù)什么條件這樣算的?(生答)

            統(tǒng)計正確率,表揚與鼓勵同步。

            師:有些題目在解答之前,我們可以先把重要的信息先整理出來。

           。ǘ、教學例2,學習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再倒過來推想。

            1、課件播放例題2。

            讀題,出示學習建議。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挑選代表性作業(yè)實物投影交流。

            生匯報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教師小結:

            課件倒過來逐個出示:

            探索簡便思考過程

            師:我們也可以像上課開始做的那道逆運算題目一樣,把題目簡單化。

            課件出示:( ) ( ) (52)

            師:你會倒過來推算嗎?(生口答)

            2、列式計算:

            師:先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列式解答。

            生答師板書方法一:52+30-24=58(張)

            師:還有什么思考方法可以找出答案?

            師:又收集的比送給小軍的少6張,現(xiàn)在比原來就怎么樣?

            生答師板書方法二:30-24+52=58(張)

            3、驗算證明:

            師:根據(jù)求出的答案,再順推過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生口頭檢驗。(58加收集的24張就有82張,送給小軍30張減去30就還剩52張)

            4、小結:

            師:不管用哪種計算方法,咱們在解題之前的思考過程都用到了什么策略?

            生:倒過來推想的策略

            師:看來,倒過來推想的策略還真的很重要呢!

           。ㄈ⒔虒W練一練題型,理解“一半多一些”題目的思考策略。

            1、課件播放練一練題目。

           。1)學生自由讀題,說說通過讀題,哪些地方有疑惑?

            預設:學生會說出“一半多一張”不太明白,教師提示:你能用兩個動作來解釋一下這句話嗎?提供一疊畫片,操作演示,幫助學生分析理解。

            結合學生的理解,逐步出示題目的.變化信息,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箭頭圖來表達。

           。2)師:根據(jù)摘錄整理到的信息,你會倒過來推想嗎?

            生匯報倒過來思考的過程,師相機課件出示。

           。3)師:根據(jù)這種倒過來推想的方法,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列式解答,再匯報交流思考過程。

           。4)檢驗答案。

            四、鞏固應用

            1、選一選:出示小剛買一個鉛筆盒用去所帶錢的一半,買一本筆記本又用去2元,這時還剩16元,小剛原來帶了( )錢。(此題的安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鞏固對“一半”題目類型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做選擇題的方法還可以用答案代入法,其實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檢驗過程和與順推思路的比較。)

            2、估一估、比一比:設計去蘇州乘火車到上海參觀世博會情境題,一種情況是家中8:20出發(fā),到達蘇州火車站約什么時刻?另一種情況是火車發(fā)車時間為8:20,從家到常熟客運站30分鐘,再到蘇州汽車站為1小時,從汽車站到火車站還需5分鐘,為了不誤車,最遲什么時候從家中出發(fā)?(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什么情況下適合用倒推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談話: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思維拓展:

            1、我來吟詩:古人用倒推作詩

            2、嘗試做思考題“李白喝酒”。隨音樂出示題目,教師先進行分析題意。

            借助箭頭變化圖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策略嘗試解決。

            生課后討論交流,然后匯報交流。奪取智慧星。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8

            教材簡析

            “解決問題———根據(jù)實際取商的近似值”是人教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小數(shù)除法例10的教學內(nèi)容。例題由玻璃瓶分裝香油和紅絲帶包裝禮盒兩個問題組成,呈現(xiàn)“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的結構思路,讓學生經(jīng)歷“整理信息——分析關系——列式計算——檢驗反思”的全過程。由于兩道題算出的結果都是小數(shù),而需要準備的瓶子和包裝的禮盒都必須是整數(shù),因此都要取商的近似值。這樣,“進一法”和“去尾法”的學習就滲透在解決分裝香油和包裝禮盒的問題中。在取近似值時,不能機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是“舍”還是“入”。教材強調(diào)“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四年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表達交流等這些能力,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出發(fā)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掌握了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小數(shù)除以小數(shù)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再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計算方面不會感到太困難。重點是引導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正確地分析,選擇正確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本節(jié)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商”,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不同生活情境的分析與思考,體會近似值的生活意義。

