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選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詞語“協(xié)調(diào)有序”、“理所當然”、“綽”、“伏”以及關聯(lián)詞“無論……只要……一定……”會用“假如……總要……”說幾句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重點語句的理解,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學難點
1、從字里行間,讓學生透過樸實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樸實、善良的人性美。
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有一條潺潺而流,清澈見底的水溪,每當劉章爺爺回憶起家鄉(xiāng),覺得最美的還是小溪中的搭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引導質(zhì)疑
1、師范讀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ü烙媽W生能領悟出搭石很美)
2、過渡:課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句話,并齊讀
相機板書:一道風景
3、引導質(zhì)疑:為什么說“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怎樣的風景?想不想去欣賞這道風景呢?就讓我們跟隨劉章爺爺,跟隨家鄉(xiāng)的人們,走進課文,一塊去發(fā)現(xiàn)搭石的美。
三、圍繞風景,自主尋美
1、生帶著問題,默讀2—4自然段,圈劃出你認為很美的語句。
出示問題: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畫面描寫得美?美在哪里?
請大家?guī)е鴨栴}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美麗的波浪線劃出美的語句,并有感情地讀讀。
(學生運用讀、找、畫、議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通過輕聲讀,培養(yǎng)語感,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
師:老師看到很多語句上劃上了美麗波浪線,咱們依順序來交流交流。
2、生讀讀自己發(fā)現(xiàn)的美,師引導感悟美
.(指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品析美)
。1)體會老人擺搭石為人著想的心靈美。
出示: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著急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衡,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僬页鑫闹忻鑼懤先藬[搭石的關聯(lián)詞(無論……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關聯(lián)詞讀一偏。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引導抓住老人擺搭石時動作的詞語“放下”、“搭上”、“踏上”體會作者的留心觀察和老人的細心、為人著想)
這是一道為人著想的風景。
相機板書:為人著想
、谥笇Ю首x:多么可親可敬的老人,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感謝他們。
。2)體會一行人協(xié)調(diào)有序過搭石的和諧美。
過渡語:這里的人心靈真美。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寫家鄉(xiāng)搭石的美?
出示語句: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你找的是十分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請大家輕聲讀這段話,說說你眼前浮現(xiàn)什么情景。
①你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
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
文中寫什么“協(xié)調(diào)有序”?怎樣的動作是“協(xié)調(diào)有序”?師生配合著讀,選一組配合。
。ú缓米甙,注意節(jié)奏要跟上、要讀得“協(xié)調(diào)有序”,讀不好,可要掉進水里,有信心嗎?)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漸快,反復三次)
師:一行人這樣走著,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揮呢?對,其實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協(xié)調(diào)有序。
②這句話中你還從哪幾個詞體會到畫面的美的?
“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一生聲情并茂讀詞語,其他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身臨其境去感受)
師小結:一行人走搭石的動作之美、聲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美,這是一道和諧的風景。
相機板書:和諧
③配樂朗讀:多么美的畫面,猶如一首清麗的小詩,請大家用讀詩的韻味,讀出這幅美的畫面。(師在句子下用“/”畫出提示)
。ǚ磸屠首x,層層感悟,這樣,以讀代講,以讀悟情,以讀達情,讓學生體會出其蘊涵的感情。)
(3)體會謙讓、敬老美
師過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賹W生讀語句“如果兩個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溫馨的畫面,能淡淡你對這畫面的感受嗎?
。ㄟ@是一道互相謙讓的風景)
板書:讓搭石,謙讓(或互助,團結)
師:好一個謙讓,你讀懂了文字里含著的美,請男同學一起來感受份美。
男生讀
2、過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哪些詞語能打動你,理解“伏”“理所當然”
、邶R讀“伏”字遍,理解字義
、刍顒蛹由罾斫猓含F(xiàn)在老師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
請個小伙子
男生彎下身子,師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個很棒的`年輕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過小溪。
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
老人沒有道謝,年輕人會生氣嗎?
想象:這位老人年輕時他也一定曾經(jīng)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芡高^“伏”“理解當然”看出這里的人怎樣的情感?
