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

          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

          時間:2023-11-07 06:58:20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平面圖形的計算公式;能夠比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有關平面圖形的面積。

            2.進一步培養(yǎng)空間觀念和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靈活運用公式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3.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面積公式及各種圖形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教學過程設計

            (一)基本概念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因為S長=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長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邊形可以割補成長方形,它的底相當于( ),高相當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 ),所以S三=___________;兩個形狀、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 ),所以S梯=____________;圓可以割補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 ),所以S圓=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圓=___________。

            4.填表。

            (二)動手操作

            請在下面的方格圖中再畫一個三角形,使它的面積是已知三角形面積的2倍。

            (三)綜合練習

            1.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把一個長方形的木框拉成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比長方形小。 ( )

            (2)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底邊也相等。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2倍。 ( )

            (3)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4)兩個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面積一定相等。 ( )

            (5)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那么正方形的面積一定大于長方形的面積。 ( )

            2.選擇題。(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入括號)

            (1)一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增加4cm,它增加的面積________cm2。 [ ]

            A.等于16

            B.小于16

            C.大于16

            (2)一個梯形的面積是32m2,上底與下底的'和是8m,那么高是_______m。 [ ]

            A.2

            B.4

            C.8

            (3)小學階段學過的基本圖形的面積公式都可以用______的面積公式來表示。 [ ]

            A.長方形

            B.平行四邊形

            C.三角形

            D.梯形

            (4)如圖,這個梯形的面積是240cm2,ABCD是正方形,并且BC是CE的2倍,那么陰影部分面積的求法是[ ]

            A.2404

            B.2403

            C.2405

            (5)如圖,陰影部分的環(huán)寬恰好等于較小圓的半徑,陰影部分面積是較大圓的 [ ]

            3.求下列圖形的面積。

            (1)求下面圖形的面積(圖中單位:cm)

            (2)求下面圖形陰影部分的面積(圖中單位:m)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主要通過復習基本平面形的面積公式和公式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白各種圖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即在小學階段所學面積公式都是由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出來的。并通過基本練習,使學生掌握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在綜合練習中,出了一些稍難題,以使學生有所提高,并通過選擇題中的(3),使學生明白,梯形面積公式可以表示小學階段所有面積公式,從而使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有了新的提高。另外,通過動手操作題,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掌握面積公式。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2

            教學目標

            1 .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 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 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 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厘米,寬為7厘米,高為9厘米。

            (2)正方體的棱長為6分米。

            3 討論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乘以棱長再乘以6。

            二、新課導入。

            1 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 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 反饋小節(jié):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 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說說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qū)?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于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么計算?(復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 說說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囪)。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新課教學。

            1 例2 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 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 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 學生質(zhì)疑。

            5 教師強調(diào)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 教學小節(jié):在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反饋練習:試一試。

            1 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2 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 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舍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許會出現(xiàn)使用材料不足的現(xiàn)象。

            五、拓展練習

            1 教師發(fā)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

            2 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 計算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么會有不同?哪里出現(xiàn)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shù)據(jù)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xiàn)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shù)據(jù)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xiàn)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鞏固練習。

            1 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略)

            2 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厘米。

            3 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厘米?

            4 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含義,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會用分數(shù)表示一些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

            2、進一步體會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能判斷簡單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能設計簡單的公平游戲規(guī)則。

            3、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體會可能性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都具有隨機性,培養(yǎng)簡單的推理能力,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可能性的含義以及可能性的大小

            1、出示下列四個圖形

            四個袋子里分別裝有4個球:1號袋有4個黑球;2號袋有4個白球;3號袋有3個黑球和1個白球;4號袋有1個1個黑球和3個白球

            2.提問:從上面的某個口袋中任意摸一個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從哪個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

            3.師小結: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情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這些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4. 用分數(shù)來表示圖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

            5.完成后進行交流。

            二、完成練習與實踐的1-3題。

            1、完成第1題,要讓學生連線后,說說連線時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在學生獨立判斷的基礎上,再說說思考的方法。

            3、第3題,要抓住怎樣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這句話的?再讓學生按要求進行判斷。

            三、復習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

            1、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判斷游戲是否公平,為什么?

            2、啟發(fā)學生思考,要使游戲規(guī)則公平,你認為口袋里可以怎樣放球,為什么?

            3、小結:不管怎樣放球,只要使參加游戲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就是公平的`。

            四、指導完成練習與實踐的4-5題。

            1、讓學生交流對題目的理解。

            2、讓學生各自判斷第(1)題中的三種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過程。

            3、交流時可讓學生排一排石頭、剪刀、布的游戲,可能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4、完成第5題。著重要讓學生說說每個分數(shù)的思考過程,注意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你對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課后再收集一些有關可能性的例子,從中提出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六、補充練習

            前思考:

            考慮到《統(tǒng)計與可能性》這部分知識難度不大,所以將潘老師設計的兩課時合并成一課時上。

            通過本課時的復習,幫助學生弄清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即有可能發(fā)生);再進一步認識到:在不確定的事件中,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一些,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小一些,然后復習用分數(shù)來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判斷一個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應該看可能出現(xiàn)的游戲結果中,每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大小是否相等。

            課前思考:

            練習與實踐的第1題要讓學生說說連線的思考過程,突出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而不確定中,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大一些,而有些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會小一些。第2題(2)要突出判斷的理由。交流后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思考,任意摸1個球,球上的數(shù)是素數(shù)的可能性大,還是合數(shù)的可能性大?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球上的數(shù)是大于3的可能性大,還是小于3的可能性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加深對可能性含義的認識。

            課后反思:

            通過復習,我發(fā)現(xiàn)對于選擇哪種統(tǒng)計量來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的一般情況和分析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時,學生們會感到有困難。

            如出示一組學生跳繩情況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求出這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中位數(shù)和平均數(shù)后讓學生選擇用哪個統(tǒng)計量表示這些同學的跳繩情況比較合適。這里需要學生分析這組數(shù)據(jù)中有沒有極端數(shù)據(jù)以及平均數(shù)的位置是否偏離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心。對于少數(shù)學生來講,要做這樣的數(shù)據(jù)分析的確困難不少。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這些情況,還需要補充類似的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這些知識。