            2.在實際應用中,會靈活選擇用“去尾法”和“進一法”取商的近似值,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jīng)歷和探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分析、比較、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通過例題和習題的學習,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求商的合理性,并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進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我們學習了用計算器探尋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研究一下裝香油和包裝禮盒的事情。(課件出示裝香油和包裝禮盒的生活情境圖。)(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復習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師隨生答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

            回顧與反思。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的事情直面問題,揭示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三步驟,關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思路指導。

            二、互動新授,對比總結。

            (一)用“進一法”解決問題

            學習例題10的(1)(課件出示):

            1.生獨立閱讀理解,嘗試解答,最后小組討論交流。

            2.生匯報,師板書:2.5÷0.4=6.25(個)

            3.引導生思考:這題的結果是個小數(shù),怎樣取近似值?

            啟發(fā):6個瓶子能裝下2.5千克的香油嗎?

            預設:不可以,因為6個能裝6×0.4=2.4(千克),還剩下0.1千克裝不下,所以需要7個瓶子。

            4.追問:6.25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數(shù),不是≈6(個)嗎?

            預設:瓶子都是一個一個的,不會出現(xiàn)0.25個瓶子。剩下的香油也要用一個瓶子來裝,所以這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應該是在6個瓶子的基礎上再加一個瓶子,≈7(個)。

            5.小結:雖然6.25的十分位的“2”比5小,但在這里仍然要向前一位進一。這種取近似數(shù)的方法稱為“進一法”。(板書:進一法)

            6.你能舉一個在生活中用“進一法”取近似值的例子嗎?學生回答。(如:學校有650名學生去秋游,每輛客車限乘40人,需要幾輛客車?)

            (二)用“去尾法”解決問題

            學習例題10的(2)(課件出示):

            1.生獨立閱讀理解,分析題意,嘗試解答。

            隨生匯報師板書:25÷1.5=16.666……(個)

            2.想一想:怎樣取近似值?包裝17個禮盒,這根絲帶夠嗎?

            3.生討論匯報。

            預設(1):25米是絲帶包裝了16個禮盒后,剩下的絲帶不夠包裝一個禮盒。

            預設(2):?包裝17個禮盒,即.5×17=25.5(米),25.5﹥25,絲帶不夠。

            4.引導小結:那只能取商的整數(shù)部分,小數(shù)點后的尾數(shù)應去掉。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去尾法)

            5.說一說:生活中的哪些問題需要用到去尾法?

            【設計意圖】例題的兩道小題,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都比較簡單,所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經(jīng)歷整個解題過程,在匯報交流中著重捕捉生成,尤其是包裝禮盒這一題,結果除不盡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質(zhì)疑。經(jīng)過分析說理,感受到取值的合理性,從而做出正確的`取值方法。

            (三)回顧與反思,整理除法中商的不同取值方法

            (課件出示)兩個例題進行比較,看看有什么異同?

            1.相同點:

           。1)商都是小數(shù),都要取近似值保留整數(shù)。

           。2)結合實際需要,小數(shù)部分都不需要考慮。

            2.不同點:

           。1)裝香油時,剩下的香油仍然要裝,所以要用“進一法”。

            (2)包裝禮盒時,剩下的絲帶不夠包裝一個禮盒,所以要用“去尾法”。

            3.歸納:解決實際問題時,“去尾法”、“進一法”、“四舍五入法”的選取,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考慮,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求平均數(shù)或者計算題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買東西或做成一個東西,只能舍去小數(shù)部分,買或做整個物品用“去尾法”。如果要裝東西,比如用油桶裝油,因為多的油都要用桶來裝,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個用“進一法”。(板書:根據(jù)實際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對前面的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既有認識上的提升,同時也有方法上的總結,根據(jù)實際取近似值,應如何“進一”如何“去尾”。相對于前面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里更側(cè)重于總結解題策略,內(nèi)化方法、選擇方法,鞏固拓展。

