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乒乓球的基本特性,會創(chuàng)造性地玩球。
2、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想象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3、體驗探索、操作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乒乓球若干、布袋一只、玩球材料:乒乓拍、墊板、水彩筆、音樂磁帶、筷子、橡皮泥、膠水、皺紋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老師今天要送大家一件小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好,我請幾個小朋友來摸一摸,如果能講出自己摸到的這個東西的感覺來,我就送給他一個!
1.幼兒摸以后說出這東西的.感覺:你摸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
2.讓幼兒雙手合攏了取回,不能給別人看到。
3.猜一猜是什么?揭曉謎底:打開看看?是個乒乓球。
4.讓每個幼兒取到球。
二、這一個小小的,輕輕的、圓溜溜的乒乓球可以玩嗎?怎么玩,請你找個空地方試試看。
三、提問:
1.你的乒乓球是怎么玩的?
2.小結:因為乒乓球有彈力,又是個圓球體,所以小朋友有的拋、有的滾、有的讓它跳,玩的真高興。那你們知道它還能怎么玩?從哪里知道的?
3.介紹乒乓球運動的知識:乒乓球運動是我們中國人很喜愛的一項運動,中國的乒乓球運動水平也是世界最高的,我們曾經(jīng)連續(xù)兩屆奧運會摘得乒乓球項目的所有金牌,在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員也獲得了男雙、女雙、女單三枚金牌。
4.你認為乒乓球還會有其他的玩法嗎?你想不想試試剛才小朋友說到的玩法呢?
四、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乒乓球和其他工具,小朋友可以去觀察一下這些工具,想象一下運用工具可以怎樣來玩球,如果需要還可以取了工具去嘗試一下。但是因為是嘗試,老師要求大家不要玩好多次,只要試一下就可以了,嘗試過了,請你把你創(chuàng)造出來的玩法介紹給大家!
五、個別介紹、演示、教師鼓勵、并可以結合著講一講道理。
六、總結:一個小小的乒乓球在我們聰明的小朋友手里就能玩出這么多的花樣,厲害,連老師都很佩服。
1.哎,用乒乓球可以玩不同的游戲和運動,那還可不可讓乒乓球變成個什么東西呢?
2.想象一下:你想用乒乓球變個什么東西?
七、介紹材料、幼兒探索操作:用乒乓球還可以進行裝飾和制作小玩具,今天老師幫大家也準備了彩色貼紙、膠水、橡皮泥等材料,你們可以想好要讓乒乓球變什么,然后再制作,也可以看了材料邊探索,邊制作。
有些小朋友可能還沒玩夠,想再去新學到的方法玩乒乓球 ,也可以,注意安全,在場地前面玩。運用乒乓球進行裝飾和玩具制作的可以圍著籮筐在場地后邊進行。
八、作品展示:
1.向客人老師介紹。
2.集體面前介紹。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關系。
2、樂意參加制作和操作活動,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手電筒每人一只。
2、白紙每人一張,四肢伸開的小熊圖案,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通過回憶觀看皮影戲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動手制作的興趣。
1、我們上次看了皮影戲,你覺得有趣嗎?哪里有趣?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老師今天又帶來了一只會跳舞的'小熊,你們看看它是怎樣跳舞的?
