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不同擁抱給人帶來的感受,如幸福、快樂等,并能主動擁抱別人。
2.通過游戲,進一步體會與教師、同伴和家人親密擁抱的快樂。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重點:知道擁抱在不同情境中帶給人的感受。
難點: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體驗擁抱帶來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錄制不同情境下的擁抱視頻。
2.《大大的擁抱》語言CD。
3.《親親熱熱抱一抱》PPT。
4.課前與每個孩子抱一抱。
活動過程:
(一)回憶擁抱帶給自己的感受。
1.剛才我和你們做了一個什么動作?你有什么感受?
2.小熊嘟嘟也得到了很多擁抱,我們一起來聽聽誰會給他擁抱呢?
(二)利用教學資源欣賞故事第一段(得到別人的擁抱)。
1.提問:嘟嘟得到了誰的擁抱?嘟嘟感覺怎么樣?
小結:原來得到大家的擁抱,我們會感到很幸福、很快樂。
2.回顧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
提問:小朋友們,你得到過誰的擁抱?(現(xiàn)場提問一爸一媽:你什么時候給孩子過擁抱?)3.欣賞師幼擁抱照片。
師:在幼兒園里,老師也給過你們大大的擁抱,想想是在什么時候?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師:嘟嘟得到了這么多擁抱,嘟嘟會不會把擁抱送給別人呢?(繼續(xù)看故事)
(三)利用教學資源欣賞故事第二段(給別人的擁抱)。
1.提問:嘟嘟都把擁抱送給了誰?他們感覺怎樣?
小結:原來給別人擁抱也會讓別人變得開心、快樂。
4.回顧生活經(jīng)驗談一談。
師:你會不會把你的擁抱送給別人呢?你會送給誰呢?為什么?
小結:當小朋友不高興的時候你可以給他們一個擁抱,這樣他會很高興的。
(四)游戲"抱一抱",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播放輕音樂)。
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幼兒伴隨舒緩的音樂與自己的好朋友互相擁抱,提醒擁抱時要輕輕,不要把別人抱倒了。
1.和同伴抱一抱。
2.和老師抱一抱。
3.和家人抱一抱。
(五)一起對爸爸媽媽說一聲:謝謝爸爸媽媽。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主動與同伴擁抱,生活中習慣用擁抱表達情感。
活動反思
在這個社會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學說“好朋友,抱一抱”,在和同伴的互動中增進了與同伴間的感情。也通過接觸活動體驗到了肢體接觸帶來的快樂。有些內(nèi)向孩子通過這個活動也開心活潑了不少。通過語言的表達來交流相互間的情感,我也擁抱了每一個幼兒,讓孩子們感受老師對他們的愛與溫暖;顒又校⒆觽兌己芊e極地與我擁抱,有的孩子甚至還緊緊抱著老師久久不肯離去,整個活動不僅孩子感受到了擁抱增進的親切感,同時老師也感受到了孩子們對老師的喜愛。因此我發(fā)博客的時候建議家長當幼兒有好的表現(xiàn)時,可用擁抱來獎勵孩子,讓幼兒體會到擁抱是愛的'表達,是對自己好的表現(xiàn)的肯定。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擁抱父母、同伴,表達自己對他人的喜愛之情。
不足之處
對孩子擁抱老師和小朋友時教師應適時的去引導孩子們怎樣去積極的擁抱別人,和怎樣去積極的迎接別人的擁抱,在孩子們擁抱時可以給孩子們照張照片留念,那樣會更精彩。
總之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盡量避免不足,使不足達到最小化,讓進步一次比一次更明顯。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跟著老師玩游戲、念兒歌。
2、在游戲中學說簡單的禮貌用語。
活動準備:(材料準備)貼紙;
。ㄕJ知準備)幼兒初步了解一些小手的`本領。
重點難點:(活動重點)學念兒歌;
。ɑ顒与y點)學說禮貌用語。
教學過程:
一、夸小手
1、教師出示自己的手,問:這是什么?你們的小手在哪里?
