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1、目的:提高幼兒的腿部肌肉力量及協(xié)調(diào)能力。
培養(yǎng)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準備:教師用的布袋一只,底部裝拉鏈,可開合(如圖)。
幼兒每人一只布袋(由于幼兒的身高不同,布袋的`長度有所不同。)
皮球若干,障礙物若干,大的塑料筐若干。
2、過程:活動身體
教師扮袋鼠媽媽,幼兒扮小袋鼠,邊念兒歌,邊活動身體。
探索練習 (1)孩子們,今天我們用這個布袋來聯(lián)系跳的動作好嗎?
。2)幼兒自由探索活動方式,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引導幼兒開展合作,仔細觀察那些幼兒用雙腳行進跳的方式練習,哪些幼兒用合作立定跳遠的方式條國障礙屋,等等。
。3)請個別幼兒合作立定跳遠的方法:兩個幼兒手拉布袋的兩端,使其成為一個可任意升降的障礙平面,另一幼兒立定跳越過障礙。
。4)請個別幼兒將雙腳放入布袋,示范雙腳行進跳的方法并進行簡單的追逐游戲,引導幼兒討論怎樣才能跳得又快有穩(wěn)。
(5)幼兒進一步聯(lián)系,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身高差異提供合適的布袋,并隨時調(diào)節(jié)活動量。
3、游戲:小袋鼠運球。
。1)幼兒分成兩路中隊,分別將雙腳放入布袋,準備進行游戲。
(2)講解游戲方法:袋鼠運球時先要跳過障礙物,到前放拿一個皮球裝進布袋,然后跳到“家”里將皮球放在塑料筐里。
。3)教師注意觀察那些幼兒能字如的搬球,那些幼兒的動作還不夠協(xié)調(diào)等情況,以便在以后的體育活動中加強個別指導,
。4)根據(jù)幼兒體能安排游戲次數(shù),并適時調(diào)節(jié)活動量,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4、游戲結(jié)束,放松身體。
中班教案 篇2
一、目標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2、嘗試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替換詩歌中的水果,進行簡單的仿編。
二、準備
我會準備一些水果的圖片。
三、過程
1、首先提問,引出話題。
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秋天)
秋天是怎么樣的?(叫人回答,叫三個小朋友)
剛才小朋友描繪了秋天是怎么樣的,那老師再問你們,秋天里都有哪些水果?(叫人回答,在他們回答的時候,如果他們說出了詩歌中的水果,將圖片貼在黑板上)
2、學習詩歌
現(xiàn)在老師將小朋友說的這些水果編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在這美麗的畫報里呢。小眼睛看老師的手指,小耳朵豎起來,聽老師念這首詩歌!包S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風娃娃鉆進樹林,在翻著彩色的畫報”。
提問:小朋友聽了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感覺?(叫人回答,三個小朋友)
現(xiàn)在跟著老師的手指一起念這首詩歌。
再次提問:剛才小朋友跟老師一起念的詩歌里有哪些水果?他們是什么顏色的?(叫人回答)剛才xxx說了x是什么顏色的,那詩歌當中是怎么說的?(他們有人說出來就接著:xxx真聰明,是xxx的,因為x是x色的,所以叫xxx。沒說出來就我來說,應該會說出來吧。)。等他們四種水果顏色都說完,我說:“我們知道了梨是黃澄澄的,棗是紅彤彤的,蘋果是金燦燦的,葡萄是亮晶晶的。跟老師說一遍“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問:“詩歌中說風娃娃在翻著彩色的`畫報,為什么說風娃娃在翻著彩色的畫報?”(叫人回答,再次復習剛才顏色的說法)
再跟老師念一下這首詩歌。
3、仿編詩歌
問:詩歌中說風娃娃在秋天的樹林翻著彩色的畫報,你們知道秋天的樹林里還有那些水果?他們是什么顏色的?(叫人回答,五個小朋友,呈現(xiàn)他們說的水果圖片)
我說:“老師之前將小朋友說的四種水果變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現(xiàn)在請小朋友把老師編的詩歌中的水果換成黑板上其他水果,也來編一首美麗的詩歌。請小朋友想一分鐘,待會兒老師請小朋友起來講。(一分鐘后叫小朋友起來說,如果第一個說的不對,我會說:“剛才老師的詩歌是怎么樣的?讓他坐下在考慮一下,再叫其他小朋友起來說,如果還是沒說對,我就念一遍詩歌,再示范一遍,再讓他們起來說;如果說對了,我就表揚一下,再叫四個小朋友起來說。) 小結(jié):小朋友今天學習了一首美麗的詩歌,自己又會編一首美麗的詩歌,真能干,回到家里把自己編的詩歌念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中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數(shù)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而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好方法。將教學目標和內(nèi)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參與操作,進一步認識橢圓形,培養(yǎng)幼兒擴散思維。
