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中班科學教案9篇【通用】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guān)節(jié)點。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象棋的棋譜,棋子名稱及基本玩法。
2.發(fā)展對棋類活動的興趣。
3.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制的大旗譜和大棋子,(自制的雙面棋子,一面是字,另一面是與其相對應的圖畫),小棋譜、棋子。
2.幼兒有關(guān)于五子棋、飛行棋、斗獸棋等棋類活動的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象棋的傳說。
1.教師講述韓信教士兵下象棋的故事。
2.教師出示放大的象棋棋盤、認識棋盤。
----教師:請你們看一看這是什么。(棋盤)棋盤上有些什么?(線、格子。)
----教師小結(jié):棋盤中的河界,又名:"楚河漢界"。河界把戰(zhàn)場分成了兩個部分。棋盤上有許多線組成的交叉點,這些交叉點是棋子作戰(zhàn)的駐點。
3.認識棋子。
----教師:你知道象棋有哪些棋子嗎?
----教師小結(jié):象棋的棋子共有32個,分為黑、紅兩組,每組16個,各分7種。
紅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仕各2各級,兵5個。(可讓幼兒點數(shù))黑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士各2各級,卒5個。(可讓幼兒點數(shù))
4.教師介紹象棋棋子擺放的規(guī)則格子。
----教師:沒有打戰(zhàn)時,象棋的棋子各自擺在自己的營地上。帥(將)最大,放在最中間,兩邊有兩個衛(wèi)士保護他,衛(wèi)士兩邊是宰相,宰相兩邊是戰(zhàn)馬,戰(zhàn)馬兩邊是戰(zhàn)車,戰(zhàn)車兩邊是炮。(教師邊講講解邊擺放棋子。)
二、學習擺放棋子。
1.教師:請你上來嘗試用棋子擺放的規(guī)則放一放。
2.請有下象棋經(jīng)驗的`幼兒擺放棋子,教師組織幼兒對照正確的棋譜擺放。
3.演示象棋的基本走法。
三、幼兒結(jié)伴嘗試象棋。
活動延伸:
1.棋類大世界:提供多種棋類游戲供幼兒自由選擇。
2.自己設(shè)計的棋類游戲:幼兒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設(shè)計棋類游戲的圖譜與玩法。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圖片,感受各種各樣的魚的美麗形態(tài)。
2.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體驗創(chuàng)造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重點難點:
感受魚的美麗形態(tài)
能撕出各種圖形來裝飾小魚。
活動準備:
海洋背景一塊;各色彩紙;各種各樣的小魚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
1.教師出示各種各樣的魚的圖片,幼兒欣賞。
2.師:小朋友,你覺得這些魚漂亮嗎?你覺得哪條魚最漂亮?
二、我來撕一撕
1.師:你最喜歡的那條魚是什么形狀的,它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呢?
2.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撕一撕自己覺得最漂亮的那條魚。
三、幼兒進行撕貼
教師投放材料,幼兒進行撕貼。
四、作品展示
1.教師將海洋背景圖片貼在黑板上。
2.幼兒將自己撕貼好的魚隨意貼在背景圖上。
3.師:給你們自己撕貼出來的小魚取個好聽的名字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孩子在觀看各種各樣圖片的小魚時都驚嘆“:哇!好漂亮。 币幌伦蛹ぐl(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第二環(huán)節(jié)個別幼兒上來撕自己的魚,導致后面幼兒都照著上來幼兒的方法撕出很多同樣的魚。
小百科: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它們幾乎棲居于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huán)境——淡水的湖泊、河流到咸水的大海和大洋。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一、設(shè)計意圖