2、和小手玩一玩:一根手指毛毛蟲,二根手指兔耳朵……;
3、夸夸小手本領大。
問:你們的小手有哪些本領?(鼓勵幼兒大膽表述或用動作表示)
師:我的小手還會說話呢。
二、玩小手、說小手(解決重點、難點)
1、教師邊念兒歌邊用小手表演。
問:你們看到我的小手說了哪些話?(幼兒說出后教師演示,集體模仿)
學玩小手。教師念兒歌,引導幼兒模仿小手說話。
2、師生一道玩小手念兒歌。師生圍成一個大圈,共同表演。
三、活動結束
附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要拉許多好朋友,“你好,你好”招招手,
“歡迎,歡迎”拍拍手,“謝謝,謝謝”握握手,“再見,再見”擺擺手。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萌發(fā)對體育游戲的興趣。
2、體驗與同伴游戲的快樂。
3、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4、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diào)性。
活動準備:
1、配班教師分別扮演大灰狼和另一個兔媽媽。
2、狼、兔頭飾,呼啦圈,《兔子舞》音樂。
活動過程:
1、師(頭戴兔媽媽頭飾):我是兔媽媽,我的兔寶寶們在哪里?
2、師(微笑著張開雙臂做擁抱狀:我的兔寶寶,媽媽好喜歡你們呀,快來和媽媽抱一抱。
。ㄓ變喊缤脤殞毟脣寢寭肀В
3、師:我有這么多可愛的兔寶寶,真開心,我們一起來跳舞吧。
。ㄍ脣寢寧е脤殞氹S音樂跳舞:甩甩頭---轉(zhuǎn)轉(zhuǎn)手---扭扭腰---擺擺尾---跳一跳---抱一抱。)
4、小兔抱抱
1)、師:兔寶寶們,跳完舞,我們來玩游戲吧。◣О嘟處煄ьI一半幼兒在場地一側(cè)地上自由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配班教師帶領另一半幼兒在場地另一側(cè)草地上自由練習雙腳并攏行進跳。教師進行隨機指導,鼓勵幼兒堅持跳一段距離。)
2)、教師指導幼兒分成四排,面對面站在場地兩側(cè)。
師(對另一半幼兒):兔寶寶們,你們在那邊玩的開心嗎?真想你們呀!你們想我們嗎?讓我們一起跳到中間來抱一抱吧!
(所有幼兒學小兔跳,跳到中間相遇時互相抱一抱再跳回。教師提醒幼兒雙腳并攏,鼓勵幼兒堅持跳到中間再返回。)
5、大灰狼來了
1)、把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的呼啦圈散放在場地上,讓幼兒自由跳著玩耍。
2)、師:不好了!大灰狼來了,兔寶寶們快跳到山洞里去。ㄒ龑в變阂蝗颂^一個山洞。)
3)、拿掉幾個圈,幼兒自由玩耍。
4)、師:大灰狼又來了,哎呀,這些兔寶寶們沒有山洞,怎么辦呢?(引導幼兒想出兩個兔寶寶緊緊抱在一起躲進一個山洞的辦法。)
5)、重復游戲,讓所有幼兒體驗團結友愛共同躲過大灰狼的喜悅。
6)、兔媽媽帶著兔寶寶回家,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這是小班上學期的體育游戲。小班上學期幼兒的情感上處于個體向集體的過渡期,交往意識較弱,同伴之間的關系不穩(wěn)定。雙腳并攏行進跳是本園小班本學期幼兒體能測試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幼兒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雙腳分開,雙絞先后落地不正確的'跳,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設計游戲化的故事情景,讓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激發(fā)幼兒主動、積極的意識。跳的動作選擇小兔子,呼啦圈作為道具貫穿在游戲中,幼兒積極參與到游戲的角色中,進行動作的練習。游戲簡單、有趣,適宜小班幼兒掌握。
教師在活動中以兔媽媽的角色扮演,帶領幼兒參與到活動中,融入幼兒當中,成為參與者、合作者、指導者,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在不同的音樂背景的襯托下,時而有趣、生動,時而緊張、驚險,時而又快樂、輕松,提高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有節(jié)奏的進行動作的練習。
整個活動動靜交替,體現(xiàn)體育教育活動學科本身的特點,幼兒在活動中感知了體育和情感的共進,達到了設計本次活動的初衷。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理解樹與人們的關系,感受散文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講述樹的好處,發(fā)展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fā)初步的愛大自然的情感。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5、理解散文內(nèi)容,豐富相關詞匯。
活動準備:
1、收集各種各樣的樹木及小鳥、小貓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圖片,布置成美麗的樹林。
2、與散文詩內(nèi)容一致的電腦課件1-8,連續(xù)的配樂朗誦錄音若干段。
3、樹桿、樹冠,膠水、大副鉛畫紙每桌一份。各種可供選擇的人與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4、電腦,下栽優(yōu)美的音樂2段。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進“樹林”參觀。
(1)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你們?nèi)淞滞婧脝?
(2) 幼兒隨優(yōu)美的音樂自由創(chuàng)編動作進樹林。
2、探索樹林的秘密。
(1) 師:美麗的樹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樹林里都有些什么?他們在干什么?