教師向幼兒展示“會跳舞的小熊”。將小熊圖案粘貼在一張白紙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電筒從白紙的另一面照過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隨著光線的移動而搖擺,好象跳舞一樣。
。ǘ┮龑в變河懻摗皶璧男⌒堋笔窃鯓又谱鞯。
1、怎樣才能讓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2、幼兒進行操作。
。ㄈ┯變褐谱,教師巡回觀察。
1、教師:你是怎樣制作的?你是怎樣讓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師注意觀察,引導有困難的幼兒向同伴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制作成功的幼兒向全體幼兒展示,并引導幼兒觀察其他幼兒是如何讓小熊跳起舞的。
3、活動小結。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在美工區(qū)里可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其畫出他們喜歡的動物,然后剪下來。關鍵是要讓幼兒認識到,動物需要活動的身體部分不能粘貼在紙上。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大膽猜測、動手操作,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
2.養(yǎng)成仔細觀察、樂于探究的習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1)前期開展過螞蟻長什么樣,怎么抓螞蟻等有關活動。
(2)和幼兒討論過螞蟻喜歡吃什么。
2.物質(zhì)準備:糖果、餅干、水果、飯米粒等。
活動過程:
1.回憶導入,猜測激趣。
(1)師:這幾天,我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小螞蟻,誰來說說你在哪里發(fā)現(xiàn)了小螞蟻?
。2)師:上一次我們猜測了螞蟻喜歡吃什么?你還記得嗎?誰來說一說。
2.尋找螞蟻,動手驗證。
。1)師:那現(xiàn)在帶上你們準備的食物去找找螞蟻,把食物放在那觀察能不能吸引小螞蟻過來,還可以比一比哪種食物吸引的螞蟻多。
。2)幼兒自由尋找螞蟻并嘗試用食物吸引螞蟻。
請幼兒把準備的食物嘗試吸引螞蟻,并觀察螞蟻。
鼓勵沒有成功的幼兒要耐心等待一會。
個別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3.師幼交流,拓展延伸。
(1)師:誰成功吸引到小螞蟻了,你用的什么食物?
。2)師小結:小螞蟻不怎么挑食,她喜歡吃的.東西也比較多:肉、糖果、餅干、骨頭和一些水果。他們最喜歡吃甜甜的東西了。
(3)師: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嗎?
延伸:螞蟻用它的嘴咬著食物拖著走。你們下次可以再仔細觀察一下,小螞蟻和他的小伙伴是怎么搬運食物的。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在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好奇心和觀察能力。
2、體驗探索活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黃色的水若干,紅、黃、藍三色顏料。
2、演示記錄卡和操作記錄卡若干。
3、操作圖若干,透明塑料紙若干,調(diào)色卡人手一份。
4、毛筆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動過程:
1、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師:看,這是一瓶什么顏色的水呢?(黃色)
今天,老師來當回魔術師,來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
請小朋友仔細看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嘍!我們一起喊一、二、三。ń處煋u晃瓶子)
黃色的水變成什么顏色的水了呢?
2、自由討論:
師:誰知道魔術師是怎樣把黃色的水變成綠色的水的?請大家相互討論一下,然后告訴老師!
3、自由探索
、倬烤辜尤肓耸裁搭伾膶殞毩四?請每位小朋友也來當回魔術師:你們看老師幫你們請來了紅色寶寶、黃色寶寶、藍色寶寶三種顏色寶寶,請你們選擇其中的一種顏色寶寶把瓶子里的黃色寶寶變成綠色寶寶?
、谡l變出了綠色寶寶?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變出來的?(幼兒回答)
、劭偨Y:我們現(xiàn)在一起來試一試,然后用記錄卡把它記錄下來。
。ǔ鍪敬蟮氖痉墩{(diào)色卡教師邊講解邊調(diào)色,并出示記錄卡進行記錄)
4、探索操作
師:咦!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變出了什么顏色?(認識橙色)
師:那又是怎么變出來的呢?先不要說出來,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調(diào)色卡,請小朋友試一試,怎樣可以變出橙色?再把它記錄下來。(幼兒調(diào)色并記錄)
教師總結:請幼兒說一說,教師出示大記錄卡邊講解邊示范。
5、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并記錄
、偎{色寶寶和紅色寶寶也想手拉手,那它們又會變成什么顏色呢?請你們自由選擇一種材料試一試,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調(diào)色卡,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紙重疊起來看看,然后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用記錄卡記錄下來。ㄓ變鹤杂蛇x材操作并記錄)
、谧兂隽耸裁?請你把你的記錄卡講給大家聽聽。
、劢處熆偨Y:出示大記錄卡進行記錄。
6、操作游戲:變色眼鏡
師:小動物們聽說小朋友學會了一樣本領,所以想考考你們,瞧!小猴戴上藍色的眼鏡看黃色的.香蕉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狗戴上紅色的眼鏡看藍色的藍莓會變什么顏色了呢?小貓戴上黃色的眼鏡看紅色的蘋果會變什么顏色了呢?(邊說邊出示大操作紙)請個別幼兒講解。
四、延伸活動:
小動物們要回家了,我們趕快到教室去用會變的顏色做一條彩色的圍巾送給它們吧!