師小結:家鄉(xiāng)的人一代又一代地傳遞著尊老敬老淳樸民風,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風景。
板書:尊老敬老
小結:這里有淳樸的鄉(xiāng)風、民風、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萃卣梗赫归_你們的想象,這一種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我們還會有哪些人來走,我們還會看到哪些馨的場面?
口頭說話:
。ǔ鍪咎崾荆┘偃纾撸邅碜叽钍撸呖倳撸,人們把這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如:膽小的孩子,外鄉(xiāng)人,殘疾人等)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
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說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
四、總結升華,贊頌美
過渡:這美撞擊著劉章爺爺?shù)男撵`,并發(fā)出由衷的感嘆,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贊揚什么?(搭石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僅僅在贊揚搭石嗎?還贊揚(鄉(xiāng)親們)
贊揚鄉(xiāng)親們的什么?(相親、相愛、友好互助的美好心靈)
從哪里體會到這些?(聯(lián)系上文)
相機板書:美好心靈
。ㄗ屔鷥A聽與評價,充分理解與感悟.此時,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讓他們在交流中升華對文章的理解).
2、齊讀這一句,讀出內(nèi)心的贊嘆與感動
五、拓展延伸,發(fā)現(xiàn)美
過渡:同學們,搭石的美,我們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們記在心里,其實,這樣的美也在你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導學生說說身邊美的小事
請大家讀讀句子: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傘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一句風中的問候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一個關懷的眼神
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彎腰撿紙時的身姿
……
……
。朗怯篮愕闹黝},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你們都有一顆發(fā)現(xiàn)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美寫出來。
(以“發(fā)現(xiàn)美”延伸課文,使讀寫真正落到實處)
板書設計:
為人著想
和諧
一道風景互相謙讓
心靈美
尊老敬老
語文教案 篇2
課時目標:
1、了解民間故事情節(jié)曲折的特點,學會從人物語言、心理描寫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從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中領會文中人物性格,增強民間故事語言的賞析能力。
教學程序:
一、鞏固預習
1、讓一名平時字詞掌握較差學生上黑板列出本課需掌握的字詞:
(生書寫)
撒撬彌桅唆吻
指名一生寫出字音,師生共同正音。
2、解詞:笑逐顏開
恩將仇報
堂堂
二、解題啟思
1、文章選錄于那部著作?你對這部作品的知識了解多少?
生:選自《一千零一夜》。它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世界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又名《天方夜譚》,“天方”是指阿拉伯地區(qū),“譚”通“談”。作品真實地反映了公元8世紀至16世紀阿拉伯的器的風土人情,顯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象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
2、課文為什么不改為“漁夫和魔鬼的故事”?
生:因為文章是從漁夫的活動展開的`。
三、梳理情節(jié):
1、抓漁夫心理變化的句子,用一個詞概括。
漁夫在打漁生涯中不幸遭遇魔鬼,經(jīng)歷了一次最嚴峻的人生考驗。面對著這突如其來的生死攸關的困難,漁夫的心理產(chǎn)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請找出有關的句子。
2、學生討論,并領會情節(jié)的曲折性。
生:漁夫先為自己好不容易第四次捕魚時,撈到一個可賣十塊金幣的膽瓶,解決了生計問題而高興。當他遇到了兇惡的魔鬼,內(nèi)心無比害怕之后,又鎮(zhèn)定下來,按自己的計劃騙魔鬼上鉤,這里應是自信的。最后,漁夫處置兇暴的魔鬼的態(tài)度果斷而堅決,從不受魔鬼的誘惑。
板書:喜悅
害怕
自信
果斷
情節(jié)曲折
四、研習性格
1、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形象個性。
提示:你現(xiàn)在正扮演誰?縮短本人與文中角色差距。
2、課本劇表演:漁夫與魔鬼的斗爭過程。
演員——魔鬼:魏禮偉
漁夫:劉見樂
道具——面具2個、馬夾、風衣內(nèi)襯
舞臺監(jiān)督——楊綠野
音響——魔鬼進出場模擬錄音
3、評議角色表演:舞臺上的“他”表現(xiàn)如何?
生:我覺得“漁夫”在與“魔鬼”說話時,應該用顫抖的聲音表示自己的害怕,并且加上表情動作,比如瞪大眼睛、全身抖索等;最后與瓶中的魔鬼說話時,應十分果斷,沒有絲毫的猶豫,要有斬釘截鐵的感覺。
4、概括人物性格:從漁夫和魔鬼的表現(xiàn)可見他們有什么不同的性格?
