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清全文的脈絡結構,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論證結構和論證。
3.分析評價課文觀點,借鑒吸收課文的寫法。
4.培養(yǎng)閱讀、寫作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情感和語言精練相吻合”的謹嚴精神。
【教學設計】
通過對比閱讀來引導思考“咬文嚼字”與“好讀書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學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清代唐彪在《讀書譜》中引用武叔卿的話說:“文章有一筆寫成不加點綴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須精思細改,如文章草創(chuàng)已定,便從頭至尾—一標點!蓖瑢W們能列舉出文學史上的作家哪些屬于前者,哪些屬于后者嗎?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賈島、王安石、歐陽修、曹雪芹等。(賈島有關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風又綠江南岸”句傳為佳話。歐陽修《醉翁亭記》的開頭便是精心改成的!都t樓夢》更是“披閱十載,增刪五次!)
提問:古今的偉大作家為什么像李白式的詩人很少,而大多數(shù)人卻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二、整體感知
1.快速瀏覽全文,熟悉主要內容。
2.根據(jù)“學習重點”,確立學習目標。
三、課文分析
1.理清觀點與材料的關系。
首先,讓學生找出本文在論證中所運用的材料。
(1)郭沫若聽演員的意見改動《屈原》的一句臺詞。
(2)《水滸傳》《紅樓夢》中幾句謾罵性的話語。
(3)《史記》對李廣射虎的描寫,王若虛對它的改動。
(4)韓愈幫賈島斟酌詩句。
(5)“煙”字的直指意義和聯(lián)想意義。
(6)《惠山烹小龍團》三、四兩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語的評述。
其次,讓學生分析作者運用這些材料要證明的觀點。
以上七則材料可概括為:
(1)煉字的重要性。在結構上起到一個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偉大作家都注重煉字,古代偉大的著作都是煉字的典范。
(3)文學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煉。
(4)更動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
(5)①字有直指的意義,有聯(lián)想的意義。②文學的文字有時卻必須顧到聯(lián)想的意義。
(6)善用聯(lián)想的意義,會使文章增色。
(7)聯(lián)想意義的誤用會造成流弊。
再次,提問學生這些論證材料可否調換位置。如王若虛對《史記》描寫李廣射虎一段的改寫和“僧敲月下門”一句的推敲兩例。
答案是不可以,因為每個分論點和它的論據(jù)都是相對應的,兩者密切相關,不能調換。
2.理清文章的結構。
全文共分8個自然段。
、佗谧匀欢问俏恼碌牡谝徊糠,寫“煉”字的重要性。
、邰堍葑匀欢问俏恼碌牡诙糠,寫文字的改動關系著作者的思想感情。
、蔻咦匀欢问俏恼碌牡谌糠郑瑢懳膶W寫作要注重斟酌文字的聯(lián)想意義。
、嘧匀欢问俏恼碌牡谒牟糠郑偨Y全文,提倡人們在創(chuàng)作和欣賞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無淪閱讀或寫作,都必須有——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在文中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系,是從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實質。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徑,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咬文嚼字”應先從思想感情入手,以表達最恰當?shù)乃枷敫星闉樽罱K目的,再去進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文學借文字表現(xiàn)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
4.小結。
在論說文中所列舉的材料一定要鮮明有力地證明相應的觀點,反之則是材料使用不當。材料與觀點之間的聯(lián)系應具有對應性和最佳性。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對比《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思考其觀點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讓學生通過對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體感知
閱讀馬南?《不求甚解》一文。
三、分析《不求甚解》一文
1.請劃分《不求甚解》一文的結構層次并概括段意。
該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開宗明義,先提出現(xiàn)在人們對“不求甚解”古義的否定。
第二部分(第二至四段),正面闡述陶淵明的本義。先指出“一定要好好讀書”,其次,不要“一下子想完全讀懂所有的書”,要“會意”;再具體解釋陶淵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兩層意思,一戒“自負”,二戒“固執(zhí)”。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結束),進一步強調不能求只記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實質”。
2.《不求甚解)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讀書要把握住精神實質,不要死摳字句,求其表面。
3.《咬文嚼字》與《不求甚解》兩文主旨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咬文嚼字》是強調創(chuàng)作要反復修改,精益求精!恫磺笊踅狻窂娬{讀書要把握精神實質,不要困于表面現(xiàn)象。前者側重寫,后者側重讀。同時,即使都是讀書或都是寫作過程,精益求精、反復修正和把握精神實質、不拘表面這兩點要求也要同時具備,兩者相輔相成,并不矛盾。另外,“咬文嚼字”是談學習的態(tài)度,“不求甚解”是談學習的方法,兩者角度不同,精神一致。
四、板書設計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
觀點: 反復修改 把握精神實質
精益求精 不拘于表象
側重點: 寫作 讀書
角度: 態(tài)度 方法
關系:相輔相成,并行不悖
如何提高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
在中,現(xiàn)代文閱讀歷來是失分最多的一個題目,尤其是近幾年現(xiàn)代文閱讀偏重于主觀表述題,由于答題不得要領,失分頗多。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叟囵B(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jié)奏韻律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結合生物課了解生物的進化;拜訪教師或專家,了解化石。寫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學內容
