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案目標:
1、掌握用果珍粉做果汁的方法。
2、能仔細的觀察果珍粉在水中的變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體驗自制果汁飲料的快樂。
教案準備:
1、溫開水、幼兒(幼兒食品)人手一把小勺、一份果珍粉。
2、布小熊一只,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小熊的家”
教案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做果汁的興趣。
1、出示小熊,以小熊請客的形式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今天小熊邀請我們。1)班的小朋友去他家做客,你們愿意嗎?那我們開著小汽車出發(fā)吧!(聽音樂幼兒開汽車去小熊家)
2、來到小熊家,與小熊問好。
3、師:今天小熊為我們準備了一份好吃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是什么?(出示一杯果汁飲料)是什么果汁飲料?小熊只準備了一杯飲料,但我們小朋友有那么多,怎么辦呢?
(幼兒想辦法)那我們一起來每人做一杯果汁飲料吧!怎么做呢?需要用到什么呢?
(杯子、勺子、果珍粉、溫水)(評:以去小熊家作客的形式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更易于幼兒接受。在寬松的活動氛圍中,激發(fā)了幼兒制作果汁的愿望。)
二、幼兒做果汁。
1、引導幼兒觀察材料,提出操作規(guī)則。
先看看你們面前的杯子里有什么?是什么顏色?喝一口嘗嘗有沒有味道?(無色、無味)再看一看小碗里有什么?什么顏色什么樣子?(黃色的果珍粉)師:有了這么多的東西,你會怎么做呢?(幼兒回答)提出操作要求,幼兒自已制作果汁。
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自己來做果汁,你是怎么做的?果珍粉放到水里后就怎樣?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
2、操作小結: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果珍粉倒入水中后就融化了,杯中的水變成黃色的'了)(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通過自己觀察材料,討論制作果汁飲料的方法,然后自己制作觀察其變化,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三、品嘗果汁,體驗自制果汁的快樂。
1、請幼兒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
2、你們喝的是什么?誰做的?
。ㄔu:幼兒通過自己品嘗親手制作的果汁飲料,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3、以小熊的身份提醒幼兒果汁飲料里面有糖份,不能多喝。
4、開著小汽車“回家”。
延伸活動:
1、帶領幼兒做其他的果汁飲料,體驗自已制作果汁飲料帶來的樂趣。
2、你還知道什么東西能融化在水里,一起動手試一試。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自主探索接水管的多種方法。
2、樂意與同伴合作交流,嘗試用經(jīng)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嘗試用線條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恰當?shù)脑~匯進行描述。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長、中、短pvc管若干,直、彎接頭數(shù)個。
拼圖3張,小區(qū)模型樓房3幢;3盆水。
活動過程:
1、拼圖接水管。
(1)教師:今天周老師給你們帶來了3幅水管拼圖,可是它們亂了,請你們來把它們拼一拼。
。ㄓ變悍殖3組,每組4人,拼一張水管拼圖)
。ǚ治觯罕局滩膩碓从谏畹脑瓌t,我在活動伊始就給孩子出示了幾張零散的拼圖,首先是激發(fā)起孩子對這些拼圖的興趣,讓孩子們以集體合作的形式來共同完成老師的要求,調(diào)動了幼兒的主動性。)
(2)介紹拼圖上面的pvc管和二通接頭。
教師:你們的拼圖上有什么?(管子)這是什么管子?(pvc管)這是什么?(接頭,有兩個孔的是兩孔接頭)這些pvc管子和接頭可以連接嗎?你是怎樣連接的?(請兩個幼兒來做示范)教師總結:管子和接頭相連接,通過旋轉接頭可以改變管子的方向(示范)(分析:在介紹和使用pvc管和二通接頭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孩子了解pvc管和二通接頭的特點,這些材料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而且具有低結構材料的特點,既能引起幼兒探究的動機和興趣,讓孩子動手動腦探索問題,又同時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特別是讓幼兒上來嘗試接管的活動,即讓孩子知道怎樣將各節(jié)管子相連接,而且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有效的鋪墊。)
2、玩接管游戲
(1)教師:老師也給你們準備了一些管子和接頭,請你們就按照這個圖上的畫面,將這段水管做出來。試一試吧。(幼兒分組按圖做水管)
。2)教師:請你說一說,你們這組是用哪些東西來做的?用到了什么材料?
