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7篇【合集】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后心存怨恨。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tài)度細致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fā)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fā)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個性化行為,它是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實踐活動。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fā)展語感。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在閱讀實踐中,應堅持以“讀”為主線,以學生的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根據本單元教材特點,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積累,我設計了“在速讀中整體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的課堂教學,體現學生主體自讀、精思、感悟、鑒賞、共鳴的學習過程,突出“自主閱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發(fā)展”的設計特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先總結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讀文音樂,制作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查閱作者資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上學有沒有遲到過?遲到的時候,父母和老師是怎么對待你的?你怎么看待遲到這一現象?學生交流。
2.師: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敝骷伊趾R粜r候就是一個經常遲到的孩子,她寫的《遲到》一文,讓我們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們讀后一定能受到啟發(fā)。板書課題。
3.小組交流課下搜集的有關作者的資料
二、速讀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讀文,邊讀邊想:作者林海音的父親是不是一位好父親?
2.同位互相檢查初讀課文的情況,清除字障、詞障,掃清閱讀障礙,重點檢查是否把字音讀正確、讀流利,教師對易讀錯的字進行檢查。
3.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讀了課文,你讀懂了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引導學生從“主要內容——所寫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讀懂的內容。如,我讀懂了,這是一位對我要求很嚴格的父親,這是一位很疼愛我的父親。教師評價,總結所讀懂的內容是否正確,學生表達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點等。
4.圍繞“上學遲到”這條線索,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把全文整理為四個部分。
。1)我有賴床的習慣,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來了。
。2)父親嚴厲地懲處了我,而結果是,我上學也遲到了。
。3)上課的時候,父親給我送花夾襖來了,我感受了到父親默默的愛。
。4)從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學生。
5.質疑問難。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計可能提出的疑難問題:父親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三、細讀解疑,品讀感悟
1.師:林海音的父親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父親呢?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2~17自然段,標出關鍵句段,體會小海音是如何犯下這個錯誤的,她又是如何對待這個錯誤的,父親是什么態(tài)度?
2.小組合作學習
。1)帶著問題自主閱讀。運用以前學過的“前后聯系、品詞析句”等方法進行閱讀,思考“質疑”中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師巡視、引導、點撥。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以引導點撥,力求讓學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時引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匯報讀文、自學情況
1.解決第一個問題:從哪兒可以看出父親打我很狠?
師:你從哪兒能讀出父親打“我”很狠?請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段落、語句,仔細體會。
。1)課件出示:“爸氣急了……我挨打了”
A.生讀,標出表示打的`動作、聲音的詞語: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一掄、咻咻,體會父親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師:父親在盛怒之下,抄起雞毛撣子倒過來拿,高高的一掄,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膚上,她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帶著感情讀讀這句話。
。2)課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車里……我是怕同學們看見了要恥笑我”
A.師:當小海音哭泣著坐在車上,檢查著紅腫的傷痕,她是多么傷心,多么難過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話。
B.師:難過之余,小海音還要把傷痕遮起來,她怕同學看見了會恥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讀
C.師:傷痕刺痛著小海音,當她再次注視著這些紅腫的傷痕,不禁想到,別人家的爸爸像寶貝一樣寵著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親了。再讀
2.解決第二個問題:父親為什么要出手這么狠地打我呢?
(1)師: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課件出示:“等一下,媽媽進來了。……居然有勇氣不挪動”
A.生讀,體會以前小海音就天天遲到,今天因為下雨,竟然不想上學,要逃學了,這些表現讓父親忍無可忍。
B.生再讀,抓住關鍵的字詞體會,父親為什么會狠狠地打我?
嚇了一跳——說明太晚了,太不像話了。
硬著頭皮——明明知道自己錯了,可還在找借口。
居然沒挪動——知道一個字的命令可怕,還不挪動。
(2)師:嚇了一跳的媽媽來催促小海音去上學時,她提出了不上學的要求,爸爸瞪著眼,讓小海音快起時,她還在硬著頭皮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個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還是沒挪動。同學們猜一猜,小海音當時可能是怎樣想的?
