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拜年》大班教案 推薦度:
- 《動物》大班教案 推薦度:
- 最新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白露大班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上午吃完點心后,林宇杭和王煜杰在餅干盆中各自撿了一張小紙片——生產(chǎn)合格證,高興地跑到活動室外的走廊里,折成了小飛機,王煜杰先折完,然后玩起了飛機的游戲,飛機飛起來后,他興奮地對林宇杭說:“林宇杭你看,我的飛機飛到墻上了! 這時林宇杭也折好了,說:“我跟你來比,誰的飛機飛得遠,好不好?”于是兩個人站到了走廊盡頭,第一次第二次都是王煜杰的飛機飛得遠,第三次林宇杭的飛機飛得遠,飛到了窗戶外里,他們的游戲引來了同伴的圍觀和參與,男孩子們爭著要玩……
小紙片折成飛機后,就會比原來飛的遠,因為改變了它原有的.形狀后,它在空氣中的阻力變小了。其實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小紙片距離的遠近,如用力的大小、投擲的技巧、紙的輕重等,里面隱藏著許多科學原理。我何不就以這個為主題,開展一次探索活動呢?于是“紙兒紙兒飛得遠”這個活動就產(chǎn)生了。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張向前飛得更遠。
2、在活動中體驗距離的遠近與多種相關(guān)因素有關(guān)。(如:紙的外形、紙的輕重、投擲的力量等)
活動準備
1、牛皮筋、毛線、夾子、罐子、沙包、飛鏢、飛盤、透明膠、剪刀等。
2、相同質(zhì)地的紙人手一張。
3、幼兒用記錄單人手一張,教師用記錄單一張。
活動過程
1、以問題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設想。
“你們每人有一張紙,你會用什么辦法讓這張紙離開你飛得很遠?”
(折成飛機)
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其它的方法嗎?(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想出不同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老師對幼兒想出的辦法給予了肯定。)
你們的辦法不錯,不過用一些比較硬的材料時,飛的時候要找一個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
2、幼兒第一次實驗操作。
(1)“等一會就請你用這些辦法去試一試,而且還要把實驗的情況記錄在這張記錄卡上!
(2)介紹記錄卡,并引導幼兒思考“遠近”的記錄方法。
“遠近”怎樣記錄呢?(畫一條線,遠的就畫長一點,近的就畫短一點。畫圓圈,如果是遠的圓圈就畫多一點,如果是近的圓圈就畫少一點。還可以畫點子,點子多的就是遠的,少的就是近的!)
(3)實驗并記錄。
(4)討論:為什么用了一樣的方法,卻有的小朋友的紙飛得遠,有的飛得近呢?
3、幼兒第二次實驗操作。
(1)出示幾種物品,“其實要想讓紙飛得更遠,還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師這兒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來幫幫紙的忙,讓紙飛得更遠!
(2)大家站在同一條線上,第二次嘗試。
誰的紙跑得遠?怎么能記錄他的紙跑到了這個位置?
你用的什么方法?這種方法怎么會讓紙跑得比其它紙遠呢?
把你剛才使用的方法記錄下來。
能不能再想辦法讓紙跑得比這個位置更遠?
4、幼兒自由嘗試,并記錄。
5、互相講述自己的記錄卡。
6、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記錄進行思考:你發(fā)現(xiàn)怎樣可以讓紙飛得更遠?
四、活動延伸
繼續(xù)嘗試,探索讓紙飛得更遠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看懂節(jié)奏圖譜,并能根據(jù)圖譜的提示打出節(jié)奏。
2、能看指揮協(xié)調(diào)一致地用鈴鼓、碰鈴、圓舞板、小鑼等打擊樂器合奏歡快的樂曲《小看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jīng)學會舞蹈《小看戲》。
2、《小看戲》音樂,手絹花。
3、樂器:鈴鼓、碰鈴、園舞板、小鑼等打擊樂器。
4、樂器圖片,“身體動作圖譜”。
【活動重難點】
幼兒能根據(jù)“身體動作圖譜”,用打擊樂器合奏樂曲《小看戲》。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共同舞蹈,熟悉樂曲旋律。
師:孩子們,聽著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扭起來嘍!(舞蹈《小看戲》)
2、幼兒在舞蹈動作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身體動作圖譜。
師:剛才我們跳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小看戲)《小看戲》是一首東北民歌,樂曲活潑、歡快,我們剛才用舞蹈表現(xiàn)了這首樂曲的節(jié)奏,要是不用手絹花,你會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這首樂曲的節(jié)奏嗎?
