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時間:2024-04-03 08:41:08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二期教材四年級第一學期課本P22—2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是對常用的面積單位進行一個梳理,一方面進一步借助學生的低階面積單位的表象累積形成平方千米的表象,另一方面,使學生熟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關系,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1、初步學會根據(jù)實際需要,選用適當?shù)拿娣e單位,豐富面積單位的量感。

            2、借助問題情景,合作探究平方米與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進一步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ǘ┻^程與方法

            經(jīng)歷常用的面積單位的梳理過程,自主建構(gòu)面積單位的換算方法,初步提高整理歸納能力。

           。ㄈ┣楦信c態(tài)度

            逐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知數(shù)學的價值。

            重點難點:

            1、豐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掌握常用面積單位間的換算方法。

            2、理解常用面積單位間進率的推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階段

            1、感受平方千米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學校大嗎?我們泗涇鎮(zhèn)大嗎?那么松江區(qū)呢?這些區(qū)域用我們新學的面積單位km2來表示,是多少呢?請看大屏幕:(出示)

            我們美麗的校園占地面積約0.03平方千米。

            我們家園——泗涇鎮(zhèn)占地面積約24.2平方千米。

            我們的松江區(qū)總面積約604平方千米。

            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有什么感受?你覺得平方千米常用在什么樣的區(qū)域?(對比,交流)

            小結(jié):平方千米常用來表示面積大的區(qū)域。

            [從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展開,通過“區(qū)域大”但表示的“數(shù)字小”這一強烈對比,豐富平方千米的量感]

            2、感知常用的小面積單位

            我們還學過哪些常用的面積單位?誰能從大到小說出來呢?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讓我們用手勢來比劃一下它們的大小吧!1km2能用手勢來表示嗎?(不能)為什么?(1km2太大)

            板書

            km2 1 m2=100dm2 1 dm2=100cm2 [通過記憶性口答與形象的手勢感知,雙重復習所學面積單位,再現(xiàn)常用面積單位的表象。]

            3、感知練習

            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量感不錯,就讓我們打開課本P23頁,完成第三題,比比看,誰填的有快又準

            在下面()中填入適當?shù)拿娣e單位(課本23頁)。

            一張郵票的面積約9()

            一張乒乓球臺面約410()

            一間教室的面積約63()

            一張軟盤的面積約1()

            一個排球場占地約162()

            上海野生動物園占地約2()

            [在前面面積單位的充分感知鋪墊下,通過填寫適當?shù)膯挝,促使學生將熟悉實物的某個面或某塊區(qū)域與面積單位建立起聯(lián)系,既診斷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激活他們已有單位面積的量感。]

            二、探究階段

            1、情景設疑:通過剛才的單位填寫,同學們對面積單位的都很熟悉了,接著讓我們來解決前面學習中留下的問題:(出示)如果1 m2可以擠下17人,那么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上??cè)丝跒?6737700人)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知道什么?同桌交流:需要知道1 km2等于多少m2,即km2與m2之間的進率,就可以求出1 km2可以擠多少人,最終把問題解決。

            2、合作探究:我們知道1 km2就是邊長為1 km的正方形的面積,(出示邊長為1 km的正方形圖形)。

            那么km2與m2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你們能從1 km2的定義來找出它們之間的進率嗎?請小組合作完成。

           。1)組內(nèi)嘗試解決,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解法:(板書)

            1km × 1km = 1 km2

            1000m× 1000m = 1000000

            m2 1km2=1000000m2

           。3)再次交流:通過在1km2定義的關系式中把km轉(zhuǎn)換成m,我們很容易就找到了它們之間的關系,F(xiàn)在讓我們同桌之間再把這個過程互相交流一下。

            3、問題解決:知道了1km2=1000000m2,那么1 km2能不能擠得下整個上海的人呢?誰來說說看?指名交流。這個結(jié)果讓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完善面積單位進率: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把所學的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找到了,請同學們把P22的面積單位的關系填寫完整。(媒體演示課本23頁單位面積的`累積過程)

            1 km2=()m2 1 m2=()dm2 1 dm2=()cm2

            [通過問題設疑,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去探究km2和m2的進率。為了使學生形成清晰的量感,啟發(fā)學生從定義去推理,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深處,從而讓學生在合作的嘗試計算中直觀獲得1 km2=1000000m2 。其實學生以前在學習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間的進率時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這樣一個推理過程,在這里學生運用以往的經(jīng)驗解決今天所學的新問題,體現(xiàn)了知識的遷移。通過平方米和平方千米間關系的探究,對學生進一步理解單位面積的含義和進率的由來,促進學生表象記憶的形成都有好處,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和解決問題的興趣,為以下單位換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情知背景。]

            三、運用階段

            1、分層練習:(說出思考過程)