。3)師: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這么小的孩子,沒什么吧?可父親為什么還要狠狠地打她呢?體會:因為“我”的表現太令人生氣,更因為父親怕“我”養(yǎng)成壞習慣,所以才會狠狠的打“我”。再一起來讀這段話,邊讀邊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
。4)師: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氣、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該不該挨打呢?請大家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說服力的句子,來談談你們的觀點。
學生的觀點可能有兩種:
A.不該打
——這么晚了,等起來,洗臉,扎辮子,換制服,再走到學校去,準又是一進教室就罰站在門邊,那罰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學們的眼光會一個個向你投過來,小海音會多么害羞呀,這是多么難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車去,或許還來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許。
——還要被媽媽打扮得穿著肥大的夾襖,拖著一點也不合腳的大油鞋,舉著一把大油紙傘,一路走到學校去。
B.該打
——每天都遲到,要是養(yǎng)成了這樣的習慣,那還了得?該打。
——媽媽都催促過了,還賴在床上,該打。
——爸爸那么嚴厲,生氣地發(fā)出好幾次命令,她竟然連挪都不挪一下,該打!
3.解決第三個問題:打了我為什么還要給我送東西?
(1)師:父親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來又趕到學校來給她送東西,這又是為什么呢?找出課文中描寫父親給“我”送東西的段落讀一讀。思考:父親打了“我”,為什么還來送東西?
。2)生讀,交流。
下過雨,怕我凍著,沒吃早飯,怕我餓著,所以父親給我送夾襖和銅板……
(3)師:當父親聽著我痛苦的哭號,當父親想起我紅腫著的傷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親,帶著夾襖和銅板來了,帶著他深深地關愛來了,可見到“我”了,卻什么也沒說,只是默默的看著“我”穿上夾襖,輕輕的地給“我”兩個銅板。這就是父愛,無言的父愛,如山的父愛,深沉的父愛。此時此刻,那個剛剛還因為挨了父親的打而委屈、生氣、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對著父親,會說些什么呢?
。4)學生交流。
。5)師:這段刻骨銘心的往事,改變了作者,那個每天早晨都遲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門前等待校工開柵門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發(fā)生如此的變化,受父親的影響很大,除了父親的影響,還有別的什么原因嗎?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
引導學生體會:教師的引導、自我認識與反省
二、配樂朗讀,升華主題
1.師:因為小海音讀懂了父親這份厚重的愛,所以她才會有了從遲到到早到,甚至來不及吃飯也要趕到學校的變化,然而改變的又何止是這些呢?由此改變的還有小海音的未來和人生。
2.師生合作感情朗讀課文。
3.師:學完課文,用一句話談談你的感受,來表達你此刻的心情。
三、聯系現實,拓展學習
1.師:這篇課文是林海音《城南舊事》中的《爸爸的花兒落了》的節(jié)選,就讓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原文。發(fā)放材料《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閱讀。
2.課前大家查閱了有關林海音的資料,關于她后來的發(fā)展,同學們了解多少呢?
師補充敘述林海音的文學成就,課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歲的時候曾經說過:“我七十多歲了,一生經歷的事不少,但這件‘遲到’的事,對我應當是刻骨銘心的,如果爸爸影響了我,我又影響了讀者,該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體會林海音后來能取得文學方面的巨大成就是與父愛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2)訓練語言表達: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說說你對父愛的認識?