            課后反思:

            練習與實踐的第4題學生對做石頭、剪刀、布游戲,來判斷誰先套圈的方法,理解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關于第(3)題設計游戲規(guī)則,提醒學生,設計的方法應該有可能出現(xiàn)三種結果,而且每種結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要相等。第5題(2)鼓勵學生根據(jù)指定的可能性設計不同的選法,提醒學生在每次選擇后及時進行驗算,以確認選擇的方法是否符合指定的要求。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4

            復習內(nèi)容:教科書第十二冊p121~124的綠地面積、保護水資源

            教學目標:

            1、 通過閱讀統(tǒng)計圖表以及實際調(diào)查和測量,了解我國城市以及所在學校的人均綠化面積,體會綠地對于改善居住環(huán)境的意義。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統(tǒng)計圖表,對所閱讀的材料和所調(diào)查所得的材料能夠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反思,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通過調(diào)查和閱讀等活動,體會到我國與先進國家在綠化方面的差別,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綠化和環(huán)保意識。

            2、閱讀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小組合作實驗獲得滴水龍頭、洗臉,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估算、推算出相關數(shù)據(jù)。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對比,增強節(jié)水意識。

            3、通過綜合應用,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解決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綠地面積

           。ㄒ唬╅喿x分析

            1、 出示兩張統(tǒng)計圖(書上第121頁的圖)

            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1)先自己觀察

           。2)再把觀察到的與同桌交流

            (3)再集體交流

            3、 解決表后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交流

            4、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5、 我國綠化情況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情況怎樣?你了解嗎?

           。1)看書了解

            (2)學生補充介紹

           。3)對于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

            (二)實踐反思:我校的綠化情況怎樣呢?

            課前同學們進行了調(diào)查和走訪,說說你們的調(diào)查情況

            (1)實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學生的調(diào)查情況

           。2)通過調(diào)查和統(tǒng)計,你有什么收獲?

            (3)你認為可以怎樣改善學校的綠化環(huán)境?

            (4)閱讀你知道嗎?并算一算有關問題

            二、復習保護水資源

           。ㄒ唬﹦(chuàng)設情景,引起思考

            1、播放20xx年5月太湖水污染,無錫自來水變質(zhì),市民搶購純凈水的場景。

            2、播放我國北方干旱的場景。

            說說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課題《保護水資源》。

           。ǘ╅喿x資料,了解國情

            閱讀教材提供的這段資料后,先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說說資料中有關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實際含義,再讓學生說說相關的感想:重點要使學生體會到:我國是一個水資源比較少的國家,而且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均衡。

            (三)合作實驗,完成圖表。

            從下面任意選擇一項實驗,先小組合作獲得數(shù)據(jù),再通過計算完成統(tǒng)計圖表。

            實驗一、了解一個滴水的龍頭在一段時間里流失的`水量。

            實驗二、 比較刷牙、洗臉時連續(xù)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

            實驗三、比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

            小組分工合作,老師分頭指導。

            做滴水龍頭在一段時間內(nèi)流失水量的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準備好量杯和計時工具;二要提醒學生每隔半分鐘作一次記錄。推算1小時、1天、1年流失的水量時,先要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算出平均每分鐘流失的水量,再用這個數(shù)據(jù)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學生使用計算器,并注意單位的換算。

            做不同用水狀態(tài)下刷牙、洗臉的用水量實驗時,一要為每組學生準備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導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

            先記錄一個同學用流水刷牙、洗臉的時間,再把相同時間流出的水收集起來,并量出有多少升。

            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時的用水量實驗時,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節(jié)約多少噸水時,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學1天能節(jié)約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結果乘365天,最后根據(jù)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節(jié)約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換算成以噸作單位的數(shù)。

            (四)分析數(shù)據(jù),暢談體會。

            通過實驗和計算,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觀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的現(xiàn)象,想想哪些節(jié)約用水用水的辦法,在全班交流。

            (五)順勢引領,課外延伸。

            節(jié)水、護水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課后每人寫一條節(jié)水、護水的廣告詞。

            三、鞏固練習

            詳見共享空間

            課前思考:

            《保護水資源》是有關環(huán)保主題的一次活動。主要讓學生通過閱讀用數(shù)表達的信息以及試驗和計算,體會數(shù)據(jù)對于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作用,感受節(jié)約和保護人類生存資源的意義。

            教材提供的一段有關我國水資源的文字材料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初步認識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關于教材涉及的三項不同的實驗,都需要學生在課外完成,所以我們可以利用雙休日的時間讓學生在完成書面作業(yè)的同時任選一項開展活動。對于很多學有余力的學生來說,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數(shù)學問題并發(fā)現(xiàn)問題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更能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課后反思:

            生活中需要綜合應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的實際問題有很多,除了教材提供的這兩題外,為了便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在課上補充了這樣兩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

            1.光明小學要買60個足球,現(xiàn)有甲、乙、丙三個商店可以選擇,三個商店足球的單價都是25元,但各商店的優(yōu)惠辦法不同。

            甲店:買10個足球免費贈送2個,不足10個不贈送。

            乙店:每個足球優(yōu)惠5元。

            丙店:購物滿每200元,返現(xiàn)金30元。

            為了節(jié)省費用,光明小學應到哪個商店購買?為什么?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把稍復雜的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有關知識系統(tǒng)化。

            2、使學生牢固掌握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

            3、通過運用知識解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答有關應用題

            教學準備

            課件,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談談學校的體育達標情況。

            出示;體育達標率為99.7%

            從這個條件,你能知道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

            揭題: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

            二、 教學新課

           。ㄒ唬┣蠓致

            1、出示學校體育達標情況:優(yōu)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

            2、根據(jù)這些條件,你可以提出那些不同的有關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問題?