            1.如何取值合適。

            (1)需要(8.27)個桶才能裝完。

           。2)做了(12.88)條裙子。

            2.判斷。(說一說下面的題應該如何取值才合理。)

           。1)某公司有30.8噸的貨物需要裝運,每輛車最多可以裝6噸,需要幾輛汽車?

            (2)小明用彩紙折疊紙飛機,每5張紙折一架,34張紙可以折幾架?

           。3)王奶奶家4個月用水45噸,平均每個月用水多少噸?(保留整數(shù))

           。4)做一套衣服用布2.4米,28米長的布最多能做多少套衣服?

           。5)工人把1010個乒乓球裝箱,每20個裝一紙箱,需要多少個紙箱?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生活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問題思考,弄清楚用“進一法”和“去尾法”的具體情況。練習題從思考近似值的數(shù)據(jù)到思考取近似值的方法,層層遞進,促使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進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正確解決問題。

            四、回顧總結,暢談收獲。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分層作業(yè),靈活應用。

            1.基礎作業(yè):書上完成第41頁第7、8題。

            2.選做作業(yè):結合生活實際,至少編兩組“進一法”和“去尾法”的解決問題題目。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一)創(chuàng)設小強生日會的情景。

            1、老師: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

            2、老師:今天,老師非常高興,因為今天剛好是小強的生日,他邀請了我們?nèi)嘁黄鹑⒓铀纳諘。大家想去嗎?/p>

            3、(播放課件)進門后:瞧,小強好像有點煩惱,那我們?nèi)栆幌滤。小強說:“我的生日會六點開始,我的爸爸四點半才下班。他的公司離家有60千米。他下班開車回家,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我擔心他不能準時趕到!

            4、老師:你知道小強有什么煩惱嗎?能幫助他解決嗎?

            5、出示題目:爸爸的公司離家有60千米。他下班開車回家,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爸爸回家大約要多少小時?(保留整數(shù))

            學生列式解答:

            60÷50=1.2(小時)≈1(小時)

            6、提問:小強的生日會在六點開始,他的爸爸四點半才下班,能準時趕到嗎?(從爸爸下班到生日會開始要1.5小時,現(xiàn)在爸爸從公司回到家大約要1小時,所以爸爸可以準時到達。)

            7、老師:剛才,我們是根據(jù)用方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8、導入: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來解決問題。是不是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來呢?那我們到今天的解決問題中去尋找答案。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授教科書第33頁的例題12的第(1)小題。

           。1)播放課件:(走進廚房)

            瞧,小強的媽媽王阿姨好像有什么困難,那我們也去問一下她。小強的媽媽說“今天為了給小強慶祝生日,特意買來了許多菜及一些調(diào)味料,準備做一頓美食大餐。但是,買來的香油太大瓶,不方便煮食,想把香油裝入小玻璃瓶里。但是不知道需要準備多少個玻璃瓶裝?”

            老師:能幫助她解決嗎?

           。2)出示題目:小強媽媽要將2.5千克的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準備幾個瓶?(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審題,分析題目再列式解答。)

            2.5÷0.4=6.25(個)

            答:需要準備6.25個瓶。

            (3)提問:

           、倨孔討撌且粋一個的,能用小數(shù)表示嗎?

            ②應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

            ③有什么方法可以保留整數(shù)?

            提問: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數(shù),應該是多少個瓶子?

            學生在練習本上做題,然后匯報。

            (6.25≈6要用6個瓶子。)

           。4)提問:根據(jù)實際情況,用6個瓶子能將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裝入瓶子嗎?