父愛如山,父愛如大海,如陽光、月光、春風、春雨……
3.師:讀了這篇文章后,老師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對錯誤,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能找借口給自己的錯誤進行辯解和推脫,也不能去指責別人幫助你的方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認真、冷靜地去看待錯誤,虛心地接受和認真地改正錯誤,把缺點變?yōu)閮?yōu)點,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業(yè)
1.推薦閱讀: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寫一件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要求寫出父親充滿愛意的語言、表情、動作,寫出你是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持、鼓勵、鞭策下成長的。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人物情感的變化。
3.運用瀏覽的方式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通過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的詞語,體會人物品質及所蘊含的感情這一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中授課老先生和“我”所表現出的可貴品質,從而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大體了解課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直接導入,齊讀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自信第一課》這篇課文,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請同學們打開書,老師請幾名同學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清每一句話。(指名讀,讀完之后,校正字音。本課要求認識的生字中,“鈍”“滄”“涕”“菌”“錐”“苛”“誨”這7個字都是形聲字,但是認讀都有一定難度,在認讀的過程中要注意讀準字音!熬辈荒茏x成“jǔn”,“苛”不能讀成“kě”,“誨”不能讀成“huǐ”!袄w”是個多音字,在本課讀“xiān”。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中,“恩”和“思”、“衷”和“衰”“哀”、“誨”和“悔”等容易混淆,要注意區(qū)別;“冤”字是上下結構,下邊是個“兔”字,別丟掉最后一筆“點”。)
三、默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四、再讀課文,匯報交流
1.提出閱讀時遇到的困難,師生交流解答。
2.思考:第1小題“快速瀏覽課文,了解相關信息,回答下面的問題。”
(三個問題的答案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出來,1969年“我”從北京到西藏當兵;1972年“我”來到烏魯木齊新疆軍區(qū)軍醫(yī)學校上學;老先生說明了考試扣分的理由之后,“我”覺得冤枉是因為在5000米以上的高原氣候惡劣,病員出現高燒等一系列癥狀時不用抗生素,很可能合并細菌感染。等到臨床上出現明確地感染征象時才開始用抗生素的話,就來不及了,病員的生命已受到嚴重威脅了。老先生只給“我”的分數改過來是因為“我”在高原情況下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是正確的,還因為“我”敢于堅持自己正確的觀點,不是因為教授自己知識的老師是權威就放棄自己的觀點。)
3.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五、布置作業(yè)
1.寫要求回寫的生字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再次學文,齊讀課題
二、快速瀏覽課文,回憶課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導朗讀,選擇重點:
(第5、8、12、14、17、18自然段)
本課第5自然段和第12、14、17、18自然段都是具體描寫老先生語言的段落,指導朗讀這些段落的時候,要聯系上下文認真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讀第5自然段的時候,要表現出老先生對亂加抗生素做法的不滿,讀出人物生氣的語氣。讀第12、14這兩個自然段的時候,語氣要平和,語速適中。讀第17、18這兩個自然段的時候,要表現現出老先生在修正自己錯誤的時候,對“我”的肯定、表揚、感謝、支持、教誨,語氣誠懇、嚴肅。
課文第8自然段是描寫“我”陳述自己“冤枉”時所講的一段話,指導讀這段話的.時候也要聯系上下文,體會人物的心情!拔摇彪m是在講冤情,卻要用平和的語氣來讀。因為“我”是有理有據地講明自己在治療方案中添加抗生素的原因,實事求是地講科學,不是來爭分吵架的。
四、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順序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但是思路很清晰。先講“我”從西藏來到烏魯木齊新疆軍區(qū)軍醫(yī)學校學習。然后講“我”因為在提出的治療方案中添加了抗生素,被批評并扣分。接著講“我”覺得老先生的
語文教案 篇3
本文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的方法,抒發(fā)了一條小河常年累月,無論晝夜,寒來暑往默默忍受著寂寞、干涸卻不停地、快樂地流淌,為人們播種希望與幸福的胸懷。值得注意的是奔跑是小河最重要的品質與特征。這一點教師在教學時要適當點撥。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病⒗斫庀嚓P的詞語,能在現實生活中正確運用它們。
3、理解詩歌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從小事做起,堅持不懈,勇于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朗讀,要注意指導同學掌握朗讀的節(jié)奏,讀出詩歌的韻律來。教師可以根據同學的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范讀,指導同學讀出長句中的停頓,注意不同標點符號時語氣的表達。通過范讀、探究、找關鍵詞句的方法突破。激發(fā)同學對詩歌朗讀的熱愛和興趣。