學生討論,板書:誠實、機智、勇敢(漁夫)
兇惡、愚蠢、狡猾(魔鬼)
五、想象描述:
1、“假如漁夫在第三個世紀救了魔鬼”,請設計一段話。學生構思。
2、學生交流,選取典型例子,評議哪一例更加合理。
六、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表演、評議、想象,認識了漁夫這一勞動人民的代表勇敢、機智、誠實的性格,并領會了民間故事情節(jié)曲折、語言生動的特點。
板書:
漁夫
善良、誠實、機智、勇敢(魔鬼兇惡愚蠢、狡猾的故事喜悅果斷情節(jié)曲折自信害怕)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蒲松齡及其《聊齋志異》。
2.積累文言詞匯:止、敵、顧、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情節(jié)結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4.揣摩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學習在敘事基礎上發(fā)表議論的寫法。
5.體會屠戶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過程。
6.學會勇敢機智地與邪惡勢力作斗爭。
教學重點:
積累詞匯,理解文意,體會道理。
教學難點:
怎樣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由學生說帶“狼”字的成語。然后談起狼的本性順勢導入。
二、回憶鞏固作者: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山東省淄博市)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代表作《聊齋志異》“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三、檢查預習:
1.檢查朗讀情況: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讀準句讀)
2.檢查字詞句疏通情況。(以考查的形式進行)
3.讓學生口譯進一步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小組解決或向老師提出)
四、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本文敘述怎樣的一個故事,并能說出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矛盾雙方、故事的`開端。
2.理清情節(jié)。
。ㄍ缿簦┯隼--懼狼--御狼--斃狼
五、變換角度,讀評故事:
1.揣摩屠夫當時的心理和狼當時的心態(tài)。
屠夫天晚回家,從遇狼到最后把狼殺掉,他當時心理是如何變化的,而狼當時的心態(tài)又是如何?請同學們展開豐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述,然后自選角色(四人小組,其中一人用客觀敘述的語氣旁白屠夫的行動)作形象表演。
提示:要扣住幾個主要情節(jié):
屠夫:遇狼--懼狼--御狼--斃狼
狼:綴行甚遠--并驅如故--眈眈相向--假寐誘敵,挖掘出狼的性格。
(教師點評,師生共同分析屠夫和狼的形象)
屠夫:機智、勇敢、警覺、善于斗爭。
狼:貪婪、兇狠、狡詐。
2.悟讀:明主旨,談感受。
思考:你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悟?(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談。學生暢談之后,教師點評、小結。)
六、布置作業(yè):
請結合圖片適當想象,將此文改寫成一篇白話故事。注意環(huán)境、神態(tài)、動作、心理描寫。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味文章氣勢,感受情感律動。
2、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初步了解戲劇文學的特點——劇本主要靠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
3、品味語言,理解語言中所包孕的深意,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戲劇文學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
3、作品中人物情感的表達方式。
三、教法設計
1、聽一讀一賞一讀:讓學生在回環(huán)往復的讀書中,體悟、理解。
2、課堂討論: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朗讀、思維、說話多維交流。
3、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各種器官的感受,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四、課前準備
提供參考書籍及相關網(wǎng)站,讓學生走近戲劇,走近郭沫若,走近屈原。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學生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資料,交流有關感受。
教師播放《橘頌》的背景畫面(電影《屈原》插曲),學生感受草木颯颯的悲涼氣氛,傾聽屈原在波濤洶涌的沅水岸邊的仰天長問,情境導入新課,教師板書課題。
屈原:名平,字原,號靈均,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戰(zhàn)國時期出國人。用楚辭形式寫了我國第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因看透秦國吞并六國的野心,力勸楚王聯(lián)齊抗秦,后來遭奸人陷害,罷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國。楚國被攻占后,自投汨羅江而死。
郭沫若:現(xiàn)代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他從抗戰(zhàn)的現(xiàn)實斗爭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聲和時代的責任,又從往昔的歷史回顧中汲取著斗爭的力量與澎湃的詩情。
《屈原》寫于1942年1月,這時正值抗日戰(zhàn)爭的相持階段,也是國民黨統(tǒng)治最黑暗的時候。蔣介石消極抗日,發(fā)動“皖南事變”,大肆屠殺愛國抗戰(zhàn)軍民。
。ǘz查預習
預習作業(yè)詳見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前熱身”部分內(nèi)容。
。ㄈ┱w感知
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情境及課文錄音,學生欣賞體驗,品味文章語言,體悟文章氣勢,并談整體感受。