            同桌討論:隨機點拔匯報。

            (因為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香油,還有0.1千克香油,需要多一個瓶子裝,所以要準備7個瓶子才能裝完。)

           。5)老師:像這樣的題目,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進一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就是在保留整數(shù)時,無論十分位上的數(shù)是多少,一律往整數(shù)部分進一。

           。ò鍟哼M一法)

            (6)示范教學:2.5÷0.4=6.25(個)≈7(個)

            答:需要準備7個瓶。

            2、教授教科書第33頁例題12的第(2)小題。

            (1)播放課件:(客廳)

            小強媽媽說:“為了答謝大家剛才的幫助,我特意準備了一些小禮物送給大家。這些禮物我打算在生日會玩游戲的時候送給大家。為了增加神秘感,我想把禮物包裝一下。準備了一些禮盒和紅絲帶,但我不知道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2)出示題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長的紅絲帶包裝禮盒,每個禮盒要用1.5米長的絲帶,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3)學生獨立審題,分析題目,列式解答。

            25÷1.5=16.66···(個)

           。4)提問:①禮盒數(shù)能夠用小數(shù)來表示嗎?

           、谌绻谜麛(shù)表示,根據(jù)“四舍五入法”或“進一法”保留整數(shù),那么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幾個禮盒?

           。5)想一想:包裝17個禮盒,絲帶夠嗎?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再向全班匯報:

            (因為1.5×16=24(米)包裝16個禮盒24米剩下的1米絲帶不夠包一個禮盒,所以我認為只能包裝16個禮盒。)

           。6)提問:你們認為能包裝多少個禮盒?

           。7)老師:像這樣的題目,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去尾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方法是在保留整數(shù)時,無論十分位數(shù)上的數(shù)是多少,一律去掉。

           。ò鍟喝ノ卜ǎ

           。8)示范教學:

            25÷1.5=16.66···(個)≈16(個)

            答:這些紅絲帶可以包裝16個。

            3、看書質(zhì)疑。

            請大家打開教科書的33頁,先把例12上面的內(nèi)容補充完整,再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提出來。

            4、學生說說自己的學習心得。

            什么情況下采用哪種方法來求出商的近似值?舉例說明一下。教師及時評點,概括歸納。

            5、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候,我們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可以用“進一法”、“去尾法”或者“四舍五入法”

            求出商的近似值。

            三、鞏固練習。

            1、小強的爸爸回來了。小強的爸爸說:“非常感謝大家來參加小強的生日會,為了感激大家,我準備了一些小禮物要送給大家,想拿禮物請幫我一個小忙。平時,我忙于工作,很少有時間看小強的作業(yè),現(xiàn)在就來考考大家的眼力,能否幫小強找出錯誤,并教他如何改正。

            ①學校食堂準備買進10千克菜油,并用每只能裝4千克的油桶來裝,需要幾只桶去買油?

            10÷4=2.5(只)≈2(只)去尾法

           、趶埲A帶了11元錢去買鋼筆,每支鋼筆2.5元,他最多可以買幾支?

            11÷2.5=4.4(支)≈5(支)進一法

           、勖佬牡案夥刻刂埔环N生日蛋糕,每個需要0.32千克面粉。李師傅領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幾個生日蛋糕?

            4÷0.32=12.5(個)≈12(個)去尾法

           、苴w老師家4個月用水45噸,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保留整數(shù))

            45÷4=11.25(噸)≈12(噸)

            進一法

            2、說說以下各題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合適.

           。1)做一個奶油蛋糕要用8克奶油。6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個這樣的蛋糕?

           。2)幼兒園買6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每套衣服用布3米,29米布可以做多少套這樣的衣服?

           。4)一列火車從南京到上海運行305千米,用了3.6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解決問題

           。1)、張老師帶100元去為學校圖書室買新詞典,每本漢語詞典18.5元,他可以買幾本詞典?

