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共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觀察、討論體會畫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與動物的對應關系。
2、學說句式“我是……其實呢……”并嘗試仿編。
3、養(yǎng)成細致觀察的習慣,體驗閱讀的快樂。
重點:初步理解故事內容,通過觀察、討論體會畫面中人物的特征、喜好以及與動物的對應關系。
難點:學說句式“我是……其實呢……”并嘗試仿編。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活動過程:
一、介紹圖書引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PPT)這是封面,上面有書的名字,我們一起把它讀出來。
2.咦,這個小男孩怎么會說自己的家是動物園呢?(擴散思維)
3.(出示PPT家)這就是祥太的家,你們看到了什么?
他們家怎么會有這么多的動物,難道他們家真的是個動物園嗎?我們一起往下看。
二、閱讀繪本(PPT),并嘗試創(chuàng)編。
1.觀察祥太
。1)師:我叫祥太,是個小男孩,其實呢……我是只小猴子。
。2)祥太為什么說他是一只小猴子呢?
。3)教師小結:因為他爬樹很拿手,喜歡吃香蕉,這些特征跟猴子的特征很像,所以他說自己是一只小猴子。
2.觀察爸爸
(1)師:這是我爸爸,其實呢……他是只大獅子
。2)祥太為什么說爸爸是獅子呢?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看到的`)
(3)小結:原來他是說自己的爸爸的樣子和喜歡吃的食物和獅子很像,他就把自己的爸爸比喻成獅子了。
3.觀察媽 媽
。1)你們看,這是誰?(浣熊)浣熊在干什么呀?你們猜猜,這只勤勞的浣熊會是祥太家里的誰呢?
。2)你怎么想到是媽 媽呢?
。3)你們知道浣熊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嗎?
。4)小結:媽 媽和浣熊的相似之處。
4.觀察爺爺、奶奶、妹妹
。1)這是祥太的爺爺、奶奶、妹妹,你覺得他們是什么動物呢?
。2)幼兒依次觀察并大膽猜測(嘗試使用這是……其實呢……的句式)
5.觀察曾祖母
。1)師:最后,介紹我的曾祖母,阿花老太太。
。2)你覺得祥太的曾祖母是什么動物呢?為什么?
6、 完整欣賞繪本。
原來祥太的家不是真的是個動物園,而是他的家人都有跟動物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他才說我家是動物園。
7、幼兒嘗試用“我是……其實呢……”的句式描述自己的特征或喜好與動物之間的相同之處。
。1)現(xiàn)在請你們來想一想說一說,如果你也是一只動物,你覺得自己像什么動物呢?你會像祥太那樣介紹自己嗎?
(2)幼兒互相交流后請個別孩子發(fā)言
。3)參加動物狂歡舞會
三、動物狂歡舞會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知道誠實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愿意做誠實的孩子。
2、初步具備是非辨別能力,懂得知錯就改仍然是個誠實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1、錄像《狼來了》
2、場景布置:"小紅的家"活動過程:
一、導入老師這里有一個故事,請小朋友看看故事里講的是什么。
二、欣賞故事《狼來了》,引導幼兒了解"誠實"的含義:
1、欣賞故事《狼來了》。
2、提問:
。1)你們喜歡故事里的小孩嗎?為什么不喜歡?(不喜歡,因為放羊的小孩愛說謊)
。2)放羊的小孩說謊后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大人們不相信他的話)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做個什么樣的'孩子?
3、師小結:
故事中的小孩由于說謊導致了:羊全部被狼咬死,自己也差點被狼吃掉,我們大家都不能說謊,都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三、木偶表演,懂得知錯能改仍然是個誠實的孩子。
1、導語:邊看邊想一想表演里的小朋友是不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2、看木偶表演:
表演內容:小紅在家打掃衛(wèi)生。不小心把桌上的茶杯打碎了,爸爸聽到響聲跑過來問:怎么回事呀?小紅生怕爸爸責怪他連忙說:不是我弄的,是小貓?zhí)阶郎习巡璞蛩榈摹?/p>
爸爸知道是小紅打碎了茶杯,可是沒有責備她,而是給小紅講了很多有關誠實的故事,晚上,小紅躺在床上怎么也不睡不著,跑到爸爸的房間承認了錯誤,爸爸高興地說:"你知錯能改,還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小紅開心地笑了。
3、提問:
。1)你覺得小紅是個誠實的孩子嗎?為什么?
(2)當小紅說"不是我弄的"時候,她的心里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心虛、內疚、害怕)(3)小紅向爸爸承認錯誤后心情怎么樣?
4、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會做錯事情,有時也會因為害怕而不敢承認錯誤,其實知道錯了能馬上改正,別人同樣會原諒你,也會認為你是個誠實的孩子。不過小朋友們可不要故事犯錯誤哦。
四、結合生活,談談自己的經歷:
1、提問:
。1)你們有沒有不誠實的時候?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做的?
。2)怎樣才能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呢?
2、小結:
要做個誠實的孩子就不能說謊,要知錯能改,勇敢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把自己的責任推給別人。
五、讓幼兒判斷或解決問題,明確誠實是好的品質。
導語: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周圍經常會發(fā)生這樣的小故事,請你們幫助他們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1、軍軍很喜歡松松的玩具汽車,剛好松松不小心把玩具汽車掉在草地上了,軍軍就悄悄地帶回家。你們覺得軍軍做得對嗎?應該怎么做?