1、你覺得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激情澎湃,氣勢雄渾。
2、模仿朗讀:根據(jù)剛剛所聽到的錄音,仔細揣摩語氣、語調(diào)、語速,自由朗讀全文。
3、與以往課文相比,這篇課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是屈原的內(nèi)心獨白。是人物直抒胸臆,直接流露內(nèi)心深處烈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戲劇藝術表現(xiàn)手法?梢灾苯诱故救宋飪(nèi)心深刻而復雜的.矛盾。本文充分展開藝術聯(lián)想,達到物我同化的境界。
郭沫若十分注意在戲劇沖突中激化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逐漸推向高潮,最后以長篇抒情獨白的方式噴瀉二處,以達到限度的戲劇和抒情效果。
4、結合課文背景,根據(jù)你的理解,談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兩層:詩人呼喚與歌頌風雷電這些偉大的神力,表達對黑暗的憤激和對光明的禮贊與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像來抨擊昏庸腐朽的當權者。
。ㄋ模﹩栴}探究
《雷電頌》是屈原的內(nèi)心獨白,我們能夠從中讀出屈原的內(nèi)心世界。請找出你最感興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讀給大家庭,并說說這里寫出了屈原怎樣的內(nèi)心感情。
1、學生誦讀,以讀帶品,體會文章內(nèi)容和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
2、小組交流、討論品讀感受。
3、學生就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談有所感的句段,并讀出其中所包孕的情感。
4、你認為屈原是一個怎樣的人?
愛國愛民,忠貞不屈,有著浩然正氣和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的人。
5、在朗讀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將很多事物賦予了其它的含義。歸納一下,作者究竟賦予了這些事物什么特別的含義?這是一種什么手法?
風雷電:象征變革現(xiàn)實的偉大力量
洞庭湖、東海、長江:象征人民群眾
無形的長劍:堅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無德無能、欺民惑眾的官僚統(tǒng)治集團
象征:根據(jù)事物之間的某種聯(lián)系,借助某一具體事物的形象(象征體),以表現(xiàn)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體)。能夠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說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達出來,且化“抽象”為“具體”,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極大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6、討論:《雷電頌》這段獨白激情澎湃,氣勢雄渾,作者是如何做到這一點?
從句式、修辭等角度。
運用擬人、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達愛憎。
運用排比、反復,使句式整齊,鏗鏘有力。
多用短句,表達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語氣。
7、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從局部理解回到整體感知。理解屈原“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
。ㄎ澹┚毩曥柟
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內(nèi)深化”部分內(nèi)容,并評講。
六、布置作業(yè)
1、完成勵耘精品系列叢書《課時導航》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該課“課外拓展”部分內(nèi)容。
2、拓展延伸
語文教案 篇5
詞語盤點:
寫寫:
破綻 咕咚 侄子 穿梭 郎中 媳婦 輝煌 苗條 風騷 打量 標致 氣派 祖宗 可憐
手疾眼快 精神抖擻 膀大腰粗 斂聲屏氣 放誕無禮 轉悲為喜
記記
刷漿 屁股 師傅 包袱 透亮 清爽 銜接 搜索 威嚴 露餡 發(fā)怔 發(fā)傻
魔力 通融 刻薄 鈔票 武斷 熔巖 窘?jīng)r 闊佬 攆跑 雅致 考究
半信半疑 興致勃勃 妙不可言 十全十美
口語交際·習作七
口語交際
講人物故事
本組課文人物形象鮮明,有的情節(jié)也很生動。
幾年來,我們讀過許多這樣的文學作品,也看過電影,電視、戲劇,聽過故事、評書,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們的腦海里。這次口語交際,就讓我們講講人物的故事。可一講課本里的,也可以講課本外的,還可以講現(xiàn)實生活中的.。講過以后,大家評一評,誰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罩。
習作
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總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偶然見上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也會留在心中揮之不去。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這樣一個人.可以是身邊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見到的陌生人。寫的時候,試著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出他某一方面的特點。寫完以后,同學之間互相評一評,改一改,讓人物特點更加突出。
成語故事
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能寫楷,草、行,隸等書體、他的書法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傳說,他很賞識張芝的草書,休息時常常細心揣摩其字體結構、氣勢,心里想著,手指在衣襟上畫來畫去.時間長了,衣襟都被畫破了。
《書斷》中說:“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意思是說,晉成帝在北郊祭地時,王羲之奉命書寫祝版。所謂“祝版”,是古時的祭祝文字,寫在木板上。他筆力雄健,工匠用刀削字時,發(fā)現(xiàn)墨跡已透入木板有三分深。王羲之這樣出眾的書藝,是他長期勤學苦練的結果.