。1)教師引導幼兒在轉(zhuǎn)動手絹花時,做拍肩動作,表現(xiàn)樂曲的節(jié)奏:X X ︳X XX ︳。
。2)用拍腿、叉腰等動作表現(xiàn)節(jié)奏:XX XX ︳XX XX ︳
。3)用拍手、跺腳的動作同時表現(xiàn)結(jié)尾節(jié)奏:X X ︳X X ︳
3、教師指導幼兒集體、分組練習“身體動作圖譜”。
。1)教師帶領(lǐng)幼兒做節(jié)奏動作。
。2)將幼兒分成兩部分,師指揮練習節(jié)奏動作。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打擊樂器配樂方案。
。1)師出示樂器鈴鼓、碰鈴、園舞板、小鑼等,幼兒說出樂器名稱,師帶幼兒鞏固演奏方法。
。2)引導幼兒根據(jù)樂器發(fā)出的聲音,為樂曲配樂。
配器建議:
拍手:鈴鼓、碰鈴、圓舞板(齊奏)。
拍肩:小鑼。
拍手、跺腳:編制上的全部樂器。
5、幼兒自由選擇樂器,教師指揮幼兒進行樂器演奏。
6、交換樂器看教師指揮練習樂器演奏。
7、聯(lián)系“六一”,師帶幼兒去找園長老師審查節(jié)目,走出活動室,結(jié)束活動。
【活動延伸】
將節(jié)奏樂譜張貼于表演區(qū),并投放大量樂器或自制樂器,供幼兒繼續(xù)練習。
【設計意圖】
喜歡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聽到音樂便能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做出相應的身體反應。因此,從音樂入手培養(yǎng)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毒V要》指出藝術(shù)活動是幼兒獲得自我滿足感的最佳舞臺,是“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動,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jié)奏,注重音樂對幼兒的整體影響,重視讓幼兒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音樂、主動地表現(xiàn)音樂,重視從節(jié)奏入手,讓幼兒感受互相合作的樂趣,領(lǐng)略音樂歡樂的氣氛。
大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唱出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根據(jù)副歌節(jié)奏,創(chuàng)編不同的敲鼓動作;重點學習副歌部分,唱出強弱變化。
3、在活動中努力使自己的歌聲與他人歌聲及與琴聲協(xié)調(diào)一致。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nèi)容。
5、愿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小鼓手》音樂磁帶、錄音機。
2、大鼓一面。
3、已看過幼兒用書:《小鼓手》。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敲鼓游戲,探索不同的鼓聲節(jié)奏。
教師出示大鼓,請個別幼兒敲鼓探索節(jié)奏。
教師引導幼兒用聲音模仿不同的鼓聲節(jié)奏。
師:剛才某某小朋友敲出的聲音是怎樣的?我們一起用嘴巴學學看!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副歌部分。
教師演唱副歌部分,幼兒傾聽副歌中鼓聲的節(jié)奏。
師:現(xiàn)在我來唱一段歌曲,你們聽一聽歌曲中鼓的節(jié)奏是怎樣的。
教師引導幼兒在周圍尋找可以當鼓的替代物,練習敲副歌節(jié)奏。
教師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不同的敲鼓動作,隨琴聲敲出副歌節(jié)奏。
師:還可以做哪些敲敲的動作?我們這次跟著琴聲完整地進行表演。
幼兒邊敲邊唱出副歌,并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表現(xiàn)出鼓聲由弱到強的變化。
師:請你們邊唱邊想,小鼓越敲越高興時聲音會有什么變化?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學唱歌曲《小鼓手》。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已看過的'《小鼓手》圖片,同時欣賞歌曲,熟悉并記憶歌詞。
教師引導幼兒按歌詞順序講述圖片內(nèi)容。
師:誰在敲鼓?鼓聲被誰先聽到?誰后聽到?我們來幫助他們排排隊。(小鼓手、太陽、花、小鳥、小朋友)教師引導幼兒一起回憶圖中的情境,一邊隨琴聲輕聲學唱歌曲。
教師組織幼兒討論記憶歌詞的不同方法。
幼兒邊自由表演,邊演唱歌曲(分集體、小組、個別練習演唱幾遍)。
教學反思:
這是一首表現(xiàn)小鼓手的歌曲,鼓聲的變化這部分顯然是較難的,因此,我首先通過敲鼓游戲,引導幼兒探索節(jié)奏,在游戲中,讓幼兒感受鼓聲的不同節(jié)奏和強弱變化。然后再根據(jù)幼兒的接受程度,引入副歌部分,利用圖片,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歌曲中活潑、歡快的情緒。最后在幼兒熟悉歌曲的情況下,再要求幼兒邊唱邊做動作,并引導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shù)表現(xiàn)活動。此活動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對換后大人小孩的不同變化。
(2)體驗做老師的樂趣與辛苦。
(3)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4)運用已有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對換節(jié)》圖畫書,教學課件(PPT)
“我最想做的老師的事"調(diào)查表
根據(jù)“我最想做的老師的事”調(diào)查表上孩子的想法,準備相應的物品(如老師的工作服、口紅、高跟鞋,等等),注意對孩子保密
活動過程:
(1)討論交流,理解名字
(出示封面)這幾個字認識嗎?
