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道用力能夠使運動的物體停下來,也能夠使停下來的物體動起來。
2、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體上,也可以通過其他物質(zhì)作用在物體上。
4、關注生活中物體停下來與動起來的用力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怎樣使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操作,探究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準備:
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2到3輛、課件。
預習要求:
觀察生活中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的現(xiàn)象,初步思考物體動起來與停下來和什么因素有關。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視頻播放:一輛公共汽車慢慢的駛向站臺,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后公共汽車,又開始啟動,繼續(xù)向前開。
2、教師講解:這個視頻播放的情景,大家應該非常熟悉,公共汽車到了站臺就會停下來,乘客上車之后,又繼續(xù)往前開。那么公共汽車停下來與動起來和什么因素有關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3、板書課題:9、動起來與停下來
4、學生齊讀課題,了解學習內(nèi)容。
二、怎樣才能停下來與動起來
1、教師提問:同學們,如果叫你們讓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你會怎么做?反過來叫你們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你又會怎么做?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指導。要想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我們就要用腳使勁往后蹬一下。而想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就要用腳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車停下來。
3、教師小結:不管是讓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還是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車動起來,或者讓運動的滑板車停下來。
三、探究讓小車動起來停下來與哪些因素有關
1、出示幾輛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車。同學們,大家看老師手上有幾輛小汽車,這些小汽車型號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師手中的這些玩具小汽車動起來或者停下來,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2、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計算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過程,初步體會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體會小括號的作用,并能正確使用小括號。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能力,養(yǎng)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1)掌握帶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計算。
(2)正確使用小括號。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課
出示例3
指名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問:用脫式怎樣計算?
指名學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順序。
三、做一做
讓學生在脫式本上完成,叮囑學生注意書寫格式,集體訂正。
并指明6名學生板演。
問:想一想,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指名學生回答。
板書設計:
58—(14+6)=58—20=38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經(jīng)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shù)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shù),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進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么樣子的? 師根據(jù)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征。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里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才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xiàn)在還是線段嗎?為什么?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么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回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著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shù)學書)你能在數(shù)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shù)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來畫線段?為什么?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著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么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么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么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么?為什么?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里?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么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diào),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在知識的整理過程中讓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讀寫數(shù)、數(shù)位順序表、計數(shù)單位、數(shù)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等方面的知識。
2、在整理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對萬以內(nèi)數(shù)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進行整理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目標解析:
復習課枯燥無味,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復習過程中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在情境中不經(jīng)意地參與到知識整理的活動中,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讀寫和大小比較,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及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萬以內(nèi)數(shù)的中間有0的數(shù)的讀寫。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中形成知識
(一)猜數(shù)引入。
1、由3、0、0、9組成的一個四位數(shù),位上是9,讀數(shù)時且讀一個零,猜一猜這個數(shù)可能是多少?(9003、9030)
2、你知道這是哪個單元學的知識嗎?(板書: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你能說出《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包含哪幾方面的知識嗎?
。ǘ┬纬芍R體系。
1、學生交流《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包含的主要知識點。
2、學生匯報主要的知識點,遺忘的部分加以點撥。
數(shù)數(shù)、數(shù)的組成、讀數(shù)寫數(shù)、數(shù)的大小比較、求近似數(shù)、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
設計意圖:通過猜數(shù)的游戲,讓學生初步回憶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的主要知識點,同時大大提高學生復習舊知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整理中掌握知識
。ㄒ唬┣榫骋唬
課件出示商場里6款液晶電視機,價格(單位:元)分別是:4986、6800、5008、7060、10000、50861、復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
。1)寫一寫:教師報價格,學生在紙上記錄,然后課件逐個出示價格,學生校對。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shù)的方法,寫數(shù)時要注意哪些方面?
強調(diào):寫中間有零或末尾有零的數(shù)時要注意數(shù)的中間或末尾寫幾個零。
2、復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寫法。
。1)讀一讀:指生讀出課件上液晶電視價格的數(shù),邊讀邊糾正讀法。
。2)說一說:指生說說寫數(shù)的訣竅。
強調(diào):不管中間有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3)比一比:讀數(shù)和寫數(shù)有什么共同點?(讀數(shù)和寫數(shù)時都從高位起。)
3、復習數(shù)的組成。
。1)貼一貼:根據(jù)教師的問題,指生依次在黑板上貼出數(shù)位順序表。
右起的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是什么位?第四位是什么位?第五位是什么位?
。2)說一說:指生說出每個數(shù)位的計數(shù)單位各是多少?
