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6 12:24: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解決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圖片、題卡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我們已經學了利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你們都有哪些收獲?把你的.收獲再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們繼續(xù)來研究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探索學習

            1、引導學生完成練習七第8題。

            (1)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教師巡視。

           。2)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2、引導學生完成第9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看圖思考,獨立完成練習。

            (2)同桌相互交流,說說題意、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學生完成第10題。

           。1)出示情境圖,學生觀察畫面,確定要先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教師巡視。

           。3)全班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練習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擴大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空間,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數學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完題后讓學生交流解題思路,讓學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應用

            1、補充拓展性練習。

            (略)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教師指導。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通過圖形的放縮,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

            教學重點:

            圖形的縮小與放大。

            教學難點:

            圖形放縮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小紅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許多照片,小紅把幾張照片放大后,掛在家里,把幾張照片縮小后,放在夾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縮小的原理嗎:

            2.板書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①認真觀察圖形。

            ②說一說:誰畫得像?

           、勰闶窃趺聪氲?說出你的思維過程。

           、芙處熞龑W生得出正確的看法:笑笑和淘氣畫得最象。

           。2)討論:

            師: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

           、賹W生獨立思考,探究他們的畫法。

           、诮處熝惨曊n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觀察圖形的長與寬的長度變化情況

           、弁瑢W之間交流、討論。

           、芊答佊懻摻Y果。

            (3)小結。

            ①由學生說說有什么體會。

            ②教師小結:只有長與寬都按相同的比來畫,畫得才象。

            3. 完成課本畫一畫。

            三、 探索活動

            活動(1)

            1. 說一說點A(2,0)中,2和0分別表示什么?

           。1) 學生嘗試說說自己的理解。

           。2) 教師明確說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別說說B(4,0),C(6,2),D(6,6)各數對中的數字所表示的意義。

            3. 把表示點E、F、G、H、I、J的數對填入相應的空格。

            活動(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動(3)

            1.學生獨立描點。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 觀察比較,說說哪只貓長得象樂樂。

            4.你知道為什么?

            四、 課堂小結

            說一說把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關鍵是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安排:

            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設疑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么大的孩子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是對二年級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設計的:

            1.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對容易讀錯的字詞,包括多音字,要重點強調。、

            3.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課文,并思考:這個數星星的孩于是誰?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熟讀成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一段主賽講了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張衡坐在院子里,指著天空數星星。幽美的天空,可愛的孩子,這是一幅多么靜美的圖畫。這是學生朗讀訓練的最好著眼點。

            首先我請學生自由讀這一段,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這樣設問,目的是讓學生自己讀書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品質。

            接著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圖,引導朗讀:藍藍的天空像碧玉盤,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盤里的珍珠,這是多么美的景色,誰來讀一讀?靜美的畫面,抒情的話語,激起學生的情感,學生會自覺地讀起來。

            此時此刻,雖然激起了學生的欲望,但學生不可能一下于就讀得聲情并茂,因此教師必須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樂進行范讀。把學生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

            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二顆,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么幽靜的畫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好嗎?伴著輕柔的音樂,我拿起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里。一個孩子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庇拿赖漠嬅,抒情的語言,輕柔的音樂,把課文內容一下子推到了學生的眼前。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愛,小張衡的專注執(zhí)著溢于言表,教學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學生讀奶奶的話,指導學生讀得緩慢一些,讀出疼愛小孫孫的語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樣說的?自己讀一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讓學生通過多讀書,自己去領悟內容,然后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小張衡的話。此處我這樣設計:小張衡的話你們讀懂了嗎?我當奶奶,你們當小張衡給奶奶講講道理好嗎?引導學生領悟小張衡觀察的仔細、準確,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亂動,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己再讀小張衡的話,引導學生讀出天真、肯定的語氣,最后分角色朗讀。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點撥,充分發(fā)揮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現(xiàn)自己的特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語言。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講了爺爺向張衡講述北斗星和北極星的知識以及小張衡用了一夜的時間觀察星星的事,這兩段是學生認識上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化抽象的語言描述為直觀的形象畫面來化解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爺爺說了什么?

            (2)指名讀爺爺說的話。通過這兩步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爺爺在向小張衡講天文知識。

            (3)爺爺講了哪些天文知識,讓學生邊讀邊標出有關講北斗星知識的句子。

            (4)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在滿是星斗的夜空圖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極星,并詢問學生是怎樣找到的,這樣把學生的理解寓于讀書中,把學生的理解體現(xiàn)于看圖說圖中,引導學生動腦想,動眼看,動手畫。調動多種感官體現(xiàn)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饬穗y點。

            (5)出示這樣一個練習:你看,那北斗星連起來像( ),叫(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顆星叫( ),總是繞著北斗星( )。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首先問:爺爺說的是真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讀書找出“果然”一詞,簡單的加以理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祥看的?讓學生標出張衡看星星的一句話。

            然后用課件演示:北斗星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的情景,并渲染:這個結果,可是小張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孩子呀!該怎樣讀,通過演示、渲染、讀書,引導學生深刻地體會小張衡探索科學奧秘的精神,達到感張衡之所感,愛張衡之所愛,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拓展認識,升華感情最后一個自然段,簡介張衡是漢朗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這一段時,我用多媒體出示張衡的畫像,并出示了他發(fā)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圖,進行簡單介紹,激發(fā)學生對張衡的敬佩之情,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五、回歸整體,課外延伸

