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10篇(集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買菜"活動,了解常見菜的特點,體驗買菜的快樂。
2、在操作與游戲中,使幼兒獲得分類、數(shù)數(shù)及數(shù)物對應的經(jīng)驗,并促進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進行買菜的實踐活動及開展買菜的角游活動。
2、若干蔬菜、肉類、水產(chǎn)品的實物。
3、幼兒用卡片、籃子、電話機等。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買菜的經(jīng)歷。
。私獬R姴说奶攸c,共同分享買菜的快樂)師:前幾天,陳老師帶我們一起到菜場上去買菜了,你們覺得開心嗎?那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1、 播放課件師:看了剛才的錄象,誰來說一說,你那天買了什么菜?為什么買這種菜?你是怎么買的呢?
2、 幼兒交流(教師引導幼兒從菜的名稱、特征、營養(yǎng)、買菜的經(jīng)驗等方面加以交流)
3、師小結(jié):菜場上的菜可多啦,有的買了蔬菜,有的買了魚,有的買了肉類。因為每樣菜都有它不同的營養(yǎng),所以,我們小朋友要樣樣菜都愛吃,我們的身體才能長得棒。
二、給菜寶寶分家。
1、師:今天,送菜叔叔把送往菜場上的菜都混在一起了,這樣,買菜的人就覺得很不方便,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讓幼兒回憶菜場上的菜是怎么擺放的?引導幼兒說出把菜分類放開)師:按小朋友的辦法要安好幾個家,可陳老師只安了三個家,你們同意不同意?(與幼兒一起討論,了解蔬菜類、肉類、水產(chǎn)品類中的常見菜。)
2、幼兒操作活動"給菜分家"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幫助叔叔把菜送到菜場去,送菜時看清楚你拿的'是什么菜,應該放在哪個家?并把家里的菜放整齊。
3、 教師帶領大家巡回檢查
三、角游:買菜準備(創(chuàng)設菜場環(huán)境)
。ㄒ唬﹨f(xié)商4名幼兒為賣菜的叔叔阿姨,老師和其他孩子為買菜人
。ǘ"顧客"每人一藍子,內(nèi)有數(shù)物卡。
1、師:剛才我們把菜送到了菜場,可菜場上還沒有叔叔阿姨賣菜呢?怎么辦?(協(xié)商4名幼兒做賣菜人)
2、電話鈴聲介入:阿姨:"你是中2班的陳老師嗎?我是廚房里的阿姨,今天廚房里的菜不夠了,阿姨請中2班的小朋友幫幫忙、買點菜,行嗎?"
3、阿姨給我們開好了購菜的"菜單"(老師出示兩種"菜單"):看看菜單上說的是什么?看清楚了以后,你可以自己按菜單直接去買菜,不行的話可以問菜場上的叔叔阿姨怎么買?(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理解菜單的含義)
4、幼兒游戲(對第一次很快完成任務的幼兒給其提供第二次機會,難度加大)
5、買完菜的幼兒相互交流:你買了什么菜?買了多少?也可相互檢查是否正確。(還可以鼓勵幼兒向客人老師去交流)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是根據(jù)幼兒園建構(gòu)式課程《有趣的昆蟲》這個主題進行改編的一節(jié)科學課,抓住幼兒對昆蟲的興趣,在認識昆蟲后初步了解哪些昆蟲是益蟲和害蟲,讓幼兒知道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活動目標:
1、 理解故事內(nèi)容,并能大膽的進行角色表演。
2、 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3、 有初步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意識。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有關保護益蟲、消滅害蟲的知識。
活動難點:能將常見的昆蟲區(qū)分益蟲和害蟲。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昆蟲頭飾、事先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 導入活動
1、 出示小蜘蛛頭飾,它是誰?它有什么本領呢?
2、 小蜘蛛在森林里開了一家商店,你們猜猜它開的是什么商店呢?(引出故事題目)
二、 觀看課件《蜘蛛網(wǎng)商店》
1、 哪些小動物來買蜘蛛網(wǎng)了?
2、 小狗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3、 小熊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4、 小兔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小蜘蛛是怎么回答的?