(3)想一想:數(shù)位順序表上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
。4)撥一撥:指生利用數(shù)的組成介紹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其他的學生快速在計數(shù)器上撥出這個數(shù),并說出價格。
4、復習數(shù)的大小比較。
。1)學生自主選擇其中兩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進行比較大小,同桌交流比較的方法。
。2)指生匯報,交流大小比較的方法。
板書有代表的幾組:6800○10000、4986○6800、5086○5008
。3)歸納總結大小比較的方法:
位數(shù)不同時,位數(shù)多的數(shù)大;位數(shù)相同時,從位比起,位上大的數(shù)大,位相同,依次往下比……
。4)把6款液晶電視機的價格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5、近似數(shù)的方法。
。1)猜一猜:老師選定了一款,這款的價格比6800元多一些,比10000元少得多,你知道老師選的是哪一款嗎?
。2)說一說:4986、5008、7060、5086的近似數(shù)分別是多少?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液晶電視機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在不經(jīng)意中參與到“老師讀數(shù)學生寫數(shù)、看數(shù)再讀數(shù)、學生在黑板上貼數(shù)位順序表、在計數(shù)器上撥數(shù)、自主選擇兩個數(shù)進行大小比較、猜老師選定電視機的價格”等活動中進行知識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聚集成知識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表達的欲望得到滿足。在復習數(shù)的組成時,讓學生初步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情境二(復習整百、整千數(shù)的加減法):
課件出示商場里其他電器的價格:
電吹風:260元電風扇:180元空調(diào):3000元洗衣機:2800元冰箱:3600元
1、根據(jù)上面電器的價格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2、學生匯報,板書有代表性的算式并指生說出算法。
。1)260+180=44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加18個十等于44個十,也就是440)。
。2)260—180=8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26個十減18個十等于8個十,也就是80)。
(3)3000+2800=58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加28個百等于58個百,也就是5800)。
。4)3000—2800=200(元)指生說說計算的方法(30個百減28個百等于2個百,也就是200)。
設計意圖:借助商場中其他電器價格的情境圖,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整百、整千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練習中深化知識
。ㄒ唬┗A性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4題。
先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模型獨立讀寫數(shù),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感,然后全班交流讀寫數(shù)的方法。
2、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數(shù)的組成。
3、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說明: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
4、完成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點交流:用不同方式表示數(shù)的方法。
(二)綜合性練習。
1、按規(guī)律填數(shù)。
。1)_______、2996、2997、2998、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3910、3920、______、3940。
。3)_______、5800、5900、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填上合適的數(shù)。
3、按要求組數(shù)。
用3、7、0、0組成不同的四位數(shù)。
(1)只讀出一個零的數(shù)有();
。2)不讀零的數(shù)有();
。3)的四位數(shù)是(),最小的四位數(shù)是()。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由易到難,有一定的層次性,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shù)感。
四、梳理中內(nèi)化知識
今天我們對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進行了整理和復習,你又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4
第3課時 復習空間與圖形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96-97頁期末復習的第10-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常見的平面圖形、量長度、觀察物體等基礎知識,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2、讓學生學會測量和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復習整理的內(nèi)容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圖形與幾何”部分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二、空間與圖形的復習
1、量長度的復習
在日常生活中長度單位有什么用處?
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
請分別比劃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長。
提問: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復習第12題。
學生獨立填寫,集體校對。
3.完成期末復習第13題。
(1)出示圖。
提問:這幅圖中有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按什么來分類的?
(2)說一說:你是怎樣知道它是幾邊形的?
(3)觀察:這些圖形是怎樣排列的?
(4)按一定的順序、顏色可以將這幾種圖形組合成一個漂亮的圖案,小朋友們下課也可以試一試。
4、完成期末復習第14題。
(1)出示圖,請學生估計每條邊的長各有幾厘米。
(2)再請學生用直尺量一量。
5.完成期末復習第15題.
(1)出示一只茶壺,請?zhí)幵?個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學們說說自己看到的茶壺的樣子。
提問:為什么同是一只茶壺,但看到的卻不一樣呢?
(2)獨立完成期末復習第15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又有了哪些收獲?還存在哪些問題?