在一次區(qū)域游戲活動中,我偶然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放大鏡、望遠鏡等工具十分的感興趣,還有得孩子拿著放大鏡在地上照著什么。但是,放大鏡的用法并不如我所愿。從幼兒的舉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大部分幼兒樂意使用放大鏡,但在使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將放大鏡緊緊貼著眼睛,有的幼兒將放大鏡貼在被照的物體上,顯然,幼兒只是認識放大鏡而已,對其使用方法及具體功用卻并不了解。因此,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堂中班科學活動,使幼兒了解放大鏡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體會使用工具觀察的樂趣。
二、目標預設(shè)
1、了解和發(fā)現(xiàn)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影像的功能,并會正確使用放大鏡。
2、在活動中,幼兒能自主探索和細心觀察,萌發(fā)探索科學的興趣。
3、發(fā)現(xiàn)放大鏡里的秘密,感受放大鏡的神奇之處。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過玩放大鏡的經(jīng)驗
2、課件《放大鏡的秘密》
3、幼兒操作材料、實物放大鏡人手一份,紙筆
四、活動重難點
重點:通過活動,發(fā)現(xiàn)放大鏡里的秘密,萌發(fā)科學探索的興趣。
由于先前幼兒已經(jīng)在區(qū)域活動中自由探索過放大鏡的秘密,也對這種工具產(chǎn)生了一定的興趣,但是他們似乎沒有掌握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所以,我設(shè)計了“找找小瓢蟲”的游戲,將紅色的、很小的“小瓢蟲”隱藏在“森林”圖片中,請幼兒一一尋找出來,從而引出請放大鏡來幫忙,這讓幼兒切實地感受到放大鏡的作用。而隨后的游戲“這些瓢蟲一樣嗎”,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尋找相同的'“小瓢蟲”,鼓勵幼兒在不斷操作、嘗試的過程中,了解放大鏡的正確使用方法。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生活中的放大鏡”則擴大了幼兒的視野,使他們進一步了解放大鏡與我們生活的關(guān)系,從生活中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在幼兒科學教育中,放大鏡是一個重要的觀察工具,因此,我產(chǎn)生了設(shè)計集體學習活動的想法,希望通過集體學習活動,使幼兒了解放大鏡的功用及使用方法,體會使用工具觀察的樂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探究的問題:用同樣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淺一樣嗎?
試一試。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勁按小桌子。
記一記我的實驗過程。
說一說我的發(fā)現(xiàn)。
(1)桌面朝下時,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點。
(2)把桌子正放時,可看見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樂于嘗試動手操作,探索熱空氣能夠讓物體轉(zhuǎn)動的科學奧秘。
2、初步理解空氣流動能讓紙蛇旋轉(zhuǎn)的原理。
3、養(yǎng)成仔細觀察和積極實踐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畫蛇紋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資料圖片、背景音樂、操作工具及材料(彩紙、勾線筆、小木棍、蠟燭、打火機、棉線)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猜謎語師生互動引入活動主題,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2、了解科學小知識:蛇的種類(虎蛇、玉米蛇、綠巴曼蛇、蟒蛇)。
二、基本活動:
1、出示小紙蛇讓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使小紙蛇動起來。
2、教師提問:如果在不能用手搖或嘴吹的情況下,怎樣讓紙蛇舞動起來呢?
3、出示蠟燭讓幼兒動手嘗試能不能在蠟燭的幫助下使紙蛇旋轉(zhuǎn)起來。
4、教師溫馨提示:用火安全。
5、幼兒動手實驗。
6、教師提問:
(1)剛才你們發(fā)現(xiàn)小紙蛇在怎么跳舞呀?
(2)那你們知道小紙蛇蛇為什么會旋轉(zhuǎn)嗎?
