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錦集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查掛歷。
2、知道本月是11月,11月有30天,今天是幾月幾日。
3、對掛歷感興趣,關注本月中與自己生活有關的日子。(生日、值日生、消防日等)
活動準備:
XX年掛歷一本,11月掛歷操作紙人手1份,彩筆
活動流程:
實物導入——觀察引導學習查日子——游戲引導學習查星期——幼兒記錄值日的日子——回家與佳人一起記錄有關日子
活動過程:
1、 實物導入
師:我?guī)硪粯訓|西,你們認識嗎?
出示11月掛歷:這上面有很多的`什么?誰來指,它們是什么意思呢?
引導幼兒認識年月日,在日上面組織孩子認讀1號、2號—30號。教師總結XX年11月有30天。
師:老師這里有1本新掛歷,是幾年幾月有幾天呢,幫助幼兒運用已有經驗。
2、 觀察引導學習查日子
師:今天是11月10日,誰來查一查?引導幼兒看數字10,用筆圈起來。那明天呢,請1個幼兒圈起來,其他孩子有任務,檢查如對了拍手表揚。那昨天呢,11月9日,告訴孩子是119消防日。
任務:幫我們班11月生日的孩子找生日,做標記。提醒幼兒到時間祝賀。
3、 游戲引導學習查星期
師:幫老師找生日,引導孩子發(fā)現周6周日是紅色,周一—周五是工作日。
游戲:聽指揮。如:老師說11月6號,紅色幼兒做休息的動作。
引導幼兒查找今天星期幾,看哪里,看什么?
4、 幼兒記錄值日的日子
師:今天星期四是哪些小朋友過生日?引導孩子觀察1個月有幾個星期四,要做幾次值日生?來作個值日生的標記。
每個孩子下去操作,給自己值日的日子做標記。
評價,互相檢查。
5、 回家與家人一起記錄有關日子
師:為什么要做標記。浚ú煌洠,還有什么日子也不能忘記的;丶液蠛桶职謰寢屢黄鹪趻鞖v上作好標記。
把11月掛歷紙送給幼兒,回家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值日的日子。
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別強,因此,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已接觸很多工具(鉛筆、橡皮、水果刀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幼兒對工具的認識僅是一些感性經驗,對工具的具體用途、種類還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動我讓孩子通過操作、觀察及其講述等手段,讓孩子在自主活動中增添一些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展示各種工具,初步感受工具的種類很多。
2、在觀察操作嘗試中感知工具的作用很大,發(fā)展綜合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觀察和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幼兒收集各種工具。老師和幼兒到室外尋找特殊的工具。
2、卷筆刀、削蘋果機,刨子,開瓶器。以及相對應的輔助用品。
活動過程:
一、嘗試操作使用工具
1、師:“前幾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工具,今天讓我們就來試試這些工具,看看它們有什么用! (幼兒分別操作工具,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交流工具使用方法
1、師:“剛剛小朋友都使用這些工具,請你來說說你使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情?
2、幼兒講述使用過程和方法。
3、教師小結:這些工具有的是在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有的是在學習中用到的。
4、師:“桌子上還有一些工具請你看一看,玩一玩,它有什么用?” 5、分類并認識字卡。
師:“現在請大家把這些工具,按照不同的用途幫它們分分類。”(幼兒操作)
師:“你為什么把這些工具都放一起?”(引導幼兒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出示字卡: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
。、再次分類及鞏固。
。、教師出示有字卡的.簍子,請幼兒再次分類。
師:“桌上還有一些工具我請幾位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它們的名稱和用途,并將它們分分類。(個別幼兒講述、操作)
。、引導幼兒認識一些特殊工具
師:“老師這還有兩樣工具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引導幼兒說出農作工具并認識字卡。
9、小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很多的工具它們有學習工具、生活工具、交通工具、通訊工具、農作工具。還知道了他們各自的用途。 三、總結認知激發(fā)探索。
出示鋸子,提問幼兒這是什么?是誰發(fā)明的?是怎樣發(fā)明的?