板書設計:
圖形與幾何
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反思:
加深學生對測量知識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讓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身邊的各種事物,讓學生們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展現(xiàn)數(shù)學的魅力。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傾聽和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倡導自主探究的數(shù)學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發(fā)展提高,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26~27頁的內(nèi)容。
教材簡析:
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這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的支撐點。本課教材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引導學生先把已經(jīng)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按邊的數(shù)量統(tǒng)一命名為四邊形,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主動關注圖形邊的數(shù)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五邊形和六邊形,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條邊的認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平面圖形作準備。
在想想做做教材安排了折、剪、拼、搭等多種操作活動,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充分感知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特點,讓他們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變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通過圖形的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lián)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3、初步激發(fā)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意識,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交往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等活動,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
在折、拼、剪、搭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和聯(lián)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人若干根小棒、一個信封,內(nèi)裝一套四、五、六邊形紙片(地磚紋樣)、一張正方形紙,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情景圖:小朋友,新年里小狗史努比蓋了一座新房子,看多漂亮!可惜還沒鋪地磚,史努比正為該鋪什么地磚發(fā)愁呢!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它去挑選一下嗎?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一)認識四邊形
1、引導觀察:
⑴讓我們先來看看地磚樣品吧(多媒體出示)請小朋友把自己信封中的地磚樣品拿出來放在桌上。
看,這些地磚的形狀可真多。你認識其中的哪幾種圖形呢?把它們找出來放在一邊。
、茖W生獨立操作。
⑶指名匯報:你找的是哪些圖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
、纫龑Оl(fā)現(xiàn):觀察一下,這幾種圖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四個角,四條邊)
。ㄔu:巧妙設計貼近生活的情境,使抽象的幾何圖形的認識建立在已有的經(jīng)驗上,使新知的展開顯得十分自然。)
2、建立概念
⑴認識邊:真不錯,你們已經(jīng)認識邊了!誰來把正方形的邊指給大家看看?(指名板演)
⑵揭示邊:象這樣直直的一條,我們就叫它邊(板書:邊)
⑶數(shù)邊:
、傧饶闷鹱约旱恼叫危幻倪,再數(shù)一數(shù)正方形有幾條邊?(教師根據(jù)學生數(shù)的方法強調(diào):數(shù)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注意首尾相連)
②小結:正方形有四條邊,我們就說正方形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演示:圍成)
、勰敲撮L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是由幾條邊圍成的呢?先自己數(shù)一數(shù),再告訴同桌。
、刃〗Y:通過數(shù)一數(shù)這些形狀的邊,我們發(fā)現(xiàn)它們都是由四條邊圍成的,(板書:4)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給他們?nèi)共同的名字,叫四邊形(板書:四邊形)
(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并以此為起點,引導學生關注這些圖形邊的數(shù)量,并體會到可以根據(jù)圖形的邊的數(shù)量來命名,為后面學習五、六邊形巧設伏筆。)
3、鞏固認識:
、旁僬乙徽,你們桌上還有四邊形地磚嗎?(指名展示)
其他同學判斷:你們認為他找得對嗎?為什么?
、仆瓿上胂胱鲎龅1題
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是的在( )里畫。
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并說說剩下的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ㄔu:抓聯(lián)系是認識事物的一種方法。這里讓學生繼續(xù)找出其他的四邊形,使學生能用聯(lián)系的眼光來認識四邊形有四條邊的共性,并通過使學生對四邊形的認識更進了一步。)
(二)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分類、探究
⑴提出要求:觀察桌上剩下的地磚,你能把它們按照形狀分一分嗎?
⑵學生操作:先分一分,再告訴你的同桌,你是根據(jù)什么分的?指名板演。
、菂R報分法:你是怎樣分的?(五條邊的分在一起,六條邊的分在一起)為什么要這樣分?你能分別給他們?nèi)名字嗎?(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五邊形、六邊形)
、闰炞C:他說得對嗎?讓我們一起拿起自己的地磚數(shù)數(shù)看。
、尚〗Y: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叫什么名字?由六條邊圍成的呢?
2、鞏固認識:(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偬釂枺耗銜眯“舸钜粋五邊形嗎?
、趪L試操作:每人獨立搭一個五邊形
、劢涣鲄R報:搭一個 五邊形,你用了幾根小棒?(指名板演)
思考:搭一個五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為什么?
搭一個六邊形最少需要幾根小棒呢?請你搭搭看。
。ㄔu:通過組織分類、取名活動,使學生利用認識四邊形的經(jīng)驗自主遷移,從而建立五、六邊形的概念,并形成要知道一個圖形是幾邊形,可以數(shù)一數(shù)它有幾條邊的認識,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3、課堂小結,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把這些地磚按形狀分成了幾類?在分的過程中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真了不起,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圖形,你們都已經(jīng)認識啦。ò鍟n題)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偬岢鲆螅合葦(shù)一數(shù)這些圖形各有幾條邊,照樣子寫在圖形上,再填表。
、趯W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傧入娔X演示折法,讓學生說說折出的是幾邊形。
、谧寣W生照樣子折,邊折邊自己填空。
、蹖W生獨立完成后匯報。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①嘗試練習:先自己試著動手分一分。
②匯報交流:(指名展示)你是怎樣分的?