。ǚ治觯哼@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是對上個"拼圖"活動的延續(xù),也是對"幫小區(qū)接水管"活動的鋪墊,我先讓幼兒通過觀察,然后對著現(xiàn)成的"拼圖",嘗試拼裝相應的水管實物圖,幼兒對動手拼接水管特別感興趣,能主動動手操作,和同伴協(xié)商解決問題。在幼兒擺弄材料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幼兒拼出來的管子的長短是有出入的,但是老師并沒有直接的給指出來,而始終充當?shù)氖且粋支持者、合作者,在一旁暗暗觀察,用隱形的指導語暗示幼兒,如"你覺得這樣對嗎?""仔細觀察一下,好像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幼兒通過自我的檢驗,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錯誤,然后及時的修正。)
3、幫小區(qū)接水管
。1)出示小區(qū)布局圖,有3棟樓房。
教師介紹任務:梅花小區(qū)已經(jīng)建好了,但是這三棟樓房的水管還沒接通,今天就請你們來做接水工,從這個地方進水(樓房的上面),最后要讓水從一樓的水龍頭放出來(樓房的下面),你們可以用這些材料來做,但是水不能漏出來,試一試吧。(幼兒自己想辦法動手操作)(分析: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是讓幼兒對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了遷移,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教師只是簡單交代了任務,讓孩子們自己通過討論——研究——嘗試——再研究——在嘗試,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很少,幾乎沒有,教師只是通過"中性的話語"來暗示幼兒,如"你們覺得這樣做可以成功嗎?來,自己嘗試一下吧!""哦,原來是這么回事呀,好試試看!""你們倆個人說的都有道理,試一試,誰的方法是最好的。"雖然,教師不做明確的知道,但是教師是隨時都在關注著每組孩子的發(fā)展動向的,適時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放手讓孩子們?nèi)ニ伎、操作。?/p>
。2)展示成果,相互參觀,互相驗證。
教師從3棟樓房的頂部灌水,看看是不是都成功了,如有不成功的,大家可以幫助他們一起尋找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再次驗證)(分析:在以往的活動評價的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老師的評價為主導,孩子是一個被動的學習者,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完全站在了主動的學習者的.地位,通過讓孩子互相觀摩,互相討論,互相學習,這樣習的本領才是自己的。可以驚喜的看到,每個孩子在看到其他組的接水管的小區(qū)時,表現(xiàn)出十分的興奮,小嘴巴嘰嘰喳喳的評論著其他的組與自己組的不同,在最后接水這個環(huán)節(jié)更是將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看到本組的小區(qū)的水管接水成功后,無不發(fā)出歡呼雀躍之聲,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如果遇到不成功的哪一組,老師就立即組織所有的孩子一起來思考,問題出在什么地方,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大家集思廣益,問題能很快的解決。)
4、結束活動。
教師:今天,我們做了小小接水工,接水工的本領還真大,可以將這些零碎的水管接起來,為大家服務,以后我們還有學更多的本領為大家服務。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幼兒始終在操作中游戲中進行探索,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在自身基礎上去進步與提高。幼兒由淺入深地感知直通管、彎管、三通管、四通管的作用,體現(xiàn)著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性和主動性。教師因勢利導地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有利于他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感受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孩子們在與同伴的交流互動中主動建構了新的知識經(jīng)驗。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2、發(fā)現(xiàn)彈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
3、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彈簧、橡皮筋、氣球等有無彈性的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動手操作實物,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導入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
師:接下來老師讓大家自己動手來感受一下提問: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摸看老師準備的東西(橡皮筋、襪子)?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他們在使力的時候都變長了,沒使力的時候都沒有變化。
二、分組自由探索活動材料,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彈性。
引導語:接下來老師想讓大家一起來試試看你們手中的物品是不是會發(fā)生變化。
提問: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氣球用力會變長,木棒用力也不會有變化等。
提問:你是如何做的?怎么發(fā)現(xiàn)他有沒有彈性的?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物品沒有彈性?
總結: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時它會變形,不用力時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物體的彈性。襪子,氣球,橡皮筋有彈性,木棒沒有彈性。
提問:為什么有的物品能變長、變大,然后再回復原樣,而有的'材料卻不可以呢?
小結:因為有的物品我們用力了他就會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都有彈性,而有的物體就算使力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沒有彈性。
三、了解彈性的用途引導語:我們了解了這么多有彈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他給我們帶了什么方便嗎?
小結:沙發(fā)有彈性我們做起來才能更舒服等。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找找自己身上有彈性的物品。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感知葫蘆的基礎上能表述葫蘆的特征及用途,并能大膽發(fā)揮想象給葫蘆進行裝飾。
2、了解葫蘆的生長過程。
3、幼兒樂于探索,能大膽表達,在活動中感受葫蘆的有趣,從而產(chǎn)生愛葫蘆的情感。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葫蘆娃動畫片;實物葫蘆、卡紙、雙面膠、絨條、彩紙;葫蘆食品圖片;葫蘆小制作圖片;葫蘆兄弟主題曲音樂。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蔬菜有一定的經(jīng)驗。
活動重難點:幼兒在感知葫蘆的基礎上能表述葫蘆的特征及用途,并能大膽發(fā)揮想象給葫蘆進行裝飾。
活動過程:
一、觀看葫蘆兄弟動畫片引出葫蘆。
二、出示葫蘆讓幼兒觀察葫蘆的特征。
三、了解葫蘆里面的秘密。
四、葫蘆的生長過程。
五、葫蘆的種類。
六、葫蘆的用途。
1、可以用來做各種菜肴。
2、做各種工藝品。
七、裝飾葫蘆。
給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如:卡紙、絨條、彩紙給葫蘆娃娃進行裝飾。
八、分享活動成果:
帶上葫蘆娃娃照相、跳舞。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種葫蘆。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電話種類的豐富,體驗游戲的快樂有趣。
2、認識并能講出各種不同電話的名稱、外形,知道電話的.使用方法。
3、能用分類的方法重新創(chuàng)設自己的游戲場景。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固定電話,翻蓋的及不能翻蓋的移動電話超過幼兒人數(shù)以上,貨架若干。
2、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游戲場景,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教師:這兒新開設了一個電話超市。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超市里有什么電話。
2、幼兒逐一認識各種電話。介紹電話的名稱、形狀。
3、教師:你會使用這些電話嗎?