“入木三分”原是形容書法筆力強劫的,后來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難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生活導入,激發(fā)興趣
導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歷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昂娠L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并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tài)。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鐘!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辟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罢f”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師范讀;
(3)學生齊讀,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么?并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zhì)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tài)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征三種生活態(tài)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通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jié)操的生活態(tài)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贊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后有哪些收獲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jié),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xiàn)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為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小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作業(yè):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采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板書設計
菊 蓮 牡丹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清高避世 不慕名利 追求富貴
修辭手法:托物言志
語文教案 篇7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本課生字6個,正確理解詞語和句子。
2.學習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3.背誦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yǎng)同學查字典和聯(lián)系上下文準確理解詞語的能力
2.能夠感情朗讀課文。
3.培養(yǎng)同學有順序地觀察事物背誦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引導同學體會祖國山河無比壯麗,
二、重點、難點和解決方法
(一)重點、難點
引導同學弄清作者在不同觀察點聽到瀑布的聲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進而體會作者通過詩句所表達的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二)解決方法
教師引導,同學自學
三、課時布置 三課時
四、同學活動設計
師生一起討論,計算機軟件直觀演示。
(一)自同學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結合學習目標與課后考慮題找出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問題,相互討論交流。
五、教具準備
投影儀和投影片
六、教學步驟 計算機和軟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導語:同學們,你們誰看見過瀑布?誰能簡單介紹一下瀑布?(瀑布就是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從遠處看好像白布一樣,發(fā)出的聲音很大,景色很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葉圣陶先生寫的一首詩——瀑布。(板書課題: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和課前預習提綱,把預習情況在小組內(nèi)交流。
(1)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遇到本課的生字在課文中勾畫出來,多讀幾遍。
(2)借助拼音瀆準生詞,利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生詞。
(3)找出不懂的詞句,畫上“?”
(三)教師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的認讀和理解情況。
2.理解詞語。
疊疊:詩中是指一層又層,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擋用的屏風,多扇相連,可以折疊。
如:好像。
涌:這里指水浪往上沖的意思。
2。檢查讀書情況
(1)這首詩共有幾個小節(jié)?分小節(jié)瀆。
(2)指名讀全文,考慮: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觀察的?
(在同學說出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基礎上,師再問:主要寫了瀑布的什么?從而引出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作者是依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觀察的。)
(板書:遠——近)
3.同學質(zhì)疑
(1)同學自由讀課文
(2)同學質(zhì)疑
考慮:你讀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師要抓住同學提出的一些實質(zhì)性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作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一些非實質(zhì)性的問題,可在當堂讓同學們交流解決。教師鼓勵能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同學。)
教師根據(jù)同學質(zhì)疑歸納出下節(jié)課學習目標:
(1)你感覺瀑布的聲音和樣子各怎么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怎樣朗讀才干把瀑布聲音和樣子的特點表示出來?
4.本課總結
(四)安排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預習下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引導同學說出學會了生字、生詞知道了這首詩主要寫了瀑布的聲音和樣子。作者是依照由遠到近的順序來觀察瀑布的。)
(二)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考慮:這小節(jié)主要寫的是什么?