5、 你覺得小蜘蛛對小狗、小熊、小兔說的話對嗎?為什么?(啟發(fā)幼兒討論蜻蜓、蜜蜂、知了等昆蟲與人類的關系。)
6、 啟發(fā)幼兒思考,還有誰會來買蜘蛛網(wǎng)?它買蜘蛛網(wǎng)干什么呢?它是怎么對小蜘蛛說的?小蜘蛛會賣給她嗎?
三、昆蟲樂園
在這張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哪些昆蟲是益蟲?哪些是害蟲?為什么?
四、蟲蟲游戲
幼兒自選頭飾扮演昆蟲,音樂起,所有跟著音樂做動作;音樂停,扮害蟲的幼兒立即蹲下不動,扮益蟲的幼兒就喊“蒼蠅(蚊子、蟑螂),消滅它”。幼兒互換頭飾,游戲繼續(xù)進行。
創(chuàng)作思路:
昆蟲世界充滿了生機也充滿了趣味,無論是絢麗多彩的春天,還是驕陽似火的夏天,大自然中隨時可見昆蟲忙碌的身影。在戶外草地上、花叢中,小朋友常常為發(fā)現(xiàn)一只小小的昆蟲而雀躍不已。于是,我從幼兒興趣入手帶領孩子進入昆蟲的世界。
在《有趣的昆蟲》主體中,發(fā)現(xiàn)幼兒對昆蟲非常感興趣,為此我選擇了這節(jié)科學課《蜘蛛網(wǎng)商店》,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更深一步的了解昆蟲,在本次活動中我認為使用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就非常的恰當,將深奧的科學知識編成有趣的故事、制成動畫展示給孩子們看,并通過課件直觀地看到昆蟲的基本特征。讓幼兒完全溶入到意境中,身臨其境,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做。一定的情景,有趣的課件互動游戲,把孩子零星的經(jīng)驗歸攏,提升起來,激發(fā)了幼兒探索昆蟲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初步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樂意大膽猜想,嘗試集體記錄。
3、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記錄紙 各種形狀標記 抹布等
三、活動過程:
一、 幼兒在玩中學習吹泡泡的方法1、師:你們吹過泡泡嗎?老師也為你們準備好了吹泡泡的材料,請你們?nèi)ゴ狄淮担缺日l吹得泡泡多、泡泡大。吹得時候請寶寶找個空地方,不要吹到小臉上,也不要把把小工具貼在小嘴上,聽明白了,那就行動吧!
2、交流吹泡泡的方法1、提問:你是怎么吹泡泡的?(幼兒自由說說)小結(jié):先拿小工具在泡泡水里浸一下,然后慢慢拿起放到嘴邊輕輕吹一吹,這樣泡泡就吹出來了。
2、想不想再試一試?
好!這次老師要請你們不僅都要吹出大大的泡泡,還要看看你吹出的泡泡什么形狀的幼兒再次操作二、探索圓形工具吹出來的泡泡形狀并做好記錄師:寶寶們,真棒!都成功了,告訴我你們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狀?(圓圓的)哪個小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
小結(jié):原來圓形工具吹出的泡泡是圓圓的。我們來找個圓形標記貼在圓形工具的下面。
三、出示不同形狀的工具,大膽猜想師:這又是什么工具?(星星形工具)猜猜它又會吹出什么形狀的泡泡呢?我們找個標記貼到星星工具的下面。
以同樣的方法出示長方形工具并做好猜想記錄。
四:幼兒自由探索,觀察泡泡的形狀長方形和星星形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們自己去吹一吹、看一看。
五:交流發(fā)現(xiàn)并進行記錄1、師:星星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長方形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2、記錄操作結(jié)果小結(jié):原來不管什么形狀的工具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泡泡都是圓的,真有趣。讓我們趕緊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吧。
科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ㄒ唬┻^程與方法:
1.能夠交流討論關于天氣的信息,用豐富的語言描述天氣。
2.能夠收集各種關于天氣的資料,能夠設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
3.能夠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中隱藏的規(guī)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風向、風力、降水量、云量等)。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周圍收集和天氣有關的資料。
4.能夠了解氣象者的工作。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天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關注天氣的變化。
2.愿意欣賞美麗的天氣,愿意像氣象工作者那樣觀察研究天氣。
二.教學準備:
1.各種關于天氣的圖片、光盤、錄象等。
2.最近一周的天氣資料。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二)自主學習:
1.討論今天的天氣怎么樣?