③小結:分的時候可以從一個頂點開始,每次分出一個三角形,就能使分到的三角形個數(shù)最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你有什么收獲呢?
五、拓展思維(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盘岢鰡栴}:在一張正方形的紙上剪下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菩〗M交流、合作:先動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樣嗎?再互相交流。
、侨嘟涣鳎ハ嗾故
。ㄔu:在鞏固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組織各種折、剪、拼、搭等實踐操作活動,不僅使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認識更深刻、更清晰,而且也使學生對圖形間的聯(lián)系和變換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在動態(tài)中認識事物。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富有個性的探索和嘗試,激活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數(shù)學能力。)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6
一、填空。
1.○○○
△△△△△△△△△△△△
△的個數(shù)比○的個數(shù)多( )個。
2. 量一量,左邊這條線長( )厘米。
3.把1米長的電線剪去40厘米,還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兩個水果,一星期要吃( )個水果。
6.按規(guī)律接著填,并統(tǒng)計出每種字母的'個數(shù)。(一條線上寫一個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個 b ( )個 c ( )個 d ( )個 合計( )個
7. 右圖第( )層第( )個是五邊形,第3層第3個是( )邊形,線段在第( )層第( )個。
二、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果果每分鐘大約走60( )。
、倜 ② 厘米
2.方方家請的鐘點工每天工作2( )。
、倜 ②分 ③小時
3.鐘面上的時刻是( )。
、 9:5 ②9時05分 ③9:05
4.得數(shù)是四十幾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斷題。
1.每張郵票8角錢,3元最多能買3張這樣的郵票。( )
2.被減數(shù)是八十幾,減數(shù)是二十幾,差一定是六十幾。( )
3.在裝有紅、黃兩種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紅球。( )
4.手工藝品展。
瓷器展 竹編展
繡花展 剪紙展
石雕展 景泰藍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繡花展。( )
(2)竹編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從景泰藍展到繡花展一定經(jīng)過石雕展。( )
(4)從石雕展到竹編展不一定要經(jīng)過繡花展。( )
四、解決實際問題。
買1棵小圣誕樹的錢可以買4件相同的圣誕禮物。
。1)買5棵小圣誕樹的錢可以買多少件圣誕禮物。
。2)如果每棵小圣誕樹36元,每件圣誕禮物多少元?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7
三角形面積的計算說課
一、說教材
1.說課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中的第二節(jié)。
2.教學內(nèi)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及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同時加深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zhì)。
3.教學目標的確定:
(1)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
(2)學會動手實驗操作,滲透旋轉、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歸納的能力,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3)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使學生初步懂得用運動變化的觀點去觀察事物;
4、教材編排的特點:
教材的編排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首先,通過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過渡到運用學具實驗操作觀察探索總結規(guī)律,再運用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為下節(jié)課學習梯形的面積具有正遷移的作用。
5、教學重點、難點及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教學難點: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教學關鍵:通過實驗操作和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達成目標。
二、說教法:
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有關特點及學生的學習習慣、認知基礎和接受能力;充分發(fā)揮學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學的規(guī)律和原則;本節(jié)課特采用了講解法、談話法、實驗法和激趣法等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以體現(xiàn)“精講、善導、激趣、引思”的課堂教學“八字”要求;達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指導思想。促進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
三、說學法: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能力,本節(jié)課準備指導學生學會以下兩種學習方法:(1)學會在動手操作中,實驗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的學習方法;(2)學會正確使用學具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優(yōu)化課堂結構,落實素質(zhì)教育;根據(jù)以上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復習舊知,作好鋪墊(1)口答(投影顯示)①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分別有什么特征?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計算下列圖形的面積。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學就是根據(jù)學生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為此,這三道復習題都是選取與新知識有密切聯(lián)系的,能為學習新知識起鋪墊作用。
2.談話設疑,引入新課學生解答復習題后,根據(jù)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談話設疑,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提問:如果把復習題中第3題的三個圖形從對角線剪開得出三個三角形,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nèi)容“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板書揭示課題。板書后再運用語言激勵學生提出:看誰學得又快又好。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學習情境。
3.動手動腦,指導探索第一:數(shù)方格求面積首先,發(fā)揮教材的作用,指導學生看教科書75頁,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同桌對答案。接著,教師放投影顯示方格圖,指名回答。最后小結,點撥引導,質(zhì)疑引思。師導:剛才大家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積,既費時又費力,并不容易求得準確,我們能不能象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一樣把三角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再求面積呢?