(2) 討論:為什么人們喜歡在樹林里玩?
3、欣賞、理解散文詩。
(1) 老師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師:樹林可真美,人們都喜歡在這里盡情的玩耍,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首《樹真好》的散文詩。(老師邊連續(xù)播放課件)
(2) (逐段放課件)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
A、樹真好,小鳥在樹上干什么?
B、樹真好,他能擋住什么?
C、樹真好,……
4、制作樹林,體驗樹的多樣性及好處。
(1) 樹真好,小朋友喜歡樹嗎?我們一起來做一片美麗的樹林,讓很多的小動物和小朋友都來玩好嗎?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樹干和樹冠粘貼成大樹,然后選擇喜歡的小動物粘貼在樹林中。
(2) 放配樂散文詩《樹真好》的錄音,幼兒自主操作。
5、聽音樂在美麗的樹林里自由舞蹈。
附:散文
師:樹真好,樹林里可真美,讓我們在樹林里一起跳個快樂的舞蹈吧!
樹真好,小鳥可以在樹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鳥就會唧唧喳喳地叫。
樹真好,能擋住大風,不許風吵吵鬧鬧,到處亂跑。
樹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陣陣風兒吹,滿樹花香往屋里飄。
樹真好,我們?nèi)以跇潢幭乱安,大家吃得很香,說說笑笑,熱熱鬧鬧。
樹真好,天好了,樹下鋪著陰涼兒,我和我的`小貓咪,躺在樹下睡午覺。
樹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來追我的小貓,小貓爬上大樹躲起來,氣得大狗“汪汪”亂叫。
樹真好,我做個秋千掛在樹上,讓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搖啊搖。
樹真好,樹葉在秋風里飄呀飄,樹下鋪著樹葉地毯,我們可以在上面滾來滾去,跑跑跳跳。
活動延伸:
1、把孩子們的作品陳列在活動室的周圍,讓孩子們參觀講述。
2、在自主活動中創(chuàng)編《樹真好》。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欣賞散文、理解散文內(nèi)容,感受樹的用途,并能遷移新的講述經(jīng)驗,嘗試進行仿編,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根據(jù)目標,活動分為欣賞、朗誦、仿編幾個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目標展開,抓住了語言活動的重點,節(jié)奏較為緊湊。
在課前我精心設計問題,對四個畫面的提問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鳥為什么喜歡樹?還有誰喜歡樹?為什么?小貓友為什么喜歡樹呢?”等等。在幼兒用散文中的語言回答后讓幼兒一起來學一學,自然流暢的讓幼兒學說散文。
在活動中,我對幼兒的回答及時作出回應。在提問“你喜歡樹嗎?為什么?”時,一個幼兒說:“樹可以做桌子!逼渌變壕透f“樹可以做椅子” 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樹可以做什么”上,我馬上回應:“都是樹可以做成什么東西,那在樹上、樹下能做什么呢?”幫助幼兒回到活動的目標上。有幼兒說到:“ 樹可以做碗!蔽荫R上進行追問:“做什么樣的碗?”幫助幼兒將話講清楚。在幼兒說“樹可以做鳥巢!睍r,我馬上問到:“鳥巢是什么做的?”讓幼兒得到了正確的經(jīng)驗。在幼兒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我請其他幼兒幫助他,讓幼兒在同伴互助中學會傾聽他人、評價他人。在組織活動時教師應做一個細心的傾聽者、敏銳的觀察者、積極的促進者,適時地對幼兒的提問回以有效回應,引發(fā)師幼之間、幼兒之間之間的多向互動。
從活動效果來說,活動中孩子們情緒高漲,興猶未盡,觀察、欣賞、記憶、想像、創(chuàng)編等多種能力得到了鍛煉與培養(yǎng),基本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活動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
作為散文欣賞活動,活動目標中要求幼兒欣賞散文,但按照活動設計,只是讓幼兒完整的欣賞散文一遍顯然是不夠的,幼兒的整體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賞時配上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賞后提問“你在散文里聽到了什么?”讓幼兒說說,不要求標準答案,然后“再來聽聽到底講了什么?”
