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中班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風箏感受風箏的藝術美。
2、幼兒能說出風箏的主要構造及其作用。
3、幼兒能運用自己的想象用拓印的方法設計風箏不同的'圖案,并嘗試自己動手制作風箏。
活動重點:
幼兒通過欣賞風箏感受風箏的美,并了解其主要結構和作用。
活動難點:
幼兒大膽嘗試運用拓印方法自己動手設計,制作簡易風箏。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放風箏)、自制風箏多個、分組操作材料(顏料三盤、骨架、膠帶、紙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觀看課件。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欢我曨l,讓我們來看一看春天里他們在戶外做什么?
二、欣賞、觀察風箏,了解其主要構造及作用。
1、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欣賞風箏感受風箏的藝術美,幼兒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風箏的外部特征。
2、幼兒觀察風箏,。能說出風箏的主要結構和作用。
竹子骨架:用來支撐整個風箏。
線:用來牽住風箏。
面:它可以把風兜住,產生向上飛的力量。
三、制作風箏。
1、教師出示以做好的風箏,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教師示范制作風箏的過程。
第一步:貼骨架。
第二步:用紙球拓印圖案。
3、教師講制作要求。
4、幼兒動手制作簡易風箏,教師巡回指導。
5、幼兒講評作品。
四、區(qū)域活動。
1、美工區(qū):幼兒制作無骨風箏和軟體風箏。
2、科學觀察區(qū):有活的螞蟻、蚯蚓、蝴蝶,還有蝴蝶、青蛙、蜜蜂生長過程的標本等著你們去觀察。
3、數(shù)學區(qū):有小蝌蚪找媽媽、燕子媽媽的小寶寶、找數(shù)字等游戲。
4、圖書資源區(qū):有各種圖書和電腦供你們查看有關風箏、花、蝴蝶等資料。
活動延伸:幼兒到戶外放風箏。
教學反思:
幼兒學習興趣高,師生互動較融洽,完成了此次教學目標。
幼兒在動手制作風箏的時候,老師沒有關注到個別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運用關節(jié)彎曲肢體,進行造型,體驗身體造型的樂趣。
2. 獲得有關空間的形狀的經驗,初步感受彎曲形狀的豐富多樣性。
3. 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 比較寬敞、干凈的活動場地。
2. 關節(jié)娃娃。
活動過程:
一、我會彎彎。
——演示關節(jié)娃娃。大蛇彎彎會彎出各種樣子,關節(jié)娃娃也會彎曲。我們能不能也像它們一樣彎出有趣的樣子?
——教師與幼兒共同彎曲身體,嘗試多種造型的彎曲姿態(tài)。
——剛才,我們是怎樣彎的?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彎曲的?
教學反思:
在整個運用關節(jié)彎曲身體進行肢體造型的過程中,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在活動中,他們不僅活動了身體,認識了關節(jié)的作用,而且認識了彎曲這一特定的、豐富多樣的形狀。
小百科:彎曲本意為不直木材的抗彎曲強度,通常的意思為曲而不直。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老虎、狐貍、小動物”之間的這種強弱對抗的故事,對孩子們來說一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兜诙䦃K蛋糕》這個故事是為數(shù)不多的關于小動物(弱者)戰(zhàn)勝狐貍(強者)的故事之一,所以故事對于孩子們來說就更加的有吸引力了。本次活動設計力圖通過對比狐貍兩次搶蛋糕的不同過程和結果,因此采用了老師帶領幼兒共同閱讀的方式。在故事重復的部分的,就采用幾幅圖片進行比較的方式,讓孩子更好的了解兩次搶蛋糕的不同結果。(如:為什么第一次狐貍搶蛋糕,小動物們著急的追出去,第二次小動物還在笑呢?)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圖書,能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想。
2、幼兒能觀察理解狐貍兩次搶蛋糕的不同結果,理解故事情節(jié)。
3、體驗故事所含的意義,知道欺騙別人最終會得到應有的`下場。
活動重點:喜歡閱讀圖書,能對故事內容進行大膽的猜想。
活動難點:仔細觀察狐貍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不同表情。
活動準備:
《第二塊蛋糕》的PPT、大書。
活動過程:
一、 聊聊蛋糕:
1、(出示蛋糕圖片)你們看這是什么呀?