           。2)、倉庫有18.6噸水泥,用載重2.5噸的卡車運到工地,需要多少輛卡車才能運完?

           。3)、一根木料長10.5米,先截取相等長度的5小段,共8.5米.剩下的要截成0.8米長的小段,最多還能截出幾段這樣長的木料?

            四、全課總結。

            1、同學們,今天你們覺得學得開心嗎?同樣,老師也覺得非常高興,原因是同學們都樂于幫助別人。在這節(jié)課里,你們幫助了小強一家人解決了許多困難。希望在以后的生活當中,同學們繼續(xù)發(fā)揚“助人為樂”精神。給點掌聲表揚一下自己。

            2、今天的課快要結束了,看來大家的收獲真不少,F(xiàn)在就請大家來談一談,你在這節(jié)課有那些收獲?評價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同學的表現(xiàn),說說自己的體會、感受和想法!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解決含有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檢驗解答的正確性。

            2、初步培養(yǎng)在實際生活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含有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2、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讀題、分析、列式。

            1、小兔采了20個蘑菇,送給小猴8個,小兔又采了10個蘑菇,小兔現(xiàn)在有多少個蘑菇?

            2、小明剪了37顆星星,小紅剪了45顆星,他們送給幼兒園50顆星,現(xiàn)在還剩多少顆星?

            二、新課

            出示例4

            問:指名學生看圖說題意。

            問:你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

           。3)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4) 還要烤幾次?54÷9=6(次)

            問:你會列綜合算式嗎?

           。90-36)÷9=6(次)

            問:解答正確嗎?指名學生檢驗是否正確。

            歸納:如果一個問題需要多個步驟才能解決,要想好先解答什么,解答什么

            二、做一做

            1、讓學生說一說題意,再說說怎樣解答,讓學生獨立解答,訂正時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分步是怎樣解答,綜合算式是怎樣解答的。

            2、了8行樹苗,每行7棵,其中女生栽了28棵,男生栽了多少棵?

            3、動物園有10只黑鴿子,22只白鴿子,每個籠子里住4只,一共需要多少個籠子?

            獨立完成,訂正時說一說解題過程。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1) 沒烤的面包有多少個?90-36=54(個)

            (2) 還要烤幾次?54÷9=6(次)

            綜合算式:(90-36)÷9=6(次)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0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要根據(jù)實際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完成P35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二、鞏固練習,判斷這幾題如何處理結果?

            1、有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

            3、P345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fā)現(xiàn)不足校正。

            4、P359(先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請學生說說感受。

            三、拓展練習

            教師可請學生編題,交換練習本解答。

            課后小記:v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1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4頁例1。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找出等量關系。

            2.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會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4.體驗方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找出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件出示教科書第104頁的主題圖。

            師:劉叔叔去加油站加汽油,工作人員給他加了一些后,可劉叔叔說還不夠,你能根據(jù)他們的對話求出工作人員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嗎?

            生:能!

            師:請在本子上試一試。

            指名回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50-28=22(升)。

            師:有和他不一樣的方法嗎?

            師:今天我們就要研究這類問題的另一種解決方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ò鍟毫蟹匠探鉀Q問題)

            二、走進新課

            1.圖示信息,尋找等量關系

            師:從劉叔叔和工作人員的對話中可以知道:加了幾次油?一共加了多少升?

            生:加了兩次,一共加了50L油。

            師:請同學們用線段圖表示出圖上的數(shù)學信息。學生獨立畫線段圖。

            師:誰來展示?

            指名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師:從圖上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等量關系?