在活動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讓幼兒來為樹做點事,是為了讓幼兒萌發(fā)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目標,但在活動的組織上有些拖沓,而且整個活動的容量顯得較大,所以可將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放到延伸活動中,并將活動落實到實處,認課班級樹,給它澆水、照顧它等,而第三個目標可滲透在前面的環(huán)節(jié)中。在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充分挖掘活動中蘊含的價值,在理解的過程中滲透情感的引導。
小百科:樹是具有木質(zhì)樹干及樹枝的植物,可存活多年。一般將喬木稱為樹,主干,植株一,分枝距離地面較高,可以形成樹冠。樹有很多種。
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游戲的名稱,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在教師的鼓勵下能參與建構游戲活動。
2. 讓幼兒對建構材料感興趣,感知特征,熟悉材料操作方法。
3. 通過教師的鼓勵、幫助,初步學習插、搭高、拼的技能。
二、活動準備
積塑、插塑,帶幼兒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以及房子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教師要請大家來當小小建筑師,幫幼兒園蓋房子。
2、觀察示意圖,引導幼兒說出外型特征
(1)、幼兒園有哪些房子?他們是什么形狀的?
(2)、圍墻是什么樣的?高不高?
(3)、幼兒園的樓房它是幾層的?寬嗎
(4)、我們要建幼兒園的哪幾個部分?
3、教師示范搭建房子的技能和方法
教師按順序搭出房子的形狀,墻可以用正方形、長方形搭建,屋頂可以用三角形蓋頂。
4、提出建構要求
(1)、要搭出房子的主要結構,可以自由選擇材料按意愿自由建構。
(2)、游戲時要愛護玩具,掉到地上要及時撿起來,不要把別人搭建的.房子碰倒。
(3)、要正確收放材料(輕拿輕放、按標記歸類擺放)
5、幼兒活動,教師指導
(1)、對搭建能力低的幼兒,可引導其模仿教師或看房子圖片進行建構。
(2)、引導他們從搭平面房子過渡到搭立體房子。
6、欣賞作品
你們覺得哪個房子搭的最漂亮?為什么覺得它漂亮?
7、評價總結
我們今天搭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材料來搭的?你還會搭哪些和教師不一樣的房子?
表揚能大膽建構、大膽創(chuàng)造的幼兒。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
2、知道用手觸摸是感知物體的一種方法,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
3、培養(yǎng)幼兒手眼協(xié)調(diào)的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積木塊、海綿、鋸沫板等。
2、兩杯水(熱水,涼水)。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課題
1、教師:小朋友們喜歡小蝸牛嗎?我們學小蝸牛爬一爬好嗎?
在木地板、海綿墊上爬,讓幼兒用手觸摸、按壓,感知并說出這兩種物體的硬、軟。
2、教師:哦,我們的小手能摸出硬的和軟的東西,我們的小手真棒!
當看見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硬的還是軟的時,可以用手摸一摸,這是一個好辦法!
二、在觸摸中感知物體特性,并表述出來。
1、摸一摸
(1)請幼兒聽口令從小筐中拿出硬的東西。(木積木)使勁捏捏、按按。
教師:你捏得動積木嗎?(捏不動的東西是硬的。)
(2)同樣拿出軟的東西。(海綿)
摸一摸,捏一捏,還可以擰幾圈,海綿是柔軟的。
。3)幼兒摸摸鋸沫板,感受正反兩面的不同。(粗糙和平滑)
能說出一面扎手,摸起來不舒服,是粗糙的。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4)伸出雙手分別握住熱、冷水杯,并說出哪杯水熱、哪杯水冷。
小結:我們的手不僅能摸出硬的、軟的東西,還能摸出冷的、熱的、粗造的、光滑的東西。
2、選一選
請幾名幼兒上來,任選一件喜歡的物品。
告訴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還是熱的、冷的。
3、找一找
帶領幼兒在活動室里邊摸邊問哪些物品是硬的`、軟的、冷的、光滑的等,讓幼兒逐一說出感覺。
4、說一說
平常還摸過什么東西,是粗糙的、柔軟的、熱的?