            3、同桌合作,討論完成。

            4、反饋

            (1)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百)分之幾?

            例如:優(yōu)秀率?650(650+400+250)=50%

           。2)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少)幾(百)分之幾?

            例如:優(yōu)秀比良好人數(shù)多幾分之幾?(650-400)400=5/8

           。ǘ┣髥挝1或求分率所對應的量

            1、把問題當成條件,根據(jù)條件編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

            優(yōu)秀650人,良好400人,合格250人,總人數(shù)1300人,優(yōu)秀率50%,優(yōu)秀比良好人數(shù)多5/8。

            2、小組合作完成

            3、反饋,并解答,想想有沒有另外方法可以解答。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1300人,優(yōu)秀率為50%,優(yōu)秀人數(shù)是多少人?

            130050%=650(人)(說說你的揭題思路)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優(yōu)秀率為50%,優(yōu)秀人數(shù)為650人,全校有多少人?

            65050%=1300(人)

            ③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優(yōu)秀人數(shù)650人,比良好人數(shù)多5/8,良好人數(shù)有多少人?

            650(1+5/8)=400(人)(說說你的解題思路)

           、 在體育達標中,我校良好人數(shù)400人,優(yōu)秀人數(shù)比良好人數(shù)多5/8,優(yōu)秀人數(shù)多少人?

            400(1+5/8)=650人

            4、觀察這些應用題,找找相同點與不同點

           、儆泄餐臄(shù)量關系 單位1分率=分率對應的量

           、趩挝1已知或未知

            5、你認為在解這類應用題是要注意什么?

            6、師小結:找準單位1的量,根據(jù)已知與未知判斷方法。列出題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

           。ㄈ┚毩

            1、對比練習

            ① 學校運動隊有30名男隊員,女隊員比男隊員少1/6,女隊員比男隊員少多少人? 301/6=5人 (說說另外的方法)

           、 學校運動隊有25名女隊員,女隊員比男隊員少1/6,女隊員比男隊員少多少人? 25(1-1/6)-25=5(人) (說說另外的方法)

            通過練習,你想說什么?(看清單位1,找準關系。)

            2、一題多解

            陳老師看一本200頁的.故事書,前5天看了1/4,照這樣計算,還要幾天可以看完?

            你能用幾種方法就用幾種方法,先獨立完成,不能解答時與同桌交流,比比誰的方法多,誰的方法好?

            反饋、交流

            師總結:在解答時可以不用具體數(shù)量,直接用分率求,也可以用具體數(shù)量進行計算。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用分率求比較簡單。

            3、專題研究

            某種股票進期走勢如下

            日期

            13日

            14日

            15日

            16日

            漲跌

            +5%

           。5%

           。5%

            -5%

            某股民用10000元炒該股,你認為該股民從13日購入到16日為止是虧還是盈,并說明理由。

           。ㄋ模┱n堂總結

            談談通過這節(jié)課的復習,說說你的想法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地掌握有關數(shù)的整除概念,弄清概念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提高判斷能力,能靈活運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概念之間相輔相承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數(shù)的整除概念。數(shù)的整除概念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

            今天我們復習數(shù)的整除這一單元的部分知識。(板書:數(shù)的整除復習概念)通過這節(jié)課復習,我們要準確掌握概念,并理解概念,弄清概念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復習過程

            1.復習倍數(shù)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

            請大家看投影片上的三道算式:

           、106=1.6 ②382=19 ③156=2.5

            (1)第①和②、③兩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2)②和③相比較又有什么不同?(板書:整除)并追問:什么叫整除?

            (3)觀察整除式382=19,誰能被誰整除?為什么?

            (4)在38能被2整除的前提下,38是2的什么? 2又是38的什么?(板書;倍數(shù)、約數(shù))

            (5)什么叫倍數(shù)?什么叫約數(shù)?

            (6)倍數(shù)、約數(shù)能單獨存在嗎?它依存于哪個概念?

            (7)從382=19這個式子中,可以看出38是2的倍數(shù),還能看出38是誰的倍數(shù)?那么38可以叫做2和19的什么?(板書:公倍數(shù))

            (8)2和19只有38這一個公倍數(shù)嗎?有多少個?為什么?

            (9)既然2和19的公倍數(shù)是無限多個,那么有最大的公倍數(shù)嗎?有最小的嗎?是多少?

            (板書:最小公倍數(shù))

            (10)什么叫公倍數(shù)?什么叫最小公倍數(shù)?

            (11)依據(jù)382=19這個等式,誰能用整除、倍數(shù)、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來說明等式中3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復習約數(shù)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38是2的倍數(shù),2是38的約數(shù),除2以外,38還有哪些約數(shù)?(板書;1,2,19,38)

            (2)2的約數(shù)有哪些?19的約數(shù)有哪些?

            (3)觀察38,2,19這三個數(shù)的約數(shù),你能指出它們的公約數(shù)嗎?(板書:公約數(shù))

            (4)幾個數(shù)的公約數(shù)的個數(shù)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為什么?

            (5)38和2的公約數(shù)中最大的一個叫38和2的什么?(板書:最大公約數(shù))

            (6)38和2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幾?38和19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幾?

            (7)什么叫公約數(shù)?什么叫最大公約數(shù)?

            (8)2和19有公約數(shù)嗎?是幾?有最大公約數(shù)嗎?是幾?

            (9)2和19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1,2和19是什么關系?

            (10)什么叫互質(zhì)數(shù)?(板書:互質(zhì)數(shù))

            (11)請你舉出有互質(zhì)關系的兩個數(shù)。

            3.復習質(zhì)數(shù)、合數(shù)、質(zhì)因數(shù)、分解質(zhì)因數(shù)。

            (1)觀察38,2,19的約數(shù)的個數(shù),并以此為標準,給這三個數(shù)分類,可以分幾類?

            (2)什么叫質(zhì)數(shù)?什么叫合數(shù)?(板書:質(zhì)數(shù)、合數(shù))

            (3)如果把382=19改寫成38=219,2和19叫38的什么?為什么?(板書:質(zhì)因數(shù))

            (4)說2和19是質(zhì)因數(shù)對嗎?為什么?