2、你們吃過蛋糕嗎?你們吃過的蛋糕是怎么樣的,什么味道的啊?
二、看看講講。
1、PPT演示1——6幅圖(圖一、圖二,教師邊放邊解說:“加上巧克力、放上葡萄干、拌上白糖,小豬、小貓、小兔在做蛋糕。蛋糕烤熟了,噴噴香。大家坐下來準備痛痛快快的吃個飽。突然,再播放圖三——圖五)
教師提示:邊看邊想,發(fā)生了什么事?
1)、看完后提問:你看到了什么?
2)、你們說小狐貍搶走了蛋糕,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小動物的表情怎么樣?會說什么?(快還給我們,這是我們的蛋糕)它們?yōu)槭裁春苤?(因為這是小動物自己做的蛋糕,被狐貍偷走了。)
4)、狐貍把蛋糕給了誰?
5)、老虎拿到蛋糕后覺得蛋糕好吃嗎?從哪里看出來的?老虎會表揚狐貍嗎?
6)、他還會對狐貍說什么呀?聽(好吃、好吃!再給我做一塊蛋糕,給我吃第二塊蛋糕。)
7)、這下狐貍怎么樣了?(狐貍不會做蛋糕,有點發(fā)愁了)(觀察第6幅圖)
小結并過渡:是啊,狐貍不會做蛋糕,所以發(fā)愁了,你們猜猜狐貍會怎么做呢?(幼兒自由猜測)
你們各有各的說法,那結果到底怎么樣呢,讓我們繼續(xù)看圖片吧。(播放圖片7——10)
2、幼兒繼續(xù)講述。
1)、狐貍第二次偷蛋糕是從哪幅圖上看出來的?
2)、小動物的表情怎么樣?它們?yōu)槭裁丛谛δ?(因為蛋糕里面加的不是巧克力而是爛泥巴)(幼兒猜測)
3)、狐貍第二次搶了蛋糕給老虎,這回老虎吃了怎么樣?
4)、老虎第一次吃蛋糕吃的津津有味,為什么這一次卻皺起了眉頭,火冒三丈呢?(幼兒大膽猜測)
5)、第二次,小動物們?yōu)槭裁匆鲆粋泥巴蛋糕呢?(小動物知道狐貍肯定還會再來搶蛋糕,所以就想好了辦法,讓狐貍上當。)
6)、你們猜,這時狐貍的心里是怎么樣的?
7)、最后,老虎是怎么樣對狐貍的?
小結過渡:狐貍還蒙在鼓里呢,挨了老虎的揍?磥砗傇俳苹捕凡贿^聰明的小動物,狐貍啊狐貍,你可不能再搶別人的東西,要改邪歸正了。老師再把這個故事講一遍,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三、共同閱讀大書,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1、師幼再次交流討論:蛋糕是從哪來的?狐貍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樣?第二塊蛋糕里有什么秘密?
2、教師根據幼兒說的內容翻到相應的畫面,與幼兒共同閱讀、分享故事。
重點引導幼兒說說狐貍兩次搶蛋糕時小動物的表情為什么不一樣?搶第二塊蛋糕時小動物們?yōu)槭裁床蛔,反而還站在旁邊笑?
3、小結討論:小動物們真的是很聰明,如果你是小動物,狐貍來搶你的第二塊蛋糕時,你要怎么辦?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正確辨認數(shù)字1-7,在數(shù)字與數(shù)量之間建立聯(lián)系。
2、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把實物數(shù)量與數(shù)字進行匹配,并用數(shù)字表示。
3、遵守游戲的規(guī)則,將操作完的游戲材料收拾好,再到別組游戲
活動準備:
教具:教師自制白板課件
學具:數(shù)字拼板(6套)、辨認正確數(shù)字(6套)、數(shù)物匹配(6套)、水果嵌板(8套),磁性貼板(14個),小簍子26個
活動過程:
一、辨認數(shù)字的正誤。
1、“小熊、小熊快起床啦!”
