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用的中班教案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教案 篇1
設(shè)計思路:
從故事內(nèi)容看,故事中人物出現(xiàn)得較多,但有一定的順序,能幫助幼兒有序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從整個故事的發(fā)展來看,故事本身比較有想象力,(將桃花瓣想象制作成發(fā)夾、扇子、搖籃等)也給予孩子許多故事外的延伸想象,我將這些想象與幼兒表述定為活動的重難點;更重要的是故事中還包含了中班年齡段孩子最重要的情感教育--分享的快樂,所以我選擇并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
本活動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將認識桃樹、桃花作為引子,引發(fā)幼兒對故事的興趣,為情感做鋪墊;第二環(huán)節(jié)欣賞故事,理解故事,重點引導幼兒積極動腦筋,知道小花瓣對于不同大小的動物有不同的用途。最后是遷移經(jīng)驗,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想象花瓣還可以當什么?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表述也是一個重點,針對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在表述時更要求其完整性。通過前面的'想象、討論的鋪墊,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如果我有桃花瓣,我要把他作成——,送給——”通過這樣較長句的表述,鍛煉了幼兒的表達,為幼兒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使幼兒成為想說、敢說、會說。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理解小白兔將桃花瓣與同伴分享的故事情節(jié)。
2.能大膽發(fā)揮想象,與同伴分享美好的事物,體驗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桃花瓣。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桃樹——認識桃樹及桃花瓣,引發(fā)對故事的興趣
前不久我們認識了春天里美麗的桃樹,為什么說桃樹很美呢?
小結(jié):桃樹上開滿粉紅色的桃花,遠遠看上去像一朵粉色的云、像一艘小船、像一把扇子,美麗極了。下面我們就來聽一個在美麗的桃樹下發(fā)生的故事。
二、桃樹下的小白兔——理解并想象故事,感受小白兔與伙伴分享的快樂
1.欣賞故事
小白兔住在美麗的桃花樹下,一陣春風吹來,看,花瓣都飄落了下來,就像下了一場粉紅色的雪,真漂亮。
小白兔撿起桃花瓣想到了誰?
它為什么要把花瓣寄給它的好朋友?(引導幼兒說出小白兔很會關(guān)心朋友,自己有好的東西就會想到別人,讓小朋友與自己一起分享快樂。)
有哪些朋友收到了小白兔寄來的花瓣?他們把花瓣當做了什么?
連續(xù)觀察四幅圖片,想象并理解小動物收到桃花瓣的心情和用途。
小結(jié):桃花瓣對不同大小的動物有不同的用途。
講述故事結(jié)尾:小動物們收到了小白兔的禮物,都想謝謝小白兔……它們相約明年再來一起看桃花樹。
2.再次完整欣賞故事
三、如果我有桃花瓣——發(fā)揮想象,與同伴分享美好的事物
1.出示裝有桃花瓣的信封,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今天老師也收到小白兔給我們寄來的信,你們猜猜里面會是什么?你想用小白兔寄來的桃花瓣做什么?(如果我有桃花瓣,我要把他作成——,送給——)
3.幼兒相互贈送,說好聽的話,感受分享的快樂。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對日常生活中科學知識的探索精神。
2、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嘗試對蔬菜進行分類。
3、認識蔬菜可食用的.部位。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蔬菜可食用的部位