            (5)質(zhì)因數(shù)能單獨存在嗎?它必須依存于什么概念?還有什么概念不能單獨存在?

            (6)把38這個合數(shù)寫成2和19,這兩個質(zhì)因數(shù)相乘的形式叫什么?(板書:分解質(zhì)因數(shù))

            4.復習能被2,3,5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1)在計算中,我們常常需要判斷一個數(shù)能不能被另一個數(shù)整除,我們可以根據(jù)數(shù)的一些特征來判斷。我們都學過哪些數(shù)的整除特征?(板書: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2)38,2,19中哪個數(shù)能被2整除。為什么?能被2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是什么?

            (3)能被2整除的數(shù)叫什么數(shù)?不能被2整除的數(shù)呢?(板書:奇數(shù)、偶數(shù))

            (4)判斷一個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的依據(jù)是什么?

            (5)能被5,3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

            (6)改38中的一個數(shù)字,使它能被3整除,怎樣改?

            (7)能同時被2和5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能同時被2,3,5整除的數(shù)有什么特征?你能分別舉幾個數(shù)嗎?

            (三)復習概念間的關系

            (1)在剛才復習的這些概念中,有哪些概念不能單獨存在,請你列舉出來。(板書:倍數(shù)、約數(shù)、質(zhì)因數(shù))

            (2)倍數(shù)、約數(shù)、質(zhì)因數(shù)分別依存于什么概念?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依存關系。(板書:依存關系)

            (3)哪些概念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表示?

            (4)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叫什么關系?(板書:包含關系)

            (5)小結:我們通過觀察382=19這個等式中三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不僅整理出了數(shù)的整除有關概念的網(wǎng)絡圖,還通過分析了解了概念間的關系。

            (四)練習

            (1)填空。

           、僭谧匀粩(shù)中,既是質(zhì)數(shù)又是偶數(shù)的最小的一個數(shù)是( );既是質(zhì)數(shù)又是奇數(shù)的最小的一個數(shù)是( );既是奇數(shù)又是合數(shù)的最小的一個數(shù)是( );既是偶數(shù)又是合數(shù)的最小的一個數(shù)是( );既不是質(zhì)數(shù)又不是合數(shù)的一個數(shù)是( )。

           、谒凶匀粩(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是( )。

           、勰鼙3和5同時整除的最小三位數(shù)是( );最大三位數(shù)是( )。

           、苄∮10的所有質(zhì)數(shù)的和是( )。

           、菀粋四位數(shù),千位上的數(shù)既是奇數(shù)又是合數(shù),百位上的數(shù)既是偶數(shù)又是質(zhì)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是自然數(shù),但既不是質(zhì)數(shù)又不是合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是最小合數(shù),這個四位數(shù)是( )。

            (2)判斷題。(對的畫,錯的畫。)

           、傧噜彽膬蓚自然數(shù)一定互質(zhì)。 ( )

            ②最小的質(zhì)數(shù)是自然數(shù)中全部偶數(shù)的最大公約數(shù)。 ( )

           、廴我鈨蓚自然數(shù)的積,一定是合數(shù)。 ( )

            (3)思考題。

            有14,30,33,35,39,75,143,169八個數(shù)。①把這八個數(shù)分別分解質(zhì)因數(shù);②把這八個數(shù)分成兩組,每組四個數(shù),且使它們的乘積相等。應該怎樣分?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分三個層次教學。

            1.通過一題多問,從具體到抽象,把本單元的主要概念聯(lián)系起來,形成網(wǎng)絡。即:

            復習倍數(shù)公倍數(shù)最小公倍數(shù)。

            復習約數(shù)公約數(shù)最大公約數(shù)。

            復習質(zhì)數(shù)、合數(shù)、質(zhì)因數(shù)、分解質(zhì)因數(shù)。

            復習能被2,5,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從而有目的、有計劃的將這部分知識進行了系統(tǒng)整理,使學生對這塊知識一目了然。

            2.進一步分析概念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明確概念間的不同關系。從而提高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如:約數(shù)和倍數(shù)與整除的依存關系等。

            3.應用概念綜合練習。

            練習充分,有層次,注意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鞏固知識和提高思維能力的目的。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確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2、使學生鞏固五年級的相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過程:

            一、 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說明:

            1、上課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2、練習的各項要求說明等。

            3、其他說明。

            二、 復習舊知:

           。ㄒ唬 填空:

            1、分數(shù)單位是1/8的最大真分數(shù)是( ),最小假分數(shù)是( ),最小的帶分數(shù)是( )。

            2、1米的3/7是( )米,3米的1/7是( )米。

            3、一座掛鐘的分針長10厘米,時針長7厘米,一晝夜,分針尖端走了( )厘米,時針掃過了( )平方厘米。

            (二) 解決問題:

            1、一個正方形的周長與圓的周長相等,已知正方形的邊長是3.14米,圓的半徑是多少米?

            2、把一些桃平均分給12只猴子,正好還剩1個;如果平均分給8只猴子,正好也剩1個。這些桃至少有多少個?

            3、甲、乙兩車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甲車在超過中點10千米的地方與乙車相遇,已知相遇時甲車行了140千米,乙車行了多少千米?

            4、一根鋼管長3米,重4千克,這樣的鋼管每米重多少千克?1千克這樣的鋼管長多少米?

            5、甲6分鐘做13個零件,乙8分鐘做17個零件,丙12分鐘做25個零件,比一比,他們誰做得最快?

            6、如果用兩根長62.8厘米的繩子分別圍成一個圓形和一個正方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些?大多少平方厘米?

            7、將一個直徑是12厘米的圓分成64等份后,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8、一滿瓶油連瓶重650克,用去一半后連瓶重400克,瓶重多少千克?油重多少克?