2、請數(shù)字寶寶來做客,請正確的數(shù)字寶寶進屋吧!學習把實物數(shù)量與數(shù)字匹配
3、買菜
1)小熊請好朋友來吃飯,他要去超市買菜,看都有什么?
(包菜、西紅柿、青椒)
2)包菜買了幾個?請你數(shù)一數(shù),圈出相應的數(shù)字。
西紅柿、青椒同上
4、買水果
1)小熊說吃完飯,我還要請好朋友吃一些水果,又買了什么水果呢?
(草莓、蘋果、香蕉)
2)這么多的`草莓,盤子里面盛了幾個草莓呢?
二、分組操作
介紹分組游戲:
1、圈出正確數(shù)字:用鎖鏈把正確的數(shù)字圈出來。(復習)
2、數(shù)字拼板:在磁性貼板上拼數(shù)字(先把顏色分分,再拼一拼)。(復習)
3、水果嵌板:在磁性貼板上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水果,再找出相應的數(shù)字拼起來。(新授)
4、數(shù)物匹配:數(shù)一數(shù)圖片上有幾個,把它放在相應的數(shù)字下面。(新授)
(提醒幼兒將操作完的材料收拾好放倒簍子里,再到別組游戲)
三、評價新游戲
從水果嵌板和數(shù)物匹配中挑出2-3個進行驗證。
中班教案 篇5
一、活動背景分析:
綱要中提倡鼓勵幼兒運用正在發(fā)展的數(shù)學觀念和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的問題,使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在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中,我班幼兒已經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0以內的物體,對10以內物體的總數(shù)有了概念,但對于解決游戲和生活中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培養(yǎng)能力。本班的來園簽到墻飾是一列有四節(jié)車廂的小火車,每節(jié)車廂坐10名小朋友。幼兒對“來園乘車”環(huán)節(jié)非常感興趣,因此,我想由此入手來培養(yǎng)幼兒用10以內數(shù)學經驗解決生活、游戲中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學會總和10以內的兩數(shù)相加的方法,會說出結果。
2、通過操作和游戲體會到數(shù)學活動的有趣。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健康快車”操作墻,羊羊插片若干,計數(shù)用水彩筆若干、玩具插片若干。
2、精神準備:幼兒已經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shù)10以內的物體,對10以內物體的點數(shù)有了概念。
四、重難點分析:把兩數(shù)用兩種不同的物體(事物)表示,數(shù)出總和。解決措施:用不同層次的代表兩種事物的計數(shù)物反復進行實際練習,把兩種不同的“羊羊”插片用實際男女幼兒來排排站,體現(xiàn)出總人數(shù),使幼兒接受,認同兩種不同的事物數(shù)在一起得出總數(shù)的過程。
五、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
孩子們來園時插羊羊了嗎?提問:第一車廂的男孩兒來了幾個?請舉手,讓我們數(shù)一數(shù):1、2、3,一共來了三個男孩兒。第一車廂的女孩兒誰來了讓我們數(shù)一數(shù):1、2、3、4、5、6,一共來了六個女孩。請問:第一車廂一共來了多少人?8個、9個、10個幼兒猜著說。我們的答案不一樣,怎么辦?老師有一個好辦法。
二、基本部分:
1、情景再現(xiàn):
。1)請第一車廂實際幼兒手拿“羊羊”插片,男孩女孩各站一排。
重難點:先各站一排各數(shù)出總數(shù),然后合成一排,再數(shù)出總數(shù)。
2、操作羊羊卡片,算出總數(shù)
。1)喜洋洋和美羊羊各代表男孩兒、女孩兒;
。2)教師用羊羊插片在黑板上演示過程
。3)老師出題,幼兒操作
例:第二車廂來了兩名男孩兒、四名女孩兒,請幼兒先點數(shù)排列出兩張喜羊羊卡片,再點數(shù)出四張美羊羊卡片,然后合成一排點數(shù)出總數(shù)。
3、分組操作練習:
(1)分組:喜羊羊、美羊羊卡片計數(shù)組、水彩筆計數(shù)組、玩具插片計數(shù)組、男孩、女孩列車組
。2)講清規(guī)則和操作方法:用同一種顏色的水彩筆可以代表男孩兒,換一種同樣的顏色可以代表女孩兒;同一形狀的玩具可以代表男孩,另一種形狀的玩具可以代表女孩兒。老師說請幾名女孩兒幾名男孩兒上火車,你們就從自己的材料中相應地擺出幾個,然后再合成一排數(shù)出總數(shù)。
。3)自由選組
。4)教師出題,幼兒分別用自己手中的材料或本身來算出總數(shù)
三、結束部分:游戲
游戲:我們的火車開動了
老師當火車頭,走到哪一桌,那一桌的小朋友就依次上火車。在教室里開上一會兒。
六、反思:
我班幼兒上過托班,比一般中班的孩子有了更多一些的數(shù)學經驗和年齡上的優(yōu)勢,一半幼兒已經過了5歲了,他們對加法已經有了一些興趣,例如在平時有的幼兒會在一起提問,幾加幾等于幾的問題,也是家庭的教育的影響,也許是cpm課程的影響,幼兒的表現(xiàn)是猜總數(shù),不明白怎么得出總數(shù),我想如果教給幼兒方法,把代表兩數(shù)的實物放在一起數(shù)出總數(shù)反復這樣操作、游戲,對幼兒慢慢理解兩數(shù)相加的實際意義有幫助。但只能停留在用實物幫助下,初步理解的層面上,不能深入地去做抽象的數(shù)學題,那樣還需要一個不斷滲透,反復大量操作和更多的生活體驗過程。
“活動目標2、 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定的有些大,不易操作和衡量,于是改成了“通過操作和游戲體會到數(shù)學活動的有趣!
活動準備中,我設計的物質準備是有層次性的,難易程度不同:用羊羊卡片的方式來代表自己,用紅、藍卡片計數(shù)和三角形、方形計數(shù)是分別在顏色和形狀上增加了難度。經過反復思考,我覺得這些準備還是有問題,它們都是紙質的卡片,不能很好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而且還需要教師一一去剪裁準備,于是我從活動區(qū)中尋找到了兩種替代物。用不同顏色的水彩筆代替紅藍紙片用不同形狀的玩具插片代替三角形和方形紙片,既增強了數(shù)數(shù)時的樂趣,又能減少多余的勞動。
我改變了設計中導入部分的.提問方式,直接把幼兒帶入問題中,思考中,經過課前試機,電腦上的照片在電視上不顯示,看電腦的小屏幕不清楚,美羊羊和喜羊羊的區(qū)別不明顯,于是就臨時改成了直接請某車廂的男女孩分別舉手,請幼兒分別點數(shù)的形式了,效果良好。
分組操作時,玩具插片計數(shù)組并沒有按不同的形狀來按數(shù)取物,而是將同一種形狀玩具按顏色不同計數(shù),與老師投放材料的方式有關系,但是我沒有去糾正,主要考慮讓幼兒獲得成功,充滿自信更重要。
七、不足:
在導入部分當幼兒的答案不統(tǒng)一,出現(xiàn)問題時,我沒有請幼兒充分地去思考,討論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就直接說老師有一個好方法,然后引出下面的教學活動,限制了幼兒的思考和發(fā)揮想象。
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只體現(xiàn)了趣味性,缺少對“我的車廂有幾個人的認識和點數(shù),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以設四節(jié)車廂和四個列車員,請列車員點數(shù)乘客上自己的車廂會更好。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較合理地創(chuàng)編故事結尾,并清楚地講述。
2、能將海底生物的自我保護方法遷移到故事中,并能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3、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份白紙,水彩筆。
2、收音機、磁帶。
3、圖片
活動過程
1、直接導入主題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老師:今天老師為你們講一個小黃魚歷險記的故事。
放錄音,邊放錄音邊出示圖片。
2、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老師:小黃魚不聽媽媽的話,獨自一人出去游玩,最后遇到了大鯊魚,它該怎么辦呢?我們小朋友幫助它想想辦法?