難點:按食用部位的不同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掛圖《蔬菜哪里可以吃》
蔬菜圖片課件
幼兒用書,學習卡《蔬果接接排》,分類小籃若干
活動過程
1、播放蔬菜圖片課件(紅薯、芹菜、菠菜、花菜、豌豆、番茄),請幼兒認一認,導入活動。
2、請幼兒觀察蔬菜并討論這些蔬菜分別吃的是什么部位。
3、請幼兒想一想還有哪些蔬菜也是吃這個部位,觀看課件中的其它蔬菜。
吃根:
吃莖:芹菜、蓮藕…
吃葉:菠菜、空心菜…
吃花:金針花(黃花菜)、花菜…
吃果:番茄、茄子、絲瓜…
吃種子:豌豆、…
4、出示掛圖《蔬菜哪里可以吃》,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并逐一進行介紹(見整合P189)。
5、請幼兒將學習卡《蔬果接接排》中的蔬菜按吃的不同部位進行分類。
6、請幼兒翻開幼兒用書,自主閱讀《蔬菜哪里可以吃》。
中班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每個小朋友對自己的好朋友都具有獨特的情感,但大部分幼兒都不能會向好朋友表達自己的情感,于是我通過這種繪畫的方式向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觀察認識五官的基礎(chǔ)上,能畫出好朋友頭部的特征,并裝飾畫像。
2、會用從整體到局部有序的觀察方法進行觀察,能用描述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
3、通過繪畫,增強熱愛好朋友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活動準備:
水彩筆、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夸夸我的好朋友(通過這一方式可以拉近小朋友之間的感情,增加彼此的親近感)
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好朋友的大概特征。
。ㄖv述好朋友的特征,為下面幼兒繪畫的環(huán)節(jié)打下了鋪墊,便于幼兒進行更好的繪畫)。
。1)、請幼兒相互討論、觀察自己的好朋友
。2)、引導幼兒與自己的好朋友兩兩相對,并能相互觀察對方頭部的基本特征。
三、講解示范:
請幼兒討論,你的好朋友長什么樣子,臉上都長著什么.
四、幼兒練習
鼓勵、啟發(fā)幼兒根據(jù)好朋友的性別、特征進行繪畫
五、教師、幼兒點評,展示
中班教案 篇4
(一)內(nèi)容簡介
太郎偷偷養(yǎng)了一只怪獸,這只怪獸叫鬼鬼。鬼鬼的用處可大了,太郎不想吃的東西,鬼鬼全替他吃掉;太郎不愛喝的牛奶,鬼鬼也會替他喝完。爸爸、媽媽、老師都表揚太郎是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太郎可得意了。可是,太郎沒有想到,怪獸吃了那么多好東西,一天天長大了,可怕的事情就跟著發(fā)生了……
(二)主題分析
故事通過講述挑食的太郎和小怪獸鬼鬼之間的故事,讓孩子們懂得了挑食的危害,知道要樣樣東西都愛吃的道理。
(三)情節(jié)分析
故事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起初太郎挑食,不僅有小怪獸鬼鬼的幫忙,還得到了爸爸、媽媽和老師的表揚。正當太郎沾沾自喜、小讀者們羨慕不已的時候,情節(jié)發(fā)生了突變。原本看似可愛的鬼鬼,隨著胃口的增大日益變得強土,并且威脅著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又瘦又小的太郎的生命。這一情節(jié)的轉(zhuǎn)變,使小讀者原本的羨慕轉(zhuǎn)化為擔心和后悔,并引發(fā)了對 于“挑食”這個壞習慣的思考。
最后在朋友的幫助下,太郎才躲過了危險。隨著危險的離去,在和太郎一起經(jīng)歷了“得意、竊喜、擔心、害怕、后悔”后,小讀者們也暗自下定決定:再也不挑食了,要做一個樣樣東西都愛吃的健康寶寶。
(四)圖畫分析
該圖畫書畫面清晰,主題突出,便于中班幼兒進行觀察和講述。
故事中的第78頁是一個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太郎的表情有巨大的變化,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太郎的表情,猜測其不同的心理活動;第11、12頁上有許多細小的符號,告訴讀者雖然鬼鬼跑了,可是每個人心里都有很多想法,他們會想些什么呢?同樣也留給幼兒很多想象……開放式的故事結(jié)局,更便于將故事延續(xù)到生活中,使幼兒自覺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五)角色分析
