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中班教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親身感受冬天到了,知道冬天很冷,人們有很多保暖的方法。
2、通過觀察冬天的氣候變化,花草樹木的變化,知道冬天的天氣特征和人們的衣著變化,學會用多種手段表現(xiàn)冬天的特征。
3、通過親身游戲活動,讓幼兒知道冬天要多鍛煉。鼓勵幼兒不怕冷。
4、學習詞匯:冷、暖和。
活動準備:
小皮球、羊角球若干個,每人一條皺紋紙。
活動過程:
一、把幼兒帶到戶外找冬天,并帶到?jīng)]有太陽的地方進行提問、談話。
。、你站在這里感到怎么樣?(很冷)
2、冬天的風吹在身上,耳朵上,吹在臉上感覺怎么樣?(幼兒自由談?wù)摚?/p>
。、請每個幼兒將自己的皺紋紙舉起來讓風吹,看看會怎么樣?(風會把皺紋紙吹得很高很高)
。础⒄堄變鹤屑毬犚宦牐憾斓娘L有什么聲音?呼呼的聲音象什么聲音在叫?(老虎,聽起來讓人害怕)
。、小結(jié):冬天來到了,冬天的風可厲害了,吹在身上很冷。
二、讓幼兒回到教室自由談話。
。、冬天到了,北風呼呼的吹,吹得我們很冷,怎么辦?
。病⑾胧裁崔k法,能使我們暖和起來?(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時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圍巾;還可以用取暖器、考火、開空調(diào)等;還要多運動,多鍛煉身體)
。、在幼兒園最好用哪種方法?(多運動、多鍛煉身體,如跑步、跳舞、做操、游戲等)
三、熱身運動(跳躍、搓手、彎彎腰等活動)
四、戶外活動:發(fā)皮球、羊角球給幼兒在操場滾球、追球,跳球,并交代安全問題。
五、等每個幼兒的小手熱呼呼時結(jié)束活動。問:現(xiàn)在身子感覺怎么樣了?(很暖和)是不是還感到冷?
六、請幼兒與教師一起收拾好器材回教室。
教學反思:
寒冷的冬天到了,為了讓幼兒及時捕捉冬天各種典型的季節(jié)特征,從小做個有心人,我們實施了這一主題。本主題以冬天的環(huán)境和冬天的人為核心加以組織的,選取的內(nèi)容和幼兒的生活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并能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加以引導和教育。
1、了解冬天、感受冬天
冬天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但對于孩子來說,要他憑空說出冬天的特征似乎很難,他們最多說出冬天很冷、要下雪的等等。因此,在課前我們先請家長利用休息天或離園時帶孩子有意識的觀察冬天感受冬天,然后我們老師再安排時間有目的的.去觀察。由于幼兒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性認識,大部分幼兒都有話可說了。在孩子們的觀察中,老師死終是一個觀察者和引導者。
2、了解冬天人們的衣服和御寒的工具
我班的孩子都知道,冬天很冷要多穿一點衣服,還要戴上帽子、手套,圍上圍巾,因為這樣才不會冷,不會感冒,我們的皮膚不會生凍瘡。至于怎樣讓自己熱起來,不怕冷,也能說出一些道道來。為了讓幼兒更完整的了解冬天和懂得一些冬天御寒的工具、常識,我們課前準備了一些活動和實物如:要穿厚厚的衣服,外出時要外套,戴帽子、手套、圍巾;還可以用取暖器、烤火、開空調(diào)等;還要多運動,多鍛煉身體。通過講解和演示,讓幼兒了解一些取暖工具和取暖方法。課后我們每天早晨在幼兒來園時帶他們跑步,運動后,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就不會感到冷和懼怕冷了,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不怕冷,勇敢、積極的好品質(zhì)。
3、這節(jié)課雖然上完了,幼兒大部分能順利完成目標,但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說上還不夠重視,如何參與活動抗拒寒冷,完成不夠好。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加強幼兒的觀察能力。
2.學習0到11的排序。
3.加強幼兒對數(shù)學的喜愛。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2張
2.圓形數(shù)字卡片若干,操作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中午好!周老師想問一下小朋們會不會開火車呀!