第二:指導實驗,觀察、歸納三角形的面積公式。
首先,從直角三角形推導。根據(jù)學生準備的學具,引導學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學生拿出其中的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老師逐步提出問題,(幻燈顯示)先提出:①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再提出:②每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逐個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總結。
其次,要求學生按照以上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分別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拼擺。其中,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拼擺實驗之后,教師投影顯示拼擺過程邊講邊演示(圖):首先把兩個銳角三角形重疊位置,接著旋轉、平移,就出現(xiàn)一個平行四邊形。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生動、具體形象,感染力強,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式來源的理解。
再次,歸納求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帶著問題通過主動的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總結,使學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為初步檢驗實驗的效果,教師再放投影顯示題目要求學生回答以下問題:①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 );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 );②每個三角形的面積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③三角形的面積=( ); ④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教學重點: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學生齊讀。 4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教學例題。先板書例題,用不同顏色表示數(shù)量關系以突出重點。接著要求學生讀題、看圖、解題。然后指名回答,集體糾正,教師板演解題過程。最后,質(zhì)疑問題,提出: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點,深化理解。
5.鞏固訓練,深化理解
(1)基本性練習:指出下面每個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計算出它們的面積。回應復習題3中的設疑,老師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能求它們的面積嗎?(2)趣味性練習:2判斷題,用手勢表示對的打“√”錯的打“×”。①兩個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
、趦蓚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
、廴切蔚牡走厼6厘米,高為3厘米,它的面積是18平方厘米。( )
、苋切蔚拿娣e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3)對比性練習:
2.下表中給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算出每個圖形的面積,填在空格里。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積(平方厘米) (4)發(fā)展性練習,課本79頁第7題。以上四類形式不同的練習題為檢查教學效果,根據(jù)教學目標,題目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有坡度;既突出重點,又分散難點,使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提高,既鞏固所獲得的知識,又深化了知識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既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既體現(xiàn)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又體現(xiàn)了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
6、課堂總結:
課堂總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畫龍點睛的作用;本課的總結采用了引導回憶歸納的方法,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和你學會了什么?這樣總結,既突出教學重點,又使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進一步培養(yǎng)歸納概括的能力。
7、家庭作業(yè):
練習十八第6、9題。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8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nèi)容是在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學習的。乘法口訣是數(shù)學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今后的計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務必熟練掌握。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有: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教學要求:
1、經(jīng)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乘法口訣的來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計算。
3、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單元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2、隨著口訣句數(shù)增多和數(shù)目的增大,記憶口訣是比較困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也是比較困難的。
單元課時安排:大約13課時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jù)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shù)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誘趣激學
1、師:孩子們,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來聽我們的課,你們緊張嗎?(緊張;不緊張),那請轉過身去,舉起你們的右手,向老師們打個招呼:(老師們好。┰倥e起你們的左手向老師們問好;(老師們好)舉起你們的雙手,高呼(歡迎你們。。好,孩子們真乖!請轉過身來,坐下。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是在哪見過的。
有四個盲人,他們也想知道大象長得什么樣子,讓我們來聽一聽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們,他們摸到的是幾只大象嗎?那為什么得出的結論不一樣呢?他們分別是從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請看大屏幕(課件展示大象圖),請同學們分別說出這是從大象的哪一個位置所看到的圖形?
。ò鍟呵懊-后面-側面。)
2、掲題:雖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狀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觀察物體)
師:四個盲人因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說成了蘿卜,扇子、柱子和繩子。那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嗎?
二、 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 確定方位。
師:下面我給每個小組分發(fā)一位新成員——儲錢罐,你們喜歡嗎?那就請它們分別坐在你們位置的中央。下面請坐在儲錢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揮揮手;請坐在儲錢罐后面的小朋友揮揮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讓學生分清前后左右。)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儲錢罐的前后左右。
2、 觀察儲錢罐。
。1) 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儲錢罐的什么?
學生匯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 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儲錢罐,現(xiàn)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xiàn)在你又在儲錢罐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儲錢罐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
師:我想采訪坐在儲錢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學,現(xiàn)在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匯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后面看儲錢罐是不一樣的。請問儲錢罐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xiàn)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匯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說一樣,有的同學會說完全不一樣
出現(xiàn)矛盾沖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儲錢罐左右兩邊,并在組內(nèi)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儲錢罐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銈儚募毠(jié)觀察并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儲錢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從前后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儲錢罐的一個面,要是能看到儲錢罐的前后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里討論后,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著儲錢罐轉一圈,也可以讓儲錢罐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ò殡S著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后左右再次觀察了儲錢罐,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么?
