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匯總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將風箏的不同區(qū)塊分解為顏色和形狀兩種特性。
2、能進行顏色、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練習。
3、樂于用動作表現(xiàn)空間位置。
活動準備:
1.一個大菱形的彩色風箏:平均分為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分別涂上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2.幼兒用書“秋日旅行”
活動過程:
一、觀察彩色風箏,能按不同區(qū)塊分解彩色風箏的特性
1、(出示大菱形彩色風箏)小朋友,看,今天肖老師帶來了一個漂亮的
彩色風箏,請你們看一看這個彩色風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彩色風箏有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的顏色不一樣”
3、區(qū)分顏色特性:一個三角形是紅色的(用一個紅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黃色的(用一個黃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藍色的(用一個藍色的.三角形表示),還有一個三角形是綠色的(用一個綠色的三角形表示)。并把這四個標記成一橫排擺好。
4、認識彩色風箏第二特性:小朋友看,肖老師手上有四個動物圖案,看看都有什么小動物的圖案(有小兔子、小貓、小狗、小鴨),同時把這四個小動物圖案呈一橫排擺好,擺在顏色標記的下一橫排。
現(xiàn)在,老師要把這四個小動物的圖案放到這個彩色風箏上,看看我都會把小動物的圖案放到彩色風箏的哪個位置(教師分別把四個動物圖案擺到彩色風箏不同顏色的區(qū)塊里)
二、根據(jù)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做二次對應關系的練習
1、小朋友,看,老師這里有四個風箏圖案,你們能看懂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嗎?(引導幼兒觀察,并知道這四個風箏里涂有紅點的地方就表示特指風箏的這個區(qū)域)
把這四個風箏圖案,擺在四個小動物的下面一排。
2、現(xiàn)在,老師要請小朋友把風箏上不同的顏色和圖案與它們所在的位置連起來。
先來看看,風箏中綠色的地方是什么動物圖案(小兔子)那我們用線把綠色的標記和小兔子圖案連起來吧!再來看看小兔子圖案是在風箏的那個位置,左邊的上面。那我們把這小兔子圖案和表示彩色風箏左邊上面位置的這個風箏連在一起。
以這樣的方式帶領幼兒一起完成,并讓幼兒理解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
三、練習“彩色風箏”
1、翻書讀題,并理解題意
小朋友,現(xiàn)在請你們翻到書上第27頁,這里也有一個彩色風箏,看看在它上面都有什么顏色,每個顏色的位置中有什么圖形,它們分別在彩色風箏的那個位置,像剛才一樣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2、幼兒自由完成練習
3、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幼兒完成練習。
中班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春天來了,草兒綠了,花兒開了,小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忙著采蜜。小朋友們對蜜蜂充滿了好奇,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說:蜜蜂是從哪里來?它怎么會飛?它的衣服怎么這么漂亮?等等。為幫助幼兒能更好的了解蜜蜂,結(jié)合《美麗的春天》這一主題,我設計了這個戶外活動,《可愛的小蜜蜂》。想通過本次活動,讓每個孩子都能夠了解蜜蜂,通過游戲得到鍛煉和發(fā)展,讓每個孩子學習到新的玩法,感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手腳協(xié)調(diào)地動作和學習聽指令游戲
2.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3.培養(yǎng)幼兒合作意識,提高幼兒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音樂《小蜜蜂》,黃、紅、白各色的花朵。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圖片,引出小蜜蜂。
教師:小朋友,春天到了,美麗的小花快開了。勤勞的小蜜蜂開始采蜜了。
師:小蜜蜂可愛不可愛呀?你們喜不喜歡小蜜蜂呀?(可愛,喜歡)那有沒有能干的小朋友知道小蜜蜂有什么本領?(會飛,會采蜜等等)師:小蜜蜂是怎么飛的呢?
幼兒自由想像各種小蜜蜂飛的樣子,教師總結(jié):
、亠w的時候高高的,小腳尖點地,后跟離地,手臂平舉形成飛的樣子。飛起來的時候輕輕的,小腳輕輕點地踏步。
。2)請能干的小朋友上來示范表演,全班小朋友配上音樂跟隨老師一起來表演小蜜蜂飛。
。3)學習兒歌《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東。
不怕苦,不怕累。
采花蜜,勤勞動。
二、游戲
1、學小蜜蜂飛,學蜜蜂采蜜。
小朋友排好隊,兩臂側(cè)平舉,學習蜜蜂飛, 學蜜蜂 做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輕輕搖晃小腦,邊飛邊唱兒歌。
小蜜蜂,嗡嗡嗡。
飛到西,飛到東。
不怕苦,不怕累。
采花蜜,勤勞動。
2、小蜜蜂一起去采蜜。
小朋友排著隊兩臂側(cè)平舉,學習蜜蜂飛,飛到黃色的花朵邊,做蜜動作,屈膝微蹲,彎腰,頭向下低,手臂向后伸直,輕輕搖晃小腦。然后在飛回來。
。1)到黃色的'花朵上采蜜。
。2)到紅色的花朵上采蜜。
。3)到白色的花朵采蜜。
三、結(jié)束。
師:小蜜蜂們!我們采了那么長時間的蜜,都累了吧,讓我們停下來休息一下吧!
