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經(jīng)歷一個制作紙車、交流改進紙車的活動過程。
2、能從不同的角度考慮紙的選擇,能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發(fā)表、交流各自的觀點,并能虛心傾聽他人的建議。
3、學會做之前先考慮怎么做,做時不斷調(diào)整,做后能看到優(yōu)點和不足,并能及時改進。
4、體驗和別人合作更能做好一輛紙車的樂趣。
教學準備
剪刀、膠水、雙面膠、各種厚薄不一、顏色各異的紙(盡量多上一些)、各種車輛圖片、自制一輛紙車。
教學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入新課。
小朋友們,老師這里有一輛車(紙車),你有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嗎?
誰愿意玩一玩?
你也想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紙車嗎?今天我們就來親自動手做一輛漂亮的紙車。
2、觀察車的主要組成部分。
為了做好一輛紙車,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在上課前,老師已經(jīng)讓你們?nèi)ニ鸭鞣N各樣的紙了。再想想看,我們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呢?
看看老師做的紙車,這輛車主要由哪幾部分組成?
同桌討論一下,你們倆準備合作做一輛什么車?這輛車由哪幾部分組成?老師這里有很多車型的圖片,可以供大家參考,你們也可以做一輛老師沒見過的稀奇古怪的.車。
3、做一輛紙車。
車型我們已經(jīng)選擇好了,接下來該考慮什么問題了呢?還是讓我們發(fā)揮兩個人的力量,一起研究一下吧!把你們的計劃簡單地記一記,以免等會兒忘記了。
不知道這幾個問題大家想好了沒有,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1)選用什么紙來做車廂?理由?
(2)選用什么紙來做車輪?理由?
。3)輪軸怎么做?
(4)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理由?
做車的細節(jié)大家想得很多,但其他方面大家想到了什么呢?(比如剪刀的使用、小組的合作等等)
看來大家的確考慮得很周到,那么我們就開始動手吧。比一比哪一組合作得最愉快。
4、試試紙車能跑多遠。
紙車終于做好了,真想來一場比賽。比什么呢?大家發(fā)表一下建議。
確定幾項:
。1)比誰介紹的紙車特點多。
。2)比誰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
。3)比誰想的改進方法好。
。4)最后比誰的紙車跑得遠。
大家先分組準備一下,3分鐘后比賽正式開始。
下面我們分四個大組進行比賽。
5、后續(xù)活動。
你們想對自己的紙車作些改進嗎?簡單說說你們的計劃。
好好干吧,你們一定行!教師等著看你們更棒的紙車!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自主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意思。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突破法:朗讀法討論法
能力訓練點: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表演能力
美育滲透點:懂得遇到難題,要動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權威,不輕信盲從,敢于實踐。
拓展:回家動手做做實驗。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以實驗的形式導入(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兩個鐵球哪個先著地?)亞里士多德認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說的那樣嗎?我們可以動手做做看。他雖然是個科學家也不一定對,面對問題,我們不要光動腦筋,還要動手做做,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科學家的問題》,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選擇讀書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畫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讀。
3.注意讀準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帶有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組詞。
3.指導字形,師范寫,講要點。
4.生書寫,師巡視。
5.示范寫,講要點。
6.生訂正,師巡視。
四、作業(yè):熟讀課文,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出示生字詞語測讀。
2.復習課文內(nèi)容。
二、學習課文。
1.哪一段寫科學家提出的問題,找出來讀一讀。這個問題怪在哪?