學生匯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儲錢罐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 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 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趙亮、王麗、江鈴、丁一四位同學一個禮物,大家看。(課件展示茶壺圖)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匯報交流)
2.小游戲:考考大家,比比誰的反應快。我說動作你來做。
、偕熳笫,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诶蠋熀痛蠹乙黄鹱觥3鲎笫,老師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樣?老師做錯了嗎?那大家做錯了?那為什么我們不一樣?那你知道老師的右邊是那邊嗎?左邊呢?前面呢?后面呢?
、勰俏覔Q個方向站,你還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嗎?這樣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樣我該怎么站呢?
3、孩子們,你能說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學嗎?你看到的又是同學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師:孩子們真聰明!那現(xiàn)在翻開你們的課本第48頁,做一做課堂活動吧。請認真觀察,并連線。
學生匯報交流。(課件展示)
四、總結反思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觀察物體)我們主要從哪些位置觀察的?(前面、后面和側面)還可以從其他的位置觀察物體嗎?(上面、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物體形狀一定不一樣嗎?(不一定)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紅、綠兩色彩色紙條,黃、藍兩色不同長度的小棒、小正方體、回形針、硬幣。
學生準備:
1把尺子,1把剪刀。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老師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經(jīng)準備好了。請最快的3生上來做排隊游戲,看他們是怎么排的?
生:從矮到高(從高到矮)
師:你們可真行,一眼就看出這個隊形是根據(jù)小朋友個子的高矮排列的。那你們能看出物體的長短嗎?
一、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提供:2件物體的長短比較。
2、用學具表示
師:如果我們想知道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你能不能用桌上的學具,通過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比一比的方法來表示呢?
(1)指導量的方法
。ㄏ日乙粋學生到實物投影來示范擺的方法)
師:想一想,怎樣擺才能量的準呢?擺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上臺,指導擺法:左端要對齊、沿物體擺直、一個接著一個等)
按照這種方法,我們就能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大約是4枚回形針的長,真不錯。(2)用學具比較紙條的長度
師:選你喜歡的學具,就用剛才某某小朋友的方法來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比比看紅紙條比綠紙條長多少。
生操作,師指導。
3、反饋[直接用媒體展示]
[課件出示用3種學具量紅紙條的結果]
為什么同樣是量紅紙條,結果卻不一樣呢?
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在量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來進行測量,也就是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板書:統(tǒng)一的標準]
二、做一做,引出1厘米
師:下面,我們就選用統(tǒng)一的標準——小正方體,來量物體的長[課間出示:做一做]先請你來估計這些物體的長度
1、用統(tǒng)一小正方體來估計下面物體的長度,再擺。
。ㄈ砍鍪竞笥眯≌叫巫鳂藴收f一說)
2、師:數(shù)學家規(guī)定像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這樣的長度為1厘米。[板書:1厘米]
一起來讀一讀。
3、用厘米說一說這些物體的長度約幾厘米。
4、挑幾個說誰比誰長幾厘米
三、認識厘米,用厘米尺量
。ㄒ唬┱J識厘米
1、介紹尺子
師:要知道物體的長度,一般都用尺子來量。[課件出示:厘米尺]
師:請小朋友們觀察這把尺子,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認識1厘米有多長同時滲透如何用尺子量
師:這個小正方體的邊長是1厘米,我們是這樣看的。[課件出示]
師:拿出你的尺子,在你的尺子上找出這個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師: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想想從刻度幾到刻度幾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可以拿一個小正方體,用它的邊長去比一比。尺子上每相鄰的兩條長刻度線之間的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有多長。
。1)比劃1厘米
。2)剪1厘米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4)認識幾厘米
師:把兩個1厘米拼在一起,是幾厘米呢?
(二)用尺子量
1、拿出黃色的小棒,估一估它大約有幾厘米長呢?
師:怎么才能準確地知道這根小棒的長呢?我們可以用尺子來測量。
2、請1生上臺演示用尺子量的方法。
每生自己動手量一量。
3、師:紅顏色的小棒長幾厘米呢?請你先估一估,然后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計的對不對?
4、師:這些小朋友是這樣測量蠟筆的長的(4厘米)你們看行不行?[課件出示]
。1)小紅:左端未對準0
。2)小明:從0刻度起的正確量法
。3)小東:從刻度2~6
師:小東的這種量法可以嗎?