教育幼兒要愛觀察,愛探索,長大發(fā)明各種有用的工具。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解:冬天悄悄地來了,天氣漸漸冷了,但寒風并沒有吹走孩子們玩的興致,細心的孩子們總能發(fā)現很多有趣的現象。如:梳頭時頭發(fā)會飛起來……這些現象引起了孩子們的好奇,總是不斷地追問我:“老師,這是為什么呀?”升入中班了,孩子們已經不再只關注自己,更學會了關注身邊有趣的事情,并且總有問不完的“為什么”,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周圍現象的欲望,我設計了本節(jié)科學活動《我的發(fā)現》。
目標預設:
1.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物體摩擦產生的現象,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
2.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并嘗試記錄實驗結果,萌發(fā)幼兒對科學現象的探究欲望。
3.通過與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合作的樂趣。
重、難點:
本節(jié)活動不是要求幼兒認識靜電,而是引導幼兒通過實驗,了解物體摩擦產生的神奇魔力,從而萌發(fā)對科學的興趣。利用有趣的科學操作活動,使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產生興趣。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科學啟蒙的關鍵,它將使幼兒永遠保持探究學習的熱情。因此,我把培養(yǎng)幼兒的探究興趣做為重點,精心的呵護和培植。
設計理念 :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靜電現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于我們身邊的,孩子們通過觀察發(fā)現了許多有關靜電的現象。作為教師,應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孩子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去發(fā)現問題,使幼兒變被動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設計思路: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幼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嘗試操作,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再次試驗各種方法得出結論,并記錄下操作結果,最后鼓勵幼兒多觀察,勤思考。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幼兒注意力,引發(fā)幼兒思考
師:冬天來了,天空上飄下了美麗的雪花。ń處熯呎f邊拋灑小紙片)小朋友,想不想把小雪花揀起來玩?
師:可是,小雪花很害羞,一碰到我們的手,就化成水了。小朋友,想一想有什么辦法,我們不用手,就能拿起這些小雪花呢?你們桌上有些東西,可以用它們試一試。
二、 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木棒、木頭筷子、塑料筷子、紙棒、塑料梳子、木頭梳子、小鐵棒等)一 一試驗,看能否成功。
三、 做各種物品摩擦毛衣產生的現象
師:看這里,老師手里面有一把尺子(在黑板上畫一個表格,在表格中畫一把尺子),老師用尺子能不能拿起小雪花呢?
。ú荒埽
師:真的'嗎?看看老師的魔法:神奇一擦,芝麻開花。(在毛衣上擦)
再用尺子去吸引小紙屑,看看有什么變化?
幼兒觀察
師:小紙屑被吸引過來了,小朋友,輕輕一擦,神奇不神奇?(在黑板上做記錄演示行的表示法)
(神奇)
師:塑料尺只要我們往身上的毛衣上一擦,它好像就突然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樣,能吸引起小紙屑,真是很有意思。還有什么東西擦一下就能產生神奇的魔力呢?