幼:會
師:那火車是怎樣開的呢?
幼:嗚嚕~嗚嚕~
師:那小朋友們跟著周老師一起來開火車啦~
二、出示圖1
師:哇,看我們的'小朋友們真棒,找到了一輛小火車(出示圖1),剛才小火車告訴周老師,它要把12個數(shù)字寶寶載回家,可是數(shù)字寶寶們都藏起來了,小火車想叫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找到。
教師出示數(shù)字卡片11。
師:小朋友們看我們已經(jīng)找到了數(shù)字寶寶11,我們把數(shù)字寶寶11貼在小火車上。還有哪些數(shù)字寶寶沒有找到呢!
幼:……
師:剛才小火車說呀,我們要找的數(shù)字寶寶是從0到11。那小朋友想一下11的前面還有哪些數(shù)字寶寶呢?
幼:……
師:那小朋友們跟著周老師一起來把0到11一起來數(shù)一下。
師:下面就請小朋友們跟著周老師一起開著自己的小火車去找數(shù)字寶寶吧!
三、出示圖2
師:哇,好漂亮呀!小朋友們看我們這是來到了哪里呀?
師:小朋友們看我們的數(shù)字寶寶呀就藏在這塊美麗的大草地上,在跟小朋友們捉迷藏呢?
請小朋友們陸續(xù)地找出數(shù)字寶寶老師按照找出順序依次貼在小火車上。
四、出示圖1
讓小朋友們在小火車上把數(shù)字寶寶按0到11的順序排列出來。再朗讀一遍。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要開著小火車把數(shù)字寶寶給送回家了。
五、游戲:看圖填空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xiàn)在要開始開火車嘍。小朋友們牽著前面一個小朋友的衣服我們一起來開火車了。(音樂:開火車)
把小朋友能見到對應(yīng)的位置,開始進行填空游戲。(小朋友們把對的數(shù)字卡片貼在相對應(yīng)的位置。)
六、活動小結(jié)
教師進行評價總結(jié)。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并分辨有缺口的和沒有缺口的圖形。
2、對圖形活動感興趣,樂意參加操作活動。
活動準備:
教具:毛根
學具:小didi鼠模型4個,《活動用書》第9、10頁,筆,毛根,細吸管,毛線,油泥等材料若干,白板
活動過程:
1、認識封閉和有缺口的圖形
。1)教師出示一根“毛根”:“瞧,這兒有一根“魔棒”!它要進行魔術(shù)表演啦!”教師把毛根彎成一個沒有缺口的圓圈:“毛根變成了什么?變成了一個圓圓的環(huán),這個環(huán)上有沒有關(guān)好小門呢?”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這是一個封閉圖形。
教師再用另一根毛根彎成有缺口的圓:“還有一根毛根也來變魔術(shù)啦!看,這個形狀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引導幼兒了解這個形狀有個沒關(guān)好的小門。
(2)教師:“毛根不停地在變魔術(shù),看看現(xiàn)在這個有沒有關(guān)好門呢?”教師再用毛根進行造型,讓幼兒指認它們有無張開的小嘴巴。
。3)教師:“我們都來試一試,讓毛根變成了開了門的和沒有開門的圖形吧!”幼兒每人取一根毛根,隨意變出有缺口的'和沒有缺口的圖形,每變一個說一說:“這是個開了門的圖形,……”
2、操作活動1(《活動用書》第九頁:找缺口)
。1)教師:“這里還有許多魔術(shù)師變出來的圖形,哪些圖形是開了門的?哪些沒有開門?”請幼兒指認。
(2)教師:“didi鼠寶寶想找出開了門的圖形,我們讓didi鼠寶寶站到張開小嘴巴的圖形旁邊吧!引導幼兒找出有缺口的圖形。
3、操作活動2(《活動用書》第10頁:我也變變變)
(1)教師:“didi鼠寶寶也想變魔術(shù)!闭堄變喊选痘顒佑脮贩降10頁。告訴幼兒didi鼠也想變魔術(shù),請幼兒觀察并指一指:“didi鼠想變的哪些圖形張開小嘴巴,哪些圖形沒有張開小嘴巴!