            教師最后總結:同學們,小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長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你們還想知道張衡的故事嗎?課后多讀書,就會知道的更多。這樣就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數星星的孩子)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四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一共安排了14篇講讀課文,它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復不斷地指導學生朗讀,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qū)別于中高年級。應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識字基礎和識字能力引導學生自己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聯(lián)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重視朗讀的訓練,強調朗讀是最重要的閱讀手段。課堂上要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讀成誦。

            3、重視教學上的直觀形象,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

            4、指導思想上遵循以學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導廢注入的教學原則。

            《數星星的孩于》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張衡小時候坐在院子里數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學生滲透愛科學思想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及學生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于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理解爺爺講的有關天文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第41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提高學生觀察、計算、發(fā)現(xiàn)、驗證和總結的能力。

            3.在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數學問題的樂趣。

            【重點難點】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新課講授】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41頁第1行、第2行的內容。

            教師板書:2.4∶1.6=60∶40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的比例的外項、內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

            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教師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組織學生觀察組成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并探究它們的關系。

            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學生可能會說: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驗證其他的比例有沒有這個規(guī)律,舉例說明,檢驗發(fā)現(xiàn)。如:∶0.5=1.2∶,兩個外項的積是×=0.6,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形式呢?如:=,3×15=5×9。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教師:這個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補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齊讀兩遍。

            3.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4.教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有幾種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兩種方法: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兩個比的兩個外項之積是否等于兩個比的內項之積。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41頁“做一做”。組織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說一說,全班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5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答案:(1)不可以組成比例;(2)可以組成比例;(3)可以組成比例;(4)不可以組成比例

            第2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用湊十法計算6加幾的題目,理解6加幾的計算過程并會口述.

            2.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遷移能力.

            3.滲透函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6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熟練進行6加幾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你們還記得怎么算嗎?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說口算過程.(想:把8湊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師: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9加幾、8加幾和7加幾的題目,猜一猜今天我們該學習什么了?(6加幾)

            板書課題:6加幾

            二、指導探索.

            1.教學例1.

            (1)板書: □

            師:這道題該怎么算呢?請你們試著做一做.

            學生嘗試著完成.全班進行交流:

            隨學生口述的'過程,教師演示課件6加幾.

            師:同學們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計算這道題,說明你們很會學習,誰愿意再用湊十法說說這道題的計算過程?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問: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書: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學生很快說出結果,要問他:你怎么算得這么快?學生可能是由上一題 推算出來的,在此要給予鼓勵并引導學生用湊十法進行計算.如果沒有上一題的結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學生分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2.教學例2【繼續(xù)演示課件6加幾】.

            板書: □, □, □

            師:這幾道題你會做嗎?請你試著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ǹ赡軙霈F(xiàn)幾種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較:哪種方法能很快說出得數?(用交換加數的位置, 來推算 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繼續(xù)演示課件6加幾】.

            1.

            指名敘述圖意:左邊的葉子上有6只七星瓢蟲,右邊的葉子上有5只七星瓢蟲,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蟲?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么計算的?

            2.

            學生自己敘述圖意列式解答.

            訂正:你是怎樣計算的?

            3.指名口算.

            4.學生獨立完成下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游戲:投籃【詳見探究活動】.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fā)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并訂正。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匯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借助相同加數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能根據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數與算的過程,體會乘法產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乘法計算的簡捷性,初步有符號感。

            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使學生理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

            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加法和乘法間的轉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劉謙的魔術表演嗎?魔術表演不僅非常神奇,在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還隱藏著很多數學知識呢,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隱藏在魔術表演中的數學問題。

            2、學生觀察信息窗,搜集有關信息。

            師:從舞臺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師:看魔術師的表演,你能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根據信息提出的數學問題。

            二、師生合作探究。

            1、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瑣:魔術師變出了這么多寶葫蘆,在列式計算時你有什么感覺?

            初步思考:魔術師如果變得串數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確探究問題。

            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在板書時,老師故意寫成9個5相加。

            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的錯誤后幫助找出寫錯的原因。

            師:那我們能不能想一種新寫法,既能讓人看懂是8個5相加,寫起來又不易出錯比較簡便呢?

            4、小組合作交流,創(chuàng)造數學符號。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全班交流。

            學生講述自己創(chuàng)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來比較每種寫法的優(yōu)點。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認識乘法各部分的名稱、意義和讀法。

            引導學生觀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生交流。

            師生小結:乘法算式中一個因數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另一個因數是相同加數的個數。

            師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從加號到乘號的過程。

            進一步讓學生明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三、練習拓展,鞏固新知。

            練習1:根據魔術師的表演把寫出的加法算式改寫出乘法算式。

            練習2:尋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教學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乘法的初步認識已經學完,也為學生作了相應的檢測,總體來說還可以,但也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比如,有許多同學對乘法的意義理解還不透徹,如7個6相加,有些同學列式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學列式為88。另外,學生對生活中的題目解決不夠好,(1)一星期有7天,3個星期有( )天。(2)我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大約是6小時,一周(過雙休)在校學習時間大約是( )小時。這兩個題目可以說是拔高的題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學做對了,但也有老師講解完還是不明白的同學,還需多進行生活實踐類題目的指導。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2-25

          小學數學教案06-1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0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學教案【優(yōu)】07-23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2-21

          【熱】小學數學教案02-01

          【精】小學數學教案02-01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