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一個叫太郎的孩子是如此真實,他和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拒絕每一樣自己不喜歡的食物,“幸運”的是他有鬼鬼幫忙。當孩子們看到太郎既不用吃自己不愛吃的食物,又能被爸爸、媽媽和老師表揚時,這讓他們不僅覺得親切,更是羨慕。
接著,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挑食的太郎根本無力和鬼鬼對抗,而那些不挑食的小朋友個個勇敢又強壯。孩子們的認知和情感在這時也隨著太郎的經(jīng)歷發(fā)生了變化。
最后,當“鬼鬼還在尋找新的伙伴”時,孩子們都不愿意自己成為下一個“太郎”,而希望自己也能在“什么東西都愛吃”以后,長得更加強。
(六)語言分析
《鬼鬼盯上你》運用了敘事性的語言,教師講述故事的語言氛圍要根據(jù)情節(jié)的轉(zhuǎn)變而有所變化,時而舒緩、時而緊張,讓孩子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對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充滿期待。
欣賞故事時,可結(jié)合孩子們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其完整講述:“我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以提高中班孩子語言表達完整的能力。
(一)活動設(shè)計1
1、設(shè)計思路
故事內(nèi)容對于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有著積極的作用。
活動前,教師可以利用進餐時間仔細觀察、了解本班幼兒進食的情況,并與家長溝通,從中獲得信息。
此次活動根據(jù)故事線索的不斷深入,引導幼兒從羨慕太郎到漸漸認識到太郎的錯誤。并創(chuàng)設(shè)機會讓幼兒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開始時想和太郎一樣,把不愛吃的東西交給鬼鬼,但在思考和討論中明白:每一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只有不挑食才會讓自己更健康、強壯。
活動后,教師攜手家長共同關(guān)注這一問題,和幼兒一起去嘗試“自己不愛吃的東西”,并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
2、活動目標
。1)知道每一種食物都有營養(yǎng),懂得不挑食才會讓自己更健康、強壯。
。2)在成人的幫助下欣賞故事,理解并講述故事情節(jié)。
3、活動準備
PPT課件
4。活動過程
。1)激發(fā)興趣,引發(fā)懸念
一(出示,介紹人物。)你看到了誰?
一這個男孩叫太郎,這是他養(yǎng)的'怪獸,叫“鬼鬼”。故事的名字叫《鬼鬼盯上你》。
一鬼鬼是太郎最喜歡的朋友。你猜太郎為什么喜歡鬼鬼?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艹鍪镜2頁:
一太郎為什么喜歡鬼鬼?你看到鬼鬼幫太郎做了什么事情?
②出示第3~1O頁:
一太郎讓鬼鬼幫他吃了些什么?
一鬼鬼把太郎不愛吃的東西都吃掉了,媽媽、爸爸和老師還表揚了太郎呢!
、嗖シ耪n件:
一這里的食物,你喜歡吃什么?不喜歡吃什么?
二如果你有一只“鬼鬼”,你想讓他幫你吃什么?
、艹鍪镜11~22頁:
一你看到什么?(鬼鬼長大了。)為什么鬼鬼長得這么快?
一后來事情會變成什么樣呢?
一你覺得太郎能戰(zhàn)勝鬼鬼嗎?為什么?
一為什么朋友們的力氣會這么大呢?
。号笥褌儾惶羰场訕訓|西都愛吃,營養(yǎng)全留在身體里了,所以他們可強壯了。
。3)討論延伸
一(出示第23、24頁。)太郎再也不想和鬼鬼做朋友了,他也想和朋友們一樣強壯,怎么辦呢?
一太郎把每一樣不愛吃的食物都吃了?纯,現(xiàn)在太郎變成什么樣了?
一鬼鬼還在尋找新的朋友,如果鬼鬼找到你,你會怎么做呢?