。惤约眩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豐富幼兒(幼兒食品)關于紅、黃、綠、藍等顏色方面的經(jīng)驗,初步了解顏色可以變化。
2、引導幼兒學說“我給太陽媽媽(媽媽食品)找到了xx顏色寶寶(寶寶食品)!
3、知道一些常見事物的顏色代表的含義。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音樂及音樂播放器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天亮了,小朋友快醒醒。我們一起到花園里去鍛煉身體吧!保S音樂做律動)
2、“坐下來休息一會兒。”(聽休息音樂做放松運動)
3、“瞧!那是什么?”(太陽慢慢升起)
4、“我們一起跟太陽媽媽問好。“
二、太陽媽媽向幼兒介紹自己和七個顏色寶寶。
1、“小朋友們好!我是太陽媽媽。我有七個可愛的顏色寶寶。他們是紅色寶寶、橙色寶寶、黃色寶寶、綠色寶寶、青色寶寶、藍色寶寶、紫色寶寶!
2、以“幼兒呼喚顏色寶寶的名字,發(fā)現(xiàn)有的顏色寶寶不見了“的形式引出話題,激發(fā)幼兒找顏色寶寶的興趣。
。1)“我們也來和顏色寶寶們打個招呼吧!紅色寶寶你好!橙色寶寶你好……咦!哪個寶寶不見了?”
。2)“這些寶寶真調(diào)皮,肯定藏在花園里!
(3)“我們來幫太陽媽媽找顏色寶寶,好嗎?”
三、找顏色寶寶。
1、幼兒幫助太陽媽媽在花園里尋找顏色寶寶,找到后相互交流,并學說“我給太陽媽媽找到了xx顏色寶寶。”
2、幼兒將找到的顏色寶寶送回家。(把顏色寶寶插在太陽媽媽身上相應顏色的口袋里)
4、太陽媽媽和幼兒共同檢查顏色寶寶是否找對了家。(重點向幼兒介紹青色寶寶)
四、顏色寶寶遍變魔術。
1、“我們幫太陽媽媽找到了顏色寶寶,她呀要請顏色寶寶給我們表演個魔術。”
2、教師表演:紅色顏料與藍色顏料調(diào)和變成綠色。
五、引導幼兒了解不同顏色所代表的含義。
1、“太陽媽媽的這些顏色寶寶個個都有本領,他們可以告訴我們好多事情!
2、出示生熟西紅柿,請幼兒判斷哪個是生的?哪個是熟的?
“一個西紅柿是紅的,所以它是熟的;剩下的一個西紅柿是綠的`,所以它是個生西紅柿!
3、出示紅、綠燈。讓幼兒了解紅、綠等的不同含義。
。1)“這是什么?”“聽聽看紅燈說了什么?”(停下)
。2)“這是什么?”“聽聽看綠燈說了什么?”(請通行)
六、讓幼兒理解彩虹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
1、“現(xiàn)在,顏色寶寶要一起給我們表演節(jié)目了。瞧!它們在一塊變成了什么?”
2、“彎彎的,像一座橋一樣在天空中,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虹!保ㄓ變簩W說)
3、“彩虹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顏色寶寶組成的。”
4、“你們見過彩虹嗎?“”到了夏天,下過雨之后太陽一出來,我們就能看見彩虹!
