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教案十七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教案十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內容:人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課型:新知識學習課
學習目標:
1.組織學生認識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及各自的特征。
2.引導學生結合長方體實物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及各自的特征。
3.引導學生探究學會計算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基本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靈活掌握長方體的長、寬、高。
課前準備:
學生:長方體紙盒
教師:多媒體課件、長方體紙盒、長方體框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識
1.復習平面圖形--引入立體圖形
。1)逐個出示學過的幾種平面圖形。
。2)引導學生簡要回顧相關知識。
2.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圖片。
。1)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實物圖。
。2)引導學生比較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區(qū)別。
3.談話引入新課--“長方體的認識”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相關知識(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知
1.組織學生認識學習目標
2.組織學生帶著自學問題結合自己準備的長方體實物進行自學。
自學問題:
問題一:長方體共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有什么特征?
問題二:長方體共有幾條棱?可以分為幾組?棱的長度有什么特征?
問題三:長方體共有幾個頂點?
問題四:分別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問題五:思考--怎樣計算長方體的棱長總和?
。1)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結合長方體實物探究回答問題)
。2)引導學生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實現(xiàn)互幫、互助共同提高。
。3)組織學生對五個問題的學習交流情況逐題進行全班交流評析,教師對學生的交流情況及時給予補充性小結。
3.教師結合五個問題和學生的學習交流情況進行知識點總結并完善板書。
即: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相等。
--有12條棱(4條長、4條寬、4條高),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有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是長寬高。
--棱長總和=長×4+寬×4+高×4
三、學習成果檢測
1.看圖說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讓學生先自主完成再進行交流訂正。
2.按要求看圖回答問題
(1)長方體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2)長方體的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2)長方體的左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先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再指名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小結訂正。
3.用鐵絲焊成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10厘米的長方體框架,至少需要鐵絲多少厘米?
※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并交流,師再小結。
四、課堂小結
1.引導學生交流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2.師結合板書進行小結。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教案十七】相關文章:
小學五年級第三單元的教案03-08
四年級數(shù)學第三單元教案11-21
數(shù)學下冊單元教學計劃03-11
最新蘇教版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四單元教案模板01-06
人教五上數(shù)學第三單元《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教案04-03
人教三上數(shù)學第三單元《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11-17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4-20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7-07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學反思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