活動目標
1.認識橢圓形,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2.樂于參與橢圓形的探究活動。
3.能在與圓形的比較重學會正確感知橢圓形。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橢圓形,感知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難點:能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會正確感知橢圓形。
活動準備
1各種橢圓形物品若干。(如:橢圓形的盤子、鏡子、餅干、哈密瓜、紅棗等)
2.幼兒用書。
3.教師演示用具:可以從圓形變成橢圓形的細鐵圈,圓形與橢圓形的圖片。
4.幼兒學具:地板上畫的有圓心的圓形和橢圓形,幼兒測量長度的繩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觀察感知橢圓形。教師把圓形變成橢圓形,幼兒觀察由圓形變成橢圓形的過程。
2指導幼兒觀察認識橢圓形的形狀特征。
(二)展開部分
1.操作、比較,展開討論,找出橢圓形的特征。
(1)教師:“小朋友,剛才老師用圓形慢慢地變出了橢圓形,那么圓形和形一樣嗎?到底哪兒不一樣呢?下面,小朋友自己來測量比較
一下,看看有沒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
(2)教師指導幼兒用繩子測量地板上的圓形與橢圓形。由于幼兒有測量圓形的.經(jīng)驗,所以教師可以指導幼兒通過測量,得出橢圓形的特征。
(3)指導幼兒講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圓形邊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是相等的,而橢圓形從圓心到邊上的距離是不同的,從而知道圓形是正圓,橢圓形是圓。
(4)教師進行小結(jié),出示圓形和橢圓形圖片,比較橢圓形和圓形從圓心到邊上的距離,從而證實幼兒的發(fā)現(xiàn)是正確的。
2實踐應用,觀察尋找并介紹生活中的橢圓形物體。
(1)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認識了橢圓形,知道了橢圓形的特征。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哪些東西是橢圓形的。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邊緣,感知一下橢圓形,然后把橢圓形的東西放到前面的橢圓形的筐子里!
(2)數(shù)師組織幼兒到教室的各處找橢圓形物品。
3教師組織幼兒檢查橢圓形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確,并進行總結(jié)。
教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圓形的東西,請你仔細想想,還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東西
。ㄈ)結(jié)束部分
完成幼兒用書中的圓形派對“練習
教師:“請小明友將圖中的橢圓形圈出來!
四、活動延伸
幼兒創(chuàng)意活動“圓形變變變”。教師提供畫有橢圓形的紙張,水彩筆、彩紙、膠棒等材料,幼兒通過粘貼、添畫等方式制作圖形創(chuàng)意畫
活動總結(jié)
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等方法認識了橢圓形,了解橢圓形的主要特點,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獲了對橢圓形的認識
中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常在活動中說到“魚是我們的好朋友”,可由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較少,不能很好的理解一句話,也不能將這一句話和我們的生活聯(lián)系在起來。所以我們設計這一活動,著重講解魚可做成什么食物,通過這一活動使幼兒了解魚對人們的作用,教育幼兒不挑食,要保持水的清潔,保護魚類。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魚可做成各種可口的事物,對人們有很多好處。
2、教育幼兒要吃魚,不挑食。
3、使幼兒懂得,“魚是人們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魚制作成的各種食物,魚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魚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復習魚的構(gòu)造。
2、“小朋友,為什么老師說魚是我們的好朋友啊?”引導幼兒說出魚的各種用途。
3、“小朋友們說的很好,老師請你們吃東西!