什么叫“對換"?猜猜“對換節(jié)"是什么意思?這是一個怎樣的節(jié)日?
(2)欣賞理解,感受變化
、俪鍪镜2面:
對換節(jié)是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日?
(參出示第3~15面:
對換節(jié)里,大人做些什么?
大人們開心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jié):對換節(jié)里,大人做著小孩的事,他們很輕松、很快樂。
③出示第16~21面:
對換節(jié)里,小孩子做什么?
小孩們快樂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為什么他們會不快樂?
小結(jié):對換節(jié)里,小孩做大人的事,一切都亂了套。
(3)大膽表述,體驗對換
你想過對換節(jié)嗎?
你最想和誰對換?
你最想做老師的什么事情?
今天我們也來過“對換節(jié)”。這里有許多老師的東西,你可以看一看,選一選,試一試,用一用。
幼兒感受、體驗。(教師注意孩子的安全,如孩子穿上老師的高跟鞋走路等。體驗的時間可長一些,一日生活中的運動、學習、區(qū)角等環(huán)節(jié)都可)
(4)交流分享,表達表現(xiàn)
、俪鍪镜22~23面:
我們的“對換節(jié)”結(jié)束了,你有何感想?
故事里的對換節(jié)結(jié)束了,大人和小孩又各有怎樣的感受?
現(xiàn)在,你還想和大人對換嗎?為什么?
小結(jié):有很多大人做的事情,我們現(xiàn)在還不能做。
、谟變罕憩F(xiàn)表達:
我知道,你們就像故事中的小孩一樣,很想做大人的事情,很想對大人說說你們的.想法。這里也有“對換節(jié)”的圖書,你們可以把最想做的大人和老師的事情、最想對大人和老師說的話,畫下來,說給大人們聽。
活動反思:
故事中有“對換節(jié)”,小孩子可以做大人做的一切事情。故事通過講述在對換節(jié)里大人和小孩角色對換后發(fā)生的有趣事情,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大人很辛苦!也讓大人們清楚,小孩也有自己的想法。一次對換引發(fā)了互相尊重、體諒的思考。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理解畫面內(nèi)容,感受繪本中的“藍狐貍”名字越變越長的有趣過程。
2、能仔細觀察畫面,關(guān)注并借助“云朵般符號”里提供的畫面信息,推測畫面中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發(fā)展。
3、知道名字是用來區(qū)別自己和他人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動準備:
1、波波蛙、紅葉鼠、桂花獾、藍狐貍的動物圖片以及繪本中出現(xiàn)的代表動物名字的標記圖片。
2、故事ppt
3、經(jīng)驗準備:事先了解自己名字的由來和意義
活動過程:
一、聊一聊“我有一個獨特的名字”,幼兒交流自己名字。
師:小朋友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知道你的名字有什么意義嗎?為什么你的爸爸媽媽們要給你起這個名字呢?(請幼兒交流)
師:恩,剛剛你們介紹了自己的名字,你們的名字都很好聽也很獨特,那現(xiàn)在有一些小動物也想要來介紹一下他們的名字,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二、猜一猜“我叫什么名字”,為幼兒自主閱讀畫面作經(jīng)驗準備。
1、出示圖片“波波蛙”
師以波波蛙的口吻:嗨,小朋友們好,你們認識我嗎?我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能猜出來嗎?請你仔細看看這個云朵標記里的圖畫,是什么?
師介紹:我叫波波蛙,因為我住在河邊,我喜歡河里的水波,水波在陽光下一閃一閃,好看極了,所以我給自己取名叫波波蛙。
2、出示圖片“紅葉鼠”
師:誰來了?(小松鼠)你們能猜出我叫什么名字嗎?(引導幼兒你關(guān)注標記里的紅葉標記)
師:我叫紅葉鼠,你知道為什么我叫紅葉鼠嗎?