。2)教師:“didi鼠可以用什么東西來變魔術(shù)呢?我們一起來幫他找一找!闭堄變合胍幌肟梢杂檬裁床牧。師幼共同尋找材料(毛線、皮筋、繩子等)變魔術(shù)。
(3)請幼兒用尋找到的材料對照《活動用書》上的圖形變魔術(shù),鼓勵幼兒邊變邊說:“這個圖形有(沒有)張開的小嘴巴!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并初步學習朗誦童謠,感受作品詼諧、幽默的風格。
2、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要發(fā)揮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
【活動準備】
《老鼠嫁女兒》語言盒帶、錄音機、《老鼠嫁女兒》動畫視頻、課件圖片(童謠、神秘人物)、童謠中各角色胸飾、圓形卡紙三張(上面寫有三名幼兒的優(yōu)、缺點)。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圍繞“結(jié)婚”進行談話。
結(jié)婚時新郎和新娘是什么樣子的?結(jié)婚的人家里貼著個什么字?新郎是怎樣去娶新娘的?你知道很久以前新郎是怎樣去娶新娘的`嗎?
二、幼兒聽童謠錄音。
提問:童謠的名字是什么?童謠里說了一件什么事?
三、播放動畫視頻,教師朗誦童謠,講解詞語:“神氣”、“膽顫”、“心打怵”、“忙不迭”、“聽罷”。
提問:誰是新娘?鼠爸鼠媽告訴鼠女要嫁給什么樣的人呢?開始鼠女覺得誰是最神奇的人呢?太陽是怎樣對鼠女說的?鼠女又去找了誰?烏云是怎樣說的?然后鼠女又去找了誰?大風是怎樣說的?鼠女又去找了誰?圍墻是怎樣說的?鼠女最后覺得誰是最神氣的?最后她嫁給了誰?嫁給貓咪后她怎么樣了?你覺得鼠女是一只怎樣的老鼠?聽了這個童謠你有什么感覺?
四、引導幼兒采用游戲的形式學習朗誦童謠。
出示課件圖片,引起幼兒興趣,并提出要求。
1、幼兒跟老師朗誦童謠。
2、幼兒跟老師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3、幼兒與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幼兒與錄音機里的阿姨一起朗誦童謠。
五、師幼共同表演童謠。
幼兒自由選擇角色,與教師共同表演。
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缺點。
1、師幼談話:“你覺得誰是最神氣的?”