活動反思:
教師針對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評價,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積極參與的幼兒。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讓他們也能在活動結(jié)束的時候獲得老師的肯定,以培養(yǎng)其對體育游戲活動的興趣。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理解他人的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
2、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獲得被人關心和幫助他人的內(nèi)心感受。
3、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
4、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5、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發(fā)。
活動準備
1、自制掛圖2幅(老爺爺、帽子、大樹、小鳥)。
2、老爺爺頭飾、小鳥、帽子。
3、用于“誰在關心我們”圖片展覽的照片、掛圖資料,如父母養(yǎng)育孩子的照片,幼兒園老師、保育員等幸勤勞動的照片,醫(yī)生、清潔工人等各行各業(yè)勞動者的掛圖。
活動過程
一、借助童話把幼兒引入一個充滿關愛的世界。
1、放小鳥歡叫的錄音,提問:是誰的聲音?小鳥們在為誰唱歌?(引出通話名稱。)
2、結(jié)合圖一,有表情地講述童話至“小鳥高興地唱歌給老爺爺聽”,提問:①小鳥們?yōu)槭裁匆杞o老爺爺聽?②如果看見發(fā)抖的小鳥,你回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激發(fā)幼兒同情、關心小鳥的情感,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辦法幫助小鳥。)
3、結(jié)合圖二,有表情地講述童話至結(jié)尾,提問:①老爺爺病了,小鳥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們喜歡小鳥嗎?為什么?②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呢?(引導幼兒想出多種方法關心老爺爺。)
二、感受他人的`關心,體驗被關心的快樂。
1、老爺爺關心小鳥,救了小鳥,小鳥心里覺得怎么樣?(很快樂。)
2、我們一天天長大,學到了很多本領,那么是哪些人在關心著我們呢?
下面老師帶你們參觀一個展覽會。
3、在抒情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觀看展出的照片、掛圖,并積極交流。
4、集體討論:是誰在關心我們?他們是怎么做的?別人這樣關心我們,我們心里覺得怎么樣?
三、理解他人需要,學會關心、幫助他人。(舉例說明)
四、為幼兒頒發(fā)“愛心”獎章,肯定幼兒的互愛行為。
五、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開展相關的表演游戲,進一步體驗互愛情感。
2、父母、教師以身作則,為幼兒營造一個充滿愛心的環(huán)境。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fā)現(xiàn)、肯定幼兒的互愛行為。
活動設計背景
《老爺爺?shù)拿弊印愤@則童話以“老爺爺關心小鳥,小鳥關心老爺爺”這一主體,將我們帶入了一個溫馨、和諧、充滿愛的世界。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大多只知道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會考慮別人的情緒和感受,缺乏同情心,不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而未來社會需要幼兒從小“學會生活”、學會關心“。我們設計這一活動旨在引導幼兒體驗關心、愛護他人所獲得的幸福感和快樂感,學會關心他人,萌發(fā)互愛情感。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個活動的時候,幼兒很有積極性,大部分幼兒掌握了故事內(nèi)容,知道老師說的是什么情節(jié),在結(jié)束這個活動后,我反思了一下,我覺得還應該再增加一個現(xiàn)場情境表演,加深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大膽地去想、去說,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小百科:帽子,一種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shù)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帽子主要用于保護頭部,部分帽子會有突出的邊緣,可以遮蓋陽光。帽子有遮陽、裝飾、增溫和防護等作用,因此種類也很多,選擇也有很多講究。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繞口令快速、押韻的特點。
2、能口齒清楚地朗誦繞口令。
3、通過加入適當?shù)臄M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4、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看圖理解繞口令的內(nèi)容。
1、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小客人,看看是誰?!(出示兩個小朋友)這個男小朋友叫小南,女小朋友叫小蘭。我們跟他們問個好吧!(“小蘭、小南”,發(fā)準音。)
2、他們每人還帶來了一樣喜歡的玩具,(出示車)看,小南有一輛什么車?小蘭呢?(小南有一輛賽車,小蘭有一輛吊車)
3、誰知道吊車和賽車哪個開的快,哪個開的慢?