學生分析:
這篇詩歌篇幅不是很長,學生讀起來較容易。但生字較多,因此,老師要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充分使用有效的識字方法識字。讓學生通過讀文,知道奔跑使小河能歌唱、能奉獻、能為人們帶來播種的希望和豐收的快樂?梢越Y合課后問題來牽引,指導學生了解總起句的作用,感受小河那種忘我的奉獻的精神。
課前準備:
1、老師準備:生字詞卡片、了解家鄉(xiāng)的河流遼河、渾河對沈陽的建設帶來了哪些好處。
。病W生準備:查找小河的來歷形成及對人類有哪些好處相關資料。收集遼寧沈陽都有哪些河流,它們對家鄉(xiāng)沈陽的建設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課前老師讓收集有關河流的資料,你們收集了嗎?(生匯報)
。ㄕn件播放小河經過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動畫)
(一)、導入
一條蜿蜒的小河嘩嘩的流淌著,它穿越高山、平原;澆灌田野、森林。小河嘩嘩的流淌著,它在唱自己的歌,它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二)、通讀識字。
。、自由讀課文,把自己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做記號,然后在組內解決。
。病⑼瑢W互動,拿出漢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師檢查學生識字、識詞情況,課件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坎坷 干澀 乳汁 哺育 崇高 澆灌 寂寞 嘴唇 播種 分享
4、課件出示漢字,生認讀。一類字讓學生自己能說出識記生字的方法及相關的詞語。
5、指導寫字。指導書寫學生認為難寫、易錯的字。如“哺 灌”。評比欣賞。
(三)、理解課文
。、指名同學大聲讀課文,劃出全文共有幾個小節(jié)。
。病⒛阆矚g哪個小節(jié)就把哪個小節(jié)多讀幾遍。
3、(課件出示畫面)師:我是一條小河,一條奔跑的小河。聽,嘩啦嘩啦,那是我流過城市山村,正在把動人的故事訴說,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樂的小河、綠色的小河。)
。ǎ保┑谝还(jié):你們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學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導哪句話的朗讀。)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過哪?(生介紹自己了解有關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資料?梢宰x查到的資料;還可以畫出來。形式不限,鼓勵學生到黑板上畫下來。)
它走的路確實夠遠的了。練讀這句話,讀出路遠的感覺。指名同學讀,讀后評價。
。ǎ玻┻知道了什么?你們從哪知道的?用書上的話來回答。(生補充黑板畫)有和他同樣感受的`人請把手舉起來,詩是要讀的,哪位同學能用讀來告訴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見了很多很多好伙伴。指名朗讀前三句。評價。
。ǎ常┧顺切、月亮還可能唱著什么?身邊除了有小鳥花朵以外,還可能有什么和它做伴?
(4)你能不能也用這樣的句式做一首小詩。(略)
(5)下面的一句話,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呢?指名同學讀。(讀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憊、不怕嚴寒酷暑等的感受)
。ǎ叮┡錁,師范讀后學生評價。老師在讀的時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奔跑,身邊還有小鳥、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讀好。
。ǎ罚┱n件動畫配樂。齊讀。
4、第二節(jié)你還讀明白了什么?指幾名同學匯報。
。ǎ保┠阒兰拍鞘裁匆馑紗?你有過寂寞的時候嗎?給同學們說一說。
。ǎ玻┠切『涌赡茉谑裁磿r候會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ǎ常┱l來讀讀這兩句話?讀出寂寞的感覺。
。ǎ矗┑降资鞘裁丛蜃屝『訌募拍肿兂蓺g樂的了呢?用筆把相關的句子畫下來,讀一讀。
。ǎ担┫胍幌肽阕x的時候還看到了什么?和同組同學交流交流。 同學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區(qū)大地干裂,田里顆粒無收,人們沒有水喝,就像唐僧他們路過的火焰山一帶一樣等。)
。ǎ叮┦ド鷻C的黃土沙石;口渴的要命的小動物們見到小河一定樂壞了。小河幫助了別人一定也樂壞了!咱們也像小河一樣,把快樂送給小伙伴吧!在小組里讀一讀,把快樂送給他們。
。ǎ罚┲该瑢W讀。賽讀。表演讀。
。ǎ福┍容^第一、二節(jié)句式,看看你發(fā)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發(fā)現每一節(jié)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節(jié)下面的句子是圍繞第一句話來寫的,了解總起句的作用。)
5、學習第三、四小節(jié)。
思考:剛才學習詩歌時都用什么方法?(讀、畫、聯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這兩個小節(jié)。
。ǎ保┳约簞澇鲞@兩個小節(jié)的總起句。小組內交流自己還知道了什么。
。ǎ玻┥鷧R報,其他同學適時給予補充。從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責任感,為人們帶來快樂。
。ǎ常ㄕn件出示小河流動的動畫,經過地方的美景。)同學們邊欣賞美麗的畫面,教師邊過度:有人說它是江河湖海的兒子;也有人說它是水里魚兒的家。它經過的土地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它經過的田野,大地蔥綠,瓜果飄香。好像它不知憂愁,總是用自己的身軀拍打石子發(fā)出悅耳的輕唱,好像它不知疲憊,無論嚴寒盛夏,永遠向前。因此詩歌的最后一小節(jié)說它是一條奔跑的小河。
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說說你們是怎么理解“奔跑”的?