           。1)25 m2=()dm 23 km2=()m2

           。2)3400 dm2=()m2 9000000 m2=()km2 580cm2=()dm2

            (3)70000000 ㎡ —7k㎡=()k㎡

            [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重量、長度、面積單位換算的經(jīng)驗,并且會用小數(shù)表示單位之間的轉(zhuǎn)換。這里先安排兩組“從高到低”與“從低到高”的單位轉(zhuǎn)換練習,就想讓學生通過嘗試找到換算的一般方法:高級單位化成低級單位時乘進率,低級單位聚成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從而在思考方法上予以歸納提升,建構(gòu)單位換算的基本策略。接著出示帶有不同單位的計算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借助學生思考過程的表達,便于檢測學生對方法的理解,發(fā)展他們的演繹思維。]

            2、拓展練習(同桌討論)

            判斷下列各題是否正確,錯的請改正。

           。1)一個鉛筆盒表面的寬度約5 c㎡

           。2)教室的面積約30d㎡

           。3)一個粉筆盒的表面約0.75 c㎡

            (4)上海市的總面積約6341000000k ㎡

            [在實際應用中,學生往往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容易混淆,并且在選用面積單位時不善于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判斷糾錯練習,一方面強化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區(qū)別,另一方面想從“數(shù)”與“量”兩個維度探索修改的方法(修正數(shù)據(jù)或計量單位),既鞏固了單位面積的大小觀念,又滲透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數(shù)的大小變化的思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生活應用:(小組合作)

            出示:為了擴大我國的綠化面積,人們要在長3km,寬2km的一塊長方形的高原上植樹,如果每平方米栽1棵樹,運來60萬棵樹苗夠嗎?

            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算出什么?需要注意什么?寫出你們的解題過程。交流探討并板書解題過程。

            [通過問題解決,再現(xiàn)本節(jié)課的重點新知“平方千米與平方米的轉(zhuǎn)化”,同時讓學生通過層層問題的分析,理清問題解決的思路,拓展思維,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問題解決中的應用價值。]

            四、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整理了“從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板書)的面積單位,誰來談談這節(jié)課中你的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2

            教材分析

            3.學生試著追問。(預設:怎樣飲食才科學?)

            2.能根據(jù)營養(yǎng)專家的建議,運用正確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分析、調(diào)配成科學、合理的午餐菜式。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學會與他人合作。

            2.出示食堂師傅推薦的三種菜式。

            3.出示檢驗結(jié)果。

            4.出示菜譜,及其營養(yǎng)成分。

            小組互評對“不低于”“不超過”的理解是否正確。

            學生依據(jù)專家提供的兩條基本的營養(yǎng)標準,判斷食堂師傅推薦的三種菜式,是否符合營養(yǎng)標準,并說明理由。

            學生互評相互的發(fā)現(xiàn),并提出不同看法。教師對學生討論結(jié)果的合理性予以評價。

            學生小組內(nèi)互評方案,評出最佳方案。

            設計意圖

            這個活動過程的設計我力圖充分地把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把探究、交流的權利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有效的探究過程中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讓學生經(jīng)歷信息的'選擇與處理的過程,經(jīng)歷觀察、猜想、探索、比較、選擇、判斷、調(diào)整、統(tǒng)計等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自己主動參與此活動,并且自己喜歡去驗證自己搭配營養(yǎng)午餐的實踐活動。

            活動三

            回顧總結(jié)、引申問題(3分鐘)

            懂得科學、合理的飲食的重要性,使學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

            1.學生自由對老師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

            2.先相互交流對自身飲食習慣的評價,再全班交流。

            1.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給老師提一點合理化的建議嗎?

            2.能再對自己的飲食習慣或身材做個評價并提出改進的措施嗎?

            學生對老師、同學或自身的身材及飲食習慣進行自評或互評,并提出建議。

            設計意圖

            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學會評價自己和評價別人,通過小結(jié),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總結(jié)式的提高,進一步明確學了知識后自己心中迸出的感悟與想法,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活動四

            拓展提高、實踐應用(2分鐘)

            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學生課后獨立完成作業(yè)

            教師口頭布置課外實踐作業(yè)。

            出示實踐作業(yè):

            1.將全班最喜歡的 5種搭配方案,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2.給父母設計一份科學、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譜。

            設計意圖

            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體會數(shù)學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實踐是數(shù)學知識的延伸,也是數(shù)學知識的。

            板書設計

            營養(yǎng)午餐

            熱量不低于2996千焦 脂肪不超過50克

            (≥) (≤)

            葷 素 搭 配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和小數(shù)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認識小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ǘ┻^程與方法

            在操作中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產(chǎn)生的必要性。通過觀察、比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數(shù)與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ㄈ┣楦袘B(tài)度和價值觀

            在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和遷移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理解小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shù)的計數(shù)單位及它們間的'進率。

            三、教學準備

            米尺、彩帶、磁條。

            四、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學習了長度單位,還會用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估一估,課桌面的長度是多少?