4、各自玩了一會,他們就交換玩了。(教師演示教具:交換賽車、吊車)小南用開得快的賽車換什么?(要求用繞口令中的語句回答)小蘭用開的慢的吊車換什么?
5、我們看著圖片來說說他們是怎么換的吧。(能完整講述交換這兩句)
6、小南和小蘭玩的怎么樣?(小南和小蘭,玩得樂呵呵)
二、學習朗誦繞口令。
1、剛才我們看的`其實是一首有趣的繞口令,(適當了解什么是繞口令:為了幫助我們練習發(fā)音,把一些讀音相近的字放在一起,這樣的兒歌叫繞口令)接下來仔細地聽我來講一遍這首繞口令,小耳朵仔細聽哦!(教師按繞口令的內(nèi)容擺放圖片,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
2、教師根據(jù)繞口令內(nèi)容提問,幫助幼兒理解。
3、你們想不想也來說一說繞口令?那我們看著圖片一起來講繞口令吧!
三、嘗試用不同速度學念繞口令,體驗繞口令的特點。
1、教師分別用不同的速度念繞口令,請幼兒說說兩次朗誦有什么不同?(一次慢一次快)
2、其實繞口令雖然很繞口,但就是要說得又快又準確,才能說明你說得好、本領高。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wǎng).下面請你們再聽我講一遍,看看我的本領怎么樣?(教師示范用最快的速度念,引起幼兒的講述興趣)
3、你們想不想也來嘗試一下?(幼兒嘗試用較快的速度念繞口令)
4、繞口令要多講就會說得越來越快,越來越準確,回家后你可以把它教給爸爸媽媽,考考他們,讓他們也來和你們比一比,看看誰的本領高,好嗎?
附口令《賽車和吊車》
小南有一輛賽車,
小蘭有一輛吊車,
小南用開得快的賽車,
換小蘭開得慢的吊車。
小蘭用開得慢的吊車,
換小南開的快的賽車。
小南和小蘭玩得樂呵呵。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孩子理解還是很直觀的,如果只是簡單的解釋,可能大多數(shù)的孩子不能很好的理解,那當然是學不會了,如果換種方式可能效果就不一樣了?吹秸Z言區(qū)的字,我突然來了靈感,把關鍵字和圖片結(jié)合起來效果不知道會好些嗎?于是,我在第三句小南和賽車的中間加了一個“用”字;在四句小蘭的前面加了一個“換”字;在第五句小蘭和吊車中間加了一個“用”字;在第六句小南的前面加了一個“換”字。這一次總算是有進步了,大多孩子都能念出來,雖然念的斷斷續(xù)續(xù),但我也滿足了。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說出乘坐汽車的基本文明行為規(guī)范,并學習遵守。
2.知道乘車的安全自我保護方法,具有初步的自我保護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活動準備
《文明小乘客》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請幼兒回憶已有經(jīng)驗,說說坐過哪些車,乘車時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2.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細致觀察圖片,能對各種乘車行為進行正確的判斷,并能說出理由。
(1)請幼兒觀察畫面。
有的幼兒在車開動時在車內(nèi)嬉戲亂走,有的小朋友坐在開動的汽車內(nèi)吃帶棒的東西,有的小朋友站在座位上,有的.小朋友將果皮隨意拋在車內(nèi)。
(2)提問:畫面里的小朋友做的對嗎?為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危險?
3.進一步引發(fā)幼兒討論:怎樣做才是安全文明的小乘客。
(1)結(jié)合幼兒已有的經(jīng)驗充分讓幼兒參與討論,自主發(fā)表意見。
(2)教師小結(jié):乘車時要排隊上車;前門上車,后門下車;乘車時要站穩(wěn)扶好,不把頭探出窗口,不在車上大鬧,不亂扔垃圾,不大聲喧嘩;知道乘車應該給老人、孕婦、殘疾人等有需要的人讓座等。要做一名安全文明的小乘客。
4.讓幼兒進行分組表演“我是文明的小乘客”。
(1)請幼兒自己設置場景,分配角色扮演司機和乘客。
(2)小組討論:哪位小朋友扮演得好?為什么?
5.請一組幼兒進行表演,教師與其他幼兒一起進行欣賞。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從哪兒看出他們是文明的小乘客。
6.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角色區(qū)中玩“公共汽車站”的區(qū)域游戲。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我的活動提問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問的效果也很好?梢哉f在大家的討論下,提問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不僅會說了,而且還更會問了。這樣的自由探索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在輕松、愉快地氛圍中,發(fā)揮了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精選)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1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7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23
[精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選)09-03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9-03
中班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