5、小結:手能摸出硬的、軟的,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東西。
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摸:如電源插座、開水、旋轉(zhuǎn)的電風扇葉等,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三、游戲:《我能干》
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東西,說出自己的感覺。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毛毛蟲(紐扣貼畫)
目標:
1.嘗試在即時貼底板上用紐扣組合黏貼成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
2.通過觀察玩具毛毛蟲的變化和教師所繪的毛毛蟲造型,嘗試用紐扣按一顆緊挨著一顆的方法連接拼貼毛毛蟲。
3.知道將不用的紐扣按顏色放回相應的盒中。
準備:
1.各色鮮艷的可反復使用的即時貼底板(可用廢舊紙盒的內(nèi)底板貼上即時貼做成)人手一塊。
2.足夠數(shù)量的各色大紐扣。
3.絨布玩具毛毛蟲。
過程:
一、調(diào)動對毛毛蟲的已有經(jīng)驗
1.出示絨布玩具毛毛蟲。誰來了?這只毛毛蟲是怎么樣的?你們用手來比比看。(引導幼兒注意到這是一條長長的毛毛蟲。)
(分析:讓小班幼兒用動作比劃“長”,利于加深幼兒對毛毛蟲“身體長”的印象,為后面創(chuàng)作時表現(xiàn)長長的毛毛蟲作準備。)
2.這條毛毛蟲可調(diào)皮了,它不停地把身體變來變?nèi)ァ?教師將毛毛蟲扭成交叉狀。)你們看,它的身體變成什么樣了?你們來學學看。(教師用線條畫出毛毛蟲的交叉造型。)
3.它又變成什么樣了?(教師將毛毛蟲的身體變成拱形。)這次,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教師用線條畫出拱形毛毛蟲。)
4.毛毛蟲的頭也會變。(教師將毛毛蟲的頭扭向后方。)你能發(fā)現(xiàn)毛毛蟲現(xiàn)在想做什么嗎?(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頭向后的毛毛蟲就好像在向后看。)
5.如果我想讓毛毛蟲向地下鉆,頭應該怎么變呢?
(分析:改變頭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毛毛蟲的造型,幼兒如果能體會到這一關鍵點,便可以在后面黏貼時表現(xiàn)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同時,教師的提問可以提示幼兒根據(jù)頭的方向想象毛毛蟲所處的環(huán)境,如毛毛蟲在向上吃樹葉、在向下鉆地洞、在草地上玩等,這樣幼兒在后面黏貼時就能自發(fā)地添畫毛毛蟲的背景,使畫面更豐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確黏貼的任務和要求
1.今天老師請你們黏貼出一條長長的毛毛蟲,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調(diào)皮的毛毛蟲。用什么來做呢?
2.教師逐一介紹紐扣和即時貼底板。
3.誰會將紐扣黏貼在底板上?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在即時貼上黏貼紐扣的方法。
4.教師講解并演示黏貼的方法:先將紐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貼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貼時,要一顆紐扣緊挨著一顆紐扣,這樣才能黏貼成長長的`毛毛蟲。
5.請全體幼兒用動作模仿并說出黏貼的方法。尤其強調(diào)要一顆緊挨著一顆,不用的紐扣按照顏色放回對應的盒子里。
(分析:此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明確黏貼的方法,降低操作難度,使他們更有信心地、快樂地投入黏貼活動。)
三、在教師指導下黏貼毛毛蟲
1.教師提醒幼兒將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黏貼,鼓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tài)的毛毛蟲?捎们榫承哉Z言引導:“你的毛毛蟲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蟲的頭在轉(zhuǎn)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還是在向后喊朋友呢?”
(分析:情境性語言的使用不僅有利于幼兒展開想象,關注毛毛蟲的姿態(tài)和造型,而且能自然地引發(fā)幼兒畫出小草、地洞、樹等簡單的背景,豐富畫面。)
2.提醒幼兒將不用的紐扣放回盒中。
四、相互欣賞作品,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1.誰能告訴我,你的毛毛蟲在干什么?
2.引導其他幼兒驗證,通過頭部方向的變化和身體的扭曲,變化出毛毛蟲的不同姿態(tài)。
3.針對幼兒將不同顏色的紐扣混雜在一個盒里的情況,強調(diào)按顏色分類擺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2、通過活動,學習按指令向一定方向爬,并能做到正確、快速,不擠撞。
3、體驗師生共同活動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共同學習的愿望,提高活動的`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活動過程:
一、扮演,激發(fā)參加活動的愿望:
1、教師建議,分配扮演(教師扮貓媽媽,幼兒扮小貓)。
2、戴頭飾,從中滲透許多可以分成1個、1個……。
二、游戲《小貓捉魚》:
1、小貓跟著貓媽媽學爬。
2、小貓捉魚:
觀察貓媽媽手中的魚,知道有許多魚和許多種顏料。
貓媽媽把小魚朝一個方向拋,小貓朝這個方向爬著去捉魚。
要點:必須是爬著過去捉魚。
三、小貓裝魚:
分顏料裝到相應的盤中,滲透1個、1個……合起來就是許多。
四、小貓回家:
貓媽媽帶著小貓聽著音樂高高興興地回家,把小魚送到娃娃家。
活動反思:
本活動融體育游戲和計算游戲為一體,把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滲透在游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快樂地參與,真正做到在活動中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藝術領域教案 小班教案04-01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