7、出示活動主題-旋轉(zhuǎn)的紙蛇
8、教師總結(jié):點燃蠟燭后,蠟燭上方的`空氣被加熱,熱空氣在上升的途中,碰到了小紙蛇,一部分的氣流進入到了螺旋狀的紙條中,從而使紙蛇轉(zhuǎn)了起來。
三、活動延伸:
今天我們大家都知道了空氣流動能使物體動起來的原理,那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利用這個原理做出來的呢?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吧!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jié)束!活動前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輕松獲得鍛煉與提高;顒舆^程中,幼兒表現(xiàn)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本活動分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首先以“高人和矮人”的趣味游戲來帶動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及注意力。第二以與同伴比高矮的方式,初步讓孩子區(qū)別物體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對性。第三在同伴比較的基礎(chǔ)上增加物體,引導幼兒按從矮到高或從高到矮的順序,給5個以內(nèi)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從中采用道具布簾為了增強幼兒對物體的興趣及進一步激發(fā)孩子的探索及觀察能力。第四環(huán)節(jié)以練習鞏固為主,利用習題引導孩子進一步了解高矮的排列。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高和低”這兩個詞很熟悉,可他們對“矮”這個詞還不是很了解,因此借助活動讓孩子知道矮就是低的意思。本活動以游戲為主體,引導孩子了解高矮之間的排序,適合中班年齡的孩子。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區(qū)別物體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對性。難點一是引導幼兒按從矮到高或從高到矮的順序,給5個以內(nèi)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二是利用習題引導幼兒進一步區(qū)別高矮,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區(qū)別物體的高矮,感受高矮的相對性。
2.按從矮到高或從高到矮的順序,給5個以內(nèi)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活動準備
1.物質(zhì)準備: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2頁《排排隊》。紅色、藍色水彩筆各一。自制1~5的數(shù)字卡片一套。長條形布簾(寬約3米,高90厘米)。
2.經(jīng)驗準備:對1~5的數(shù)字有所了解。
活動過程
。ㄒ唬┯螒颉案呷撕桶恕。
1.教師念一個簡短的故事《高朋友和矮朋友》,引導幼兒的興趣。
2.教師說“高人”,幼兒做踮腳走的動作。
3.教師說“矮人”,幼兒做下蹲走的動作。
。ǘ┡c同伴比高矮。
1.請大家比較A、B兩位幼兒的'高矮,并用語言正確表述:A比B高,B比A矮。
2.再增加1位幼兒,請大家比較3位幼兒的高矮,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A比B高,又比C矮。
3.再增加2位幼兒,請大家比較5位幼兒的高矮。引導幼兒用“每次選出最高的”或“選出最高和最矮”的方法進行排列。
4.按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順序給5位幼兒排隊,分別標上1~5的數(shù)字卡片。
。ㄈ└甙笞兩怼
1.下面我要變個魔術(shù),把最矮的小朋友變成最高的,請大家先閉上眼睛,我數(shù)到“三”再睜開。
2.請兩名幼兒拉好長條形布簾,5位幼兒站在布簾后面,布簾要遮住幼兒的腳和身體,只露出頭部。
3.老師走到布簾后面,示意最矮的幼兒站在椅子上。現(xiàn)在誰最高?誰最矮?4.××真的比其他小朋友高嗎?是用什么辦法變高的?
5.引導幼兒尋找周圍可以讓自己變高的材料,嘗試讓5位幼兒中的一位變高,進一步感知高矮的相對性。
。ㄋ模└甙排抨牎
1.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數(shù)學》第2頁《排排隊》。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在每組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東西,分別用紅筆和藍筆圈出來,并按照左邊的示意圖在括號里用1~5個圓點表示從矮到高的順序。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需要幫助的幼兒,如引導幼兒注意看左邊的示意圖。
3.請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操作的結(jié)果。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吸管摩擦起電后可以吸附紙片
2、體驗吸管摩擦起電現(xiàn)象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35根吸管,兩只氣球、紅黃藍三色魚數(shù)條,紅黃藍框三個
三、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shù)(出示吸管,碎紙片)
1、教師示范:我有一支神奇的魔術(shù)棒,可以變魔術(shù)。念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ㄎ鹚榧埰
提問:剛剛老師是怎樣來變魔術(shù)的?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動作)
2、多部位摩擦:你們猜猜,在衣服上磨磨會吸住碎紙片嗎?那褲子上呢?(先幼兒猜想,后教師實踐)
3、幼兒操作:大家想不想試一試?那我們一起來做魔術(shù)師,一起變變變。
(教師巡回指導,一邊念咒語多次操作)
4、交流經(jīng)驗:請成功的小朋友來講講經(jīng)驗,你是怎么做的,用???哪些部位?
(二)幫貓媽媽釣魚
1、引入情境:貓媽媽剛剛打電話給我,她聽說我們小朋友會變魔術(shù),很好奇。貓媽媽有一個魚塘,魚塘里有紅藍黃三種顏色的小魚,她想請小朋友們幫她來釣魚,紅色的小魚放在紅色的魚框里,藍色的小魚放在藍色的魚框里,那黃色的呢?那我們要用什么好辦法來幫貓媽媽釣魚呢?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幫貓媽媽把魚送回去后,進行經(jīng)驗交流:你釣了多少條小魚?有沒有放對位置?