《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抒情詩。作者先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fā)讀者的想像,然后具體書寫遐思的內容: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贊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詩歌節(jié)奏鮮明,語調和諧,富有音樂美。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悉心體會。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贝蠛W?yōu)樯L铮L镒優(yōu)榇蠛。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huán)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了下來?茖W家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二、整體感知
、倜鞔_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投影顯示)。
②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
、鄯蹲x課文(或放錄音帶)。
a、學生聽讀,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
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詩歌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b、小組討論,完成上述題目。
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贊美了科學的神奇和人類的偉大。
第1、2節(jié)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fā)讀者的想像;第3—6節(jié)為第二層,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第7節(jié)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jié)。結構上首尾呼應。
c、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特點。
重點研討
、僦该首x3~6節(jié),思考問題(投影顯示):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蹦闶窃鯓永斫獾?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呢?
(利用多媒體出示恐龍、猛犸的復原圖片)
、谒娜诵〗M討論以上題目,然后小組代表發(fā)言(其他小組成員可作補充說明)。
、埤R讀全詩,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質疑釋疑
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先在四人小組內探討,四人小組不能解決,提交全班討論。若仍不能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理解。
四、拓展延伸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或光盤等,并宣讀自己撰寫的介紹古生物的短文。
五、布置作業(yè)
、賹⒆约菏占膱D片、資料等辦成手抄報,在班內交流。
、诋攨⒂^自然博物館或在翻閱介紹古生物的資料時,你有何感想呢?能否也寫一首小詩,來抒發(fā)你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詞語“理屈詞窮、絕口不提、理直氣壯、允諾、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從中受到啟示和教育。
3.給課文事件加小標題,搞清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各事件與整個故事的關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重點:
抓關鍵詞句,品味人物言行,準確概括人物特點,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它語文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發(fā)生在兩千多年前,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故事《將相和》。板書課題。
師:通過課前預習,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關資料,讓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國時期。(師出示背景資料補充。)
生2:我知道將是廉頗,相是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師: 同學們想一想:在這三個事件中,有一位貫穿始終的靈魂人物,他是誰?(生交流)對,卿相藺相如。
師:同學們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注意到,經(jīng)歷了完璧歸趙之后的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為士大夫,澠池之會后的藺相如被封為上卿,可謂平步青云,書上特別說明的是職位比廉頗還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關規(guī)定,幫助學生理解廉頗對藺相如的不滿)
師:那作為同朝為官、戰(zhàn)功顯赫的大將軍廉頗此時對藺相如作何評價呢?找到廉頗的話,誰來讀讀?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抽生讀書)聽了廉將軍這短短的三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廉將軍在你的面前?(預設交流:耿直暢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機板書)
師:作為一員武將,廉頗之所以這樣率直地表達不滿,是因為他一直站在誰的角度?題目是將相和,此時的將相之間是和還是不和?引導學生用“將相之所以不和,是因為藺相如__________,還因為廉頗__________”來從表象和實質兩個層面感悟:將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為藺相如的官位比廉頗高,實際是因為廉頗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沒有本事,只靠說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還高的官。
三、品讀體驗
師:你覺得藺相如真的像廉頗說的那樣就靠一張嘴,沒有什么能耐呢?生:不是。
師:老師給你們布置一個任務,趕快從文中找事實來說服廉頗吧!