2、出示寫有幼兒優(yōu)缺點的卡片,與幼兒交流幾名幼兒的優(yōu)、缺點。
教師小結(jié):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我們要把長處發(fā)揮出來,把短處慢慢地改正過來,一起加油!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缺點。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感知并學習圓、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
2.能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大膽想象,并嘗試用學到的幾何圖形拼接成一幅畫。
3.體驗游戲中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對幾何圖形的探索欲望。
二、活動重難點:
重點:理解不同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征,并加以區(qū)分。
難點:用認識的幾何圖形作畫。
三、活動準備:
認知經(jīng)驗:中班幼兒已有的對圖形的認知經(jīng)驗。
物質(zhì)材料:幾何圖形卡片(配配卡)以及有關(guān)圖形的實物;幾何圖形拼接成的拼接畫;水彩筆,卡紙,小紙箱。
四、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情境導入
今天啊是個特別的日子——國慶節(jié)。每年十月一號。它可是祖國母親的生日。老師帶來了一個神秘的盒子,我先不告訴大家里面裝了什么東西。那我們一起來摸摸看它里面有什么?(可以激起幼兒學習探索興趣)
2.基本部分
。1)出示神秘盒
現(xiàn)在我請幾位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小椅子上舉手的小朋友來前面摸一下這個盒子里面到底裝著什么寶貝?請大家仔細地摸摸看。
教師提問:
小朋友們小手指真靈敏,都摸出來它的形狀并且說出來了它們的名字。(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那么,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哪位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呢?(西瓜、蘋果、魔方、窗戶、桌子)
小朋友都回答得特別棒,老師根據(jù)圖形特征,編了幾個順口溜,我說你們聽并思考老師說的對不對,好不好?現(xiàn)在,張開自己的小耳朵,開始嘍!圓形寶寶:圓溜溜沒有角,滾來滾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條邊三個角,象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條邊四個角,方方正正本領(lǐng)好。
(2)放拼接畫,幫助幼兒理解圖形
請小朋友們來說一說,這些畫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寶貝們,今天老師說了是祖國母親的生日了,那老師給各位小朋友準備了一張畫有幾何圖形的白紙,請小朋友開動自己的小腦筋,用今天已經(jīng)學到的圖形拼接成一幅作品作為禮物送給自己想要感恩的人,好嗎?老師黑板上的拼接畫也可以做參考。(教師可以和幼兒一起動手完成感恩節(jié)禮物)
3.結(jié)束部分:
請部分有創(chuàng)意作品的小朋友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作品,簡單描述自己的制作過程。將做好的拼接畫進行最后的裝飾,送給自己的最想感恩的人,并且擁抱他們。
五、活動延伸:
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東西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或者周六日跟著自己爸爸媽媽出去的時候看見的建筑物都有什么形狀的,周一來學校時候跟其他的小朋友一塊分享交流。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意圖:
現(xiàn)代生活環(huán)保教育很重要,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有樂音和噪音的出現(xiàn)!毒V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它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各個活動當中,由于幼兒的自控能力還不是很強,難免會無意識的產(chǎn)生一些噪聲,教育幼兒減少噪音迫在眉睫,為了讓他們逐漸養(yǎng)成輕輕講話,輕輕做事的習慣,能遵守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讓他們從小就樹立環(huán)保意識,所以我設(shè)計了這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并初步認識樂音和噪音。
2.培養(yǎng)幼兒聽覺感受能力和比較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
活動重點:引導幼兒感受樂音與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yǎng)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
活動難點:如何減少噪音。
活動準備:活動課件PPT.鈴鼓若干.貼紙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音和噪音,會用不同方式表達對樂音和噪音的不同感受
1.欣賞樂音、噪音能大膽地用語言、肢體語言等方式來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
(二)區(qū)分樂音和噪音
(三)了解噪音的危害,培養(yǎng)幼兒不制造噪音的習慣,激發(fā)環(huán)保意識。
1、討論生活中的噪音.
2、知道噪音的危害,萌發(fā)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四)感受聲音給我們帶來的不同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到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并減少噪音,嘗試如何把噪音變成好聽的樂音。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問答歌的結(jié)構(gòu),能問的清楚,答的準確。
2.能根據(jù)葉子的特征進行仿編,感受仿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實物柳樹、楓樹、松樹葉子。
2.課件。
3.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和葉子做個游戲。
二、過程
1.出示松樹、楓樹、柳樹葉子。
師:這幾種葉子你們認識嗎?(出示柳樹葉子)這是什么葉子?看,我把柳樹葉子放在哪里?
。ǔ鍪緱鳂淙~子)這是什么葉子?我把楓樹葉子放在哪里?
。ǔ鍪舅蓸淙~子)這是什么葉子?我把松樹葉子放在哪里?