(三)結(jié)束環(huán)節(jié)
1、用氣球摩擦頭部,猜猜氣球會不會黏住頭發(fā)?
2、兩個氣球同時摩擦頭部,看看兩個氣球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
我們回家后可以自己去體驗一下。
園任導師評議:
1、時間沒有掌控好。
2、由于是科學活動,可以讓幼兒自己多探索多思考。比如在“多部位摩擦”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可以拋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然后自己來交流總結(jié)。老師一定要引導幼兒多說,幼兒是主體。
自我反思 對于這堂課,除了我沒有意識到時間的控制以外,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這堂課非常迎合幼兒的口味,在整堂課中,他們的參與積極性相當高,并切切實實地體驗到了學習探索的樂趣,讓我更欣慰的.是在這堂課結(jié)束后幼兒還念著上課教的咒語:“磨一磨,擦一擦,1234567,變!”我覺得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是相當重要的。
另外,我也非常可以接受夏老師給我的意見,在“多部位摩擦”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可以拋出這個問題,讓幼兒自己動手發(fā)現(xiàn),然后自己來交流總結(jié)。所以在下次的科學活動中,我要注意到這一點,讓幼兒多說多動手。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學會通過感官觀察不同材料的筷子的特征,知道筷子都是成雙使用的。
2.了解筷子的用途,學習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發(fā)展小肌肉動作。
活動重、難點:
了解不同材料筷子的特征,學習握筷和使用筷子的正確方法。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多雙筷子(制作材料有竹、木、塑料等),每桌一盤泡沫塑料塊。
方法與手段:觀察法、游戲法等。
活動過程:
教師活動
一、導入部分:
出示筷子,請幼兒觀察。
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ㄒ龑в變赫f出筷子是用來夾東西的,是我們中國人用的`餐具。)
二、、新授部分:
1.引導幼兒觀察筷子的特征。
教師提問:
。1)小朋友,請你們說說你的筷子是什么樣子的?
小朋友們,請你仔細看一看,你的筷子是什么樣子的?
。2)它使用什么做成的?
。3)你的筷子和別人的筷子一樣嗎?
。4)有什么不一樣的?
。ㄒ龑в變河^察他們在顏色、形狀、長短、粗細、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2.引導幼兒了解筷子的用途及使用
筷子的方法。
教師提問:“你們知道筷子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嗎?它們都是干什么用的?”
。ㄒ龑в變赫f出筷子都是唱唱的、直直的、質(zhì)地較硬,一般是一頭粗一頭細,都是用來吃飯的,都要一雙一雙的用。)
教師小結(jié):筷子都是長長的、直直的、質(zhì)地較硬,一般是一頭粗一頭細,都是用來吃飯的,都要一雙一雙的用。
教師提問:“你們會用筷子吃飯嗎?”
。ń處熣堄變耗闷鹂曜樱瑤椭鷥和恼兆。)
三、游戲:夾泡沫塑料塊
教師提議:“下面我們做一個游戲,每張桌子都有一盤泡沫塑料塊,下面我們一起用筷子把泡沫塑料塊從一個盤夾到另一個盤,我們比賽誰快。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觀察幼兒握姿及時進行改正。
四、要求幼兒在家中也要使用筷子吃飯,并進行檢查和鼓勵。
活動反思: 筷子對大家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是大家對筷子都沒有好好的觀察過,今天我們就對筷子進行了一番研究。經(jīng)過大家的觀察和接觸,大家知道筷子都是直直的、長長的,使用的時候都是成雙成雙地用。升入中班了,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了,我們對如何握筷進行了講解和示范,發(fā)現(xiàn)部分幼兒有困難,要多幫助。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chǎn)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guān)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fā)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shè)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fā)現(xiàn)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jīng)驗:在哪里發(fā)現(xiàn)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guān)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jié)構(gòu),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5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0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4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21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1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