逐一出示由魚做成的食品,請幼兒一邊說出各種食物的名稱,(幼兒說不出的`教師補充)
4、引導幼兒觀察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成的。教師簡單講解各種魚制品的制作方法,使幼兒知道每種食物都來之不易,不應該浪費。
5、討論:我們?yōu)槭裁匆贼~?(使幼兒懂得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是人們身體所必須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總的來說幼兒的興趣很濃,積極性很高,實物小魚充分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幼兒們主動觀察小魚,積極活躍的發(fā)言討論,很好的發(fā)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真觀察圖片,理解故事的內(nèi)容;
2、大膽想象并講述故事內(nèi)容;
3、樂意參與集體游戲。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對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動重難點:重點:通過觀察小動物們的動作、表情,大膽猜測故事內(nèi)容。
難點: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主題。
1、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帶脫衣裳。
提問: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節(jié)日我們要吃粽子?(端午節(jié))你喜歡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們吃過的都不一樣,那它包著的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圖書、聽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師出示ppt1,引導幼兒認識故事題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圖片內(nèi)容,大膽講述故事情節(jié)。
1、出示ppt2,師:老奶奶的肚子里裝滿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歡聽她的故事。
提問:有哪些小動物來聽老奶奶講故事啦?(小松鼠、小狐貍、小兔子、小猴子、小鳥)
這么好聽的故事,大家聽的怎么樣?(認真、專心致志)
2、出示ppt3,提問:
⑴老奶奶生了一場大病以后,不能大聲講話了,大家再也聽不到好聽的'故事了。老奶奶很著急,那該怎么辦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鼓勵幼兒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茙煟盒∨笥褌儙屠夏棠滔肓诉@么多的辦法,我們來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問:
⑴有哪些東西?(粽子葉、糯米)
、评夏棠淘诟墒裁?(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樣的?
、墙處熜〗Y(jié):原來,老奶奶她有一個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誰會來吃呢?
6、提問:
、舙pt5:誰來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來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沒有)
、菐熜〗Y(jié):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吱吱吱···"就是講不出故事。接下來還會有誰來呢?
7、出示ppt7、8,提問:
、舙pt7:誰又來了?(小狐貍)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只小狐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8:小狐貍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不能)
、墙處熜〗Y(jié):小狐貍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貍也不會說話,一個勁地叫:"哩哩哩···"就是講不出故事。
8、結(jié)合小松鼠、小狐貍吃粽子的情景,鼓勵幼兒大膽猜想其他小動物來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貍外,還有哪些小動物也來吃過粽子了?(小鳥、小兔、小猴)
、埔龑в變悍謩e想象并講述小鳥、小兔、小猴來吃粽子的情景。
①師:你們能不能學著老師講小松鼠和小狐貍來吃粽子的話說說其他小動物呢?
、谒鼈兌贾v出故事了嗎?
③這么多小動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為什么講不出故事呢?
9、出示ppt9,提問:
、潘鼈冎v不出故事覺得怎么樣?(很難過、著急)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小狐貍的表情以及小動物們周圍的各種符號,大膽猜測小動物們的心理活動。他們之間會說些什么?
、菩游镫m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呢?真著急。你有什么辦法嗎?
、任覀円黄饋砜纯葱游飩兿肓艘粋什么辦法?
10、出示ppt10、11,提問:
⑴ppt10:這個時候,誰來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茙煟涸瓉,小動物們是想請小姑娘來幫助它們,為什么小動物們會請小姑娘來幫忙呢?(因為小姑娘會說話)⑶小姑娘會答應幫它們嗎?