            2.你們估計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用直尺來驗證一下。

            3.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jié)果告訴大家?

            學生匯報預設:

            學生1: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20厘米。

            學生2:我測量課桌面的長度是1米2分米。

            教師:課桌的長度如果以米為單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們進行測量和計算時,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數(shù)的結(jié)果。這時常用小數(shù)表示。

           。2)認識小數(shù)嗎?在哪兒見過小數(shù)?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小數(shù)的意義。

            【設計意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際測量和記錄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時得不到整數(shù)結(jié)果,從而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感受小數(shù)產(chǎn)生的必要性。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體會小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2.通過練習理解和掌握小數(shù)意義。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所表示的含義。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所表示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計數(shù)器、小黑板

            教法學法:

            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小黑板出示)

            2角5分 = ( )元

            9分米 =( )米

            7分 =( )元

            135克 =( )千克

            3元4角 =( )元

            3分米2厘米 =( )分米

            二、自學后完成下面問題

            1.一個小數(shù)整數(shù)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計數(shù)單位是( ),小數(shù)部分最高位是( ),計數(shù)單位是( ),這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 )。

            2.0.78的計數(shù)單位是( ),它含有( )個這樣的計數(shù)單位。

            3.由2個十、7個0.1和5個0.001組成的數(shù)寫作:( ),

            讀作:( )

            4.連線題: 0.008 0.8 0.08

            零點八 零點零八 零點零零八

            5.判斷

           。1)8.76讀作:八點七十六。( )

           。2)4.32是三位小數(shù)。( )

            (3)5.961中的6在百分位上,表示6個0.01。( )

            6.一個小數(shù),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零,這個小數(shù)寫作( )

            7.0.0302用分數(shù)表示是( )

            8.下面幾個數(shù)字中的9分別表示什么意義?

            9.26 ( )

            0.926( )

            0.296( )

            0.269( )

            三、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做練一練2、3題

            2、完成相應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小數(shù)的意義(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5

            教學目標:

            1、將十進制低級單位的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2、會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和質(zhì)量等。

            教學重點:

            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小數(shù)部分各數(shù)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難點:

            會小數(shù)與十進分數(shù)的關系,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教法學法:

            主動探究法、實驗操作法,講練結(jié)合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準備尺子。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你能說一說小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嗎?

            2、把下面的數(shù)改寫成對應的小數(shù)或分數(shù)。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問供小組成員討論。

            2、每組根據(jù)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六的內(nèi)容,同學認真聽,認真評,并提出置疑。

            3、教師精講。

            三、探究新知

            1、說一說課本第6頁上得每一個2分別表示什么?

            2、小數(shù)點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學提示。學生自學后獨立完成括號內(nèi)的題目。

            4、精講例題。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五、當堂訓練。

            1、填空。

            4分米=( )米

            52厘米=( )米

            450克=( )千克

            69克=( )千克

            5元6角7分=( )元

            1米5分米 =( )米

            2、(1)0.4的計數(shù)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單位。

           。2)0.36的計數(shù)單位是( ),它有( )個這樣的單位。

           。3)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 )份,有這樣的( )份。0.4米里有( )個0.1米。

           。4)0.5元表示把1元平均分成( )份,有這樣的( )份。

            六、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小數(shù)的意義(四)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教材第48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生熟練運用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的規(guī)律進行單位換算。

            2、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把低級單位的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名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分類能力、比較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單位換算的過程,體驗遷移學習的方法和解決問題

            思維的多樣化。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學生的求

            知欲望,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名數(shù)改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名數(shù)改寫與小數(shù)點移動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45÷1000=3.14×1000=

            9.6×100=43÷100=

            105÷1000=2.9÷10=

            2、回顧什么是名數(shù)?什么是單名數(shù)?什么是復名數(shù)?(學生舉例)

            請學生舉出用小數(shù)表示的名數(shù)。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低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

            出示課件例1

            師:小數(shù)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這里有四個小朋友,他們在比身高,

            我們來給他們排排隊吧!

           。1)提問:觀察情景圖,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CM

            1m45cm1.32m0.95m)

            (2)提問:這些身高數(shù)據(jù)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有用“米”或“厘米”作單位的單名數(shù),也有既用“米”

            又用”厘米”作單位的復名數(shù)。

           。3)提問:能直接比較他們大小嗎?怎么辦?

            師:在實際生活和計算中,有時需要把不同的計量單位的數(shù)據(jù)進行改

            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

            (4)提問:同學們想一想,可以怎樣改寫?

            預設:?把它們都化成相同單位再比較。

            ?把它們都改寫成用米作單位的數(shù)再比較。

            ?把它們都改寫成用厘米作單位的數(shù)再比較。

           。5)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把它們都改寫成用“米”作單位。

            出示:80cm=()m

            提問:看一看哪個單位大?哪個單位?