。1)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你喜歡什么天氣?最不喜歡什么天氣?你能不能說說為什么?
2.討論我們所喜歡的天氣。
。1)學生思考;
(2)師生共同交流,老師同時將學生說的`各種天氣板書在黑板上。例如:炎熱、干旱、有風、寒冷、有霧、暖和、暴風雨、大風、晴天、下雪、涼爽、沙塵暴、臺風、冰雹、下雨等。
(3)討論你喜歡的原因。
。4)了解天氣的變化對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的影響。
3.用自己的話描述今天的天氣,并用文字記錄下來。
4.設計記錄天氣的符號。
。1)教師示范例。
。2)學生自己設計,并寫在書的格中。
5.怎樣知道或了解天氣情況:
(1)天氣預報
(2)為什么要經(jīng)常關心天氣預報。
。3)怎樣關心天氣預報。
。ㄈ┳鳂I(yè):
課后關心天氣預報。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過年吃糖果快樂的情感體驗。
2、能運用多種感官感知糖的顏色、形狀、味道等特征。
3、能大膽表述自己對不同糖果探索的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教師幼兒課前洗凈雙手
2、可見《糖果王國》
3、教師頭飾“糖果姐姐”一個。
4、棒棒糖(軟硬各一塊)
5、幾種特殊糖果:QQ糖、跳跳糖。
6、一次性紙杯和已消毒的小碗
活動重難點
重點:在生活中能運用多種感官如: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獲得有關糖果的直接經(jīng)驗。
難點:使幼兒在體驗試的學習中充滿驚喜同時認識糖果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欣賞各種各樣的糖果導入
1、教師扮演“糖果姐姐”帶幼兒坐火車鉆山洞入糖果王國(多媒體教室)
2、師以游戲形式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干凈。
師:小朋友們好,我是糖果姐姐,快要過年了,糖果王國的國王讓我?guī)∨笥讶プ隹,在去之前,先看一下小手是否干凈來:“小手小手伸出來,恩,小手小手真干凈!”小朋友瞧!有個大山洞,咱們一個跟一個鉆過去找個小椅子坐好就到了。
3、播放課件《糖果王國》
4、教師隨幼兒發(fā)現(xiàn)播放糖果課件如:QQ糖、跳跳糖、棒棒糖。
師:小朋友看,糖果國王帶著他的糖寶寶們一起迎接我們啦,小朋友快看有哪些糖?
幼A:QQ糖寶寶幼B:跳跳糖寶寶幼C:棒棒糖寶寶。
5、怪盒子發(fā)出聲音,導入棒棒糖。
師:聽!是誰在敲盒子想從盒子里竄出來?哦—是棒棒糖。
二、探索糖的.特征
1、看形象,猜名字。
師:小朋友們好,誰能猜出這是什么糖寶寶?為什么?
幼A:棒棒糖寶寶,因為他是棒棒糖!
幼B:棒棒糖寶寶,因為他有一根長長的棒!
2、找特征
師:小朋友別看他們倆都叫棒棒,他們的摸樣可不一樣!小朋友幫忙找一找,他們倆哪不一樣?
幼A:形狀不一樣!幼B:顏色不一樣幼C:樣子不一樣!
。ń處熃Y(jié)合日常所見引導幼兒感知形狀不一樣,如:圓形的像汽車輪子,長條的像冰棍。)
3、捏一捏
。1)師:小朋友想不想和棒棒糖拉拉手?那我請小朋友輕輕捏一下,捏捏圓形棒棒糖是硬硬的還是軟軟的?
。2)捏另一個棒棒糖,是硬還是軟?
。3)師小結(jié):棒棒糖也有硬硬的和軟軟的,顏色、形狀、樣子都會不同。
4、結(jié)束棒棒糖(棒棒糖說:小朋友今天我先和你們玩到這還有許多糖寶寶等著你們呢!BYEBYE。
三、品嘗幾種特殊的糖果。
1、QQ糖
(1)教師從口袋快速掏出QQ糖,從包裝特征讓幼兒感知QQ糖。
。2)教師看包裝讓幼兒猜猜味道!