3、出示圖片“桂花獾”
師:夷~這是誰呀?(介紹動物獾)我叫什么名字呢?看看這是什么?(標記里的桂花)恩,那我的名字叫…(桂花獾)
4、出示圖片“藍狐貍”
師:嗨,大家好,你們認識我嗎?瞧我身上是什么顏色的?那你們能猜到我叫什么名字嗎?(藍狐貍)
三、閱讀繪本《好長好長的名字》,鼓勵幼兒自主觀察閱讀畫面。
1、師:小朋友真聰明,那除了這幾種小動物,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擁有好聽的名字,藏在一個好聽的故事里,這是一個關(guān)于名字的故事,故事中的藍狐貍總是喜歡別人的名字,一起來看一看吧!
2、教師逐頁出示ppt,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給幼兒一定的時間觀察)
3、交流討論,梳理畫面內(nèi)容。
師:你覺得故事里發(fā)生了什么事?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教師逐頁出示畫面,引導幼兒講出畫面內(nèi)容)
師:藍狐貍遇到了誰?他們在說什么呢?藍狐貍會怎樣呢?波波蛙把名字給了藍狐貍,藍狐貍現(xiàn)在的名字變成什么了?又遇到了誰?又會發(fā)生什么呢?(教師邊引導邊出示藍狐貍名字變長的標記圖,幫助幼兒理解記憶)
4、小結(jié):藍狐貍一共遇到了哪些小動物呀?它的名字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你能叫出它的.長名字嗎?藍狐貍后來的名字又怎么了?
師:這是一個關(guān)于藍狐貍名字越變越長的故事,所以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好長好長的名字》。
四、完整閱讀繪本
師:現(xiàn)在我們看著這些畫面和圖片,再來完整的講講這個故事吧!
五、明白“名字是用來區(qū)別自己和他人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師:故事里的小動物都有一個自己的名字,你們覺得他們的名字好聽嗎?可是藍狐貍把其他小動物的名字都要了過來,變成了自己的名字,你們覺得那么長的名字好聽嗎?師:我們每個小朋友也有一個獨特的名字,你們喜歡自己的名字嗎?那如果把其他人的好名字變成你的名字,你覺得會好聽嗎?所以,名字是用來區(qū)別自己和他人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們覺得對嗎?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嘗試聽音樂用打擊樂器演奏;
2、根據(jù)音樂的結(jié)構(gòu)及圖譜的變化,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看指揮進行演奏;
3、在活動中保持活潑歡快的情緒,體驗集體合作打擊樂的快樂。
活動重點:熟悉樂曲旋律,嘗試聽音樂用打擊樂器演奏。
活動難點:根據(jù)音樂的結(jié)構(gòu)及圖譜的變化,設計出打擊樂器的方案,看指揮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1、PPT課件
2、大圖譜、小圖譜、樂器標志。
3、鈴鼓,圓舞板,碰鈴,音樂及擴音器。
4、幼兒經(jīng)驗準備:幼兒進行過打擊樂活動。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節(jié)奏。
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告訴大家一個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開音樂會,許多小動物都想要來參加音樂會,到底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的呢?請大家一起聽聽音樂就知道了。"(播放音樂一遍)
二、觀察圖譜,初步掌握節(jié)奏型
1、觀察圖譜提問:今天的森林音樂會里是哪些小動物來參加的?幼兒自由回答。請小朋友們來看看節(jié)目單。(出示圖譜PPT)
。1)教師:第一個表演的是小青蛙,它表演的是唱歌,它是怎么唱的? 請一幼兒拍手,教師指圖,全體幼兒拍手
(2)教師:第二個表演的`是小鴨子,它表演的是跳舞,你們能不能看著節(jié)目單來試一試拍手呢?教師指圖,幼兒拍手
。3)教師:第三個表演的是?它表演的是什么?誰能來表演一下開屏的動作?(幼兒做開屏的動作)教師:這是什么?(羽毛)是孔雀的羽毛,前面我們做開屏的動作,后面我們拍手來試一試。
2、聽音樂看圖譜拍節(jié)奏
。1)聽音樂看教師指圖,幼兒拍節(jié)奏一遍。
。2)再次完整地聽音樂拍節(jié)奏一遍。
三、借助圖譜,配樂演奏。
1、獅子大王來電話,邀請小朋友們?nèi)⒓由忠魳窌?/p>
2、進行彩排,設計方案,合作演奏。
"在森林音樂會開始之前要進行彩排,我們今天用三種樂器來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適合用什么樂器呢?小鴨子和孔雀的音樂用神樂器演奏"
3、幼兒合作討論,設計配樂方案。
"指揮給每組都準備了節(jié)目單還準備了一些小樂器標志,請小組討論選擇樂器標志貼在節(jié)目單相對應的位置上,設計配樂方案,然后大家再商量一下,你們這一組誰演奏鈴鼓、誰演奏碰鈴、誰演奏圓舞板。"
4、分組表演各自的設計方案,看指揮分聲部輪奏、合奏。
5、正式演出,提升難度,完整演奏。
(1)"現(xiàn)在演出就要開始了,我也帶來了我的演出方案,你們想不想看看?"