            師:我們把較大的單位叫高級單位,較小的單位叫低級單位。這道題

            就是把“厘米”作單位的單名數(shù)改寫成用高級單位“米”作單位的單

            名數(shù)。

            師:應該怎樣改寫?

            ?小組討論

            ?全班交流

            80

            80cm=m=0.8m

            100

            80cm=(80÷100)m=0.8m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jié)論:低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

            要除以進率,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

            板書:

            ÷進率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

           。ㄐ(shù)點向左移動)

            (6)學生練習

            24dm=()m

            1450g=()kg

            13mm=()dm

            2、學習含有低級單位的復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

            出示:1米45厘米=()米

           。1)提問:這道題和上道題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結(jié)果。

            方法一: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0.45米

            =1.45米

            方法二:1m45cm=145cm=1.45m

           。2)提問:怎樣把含有低級單位的復名數(shù)改寫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

            小結(jié):復名數(shù)換算成高級單位的單名數(shù),相同單位的數(shù)不變,低級單

            位的數(shù)除以進率變成高級單位的數(shù),和原來的整數(shù)相加。

           。3)練習

            6km350m=()km

            8t40kg=()t

            5㎡20d㎡=㎡

            ()

            3、回到例題,給四位小朋友排隊。

            1m45cm>1.32m>0.95m>80cm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對錯。

           。1)305kg=30.5t(×)

           。2)25dm=250m(×)

           。3)1250cm=12.5m(√)

            2、學生之間互動

            同桌出兩道“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的練習題,老師抽選兩組同學

            練習題,出題小組代表把練習題板書到黑板上,抽取同學回答并做

            評價。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可提出這節(jié)課還沒有涉及到的其它單

            位的換算。

            3、小結(jié)“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要注意以下幾點

            板書:(1)明方向(2)確進率(3)移小數(shù)點

            四、拓展提升(用單位換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下面是把一塊長方形麥田的長和寬縮小到原來的千分之一后畫出的

            圖形。5

            求這塊麥田的實際長

            和寬是多少米?

            五、潛能開發(fā)

            樂樂的書桌桌面長90cm,寬50cm。如果書桌的長不變,寬延長

            20cm,那么延長后的桌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合多少平方米?

            請一名學生到講臺前來分析講解.

            六、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困惑?

            七、板書設計

            小數(shù)與單位換算

            80cm=()m1米45厘米=()米

            80

            80cm=m=0.8m

            100

            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0.45米

            80cm=(80÷100)m=0.8m

            =1.45米

            ÷進率

            1m45cm=145cm=1.45m

            低級單位高級單位

           。ㄐ(shù)點向左移動)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7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2.5+1.5= 7.8-1.8= 3.5+2.5= 6.4-1.4= 100-84=

            3.3+6.7= 85+15= 45+35= 4.5+2.6= 0.49-0.27=

            2計算

            3.54+5.26 368-269 18.32+27.57

            二、目標實施

            出示掛圖

            1、在歌手大賽的情境中,抽象出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模型,探究算法同學們,在電視里看到過歌手大賽吧?出示掛圖:這是一次歌手大賽的比賽現(xiàn)場,來看看選手們的得分情況吧,誰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2、 估計誰的總分會比較高呢?

            小組交流。

            3、高多少分呢?我們還需要來算一算。能用算式說明你的想法嗎?

            4、怎樣列式?

           。1)8.65-8.55=0.1 0.88-0.40=0.48 0.48 大于0.1

            (2)9.43-(8.65+0.40) 8.65+0.40=9.05 9.43-9.05

           。3)9.43-8.65-0.40

            這樣的小數(shù)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shù)嗎?請你選擇一種方法試算一下。

            組內(nèi)交流

            剛才在與同學們交流的過程中,你覺得誰做得比較好,請你向大家介紹一下;蛘撸谟嬎愕倪^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也可以給大家提個醒。

            5、練習

            試一試1

            6、小結(jié) :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shù)的加減混合運算有什么異同嗎?

            三、重點探究小數(shù)混合運算中的'簡算問題

            整數(shù)的運算定律一樣適用于小數(shù)的加減法,在進行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選擇比較簡便的方法運算。

            完成19頁2

            四、運用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 出示購物清單----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西部超市購物清單

            20xx.10.14 15:41

            商品名稱 數(shù)量 單價 小計

            面包 1(個) 5.40元 5.40元

            醬油 1 (瓶) 4.5元 4.5元

            醋 1 (代) 1.5元 1.5元

            應收:11.4元

            客付額:20元

            找零:8.6元

            請你任意提三個問題和同學一起解決一下。

            2、完成18頁2,19頁134

            五、總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探究了小數(shù)連加、連減和家建好后計算,那么你有什么收獲呢?在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些什么呢?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整數(shù)乘法,了解了小數(shù)的意義,知道了小數(shù)點移動所引起的小數(shù)大小變化的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關鍵,所以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注重以下兩點:

            1.在不斷的設疑中,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問題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動力。通過計算大小不同的物體的面積,在已有的整數(shù)乘法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0.3×0.2的積是多少,使學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積的變化規(guī)律。接著通過計算小數(shù)乘法,再次設疑:同樣是小數(shù)乘法,為什么有的積是一位小數(shù),有的積是兩位小數(shù)或三位小數(shù)?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進而設疑: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與乘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呢?學生通過探索,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乘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積就有幾位小數(shù)。

            2.習題的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習題以闖關形式出現(xiàn),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習題的設計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鞏固和深化,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打造,使全體學生的智力都能得到發(fā)展,充分體現(xiàn)了“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課程理念。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市政府修建了一個街心廣場,街心廣場的中間是花壇,花壇的周圍鋪滿了地磚,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課件出示街心廣場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街心廣場情境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美的追求與向往。

            ⊙引導探索,初步感知

            (一)探索方法。

            1.引導學生觀察這三個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都是長方形)

            2.它們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3.根據(jù)圖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2)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3)地磚的面積是多少?

            (4)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它們的面積之間可能有什么關系?

            5.引導學生計算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和花壇的面積。

            (學生匯報)

            (1)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為30×20=600(米2)。

            (2)花壇的面積為3×2=6(米2)。

            師:地磚的面積怎樣計算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想一想怎樣計算0.3×0.2,然后四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學生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后全班匯報。

            6.匯報結(jié)果。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3×2=6(分米2)=0.06(米2)

            師:說一說你們小組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轉(zhuǎn)化成3分米和2分米。

            師:請同學們觀察下面兩個式子。

            街心廣場的占地面積:30×20=600(米2)

            花壇的面積:3×2=6(米2)

            7.引導:看一看這兩個長方形長與長之間,寬與寬之間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1)這兩個長方形的長由30米到3米,縮小到原來的;

            (2)這兩個長方形的寬由20米到2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同學們對這兩個式子中的長、寬進行了比較,現(xiàn)在我們比較一下它們的面積,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面積從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縮小到原來的。

            師:用上面的方法比較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同桌之間討論)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9

            內(nèi)容:

            小數(shù)加減法

            課時

            1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探索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小數(shù)的加減法。

            1、能結(jié)合具體情景,提出數(shù)學問題;能運用小數(shù)加見方解決日常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基本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CCTV業(yè)余歌手大獎賽正在緊張激烈地進行,比賽分唱歌(滿分9分)、綜合素質(zhì)(滿分1分)兩項,5號選手的專業(yè)得分是:8。50分、綜合素質(zhì)得分是0。88分;9號選手專業(yè)得分8。85分,綜合素質(zhì)得分0。45分。我們來看一看誰的表現(xiàn)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構(gòu)建數(shù)學模型

            2、怎么樣才能看出誰的表現(xiàn)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兩名選手,誰的總分高。列算式。怎樣計算?

            3、討論:為什么要把小數(shù)點對齊?

            4、10號選手的專業(yè)得分是8。75分,他的綜合素質(zhì)得多少分就能趕上或超過5好選手?

            5、第12頁第3題。怎么樣才能寫得準確呢?看一看,和什么有關系?

            6、第12頁第4題。覺得要比較他們的身高最大的麻煩是什么?單位問題,不同的單位很難比較。自己想辦法比較,把他們從矮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

            三、游戲

            1、第13頁第6題。

            2、第13頁數(shù)學游戲。

            四、總結(jié)。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P46、47內(nèi)容。

            教學目標:通過“數(shù)一數(shù)”、“量一量”、“稱一稱”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jié)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重點: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一億的大小,并能結(jié)合實際,以具體的事物來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教學難點:結(jié)合具體事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

            課前準備:計算器;倒計時器。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1.揭示課題。

            a.談話:同學們,你知道最大的8位數(shù)是幾嗎?比它多1的數(shù)是幾?(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0000 0000與1億)

            b.揭示課題:一億到底有有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揭示課題:一億有多大

            2.認定目標。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要能從不同角度感受一億的大小,能以具體的實物表達對一億大小的感受。

            二、預習反饋,交流展示

            1.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引入

            教師故事引入:日本有一個著名的和尚名叫一休,他絕頂聰明,家喻戶曉。有一年鬧旱災,好幾個月都沒有下雨,一休知道后,非常著急,帶領老百姓開溝引渠,費勁周折才把很遠地方的水引到當?shù)兀尷习傩沼诌^上了幸福的生活。災區(qū)的人民非常感激一休,家家戶戶都掛上了一休的畫像,有個大將軍知道后,非常嫉妒。他滿心想懲罰一休,但是又害怕老百姓在背后說閑話,于是就想了一個自認為很好的辦法,他召見一休,對一休說:“你在災區(qū)救了那么多的老百姓,將軍我每個月獎賞你1億粒大米吧!眲傉f完,在場的人都笑了,可是一休卻十分感激大將軍,連連道謝。

            過渡:如果你在場也會嘲笑一休嗎?你覺得1億粒大米是很重還是很輕?