老師這里還有一支鉛筆,讓我來試一試,看能不能產生魔力。“神奇一擦,芝麻開花”(黑板上在表格中畫鉛筆)能不能吸引。
(不能)
。ɡ蠋熢诤诎迳献鲇涗浹菔静恍械谋硎痉ǎ
師: 這兒還有一把梳子,讓我們看看它摩擦后能不能產生魔力(營造一種看見什么都想試一試的情境。)請個別幼兒來操作。
四、幼兒分組操作,并記錄結果
下面請你們再用桌上的那些東西試試,看看它們摩擦了以后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呢!跟你同桌的好朋友一起來做試驗,把你們發(fā)現的現象都在紙上記錄下來。做試驗的時候,一定要一個人一個人做,其他的小朋友協(xié)助他,并且要仔細觀察。
教師巡回指導,統(tǒng)計的時候引導幼兒如何做記錄。
五、 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請3--4名幼兒展示記錄表,并表述出來。
師:從你們的記錄表上可以看出塑料尺、塑料棒、塑料梳子這些東西擦了毛衣以后,能吸引小紙屑。其實,在冬天,很多東西因為摩擦而互相吸引,看當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發(fā)也會互相吸引。小朋友,如果以后你發(fā)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就告訴杜老師,比一比誰眼睛最亮,最善于發(fā)現身邊的奧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讓幼兒猜答案,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去思考問題。2、在“競猜”中,豐富孩子的科學知識,激發(fā)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1、幻燈片四張。2、 《十萬個為什么》的碟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師:“森林里有許多有趣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過程:
1、
。1)出示幻燈片:“你們猜猜看,大象怕老鼠嗎?為什么?”幼兒自由競猜,并說出自己的理由,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2)出示三個答案標志,讓幼兒選擇,請幼兒想好自己的選擇合,等老師說:“1、2、3”后,就到各自的選擇的答案所代表位置坐好。“大。考吧。幼。師網出處”如選“1”的坐在左邊的一排,選“2”的坐在中間一排,選“3”的坐右邊一排。請幼兒說出自己選擇的理由。(3)“到底誰的答案正確呢?請看……”師放碟片。
。4)幼兒再次回答,哪個答案正確,并說出理由。
師小結:大象怕老鼠,因為老鼠會鉆到大象的`鼻子里去。
2、 按上面的方法讓幼兒猜:啄木鳥在找蟲子的時候,為什么樣要先用嘴敲敲樹皮?(因為它通過用嘴敲可以聽出敲的地方是空心的,還是實的,空的疾里面就可能有蟲子)
3、 熱天狗的舌頭為什么要伸出來?(為了散熱)
4、 刺猬怕誰?(怕狐貍和黃鼠狼:因為狐貍很聰明,它會把刺猬扔到河里去淹死它再吃;黃鼠狼會放臭屁,小刺猬會把卷起來的身體伸展開來)
三、“森林還有很多小動物間的有趣的故事,你們還想聽嗎?”到室外去找(教師布置好動物園)小動物,給小動物編故事,結束。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2、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重點幼兒探索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性的事物。
難點幼兒比較相反事物之間特征的差異。
活動準備
準備周圍環(huán)境中具有相反特征的物品。
活動過程
1、導入部分,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教室中具有相反特性的物品。
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
--這兩件物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讓幼兒自己實驗和探索。
請幼兒當"小偵探",按教師出的題目,找出教室中相關的物品,并比較差別。
3、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同樣的東西形狀不同,落下的'情況不同。
--剛才小朋友說的都對。
4、擴展幼兒經驗。
擴展尋找范圍。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部分幼兒對大小與高矮輕重沒有生活經驗,在學習時,這部分幼兒掌握的不是太好,還需要加深幼兒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將取長補短,引導幼兒們在活動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6
主要領域
科學
活動目標
相關領域
語言、美術
萌發(fā)熱愛海洋的情感
了解海洋污染對人類的影響
嘗試找出污染的原因并商討對策
主要形式
集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35分鐘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海洋及水質污染的影響
難點:嘗試找出污染的原因并商討對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對海洋及水污染有初略的了解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有關水質污染的新聞剪報、各種美工材料及工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神秘的海底世界
1.幼兒自由議論,互相交流海洋里有些什么。
2.觀看有關海洋的課件,知道奇妙的海底世界里,有著不同的海洋生物。
3.一起聆聽錄音帶“海洋里的聲音”,并嘗試分辨鯨魚、海豚和海獅所發(fā)出的聲音。
二、基本部分:海洋污染的原因
1.通過新聞剪報,讓幼兒了解海洋污染對生物以及我們人類的危害。
2.幼兒自由討論、互相交流,嘗試找出污染的原因和商討如何減少日常生活的污水。
3.到附近海門河邊實地觀察水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嗅嗅河水所發(fā)出的氣味,觀看垃圾船打撈河面垃圾的過程。