、萷pt11:小姑娘答應它們了嗎?小姑娘為什么要逃跑呢?
、山處熜〗Y(jié):小動物們高興得一起沖過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籃拼命逃。
11、出示ppt12、13、14,提問:
⑴ppt12:小姑娘嚇跑了,那該怎么辦呢?
、苝pt13:小動物們用了什么辦法把小姑娘找回來?⑶ppt14:小姑娘回來了嗎?她是怎樣回來的?
12、出示ppt15、16、17、18:提問:
、舙pt15:師: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門口等著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會怎么說?(美麗的小姑娘,快來吃粽子,吃了粽子講故事)
、苝pt16:師:香噴噴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反思:
選擇這個故事,是因為今天正好是端午節(jié)上來的第一天,孩子們對粽子的熱情尤存,它本是大班的一個故事教學內(nèi)容,我把它改編過了,故事也重新改過了。我把目標定位在情感表達和語言表達方面。在設計環(huán)節(jié)時,第一部分是一個引子,其中有一個提問:吃了粽子肚子感覺飽飽的,(孩子們很自然地說出飽飽的),為下面吃故事粽子,肚子里有了許多故事,埋下了一個伏筆。第二部分故事欣賞環(huán)節(jié)中,我第一次的設計是讓孩子第一遍就完整的欣賞故事,試教下來,能力強的孩子把整個故事的大致意思全部都復述了出來,使問題的設置無法正常推進。于是,我想到把故事分成兩段,第一段結(jié)束后,讓孩子們自己幫小動物想辦法,進行發(fā)散性思維,激活幼兒在教學現(xiàn)場的思維(第二次試教時效果很好)。這里我也有另外一個用意,語言活動中,由于孩子往往是坐的時間比較長,容易產(chǎn)生思維疲勞,在這里頓一下,讓孩子們自由想象,能重新調(diào)動起孩子繼續(xù)學習的積極性,思維也能活躍起來。(拆粽子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有相同的作用)
最后,我把故事包在粽子里,強烈地構(gòu)起孩子想看,想說的愿望。其中,解粽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學習如何解開,在遇到相同的故事時,孩子自然地說:‘我們的故事是一樣的’,于是,我順利地引到合作講故事。在故事的提供上,我準備了適合不同層次幼兒需要的故事,有兩副畫面的,三副畫面的,最多是四副畫面的。本來我在粽子上沒寫名字,后來考慮到,如果不寫名字,能力相對比較差的孩子,如果拿到四副畫面的故事創(chuàng)編,那對他的難度就會比較大,孩子就會失去創(chuàng)編的興趣。
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分享故事中,我的引導還不夠,集體教學活動,既要有目標的意識,有對教學活動期望效果的追求,更要關注過程的價值,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長有意義的經(jīng)驗;既要有精心的預設,使教學活動在研究孩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更要給幼兒以生成的空間,并有效地回應幼兒大量不確定的生成問題。在回應孩子方面,我覺得自己做的還是非常不夠的。
整個活動,孩子們都處于一種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隨著環(huán)節(jié)一步步地推進,孩子自然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想“說”的愿望,自然達到了預設的目標。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并了解紫藤花目前開放的狀態(tài),能簡單記錄下來。
2、能運用觀察、觸摸、討論交流、經(jīng)驗遷移、猜想等方式,發(fā)現(xiàn)并初步概括出紫藤花的花型,并嘗試想象出紫藤開放后的狀態(tài),簡單記錄下來。
3、對紫藤花的開放過程和變化感興趣,知道愛護紫藤花。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對紫藤的花芽花苞有前期持續(xù)性觀察。
2、物質(zhì)準備:記錄紙,畫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察討論,發(fā)現(xiàn)紫藤花目前開放的狀態(tài)。
提問:你發(fā)現(xiàn)紫藤花的花苞了么?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小結(jié):現(xiàn)在的紫藤花的花苞就像一個個大草莓,外邊還包裹著一層厚厚的白色的皮。
二、請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討論,記錄紫藤花目前開放的狀態(tài),并大膽猜想出紫藤開放的樣子,簡單記錄。
1、以小組自由觀察的方式,通過觀察、觸摸、討論交流等方式,發(fā)現(xiàn)紫藤現(xiàn)在的花型,共同記錄紫藤目前的狀態(tài)。
提問:花苞是什么顏色?是什么形狀?花苞長在哪里?