出示學習任務:
。1)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并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學習建議:建議大家先劃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語揣摩人物特點,并有感情的朗讀,然后采用擺事實或講道理的方法,來說服廉頗。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藺相如的特點,也可以從趙王和秦王的表現(xiàn)作對比,從而體會藺相如的特點。
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勾畫描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的句子。
師:好,來,按課文敘述順序交流你畫出的內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1)藺相如想了一會兒,他在想什么?
。2)文中用假設句式說明什么?
生:藺相如早就把計策相好了,可以說是胸有成竹。
師:指導學生朗讀。
2.“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怎么樣地)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f著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僮杂勺x這段話,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藺相如得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來的?和氏璧既然已經(jīng)回到自己手中,藺相如再說話可就——理直氣壯了。誰能讀出藺相如理直氣壯的話來?(抽生同時提醒余生:現(xiàn)在,我們就是秦王,聽聽藺相如的話。)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边@是有勇。
、隗w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3.到了舉行點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jīng)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自讀這段話體會藺相如是個什么樣的人。
4.“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僮x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澠池會上藺相如為什么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后為什么“不敢拿趙王怎么樣”?
②從這里可以看出藺相如的什么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維護趙國的尊嚴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為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綜上所述,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張嘴,學生總結靠著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5.就是這樣一位在敵人面前勇敢無畏的'上卿,面對廉頗的這些片面評價時卻說出了怎樣的話?(抽生讀)出示: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呀!”,你聽出了什么?(預設交流:藺相如回避廉頗不是怕他,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
6.同學們,我們尚且聽出了藺相如的識大體、顧大局,更何況是大將軍廉頗呢!于是他脫下戰(zhàn)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來看插圖,廉頗與藺相如共同的愛國情懷成就了一段“將相和”的佳話。在腦海中想象一下兩人見面會是怎樣的情景,他們會說些什么。
7.你認為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以國家利益為重、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為人坦率)
8.一個知錯就改,另一個真誠相待,都是多么的難能可貴!從此過后(出示齊讀)——從此以后,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
師:同心協(xié)力這四個字濃縮為一個字,就是課題中的——和。是呀,俗話說:“人和百事旺,家和萬事興”,國家也一樣,正由于將相二人同心協(xié)力、和衷共濟保衛(wèi)趙國,秦國很多年都不敢再來進犯趙國。
9.三個故事之間的聯(lián)系(相對獨立又緊密聯(lián)系,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
四、鞏固延伸
同學們,我們平常在寫作文描寫人物時,要想表達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過哪些方式呢?(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
師:那么我們對廉頗和藺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過人物的什么知道的?(語言)你能通過一段話來表達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嗎?
板書設計:
將 相
勇于改錯 完璧歸趙 勇敢機智
顧全大局 澠池之會
不 和
負荊請罪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象形字的來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能認識本課的生字,并能在田字格內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并能想象相應的畫面,陶冶情操。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演示漢字的演變過程
1、很久很久的以前,我們的祖先生活、勞動都在一起。他們看到很多的東西,遇到了很多的事情。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出現(xiàn)“船”的實物圖,這是什么?
。2)出現(xiàn)“竹”的實物圖,這是什么?
。3)出現(xiàn)“石頭”的實物圖,這又是什么?
(4)依次出現(xiàn)“泉水、河川、燕子”的實物圖,引導學生認識。
3、有時他們需要把看到的東西、遇到的事情記下來,可那時還沒出現(xiàn)文字,這怎么辦呢?我們的祖先非常勤勞、聰明、能干,于是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把看到的東西照樣子畫下來。
4、多媒體課件以動畫形式在實物圖的旁邊,一一出現(xiàn)相對應的象形文字。他們畫的像嗎?這些字就叫象形字,是由我們祖先用畫圖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我國最早的一種造字方法。
5、為了便于書寫,人們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又造出了現(xiàn)在的漢字。多媒體課件逐一展示出生字及詞語出現(xiàn)在相應的象形字旁,點撥詞語的意思:
。1)這是一艘小船,船也叫什么?小船就叫什么?