[老師可以適當?shù)奶嵝延變海捍蠛@锏?動物都很有本領,我們想想小黃魚可不可以借用其他小動物的逃跑本領呢?]
3、幼兒用繪畫的方式把自己的方法寫下來。
老師:剛才我們小朋友想了很多方法,現(xiàn)在老師請你們把這些方法畫下來,等會請你們到前面來講。
4、根據圖片完整的講述故事
老師:畫好的小朋友可以先跟著你的好朋友講講。
老師:誰愿意到前面來根據這些圖片和你自己想的方法把故事完整的講一遍。
5、遷移情感,好好安全工作。
老師:你們喜歡貪玩的小黃魚嗎?為什么?
老師:那我們平時跟爸爸媽媽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老師:如果我們真的跟爸爸媽媽走散了,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小黃魚歷險記
小黃魚和媽媽還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生活在大海里。他們每天一起出去找食物、一起在水草里面玩耍,生活得很開心。
有一天,黃魚媽媽帶著小黃魚們出去找東西吃,出門前,黃魚媽媽對小黃魚們說:“孩子們,出門后你們一定要跟好媽媽,不能掉隊,不然會被大鯊魚吃掉的。”小黃魚聽后很害怕,緊緊跟著媽媽。
游著游著,一條小黃魚發(fā)現(xiàn)了他的好朋友在珊瑚叢里玩,這條貪玩的小黃魚忘記了媽媽的叮囑,高興地加入了好朋友隊伍中去了。突然,不知從什么地方竄出一條大鯊魚,它快速地向小黃魚游去,這可怎么辦呢?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筷子的本領,探索并初步掌握其使用方法。
2.通過有趣的游戲,讓幼兒練習使用筷子的方法,增強"我長大了"的自豪感。
3.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每人準備一雙了筷子。每人一個小盤。
2.老師為幼兒準備花生米、(或豆子)橘子、蘋果。
3.《幼兒畫冊》上學期一第23頁。
活動過程:
一、導入--兒歌《我有一雙小小手》。
小朋友我們都聽過《小河馬吃飯》的故事,小河馬為什么沒吃到飯呢?我們的小手懶不懶呢?對了,我們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我們用學過的兒歌來夸夸它吧。
我有一雙小小手,它是我的好幫手,能洗臉,能刷牙,穿衣服,會梳頭,掃屋地,擦桌子,做手工,拍皮球。我愛我的小小手,它是我的好朋友。
二、幼兒自由探討使用筷子的方法。
1.我們的小手這么能干,它能幫我們吃飯嗎?我們用什么來吃飯?(筷子)現(xiàn)在我發(fā)給小朋友每人一雙筷子,我們也學一學用筷子吧。ㄓ變涸囍每曜樱┱l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用的?
2.總結拿筷子和使用筷子的`方法:
兩根筷子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的中間(準許個別幼兒習慣用左手),大拇指在兩根筷子的上面,食指、中指、拇指尖夾住外面一根筷子,無名指和拇指內側抵住里面一根筷子,小拇指在無名指的下面。
3.組織幼兒討論:使用筷子是要注意什么?
老師:筷子可以幫我們用來夾菜、夾魚等食物,在使用筷子時要注意安全,以防戳到自己或周圍的小朋友;還要注意文明衛(wèi)生,做到不敲打桌碗,不亂翻菜。
三、游戲活動
1.練一練--我要吃水果。(教師指導幼兒用筷子,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看誰的小手本領大。比賽夾豆子看誰往自己的小盤里夾的多。
3.獎勵幼兒,吃豆子。
4.做練習《幼兒畫冊》。
5.游戲結束,兒歌《小筷子》
小筷子本領大吃飯夾菜全靠它,我用小手緊緊拿,不亂翻,不亂扒,不讓飯菜滿地撒。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不僅學會了使筷子,還增強了自己要動手的勇氣和信心,使幼兒在比賽中增強了動手的樂趣和會用筷子的自豪感。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什么是膨化食品,知道少吃膨化食品。
2、知道多吃膨化食品的害處,培養(yǎng)幼兒節(jié)約知道不隨意亂花錢。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食物:膨化食品
活動過程:
1、認識膨化食品。
。▓D片和實物)
。1)師: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出它們的名稱。
幼兒:米餅、雪餅、師:(實物)這個是什么?