5、師:現(xiàn)在你還想用這把尺子量什么物體的長度呢?(自己量吧)
6、量曲面物體的長
(三)小結、揭題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生講,師補充課題]
四、知識拓展(欣賞)
[媒體]奧運會會徽——中國印邊長約11厘米
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直徑7厘米
奧運會火炬——祥云高72厘米
奧運會門票——長20厘米寬9厘米
五、實踐作業(yè)
生活中,還有許多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作單位的,課后,請小朋友們收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來交流。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1
一·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96~98頁。
二·教學要求: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已有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計算9加幾的各種方法;通過比較,使學生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初步理解"湊十法",初步掌握9加幾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并能正確計算9加幾的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用數(shù)學的意識。
三·教學重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四·教學準備:
教具:實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學具:每人準備小棒18根。
五·教學過程: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26~27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類推等活動,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
2. 使學生在摸、數(shù)、折、剪、圍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掌握變換的規(guī)律,積累圖形變換的經(jīng)驗。
3. 使學生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我們在一年級時已經(jīng)認識了很多圖形,你還認識這些圖形嗎?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啟發(fā):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三個圖形,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們都有4條邊)
揭題:今天我們繼續(xù)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評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展開教學,樸實、自然,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二、 探索新知
1. 認識四邊形。
(1)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這樣的一張長方形紙,(出示長方形紙)摸一摸它的邊,再數(shù)一數(shù)有幾條邊。
要求:再拿出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看看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各有幾條邊。
談話: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都有四條邊,下面的圖形各有幾條邊呢?請小朋友像剛才那樣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
學生活動后反饋。
談話:剛才的這些圖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四條邊)像這樣的圖形都是四邊形。
。2)練習。
、僬J一認。
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略)。
②找一找。
談話: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四邊形,你能從周圍找到一些四邊形嗎?(數(shù)學書的封面等)
、蹏粐。
談話:你能在釘子板上圍一個四邊形嗎?先想一想怎樣圍,再和同桌交流。
。3)小結。(略)
[評析:通過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找一找、圍一圍等多種形式的操作活動,由認識規(guī)則的四邊形到認識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有層次地展開教學活動,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抽象出四邊形的本質(zhì)特征,既有利于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又為學習其他多邊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給大家的信封,信里有一些紙片剪成的圖形,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合作,先數(shù)一數(shù)每個圖形各有幾條邊,再把它們分成兩類。
反饋:你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五條邊的圖形分為一類,六條邊的圖形分為一類)
提問:有五條邊的圖形,是幾邊形?有六條邊的呢?
出示教材第二個例題的四個圖形。
談話:數(shù)一數(shù)這幾個圖形,每個圖形分別有幾條邊?是幾邊形?
小結:由五條邊圍成的圖形是五邊形,由六條邊圍成的圖形是六邊形。
談話: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它們都是多邊形,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都是多邊形。(在課題旁板書:多邊形)
談話:請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多邊形還會有哪些形狀呢?(七邊形、八邊形、九邊形)是的,多邊形還有很多,以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學習和研究它們。
[評析:在認識四邊形的基礎上,用類比、遷移的方法,使學生輕松地認識了五邊形、六邊形,學生不僅掌握了數(shù)學知識,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熏陶。]
三、 鞏固拓展
1. 圍圖形。
讓學生在釘子板上分別圍出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2. 搭圖形。
讓學生用小棒分別搭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
交流:你搭成的圖形分別要了幾根小棒?搭一個四邊形至少要用幾根小棒?搭一個五邊形、六邊形呢?
3. 折一折,剪一剪。
談話:今天我們認識了多邊形,你能用紙折出或剪出我們認識的多邊形嗎?
學生活動,教師組織交流。
師生共同活動,按想想做做第4題的順序折出不同的多邊形,再讓學生自由地折一折。
[評析:鞏固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新知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形成知識結構和發(fā)展能力的重要過程。教師通過數(shù)、圍、搭、折、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多邊形的認識,積累了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體驗了學習成功的快樂。]
四、 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新本領?對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滿意嗎?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52~53頁。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象。能根據(jù)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進行一些直觀的判斷與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 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逐步養(yǎng)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膠帶、標簽紙等。
學生按小組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綢帶、標簽紙等。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談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測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嗎?誰來說一說,你的身高是多少?(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用了同一個字米。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米(板書課題)。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作單位。
二、 初步認識1米
1. 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老師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估計)
談話:大家都想估計,那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地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啟發(fā):(指拉開的綢帶)這段綢帶的長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可以用尺量一量)
[說明:對于米,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身高談起,再讓學生大膽地進行估計,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了知識的生長點,為下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 認識1米。
出示米尺。
談話:這是一把米尺,它的長度是1米。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長。
提問: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米尺上的刻度,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
3. 用米尺量。
談話:怎樣用米尺量出剛才綢帶的長度是不是1米呢?誰來試一試?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綢帶,再讓每個小組照樣子量出1米長的綢帶。
提問:張老師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談話:同學們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討論:標簽離地面都是1米,為什么貼的位置各不一樣呢?