            學生自由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第1次加的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總的加油量

            總的加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第1次加的油量

            總的加油量-第1次加的油量=第2次加的油量

            2.列出方程,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真能干!找到了3個等量關系。能根據(jù)第一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嗎?試一試,寫完

          后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根據(jù)巡視到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名板演。

            生1:28+x=50。

            生2:28+a=50。

            生3:28+b=50。

            師:這些方程都是根據(jù)同一個等量關系列出,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表示第2次加油量的字母不同。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第二次加的油量沒有告訴我們,可以用不同的字母來表示。因此我們在列方程前必須要先告訴別人你是用哪一個字母來表示這個未知數(shù)。格式可以這樣寫:(教師邊講解邊板書)

            解:設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28+x=50

            x=22

            答:第2次加了22L。

            師:這道題做正確了嗎?我們來驗算一下:

            28+22=50。

            師:通過驗算,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次加的28L油加上第二次加的22L油和總的加油量50L相等,符合題意,說明我們的計算正確,可以寫上答語了。

            板書:

            答:第2次加了22L。

            師:用方程解決問題,也要驗算答案對不對。驗算時,應先檢查方程是否符合題意,然后再檢查"方程的解"是不是正確。

            3.討論交流,步驟

            師:剛才我們列方程解決了一個數(shù)學問題。想一想,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

            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分組匯報,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列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1)弄清題意。

           。2)尋找等量關系。

            (3)設未知數(shù)。

           。4)列方程。

            (5)解方程。

            (6)檢驗并寫答語。

            三、嘗試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祝賀你們!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又學到了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想試一試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照列方程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列出不同的方程解決"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這個問題。

            學生試做后,指名匯報,板書:

            解:設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50-x=28

            x=22

            答:第2次加了22L油。

            解:設第二次加了xL。

            列方程:50-28=x

            x=22

            答:第2次加了22升油。

            讓不同列法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根據(jù)哪個等量關系列出的方程。

            師:我們列出不同的方程解決了"第二次加了多少升汽油"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三個方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第一個方程好一些,因為這個方程的等量關系更容易找。

            生:第三個可以不用方程計算,直接用50-28就算出了第二次加的油量。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第三個方程的未知數(shù)沒有參與計算,所以我們一般不列這樣的方程解決問題。

            四、全課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法,大家一起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2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63~64頁的例1、例2和隨后的“練一練”,練習十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重復、不遺漏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使學生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并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導入語: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參觀生態(tài)園(出示圖片),看,多漂亮!

            二、教學例1,感知一一列舉

            1、出示例1

            園長叔叔想找我們同學幫一個忙,你們愿意嗎?

           。ǔ鍪緢D片)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羊圈。

            師:你想可以怎樣圍?

            要求:獨立思考,已經(jīng)想好的可以和同桌輕聲交流(教師參與討論)

            還有這么多舉手的同學,說明同學們還有不同的圍法,那么這個長方形羊圈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2、布置任務,小組合作

            提問:請你仔細想你想,把所有不同的圍法都找出來,并且紀錄在表格內(nèi),如果有困難,可以用18跟小棒擺一擺,填好后在小組中交流。

            長方形的長/米

            長方形的寬/米

            全班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找的,有哪幾種圍法?(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不同的寫法)

            比較:有序和無序的兩種,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3、 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努力,我們解決了園長叔叔的難題,回顧一下,我們怎樣找出4中不同圍法的呢?(表格—一個一個寫下來)

            指出:在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可以像剛才這樣把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條理的一個一個列舉出來,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策略——一一列舉。(板書:策略、一一列舉)

            4、 園長叔叔的羊圈問題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4種不同的圍法,你能算一算各種圍法的面積嗎?

            ① 指名口答

           、 比較一下它們的長、寬、和面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指出: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周長一定時,長與寬的數(shù)值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師:如果你是園長,你會采用哪種圍法?

            三、教學例2

            1、出示例2

            圖書角有3本書,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閱方法?

           、 你是怎么理解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的?

           、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借1本 (師板書)

            借2本

            借3本

           、 師: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呢?你準備怎樣找出不同的借法?(列表,一個一個寫下來,一一列舉)

            2、布置任務,小組交流

            用你喜歡的表示方法有序地分析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借法。

            先獨立思考,把你的想法或者表格寫在自備本上,再在小組里交流(請各個組長組織安排好交流的順序)

            全班交流

           。ò巡煌谋硎痉椒ǚ謩e展示在實物投影上,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如果只訂閱1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具體說一說。

            如果訂閱2本,有幾種不同的方法?你是怎樣想的?

