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敘中有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2、繼續(xù)培養(yǎng)速讀的能力;
3、懂得不忘記過去老一輩的苦難日子,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
(1)學習邊敘邊議,敘議結合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理解"我"對養(yǎng)菜的特殊感情。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課外閱讀讀后感)
二、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南方的許多地方,流傳著。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說法。地菜就是薺菜,在很多年紀稍大的人心中,這是一種很好吃的菜·現在吃過的同學不多。這是我國的一種民俗。養(yǎng)菜是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們今天的口味,這是一一種有苦味的草,但在幾十年前的舊中國,它卻是窮人的救命草。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挖養(yǎng)菜》,就反映了這種生活。
作者簡介。
張潔,當代女作家,1937年生于北京,從小被父親遺棄,靠母親撫養(yǎng)長大,196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改革開放之初,她發(fā)表了短篇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尸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是思想解放在文學界的反映。她的《森林里來的孩子風誰生活得更美好風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1979年、1983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總之,這是一位在當代文學界很有影響的女作家。
三、教師范讀課文。
要讀出感情,體會文章情景交融的特點。
四、自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
1.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2.本文寫了哪幾件事?
3.通過敘述這幾件事,表現了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4.我們從文中得到什么啟示?
明確答案(或提示):
1.線索是"挖芥菜"。
2.寫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慘遭遇;童年挖芥菜的美好時光;解放后與孩子們挖芽菜、吃芥菜。本題允許學生提出更多的答案,如四件事、五件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主題是要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邊的幸福生活。
4本題應該允許學生自由發(fā)揮,可以切中一點,不計其余。
五、組織討論。
圍繞"代溝"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作者的感情可以理解,但兒女們的做法亦無可厚非,可以選中一個切入點,有針對性地聯(lián)系實際談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理解當代學生的心態(tài),要知道,這一代人恐怕連遷就的筷子都不會伸出去,但這未嘗不是好事,我們不應該總想著把自己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強加給下一代。
六、找出文章中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的句子。(目標1)
張潔的`散文自成一體,很有風格,語言清新、流暢,富有表現力,情文并茂。
1.體會夾敘夾議的寫法。
可以以文章第一部分中的"不敢回家"和第二部分中的"兒女們不愿吃芥菜"為例.指導學生體會其中敘議結合的寫法。
2.學習作者高超的語言技巧。
可以以文章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為例,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體會作者高超的寫法技巧和語言能力。
七、寫作訓練。
根據自己的體驗,聯(lián)系課文,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讓學生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的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八、教師小結(思想教育)
本文運用對比手法,夾敘夾議,寫一位關心兒女成長的母親;貞浰陼r代的苦難,向孩子們提出殷切的希望。全文以"挖薺菜"為線索展開廣泛而充分的聯(lián)想,希望通過新舊社會的對比,消除兩代人的隔膜,與孩子成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們能珍愛生活,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九、布置作業(yè)
A、完成練習四。
B、完成練習二(揣摩語句)
D、 圍繞"什么是幸福,怎樣得到幸福"這一中心,寫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
十、說課精要:學生解答問題時,讓他們自由發(fā)揮,不要作過多指導,不要束縛學生的思路。
十一、教學結構:導入--簡介作者--范讀--提問--交流--討論--自由發(fā)表意見--寫作訓練--小結。
【教學總結】
本課教案設計的得意之處,首先是采用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從了解“饞丫頭”的故事中,體會“我”所經受的生理和物質的苦痛;通過被追打一事,體會“我”所經受的精神的苦難,從而進一步理解精神的苦難甚于生理和物質的苦痛。其次,對于在文中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句話的理解,遵循作者寫作的思路,充分體會完前文的鋪墊,再去體悟,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才更加到位和深刻。不足之處是:文章對比的寫法,夾敘夾議的語言,在課堂上沒能夠透徹的處理。