是!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親的懷抱。不愧是一條棄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它奔跑,才有這大地的生機;真是一條播種希望的小河。讓我們再讀課文,去聆聽去體會。
課件動畫配樂。生自由加動作朗讀全文。
(四)、課件播放:遼河介紹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真的為小河的樂觀、堅韌、勇敢、執(zhí)著所感動了。老師把我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遼河帶來了,你們聽——播放課件。
(五)、總結:看了遼河的介紹,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是!遼河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美了,老師希望同學們也能像小河那樣,樂觀面對困難、不斷努力,將來有一天把我們的家鄉(xiāng)、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美。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圖畫和學習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3個部首,理解文中的反義詞;會認讀5個字。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難點:學會本課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準備:
投影儀、生字卡片、掛圖。
四、課時安排: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平時我們看了許多畫,今天請同學們仔細地來看一幅圖,看看這幅畫畫面上畫了些什么?(用紅筆板書:山、水、花、鳥)畫的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結合日常生活中看到過的“山、水、花、鳥”的情景,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問題。
(1) 想一想,如果從遠處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嗎?(模模糊糊、沒有顏色、看不清)
(2) 如果水從山上直往下流,從近處聽,會有什么聲音?(有嘩嘩的流水聲)
(3) 各種花過了開花的季節(jié)就會怎樣?(不再開了,看不到花)
(4) 鳥停在樹上,人來到鳥的前面,鳥就會怎么樣?(鳥就會受驚,會飛走)
小結: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鳥是這樣的,那么畫上的山、水、花、鳥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寫畫上的山、水、花、鳥的呢?請跟老師來看看。
二、創(chuàng)設情境、補充詩句。
1、請一位同學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畫中的“山”有沒有顏色?要求學生把看到的告訴同學。(板書:遠看有色。)
2、請一位女同學來到畫的前面聽一下“水”有沒有聲音?要求把聽到的告訴同學。(板書:近聽無聲。)
3、請一個同學說說,圖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節(jié)開的?(春天)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了,為什么它還開著?
(板書:春去還在。)
4、請一同學到畫前面來模仿一下平時趕鳥的情景,讓別的同學看看鳥怕不怕?即它會不會飛走?板書:人來不驚。
三、齊讀詩句,板書課題。
1、齊讀詩句。
2、給詩加上題目。
3、弄清題目與詩句的關系。(謎底謎面)
四、自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找出生字并劃上線,多讀幾遍,記住字音。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老師聽一聽。(指名讀)
4、愿意讀的站起來讀。
五、齊讀課文,試著背誦。
1、齊讀課文。
2、試著背誦。(以最先用紅筆板書的“山、水、花、鳥”四個字為線索來背。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指名背誦課文。
2、找搭當背詩句,說詩意。(一人背一人說)
二、自學生字。
1、學習新的偏旁。
2、讀課文,劃出生字、多讀幾遍,記住字形。
3、分析字形。(說說你是怎么記的)
(1) “畫”半包圍結構。上面是“一”,下面中間是“田”,外面是“”。組詞:畫畫,圖畫、畫筆。
(2) 色:上下結構,上面是“”,下面是“巴”。組詞:彩色、紅色、白色、有色、無色等。
(3) 聽:左右結構,左邊是“口”,右邊是“斤”。斤的筆順是:
(4) 無:無一天,“無”和“天”都是四筆,“無”第四筆是“”,“天”第四筆是“”。
(5) 春:上下結構,上部是“”,下面是“日”,組詞: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與“八”比較。“人”撇筆長即捺筆低于起筆。
4、鞏固生字。
(1) 抽讀卡片。
(2) 口頭組詞。
5、指導寫字。
板書設計:
畫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葉公好龍》是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第二學期第一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歡龍,他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在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F在這也是一個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
教學設想與目標:
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了解故事意思,體會出課文蘊涵的寓意,從而教育學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并復述故事。
4、搜集與龍有關的寓言、成語或故事等。
教學準備:
錄音機等。
教學重點、難點:
雖然學生接觸過古文,但是它與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還是截然不同的。學生能否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從理解課文來看,難點在于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理解故事中蘊涵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利用輔助教學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成語入手,激趣導入
