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1
內(nèi)容:P2 ——4
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jié)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yǎng)學生書寫規(guī)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點:口算題卡、ppt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提問:你能知道那些數(shù)學信息?
2、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顧客,你想買哪兩種食品?每種食品的數(shù)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選學生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引出例題:胖胖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付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組織學生討論:3×4+6 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塊面包和1個蛋糕共付18元。
算式“6+3×4”紅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個蛋糕和4塊面包共付18元。
這兩種情況所付的錢都是相等的。所以,3×4+6與6+3×4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 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3×4+6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12+6 =6+12
=18(元)=18(元)答:該付18元。
三、嘗試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1、提問:壯壯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2、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合作、討論?赡軙霈F(xiàn)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 3×4=12(元)20—12=8(元)答:應找回8元。
b。 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0—12
=8(元)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5、小結(jié):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鞏固練習:
1、P3“結(jié)合主題圖,說說下面每個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試一試第1題注意注意提醒學生討論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3、試一試第2題學生板演并訂正。
五、拓展練習:
1、第3題讓學生再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可進行小組討論,寫出算式并把現(xiàn)算什么標記出來。第二問根據(jù)題目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來敘述算式的意義。
2、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6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根據(jù)題目意思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六、總結(jié)強調(diào):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設(shè)計:
小熊購物(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3×4+6=12+6 =18(元)
解法二:6+3×4=6+12=18(元)(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答:該付18元。
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 通過購物活動,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并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
2.結(jié)合具體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能正確計算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計算。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習了加、減、乘、除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混合運算教學。
本節(jié)課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創(chuàng)設(shè)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緊密,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從情境圖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兩步式題的計算方法,并嘗試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在這里要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真正參與進來,結(jié)合問題情境理解和掌握運算順序及計算方法;四是自我參與解決實際問題,拓展練習,鞏固應用;五是課外購物,將數(shù)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地處大慶市中心區(qū),學生生活在城市,經(jīng)常接觸購物活動。本校是第一批國家級課改實驗校,在計算教學方面重視與生活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養(yǎng)成了記數(shù)學日記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利于學生解決本節(jié)課的問題。由于部分家長提前讓學生接受了兩步題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但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鼓勵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同學們,寒假生活結(jié)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過的?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師:你準備好學習用品了嗎?有一個文具超市剛剛開業(yè),想去看看嗎?
(反思學生在現(xiàn)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chǎn)生學習的愿望,提高學習興趣,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書中原來的情境是小熊購物(食品),也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但購買文具的情境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更緊密些,那么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會更好地發(fā)揮出來。)
(二)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師:觀察圖片,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這個超市有日記本、橡皮、橡皮泥、筆、格尺。
生:我還知識了這些文具的價格分別是
師:你想買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錢嗎?是怎么算的?
(學生相互說一說,再指名說一說。)
師:小明也來買文具,可是他遇到問題了,你們愿意幫助他解決嗎?
出示問題:買3本 和1枝 ,該付多少錢?
(反思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我努力讓學生學會看圖,從中獲取需要的數(shù)學信息,引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對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構(gòu)建新知
1. 根據(jù)問題列出算式
師: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板書學生的不同算式,并讓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
師: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學生思考,并請不同算法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學生分別對每種列式進行討論,體會35+4是把35=15(元)與15+4=19(元)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用來計算總錢數(shù)的。)
(反思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對于學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學生能直接列出綜合算式。這樣,將學生的不同算式列出來,結(jié)合情境大家一起討論算式的合理性,對于學生理解綜合算式與分步算式的關(guān)系以及如何將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是很有幫助的。)
(評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書出來,使每個人都知道;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復、確認、澄清他們的想法,比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維的碰撞,使學生從更深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算式,這些都是促進討論深入開展的有效做法。)
2.脫式計算及運算順序的提出
師:算式35+4,你們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記本的價錢,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所以得數(shù)是19元。
師:你們都能很快地算出結(jié)果,真好!老師也來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誰加4了,怎么辦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記下來,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師:記在哪里更好?