語文教案 篇2
練習5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字詞句的綜合練習。
2.按先橫后豎的筆順規(guī)則,照樣子練習寫字。
3.知道我國主要節(jié)日的名稱。
4.朗讀并背誦兒歌。
5.仔細觀察圖畫,能根據圖下問題說一段通順的話。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習字詞句。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水彩筆。
1.審題。
、艑W生借助拼音自讀圖下面的語句。
、茙椭鷮W生弄清本題的學生要求。
2.指導。
、胖笇в^察。
A.出示掛圖或投影片。
B.指名回答以上問題。
、浦笇可。
⑶指導在田字格中寫字。圖上田字格分別畫了什么?指名說一說。指導看圖編故事。指導學生說好開頭的第一句話。
3.練習。
、欧中〗M看圖講故事。選一人上臺講。
⑵課后講給其他小朋友聽。
二、教學第二題:學寫鉛筆字。
1.審題。指名讀題,教師講解題目要求。
2.指導。
、耪J讀:十、牛、豐。指名按筆順書空,說說這3個字的筆順有什么共同之處。觀察這3個字的每個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茝土暶杓t,教師范寫。
3.練習。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綜合性學習。
1.審題。
、沤處熤v解本題要求:
⑵指名讀題目,讓學生說說本題先練習什么,再練習什么。
2.指導練習。
四、教學第四題:讀讀背背
1.審題。指名讀題目,說說題目有哪幾個要求。
2.輔導。
3.練習。
4.反饋。
第三課時
教學第五題:口語交際——應該怎樣做。
一.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
2.教學錄像帶。
二、審題
1.齊讀課題。
2.借助拼音讀圖下的要求。
三、指導
1.指導學生逐幅看圖,說說每幅圖畫的意思。
2.討論:圖中的'同學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
3.讀一讀錄象上的歌謠。
四、練習
1.說說在馬路上應該怎樣做。
2.你平時是怎樣做的?
3.說說在馬路上還有哪些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現象。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白人類應當與自然和諧發(fā)展,明確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
2、理解本文題材的特點,側重議論的表達方式以及擬人、反問等修辭方法在文中的運用,尤其是層層推進的說理方法和巧妙的對比手法。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層層推進論述觀點和語言理解。
2、難點:
本文語言的理解和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人類是怎樣演變的?人類之前的生物是如何發(fā)生發(fā)展的?地球上的另一個生物是什么時候產生的?人類的飛船又如何能飛上藍天、登上月球?當你為宇宙的神秘而驚異,為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會因此而受到深刻的震撼嗎?
二、新課
1、初步感知課文,把握文章觀點:
敬畏自然中的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自然的實質是人與自然應該以什么樣的關系相處?請仔細閱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⑴本文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它出現在文中的哪一部分?
、茦松隙翁枺爬ǘ我(或找出每段中能概括段意的關鍵性語句)。
⑶根據段意劃分出段落層次。
2、討論明確:
⑴本文是一篇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議論性散文,文中論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出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的觀點。
⑵全文共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段):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觀點。
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其中2至4段講人類的智慧。5段講大自然的智慧(比較),第6段講人的智慧與自然的智慧的關系。
第三部分:宇宙有生命,人與其它事物是兄弟關系。
第四部分:人類理應敬畏自然。
3、研讀課文:
本文是議論性散文,具有一般議論文的`特點。因此,文章第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引論部分,引出觀點,并加以否定。第二、三部分可以看作本論部分,第四部分則可以看作結論部分。全文通過層層推進,得出論點。
、湃藗兂3UJ為人與自然是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哪些方面進行了否定?
明確:
普遍宣稱征服自然,從歷史長遠、人與自然的關系及智慧三個方面加以否定。
、萍氉x文章第二部分,比較人與自然的智慧:
、偃祟惖闹腔塾心男?是否值得驕傲?大自然的智慧是否遠勝于人?為什么?
、诿鞔_: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原因在:
第一、高科技上,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空間還很狹小;
第二、人類認識是一斷糾錯的歷史;
第三,礦坑可能是人類自掘墳墓;
第四、在太空中也許有比人類智慧高得多的生物,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絕倫,而人類也是大自然的杰作。
4、細讀第三部分,理解人類智慧與大自然智慧的關系:
、湃祟愔腔叟c大自然的智慧的關系是什么?人類和大自然的其他事物有什么樣的關系?