            學生猜想

            談話:我們真的去一粒一粒的數(shù)出1億粒米,再去稱一稱嗎?有什么好辦法能巧妙的推算出1億粒大米到底有多重呢?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預設a先數(shù)出100粒大米再稱出重量,進行推算;預設b先稱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數(shù),最后乘1億,算出1億粒大米的重量)

            2.明確小組學習任務與要求:

            談話:為了節(jié)省時間,課前老師已經(jīng)稱出了100粒大

            米約重2克,下面請小組長帶著組員核對交流“預習作業(yè)”的2—3題。我們要比一比哪一組最會合作?

            3.小組長組織交流“預習作業(yè)”中的第2—3題,教師巡視指導。

            三、全班交流,建構(gòu)模型

            1.全班交流“預習作業(yè)”的第2題:

            師:哪個小組愿意分享一下你們的推算結(jié)果?(學生回答完畢后出示)

            2.適時練習,深化認識。

            過渡:我們知道這1億粒大米約重200萬克,這么大的數(shù)字我們也想象不出來,如果我們折算一下,你看得就更清楚了!

            點擊出示讓學生進一步感知:

            A.出示:如果每人一天吃大米400克,200 0000克的大米夠一個人吃多少天?合多少年?(每年按365天計算)

            200 0000 ÷400=5000(天)

            5000÷365≈14(年)

            過渡:14年的是什么概念呢?大家數(shù)一數(shù)14年后你大學是否畢業(yè)了?點擊直觀展示。

            B.過渡:我們現(xiàn)在從日本回到國內(nèi),我們知道全中國人口至少13億,如果每人節(jié)約1粒米,照這樣計算能節(jié)約多少克的米?怎么計算。(13×200 0000= 2600 0000克)

            C.出示一個盛米的口袋:這個口袋是市場上一般用的盛米口袋,(每袋裝米2 5000克)這一億粒米裝在這樣的口袋里,能裝多少袋呢?讓學生猜想后再用計算器計算。展示(口袋、卡車)

            D。如果每人每天吃400克大米,這些節(jié)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呢?(學生計算)

            2600 0000÷400=6 5000(天)

            6 5000÷365≈178(年)

            過渡:知道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教育學生要愛惜糧食)

            3.全班交流“預習作業(yè)”的第3題:

            過渡:大將軍在第一回合沒有撈到便宜,又生一計,故意刁難地說:一休,你就這樣數(shù)1、2、3、4、……一直數(shù)到1億粒大米,你能答出將用多長的時間嗎?如果你能答出來,我另外獎賞你一大筆錢,否則我就懲罰你!這下可難住了一休,哪個同學愿意出手相助?你打算怎么幫?

            點擊出示活動主題二。

            談話: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看看數(shù)到10粒,要幾秒中(重復三次求出平均值為9秒)?

            請同學匯報推算的結(jié)果。指名學生回答。

            過渡:9千萬秒,這段時間長嗎?這么長的時間用秒作單位我們不容易具體感知,你認為應該采用哪個時間單位更合適呢?(預設學生回答:年)

            怎樣換算成多少年呢?指明學生回答。

            小結(jié):看了這個結(jié)果,你有什么感想?

            教師小結(jié):這里我們是按照一天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計算的,實際上我們每天只工作八小時,如果這樣的話,要數(shù)9年了。

            四、矯正反饋,遷移升華

            1。對比辨別,找尋推算規(guī)律。

            2。課堂練習:推算1億枚一元硬幣摞成的高度。

            情境過渡:大將軍兩次刁難都沒有難倒一休,只好給一休又發(fā)大米又發(fā)獎金,在發(fā)獎金時,大將軍又生一計:一休你知道這樣的.一億枚硬幣摞在一起一共能有多高嗎?如果你答不出來就請你在我這兒做一年的苦工。

            教師談話:課前大家測量一元硬幣的厚度了嗎?多問幾個學生得出平均值。(10枚一元的硬幣大約是2厘米,那你能用剛才總結(jié)的規(guī)律快速推算出1億枚硬幣摞起來的高度嗎?下面請同學們趕快行動,再給一休出招。

            指名學生反饋。

            談話:對于這個長度,大家都會感覺到很長,但究竟有多長可能還感受不深。我們把這個單位換算一下,看一看。點擊出示。

            對于換算好的這個數(shù)據(jù)大家可能還沒有感覺,請看大屏幕。點擊與學校附近的東方海逸豪園樓層、學校操場、珠峰比較。

            2。讀一讀下面的信息,再次感知。

            A.一億個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繞地球的赤道3圈半。(地球赤道有4000 0000米)

            B.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全國每月消耗26億雙一次性筷子,需要樹木200萬棵。