1、交流課前搜集情況,引出課題。同學們,能說出有關龍的.成語或詩詞嗎?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葉公好龍。
2、點出課題,激發(fā)興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龍有關的寓言故事。葉公是誰?好是什么意思?應讀幾聲?想不想知道葉公和龍之間了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設計意圖:由好這一中心詞入手提出問題,激發(fā)起了學生欲進入課文中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寓言,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下面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音。(讓生自由讀,這里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讀文、認字。提示學生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或不會讀的句子,可以查一,可以問一問老師,也可以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出示本課的生字)誰來把這些生字讀給大家聽聽?字音都讀準了嗎?同位之間互相讀一讀,教師巡視,聽出不準的字音,及時糾正。全班齊讀一遍。
3、讀文感知意思。誰能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認真聽,每一句話都讀對了嗎?再找學生讀,評價、糾正;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全班齊讀,邊讀邊體會課文的大體意思。
【設計意圖: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讀中感悟,讀中促講,讀中發(fā)展學生能力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讀文的積極性。用學生喜歡的方式讀,學生樂讀,愛學。讀法多樣,讀的興趣濃厚,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多次朗讀中初步感知文章內容!
三、回顧學法,合作解疑。
1、前后聯系,總結學法。請同學們回想:我們上學期在學習《刻舟求劍》一課時,是怎樣解決難讀、難記、難懂的句子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學習古文的許多好的方法。
2、由難入手,自主提出問題。課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讀懂了,能大膽地告訴老師在預習、讀書時遇到的難題嗎?學生邊說,教師邊把重點句、詞或共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一角。
3、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譯文。(出示古文)剛才,我們一起總結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用,就用哪種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當然,也可以提出你的問題在小組里解決。下面我們來個小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自學得好自學得快。老師也參與到你們中間。
4、集體討論,研讀探究。剛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你都解決了嗎?你解決了哪個問題?(學生可能談到的詞句:寫龍、窺頭與牖、施尾于堂、失其魂魄、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是怎么理解的?這個詞是什么意思?這個句子呢?你能把它讀給大家聽聽嗎?
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你是通過學習,自己解決了?你也可以提出來考考大家。
老師這里也有問題,看誰能解決?⑴、有些字的字義,古代與現代有很大不同,你能找出有哪些字嗎?⑵、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誰把它讀給大家聽聽?
【設計意圖:本層次的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后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匯報交流中,學生以簡驅繁,突破難點,暢所欲言,打破了傳統(tǒng),形成了開放式課堂。特別是男讀女譯→女讀男譯→師讀生譯等一遍遍不同形式地讀、譯、問、答,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讀趣學,學有所得!
四、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歸整體,挖掘寓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這則寓言寫了個什么故事?你覺得葉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聯系生活,拓展開去。同學們,你喜歡葉公嗎?為什么?你想對葉公說點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葉公這樣的人?展開想象:真龍回到天上以后,會怎樣想?葉公回家之后又會怎樣做?
【設計意圖: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問題意圖在于明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情悟道自然不刻意!
五、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們請兩位同學上臺來演一演這則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現代話演,然后啟發(fā)學生:如果用古文來演效果肯定會更好,怎么樣,有信心嗎?在此基礎上,促使全班學生都能背過。
【設計意圖:演一演為學生的誦讀提供了空間,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實際上這里在表演時揭示寫作順序,為學生背誦做鋪墊,使朗讀表演相輔相成,理解背誦相得益彰!