讓幼兒自由嘗試使用各種電話。教師引導幼兒不管使用哪種電話,都先要找到鍵盤,按下電話號碼,固定電話直接可以通話,移動電話號碼則還要按下通話鍵才能通話。
二、利用已有知識,重新創(chuàng)設游戲場景。
1、教師:這兒的各種電話都放在了一起,顧客來買是很不方便。我們想個辦法把這些電話擺放好,方便顧客選購好嗎?
2、啟發(fā)幼兒商量擺放的標準,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移動電話又可分為翻蓋電話和不翻蓋電話等。
3、幼兒根據(jù)標準重新創(chuàng)設游戲場景。
三、游戲“電話超市”
幼兒根據(jù)創(chuàng)設好的商場,開展買賣電話的游戲。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光的傳播速度比聲音快。
2、能夠解釋雷電現(xiàn)象,激發(fā)關注生活中科學現(xiàn)象的愿望。
3、 知道雷電天氣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幼兒用書第1冊第44~45頁,雷電的錄像、圖片。
活動過程:
1、 謎語引出故事:兩個烏云小娃娃,見面就吵架、轟隆隆,轟隆隆,一個一個嗓門大,吵呀吵,全哭啦,流出眼淚嘩--嘩--嘩。
2、 教師引導幼兒聽故事,一起分析其中的科學道理。
。1) 教師先講述第一段故事,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設計以下提問:這個故事講的是誰和誰之間發(fā)生的事?聲音妹妹指的是誰?光姐姐呢?她們?yōu)榱艘粋什么問題爭論不休?
。2) 引導幼兒討論:到底誰的傳播速度快?你怎么知道的?繼續(xù)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3) 請幼兒看錄像:聽其中光與聲的.傳播速度是多少?明白光的傳媒速度比聲的傳播速度快。
3、與幼兒一起回憶生活中的風雨雷電現(xiàn)象,引導幼兒注意雨天的安全,知道怎樣躲避雷電。
4、組織幼兒觀看幼兒用書,做游戲"光姐姐和聲音妹妹",用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感受其傳播速度的不同。
科學教案 篇7
教案活動目標:
情感目標:
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
大膽嘗試了解鹽溶于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并能初步了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jīng)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于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
2、物質(zhì)、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說說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里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xiàn)象。
2、教師提問:為什么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1、你們有什么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我既不用xxx的方法,也不用xxx的方法。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里加了一種神秘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么?)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著)。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里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xiàn)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fā)現(xiàn)我的秘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diào)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diào)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現(xiàn)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秘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么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系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
(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并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葡萄才會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jīng)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秘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并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么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背景:
在玩水的活動中,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沉浮"的現(xiàn)象非常感興趣,在游戲中他們了解到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沉下去,而有的東西放在水里會浮起來。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沉與浮"這一現(xiàn)象不是絕對的,它會因為某些條件的改變而發(fā)生變化。而鹽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最為熟悉的東西。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他們掌握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培養(yǎng)孩子對科學知識探究的愿望,愿意探索、嘗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讓孩子嘗試實驗,親歷探究活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學會主動探索、獨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科學現(xiàn)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鹽溶于水后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并能運用相應的詞匯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活動內(nèi)容:
1、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只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于杯底,再將土豆放于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于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說明實驗規(guī)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里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后,再放入土豆片?纯从惺裁从腥さ默F(xiàn)象?然后把你觀察到的現(xiàn)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
3、匯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說說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么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說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jīng)驗:死?匆欢斡嘘P"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里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么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說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著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么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游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么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教學反思:
1、材料的準備可更加科學性與嚴謹性。比如每個杯子里的鹽的量,存在一定的差誤;再是提供給孩子們操作的水杯,可貼上標記,這樣孩子們更加容易發(fā)現(xiàn)水的多少與加入鹽的多少的關系。
2、在交流與討論環(huán)節(jié)可更加深入,以便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精選)科學教案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