5、“老師這兒有幾張彩虹的照片,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七、聯(lián)歡活動。
1、“現(xiàn)在,我們和太陽媽媽、顏色寶寶們一起來跳個舞吧!保ㄒ魳罚
2、“天不早了,太陽媽媽要帶著她的顏色寶寶回家了,一起和太陽媽媽和顏色寶寶說再見吧!
科學教案 篇6
各位園長、各位老師: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科學活動《空氣的力量》,它是“空氣”科學系列活動中的一個子活動。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人類和一切生物,都離不開空氣,它不僅孕育了生命,而且與人類的生活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從“空氣是什么樣的”“空氣在哪里”到“空氣與風”“空氣的壓力”,我們生活中有關空氣的科學現(xiàn)象太豐富了。對大班幼兒而言,在中小班的生活和學習中,已積累了一些有關空氣的知識和體驗,且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在深入分析教材和教育對象后,我選擇了將“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作為本次活動的感知探究點,引導孩子通過探究體驗如何產(chǎn)生風,引發(fā)幼兒對空氣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空氣的利用等問題的關注和探究萌芽。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fā)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利于拓展幼兒的經(jīng)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針對我們班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發(fā)展水平,挖掘教材的教育價值,我設定了以下幾個活動目標:
、 感知空氣的存在,發(fā)現(xiàn)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的現(xiàn)象;
、 運用所獲得的體驗探索怎樣讓水上的風車轉動起來;
、 能大膽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3、活動的重難點:空氣雖無所不在,但它看不見、摸不著,因此我將本活動的重點定位在感
知與發(fā)現(xiàn)“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難點為遷移經(jīng)驗解決“讓水上風車轉動起來”的問題。
4、活動準備:活動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在科學活動中材料的結構及投放很重要,
它直接關系到能否構成問題情境的探究點,有時甚至影響到活動的成敗。我為活動做了以下的準備:
一是經(jīng)驗準備:玩過魔術“不濕的報紙”,開展過與空氣有關的活動。
二是物質(zhì)準備:
、 大小、高矮不同的杯子(有洞與沒洞的)
、 風車(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3倍)
③ 報紙若干
、 擦手布人手一塊
⑤ 塑料盆4個(四個水盆中水量的放置可分兩種,一種為高水位,水面與杯子的高度一樣,可以發(fā)現(xiàn)水泡的現(xiàn)象;另一種是低水位,水面低于杯子,易感知氣流的現(xiàn)象。)
三是空間準備:幼兒半圓型集中;分組操作采用五張桌子,分5組進行操作。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顒又校處熞闹杏心繕,眼中有
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的、開放的、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種教法有:操作法、設疑法、經(jīng)驗遷移法、猜想—驗證法。
首先是操作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是幼兒
建構經(jīng)驗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共安排了四次操作活動,從而保證了幼兒有充分動手操作的時間,讓孩子們“動”起來。
其次是設疑法,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通過提問,會提示幼兒探究的線索,
引發(fā)幼兒的思考,使幼兒對所感知的經(jīng)驗進行整理。本活動大量運用了設疑法,“為什么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的紙都濕了呢?”“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紙會濕,沒孔杯子里的紙不會濕?”“用什么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一個個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支持著幼兒的探究逐步深入。
再次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經(jīng)驗遷移法,經(jīng)驗遷移能夠幫助幼兒在新經(jīng)驗與舊經(jīng)驗間架起橋梁,使新經(jīng)驗的掌握更容易。我在第一環(huán)節(jié)、第三環(huán)節(jié)分別運用了經(jīng)驗遷移的方法。