2.面對科學家的怪問題,大家有什么反應?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當時的情況。
3.面對議論紛紛的`同學們,瑪利亞有什么反應?大家讀第3段后找出一個詞語來形容她。
4.誰來扮演瑪利亞和媽媽。面對媽媽的回答,瑪利亞說了什么?做了實驗她發(fā)現(xiàn)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瑪利亞生氣的原因是什么?從文中找出句子來回答。指導朗讀。
6.科學家對瑪利亞說了什么呢?瑪利亞明白了什么?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詞語。
科學教案 篇3
【課題】發(fā)展教育和科學
【課型】新授課
【教學目標】
▲識記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理解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4、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5、深化教育改革
▲運用
1、科技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教材分析】
▲重點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
▲難點 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
▲教具 投影機(片)、
▲教法 讀-問-導-練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閱讀下列圖表,分析、討論它所反映的問題:
表1:1998年部分國家科技實力的名次比較
國家 分數(shù) 名次 科技貢獻率
美國 100 1 66%
日本 89.3 2 58%
法國 69.35 4 54%
中國 58.57 13 -
表2:部分國家符合科學素養(yǎng)條件的人口比例
國家(地區(qū)) 美國 歐盟 中國
占總人口的比例 6.9 4.4 0.3
提示:圖表反映出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科技人才占全國人口的比重也較小。
認識:當前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必須高度重視科技實力的提高和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為此,我國要大力發(fā)展科學、教育和文化事業(yè),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學習新課
◆讀
1、 學生快速閱讀教材P123-126,要求:時間為3分鐘,尋找本課的知識點,理清知識體系。
2、提問學生,歸納本課的知識體系。
◆問
1、學生再細讀課文5分鐘,思考有關思考題。
2、投影出示思考題:
1)發(fā)展科學技術有什么重要性?
2)如何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3)發(fā)展教育事業(yè)有什么重要性?
4)為什么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忣的戰(zhàn)略地位?
5)我國教育的現(xiàn)狀如何?
6)發(fā)展教育事業(yè)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7)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
3、教師提問,學生依次回答,對于不會的學生,讓其再讀再思考,讓已會的學生糾正,實在難懂的問題,由教師點拔。
4、由學生提問,師生共同解決。
◆導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生產(chǎn)力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決定力量,在科學技術高度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表現(xiàn)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思想觀念的變化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2、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重要性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而且是先進生產(chǎn)力的集中表現(xiàn)和主要標志;
2)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3)世界范圍內(nèi)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
4)科學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3、要切實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因為,當今世界范圍內(nèi)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茖W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yǎng),基礎在教育。教育對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的作用。培養(yǎng)同現(xiàn)代化要相適應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專門人才,是關系到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全局。建國以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當前仍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制約了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所以,必須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通過大力發(fā)展教育事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zhì)和民族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與現(xiàn)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專門人才,為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
〖創(chuàng)新問題〗
選擇: 我國之所以重視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因為它:( )
A、是物質(zhì)文明建設的首要條件
B、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設水平重要因素
C、是公民應遵循的行為準則
D、決定著精神文明的性質(zhì)和發(fā)展方向
答案:B
〖課堂小結〗
著重理解:①教育和科技的地位;懂得為什么要把教育擺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②認清科技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國與國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萍嫉母偁帉嵸|(zhì)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靠的是教育。③要聯(lián)系實際談談怎樣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何改變思想觀念、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
◆練
見《初三政治精講精練(8-3)》
【板書設計】
發(fā)展教育與科學
1、 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科技創(chuàng)新
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
、瓶茖W技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2、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
⑴把教育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的戰(zhàn)略地位