。2)竹子就是“竹“,讀一讀,注意“子”在這里讀輕聲。齊讀,分小組讀。
(3)從泉里流出來的水就是 ?齊讀兩遍。
(4)顯而易見,這就是石頭,讀準“頭”是輕聲,指名讀,開火車讀。
。5)古時候河流也叫“川”,讀一讀!按ㄖ傅氖呛恿,河流也叫“河川”。讀一讀。我國四川省的“川”就是這個“川”,想一想,通過這個名字,你知道那里什么多?
二、加深記憶
1、學生自由讀書,體會這些象形字是怎樣產(chǎn)生,又是怎樣變成現(xiàn)在的漢字的。2、說說現(xiàn)在的漢字與原來的圖畫有什么相似之處?漢字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
。1)學生互相討論,交流。
。2)指名說,互相補充。
3、讀一讀生字和表右面一行的詞語。注意看準音節(jié),讀準字音,找到“石頭、竹子、燕子”詞中的.輕聲。
三、教學生字
1、多媒體顯示:舟 竹 石 川 燕(1) 讀準字的字音,前4個生字都是翹舌音。(2) 帶拼音認讀,去掉拼音認讀。2、“燕”中有個新偏旁是“四點底”,跟老師讀一讀。這“四點底”像燕子身上的哪個部分?記一記。3、其他的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4、看課后生字筆順表,記憶生字筆順。指名書寫生字的筆順。教師點撥筆畫較多的字。四、指導寫字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樣才能把這些生字寫美觀?2、學生互相交流,老師重點指導。3、老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4、學生仿影,描紅,老師巡視指導。教學后記: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
2.初步了解了一些象形字的來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較濃。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兒歌,體會兒歌表達的情感!叭边@一詞的配圖學生 較難把握。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春天的特征。
3、使學生知道春天是種植的季節(jié),教育學生珍惜春光。
4、指導學生按課文內容填空,背誦課文。練習說話。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春天的特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抓住突出春天特點的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了解春天的特征。
2、說話訓練。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件一)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猜謎語:有三個人去看太陽。(打一字謎)(展示課件)
2、引入:你知道春天有什么特點嗎?你還想知道春天其他特點嗎?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老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邊聽邊想:春天帶來什么變化?
2、指導學生看書上的插圖。(展示課件)
指導學生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插圖,看圖上畫的都是什么,怎么樣。
三、學習第一節(jié)。
1、指名讀詩句,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在談的過程中,老師重點點撥。
(1)你在這一段中,從哪些方面知道春天已經(jīng)來了?
(2)培養(yǎng)學生抓重點詞理解詩文內容,抓重點詞了解春天的特征的能力。
理解綠,紅的意思。
綠說明柳樹發(fā)芽了,紅說明桃樹開花了。
(3)讓學生知道這句話是從植物方面介紹春天牲的。并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春天來了,還有哪些植物有什么特征性變化? (展示課件)
(4)指導學生朗讀。
綠,紅,柳,桃要重讀。
(5)讓學生抓住來,醒兩個詞理解。
來是因為燕子是候鳥,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天暖了,燕子才南方飛回來。醒是因為青蛙是冬眠動物,就是冬天,青蛙藏在田間的地洞里,不吃不喝地睡覺,春天暖了,青蛙從冬眠醒來,從地洞里鉆出來,捉害蟲。
(6)指導學生再看圖,說話訓練。(展示課件)
a、找到柳樹,桃花,燕子,青蛙。(展示課件)
b、填空:春天來了,柳樹( )。桃樹( )。燕子( )。青蛙( )。
(7)指導學生讀第一節(jié):注意讀出語氣,讀出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同學們,春天來了,春風吹拂著大地,柳樹綠了,桃花紅了,再加上飛來的燕子和醒來的青蛙,這是多么美的一幅圖畫呀,請你讀出這種春天的美和春天的特征。
學生試讀,適當范讀,指名讀。
(8)指導學生背誦這節(jié)。
第二課時(課件二)
一、復習鞏固。
學了第一段,你知道也春天有哪些特點?(展示課件)
二、學習新知:學習第二節(jié)。(小組學習)(展示課件)
1、學生自學,引導邊學邊看圖,邊思考:這一段寫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學生代表匯報:
4、在學生讀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到:
(1)知道春天的風是怎樣的?你從哪里知道的?