            9、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5.7米,在花壇周圍鋪一條寬0.5米的環(huán)形小路,這條小路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0、一捆電線長178米,裝了8盞電燈,還剩下4米,平均每盞燈用電線多少米?(只列方程)

           。ㄈ 拓展練習:

            1、某汽車站有甲、乙、丙開往三地的汽車通過,甲車每隔15分鐘開過此站,乙車每隔10分鐘開過此站,丙車每隔12分鐘開過此站,F(xiàn)三輛汽車在同一時刻從此站開過后,再過多少時間又同時從此站開過?

            2、(1)工人們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公路全長的一半還多2千米,第二天修了剩下的一半還少1千米,還剩20千米沒有修完。公路的全長是多少千米?

           。2)有一桶油,每次抽出桶里油的一半,連續(xù)這樣抽了5次后,桶里還有油10千克,求這個桶里原有油多少千克?

            3、周燕有一盒巧克力糖,7粒一數(shù)還余4粒,5粒一數(shù)還余2粒,3粒一數(shù)正好,這盒巧克力糖至少有多少粒?

            4、甲、乙兩人原來一共有46元。甲買一本故事書用去12元,乙買一本科技書用去18元,這時兩人剩下的錢正好相等。甲、乙兩人原來各有多少元?

            5、公路上一排電線桿,共25根,每相鄰兩根間的距離原來都是45米,現(xiàn)在要改成60米,可以有幾根不需移動?

            6、一個最簡真分數(shù)的分子,分母是兩個連續(xù)自然數(shù),如果分母加上4,這個分數(shù)約分后是2/3,原來這個分數(shù)是多少?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8

            教學目標:

            1、在初步認識圓柱的基礎上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2、通過實踐操作,在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的含義的同時,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前一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圓柱,誰能說說這位新朋友長什么樣子以及有什么特征嗎?

            1.圓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立體圖形。

            2.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兩個底面,側面,高)。

            3.把圓柱的側面沿著它的一條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

            同學們對圓柱已經(jīng)知道得這么多了,還想對它作進一步的了解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求圓柱的表面積。

            二、探究新知:

            以前我們學過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觀察一個長方體,我們是怎么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的呢?(六個面的面積和就是它的表面積)

            同學們想一想我們要求圓柱的表面積,那么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結果: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

            (1)圓柱的側面積,顧名思義,也就是圓柱側面的面積。

            (2)出示圓柱的展開圖:這個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觀察很容易看到這個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圓柱的側面積)

            (3)那么,圓柱的側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呢?(引導學生根據(jù)展開后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可以知道: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側面積練習:練習二第5題

            學生審題,回答下面的問題:

            這兩道題分別已知什么,求什么?

            小結:要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必須知道圓柱底面周長和高這兩個條件,有時題里只給出直徑或半徑,底面周長這個條件可以通過計算得到,在解題前要注意看清題意再列式。

            3. 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1)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圓柱模型展開,觀察一下,圓柱的表面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通過操作,使學生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由上下兩個底面和側面組成。)

            (2)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也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嘗試練習。

            (1)求下面各圓柱的側面積。

           、俚酌嬷荛L2.5分米,高0.6分米。

            ②底面直徑8厘米,高12厘米。

            (2)求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俚酌娣e是40平方厘米,側面積是25平方厘米。

           、诘酌姘霃绞2分米,高是5分米。

            5.小結:

            在計算圓柱形的表面積時,要根據(jù)給定的數(shù)據(jù)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有時候給出的是底面半徑,有時是底面直徑。)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4頁“做一做”。(求表面積包括哪些部分?)

            2. 練習二第6,7題。

            四、課后思考。

            同學們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圓柱在計算表面積時都可以用

            公式: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來計算呢?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9

            復習內(nèi)容:第12冊P92—93“練習與實踐”7—9題。

            復習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義,進一步掌握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方法,熟練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百分數(shù)實際問題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并能熟練解答。注重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融會貫通。

            2.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能力,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學習和游戲中獲得成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課前設計:

            1.出示習題。一種圖書打八折后售價是20元,這種圖書原價是多少元?

            2.學生練習、交流、檢驗。

            3.練習P93第7、8兩題。指導學生理解“降價10%”的含義。第8題提醒學生注意:兩種襯衫的原價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現(xiàn)在售價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兩種襯衣現(xiàn)價的和。

            4.練習P93第9題。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求出所框的4個數(shù)。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94頁“練習與實踐”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以及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的理解。

            2、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

            教學難點:

            能判斷兩個比能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與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相關知識。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

            學生交流

            二、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點評。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shù)值

            再分析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關系,再判斷。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qū)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體會數(shù)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學生量出的圖上距離。

            利用的線段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

            三、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yè)。

            板書設計

            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1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具體情景中探索發(fā)現(xiàn)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方法。

            2、會將百分數(shù)改寫成小數(shù)和分數(shù)。

            3、在經(jīng)歷把百分數(shù)改成分數(shù)和小數(shù)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分數(shù)、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的方法和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第7頁兩個監(jiān)測人員的對話情景:“我們監(jiān)測了340個城市的空氣質(zhì)量”,“其中有35%的城市達到了二級標準”。

            教師:觀察情景圖,說說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

            教師:根據(jù)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還有百分之幾的城市空氣質(zhì)量沒有達到二級標準、空氣質(zhì)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等)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要解決“空氣質(zhì)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的'問題怎樣列式?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40×35%。

            教師:說說這樣列式的想法。

            學生:……

            教師:該怎樣計算340×35%呢?學生獨立思考340×35%的計算方法,并進行交流匯報。在交流中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知識,發(fā)現(xiàn)要計算340×35%,可把35%寫成分數(shù)或小數(shù)后進行計算,即把35%改寫成35100或0.35。

            學生嘗試計算,并指名板演計算過程:

            340×35%=340×0.35=119(個)=119(個)

            教師:我們通過把35%改寫成分數(shù)或小數(shù)的形式解決了“空氣質(zhì)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城市有多少個”的問題。如何進行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呢?這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學習的內(nèi)容。

            板書揭示課題: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小數(shù)的互化。

            二、自主探索,總結方法

            出示第7頁例1。

            學生自主嘗試把17%,40%化成分數(shù)學生匯報改寫過程并板演:17%=1710040%=40100=25教師:當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數(shù)后,不是最簡分數(shù)的應化簡成最簡分數(shù)。

            教學把46%,128%化成小數(shù)學生嘗試把46%和128%化成小數(shù)。(學生可能會有下面的一些改寫形式)46%=46100=46÷100=0.46,128%=128/100=128÷100=1.28。你能將0.5%化成小數(shù)嗎?