2.師幼問答。
師:下面我來問,你們來回答。
師:什么葉子在頭上? 幼:柳樹葉子在頭上。
師:什么葉子在腿上? 幼:楓樹葉子在腿上。
師:什么葉子在腳上? 幼:松樹葉子在腳上。
師:你們說的非常棒,而且富有節(jié)奏感。
3.談?wù)勅~子像什么,并進行問答。
師:剛才已經(jīng)知道它們是什么了,現(xiàn)在我們來談?wù)勊鼈兿袷裁矗?/p>
師:(出示柳樹葉子)柳樹葉子像什么? 幼:像眉毛、大蛇……
師:(出示楓樹葉子)再來看看楓樹葉子像什么?
師:(出示松樹葉子)松樹葉子像什么?
4.出示圖片。
。ǔ鍪久济珗D片)在這三種葉子中,什么葉子像眉毛?
師:什么葉子像眉毛?幼:柳樹葉子像眉毛。
。ǔ鍪臼终茍D片)什么葉子像手掌?
師:什么葉子像手掌?幼:楓樹葉子像手掌。
。ǔ鍪炯氠槇D片)什么葉子像細針?
師:什么葉子像細針?幼:松樹葉子像細針。
師:我來問,請你們來答。
什么葉子像眉毛?
什么葉子像手掌?
什么葉子像細針?
師:誰來試試,看圖片來問一問,讓我們大家來回答,比如說什么葉子像眉毛,有節(jié)奏的來問。(請一位幼兒上來問,其他幼兒回答)
5.出示其他葉子。
師:還有幾種葉子我看你們認識嗎?(出示楊樹葉子、銀杏葉子、荷花葉子)
師:(出示圖片)你覺得在中三種葉子中哪種像蜜桃?同意的請舉手
師:什么葉子像花扇?都同意嗎?什么葉子像雨傘?
師:這種一問一答的形式叫問答,這首好聽富有節(jié)奏感的.兒歌叫《問答歌》。
師:請男小朋友來問,女小朋友來回答。
請女小朋友來問,男小朋友來回答。
6.創(chuàng)編兒歌。
接下來請大家來創(chuàng)編兒歌,一組的小朋友合作。
三、結(jié)束
把自己創(chuàng)編的兒歌念給班級里的其他小朋友聽。
中班教案 篇8
一、主題說明:
天氣漸冷,小朋友都穿上了薄棉衣,款式新穎、色彩絢爛的小棉衣,有的做成了動物樣子,有的是裙擺式的,有的是腰帶式的,還有的是唐裝,入園后,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紛紛炫耀著自己的新衣服:“看,我的衣服上有個小熊頭。”、“我的衣服上有絨毛毛的”、“我的衣服是古時候的人穿的。”……不知誰插了一句:“看,我衣服上有象月亮一樣的紐扣呢,你們有嗎?”一時間,小朋友紛紛在尋找自己衣服上的紐扣了。須李龍說:“看,我紐扣是小熊頭!庇糁靥煺f:“我的是小鴨子紐扣。”陳欣瑜說:“我的紐扣象牛角,一頭尖,一頭大的!薄⒆觽兊臅痴勔鹆宋业淖⒁猓杭热缓⒆觽兡敲锤信d趣,何不組織一次“各種各樣的紐扣”的活動,讓孩子們?nèi)グl(fā)現(xiàn)紐扣的秘密,既有利于相關(guān)經(jīng)驗的積累,又能萌發(fā)幼兒關(guān)注身邊事物的興趣,一個有關(guān)紐扣的主題活動開始了。
二、主題的價值
在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各種紐扣,觀察紐扣,從而逐步獲得紐扣的有關(guān)知識。形態(tài)萬千、顏色各異的紐扣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和熱情,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力。通過“扣子變魔術(shù)”、“扣子印畫”、“設(shè)計扣子”,幼兒由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扣子藝術(shù)品”大拍賣,幼兒大膽地介紹自己的作品,大膽地表現(xiàn),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xiàn)力都得到了提高,扣子藝術(shù)品被家長的認可,更讓幼兒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通過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各種不同的扣子,知道了其名稱和作用,同時從幼兒的生活中尋找主題的教育內(nèi)容,以孩子的關(guān)注點為教育的切入點,充分發(fā)揮了幼兒的自主性。注重幼兒活動生活化,加強了活動中的情感體驗。
三、主題網(wǎng)絡(luò)圖
幾何形狀 物象形狀 展示臺