三、結束部分:我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1.引導幼兒討論:我們能為海洋做些什么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改善海洋水質污染活動。
2.設計保護海洋的宣傳單、宣傳口號。
【延伸活動】
上街向行人派發(fā)宣傳單,呼吁大家一起保護海洋。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神秘的海底世界、神秘的海洋生物對幼兒有著不可抵擋的誘惑。為了增加幼兒對海底世界的感性認識,在開始上課時,讓幼兒觀看課件、聆聽錄音帶,使幼兒對海底世界有了初略的'印象。在此基礎上,通過剪報使幼兒知道海洋污染的危害,并利用對幼兒園附近海門河的實地觀察,了解水質污染的嚴重性,從而萌發(fā)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全班師生同心協(xié)力、共同寫信、設計宣傳單及口號,將保護水質化為實際行動,延伸活動更加深化了這一行動。
二、活動效果
本次活動以“神秘的海底世界”、“水質污染的危害”以及“我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三個環(huán)節(jié)貫穿展開,再一層層漸次深入,充分調動了大班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使幼兒在視覺、聽覺的沖擊下感受海底世界,豐富了海洋生物知識,激發(fā)幼兒產生熱愛海洋的情感。通過實地觀察海門河污染情況,使幼兒直觀地了解水質污染的不良后果,以及海洋污染的原因。在最后的環(huán)節(jié)中幼兒以實際行動來保護海洋,呼吁大家參與到環(huán);顒又衼,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探索,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豆?jié){的制作過程及營養(yǎng)價值。
活動準備
1.黃豆、小碗若干,豆?jié){機一臺。泡漠板鋪的小路。
2.已做好的甜、咸和淡豆?jié){若干。
3.黃豆圖片、自制錄像。
活動過程
一、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出示毛絨玩具小豬,引導寶寶跟小豬嚕嚕打招呼。
1.請寶寶幫忙撿黃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2.觀察了解黃豆的外形特征。
3.和寶寶一起交流黃豆的特征。
二、教師提問
1.黃豆寶寶長的是什么樣的呀?
2.黃豆寶寶穿著什么顏色的衣服?
3.黃豆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三、了解豆?jié){的制作過程。
1.比較干黃豆和泡水黃豆的不同,通過學學它變胖的樣子,體驗黃豆的.變化。
2.欣賞磨豆?jié){,引導寶寶觀察黃豆寶寶的變化過程,并模仿黃豆寶寶跳舞,體驗快樂。
3.教師小結:豆?jié){是用黃豆來做成的,豆?jié){白白的、香香的。
四、品嘗豆?jié){,說說豆?jié){的味道,介紹豆?jié){的營養(yǎng)價值。
1.品嘗豆?jié){,說說豆?jié){的味道,想想放了什么會使豆?jié){變甜、變咸。
2.介紹豆?jié){的營養(yǎng)價值。
五、結束活動:感謝小豬嚕嚕的熱情招待,并和它告別。
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大自然是神奇的,長滿了各種各樣的小草,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長出了各種不同的蔬果,每當孩子在草地里玩耍時,他們總會發(fā)現衣服上染上了小草的綠顏色, 每當孩子吃完草莓、楊梅這些水果時,就會發(fā)現手上被“染”紅了……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孩子在更早的時候已經接觸到色素了,只是他們還不了解與認識這些隱藏在植物體內的色素!爸参锷亍边@個詞對孩子來說很陌生也很書面,但是“植物色素”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是隨處可見的。
《綱要》中提出教學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 從生活中選擇材料。因為孩子在生活中對植物體內出現“顏色”這一現象產生了疑惑與好奇,于是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我設計了這節(jié)教學活動。
因為中班幼兒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是通過感知覺和操作活動來認識世界,所以我選擇了一些幼兒熟悉的材料來引發(fā)幼兒對活動現象產生興趣,能主動探索色素的秘密,從而了解到植物中含有色素這一科學現象。
活動目標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能大膽動手操作,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種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難點: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座位底下放一塊白布和葉子;
2.各種植物的葉子、果實、花瓣等(如:小草、葉子、小番茄、各種顏色的花瓣等);
3.白色棉布每人兩份;
4.各種食物:糖果、有顏色的饅頭、面粉等;
5.PPT 課件。
教師示范材料:白布,綠葉。
活動過程
一、觀看魔術,引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觀看魔術表演。
(1)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看過魔術?今天我給大家?guī)硪粋很棒的魔術表演,請
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教師表演魔術:現在我的魔術開始了,這是什么?(出示白布) 那這是什么?(出示葉子)看一看,我把這兩樣東西放在一起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事? 引起幼兒的興趣與探索欲望)
(2)魔術結束,發(fā)生了什么現象?(白布變成綠色的了)
2、幼兒嘗試操作.