            同桌交流后匯報。

            教師:觀察比較上面的改寫式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

            小組討論

            交流歸納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小數(shù)的方法

            教師:根據(jù)我們剛才把17%,40%改寫成分數(shù),把46%,128%,0.5%改寫成小數(shù)的過程,同學們能不能試著說說,怎樣把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或小數(shù)呢?

            學生討論交流中,教師逐步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歸納總結得出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或小數(shù)的方法。

            教師:請同學們自己看教科書第8頁兩個同學的對話框的內(nèi)容。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百分數(shù)化分數(shù)、小數(shù)的方法:把百分數(shù)化成分數(shù),先把百分數(shù)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shù),注意不是最簡分數(shù)的要化簡成最簡分數(shù);把百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可以直接去掉百分號,同時把百分號前的數(shù)的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9頁,課堂活動第2題教師:說說怎樣才能準確地在格子里涂色呢?學生思考后獨立完成在書上。

            2、完成教科書第10頁第2題和第5題第1小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四、課堂總結,結束全課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19頁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7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加深認識統(tǒng)計的意義,進一步認識統(tǒng)計表,掌握整理數(shù)據(jù)編制統(tǒng)計表的方法,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圖,明確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各自的特點和作用,能在看懂統(tǒng)計圖內(nèi)容的基礎上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練一練第2題的兩張統(tǒng)計圖。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統(tǒng)計的意義。

            提問:在小學里,我們學過哪些統(tǒng)計知識?

            為什么要做統(tǒng)計工作?

            2、引入課題。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實踐里,經(jīng)常需要對一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問題,這樣就需要進行統(tǒng)計。在統(tǒng)計時,又經(jīng)常要用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并且常常進行平均數(shù)的計算。今天我們開始復習簡單的統(tǒng)計,這節(jié)課先復習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提高整理數(shù)據(jù)制作統(tǒng)計表的能力,認識統(tǒng)計圖的特征、作用,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作簡單的分析。

            二、復習統(tǒng)計表

            1、讓學生看第119頁前兩行。

            提問:怎樣才能制出一張統(tǒng)計表?

            2、做練一練第1題。

            請同學們看第1題。大家把收集的.原始數(shù)據(jù)分類整理,制成統(tǒng)計表。

            學生填表后集體校正。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按表下面的要求分析表里的數(shù)據(jù),把結果填在( )里。

            指名口答分析結果。

            提問:從表里還可以看出哪些問題?

            3、做練習二十三第1、2題。

            讓學生把練習二十三第1、2題做在課本上。

           。1)口答校對第1題。

            (2)出示第2題表格。

            讓學生口答結果,老師板書,結果讓學生說說每個數(shù)據(jù)是怎樣得出的。

            三、復習統(tǒng)計圖

            1、說明:在進行統(tǒng)計時,除了用統(tǒng)計表,還經(jīng)常要用統(tǒng)計圖。

            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有時要用統(tǒng)計圖?

            說明:為了把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得形象具體,便于比較和研究,有時還需要把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制成統(tǒng)計圖。

            提問:我們學習過哪幾種統(tǒng)計圖?

            2、出示:練一練第2題兩個統(tǒng)計圖。

           。1)提問:這兩個統(tǒng)計圖各是什么統(tǒng)計圖?

           。2)說明:這是練一練第2題的兩個統(tǒng)計圖。從題里可以知道,這兩個不同的統(tǒng)計圖都表示了某廠兩個車間全年產(chǎn)值的統(tǒng)計數(shù)量。

            提問:條形統(tǒng)計圖是怎樣表示數(shù)量的?

            折線統(tǒng)計圖是怎樣表示數(shù)量及數(shù)量變化的?

           。3)讓學生口答第2題的兩個問題。

            提問: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直接看出什么?折線統(tǒng)計圖除了看出數(shù)量多少,還可以看出什么?

            你認為統(tǒng)計時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

           。4)提問:條形統(tǒng)計圖與折線統(tǒng)計圖比,它們的特點、作用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追問:統(tǒng)計時只要求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用哪種統(tǒng)計圖比較合適?如果既要看出數(shù)量多少,又要看出數(shù)量變化情況,用哪種統(tǒng)計圖比較好?

            3、做練習二十三第3、4題。

           。1)讓學生做第3、4題,完成在課本上。

            (2)讓學生口答第3題,集體訂正,并說說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3)讓學生口答第4題,集體訂正,并說說百分率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還能想到哪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你認為要怎樣整理數(shù)據(jù)編制統(tǒng)計表?

            統(tǒng)計時用條形統(tǒng)計圖和折線統(tǒng)計圖,各有怎樣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三第5、6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二十三第7題。

            教學后記: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1、首先帶動課堂氣氛

            2、教會學生什么是面積。

            3、學習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4、能夠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動手操作展開圓柱的側面積

            三、教學難點:

            圓柱側面展開圖的多樣性,并能夠?qū)⒄归_圖與圓柱體的各部分建立聯(lián)系,并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教具準備:

            圓柱表面展開圖、紙質(zhì)圓柱形茶葉罐、長方形紙、剪刀、圓柱體紙盒。

            五、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牛奶盒,紙箱,可比克。

            提問(1)這些東西我們很熟悉吧!誰來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呢?(指名說)

            (2)制作這些包裝盒,至少需要多大面積的材料?(指名說)

            師:誰能說說上一節(jié)課你學過圓柱體的哪些知識?