組成部分:洞眼 扣身 類型
參觀紐扣商店
材料:金屬 塑料 布 木頭
用途:裝飾 連接
我設(shè)計的扣子 泥塑 繪畫 布制
四、教學活動計劃表
第一周參觀紐扣商店通過參觀,了解紐扣的多樣性
談話:我看到的扣子1、能用較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能夠關(guān)注周圍事物,發(fā)展觀察力。
科學:感知扣子初步感知扣子的特點,了解扣子的用途。
第二周數(shù)學:看數(shù)學送扣子感知7以內(nèi)數(shù)量,比較7以內(nèi)數(shù)量的多少
美術(shù):扣子印畫
1、引導幼兒運用多種顏色進行紐扣印畫,體驗色彩美。
2、根據(jù)紐扣印畫的形狀,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添畫。
音樂:扣子歌啟發(fā)幼兒根據(jù)音樂旋律及紐扣特點,創(chuàng)編相應(yīng)的歌詞,體驗合作創(chuàng)編的樂趣。
第三周科學:扣子找家
1、觀察各種紐扣,感知他們的不同質(zhì)地。
2、初步學習按材料進行分類。
美術(shù):扣子拼貼畫在感知紐扣形狀、顏色、大小等特點的基礎(chǔ)上展開聯(lián)想,運用拼貼等技能大膽表現(xiàn),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
我設(shè)計的扣子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設(shè)計自己喜歡的紐扣,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動手能力。
紐扣藝術(shù)品大拍賣
1、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2、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
五、日常工作提示:
1、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收集各類紐扣開設(shè)“紐扣展示臺”。
布置“我設(shè)計的扣子”墻飾、“紐扣藝術(shù)品”大拍賣。
2、活動區(qū)域:美工區(qū)
。1)泥工:各種各樣的扣子
。2)縐紙制作:盤扣
(3)繪畫:未來的紐扣
語言區(qū)(1)拼拼講講:有趣的扣子
。2)扣子圖片:講述自己喜歡的扣子
益智區(qū)
。1)扣子分類:根據(jù)顏色、形狀、大小等把扣子分一分。
。2)看數(shù)字送扣子:學會正確點數(shù)6以內(nèi)的數(shù)。
。3)扣子排隊:學習有規(guī)律地排序。
生活區(qū)
(1)扣紐扣
。2)手工制作“布扣子”
3、家園共育:
。1)請家長幫助孩子一起收集紐扣,與孩子討論紐扣的顏色和材料等。
。2)請家長與孩子對紐扣進行分類。
。3)“紐扣藝術(shù)品”大賣場,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標上價格,布置在展板上,請家長來園自愿購買。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通過繞口令,提高幼兒練習發(fā)音的興趣,達到訓練幼兒各發(fā)音器官靈活和密切配合的目的。
。、重點練習狗(gou)和猴(hou)及頭(tou)的發(fā)音。
3、教育幼兒養(yǎng)成相互謙讓的美德。
活動準備
太陽、山脈、狗、猴、獨木橋等貼絨教具及狗、猴的頭飾。
活動過程
1、教師首先幫助幼兒理解掌握繞口令中的方位名詞“橋東”、“橋西”,出示貼絨教具“太陽”問幼兒:“太陽從哪邊出來?”(東邊),于是將太陽貼在右上角,“從哪邊落下?”(西邊)將山脈貼在黑板的左下角,然后出示“獨木橋”將其貼在黑板中間。這樣借東邊的“太陽”,西邊的“山脈”讓幼兒理解掌握“橋東”“橋西”這兩個方位詞。
。病⒕毩暟l(fā)“ou”的音及正確使用“條”、“只”兩個量詞。教師將貼絨教具狗、猴分別拿在兩只手中,交替地出現(xiàn)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練習發(fā)ou的音,并結(jié)合“老師說,小朋友對”的游戲形式,讓幼兒練習正確使用量詞。如教師說:“狗”,幼兒答:“一條”,教師說:“一只”,幼兒答:“猴”。這樣反復快速地對答,不僅能使幼兒熟練地掌握“ou”的發(fā)音,正確無誤地使用兩個量詞,同時還可提高幼兒敏捷地反應(yīng)能力。