(1)你們覺得這個魔術有趣么?那現在我們自己來嘗試變一次?纯蠢蠋熃o你們
準備了什么材料?(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幼兒嘗試自己動手操作變“魔術”。
(3)觀察自己“魔術”后白布的變化。
老師提問:為什么布會變成綠色的呢?(因為葉子上的綠色跑到布上面去了)
小結:原來植物的葉子里有綠顏色,它有一個名字叫植物色素。
二、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1、幼兒預測猜想。
我們已經在植物的身體里找到了綠色,那你們猜一猜植物的身體里還會不會藏著其他的顏色?(幼兒猜想)
2、幼兒探索驗證。
(1)熟悉材料
師:我們現在自己來找一找,到底植物的身體里有沒有其他的顏色。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各種材料,有植物的花、果實也有植物的葉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教師逐一介紹材料:胡蘿卜、小番茄、檸檬皮青瓜皮楊梅各種花瓣等)
(2)第二次操作
師:剛才我們已經學會魔術這個本領了,這一次請你們自己來變魔術。道具呢還是有一塊白布,然后請你們在籮筐里選一樣你喜歡的東西放在白布上來變魔術, 看看最后會發(fā)生什么神奇的事情。
(3)交流分享
請幼兒把變好顏色的布按顏色分類擺放好。
黃色的色卡
紫色的色卡
紅色的色卡
綠色的色卡其它
提問:你變出了什么顏色?你是怎么變的呢?(引導幼兒用“我用什么變出了什么顏色的句式回答)
(4)教師小結:
原來植物的身體里藏著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紫色還有綠色。這些藏在植物身體里的顏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植物色素。
三、聯(lián)系生活,提升經驗。
1、生活應用 (1)出示 PPT
這些植物色素還有很多作用噢,可以添加在我們吃的食物里,不信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
播放 PPT(彩色面條):這是什么?它和我們平時吃的面條有什么不一樣的? 你知道它是怎么變出來的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 (2)觀看視頻
廚師在干什么?你在畫面上找到了植物色素在哪里了么?(胡蘿卜、菠菜)
小結:對了,這些植物色素就蘊含在這些蔬菜的.汁液里,把它們加在面粉里, 就做出了彩色的面條。
(3)觀看 PPT
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食物含有植物色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吧。
(4)教師小結:
這些食物中的植物色素是安全自然的,我們可以吃的。它可以使我們的食物變得更加美觀,更加的營養(yǎng)。
四、延伸活動
剛才我們已經在白布上找到了一種顏色,想不想把這塊布變得五顏六色,更加美麗?請你們一起繼續(xù)來完成好不好?
活動總結
由于幼兒園的花草樹木是幼兒最熟悉的,也是最貼近幼兒實際生活的,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再帶幼兒一起觀察、討論,幼兒的學習興趣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于是在開展討論時,幼兒就會有好多的東西想說,在說的過程中,幼兒思維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兒從中積累了許多的知識經驗,所以,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幼兒實際的生活經驗;活動的內容,必須是幼兒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有了這些鋪墊,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科學教案【經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科學教案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