(引導同學說出這小節(jié)主要寫了沒見到瀑布,先聽到了瀑布的聲音。)
2.自由讀這小節(jié),說出這一小節(jié)給你什么感覺?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教師先引導同學概括出這一節(jié)給我們的感覺是瀑布的聲音很大,瀑布很壯觀。然后引導同學通過理解重點詞句來體會瀑布聲音的響亮。教師引導同學從以下重點詞句中去理解。
(1)“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還沒看見瀑布,說明還沒到瀑布跟前,就已經(jīng)聽到了它的聲音,還沒看見瀑布,說明還沒到瀑布跟前,就已經(jīng)聽到了它的聲音,說明瀑布聲音一定很響
(2)“疊疊”“涌”疊疊就是一層又一層,前浪未平。后浪又緊跟著涌上來,后浪推前浪。瀑布的聲音就像浪濤翻滾時發(fā)出的巨響。
指名說出海浪的聲音怎么樣? (去過海邊的都能說出海浪翻滾時聲音很大,嘩……嘩……的。)板書:疊疊)
(3)“陣陣”“吹”
風吹過松林時,會發(fā)出“轟……轟……”的`響聲。瀑布從上落下來沖擊巖石,跌進潭里,發(fā)出的就是像松濤一樣的吼聲。(板書:陣陣)
(在理解到“疊疊”和“陣陣”這兩個重點詞語時,播放瀑布落下進的聲音的錄音,協(xié)助同學理解“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和“陣陣的風吹過松林”時發(fā)出的聲音,并讓同學感受瀑布的雄偉壯觀。)
3.指導朗讀
(1)復合投影片出示第一節(jié)停頓和重音提示: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2)教師范讀。
(3)同學練習讀。
(4)揭去復合投影片中的朗讀提示
5.同學再次感情朗讀第一小節(jié),體會寫法的巧妙。
(三)總結學法。
師生一起總結出第一小節(jié)的學法:
1.讀這小節(jié),了解這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
2.再讀,說出這一節(jié)給你什么感覺?說說從哪讀出來的?
3.有感情朗讀這一節(jié)。
過渡:聽著瀑布的聲音,我們隨著詩人轉過山路瀑布就出現(xiàn)在了眼前。瀑布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依照剛才學習自學第二、三小節(jié)。
。ㄋ模┳詫W二、三小節(jié)
1.讓同學按上述學法自學二、三小節(jié),投影為學困生出示學習提示:
(1)自由讀2、3小節(jié),想想:這兩個小節(jié)各寫了什么?
(2)默讀兩小節(jié),考慮:看到瀑布之后,瀑布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讀出來的?說說你對這些詞句的理解。
(3)怎么讀才干表示出瀑布的特點?
(4)這兩小節(jié)中哪些地方寫得比較好?為什么?
2.同學自學,遇到困難可以在組內(nèi)討論。教師要進行巡視指導,深入到同學中間去討論。
3.同學匯報。
(1)第二小節(jié)寫遠看瀑布的樣子。第三小節(jié)寫近看瀑布的樣子。
(2)同學概括出感覺瀑布很雄偉之后,引導同學重點通過以下詞句進行理解。
、佟扒д汕嗌揭r著一道白銀”中的“千丈青山”和“一道白銀”(運用計算機軟件直觀演示協(xié)助同學理解,沒條件的可以用投影。)
“千丈青山”實際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銀”是指瀑布。綠色的高山襯著白色的瀑布,對比鮮明,使得瀑布顯得更加壯麗。(板書:一道白銀)
師提問或生質(zhì)疑:為什么作者先說沒法比喻,然后又把瀑布比作了白銀呢?