(3)打開包裝聞一聞猜的結(jié)果。
(4)教師請幼兒品嘗各種口味的QQ糖。(蘋果味、草莓味、菠蘿味、)
。5)請幼兒大膽上前和老師小朋友交流自己吃的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口味的QQ糖。
2、神秘請出跳跳糖。
。1)師:小朋友,我這還有一位特別神奇的糖寶寶,他特別調(diào)皮小朋友,他就是:出示跳跳糖,問:“小朋友愿意和調(diào)皮的跳跳做游戲嗎?那請每位小朋友拿到小碗里的跳跳用舌頭舔到嘴里把小嘴巴閉緊了,聽聽跳跳在嘴巴里發(fā)出什么聲音?
。2)咱們小朋友一起學一下跳跳在嘴巴里的動作。(集體跳躍)
四、認識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糖
1、師:小朋友今天咱們嘗了QQ糖和跳跳糖,那平時小朋友還喜歡吃什么糖?
幼:泡泡糖、巧克力、牛奶糖、彩虹糖、
2、師:哪里能買到?
幼:超市、商店、
師:那等過年時可以和爸爸媽媽去超市選自己喜歡的糖,爸爸媽媽喜歡的糖和糖果寶寶一起過年!
五、結(jié)束部分
1、師:小朋友們今天來糖果王國開不開心?那等過年時我們再來把糖果王國里的糖全吃光好不好?
3、師:師做牙疼狀。小朋友我的牙怎么好疼,為什么呀?
幼:吃糖吃多了!
師:那我們多吃糖好不好?為什么?
師:應該吃完糖要怎樣?小朋友幫我想個辦法吧!
動作提示:刷刷牙、漱漱口。
4、以集體漱漱口的形式帶出多媒體教室。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并會找出1和許多。
2、知道1和許多的關系。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的興趣。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教具學具:電腦、圖片若干、鴨媽媽掛飾一個、小鴨掛飾五個、小筐一個、小魚五條。
環(huán)境布置:在教室內(nèi)用物品圍成一小池塘。
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教師播放許多動物的聲音,以許多動物參加小貓的生日晚會的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二、電腦演示
。ㄒ唬┙處熥寗游镆粋一個地出現(xiàn),然后全部合在一起,幫助幼兒初步認識"1"和"許多"。
(二)教師出示圖片,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1"和"許多"。
。ㄈ┯變翰僮鲌D片,找出"1"和"許多"的物體。
(四)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知道"1"和"許多"的關系。即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
1、出示許多"小鴨"掛飾,激發(fā)幼兒游戲的興趣。
2、分發(fā)"小鴨"頭飾,讓幼兒理解"許多可以分成一個一個"。
3、以"小鴨捉魚"的游戲形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
教師:一個鴨媽媽帶著許多小鴨去池塘捉魚。池塘里游來多少條小魚?
。ㄔS多條)鴨媽媽請每只小鴨捉一條小魚,再請小鴨把捉到的小魚一條一條放入媽媽的筐里。
4、以"小鴨游泳"的游戲形式,讓幼兒加深理解"1"和"許多"的關系。
教師:捉完小魚,我們現(xiàn)在開始學游泳了。鴨媽媽拍到哪只小鴨,那只小鴨就跳到池塘里游泳。鴨媽媽一個一個拍小鴨,小鴨一個一個跳入池塘里,F(xiàn)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小鴨?(許多只)天黑了,我們要回家了。鴨媽媽再一個一個地拍小鴨,小鴨一個一個的上岸,岸上就有許多小鴨了。
三、結(jié)束部分
教師:我們今天捉了許多小魚,現(xiàn)在一起回家煮魚吃吧。
鴨媽媽帶著小鴨,唱著歌兒回家:"一條一條又一條,許多小魚水里游。一只一只又一只,許多小鴨捉小魚。捉了小魚回家煮,回家煮!"