(二)活動設(shè)計2
1、設(shè)計思路
第一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驚險的故事情節(jié),了解了挑食的壞處。但是,明白道理和養(yǎng)成習慣尚有差距,所以第二次活動更關(guān)注孩子們的現(xiàn)實生活。教師選擇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不愛吃的蔬菜,引導他們觀察認識蔬菜的外形特征,并引發(fā)他們品嘗各種菜肴的興致。同時,嘗試運用記錄、體驗的方式,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活動目標
。1)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并愿意嘗試自己不愛吃的食物。
。2)知道不挑食才能更健康、更強壯。
3、活動準備
一些幼兒不喜歡吃的蔬菜,如:芹菜、胡蘿卜、生菜、黑木耳等(烹飪好的同種蔬菜和這些蔬菜的小圖片)筆、紙每人兩塊不同顏色的墊板(紅、藍)、每人一個小碟、一個小勺
4、活動過程
。1)回憶故事,展開話題
一這是誰?
一自從鬼鬼走了以后,太郎什么東西都愛吃。瞧,今天他給我們帶來了好多菜,你們都認識嗎?
。2)觀察交流,認識蔬菜
、儆^察蔬菜,介紹自己認識的蔬菜!乙环N你認識的蔬菜,告訴身邊的朋友這是什么菜,長得什么樣?
。w交流,相互補充。)
、谟^看課件,猜猜認認。
這里有些蔬菜,你知道它們是什么菜嗎?
桌上有這些蔬菜的圖片,把你喜歡吃的菜貼在紅色的墊板上,不喜歡吃的菜貼在藍色的墊板上。
。ㄓ變翰僮鳎ハ嘟涣。)
③品嘗蔬菜。
—太郎還帶來了很多他親自燒好的菜,看看是些什么菜?
—想不想嘗一嘗
—不過,太郎有個要求,每人嘗兩種菜,一種是你喜歡的,一種是你不喜歡的。
。耗銈冋媪瞬黄,不僅吃了自己喜歡的菜,就連本來不太喜歡吃的菜也品嘗了看來,鬼鬼不會盯上你了。
。3)活動延伸
把大的白紙鋪在地上,好朋友兩人一對,一人躺下,一人用筆將朋友的輪廓畫在紙上,兩人再互相交換。
每天把自己吃過的菜 用紙、筆記錄下來,貼在自己的輪廓內(nèi)。
過些日子,再站到輪廓前比一比,看看自己是不是長高、長壯了。
。ㄈ┗顒油卣
活動后觀察幼兒進餐的情況,鼓勵他們愿意嘗試自己不愛吃的菜肴,并與家長交流,共同幫助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習慣,也可設(shè)計表格進行相關(guān)。
。ㄋ模╅喿x區(qū)的活動
《美味食譜》: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可繪畫,也可剪貼)自己晚餐的菜肴,第二天介紹。把記錄裝訂成《美味食譜》,可供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閱讀。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推小車運輸,發(fā)展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
2、學習建筑工人不怕困難、勇敢的精神。
重點難點:
學習推小車運輸,發(fā)展身體的靈活性和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1、 大灰狼頭飾一個;小推車2輛;積木若干。
2、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實際情境
活動身體幼兒跟著教師轉(zhuǎn)轉(zhuǎn)頭,彎彎腰,伸伸手臂踢踢腿。
二、學習推小車
1、師出示小推車并指導幼兒學習。
提問:這是什么?