(引導同學從作者看到瀑布時的心情去理解。初見瀑布,它實在太美了,美得超出想象,一時被它的美吸引住了,想不出用什么比喻好。仔細看看瀑布的樣子和周圍的山,作者自然想出了這個比喻,并且用一個“襯”字,非常巧妙。)
、凇耙蛔渲榈钠痢币搀w現(xiàn)了瀑布的雄偉和美麗。(繼續(xù)運用計算機軟件)
“屏”是指比較講究的裝飾品,珍珠的屏說明瀑布飛瀉而下時,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陽光一照,閃著光亮。整個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風,真是雄偉、美麗。(板書:珍珠的屏)
、邸叭鐭煟珈F,如塵”當有風吹過時,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飛濺,騰起水氣,緩緩飄落,這時就像煙一樣飄飄悠悠,像霧一樣朦朦朧朧,像塵一樣四處飛散。(計算機軟件協(xié)助理解) (板書:如煙如霧如塵)
師重點指導:讀這句話時,如煙,如霧,如塵之間停頓時間可略長些,聲音輕而緩慢,更能夠體現(xiàn)出作者此時看得入迷的心情。
說明:同學理解到哪,教師就隨著同學指導到哪并且理解到哪,同學就在已有的基礎上練習朗讀,師指導。
(3)有感情朗讀這兩小節(jié)。
(4)引導同學說出這幾個打比如的句子寫得非常好。在學習第一節(jié)的基礎上,同學回答出這樣寫更加形象,具體,使瀑布的樣子更雄偉,美麗。
(5)質(zhì)疑:為什么作者寫到的第二、三小節(jié)瀑布的樣子不一樣呢?
(引導同學說出因為作者的觀察角度不同。)
(五)計算機軟件播放整首詩。讓同學邊聽,邊看,邊體會瀑布的雄偉壯麗。
(六)總結。
瀑布從高山上飛流直下,氣勢澎湃。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仿佛聽到了那如浪濤轟鳴,似松濤歡吼的瀑布聲音,又仿佛看到了那雄偉、美麗的瀑布景象。在我們國家,像詩人看到的這樣的瀑布還有許多,如貴州的黃果樹瀑布,浙江的雁蕩山瀑布,江西的廬山瀑布等。希望同學們有機會能把我們今天聽到的和看到的變?yōu)閷嶋H。
(七)作業(yè)。
板書: 瀑布
疊疊
聲音 陣陣
一道 白銀 ] 雄偉壯麗
珍珠的屏
樣子
如煙 如霧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以及生活積累理解詩句的意思。
3.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教學重點:
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感悟詩的意境,理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所表達的思 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從小學一年級或者更早的時候,同學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接觸古 詩,通過或讀或背的形式,相信同學們也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那現(xiàn)在有 沒有同學愿意來背誦你所知道的其中一首古詩了?生背誦已學過的古詩。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古詩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詩《樂游源》。
2.播放學樂師生精彩的導學成果。
二、新授
(一)作者簡介
李商隱,唐代詩人。詩作文學價值很高。 主要作品有《錦瑟》《夜雨寄北》《無題》等。 名言佳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意
1.要求學生至少讀四遍。前兩次讀準字音,看注釋了解詩意,了解全文內(nèi)容。后兩次帶著感情去讀,注意其中的停頓。
2.老師指點朗讀,糾正其中的錯誤,指出重點掌握的字詞。
3.學生自主朗讀詩歌,讀準讀通。
讀準字音:適( ) 驅( ) 昏( )
4.指名讀,糾正字音。
5.默讀古詩,結合課文里的解釋,掌握字詞,理解詩意。
。1)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夕陽: 好: 近: 黃昏:
。2)圖文結合,談談你對整首詩的理解?
(三)品讀感悟
1.知詩人心
齊讀詩的第一、二句,思考:
(1)詩人何時驅車登古原?心情怎樣,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2)指導朗讀第一、二句,體會詩人郁悶壓抑的心情。
2.感詩景美。
。1)介紹樂游原:漢渲帝立樂游廟,又名樂游苑、樂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風光盡收眼底。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閉目想象畫面:夕陽把它的金輝鋪灑下來, 這時的樂游原是怎樣的.美景呢?遠望繁華的都市長安又是什么模樣?(學 生自由想象并表達)
3.悟詩人愁
。1) 面對美景,詩人有什么感慨?為什么會發(fā)出這種感慨?
。2)結合第三、四句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 指導朗讀第四句,學生體會詩人心情,讀出惆悵與傷感
三、練習
背誦古詩。
四、總結
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五、作業(yè)
這次他驅車登古原,卻不是為了去尋求感慨,而是為了排遣他此際的“向晚意不適”的情懷。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23
語文的教案11-29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8
語文教案12-18
語文教案02-07
語文教案02-07
語文教案02-08
語文教案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