六、探究作業(yè)
1、把《葉公好龍》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并考考他們。
2、給葉公寫信,告訴他如何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
3、繼續(xù)收集與龍有關的資料,辦一次我所知道的龍手抄報。
【設計意圖:巧設作業(yè),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掌握“曲”這個多音字,會寫“虎、操”等13個生字。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重點
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點,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寫出它的特點的。
難點
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寫的字有13個,會認的字有5個,其中有一個多音字。生字教學中,采取集中教學的方式,先引導學生對生字進行分類,再指導書寫,如:“操、均”是左窄右寬,“占、疊、莖”上窄下寬!扒笔嵌嘁糇郑寣W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讀音,了解不同讀音對應的字義,并能夠分別組詞。
2、閱讀理解
這篇文章詳細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用詞豐富,語言生動。在教學中,要突出“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了解爬山虎的腳的構造以及功能。同時,在讀中讓學生學習這類文章的基本寫法,為本單元習作練習打下基礎。
3、表達運用
鍛煉學生的表達很重要。在本課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用“我知道了……”這樣的句式談談感悟和啟示。
【學前準備】
1、預習提綱
。1)搜集有關葉圣陶的資料。
(2)自學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借助工具書了解生字詞的意思。
。3)讀課文,了解這篇文章的說明對象。
2、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均、柄”等4個生字,掌握“曲”這個多音字,會寫“虎、操”等13個生字。了解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fā)興趣
課件出示:
1、同學們,大家認識這是什么植物嗎?(爬山虎)你們知道它是怎樣爬到墻上的嗎?肯定有很多人是不知道的。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種植物,看看它是怎樣爬到墻上的。
。ò鍟号郎交⒌哪_)
2、作者簡介。
請同學們出示預習中搜集到的有關葉圣陶的資料,并向大家介紹一下,看誰介紹得最全面、簡潔。
課件出示: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生于江蘇蘇州。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主要作品有童話集《稻草人》、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設計意圖:
用圖片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出示有關作者的資料,一方面檢查預習情況,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請同學們識記這些生字,并把自己的識字方法和大家分享。
課件出示:
虎操占嫩順均疊隙莖柄萎瞧固
(1)生識記生字,師引導識字:我們可以把這些生字分類來記。
左右結構:操嫩順均隙柄瞧
上下結構:占疊莖萎
全包圍結構:固
半包圍結構:虎
。2)教師指導書寫:“操、均”是左窄右寬,“占、疊、莖”上窄下寬。
。3)本課要求掌握多音字“曲”,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分別是“qū”和“qǔ”,要注意區(qū)分不同讀音對應的意思。
3、分小組合作讀課文,相互檢查讀書情況,相互糾正讀音,讀順句子。
4、教師指名讀課文,評價讀書情況。
設計意圖:
這篇文章生字詞較多,夯實字詞基礎,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
三、把握內容,理清順序
1、課件出示問題,把握寫作對象。
課件出示:
課文主要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
2、生自由朗讀課文,根據問題,在文中作出標記。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
4、課件出示爬山虎的圖片,引導學生概括爬山虎葉子、腳的特點。
課件出示:
(1)認真觀察葉子,說說爬山虎的葉子有什么特點,腳又有什么特點。
。2)讀一讀描寫葉子的.段落,體會葉子的特點。讀一讀描寫腳的段落,體會腳的特點。
。ò鍟喝~子腳)
設計意圖:
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寫作重點,進而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
四、布置作業(yè)
1、掌握生字,認清字形,將每個生字書寫三遍。
2、熟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覺得寫得準確、生動、形象的句子,抄寫下來。
設計意圖:
讓學生書寫生字,有助于學生把字寫規(guī)范、寫美觀,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熟讀課文,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重點學習第2~5自然段,抓住重點詞語,了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2、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主要描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和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去深入了解它們,看看它們有什么神奇之處。
設計意圖:
總結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明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開門見山,簡明扼要。
二、精讀課文
1、賞讀第2自然段。課件出示問題:
課件出示:
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體現出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
(1)生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問題。
。2)指名讀第2自然段,集體交流。
。3)引導學生抓住“嫩紅、嫩綠、一順兒朝下、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等詞句,體會爬山虎葉子顏色的變化以及葉子濃密、均勻的特點,突出葉子給人的“舒服感”,從而感受作者觀察得特別仔細的優(yōu)點。
2、賞讀第3、4兩個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1)生朗讀這兩個自然段,通過抓重點詞語把握爬山虎腳的特點。