此外我還將采用猜想——驗證法,這是法國“做中學”教育模式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法,先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設想解決問題可能的方案,然后實施方案,驗證其可行性。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不僅訓練了幼兒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給幼兒一種做事的方法和研究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新《綱要》中終身教育的理念。本活動在解決“怎樣讓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中運用了該方法。
三、說學法
我們總是說“教學方法”,可見學法與教法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盡量營造寬松的氛圍,激發(fā)幼兒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調(diào)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經(jīng)驗參與探究,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的現(xiàn)象,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發(fā)展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善于學習同伴經(jīng)驗的能力。
四、說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設計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習過程成為兒童發(fā)現(xiàn)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此,我設計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的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魔術導入,激發(fā)興趣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入活動,我將采用問題“前幾天我們一起玩了魔術‘不濕的報紙’,誰記得是怎么做的?”,引發(fā)幼兒回憶變魔術的操作要求。此環(huán)節(jié)重在激活幼兒有關的經(jīng)驗和技能儲備,為下面的活動做鋪墊。本環(huán)節(jié)預計時間為3分鐘。
第二環(huán)節(jié):動手探索,感知現(xiàn)象
我出示紙杯(杯底有洞),提出要求“請你們按上次的方法再變一次魔術,看看把紙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一定不會濕”,從而調(diào)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在操作中將發(fā)現(xiàn)紙濕了,引發(fā)與原有經(jīng)驗的沖突,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上次變魔術時紙不會濕,而今天紙都濕了呢?這時我會適時地引導幼兒將紙杯與上次魔術用的杯子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兩者的不同——有孔和沒孔。接著,我將進一步提問:為什么有孔杯子里的紙會濕,沒孔杯子里的紙不會濕?啟發(fā)幼兒將兩個杯子倒扣水中,在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下,發(fā)現(xiàn)有孔的杯子快速放入水中時,會有氣流從孔里出來,還會冒出氣泡。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流的機會,請幼兒表述自己探索的過程與結果,分享彼此的發(fā)現(xiàn),同時,還要幫助
幼兒提升和梳理感知到的經(jīng)驗,通過“是什么從孔里跑出來了?”“這些氣泡是怎么來的?”等問題,讓幼兒明確從孔里出來的是空氣,空氣流動會產(chǎn)生風,從而順利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因此本環(huán)節(jié)我預計的時間是10分鐘。
第三環(huán)節(jié):遷移經(jīng)驗,解決問題
科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更應服務于生活,作為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兒童將科學帶到生活中和“用科學的意識”。因此,我設置了“怎樣讓小風車轉起來”這一問題情境,讓幼兒運用感知體驗的科學現(xiàn)象來解決具體問題。