            如果訂閱3本呢?

            那么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分別板書)

            2、那么為了不遺漏、不重復,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利用這樣的表格一一列舉。

           、 出示表格

            ① 出示表格

            只訂1本 訂2本 訂本

            《科學世界》

            《七彩文學》

            《數(shù)學樂園》

           、 指導生用劃√的方法表示訂閱的種類

            先指導只訂1本的

            再指導訂2本的(讓生自己先分析怎么劃√,再讓生形成共識,劃兩個√代表一種訂法)

            最后指導訂3本的

           、 看表格找出共有幾種不同的訂法(豎行數(shù)出)

            4、:剛才用了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了這個問題,想一想要想得到全部答案,列舉時要注意什么?(既不重復,也不遺漏)

            四、鞏固新知

            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問題,我們也能夠用一一列舉來解決。

            1、P64練一練:

            一張靶紙共3環(huán),投中內(nèi)圈得10環(huán),投中中圈得8環(huán),投中外圈得6環(huán)。小華投中兩次,可能得到多少環(huán)?(列舉出所有可能的答案)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決這個問題?你會列舉嗎?

            試一試(注意有序性)

            2、練習十一第一題:

            課件顯示問題:

            先分析題意(紅色標出部分表示什么)

            生完成表格(完成在書上P66)

            用你喜歡的方法,標記出幾時幾分第二次同時發(fā)車。(并和同桌輕聲交流)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3

            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易方程的基礎上,復習解方程的過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本節(jié)課結合復習題,引導學生對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類題型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不僅實現(xiàn)了知識的鞏固,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加強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尋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題型拓展開,解決類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全面回顧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關于用方程解決問題,你學習了哪些內(nèi)容?

            (2)你認為哪些內(nèi)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3)你還有什么問題?

            3.小組進行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

            4.回顧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1)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式)

            (2)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倮斫忸}意,找到等量關系式。

           、谡页鲱}中的未知量,設為x,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④檢驗。

            ⑤寫答語。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zhì)疑,引入復習內(nèi)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和倍”“和差”類型題的解法。

            (1)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組織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過程。

            小明和媽媽一起集郵,媽媽的郵票數(shù)是小明的6倍,媽媽比小明多100張郵票,媽媽和小明各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獨立解答后匯報解題步驟。

            ①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②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媽媽的郵票數(shù)-小明的郵票數(shù)=100

            小明的郵票數(shù)+100=媽媽的郵票數(shù)

            媽媽的郵票數(shù)-100=小明的郵票數(shù)

            ③列式解答。

            解:設小明有x張郵票,則媽媽有6x張郵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張郵票,媽媽有120張郵票。

            (2)引導學生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未知數(shù)時,需要確定一個未知數(shù)為x,再根據(jù)兩個未知數(shù)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再根據(jù)題中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3.復習“相遇問題”中的方程的解題方法。

            課件出示復習題: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每時行駛75千米,乙車每時行駛85千米。已知A、B兩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兩車幾時后相遇。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偌总囆旭偟穆烦蹋臆囆旭偟穆烦蹋紸、B兩地的總路程

           、(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A、B兩地的總路程

           、跘、B兩地的總路程÷甲、乙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4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具體的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是:體會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的特點,學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能正確合理地運用倒推法進行問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難點是:根據(jù)具體的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驗用具(水杯),作業(yè)本,多媒體課件

            教 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過程目標

            教 師活動

            學 生活動

            教 學反思

            創(chuàng)設

            情境

            體會

            倒過

            來想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從簡單的事情中理解倒過來思路.