            C.1億張紙疊在一起,約有1 0000米高,比珠穆朗瑪峰(8848米)還要高。

            D.中國移動20xx年6月底的財務公布平均每天凈賺1億元。

            E.新明日報20xx年2月26日電,爆發(fā)禽流感的亞洲迄今已殺雞1億多只。

            F.1億滴水大約可以匯成3333升水,能夠裝四輛大型運水車。

            五、評價反思,加油充電

            1.教師追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呢?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研究的方法都是先測量少一些的數(shù)量,再進行推算。

            2.布置課后研究作業(yè):

            課外活動:請你自己確定一個關于“1億”的研究主題,進行活動并填表。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沏茶”“烙餅”等簡單的事例,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形成尋找最優(yōu)方案的意識。

            2、初步感受統(tǒng)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tǒng)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逐漸養(yǎng)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增強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最應該要珍惜的是時間,要珍惜時間,就要學會合理的安排時間,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運用優(yōu)化的思想去學習怎樣合理的安排時間。(板書課題:優(yōu)化)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情境一:沏茶問題

            1、問題導入: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

            你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估一估,做這些事情你需要多長時間?

            2、課件出示情境圖,從畫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怎樣安排可以節(jié)省時間?

            3、先讓學生同桌交流,再引導,合理安排時間,要考慮好各項事情的先后順序。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同時做?

            4、同桌合作,設計方案。

            5、互相交流,展示方案。

            課件出示流程圖:

            方案A:一件一件的做:

            方案B:幾件事同時做:

            6、對這些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

            小結(jié):看來,合理安排時間,不僅要考慮先后順序,而且還要考慮能同時做的事情要安排同時進行,這樣就能節(jié)省時間。像這種使用最短時間沏好茶的方案,我們把它稱為“最優(yōu)方案”,這種思想就是“優(yōu)化”思想。

            情境二:烙餅問題

            1、出示情境圖片: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關鍵的數(shù)學信息:每次只能烙2張餅,兩面都要烙,每面要3分鐘。

            2、組織活動:接下來進行一次烙餅比賽,看看誰是最聰明的烙餅師?

            引導學生用硬幣或紙片擺一擺,再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過程,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上臺展示烙餅的.過程,說一說用了多少時間。

            課件出示烙餅示意圖:

            3、小結(jié):這樣的安排,用時最少,也就是最優(yōu)化的方法。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探索烙4張餅,5張餅……所用時間的規(guī)律。

            知道了烙3張餅最優(yōu)化的方法,那么烙4張餅、5張餅的最優(yōu)化方案又是怎樣的呢?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討論操作尋找最優(yōu)化方法,并記錄過程。

            全班匯報交流,得出結(jié)論:

            四、聯(lián)系生活,當堂訓練

            這樣安排時間合理嗎?為什么?

            A、小東邊吃飯邊看電視。

            B、邊打電話邊騎車。

            C、一邊走路一邊看書。

            D、在馬路上踢球。

            五、暢談收獲,全課總結(jié)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總結(jié)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45頁中的例3, 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情境,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z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購物情境,掌握混合運算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

            教學準備:

            例3的教學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前題診測

            1、提問:不含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計算

            24+4806=答案

            20558=答案

            432-23+55=答案

            2518-400=答案

            先指名口答運算順序,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3。

            出示例3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意。

            問:從圖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用分步式獨立解決兒童衣服多少元一件這個問題,組織全班交流,說說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谧寣W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組織討論213-783這個算式是否符合解決此題的順序,進而探討出用小括號()來幫忙。

           、垡龑w納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式題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2、練習。

            讓學生完成課本第4頁中的議一議。

            先指名學生口答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最后進行全班反饋矯正。

            三、鞏固深化

            指導學生完成課堂活動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jié)

            提問: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請舉例說明。

            五、作業(yè)布置

            第6頁第5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畫圖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畫的線段圖和示意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2.進一步體會用畫圖的策略整理信息的價值,懂得畫圖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常用策略,培養(yǎng)運用這一策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強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學會用畫圖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價值,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1.提出問題: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們通過畫什么樣的圖來分析問題?

           。3)運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呢?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完成一些練習,通過這些練習同學們將再次感受畫圖這一策略的價值。(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畫線段圖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2頁“練習八”第4題。

            讓學生獨立畫出線段圖。

            觀察線段圖、分析解題思路,發(fā)現(xiàn):2本筆記本的價錢剛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10題。

            讓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信息將教材上的線段圖補充完整。

            這里比較困難的是弄清楚線段圖中,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張。

            教師可以進行啟發(fā):如果多出的這一段是8張,那王曉星就要把這一段都給張寧;這一段都給張寧后,兩條線段會一樣長嗎?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只能把王曉星比張寧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給張寧,這樣兩條線段才會一樣長。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張。