教師出示泡沫小風車,鼓勵幼兒猜想:用什么辦法能讓風車轉起來?孩子們根據(jù)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想出的方法可能有用嘴吹、向前跑動、用水流等,個別幼兒會運用空氣流動形成風的原理讓風車轉起來,對于幼兒的猜想,我不作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動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由于上述活動將使孩子們的操作探索欲望得以調(diào)動,玩一玩、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也就會水到渠成。操作之后我將請幼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讓風車轉起來的,分享同伴的成功。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引發(fā)幼兒關注用空氣流動產(chǎn)生風的方法讓風車轉起來,鼓勵幼兒選擇大小、高矮不同的有洞紙杯,在水中以振動的方式,使空氣從小孔中擠壓出來產(chǎn)生風,帶動紙杯頂上的風車轉動,從而進一步鞏固獲得的知識經(jīng)驗。本環(huán)節(jié)是難點,注重師幼互動,預計時間為12分鐘。
第四環(huán)節(jié):引發(fā)新的探究點,延伸探究
活動的最后,讓幼兒自由地圍在我的身邊,拋出問題:剛才你們都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試過了嗎?有什么感覺?那杯子的大小和風車轉得快慢有沒有關系呢?我們下次再試試吧。我預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為5分鐘。
科學教案 篇7
灰太狼和喜羊羊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四散追逐跑和鉆的能力。
2、培養(yǎng)對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羊頭飾若干,灰太狼頭飾2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介紹游戲,吸引幼兒
室內(nèi)座位上,“小朋友們,接下來我們要去玩一個好玩的游戲,大家都熟悉的-----出示圖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游戲。你們都知道,灰太狼可壞了,一天到晚想吃羊,今天啊他又混在了羊群里,想要趁機吃掉小羊。
給小朋友戴上羊的頭飾
2、教兒歌
“灰太狼也混在了羊群里面哦,誰是灰太狼呢?我們一起來找找看,(輕聲地)怎么找呢?我來教你們說魔法語------”(慢慢地念一遍兒歌:羊群里面有只狼,不知躲在啥地方,小羊小羊要當心,認出它來好提防)
聽清楚了嗎?我們一起來說(引導幼兒一起跟著念兒歌)
這個魔法語記住了嗎?等下我們就要用這個魔咒把灰太狼找出來。
二、基本部分-----戶外游戲
1、整隊到戶外,圍圈。我們一起來說說那個魔法語--(一起念,邊饒圈走),停下,“好,我們的游戲就要開始嘍,我來說一下這個游戲怎么玩,我們會在這個圓圈上搭起一扇門,(和配班一起示范),小羊要像剛才一樣一邊念這個魔法語一邊走,當念到最后一個字‘防’時,這道門會關注,被套在里面的就是灰太狼,灰太狼就會出來抓小羊,小羊要趕快逃走。)
“好,游戲正式開始”引導幼兒一起念兒歌,一個一個從門下經(jīng)過,當念到最后一個字時立刻放下手,套住一名幼兒,“原來**是灰太狼,”給他換上灰太狼的`頭飾“小羊快跑!”放灰太狼出去抓羊。
抓到的羊關進小房子里。
2、再玩一遍,再請2名幼兒當門套狼,套住兩只狼去抓羊,被抓的羊可以當門讓在逃的小羊暫時躲避。
三、結束
活動規(guī)則:
1、小羊必須依次從架中鉆過
2、狼不能追逐已進圈的羊
活動要點:
1、羊鉆架時距離要稍大,讓幼兒能邁開步走
2、在念完最后一個字時立刻收架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設計背景
蔬菜是人們生存必不可少的重要食物,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有利于兒童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素。隨著家庭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所吃的食物也更豐富多樣,不可否認雞、鴨、魚、肉等食品對幼幼兒的誘惑遠遠要比蔬菜強烈的多,年輕的父母也認為水果可以替代蔬菜的營養(yǎng)。在幼兒園用餐的時候,總會看到有些幼兒不喜歡吃蔬菜,久而久之養(yǎng)成飲食單一,挑食的不良習慣,幼兒的營養(yǎng)和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因此,我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蔬菜”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幾種常見蔬菜的名稱與外形特征。 感受蔬菜的多種多樣。
2了解蔬菜的用途與特點,鼓勵幼兒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根類、莖葉類、果實類),發(fā)展幼兒的分類能力。
3蔬菜好吃有營養(yǎng)。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通過猜謎、多媒體課件、游戲體驗及品嘗蔬菜沙拉,讓幼兒能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給蔬菜分類 。
活動難點:提高幼兒的分類能力,明確蔬菜好吃有營養(yǎng)。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胡蘿卜,黃瓜,白菜,土豆,菜花,芹菜,茄子,蔥,韭菜,菠菜,油菜等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教具準備:展示蔬菜的多媒體課件及打扮好的蔬菜寶 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情境:老師和小朋友游戲)
1、小朋友最喜歡和老師一起玩游戲了,今天有一群可愛的蔬菜寶寶來做客了。一起來歡迎他們吧!