2、以小組自由討論的'方式,大膽猜想紫藤開放后的樣子,并簡單記錄自己的想法。
提問:紫藤現(xiàn)在是這樣的,那么它開放之后會是什么樣子呢?為什么? 三、請幼兒小組討論自己的猜想,并說明這樣猜想的原因。
請幼兒分組討論自己的猜想,互相介紹并說一說猜想的依據(jù),請每一小組出一位代表做簡單介紹。
四、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將自己的想法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請爸爸媽媽和自己一起期待花開,驗證猜想。
活動反思:
幼兒在分組觀察紫藤花的過程中較為隨意,難以帶著問題有目的性的進行觀察交流。在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時,語言不夠豐富,對細節(jié)的觀察不夠。在記錄的時候,運用的線條符號較為單一。在組織類似活動時,應當在集體要求時更為明確和簡練,節(jié)奏再緊湊一些,避免幼兒注意力分散。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新《綱要》提出數(shù)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排序規(guī)律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其實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到處都滲透著數(shù)學知識,比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我經(jīng)常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第二,第三……,”讓幼兒形成了序數(shù)的概念,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結(jié)合春天的特點,我設計了主題《春天的朋友》的數(shù)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掌握7以內(nèi)數(shù)的排列順序。
2、感知物品排列的順序與序數(shù)詞的對應關系。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給打亂的數(shù)字按順序排列。
活動準備
1、7張自制反映春天景物特征的圖片。
2、數(shù)字1——7的卡片若干。
3、春天花園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舞蹈《春雨沙沙》,引出春天的7位朋友(師一一出示7幅春天景物圖),并數(shù)一數(shù)。
二、教師出示1——7的'數(shù)字寶寶給小朋友認讀。并要求用數(shù)字說量詞,如:7個蘋果……
三、編號游戲。
1、7名幼兒拿著數(shù)字卡片按1——7的順序排隊,如: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
齊讀數(shù)字1——7。
2、7名幼兒上黑板給春天的朋友按1——7的順序編號,全班齊讀數(shù)字1——7。
四、幼兒操作。
1、幼兒分組合作按1——7的順序排列,(每組7人,每人拿一張數(shù)字卡片)。
2、展示結(jié)果,請2名幼兒上黑板給春天花園圖(打亂數(shù)字順序)按順序排列。
3、師幼點評,糾正錯誤。
教學反思
1、《綱要》中指出:數(shù)學活動應當生活化、游戲化、趣味化,幫助孩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此次活動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情景圖與游戲相結(jié)合,并滲透數(shù)學教育,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直觀教學法,幼兒興趣很濃。
2、編號游戲讓幼兒在玩當中學到知識,如:拿數(shù)字卡片的小朋友上臺說:“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完成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愉快教學法。
3、利用分組合作和動手操作來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動腦、合作探究能力。
4、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能一邊數(shù)數(shù)一邊用手指點數(shù)。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練,表揚語言不夠藝術(shù)。
2、用數(shù)字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是用的時間過長。
3、提問的方式缺乏啟發(fā)性,如: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沒能提高教學效果。
解決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積累經(jīng)驗,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課堂語言藝術(shù)修養(yǎng)。
2、 設計的提問的方式要多樣化并帶有啟發(fā)性,及時點撥,規(guī)范孩子的數(shù)學語言。
3、 善于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個別差異,及時引導,處理好細節(jié)教育。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8
【精選】中班教案07-29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7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0
中班教案【精選】07-21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中班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