備注:此教材選自《甘肅省幼兒園快樂與發(fā)展課程》教師用書p106頁。
教學反思:
整合是為了動靜結(jié)合,在這節(jié)活動中學說語言、激發(fā)幼兒興趣,不只講表面的知識,還應講行動的知識(即經(jīng)驗)。
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不是一節(jié)課就能完成和實現(xiàn)的,同時還要綜合各領域。
在整合的同時要有一個偏重的領域,(即定位本節(jié)課的重點領域)。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利用科學圖畫書,初步了解動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點)
2、能用語言大膽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難點)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ppt、圖書《是誰嗯嗯在我頭上》、動物圖片以及相應的嗯嗯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引起幼兒興趣。
"這是誰啊?它頭上有什么呢?""這是誰的恩恩呢?"
二、集體看圖書,老師講述故事,引導幼兒認識常見動物的嗯嗯。
重點引導幼兒講述幼兒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師小結(jié):原來小動物們的嗯嗯大小、形狀、顏色都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圓圓的、有的是長長的、有的是黃黃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兒操作:為小動物匹配嗯嗯,鞏固對動物嗯嗯的認識。
1、交代要求
2、幼兒操作
3、請幼兒將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師說一說。
五、活動結(jié)束。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感知數(shù)的分解組成的操作活動,體驗操作學習的樂趣。
2、能按照要求記錄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關系(總數(shù)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shù),兩個部分數(shù)合起來是原來的總數(shù),部分數(shù)大總數(shù)小)。
3、探索3的組成,理解分解與組成的含義,認識分合符號"∧"∨"。
活動重點:
探索3的組成,理解分解與組成的含義
活動難點:
能按照要求記錄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記錄的經(jīng)驗,會寫數(shù)字。
2、每人4顆豆子,3顆花生,2個杯子,分合號"∧"∨":記錄紙和筆。
活動過程:
1、分豆豆,初步感知3的分解和組成。
(1)教師請幼兒拿3顆分別放到2個盤子里,要求把自己所有不同的方法都記錄在紙上。
(2)請1-2位幼兒邊看自己的.記錄,邊表達操作結(jié)果,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記錄,引導幼幾認識分合號(開口表示分開的意思,并上表示合起來的意思,并在一起的尖頭填而總數(shù),分開的兩頭填寫部分數(shù)),并提問:你們一共分了幾次?3顆豆子分成了幾和幾?
(3)請其他幼兒提出不同的看法。
(4)請全體幼兒對照黑板檢查自己的記錄,看看結(jié)果是否一樣,提問:你們是怎么記錄的?哪種、記錄最清楚,讓人一看就明白?
。捍蠹业挠涗浄椒ǘ伎梢,但用數(shù)字和分合號的記錄最清楚。
2、分花生,初步感知和發(fā)現(xiàn)3的分解與組成的規(guī)律。
(1)請幼兒猜測3顆花生放到2個盤子里,會有哪幾種分法?
(2)幼兒操作驗證白己的猜測,并記錄操作結(jié)果。
(3)請幼兒邊看記錄邊表達,教師在黑板上記錄幼兒的表述結(jié)果,直接到幼兒提不出不同的分法。
(4)提問:如果把3顆糖分給兩位小朋友吃,會有哪兒種分法?