、泼鞔_:
人類智慧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智慧的高級形式。宇宙是有生命的,人類和其它生物是兄弟關系,所以人類理應愛護自然。
5、小結:
文章從否定征服自然的口號開關,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結論。從人類與大自然的智慧比較,到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所賦予,從論智慧到論生命,層層推進論述,最后引出結論:人類應該敬畏自然,愛護自然。
6、理解難點句子:
句子由學生討論提出,并協(xié)同解決,老師給予點撥。
7、寫作特色,寫作技巧:
討論歸納:
、艑訉油七M的論述方法。
、茖Ρ取⒈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三、拓展
敬畏自然是否意味著對自然俯首稱臣呢?(讓學生圍繞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學會12個生字,理解“盤纏”“把式”等詞語。
2、能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個寓言故事。
3、能懂得兩則寓言所蘊涵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前準備】
教師:
掛圖,生字詞卡片。
學生:
收集寓言。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西丟了你會怎么辦?(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則寓言《亡羊補牢》,看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齊讀課題。解題(結合預習):“亡”是什么意思?“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讀,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
⑴ 過渡:
羊為什么少了一只?是怎樣丟的?
、 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此二詞雖簡單,但學生的經驗積累和生活狀況讓他們還不能比較準確的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故需引導孩子觀察、感受。)
、 想一想,說一說養(yǎng)羊人此時的心情。(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⑴ 那個人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 你認為這個人的做法對不對?你打算怎樣勸他?
(小組表演,教師要借機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 那個人聽勸告了嗎?結果如何?(引導學生品味兩個“又”字。)
3、第五自然段:
、 看到羊又丟了,養(yǎng)羊人的心情又如何?他現在是怎樣做的?讀一讀,勾一勾。
、 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維
1、討論從養(yǎng)羊人的.經歷中,你吸取了什么經驗?(引導學生說出寓意。)
2、你認為這個養(yǎng)羊人是個怎樣的人?說出理由?(可引導學生進行辯論。)
五、指導書寫生字
重點提示:“窿”字不要丟一橫,“叼”字最后一筆是提。
六、作業(yè)
把《亡羊補牢》這個寓言講給父母聽。
七、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丟 勸 又丟 修 再也沒丟
(后悔)
有錯 就改 不算晚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從家里到學校,一般情況下,你愿意多走路還是少走路?是的!我們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費時間,但有一個人明明該往南走,他卻偏偏要往北走,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聰明了嗎?咱們現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讀《南轅北轍》這則寓言,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還有哪些不懂?做上符號。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解決問題。重點詞語:提醒、把式、盤纏。
三、熟讀自悟
1、采用多種形式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獲取知識,從而拋棄教師煩瑣的講解。)
2、課文中主要講了幾個人?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要到楚國去的那個人取個名字,并說明理由。
3、(學生說理由實際就是在評價此人)這給人真的很笨嗎?他是不是蠻不講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導學生解析課文)
朋友 楚國人(學生取的名字)
在南邊 馬跑得快
越遠 車夫是個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盤纏多
…………
(板書)
4、假如你是這個楚國人的朋友你會勸他嗎?怎樣勸?同桌、小組表演。
5、這個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國?說說自己的理由。(相機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6、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點什么呢?
四、總結寓意
討論:
這個人的做法好不好?為什么?
五、學習生字
重點提示:
“街”可同“銜”對比;“纏”字別忘一點。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語文教案 篇5
《生命與和平相愛》選自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下),是當代女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的一篇散文。文章通過對一個猶太青年戴維成才原因的探究,介紹了一個猶太家庭、猶太民族重視教育,重視文化的傳統(tǒng)和為民族生存而奮斗的精神,突出了他們熱愛生命,祈禱和平,奮發(fā)圖強的民族愿望。
文章學習方法
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感受猶太青年杰出的語言才能,在細心研讀中剖析成才的深層原因,在選擇誦讀中領悟文章的主題,最后讓學生聯(lián)系當今世界現實,在拓展訓練中凈化心靈,熱愛和平,珍愛生命。
文章的教學思路設計:
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深入閱讀,探討問題
妨句練習,提高能力
誦讀文章,領悟主題
拓展訓練,凈化心靈
課前預習,課堂展示:
了解“猶太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
由于距學生的生活實際距離較遠,文章《生命與和平相愛》的內容難以難于理解,學習興致也不濃厚。
因此首先從挖掘文本開始,把學生對課文的研究引進課堂教學之中。學生從文本入手,挖掘到許多豐富的精彩的內容。老師引導學生對有關內容進行拓展加深,由點帶面,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梢越M織學生在認真鉆研文本的基礎上,通過上網瀏覽、翻閱相關書籍等形式深刻理解文本內涵。
如《辛德勒名單》——猶太民族苦難歷史的一面鏡子、猶太人為何多出偉人、猶太人的家教等等。
通過課題探究,同學們深深明白:猶太民族曾飽受世界上最深重的民族災難,卻在經濟、科學和藝術等方面為世界貢獻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幾十年來諾貝爾獎的得主,猶太人所占的比例遠比其他民族高,這跟猶太人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民族精神有關。
《生命與和平相愛》一文以小見大,通過探尋戴維這個優(yōu)秀人物的成長經歷,引出了猶太民族的智慧與文化。這樣的學習探究不但使學生不再感到晦塞,不再覺得乏味,而且也能夠使文本迸射出了生機活力。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文章寫什么內容,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如何寫的,如何表達這種感情的?