            生:........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動手摸一摸

            生:動手摸圓柱體

            師:誰能說一說你摸到的是哪些部分?

            生:.......

            師:你所摸到的圓柱體的表面,它的大小叫做表面積,我們這節(jié)課就要學習如何求圓柱體的表面積的大小。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 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圓柱的側面積是一個曲面,那么怎樣才能把它變成我們熟悉的平面呢?(找學生回答問題) 提問:請大家猜一猜,如果我們將圓柱體的側面(也就是這個包裝紙)展開,會是什么形狀的呢?

            研究圓柱側面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先猜想,然后說說,再操作驗證。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 有什么關系?小組交流。(學生要說清楚展開的方法不同能得到什么不同的圖形) (展開的形狀可能是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

            1.獨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紙質(zhì)小圓柱,長方形紙,剪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驗證剛才的猜想。

            2.操作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茶葉罐的包裝紙展開,看看得到一個什么圖形?

            (2)觀察這個圖形各部分與圓柱體茶葉罐有什么關系? 獨立操作后,與小組里的同學交流

            3.小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識計算它的面積嗎?

            4、小組匯報。 (選出一個學生已經(jīng)展開的圖形貼到黑板上)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著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里要強調(diào)沿著高剪)

            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上的那個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板書: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 ↓ ↓

            圓柱的側面積 =底面周長× 高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S 側= C×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徑為r,圓柱的側面積公式也可以寫成:S側=2∏r×h

            師:如果圓柱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因為剛才學生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剪開的,所以可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此時可以讓已經(jīng)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學生介紹一下他的剪法,然后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圓柱紙盒用此法展開)

            (四)、練習

            求圓柱的側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1、 底面周長是1.6米,高是0.7米

            2、 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

            3、 底面半徑是3.2厘米,高是5分米

            (五)研究圓柱表面積

            1、現(xiàn)在請大家試著求出這個圓柱體茶葉罐用料多少。需要計算哪幾個面的面積?需要什么條件?(指名說)

            2、動畫:圓柱體表面展開過程

            3、圓柱體的表面積怎樣求呢? 得出結論:圓柱的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4. 一個圓柱形茶葉筒的高是10厘米,底面半徑是3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反饋)

            (六),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比較有蓋,無蓋,一個蓋的圓柱物體的表面積計算的異同? 多媒體出示:水管,水桶,糖盒 提問:這些圓柱形物體在計算表面積時有什么不同?(指名說)

            2、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是10厘米,高是4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得數(shù)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重點感受:沒有蓋,至少這兩個詞語。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3.一個圓柱形水池,直徑是20米,深2米,在池內(nèi)的側面和池底抹一層水泥,水泥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制作出一個筆筒,下節(jié)課帶來送給自己的朋友。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4

            復習內(nèi)容:

            四年級、五年級教材中的《找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進一步了解間隔現(xiàn)象、簡單搭配、排列現(xiàn)象、簡單周期現(xiàn)象和簡單圖形覆蓋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

            2.能正確、熟練地運用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在探索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探究的樂趣。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四、五年級教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數(shù)學無處不在,在同學們生活的周圍,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數(shù)學規(guī)律,運用這些規(guī)律我們又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以前學習過的《找規(guī)律》的一些知識。

            二、復習整理

            1.間隔現(xiàn)象的排列規(guī)律。

            植樹現(xiàn)象:

           。1)兩端都種,間隔數(shù)+1=棵數(shù)

           。2)兩端都不種,間隔數(shù)-1=棵數(shù)

           。3)如果一端種,另一端不種,間隔數(shù)=棵數(shù)

            在首尾相接的封閉排列中,物體的個數(shù)與間隔數(shù)是相等的。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鋸木頭、爬樓梯等。

            練一練:有一條長8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側從頭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楊樹,需要多少棵樹苗?

            學生讀題后獨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

            教師及時小結:要求需要多少棵樹苗,先要求出這條公路有多少個20米,即先算出間隔數(shù)。因為是在公路一側從頭到尾種樹,所以楊樹棵數(shù)比間隔數(shù)多1。

            2.簡單搭配、排列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

            師: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與搭配有關的實際問題,如:服飾選配、飲食搭配、路線選配用符號表示,有順序地思考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有效方法。

            練一練:從小明家到少年宮有3條路,從少年宮到新華書店有4條路,那么從小明家到新華書店一共有多少條行走路線?

            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然后交流想法。

            3.簡單周期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

            師: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簡單周期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能根據(jù)規(guī)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么物體或圖形,計算周期規(guī)律排列的某類物體或圖形一共有多少個。

            練一練:小紅在家練習硬筆書法時,寫北京奧運北京奧運依次寫下去,那么第24個應是什么字?第45個呢?

            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后交流。

            教師及時小結:因為北京奧運這四個字依次重復出現(xiàn),所以把每4個字看作一組,244=6組,沒有余數(shù),說明第24個字是第6組的最后一個字,也就是運字。(同理分析第2個問題。)

            4.簡單圖形覆蓋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

            師:可以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發(fā)現(xiàn)簡單圖形覆蓋現(xiàn)象中的規(guī)律,根據(jù)某個圖形平移的次數(shù)推算出被該圖形覆蓋的.總次數(shù),從而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在探索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中,畫圖、列舉、計算都是常用的策略。

            練一練:在下表中,每次圈出相鄰的3個數(shù),一共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和?每次圈出4個相鄰的數(shù)呢?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再交流想法。

            三、鞏固練習

            1.街心公園一條林蔭小路長200米,在林蔭小路的兩旁從頭到尾等距離栽種月季花,共栽了82棵。每兩棵月季花相距多少米?

            2.六一兒童節(jié)時,教室里按2紅、1黃、1藍的順序掛彩燈,一共要掛38盞。算一算,最后一盞是什么顏色的燈?