[說明:學生的年齡小,合作學習的經(jīng)驗不足,適時進行合作的指導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實效。同時,又兼顧并重視了合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個體體驗與思考。]
談話: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大家張開雙臂,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一些,還是短一些?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提問:你能用兩手比畫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
學生用手比畫1米的`實際長度。
談話:請每個小組在教室里任意選一樣東西,量一量,看從哪兒到哪兒的長正好是1米。
小組活動后,交流匯報。
[說明:讓學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兩手比畫1米有多長,學生的比畫有了參照,就會比畫得更準確。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長度表象。]
三、 深化對1米的認識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小組活動后,組織交流。
。3)談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長。睜開眼睛,伸出雙手,比畫一下1米的長度。
。4)提問:知道1米有多長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長的綢帶嗎?
學生活動后,用尺量一量剪出的綢帶是不是1米長。
[說明:通過排1米長的隊伍需要幾人,走1米長的路需要幾步這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認識。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靜的思考,通過閉眼想和再次比畫,力求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1米的表象。進而,再次讓學生根據(jù)表象剪出1米長的綢帶,并借助測量加以調(diào)整,學生頭腦中1米的表象將逐步精確。]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學生活動后,組織交流。
。6)完成試一試。
先分別估計黑板的長和寬、教室門的寬和高,再小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7)談話: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到一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再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身邊,最后圍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形。
四、 課堂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并通過計算幫助自己記憶乘法口訣。
4、進一步學會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1、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3、能夠正確地進行乘加或乘減的'運算。
教學難點:
學會用含有乘加或乘減的算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小朋友池塘邊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豐收了,你們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壯呀!
出示課本圖片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合作探究,學習乘加和乘減
1)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小朋友從畫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導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問題,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列式?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3+3+3+33443
3)引導學生繼續(xù)觀察,這時小熊也來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來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還剩幾棵玉米呢?你會解決嗎?
4)引導學生列出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剛才有人用12減1,而12又是從哪里得來的?既然12是剛才用34、43或3+3+3+3算出來的。那么如果把這兩次的計算寫成一個算式,你會寫嗎?
[設計意圖]先出現(xiàn)一步解決的乘法問題,給學生的下一步學習做好方法上的鋪墊。
請大家在小組內(nèi)商量商量,然后試一試。小朋友真能干,不僅列出了含有加減法的算式,,還列出了含有乘減法的算式。你們知道這樣的算式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嗎?
請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外,還可以怎樣列式來解決?小組繼續(xù)討論。乘加的算式有又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教師小結。乘加或乘減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減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用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乘加或乘減法的運算順序,學會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完成56頁《做一做》1、2題。56頁1題在引導學生看清圖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確運算的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對乘加法和乘減法的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
四、拓展性學習
1、在口里填上正確的數(shù)。
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
=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
4+6+8=口33+4+5+6+7=口口
[設計意圖]給學生有一定的展示場地,發(fā)揮他們的智能。
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88、89頁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通過活動,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并通過實際的測量鍛煉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能力。
。2)在活動中滲透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動手測量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分工意識和合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學會正確測量實物。
教學難點:
掌握測量的方法。
教法學法:
嘗試指導法、小組研討法。
教學準備:
測量工具,長方形的紙,能輸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表,學生分為3人一組。
教學過程:
一、選擇測量工具
。1)認識各種尺。講述:請把你帶來的尺拿出來,在小組內(nèi)看一看。
指名學生介紹學生尺、米尺和卷尺。問:你用學生尺、米尺和卷尺測量過長度嗎?量的什么?
。2)認識自己身上的“尺”。
介紹 “拃”、“步”和“庹”的長度。
二、進行實地測量
。1)量長方形的紙。
講述: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用學生尺分別量出四條邊的長。
學生各自測量、填寫。
把這張紙對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方便嗎?
學生交流得出結論:由于這張紙的邊長或折痕長都比較短,所以用學生尺來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來量,反而更麻煩。
小組活動:自己選擇物體進行估測,把結果填寫到教科書第89頁的表格里。
三、總結提升
這節(jié)課你參加了哪些活動,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板書設計
量一量 比一比
肩膀大約寬30厘米 一條鱷魚身長6米
20個人并排站著和鱷魚差不多長。
小朋友一庹有一米多一點
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鱷魚差不多長。
課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這一課旨在通過學生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的測量,加深對米、厘米的認識,通過實際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在沒有尺子的情況下想大致知道物體的長度的需求,激發(fā)學生認識天然尺子的欲望。從而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教案11-10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的教案09-26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24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2-05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文案01-06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人教版教案11-07
數(shù)學上冊《小熊購物》教案11-18
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15篇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