            1.創(chuàng)設學生春游乘車情境

            出示從蘇州去南京沿途經(jīng)的城市,提問回蘇州時沿途依次經(jīng)過哪些城市

            明確日常生活中常常應用到“倒過來想”的'策略。

            師生交流

            觀察

            獨立思考

            自主

            探索

            學會

            新策

            略

            借助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操作和熟悉的收作業(yè)本情境來代替教材例2,使學生在親歷過的問題中受到啟發(fā),自主探索用畫直觀圖的方法、引導學生有序思考,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適用新策略解決的問題特點。

            一.初步理解“倒過來推想”的方法

            1、出示兩只盛有不等果汁的杯子,信息:兩杯共裝果汁400毫升,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兩只杯中的果汁同樣多?

            2、配合演示從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使兩杯同樣多。然后組織學生猜一猜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引導學生有序思考:倒水前后兩只杯子里果汁的總量有沒有變化?

            4、組織學生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策略是怎么樣的?從而揭示“倒過來推想”的策略。

            5、板書課題。

            二.體會適用新策略解決的問題特點

            1、創(chuàng)設學生交作業(yè)情境,出示一疊作業(yè)本,有關信息:如果又新收到12本,發(fā)下去25本,剩下總數(shù)是20本。

            2、呈現(xiàn)箭頭圖,幫助學生理順數(shù)量變化方向。

            3、提問: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呈現(xiàn)學生的列式計算方法。

            4、聯(lián)系倒推的兩步過程啟發(fā)學生思考總體變化來思考。

            5、引導學生檢驗,用順推的方法看剩下的是否為20本,使學生體會到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觀察思考

            學生交流

            說說自己的想法。

            嘗試用畫直觀圖和填表格的方法來更清楚展示數(shù)量關系的變化情況

            推理解答,說說倒推計算思路

            估測一下本數(shù)

            嘗試用自己方法信息,并展示出來。

            說說“倒過來推想”策略

            思考“發(fā)下去25本”倒過來想要怎樣?“新收到12本”倒過來想要怎樣?

            列式

            順推檢驗

            生活中有許多可以應用倒過去推想思路的實際問題,要引導學生從實際情況中去理解倒過去推想的思路.

            實踐

            應用

            體會

            價值

            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并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樂趣

            1、組織完成練習十六的第1題

            組織學生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表達方式和思路

            投影學生作業(yè)過程,請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

            2、組織完成練習十六的第2題

            組織學生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表達方式和思路

            投影學生作業(yè)

            3、組織完成獨立完成練一練。

            提問學生思考怎么理解小軍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一張送給小明?如果你是小軍你會怎么做?

            出示10支粉筆,提問拿出粉筆的一半還多一支可以怎么拿?以此幫助學生理解關鍵句含義,明確可以分成兩步理解

            獨立完成

            仿照例1用列表方法

            獨立完成

            仿照例2用箭頭表達數(shù)量變化方向

            介紹自己的方法。

            理解先拿出一半,然后再拿一支。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15

            教學內(nèi)容:

            P33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組織學生討論,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shù)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ń處熆筛鶕(jù)實際情況,將例題創(chuàng)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出示例12

           、賹W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xiàn)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诮M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 充分 發(fā)表意見,明確瓶數(shù)取整數(shù),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shù)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傧泉毩⑺伎。

           、谌嘟涣鞔鸢,組織學生討論,強調(diào)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shù)取整數(shù),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shù)應比計算結果少1。

            3、生談感受。

            師小結:看來,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多一點,有時要少一點。

            4、生質(zhì)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P35 6、7 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

          【五年級教案《解決問題》】相關文章:

          《 解決問題》教案03-03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5-26

          解決問題數(shù)學教案04-04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05-15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解決問題的策略》04-11

          解決問題的練習數(shù)學教案04-12

          《解決問題的策略》數(shù)學教案04-13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2》數(shù)學教案06-04

          【精選】解決問題數(shù)學教案15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