。2)指名讀課文,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3)指名回答,集體交流。師及時進行鼓勵性評價。
(4)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體會爬山虎的腳的特點。
課件出示:
1、這些細絲很像蝸牛的觸角。
2、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你覺得這兩句話好在哪里?試著分析一下。
預設:這兩句話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以“蝸牛的觸角”來表現細絲的特點,形象生動,讓人容易理解;用“蛟龍的爪子”來形容爬山虎的腳,寫出了爬山虎腳的形狀,很形象。
。5)爬山虎是怎樣往上爬的?課件出示填空題。
課件出示:
莖上伸出六七根細絲→()→()→一步一步往上爬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4自然段,交流自己的感受,完成填空。
預設:莖上伸出六七根細絲→細絲的頭上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由直變彎曲,使嫩莖緊貼在墻上→一步一步往上爬。
(6)師:在閱讀這些重點段落的過程中,我們除了了解了文章的寫作對象,還感受到文章語言的生動性,感受到作者觀察的認真細致。我們也要向葉圣陶爺爺學習,學習他認真細致的觀察,生動形象的描寫。
。ò鍟杭氈掠^察)
設計意圖:
讀悟結合,在讀中悟,在悟中讀。作者介紹爬山虎腳的內容較為淺顯,如何讓學生學會認真觀察和形象描繪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味重點詞句,突破重難點。
三、賞讀全文,總結全文
1、賞讀全文。這篇文章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爬山虎的特點。文章雖然是說明文,但是語言生動形象,趣味橫生。
2、指名說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生:讀了課文,我感受到作者那認真細致的觀察,讓人敬佩。
生:說明文的語言還能這樣生動形象,值得我們學習。
3、教師總結:我們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愿你們人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去挖掘大自然中蘊藏的奧秘吧!
設計意圖:
讓學生暢談學習后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題內容的理解;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善于發(fā)現,去捕捉、挖掘大自然中的奧秘!
四、布置課外作業(yè)
閱讀類似課文《爬山虎的腳》這樣的說明文,學習如何仔細觀察,如何把事物寫具體。
【教學反思】
一、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教學設計中通過展示爬山虎的畫面,讓學生認識爬山虎的同時,感受心情趨于舒適、平緩的過程,從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品讀課文流暢優(yōu)美的語言,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從而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語文課堂的喜愛。
二、以讀為主,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和訓練。
在讀中明確寫作對象;在讀中感悟語言的生動形象;在詩意化的教學情境中,引導學生入情朗讀、入境誦讀,學習課文詩一般的語言,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三、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可言,讓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讓快樂溢滿整個課堂。
語文教案 篇7
【教材說明】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馮驥才為我們生動地描述了珍珠鳥在“我”的細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告訴我們: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學目標】
1、了解珍珠鳥的樣子和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繼續(xù)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讀中感悟,讀中學寫。
3、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與動物是完全能和諧相處的`。
【教學重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安排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了解作者及珍珠鳥的基本情況。
【教學過程】
課前:送給同學們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鳥》。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聽了《我是一只小小鳥》這首歌,你想說些什么嗎?
(小鳥太可憐了,我們應該保護它們,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另一種鳥。
1、出示圖片,揭示課題:
珍珠鳥。
2、交流查閱的有關珍珠鳥的資料。
3、出示課文插圖,提問:
你發(fā)現了什么?
(培養(yǎng)觀察、想象能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快速默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2、通過讀課文,談談你讀懂了什么?
三、精讀理解,合作探究
1、理解描寫小珍珠鳥外形的句子,體會小鳥的乖巧、可愛。
2、找出文中描寫“我”照料與呵護珍珠鳥及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fā)生變化的句子,并體會:
、 小組討論。
、 全班交流體會。
(利用幻燈片中的圖示理解小珍珠鳥對“我”感情的變化過程。)
、 分角色讀并表演“我”的舉動及小珍珠鳥的反應。
四、品讀感悟,拓展延伸
1、讀悟小珍珠鳥扒在“我”的肩頭睡著的句子。
2、讀中學寫小珍珠鳥幸福甜美的夢,感受小鳥對“我”的親近、信賴。
3、反復誦讀,體會重點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義。
4、觀察人與動物相互信賴的圖片,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
五、師生同唱,激發(fā)情感
1、教師總結。
2、師生同唱愛的頌歌──《奉獻》。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12-12
語文教案12-12
語文教案12-12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
語文教案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