二、深入閱讀,探討問題
細心研讀中剖析戴維成才的深層原因。
問題設計(這些問題,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來,老師進行概括歸納總結)
1、一個人:戴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12歲小學畢業(yè)時寫下的愿望是什么?
2、一個家庭:戴維的家庭是一個什么樣的家庭?
3、一個民族:猶太民族是一個什么樣的民族?
圍繞三個問題可以使學生深入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內容。
民族——引出個人——家庭背景,社會根源——成長之路——抒發(fā)感情
問題探討:作者為什么開篇就寫猶太民族,而不直接寫戴維?(處理文章的結構,課后第一題)
三個問題的層層深入,由對課文內容的再次把握到對文章結構的分析理解。學生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深入課文的內容,才能對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準確的解答。
該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于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例如,對于“戴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的探討,我設置的由橫排第四排回答,原則上各個回答必須獨創(chuàng),不能重復,八名同學回答完畢之后,或者個別同學不能回答的時候,其他同學可以適當進行補充。剛剛開始回答的學生,往往比較容易解答,因為如“語言才能強”“靈活”“精干”“天真”“快樂”“冷靜”“成熟”等問題是淺層次的顯性的。越往后面的回答,就要求學生的概括能力了。
一個學生把第六自然段的前面設問句全部讀了出來,但是沒有進行概括。
內容如下:
這個對語言有著特殊敏感、對一切事情興致盎然的青年,尚不滿28歲,何以具備一旦向往,便鍥而不舍地追求的氣概與能力?這需要充沛的精力,也需要聰明過人的天分。
如何進行概括呢?
我給示范了一句:戴維是一個具備一旦向往,便鍥而不舍地追求的氣概與能力的人,之后學生便豁然開朗,進行了“戴維是一個充沛的'精力,而且具有聰明過人的天分的人”和“戴維是一個對語言有著特殊敏感、對一切事情興致盎然的不滿28歲青年人”。
最后老師或者學生進行總結:
戴維是一個具有杰出語言才能的優(yōu)秀猶太青年,這是因為他有一個和諧寬松熱愛知識重視文化的家庭,更是因為他有一個熱愛生命、祈禱和平的民族。
三、妨句練習,提高能力(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并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很自然地讓學生進行仿句練習:
以“我”為語述對象,仿照上句寫一段話。
這個活動實踐很是熱烈的。例如:
我是一個奮發(fā)進取的中學生,這是因為我有一個溫馨充滿愛意的家庭,更是因為我有一個充滿和諧人文氛圍的中華民族。
這樣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在感受猶太民族“熱愛生命,祈禱和平”的民族精神的時候,也有一種民族自尊感和民族自豪感,在情感教育上能得到升華。同時,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也是對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創(chuàng)新力的課堂體現。
語文的生活化,要求學生在加強課外閱讀的時候,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所以應該是只有閱讀注意力、閱讀思辨力、閱讀創(chuàng)造力三者形成了,才能形成學生的終身閱讀的能力,才能夠養(yǎng)成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
四、誦讀文章,領悟主題
圈點文章中有關“生命”、“和平”字眼,緊扣題目和文章結尾一段,并誦讀結尾一段中的排比句,深刻領悟文章的主題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精選)08-11
語文教案【經典】08-1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8-27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0
語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