生:就記在35的下面吧。
教師板書脫式計算過程:
35+4
=15+4
=19(元)
師:這就是脫式計算。
(反思以前,在教學脫式計算時,是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后讓學生練習計算。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并沒有產(chǎn)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機械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這樣的考慮,我進行了新的教學實踐:老師遇到了計算的困難,記不住前一步的結(jié)果,怎么辦呢?激發(fā)學生對新的計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學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結(jié)果先記下來,有的提出記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學生又一次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幫助老師的成功感。)
3.獨立進行脫式計算4+35
(學生先獨立在本子上計算,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著,全班交流。)
板書各種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師:以上這些算法,你們有不同意見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生1:第三種是正確的,因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種不對,因為剛才我們已經(jīng)算過了,得數(shù)應是19,而不能再是別的數(shù)了。
師:這樣,我們舉手表決一下。
(通過表決,只有生1還堅持認為第三種是正確的。)
師:只有生1與你們的意見不一樣,并不能說明他是錯的.。如果你認為你們大家的對,誰愿意站出來說服他?
生3:我認為生1就是不對,不能先算加法,因為我爸爸告訴過我,有加有乘應先算乘法。
生4:我還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號時,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這時,生1仍然堅持自己的意見不改變。)
師:你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很好。你和其他同學再分別想一想,你們先算出的分別是什么呢?
。▽W生小組內(nèi)討論,商量說服生1的辦法。)
生5:我們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記本的價錢,再加上一枝筆的價錢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這時,學生都異口同聲地問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說:我的算法錯了,應該先算35,先算出日記本的錢數(shù),才能算出總錢數(shù)。)
師:那你們再想想,第二種寫法對不對?
生:是正確的,因為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記本的錢數(shù),只不過15與4換了位置,得數(shù)也是不變的。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在你們的合作下,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老師為你們高興!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從學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jīng)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在我聽過的同樣內(nèi)容的一堂課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臨下課前,一名學生還提出這樣的疑問:老師,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學生并不是很明白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認為,結(jié)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去發(fā)現(xiàn),去揭示,對不同的算法進行評判、反思,學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則規(guī)定的合理性。想說服對立同學,讓他改變自己的觀點,就需要尋找有力的證據(jù),其實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據(jù)。在爭執(zhí)中,思維進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確結(jié)果,而且學生對新知理解得比較透徹、記憶牢固。更重要的是,通過自主探究,學生比較、理解、思考、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都將得到發(fā)展。)
(評析教學要做有心人。教師真實、具體、深入地反思,為改進教學、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礎(chǔ)。這也為進一步開展研究積累了寶貴的素材。)
(四)自我參與,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你們真棒!現(xiàn)在也給你一個機會,可以任選超市中的兩種文具,每種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總錢數(shù)不能超過20元。將你的解決方法列成一個算式,并在本子上進行計算。
(學生自由選擇購物,列式計算,并交流。教師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個別指導。展示幾名學生的算式,并請學生說一說自己購買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樣列式計算的。)
(反思學生在自主的參與中,加深對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的理解,并靈活運用,解決購物中的問題。)
(五)課外購物,實踐延伸
師: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生1:學習了新知識――脫式計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時,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經(jīng)能在購物時自己付款了。
師:以后去文具超市購買文具時,你們可要自己計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將數(shù)學活動延伸到課外,讓數(shù)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養(yǎng)成留意身邊的數(shù)學問題并嘗試解決的習慣,提高做數(shù)學的能力。從學生交上來的數(shù)學日記中能看出,他們對實踐活動特別感興趣,而且在解決問題中體會著做數(shù)學的樂趣和成功感。)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注重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從生活中引入數(shù)學問題,再應用到生活中,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性、價值性、有效性。教學設(shè)計注重動靜結(jié)合,在開放的同時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開發(fā)課程資源,教學效果很理想。
編者點評
不少教師有著這樣的疑問,在看似平淡的計算教學中,如何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其實,參與并不僅僅是操作、活動等外在表現(xiàn),更是思維的投入。從這節(jié)課中,我們確實看到了學生們的積極思考,特別是他們之間想法的碰撞。而這正是教師為學生營造了充分探索、表達、討論、反思機會的緣故。
也許,我們總要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能用數(shù)學方式思考和表達的人。這節(jié)課已經(jīng)做了很好的嘗試。
【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熊購物教學設(shè)計12-01
小熊購物教學反思10-06
《小熊購物》教學反思10-25
小班數(shù)學小熊糖果店教案06-23
小班數(shù)學小熊的生日宴會教案11-14
小熊過橋教案06-24
《小熊,你好》教案06-20
《小熊過橋》教案10-01
《小熊砍樹》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