。2)"小青蛙這兒用的是鈴鼓和小鈴,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演奏呢?最后結(jié)束時用了三種樂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幼兒大膽講述,教師小結(jié)。
(3)森林音樂會正式開始,教師指揮,幼兒演奏
。4)交換位置,交換樂器,快樂演奏。
大班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刺激幼兒前庭平衡覺;
2、有助于提高幼兒注意力;
3、強化上肢,頸部力量。
教學重點:刺激幼兒前庭平衡覺,提高幼兒注意力。
教學難點:能夠長時間堅持標準動作。
教學準備:鈴鼓、皮球、大龍球、獨腳椅、平衡臺、桶、*環(huán)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
1、聽音樂入場,去器械。
2、隨音樂做熱身運動。
(二)、問候活動
蹲拍鈴鼓報數(shù)
(三)、器械訓練
1、教師出示皮球:今天我們要玩一個新的游戲:爬地推球。
2、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看老師動作。
3、教師示范:俯臥于墻前50厘米左右,雙腿并攏,雙手抱球于胸前,抬頭目視前方,雙手將球向墻推出,注意肘部離地,雙腳繃腳面。
4、現(xiàn)在請某某小朋友為大家示范,教師邊講解邊強調(diào)動作要領(lǐng)。
5、幼兒練習推球100下,教師逐個指導。
6、“小朋友們做得真棒,現(xiàn)在大龍球也要和小朋友們做游戲,請小朋友們?nèi)—毮_椅坐成一圈,小朋友們要坐穩(wěn),雙手放在膝蓋上!苯處熑〈簖埱颉按簖埱蛞匆豢茨膫小朋友坐得穩(wěn),大龍球撞到也不會倒!”
7、“下面小朋友們看看老師在做什么?”教師示范俯臥椅上,雙手支地,雙腿向后伸直,保持平衡,雙腳腳尖支地,請一個小朋友做示范,教師同時介紹五腳椅、四腳椅動作。
8、幼兒聽口令做五腳椅、四腳椅,教師逐個指導。
9、“現(xiàn)在老師可以變成三腳椅,你們想試一試嗎?”老師先做示范,然后幼兒做,教師指導。
10、“現(xiàn)在我們玩一個好玩的游戲,《接力傳球》”
(四)、整理游戲
聽音樂取*環(huán)*
(五)、結(jié)束活動
擊掌鼓勵。
【相關(guān)閱讀】
推球的姿勢
兩腳平行叉開,略比肩寬,重心平分在兩腳之間。左肩正對出球方向,雙膝彎曲,上體前屈。推球時,球棍的.棍葉緊靠著,向前轉(zhuǎn)球,球大約滾轉(zhuǎn)5~10厘米,然后兩手同時發(fā)力:右手向前猛用力,形成杠桿運動,同時右腿用力蹬地伸直,順勢轉(zhuǎn)體,面向出球方向,身體重心移到左腳上,并配合腰部的轉(zhuǎn)動,使力量過度到棍頭上,球突然滾出,完成推球的動作。退出的球沿地面滾轉(zhuǎn),及平穩(wěn)又快,方向準確,具有一定的速度和力量。
球的位置
球放置在兩腳之間,偏向左腳,比擊球的位置稍后一些。
常見的錯誤
1雙腳站位太寬。
2上體太直;用轉(zhuǎn)體帶動球棍。
3球離身體太遠;太靠前或者太靠后。
4雙手出球時有翻腕子的動作,這樣球容易挑起。
【大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4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精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07-2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2
(精選)大班教案07-22
大班教案[精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