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jié)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教學反思應(yīng)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1
從教學效果來看,重點的落實是比較有效的,而且線索也很清晰,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到我們外交政策的正確性。
這節(jié)課增強了歷史課的時代感,以中國外交部在美國攻打伊拉克當天發(fā)表的聲明和《反分裂國家法》等學生熟悉的材料加以引導(dǎo),達到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yǎng)學生具有豐富的歷史想像力,激活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之能在已學習的知識和沒有學習的知識之間發(fā)生遷移,即用已學的知識、已形成的能力去解決新的問題,形成新的認識。也讓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我國的外交原則。
在這節(jié)課中我設(shè)置情景,通過不同難度、層次和性質(zhì)的問題,引導(dǎo)學生在舊的知識體系中建構(gòu)新的.知識體系。我認為這節(jié)課的情感教育目標是讓學生感受周恩來外交的才能與智慧,感受周恩來獨特的人格魅力。通過讓學生觀看錄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就在最精彩的周恩來的講話中我特意停了下來,讓學生設(shè)計周恩來講話的開頭第一句,通過“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提出問題——觀點展現(xiàn)——歸納討論”的模式,讓學生感受到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情況下,周恩來的巧妙的講話為中國的外交帶來了一個新的局面。
存在問題:
對于感受周恩來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還不夠,因為學生只有在掌握眾多的感性認識之后,才能提升為理性認識,所以應(yīng)該多增加一點課外的故事、知識,讓學生明白在新中國外交中,周恩來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這節(jié)課未能做到。所以,我想應(yīng)該在下一課時設(shè)計一個活動,完成在這節(jié)課的課外作業(yè)。在活動中讓學生有一個展示的空間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感受歷史,體驗歷史,感受周恩來的人格魅力。
此外,在這節(jié)課,我設(shè)計了一個小組探究表,其中的小組評價中就有自我評價及對他人評價的部分。但是,由于時間有限,表格是在課外完成的,而且,課堂活動時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讓每一個小組都發(fā)言,所以這個表格在最后完成對他人的評價時可能有點難度。所以,我認為這次的評價沒有達到有效的教學評價。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我在教九1班時采用講解和討論的方法,啟發(fā)誘導(dǎo),使學生理解好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通過自學提綱,理解新中國和平外交與屈辱外交之別,讓學生用類比的方法歸納出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核心。
第二,建國初,新中國的外交努力和國際主要力量的態(tài)度及這種態(tài)度所反映出的國際矛盾。
第三,使學生自行理解本目的內(nèi)涵。在學習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這一子目時,采用的是合作、討論的.方法以及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出示幾個題目;如以“走進日內(nèi)瓦會議”為題,召開“周恩來外交方法”故事會等,以座談的方式進行交流,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通過以上問題的交流,學生較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wù)。而在教九2班時卻只能以預(yù)習導(dǎo)學為主,讓學生掌握最基礎(chǔ)的部分,無法在擴展知識。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3
對于本課學生理解的難點是我們?yōu)槭裁匆獙嵭小蔼毩⒆灾鞯腵和平外交”,“獨立自主是不是不需要朋友?和平外交是不是意味軟弱投降?
要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必須理解好“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我采用漫畫和外交故事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與理解,又可以引發(fā)思考與爭辯。
讓學生認識偉人,最好的方法是讀偉人的事,學偉人的話。在偉人的言傳身教中感悟。
需注意的是不要離題走遠,注意把握度。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4
本課教學有兩條主線,一條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一條是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最后這兩條線索合二為一,兩者都為我國外交取得了重大成就,為我國贏得了良好形象,樹立了嶄新的國際形象。本課我緊緊圍繞這兩條主線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比較法:在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時候我首先引導(dǎo)學生對近代中國政府屈辱簽約等事實進行回憶,概括近代中國外交的基本特征:不平等、不獨立、不自主。然后我緊接著提問:“哪么新中國成立以后又如何呢?”讓學生讀課文第一段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那句話,從而得出新中國建立以后外交的特點:平等、獨立、自主。通過比較,從而讓學生正確地理解新中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為后面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意義打下了基礎(chǔ)。
2、問題搭橋法:例如在講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時候,我首先提問:這些原則是在什么情況下提出來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相關(guān)內(nèi)容后指名學生回答,這時學生說的不是很全面,于是我又把其分解為三個小問題:
。1)新中國剛建立時奉行什么樣的外交政策?
。2)首先與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為什么)
(3)當時美國怎樣在外交上敵視中國?這樣通過以大化小,引導(dǎo)學生順利解決了這一問題。
3、歷史故事法:新教材的簡要給了歷史課堂一定的彈性和空間,這就為能在課堂上穿插一些歷史故事提供了可能。在本課要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必須理解“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用外交故事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又可以引發(fā)思考和爭辯。
4、通過偉人,感悟歷史:讓學生認識偉人,最好的方法是讀偉人的事,學偉人的話,在偉人的言傳身教中感悟
存在問題:
對于感受周恩來的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智慧方面,這節(jié)課的設(shè)計還不夠,因為學生只有在掌握眾多的感性認識之后,才能提升為理性認識,所以應(yīng)該多增加一點課外的故事、知識,讓學生明白在新中國外交中,周恩來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一節(jié)課的時間有限,這節(jié)課未能充分有效做到。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5
“每次上公開課,都感覺像是脫了一層皮”課后在辦公室這樣感嘆道;同事打趣道:“等都脫完了,就變成精了!
上公開課是一個既興奮又痛苦的過程,整個身心大腦都處于一個高速思考運轉(zhuǎn)的狀態(tài)之中。興奮于一個又一個難題的突破和奇思妙想的出現(xiàn),痛苦于教學時一門遺憾的藝術(shù)。好像無論怎么用力用心,結(jié)果都或多或少的帶有一些缺憾,難到完美。
4月3日終于上完了區(qū)公開課,如同往常一樣,不僅沒感覺到輕松,反而覺得沉重,自己還有待更大的進步,細細回顧這節(jié)課,可圈可點的亮點或優(yōu)點不多。需要反思的東西卻不少。
就優(yōu)點而言:
1、小組競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華南師范大學吳全華教授說:“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他們的天性也是在他們的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活動是他們自由地表現(xiàn)他們天性的載體”。初二的學生仍帶有一些童年的稚氣,喜歡得第一名,為了得到第一名,他們在活動中積極努力,團結(jié)合作。所以,為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力和潛能,我采用小組比賽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從課堂的反饋來看,效果還不錯。絕大部分的學生動起來了,爭著回答老師的問題,而當老師忘記登記他們回答問題的票數(shù)時,他們更是不斷的提醒?梢娝麄兪呛茉诤踝约旱呐徒Y(jié)果的。這樣的活動既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也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2、制造認知沖突,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看《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外交部分時,看到作者不僅很仔細的論述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而且也講到了建國初的朝鮮戰(zhàn)爭。而反觀我們的教材,講“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只是強調(diào)建國初的外交成就,對于當時那場關(guān)乎國計民生的朝鮮戰(zhàn)爭卻只字不提,所以我覺得欠缺了朝鮮戰(zhàn)爭的新中國外交是不完整的。因此在教學中,獨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概念及與蘇聯(lián)建交學完后,我設(shè)置了這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來自戰(zhàn)爭的追問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01-10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學反思 孔乙己 教學反思02-09
教學反思06-16
《》教學反思05-16
教學反思10-21
學前教學教學反思06-28
教學dtnl教學反思12-26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7-07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