2、亮亮和明明踢足球,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窗戶打破了。他們應該怎樣做呢?
3、平平不小心撕壞了班上的圖書,見沒人看見,就把書放回圖書架。他這樣做對嗎?應該怎樣做呢?
4、貝貝畫畫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黑色水彩筆沒有了,就悄悄地把別人的黑色水彩筆放到自己的筆盒里,他這樣做對嗎?應該怎樣做呢?
5、小虎很喜歡爸爸給自己新買的電動槍,他對電動槍為什么發(fā)出聲音來感到十分好奇,所以就把它拆開看個究竟。爸爸回來問是怎么回事,你覺得小虎應該怎么說?
六、師幼共同總結,欣賞歌曲《好孩子要誠實》結束活動:
1、總結:小朋友們真棒,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也讓他們懂得了怎樣才能做個誠實的孩子,希望你們也都能做個誠實的好孩子。
2、欣賞歌曲,結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比較大膽地說說自己的想法。
2、通過猜猜、聽聽、想想,理解故事情節(jié),并展開豐富的想象。
3、初步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鳥找家
2、課件(風、小鳥的叫聲,及輕松的音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體會去逛公園時的心情。
教師:今天是星期天,小熊羅羅和小猴要去逛公園了。
小朋友想想去逛公園時的心情怎么樣呀?心里會想些什么呀?
。ㄏ容p輕地和好朋友說說,再在集體面前說)。
二、想象表達,怎樣幫助小鳥?
1、邊引導幼兒想象,邊展示圖片
教師:走著走著,聽見一個細細的聲音在說“救救我呀!”羅羅會停下來去找誰的聲音,還是繼續(xù)往前走呢?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原來是一只小鳥被大雨淋病了,羅羅該怎么辦呢?
。ㄓ變河懻摚
3、教師:把小鳥送到河馬醫(yī)生那里以后,羅羅是不是就去公園玩了呢?
小鳥沒有家,它很傷心,羅羅會怎么幫助它呢?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
三、感受快樂。
1、小鳥病好后,住進了羅羅和小猴為它搭建的新房子里,高興地說“現(xiàn)在我有了這么漂亮的鳥窩,
真高興,謝謝你們!
2、羅羅和小猴雖然沒有去成公園,但看到小鳥從此不再受風吹雨打了,小鳥那么快樂,
它們心里也樂滋滋的,小朋友,你們快樂嗎?
四、討論:小朋友如何愛護鳥類?
1、教師:小鳥有家了,它的'小伙伴傍晚回到樹林里時,看見一座漂亮的房子,它們的心里會怎么想呀?(很羨慕)
2、教師:原來,還有很多鳥兒需要我們的幫助,如果你是羅羅,你會怎么辦呢?
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來更好地關心保護這些小鳥呢?
。ㄎ覀円N更多的樹,不隨便砍伐樹木,讓小鳥有個溫暖的家;我們要愛護鳥類,不隨便捕捉獵殺它們)
活動延伸
語言角中設置場景,請幼兒參與情境表演。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給種子分類排列,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積極探索,大膽表達的欲望。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蠶豆、黃豆、赤豆各7顆)
2、紙板人手一張 貼上雙面膠 兩個盒子
3、大小彈珠各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看看桌子上有什么?
幼:毛豆、蠶豆、紅豆
師:毛豆我們又叫它黃豆,紅紅的豆子我們叫它赤豆。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種子)
師:那我們來數數它們各有幾顆?
幼兒操作。
幼:黃豆有7顆、赤豆有5顆、蠶豆有7顆。
師:我們一起來數數。
師:原來蠶豆、黃豆、赤豆各7顆。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今天呀,老師想請你們和種子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出示圖一)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玩呢?看看紙板上有些什么?那我們怎樣給種子進行排隊呢?
“看看第一條線上排什么?為什么?”(紅豆,因為有紅豆標記)
“那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小結:對啦!我們要按照標記來給種子排隊。
“好,我們一起給蠶豆來排一排隊。老師示范。邊示范邊說:“
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緊挨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好,現(xiàn)在請輕輕地轉過來給種子排隊,請注意要看清標記,一定要一個緊挨著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數一數,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蠶豆的隊伍最長,赤豆的隊伍最短。
(4)討論:那為什么都是7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因為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為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為黃豆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種子們還想玩一次呢!看看這次老師為你們了怎樣的排隊路線?
“看看紙板上有什么?”(種子標記、線)“這三條線怎么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A:一樣,B、不一樣)
“那你猜猜哪種種子用得多?哪種種子用的少?”
幼:蠶豆用得少,赤豆用得多。
幼:黃豆用得少,赤豆用得多。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注意呀,排隊的時候還是和剛才一樣一個緊挨著一個站在線上。看看你們猜的對不對?
(4)講述操作結果。
幼:我的`是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幼:我的是也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為什么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幼:紅豆小,蠶豆大。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出示老師的操作板,師幼共同總結:今天我們給種子排隊,知道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延伸:
你們看,老師還帶來了大小不一樣的彈珠,等下請你和彈珠排排隊,看看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中班教案08-12
中班教案(精選)08-04
【經典】中班教案08-23
[精選]中班教案08-21
【精選】中班教案07-29
[經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選)09-03
中班教案(經典)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