            讓學生獨立解答,組織匯報。

            3.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1題。

            組織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交流補充線段圖的方法,最后讓學生獨立解答。

            三、綜合練習

            用畫示意圖的策略解決問題。

            1.完成教材第53頁“練習八”第8題。

            這道題畫示意圖時,引導學生可以用一個小圓點表示一個人,畫出下面這樣的示意圖: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計算出每個方陣需要兩種顏色的運動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準備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頁“練習八”第13題。

            3.完成教材第52~54頁“練習八”其余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反思總結(jié)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充習題》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小數(shù)點向右(或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等,小數(shù)的值擴大(或縮小)10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個數(shù)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數(shù)點向右(或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等。

            3. 熟練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解決移動小數(shù)點時數(shù)位不夠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計算等活動,熟練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讓學生理清思路,熟練規(guī)律,并滲透歸納、整合的數(shù)學思想,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教學過程:

            1.口算:

            0.1810= 4.310=

            0.18100= 4.3100=

            0.181000= 4.31000=

            2.利用小數(shù)點移用的規(guī)律計算

            計算 結(jié)果

            93.0710 930.7

            93.07100 9307. 這里的小數(shù)點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 9.307

            93.07100 0.9307 小數(shù)點前無其他數(shù)時,應補上0。

            93.071000

            93.0710000

            總結(jié):一個小數(shù)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一個小數(shù)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

            注意:(1)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時如果位數(shù)不夠,要在左邊用0補足,再點上小數(shù)點,小數(shù)點左邊的整數(shù)部分還要添一個0。

            (2)小數(shù)點移動的方向不能搞錯。

            [在小數(shù)點移動規(guī)律的運用中解決移動小數(shù)點時數(shù)位不夠的問題]

            3.下面各小數(shù)和8.73相比較,大小有什么變化?

            8.73 87.3 0.873 0.00873 8730

            10

            8.73 87.3 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就是這個小數(shù)乘10。

            10

            0.873 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就是這個小數(shù)除以10。

            總結(jié):

            1.判斷小數(shù)點向哪個方向移動,如果是向右移動,就是8.73乘10、100、1000如果是向左移動,就是8.73除以 10、100、1000

            2.觀察小數(shù)點移動幾位,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動的'數(shù)位和0的個數(shù)相同)。

            [經(jīng)過二部分的對比訓練和比較,使得規(guī)律得到了進一步的理解]

            4.在( )里填寫適當?shù)臄?shù)。

            10 1000

            30.07 ( ) 0.062 ( )

            10 100

            3.732 ( ) 37.32 ( )

            5.填空:

            (1)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兩位,原來的數(shù)就( )。

           。2)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兩位,原來的數(shù)就( )。

            (3)把21.3( )是2130,把( )除以10就是0.72。

            6.在 內(nèi)填、,( )填適當?shù)臄?shù)。

            3.8 10=38 47 100=0.47 0.0081 100=8.1

            17.5 10=1.75 62.7 1000=0.0627 0.084 100=8.4

            5.27 ( )=527 10 ( )=0.01 3210 ( )=32.1

            0.063 ( )=63

            7.這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應注意什么?

            【通過對比練習和綜合練習的設計使得知識點得到了強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解程度,又增強了實踐運用中的對知識的感性認識。】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P43P45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shù)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

            2、能運用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變化規(guī)律進行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總結(jié)規(guī)律的過程,培養(yǎng)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發(fā)現(xiàn)并掌握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shù)點位置的移動為什么會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復習舊知。

            出示題目:比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學生完成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jié)。

            在一個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變數(shù)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沒有移動小數(shù)點的位置。而后兩題,因為小數(shù)點的位置發(fā)生了移動,所以數(shù)的大小也發(fā)生了改變。

            2、導入新課。

            小數(shù)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shù)的大小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小數(shù)點移動帶來的小數(shù)的大小變化。

            板書課題:小數(shù)點移動引起小數(shù)大小的變化。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第一環(huán)節(jié) 探究規(guī)律

            教學例1。

            1、課件出示教材第43頁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連環(huán)畫的內(nèi)容,講一講這個故事。

            指名回答,老師板書:0.009m、0.09m、0.9m、9m。

            引導學生思考:小數(shù)點移動與金箍棒的長短有什么關系?

            2、小數(shù)點移動后引起小數(shù)怎樣的變化?

            把0.009m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一位、兩位、三位小數(shù)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書:0.009m= 9mm)

           。2)移動0.009m的小數(shù)點。

            向右移動一位,變?yōu)槎嗌俸撩祝看笮“l(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ò鍟0. 09m= 90mm,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向右移動兩位,原來變?yōu)槎嗌?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變化?/p>

           。ò鍟0. 9m= 900mm,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02-14

          數(shù)學下冊教案02-02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11-11

          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教案02-17

          四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6-17

          五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03-12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6-14

          四年級的數(shù)學人教版下冊教案07-14

          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