輕輕地吹,細細地下是指春天風一般是微風,雨下得不是那么急而大,沒有夏天的那種疾風暴雨。
(2)抓重點詞快來種反復理解。
a、從種字知道了春天是播種、種植的季節(jié),只有春天的播種,才有秋天的收獲。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有很多花草,是春天種植,夏天開花。一些農作物,比如:玉米,豆類,蔬菜,棉花,都是春天播種,秋天心眼兒。
b、快來種中快來的意思是,要人們珍惜這春天的大好時光,趕快種植,只有辛勤地種植,才有秋天豐碩地心收獲,使學生的朗讀。
(3)重視指導學生的朗讀
(4)指導學生背誦
三、整理全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文
2、有誰會看著課文插圖說一段話。(展示課件)
春天來了,風兒( ),小雨( )。柳樹( )。桃樹( )。燕子( )。青蛙( )。小朋友們( )。
3、這些句子寫得多好啊!它使我們看到了一幅幅美麗的春景圖。春風喚醒了柳樹、桃花、燕子、青蛙和春雨,如果你就是他們,會怎么感謝春風呢?
四、拓展練習。
1、春天多美啊!你知道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詞語嗎? (展示課件)
2、從古到今,大家用各種方式贊美春天有的用畫畫,有的用唱歌,有的用古詩,有的用寫文章,還有的用優(yōu)美的舞蹈。你認為春天美麗嗎?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來贊美春天呢?
3、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贊美春天。 (展示課件)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把握濟南冬天的特點,描繪的景物及其特征,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2.能找出文中選用的準確生動的詞語及形象貼切的比喻、擬人句,并分析它們的精妙之處。
3.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課前學習活動
1.摘錄文中的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結合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圖書館、網(wǎng)絡等,查閱有關老舍的資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和描繪冬天的詩文或名句;
3.反復朗讀課文,能讀出感情并體會語言的精妙。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提起北國的冬天,同學們腦海中浮現(xiàn)的多是怎樣的畫面呢?(學生暢所欲言:總會讓人想起“大雪紛飛”、“寒冬凜冽”等蕭條景象)。然而在冰雪皚皚的北國之冬中,有一個地方的景色與眾不同: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這個地方就是濟南。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導下,一起去領略濟南冬天的.奇景。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聽老師配樂朗讀(也可放錄音),并在聽讀中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問題:
、贊隙斓目偟奶攸c是什么?這個特點能從哪些景物上感受得到?
、谡n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③作者寫景是按照一定順序的,你能理清寫景的層次嗎?
、鼙磉_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考后在小組內討論解決)
三、研讀賞析
整體感知后,對文章內容有了基本了解,學生可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入理解賞析文章,品味語言準確生動的特色。
學生深入研讀課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賞析,教師提供示例。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出示以下句子,讓學生還原到課文中,反復朗讀,體會語言的妙處:
(一)揣摩下列語句,說說劃線的詞語好在哪里。
1.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老城”本是無情物,作者卻說它們“睡著”,還能被春風“喚醒”,賦予老城以人的靈性,把這一個老城寫活了。
2.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
著一“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象的空間。
3.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兩個“臥”字,與前邊的“暖和安適地睡著”相照應,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tài),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4.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
“不忍得”三字將水人格化了。水是那樣多情,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凍上,仍然充滿著春意。
(二)精讀“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寫得好,說說理由,然后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這一題主要訓練學生精讀文章的能力,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美,理解美的所在。
這一段寫雪后的小山,有很多準確生動的語句。如“看吧”一語,好像把讀者置身于作者的情境中,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又如不說樹尖上落滿了雪,而說“頂著一髻兒白花”,緊跟著又比作“日本看護婦”,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充滿詩情畫意。又如寫薄雪“害羞”的情態(tài),寫露出“粉色”容顏的山腰,等等,突出了它們嬌美的情態(tài)和小山秀麗的景色。
(三)閱讀全文,找出一些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
這一題主要是積累語言材料,由學生自由完成。
(四)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教師小結。
四、拓展延伸
1.組織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