(5)幼兒表述自己的猜測,教師記錄。
3、觀察比較黑板上的記錄結(jié)果,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幼共同逐一找出相同的記錄,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3次記錄的結(jié)果都是一樣的。
(2)引導幼兒記錄結(jié)果(從多到少或從少到多進行記錄),發(fā)現(xiàn)分解與組成的規(guī)律:3分成兩份,一共有2種分法,一部分越來越多,另一部分就越來越少,而且總是多1或少1。
(3)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理解總數(shù)與部分數(shù)的關系,3表示3顆豆子、3顆花生、3顆糖,3是總數(shù);3顆豆子、3顆花生、3顆糖可以分成2顆和1顆,2和1是部分數(shù)。部分數(shù)1、2和總數(shù)3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部分數(shù)1、2合起來,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嚎倲(shù)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數(shù),兩個部分數(shù)合起來是原來的總數(shù),
4、到活動區(qū)嘗試分3樣其他東西,同時探索2、4的分解與組成。
活動延伸:
結(jié)合課堂內(nèi)容帶孩子們到種植角進行種豆豆活動,每個小朋友拿3顆黃豆種子,分別種在兩個坑里,看看誰種得又快又準確。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聲音可以通過管狀材料從一頭傳到另一頭的現(xiàn)象。
2、在“打電話”的情景中嘗試兩個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過大損傷同伴的聽力。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用管狀材料(如PVc管、紙筒、塑料軟管等)連接成傳聲筒。
玩法說明:
兩名幼兒合作探索,一名幼兒對著傳聲筒說話,另一名在傳聲筒的另一端傾聽。
指導要點:
1、創(chuàng)設“打電話”的游戲情景,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jīng)驗,了解材料的玩法。
2、觀察兩人共同玩“打電話”游戲時是否明確“聽”和“說”的關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兩名幼兒出現(xiàn)同時聽或同時說的現(xiàn)象,可通過提問“兩個人都說(聽),誰來聽(說)呢”引導幼兒關注兩種角色之間的配合。教師不要替幼兒分配角色,如果幼兒之間不能較好地協(xié)調(diào),教師可以游戲者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
3、創(chuàng)設“說悄悄話”的情景,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當幼兒用較大的音量對著管子說話時,教師可請他的同伴表述“聽”的感受。
4、幼兒說話時鼓勵其先對著管子說一說,再離開管子說一說,然后問一問另一端的同伴在兩種情形下聲音聽起來是否一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玩玩、做做、說說等多種活動,尋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發(fā)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興趣。
2、通過讓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不倒玩具給我們帶來的樂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殼若干,沙子、棉花、木塊、彩泥、圓形金屬、膠帶、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發(fā)現(xiàn)問題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來玩不倒娃娃。孩子們有興趣的玩了起來,一會兒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會兒把玩具拿在手里摸來摸去,一會兒在手里掂來掂去….
師:誰能告訴老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二)進行比較(發(fā)肚子里沒有東西的不倒娃娃外殼給幼兒)師:小朋友再來玩一玩老師剛才發(fā)給你的不倒玩具。(幼兒自由的玩)師:小朋友你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開動腦筋師:兩個娃娃看起來一樣,為什么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發(fā)的不倒娃娃卻站不住呢?(小朋友再次討論起來。有的小朋友說不倒娃娃肚子里有東西 ,有的小朋友說因為前面發(fā)的不倒娃娃重……。)
(四)動手嘗試師:那給娃娃肚子里放什么東西才能讓娃娃不倒呢?請用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試一試。(幼兒打開后發(fā)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娃娃倒了還是起不來;有的小朋友用木塊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興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團成一個圓球放到玩具的底部,發(fā)現(xiàn)娃娃倒了站不起來,他又取了一大塊橡皮泥團圓壓扁固定在娃娃底部,這次他發(fā)現(xiàn)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興的讓周圍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試用了幾種材料后發(fā)現(xiàn)用比較重的金屬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放在底部的東西必須在中間不動,娃娃才會倒了再站起來。)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引導幼兒互相交流、探討,并進行再次嘗試。
(五)交流結(jié)果師:現(xiàn)在請你們告訴老師你們是怎樣讓娃娃不倒的?(小朋友爭先恐后告訴我他們的實驗過程。有的小朋友告訴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塊,發(fā)現(xiàn)太輕了,娃娃照樣倒下去起不來;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動來動去,娃娃倒了還是站不起來;最后他用厚鐵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來卻是個歪的。)師;誰發(fā)現(xiàn)了幫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讓大家討論)
(六)看看構(gòu)造,打開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兒觀察內(nèi)部結(jié)構(gòu)。
師: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發(fā)現(xiàn)秘密師:小朋友現(xiàn)在你發(fā)現(xiàn)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嗎?
幼兒總結(jié):應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點的東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動:
1、修一修壞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學角,讓幼兒繼續(xù)探索。
3、準備蛋殼、橡皮泥、膠水、彩筆、彩紙供幼兒自制不倒翁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既有科學的探索,又有動手制作,這樣的活動孩子們都會比較喜歡、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在活動前我認為不倒翁應該是小朋友生活中經(jīng)常玩的一種玩具,不倒翁真勇敢,我們也要學習不倒翁遇到困難繼續(xù)站起來的精神。讓我們和你的小伙伴介紹下你的不倒翁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