(教師出示真?zhèn)浜玫母鞣N蔬菜,小朋友說出蔬菜的.名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蔬菜寶寶打招呼)
2、幼兒觀看各種蔬菜圖片或?qū)嵨铮?/p>
教師提問:你們認識這些蔬菜寶寶?你喜歡吃哪一種蔬菜?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ㄓ變鹤杂山涣鳎
3、認識蔬菜的根,莖,葉等各部分名稱:
。ǔ鍪緮M人化的手法裝飾蔬菜,讓幼兒體會認識根—腳,莖—身體,葉—手。)
出示一副完整的植物生長圖,知道植物的身體是由(根、莖、葉、花、果實、)五部分組成。
二、猜謎游戲(課件演示法):逐一出示各種蔬菜寶寶,通過猜謎游戲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樣。
1、紅漆桶,地下埋,綠的葉子頂上栽,切開紅漆桶,清涼可口好小菜。(胡蘿卜)說一說胡蘿卜的樣子?(形狀、顏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師告訴小朋友胡蘿卜還有“土人參”之說。因為胡蘿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有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吃胡蘿卜可以補充維生素。
提問:(1)我們應該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2)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可以吃它的根?
。ㄌ}卜, 蓮藕、芋頭,山藥。)
2、猜謎語:瘦長的身材,翠綠的皮膚,全身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別人。(黃瓜)那我們應該吃黃瓜的哪一部分?(果實)還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實部分?(番茄。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豆莢)。
3、看圖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師可以說說白菜的樣子。我們該吃它的哪一部分?(葉)還有什么蔬菜我們吃它的葉。(菠菜、油菜)
4、提問:這是什么 ?(土豆也叫洋芋或馬鈴薯)。土豆發(fā)了芽時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圍的肉削干凈,才可以吃。我們吃它的莖。
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們,平時吃我的哪一部分?
。ㄆ聊怀鍪編追N常見蔬菜,幼兒交流討論)
三、了解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教育幼兒不要挑食
教師小結:蔬菜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體健康,能使我們長得更高更快更聰明,因此。平時不能挑食。
四、游戲體驗:分類游戲:《找朋友》
給每個幼兒提供一個蔬菜寶寶,讓幼兒根據(jù)蔬菜的特征找朋友?纯醋约荷砩系氖卟送尥奘浅允裁床糠值,然后聽音樂去找朋友。
五、品嘗交流:《蔬菜沙拉》:
教師出示用番茄。黃瓜。紅蘿卜做的沙拉,請幼兒品嘗,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讓幼兒品嘗,逐步意識到多吃蔬菜營養(yǎng)好的道理,從而自覺地做到不挑食,讓身體吸收更多營養(yǎng),使身體長得更捧。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做蔬菜沙拉,鞏固對蔬菜的認識,活動結束。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在教師的鼓勵下探索糖果的種類,知道糖果有很多種。
2、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糖果、糖果盤。
2、白紙、雙面膠、濕巾等。
3、游戲冊《五彩的糖果》。
活動過程
一、問題導入
教師拿出一顆糖,問:小朋友知道老師拿的什么么?
。ㄌ枪┠銈兌紣鄢蕴枪?(愛吃)今天老師帶來了 許多不同的糖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吧。
二、教師將不同種類的糖果擺放在桌子上,引導幼兒觀察糖果的種類和形狀
教師提問:“這些糖果都是什么顏色形狀的?”
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糖果有各種各樣的,有圓形、長方形等。
三、游戲:糖果分類
1、請小朋友將糖果分類,將一樣的.糖果擺放一起。
2、品嘗糖果,表達感受。
讓幼兒自己剝糖紙,品嘗糖果。
師:你們吃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糖果吃到嘴里有什么變化?
幼兒回答:甜甜的,慢慢變小了,最后不見了。
3、教師總結糖果雖然甜,但是不能多吃,不然容易長蛀牙。教師帶領吃完糖的小朋友去漱口。
四、結束
讓幼兒用濕巾將糖紙擦掉,展開,貼在白紙上,請幼兒自由欣賞,說說糖紙的圖案、顏色。
活動延伸:
回家后收集更多的糖果紙,制作一幅小作品。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jīng)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jīng)驗。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