2.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歸納五點: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按順序(不同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五、作業(yè)布置
1、課外閱讀《白馬湖之冬》,和本文進行比較鑒賞。
2、假如你是一位導游,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語文教案 篇7
一、提出中心意思:美德最美。
二、具體論述美德最美。
1、以兩種人為例,論述人生“內在美”的重要。
2、通過顏色之美、形體之美和行為之美的比較,論述“最高的美”是行為之美,即美德之美。
3、通過某些老人和年輕人的對比,進一步強調美德最美。
三、勉勵人們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讓美放射出真正光輝。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十七世紀英國偉大的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的《論美》。一說到美,我就情不自禁地想到這樣兩件事。
1.1946年,二戰(zhàn)剛剛結束,德國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城市,到處頹垣殘壁,一片慘象。一天,有兩個美國人訪問了一戶住在地下室的德國居民,然后,這兩個人有一番發(fā)人深思的談話:“你看他們能夠重建家園嗎?”“一定能!”“你為什么回答得這樣肯定?”“你沒看到他們在地下室的桌子上放著什么嗎?”“一瓶花!薄皩,任何一個民族,處在這樣一個困苦的境地,還沒有忘記美,那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教師活動內容、方式
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2.《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有一段冷子興的敘述:“那周歲時,政老爺試他將來的志向,便將世上所有的東西擺了無數(shù)叫他抓,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脂粉釵環(huán)抓來玩弄,那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边@是賈寶玉抓周的一個鏡頭,賈政的評價完全是唯心的,倘從唯物的角度出發(fā),一個周歲嬰兒,抓取脂粉釵環(huán)是理所當然的,因為脂粉釵環(huán)色彩最美,不僅賈寶玉,李寶玉、張寶玉也照樣如此。
可見,不管身處絕境的民族,還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都愛美,但是怎樣認識美呢?我們今天要學一篇關于“美”的經(jīng)典之作:《論美》。
二、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析疑,解疑。
1.師:美的分類有: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等等。美無處不在,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培根這篇文章僅533字,主要談了哪一方面的美呢?——人的美(板書)
明明談的是“人的美”,為何起“論美”這么大的題目呢?
提示:一篇文章的理解不要忘了出處,這本書的書名就是《培根論人生》。作者作了說明:“系關于人性及人生問題之研討”,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后歐洲人的價值觀,在這樣的總標題下,“論美”也必然只涉及“人”的領域。(注意不是談自然美,藝術美。)
2.這篇文章的語言簡潔、含義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學們在預習中一定有不少問題要提出來討論,現(xiàn)在請一個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一下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
估計要展開討論的問題,有難度的、有共性的有:
。1)第二段寫“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為造物主是吝嗇的,他給了此就不再給彼!焙竺嬗至信e一連串二者兼?zhèn)涞娜耍欠褡韵嗝埽?/p>
——其實不矛盾,因為培根用詞時極有分寸:“并不都有……許多……此話也不全對……”說明絕大多數(shù)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兩全的,但大千世界,情況是多種的,不排除有兩全之人。思維多么周密,言辭嚴謹,貌似自相矛盾,實則無懈可擊,不愧是個哲學家,在議論文中有時候留有余地反而無懈可擊!
。2)“形體之美要勝于顏色之美,優(yōu)雅行為之美又勝于形體之美”,為什么?
——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局部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tài),是后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xiàn),所以在三者中最高。這三個層次都屬于外形美,但層次有別,不在同一個審美層次上,故作者“仔細考究起來”,看法很有新意。
。3)“最高的美是畫家無法表現(xiàn)的,因為它是難于直觀的。這是一種奇妙的美!逼婷钤诤翁?
——“最高的美”應指內在美,比如德行,畫家怎么畫得出來呢?“奇妙”在于會起變化。在內在美的照射下,一個人假如原來外貌較丑,人們也會對他改變印象,覺得他美。如:“簡·愛”、“卡西莫多”,這種審美心理的變化簡直如同化學反應一般,怎么不奇妙呢?體育運動員不少從形體到顏色都不美,但當他站在領獎臺上,聽著國歌,看著國旗的激動神情,就覺得美。
(4)“美是不能制定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這句話的精髓是美是相對的,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的人對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沒有統(tǒng)一的美的標準。“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國唐朝以胖為美,體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機遇不佳,而楊貴妃機遇太好。
△伏爾泰:幾內亞人認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膚,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德行的美也不是絕對的,各個國家國情不同,各階段情況不同,如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羅馬就不正派。
(5)“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yōu)雅而美!薄翱蓯邸币辉~是否恰當?