、粕罨逃母
【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科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2通過觀察、比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能在好奇心驅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2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重點】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教學難點】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讓學生說說圖上是什么葉,學生能說出最好,說不出時可直接告訴學生。
2.提問“這些葉是什么樣的?都有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學生會發(fā)現(xiàn)葉都有葉片、葉脈和葉柄。(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3.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葉是這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見過這些部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葉具有相同的結構,為后面的“畫一片葉”打基礎。
二、觀察各種各樣的葉
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知道它們的名稱。
2.接著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么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后,讓學生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處。
4.觀察之后,全班交流,對觀察結果進行總結和整理。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么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進行。
5.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的大小。通過比較、描述,學生發(fā)現(xiàn)葉的顏色大多數(shù)是綠色的,但也有其他顏色。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葉的大小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感受到葉的多樣性。葉的形狀只要求學生能用“像什么”來表述即可。
6.教師組織“猜葉子”的游戲。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葉。比如描述“這個葉的形狀是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這是什么葉呢?”游戲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葉。
三、觀察同一棵植物的葉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條上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樹葉。
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學生自然而然就會關注到顏色淺、比較小的是“小時候”的葉,顏色深且比較大的是“長大后”的葉,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我們通常把這樣的葉分別稱為嫩葉和老葉”。葉是有生命的,從葉芽開始,會長大、會死亡。)
四、畫一片葉(活動手冊)
1.先讓學生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些部分。
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再畫葉柄,最后畫葉片上的葉脈。教師在示范時,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邊畫,學生跟隨模仿。學生畫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哪一片葉。
五、拓展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學生在課后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觀察多種植物的根和莖,了解它們的作用。
2.能完成植物根和莖的實驗,并做出自己的解釋。
教學重點:知道植物根和莖的作用是什么。
教學難點:怎樣用實驗去證明植物根和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師備:多種多樣帶根的植物、一株新采集的特別是根部分完好的小植物、一個能夠裝進所采集的植物的根的試管、水、少量食用油、一個滴管。
生備:一段新采集的植物的枝條(上有葉),一把小刀,少量已染色的水,兩個紙杯。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知道植物制造食物需要的水和養(yǎng)分怎樣進入植物體內(nèi)、怎樣到達植物身體的'各部分呢?”
二、探究內(nèi)容:
1. 引導學生做出解釋。
根從土壤里吸收水和養(yǎng)分,莖把水和養(yǎng)分輸送到植物身體的各部分。
2. 了解常見的植物都有根和莖。
3. 想辦法用實驗證明根具有吸收水和養(yǎng)分的作用,莖有向葉輸送水的作用。
。1)引導學生提出種種方法。
。2)選擇和教材上的實驗相近的方法,進行具體研究。
選擇什么樣的植物做實驗?
用什么容器裝水容易看到實驗現(xiàn)象?
怎樣知道容器內(nèi)的水是不是減少了?
怎樣防止容器內(nèi)的水蒸發(fā)?
。3)設計實驗證明根部吸收的水和養(yǎng)分通過莖輸送到葉上時,可提問:
有什么簡便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看到植物的莖確實具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平時我們看到植物缺水葉子會變蔫,根據(jù)這一點我們能想出什么方法證明植物的莖有輸送水的作用?
教材上用什么方法證明?給實驗用的水染色起什么作用?
4. 說說植物的根和莖除了吸收水和養(yǎng)分、輸送水和養(yǎng)分以外,還有什么作用?(還有支撐植物,使它們能更充分地接受陽光照射。)
三、全課總結。
四、課外拓展:
1、利用課外時間注意觀察。
2、收集和閱讀各種植物的資料,帶少兒植物圖冊一類的書。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擰蓋子。
2、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重點:學習擰蓋子。
活動難點:能給瓶子配上合適的蓋子。
【活動準備】
1、帶有擰蓋的、大小不同的兩種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進瓶子里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引發(fā)興趣,探索嘗試。
寶寶們,你們瞧老師這有什么呀?(出示裝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師也給每個寶寶一個瓶子你們也把瓶蓋擰開,把玩具裝進去吧!
給每個寶寶一個帶蓋的瓶子,讓他用自己的`方式擰開蓋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進瓶子。
“寶寶試試能把小木珠放進瓶子里么?”
2、基本部分 教師示范,寶寶練習。
(1)教師選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給寶寶看,如何把蓋子擰在瓶子上。
“像老師這樣擰,對了。把蓋子擰緊了,小玩具就不會掉出來了”教師適時指導:“往這邊擰不動了就再往那邊擰試試”
(2)“找朋友游戲”配配對。
將大小不同的瓶蓋混放在一起,請寶寶給不同的瓶子尋找正確的蓋子擰上。
“這一個蓋子太大了,這個蓋子剛剛好,寶寶你也來試一試!
3、結束部分:給音樂伴奏。
寶寶們真能干,幫瓶蓋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們可高興了,讓你的瓶寶寶隨著音樂來跳舞吧!(放寶寶熟悉的音樂)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精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