生:炒米,苞米花,貓耳朵……師:無論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米餅"、"炒米",還是街邊小販爆出來的"貓耳朵"、"苞米花",我們把這些經過高溫、高壓后膨化出來的食品叫做膨化食品。
。2)討論:說一說你吃過的`膨化食品的名稱、形狀、顏色、味道……,由幼兒自由發(fā)揮、描述,氣氛越濃烈越好。教師注意傾聽,適當點撥記錄。
。3)出示圖片、講故事:
我聽說大灰狼變得很胖很胖的跑都跑不動了!小朋友喜歡變得胖胖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它是怎么變成這樣的?
"大灰狼和黃鼠狼從店里偷了很多烤雞腿、炸薯片.......肯定也像大灰狼現(xiàn)在這樣胖了!"提問:寶寶,聽了剛才的故事,想一想大灰狼后來為什么變得那么胖呀?
如果你以前經常吃油炸的食品,以后還會繼續(xù)吃嗎?
教師歸納:膨化食品不僅味道好,而且很多都是用雜糧制成的,如玉米、蠶豆、大豆,還有的是用馬鈴薯、紅薯等制成的。雜糧的營養(yǎng)價值原本也不算很高,也不太好吃,可經過膨化之后,它們變得既好吃,又提高了營養(yǎng)價值,討論:這樣的膨化食品多吃好不好。
師:膨化食品雖然很好,但前提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符合國家衛(wèi)生、營養(yǎng)標準的,有營養(yǎng)學會監(jiān)制或已達到國家免疫標準,有免疫標識的。(教師邊講邊出示一些膨化食品的外包裝,用實物讓孩子們認識,不過,膨化食品再好吃,再香甜,再酥脆可口,我們都不能經常吃更不可以天天吃,頓頓吃了,且不說浪費錢,造成我們大手大腳亂花錢的壞習慣,更主要的是,絕大多數(shù)膨化食品中都有人工合成的食物添加劑、色素、糖精、香精等等,這些東西如果長期被人攝入,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的。此外,街頭小販爆的苞米花、炒米、貓耳朵等食物,雖然沒有什么"人工合成化學劑",但它的"鍋"、"罐"卻因在制作中含有金屬鉛,鉛在高溫、高壓下會滲到食物種去,所以經常吃或過多地吃了這些膨化食品,對人體也是有害的。因為鉛被人體攝入后,會在肝臟內沉淀下來,使人慢慢地鉛中毒!
兒歌:膨化食品。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知道它們的名稱。
2.能在很多的圖形中辨認這幾個立體圖形。
活動準備:
課件,不同形狀的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
1.出示小朋友搭好的作品,鼓勵幼兒說一說:用到了哪些圖形?
2.結合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所說的平面圖形與搭建作品中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
二.簡單認識立體圖形
1.認識圓柱體。
(1)教師出示圓柱體的積木,請幼兒找一找和圖片中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叫什么?在桌上順著一個方向滾動,對幼兒進行提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教師小結圓柱體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平平的。
2.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
(1)分別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積木,請幼兒找出和圖片上的哪個圖形是一樣的?它們叫什么?找一找它們都有幾個面?(6個平平的面)
(2)請幼兒找出它們的不同點。(長方體:長長方方的,大小不一;正方體:四四方方的大小一樣)
三.幫助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分別出示不同的立體和平面圖形幼兒說說名字。
2.教師描述一種圖形的特征,幼兒猜出相應圖形的名字。
四.幼兒操作
1.分發(fā)幼兒操作用書,請幼兒翻到第14-15頁。
2.請幼兒看看14頁畫面上的積木有哪幾種,并進行點數(shù),將玩具卡上的數(shù)字取下,貼到方框里。
3.再請幼兒看第15頁的畫面,引導幼兒從數(shù)量和積木種類上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積木造型。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典】07-20
中班教案【精選】07-21
(經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8-04
(經典)中班教案08-07
[經典]中班教案07-28
(精選)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精選]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