——人到老年,因飽經(jīng)世事而樂觀、豁達、開朗,笑對生活的一切,外貌是無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愛。
例:有的老人性格可愛得像個老頑童,對下一代呵護有加,舍生忘死,無私奉獻精神使他變得可愛。
教師:17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說過:女人不是因為美麗才可愛,而是因為可愛才美麗。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
(6)文章的開頭結尾似乎自相矛盾,開頭:美德只要樸素外表的襯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華貴也行。結尾:“只有把美的外貌與德行結合,才能……真正光輝!本烤挂灰饷裁?
——不矛盾。全文始終強調內在美的重要性,外貌不美的,機遇不好,要加強修養(yǎng),讓寶石發(fā)光,對“世上的許多美人”呢?不要倚仗年輕美貌,“只有二者結合才是最佳選擇”。聯(lián)系作者生平,從小出入宮廷,看慣了上流社會的貴族貴婦人們是怎樣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結尾的號召是有針對性的。
——至此文章的疑難問題得到解決,文章的主旨也應該清晰了:內在美勝于外形美,二者結合,美才放射真正光輝。
三、請同學們選取文中最精彩的句子做一張“美的格言卡”,你準備選哪句?
。ü烙嬤x比喻句多,師:文章論美,語言本身也美,仔細推敲起來,恐怕就美在大量比喻,具體形象喚起我們的想象。沒有這些比喻,文章會像干癟的水果,盡管還有些營養(yǎng),但引不起人們的食欲。)
四、同學們,培根的《論美》寫于400多年前的英國。
此刻,當我們用一個當代中國青年的眼光來重新審視培根的觀點,你認為它過時了嗎?這篇文章無論在遣詞造句還是思想觀點方面還有沒有值得修正、補充和發(fā)展的呢?
估計會有的反應:
1.沒有過時,內在美勝于外在美永遠不會過時。即使開放如美國,克林頓當總統(tǒng)時發(fā)現(xiàn)有緋聞還是差點下臺的。
2.外在美與內在美可并重,因為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講究點包裝打扮,更何況現(xiàn)代科技手段為人的外形美創(chuàng)造了種種可能性。(整容術)
——但是任何科技手段都無法使我們的內在美得到任何一點彌補,因此培根此文的現(xiàn)實意義永遠不會過時,將伴隨人類社會始終。
——那么有沒有提升內在美的美容術呢?——讀書,培養(yǎng)優(yōu)雅作風、德行
3.“美是不能制定(絕對)規(guī)范的,創(chuàng)造它的常常是機遇,而不(常)是公式!
——這樣更嚴密,原文太絕對。
如:公認的規(guī)范還是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在第一次政協(xié)會上討論,絕大部分小組不約而同地選定了現(xiàn)在的五星紅旗。
和諧是美,黃金分割是美,《蒙娜麗莎》是美,都是公認的。
4.內在美或不美真的會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外在美不美?
——如:一個人心胸狹窄,仇恨焦慮,悶悶不樂會影響皮膚,生出皺紋,加快衰老。相反,一個開朗豁達的人,拿得起放得下就青春常在。廣告不是說:“女人的容顏,是由內而外的保養(yǎng)”么?所以面對半瓶酒,我們應該怎么說?——還有半瓶酒。
3.仿照例句,以“美”為話題,另造二個句子。
愛,是冬日里的一縷陽光,是饑餓時的一塊面包。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確】如:美,是藍天上的一朵白云。美,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
4.結合“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這句拉丁諺語,談談對中央電視臺“夕陽紅”節(jié)目中“最美不過夕陽紅”含義的理解。
【明確】這里的秋天與夕陽紅都象征老年。夕陽瑰麗多姿,溫馨從容,老人盡管歲至暮年,但是,因為作風優(yōu)雅,生活充實,其風采依然屬人世間至善至美者。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海濱小城的美麗、整潔,體會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的感情,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
4.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照空間變換順序記敘的方法。
教學重點
體會海濱小城景色的特點,學習作者按地點轉換順序、抓住景物特點記敘的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二、 指導自學。
這座海濱小城將會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完成以下幾項任務:
1.自學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把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 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說明這是一座怎樣的海濱小城。
三、 匯報自學情況。
1. 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2.找出概括說明這是一座怎樣的海濱小城的一句話,并指導朗讀。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座海濱小城給自己留下的印象。
四、 小組合作學習。
1.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海濱小城的?