            3.學校會議室里每排有20個座位,張老師、李老師、王老師打算坐栽第一排三個相鄰的座位上,李老師在張老師的右邊,王老師在李老師的右邊。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

            4.丁丁的爸爸、媽媽各自去外地出差了,他們?nèi)嗣績扇送ㄒ淮坞娫,一共通了多少次電話?如果他們互相寫一封信,一共寫了多少封信?/p>

            四、全課總結

            課前思考:

            現(xiàn)在進入到復習階段,在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同時,也越來越感受到自己本身知識的缺乏,就拿孫老師所說的間隔問題。這是學生之前學過的知識,而且也有一定的規(guī)律,很多學生都沒有掌握好。作為一個新老師,我也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由于在練習中遇到這類題型,知道是間隔問題,所以我去請教了任教四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從另一個層面來說,作為一名畢業(yè)班的教師,我一直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中,一直要發(fā)現(xiàn)問題才想去解決問題。在講解練習的過程中,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了有關間隔問題的求法,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大部分學生是一臉茫然。孫老師本節(jié)課的安排,可以讓學生再次鞏固一下。

            課前思考:

            在6月3日與5日的會議上,朱紅偉老師與蘇主任都談到了在檢測中要對《找規(guī)律》與《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兩個內(nèi)容需要檢測,檢測的難度限于例題與試一試,我想要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可能化時比較多。看了四~六年級的教材,其中替換、倒推是解決問題策略中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圖形的平移規(guī)律是找規(guī)律中不太用,學生可能已經(jīng)遺忘的知識點,否可以補充一些五六年級這兩方面內(nèi)容的例題,在講解分析例題的同時幫助學生復習整理。建議將這兩個內(nèi)容花一課時時間復習。

            課后反思:

            有關植樹問題較之前相比,很多學生都能掌握,但在做鞏固練習第一題時有一小部分學生都沒有做對,究其原因主要是這題求的是間隔數(shù)而不是通常求的棵數(shù)再加上在公路的兩邊都種月季花,所以一部分學生沒能轉過彎來。

            在鞏固練習第3題的基礎上,我讓學生思考:如果把李老師在張老師的右邊,王老師在李老師的右邊這一條件去掉,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坐法?學生完成得也不錯,從這節(jié)課的復習情況來看,找規(guī)律的知識學生基本都能掌握。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zhì)。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zhì)和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定律、性質(zhì)和規(guī)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如何靈活運用。

            教具與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判斷牌、選擇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數(shù)四則運算時,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哪些運算性質(zhì)?(指名回答)

            (板書)

            加法交換律 減法的性質(zhì)

            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除法的性質(zhì)

            結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些定律和性質(zhì)及其應用。(板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zhì)復習)

            (二)復習五大定律

            1.提問:這些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么敘述?(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字母公式。)

            2.判斷下面應用運算定律的過程有沒有錯誤,沒錯舉,有錯舉,并指出錯誤所在,改正過來。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結:我們運用這些定律時要注意正確。

            (三)復習兩大性質(zhì)

            1.提問:我們還學習了哪些運算性質(zhì)?你能把它們用字母表示出來嗎?說說它們表示的意思。(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減法運算性質(zhì):a-(b+c)=a-b-c

            除法運算性質(zhì):(a+b)c=ac+bc(c0)

            強調(diào)除法性質(zhì)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數(shù)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號后面的橫線上填數(shù),○里填運算符號。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膠片,其他同學做印好的練習片子,然后投影說結果,并說明根據(jù)什么性質(zhì)。

            (四)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

            1.提問:我們在學習多位數(shù)乘、除法時,還學過積、商的哪些變化規(guī)律?誰還記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個因數(shù)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如果一個因數(shù)縮小100倍,另一個因數(shù)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或者,一個因數(shù)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10倍,積________。

            想一想: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具體體現(xiàn)。)

            投影說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___________擴大(或縮小)___________的倍數(shù),_______________。

            問:你能聯(lián)系乘、除法的關系和乘法運算定律來說明其中的道理嗎?(根據(jù)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關系,這也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xiàn)。)

            說明:整數(shù)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zhì),對小數(shù)四則運算同樣適用。(只有除法的性質(zhì)略有變化,a,b都要能被c除盡。)

            2.練習。

            口答:

            (1)一個因數(shù)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10倍,原來的積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數(shù)擴大10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shù)應該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shù)臄?shù),○里填運算符號。

           、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3-1.64-0.36=_____○(______○0.36)

           、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我們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zhì)主要是為了應用,使計算簡便,而且要靈活運用。

            (六)課堂練習

            1.選擇題:(投影出示,學生舉選擇牌。)

            (1)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跍p少5

           、鄄蛔

            (2)對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了( )知識。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68)=6(258)=6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4)(484)=10012=1200

            應用了( )知識。

           、俜e的變化規(guī)律 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③乘法結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換律

            追問:哪種最簡便?

            2.簡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兩個同學用膠片做。

           、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體在投影上訂正。

            (七)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要注意應用我們所學過的定律和性質(zhì),使計算簡便,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zhì)是學生進行簡便運算的依據(jù)。靈活地運用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zhì),不但能提高計算的速度,還能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在復習中,注重學生對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的理解、記憶,再加以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復習中首先要讓學生搞清所學過的運算定律和性質(zhì)有哪些,分別用字母怎么表示,語言怎么敘述,達到全面鞏固理解的目的。其間,分別插入適當判斷、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及靈活運用。另外,利用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使學生在觀察推導中理解積、商的變化規(guī)律實際上就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為簡便計算打開多種途徑。然后,在學生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出現(xiàn)一組選擇題,綜合地培養(yǎng)學生運用定律和性質(zhì)的能力,反饋面也擴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數(shù)學生的情況。最后出示兩道簡算題,讓每個學生動手動腦,以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四則運算的定律,是否能靈活地運用。

          【六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復習教案01-07

          學前班數(shù)學復習教案12-16

          初一數(shù)學復習教案10-21

          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03-01

          二年級數(shù)學復習教案12-19

          課堂復習教案09-12

          整理與復習教案03-18

          《圓的復習》教案02-19

          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反思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