請幼兒嘗試推車,指導幼兒推車時身體彎腰前傾,兩手握緊手把,平穩(wěn)向前推行。
2、進行推車練習。
分組練習推裝有積木的小推車,請幼兒說說自己嘗試后的.感受。
3、小結(jié)。
要使小推車不倒,就要保持平穩(wěn)。
三、游戲"運磚"豬小弟要造房子
但是少了很多的磚塊,需要我們幫助,有了小推車,我們可以把磚塊運到小豬家了。
1、解游戲要求。
游戲開始,幼兒迅速將一塊磚(積木)放入小推車內(nèi),走過彎曲的山路,路上可能會出現(xiàn)大灰狼,看到大灰狼出現(xiàn),原地不動,否則就被大灰狼吃掉,大灰狼離開則繼續(xù)前進,過了山路到小豬家,把磚塊放在小豬家后原路返回,接著第二位幼兒運磚。
2、兒分組游戲一次(請一位幼兒當大灰狼),教師對游戲情況進行評價。
3、兒分組游戲進行比賽,看看哪一組運的磚又快又多。
四、總結(jié)評價
今天小朋友的表現(xiàn)很不錯,很勇敢,你們幫了小豬這么大的忙。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發(fā)展觀察能力。
2、復習按數(shù)量的多少排序,理解數(shù)的序列。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1-5的數(shù)字點卡,6和7的數(shù)字卡。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游戲"接著數(shù)"教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玩一個游戲,,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數(shù)數(shù),從1數(shù)到5,我先數(shù),然后你們接著數(shù)。
2、復習5以內(nèi)的數(shù)序。
(1)出示1-5數(shù)字點卡,隨意擺放在黑板上。
(2)重新出示一套數(shù)字卡片,隨意擺放在黑板上。
(3)小結(jié):我們給數(shù)字排隊,可以從小到大整整齊齊的排好,也可以從大到小整整齊齊的排好。
3、學習7以內(nèi)的數(shù)的`排序。
(1)出示數(shù)字卡6和7,復習認識數(shù)字6和7.
(2)學習排序。
(3)引導幼兒按照逆向的順序進行排列。
4、小結(jié)。
給數(shù)字排隊時,前后兩個數(shù)字之間總是相差一個。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掌握故事內(nèi)容,學會有條理地講述故事,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流暢性及述事的條理性。
2、豐富詞匯:通紅通紅。
3、學習故事,讓幼兒明白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能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jié)和對話。
【活動準備】
1、蘋果紅了的配樂故事磁帶和錄音機。
2、故事掛圖一幅。
3、表情頭飾及蘋果樹圖畫若干。
【活動過程】
1、提問引入
小朋友喜歡吃蘋果嗎?喜歡吃什么顏色的蘋果?偉偉家院子里有棵蘋果樹,他很想吃樹上的蘋果,可是蘋果還沒有熟。你們想知道偉偉想了什么辦法嘛?下面老師給小朋友講這個故事。
2、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故事掛圖,完整地講述故事后提問:故事里有誰出現(xiàn)?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給這個故事起個名字嘛?
帶著問題聽配樂故事錄音。偉偉的臉為什么變紅了?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詞語?
3、講述故事
幼兒集體跟錄音機講故事。
分組講述故事。
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4、續(xù)編故事
請幼兒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變化,想象出新的情節(jié)和對話。提示: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后,他會怎么做?
5、分析討論法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為什么?
各領(lǐng)域滲透:藝術(shù):欣賞音樂(甜蜜的蘋果);繪畫(蘋果豐收啦)
生活中滲透:鼓勵幼兒多吃水果,特別是蘋果。因為蘋果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對身體有益處。
環(huán)境中滲透:與幼兒一起布置秋季主題環(huán)境,在活動室內(nèi)做一棵蘋果樹。
家庭中滲透: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到果園去感受豐收的喜悅。
附故事:蘋果紅了
院子里有棵蘋果樹,樹上結(jié)了很多很多的蘋果,伸手就能摘到。
偉偉很想吃蘋果。媽媽說:“蘋果要紅了才好吃”偉偉等呀盼呀,蘋果就是不紅。他想了想,跑回屋子里,拿來了爸爸繪畫的筆,把蘋果涂得通紅通紅!皨寢專O果紅了!蘋果紅了!”偉偉大聲的喊。媽媽笑了笑,伸手摘下一個蘋果,放在水里洗洗,蘋果變青了,水變紅了……
媽媽望著偉偉,偉偉的手也紅紅的,偉偉很不好意思,他用雙手捂住了臉蛋……這下,偉偉的臉蛋也變成了紅蘋果啦!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選)08-04
[精選]中班教案08-21
(精選)中班教案07-2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23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17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