2. 課文哪些地方可以體現(xiàn)這座海濱小城的美麗和整潔?
五、 展示學習成果。
引導學生匯報:
1. 作者通過描寫天、天上的海鷗和云朵,海、海面上的船只等景物我色彩,以及這些景物在早晨時的色彩變化來表現(xiàn)大海的美。
2. 沙灘的美主要通過描寫貝殼的多,出海捕魚隊歸來時的情景來表現(xiàn)的。
3. 小城庭院的美主要寫栽了很多樹。
4. 小城的公園美主要寫榕樹茂盛,給人們提供了休息的好去處。
5. 小城的街道不但美,而且很干凈。街道是用細沙鋪成的,它干凈到連一片落葉都沒有。
六、總結。
如此美麗又整潔的海濱小城究竟在哪里呢?
感情朗讀課文。
七、復習鞏固生字。
八、布置作業(yè)。
抓住景物特點記敘的方法,觀察自己家鄉(xiāng)的一處景物,再說給同學聽。
13 五彩池
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12個。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3. 理清課文記敘的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從而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了解五彩池的特點成因,從而感受叁自然的.美,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投影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讀題,引導學生質疑。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 學生自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自然段之間的停頓。
2. 檢查讀書情況。
3. 出示本課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提醒同學們注意字形。
四、 理清課文的記敘順序。
1. 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課文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2. 討論課文記敘的順序:讓學生用先接著最后的句式來說。
五、 學習第一自然段。
1. 五彩池究竟在什么地方?自讀第一自然段,找答案。
2. 找出作者概括五彩池特點的一個詞。
3. 朗讀第一自然段。
六、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感知。
(1) 放投影片,教師以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加以解說。
。2) 交流觀看后的感受。
2. 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畫出重點詞句,思考:這一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五彩池哪幾方面的特點?
討論交流,這一自然段介紹了五彩池的數(shù)量、顏色、大小、深淺、形狀。
。2) 朗讀體會句子的意思。
、 這段第一句話介紹了五彩池什么特點?
② 指導朗讀理解第二句比喻句,展開想像,體會五彩池的晶瑩耀眼的美。
、 通過導讀、用手比劃、簡筆畫,引導學生理解五彩池的大小、深淺、形狀等不同特點。
。3) 討論省略號所省略的內容,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水池還像什么。
。4) 朗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五彩池的神奇。
。5) 背誦第二自然段。
七、課堂練習。
1. 抄寫生字。
2.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的(1)、(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二、 學習第三自然段。
1. 更讓作者感到驚奇的是什么?指名讀。
2. 指導朗讀,抓住三個卻字,讓學生理解池水的顏色發(fā)生的神奇變化,體會作者見到這神奇變化時的驚嘆。
3. 小結:
4. 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 學習第四自然段。
1. 池水為什么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
2. 讓學生自讀課文,對這一自然段進行質疑。
3. 引導學生討論,探究池水顏色變化的原因。
(1) 學生分小組讀書、討論。
。2) 推選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同學給予補充或糾正,教師做適當?shù)狞c撥。
。3) 小結討論的結果。
4. 熟讀成誦。
5. 說說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梢杂脮系木渥诱f,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四、 學習第五自然段。
讀出恍然大悟和贊美的語氣。
五、 總結全文,再次調動學生激情。
看到這神奇的景象,每個人都會情不自禁地贊嘆:
1. 學生自由發(fā)言,抒發(fā)情感。
2. 作者也情不自禁地贊嘆:原來五彩池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
3、學生齊讀。
六、 布置作業(yè)。
1. 讀課文第二、四自然段。
2. 向父母介紹五彩池,并說說顏色變化的原因。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7-27
語文教案(精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