3、用貼絨教具狗、猴在獨木橋上邊演示,邊學繞口令全文。幼兒掌握了方位名詞、數(shù)量詞及“ou”的發(fā)音后,學習繞口令的全文就比較容易了,但對幼兒對繞口令中的三、四句,特別是第四句“彼此匆匆跑回頭”還不理解,這時教師除了用語言加以解釋外,還可以用手指游戲幫幼兒進一步理解。教師以自己的`左右手拇指(或戴指偶)分別扮演“狗”、“猴”,邊念繞口令邊進行手指表演:
橋東走來一條狗(伸右拇指)
橋西走來一只猴(伸左拇指)
行到橋心相碰頭(兩拇指相對而碰)
彼此匆匆跑回頭(兩拇指快速分開掉頭)
猴跑幾步望望狗(左拇指朝右拇指兩下)
狗跑幾步望望猴(右拇指朝左拇指兩下)
不知是猴怕狗(教師轉(zhuǎn)頭分別望望左右拇指)
還是狗怕猴
幼兒邊念繞口令,邊學著老師用自己的兩手指進行表演,反復練習。
4、教師提問:“到底是狗怕猴還是猴怕狗?”讓幼兒展開充分的討論。討論中,教師進一步提示性地問幼兒:“為什么猴走幾步望望狗,狗也象猴一樣跑幾步望望猴呢?”從而啟發(fā)引導幼兒去理解,使幼兒明白狗、猴彼此誰都不怕誰,只是想讓對方先過橋,因而猴跑幾步望望狗是否過來了,狗跑幾步望望猴是不是過來了,從而教育幼兒要養(yǎng)成相互謙讓的美德。
活動結(jié)束:
幼兒可戴頭飾分組進行表演,讓幼兒在游戲表演中熟練地掌握繞口令內(nèi)容,強化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
中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了解中秋節(jié)的來歷,知道基本的文化習俗。
2、通過觀察、記錄月亮的變化,知道節(jié)日與月亮的關(guān)系,引起幼兒對天文現(xiàn)象的興趣。
3、簡單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4、愿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幼兒晚上觀察月亮的`變化
活動過程:
1、從陰歷的八月初一開始,要求孩子在家和家長一起觀察記錄月亮,孩子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家長用文字記錄下來。第二天早上來園后,互相講述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十五過后,將自己的記錄帶到幼兒園,掛到指定的地方,互相看,尋找月亮變化的規(guī)律。
3、從十六開始,晚上觀察后,早上來園后將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互相講述。
4、堅持記錄一個月后,引導幼兒總結(jié)、表述月亮的變化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活動反思:
家長的配合意識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幾個孩子記錄的很完整,很仔細,其他孩子的記錄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講述,參與的感官太少;還有一部分家長可能覺得這件事對孩子的發(fā)展無關(guān)緊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動配合,沒有和孩子一起觀察月亮,所以當老師讓他講述發(fā)現(xiàn)的時候,孩子無可奈何。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0
中班教案【精選】07-2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8
【精選】中班教案07-29
中班教案07-20
(精選)中班教案07-2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