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1
本周根據(jù)復課教學建議,一年級教學《給物體分類》和《給動物分類》。
1.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回顧觀察物體的方法有哪幾種,都可以觀察到物體的什么特征。
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說出用眼睛、手、鼻子、耳朵來觀察,也能夠說出顏色、形狀、大小、輕重、是否透明、是否光滑等特征,不過很少能有一個孩子能夠全面的說出來的,差不多都是說出兩三種觀察方法,三四個特征,需要老師進行追問和提醒才能說出更多。可能孩子把知識還沒有系統(tǒng)的進行整理在大腦中,需要老師幫助進行歸納復習和總結(jié)。
2.觀察10種前面學習過的物品,并根據(jù)物體的`特征選擇一個標準進行物體分類。
反思: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首先都能夠說出10種物體的名稱,并且也能夠根據(jù)經(jīng)驗對10種物體進行編號,知道編號之后能夠更方便的幫助我們來分類。然后我把提前準備好的編號物品進行投影,請兩個小朋友分別選一和物體特征進行分類,并且把結(jié)果記錄在黑板上,請下面的孩子來猜猜他是按照物體的哪個特征進行分類的,這樣可以讓每個孩子知道怎樣分類與記錄。在上完第1個班的這節(jié)課之后,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分類的標準很容易掌握和選擇,但是有少部分孩子在記錄的時候會把一種分類結(jié)果直接寫在活動手冊上的第1種方法和第2種方法的兩個圈中,圈不夠了再畫一個圈,雖然我課上已經(jīng)強調(diào)也在黑板上演示怎么分類與記錄,還是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jié)果,不知道老師們會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解決的呢?
3.根據(jù)前面學習的方法給10種動物圖片分類。
反思:由于在線上學習時這節(jié)課學習過,根據(jù)活動手冊反饋情況來看,過半數(shù)的孩子能夠正確的完成記錄,因此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在簡單講解后請兩個完成得好的同學進行現(xiàn)場投影分類展示,請其他孩子當觀察員,孩子們很快能夠說出他們的分類標準。不過,在根據(jù)有沒有腳來分類時,很多孩子都把蛤分在沒有腳的那一類了,我在班級進行了蛤有腳的講解,并且告訴孩子們蛤的腳叫斧足。隨后請孩子們自己按照一個標準進行分類,把編號填寫在科學活動手冊上,之前完成的孩子我請他們試著按照其它的標準進行分類。通過后面的作業(yè)反饋,孩子們能夠正確的給10種動物分類。
《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2
本課的內(nèi)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指導學生認識什么叫分類。第二部分指導學生了解分類的意義。第三部分指導學生了解分類活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第四部分指導學生了解分類的方法。教學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并結(jié)合實際操作活動由表及里地認識什么叫分類,了解到分類和排序一樣,也是整理各種科學資料的常用方法,它廣泛地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使物體間的關系更加明確、使物體排列變得更加合理、有序。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待改進: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技能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學生只注意實驗和觀察,去忽略了對實驗現(xiàn)象的記錄;在匯報時,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記錄,使實驗記錄成為一個虛設。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強化這方面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對分的興趣大于對交流的興趣。學生們大多很樂意說出自己的分法,發(fā)言都很積極,小手甚至都舉到了我的鼻子底下,但是當需要他聽別人發(fā)言時,卻都不能認真的傾聽,自顧自的玩起了手中的東西,交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學生的這些表現(xiàn)說明了首先在學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對象指向老師,把交流當作回答問題,別的同學也因為事不關己,當然就高高掛起了。其二,在交流時,老師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發(fā)言的學生身上,忽視了給其他學生布置聽的要求,學生沒事干,自然也就不認真聽了。其三,學生缺乏交流的意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這些情況,我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這種回答問題式的交流轉(zhuǎn)變?yōu)榻榻B式的交流,介紹的對象就是全班的同學;再一個就是教師要給聽的同學樹立一種意識,每個人既是聽眾,又是小評委,聽后要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互動性交流;另外,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
我覺得在今后科學課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科學學習的快樂。
《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
2.根據(jù)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根據(jù)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2.了解給物體分類時,依據(jù)的特征不同,分類的結(jié)果會有所不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繼續(xù)發(fā)展對物體進行研究的興趣。
2.認同物體可以根據(jù)某一特征被歸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人們可以利用分類的方法整理身邊的各種信息。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根據(jù)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
難點:了解科學準確的分類需要將標準細化。
這節(jié)課的活動對同學們來說并不難,他們都能按照自己選擇的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提問的時候他們也能回答的很好。
但是還是有幾個問題:第一,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和技能的培養(yǎng)有所欠缺,學生只注意分類和觀察,卻忽略了對分類的記錄,還有的同學不清楚怎么記錄;在匯報時,又未充分利用自己的記錄,使記錄成為一個虛設。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強化這方面的訓練。課堂上,學生對分的興趣大于對交流的興趣。學生們大多很樂意說出自己的分法,發(fā)言都很積極,但是當需要他聽別人發(fā)言時,卻都不能認真的`傾聽,自顧自的玩起了手中的東西,交流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學生的這些表現(xiàn)說明了首先在學生心目中仍然把交流的對象指向老師,把交流當作回答問題,別的同學也因為事不關己,當然就高高掛起了。
其二,在交流時,老師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發(fā)言的學生身上,忽視了給其他學生布置聽的要求,學生沒事干,自然也就不認真聽了。
其三,學生缺乏交流的意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這些情況,我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把這種回答問題式的交流轉(zhuǎn)變?yōu)榻榻B式的交流,介紹的對象就是全班的同學;再一個就是教師要給聽的同學樹立一種意識,每個人既是聽眾,又是小評委,聽后要說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之間就會形成互動性交流;另外,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的機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習慣。我覺得在今后科學課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科學學習的快樂。
【《給物體分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物體分類》教學反思05-15
物體教學反思11-26
《物體的質(zhì)量》教學反思09-10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6-15
小班數(shù)學教案:按物體的大小分類教案及教學反思03-17
數(shù)學物體分類教案04-04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熱】08-19
【薦】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7-06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薦】05-11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推薦】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