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集合3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1
一、說教材
《七顆鉆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列夫。托樂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fā)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寄寓著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種社會理想:無私廣博的愛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跡,愛心能為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過程、方法目標:抓住重點詞句,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而神奇力量。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2、教學重點:讓學生感受愛的巨大力量,培養(yǎng)學生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zhì)。
3、教學難點: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三、說學情
美妙的童話吸引著眾多的孩子們。孩子們從課文中、課外書中己讀過很多的童話故事。因此,有學習本文的過程中,學生不會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教師做適當?shù)囊龑,學生就應該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教無定法。《新課標》要求教師不能再在課堂上充當主導者,而是應當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shù)膽峭姓摺⑴惆檎,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的教學方式,采用情感朗讀理解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和交流,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
學法: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zhì)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學習法,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你們見過鉆石嗎?鉆石是比金子還珍貴的東西。今天,我們說來學習一篇與鉆石有關的'課文。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ǘ┏踝x課文,感知內(nèi)容
1、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為學好課文奠定基礎。
2、快速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感知文章大意。指名說課文大意,引導概括主要內(nèi)容。這一設計意在訓練學生快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再讀課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讀第1自然段,從哪里看出這是一個大旱災?
2、抓住重點詞“干涸”“焦渴而死”體會。
。ㄋ模┢纷x課文,探究中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2—3自然段,找出你覺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匯報:讓你覺得神奇的原因。
3、學貴有疑,學到這里,鼓勵學生質(zhì)疑: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4、交流匯報,教師順學而導以下句子:
。1)當她醒來……清澈新鮮的水
a、是什么力量水罐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
b、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樣?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為……還是滿滿的?
a、創(chuàng)設情境: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匆,以至絆倒。
b、絆倒了,水卻未灑,水罐又一次顯示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本頭做的……銀的
a、本頭的怎么會變成銀的呢?
b、文章有兩處對小狗的描寫,你能模仿它的當時的語言嗎?通過想象,體會愛的力量。…
。4)當母親把水又遞給小姑娘時,母愛使水罐由銀義變成金的。
。5)后來水給了誰?水罐為什么又會發(fā)生變化?
5、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學習的性質(zhì)要求我們既要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又要進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設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品析文本重點詞句,使學生明其義、品其義、悟其情,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ㄎ澹┮煅诱梗寪蹖訉舆f進
學到這兒,學生對課文己有了很深的理解,明白水罐發(fā)生這么多的變化,是愛的力量的作用,但對作者的意圖還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學生提問:“為什么七顆鉆石會飛上天變成七顆星星呢?“
讓學生明白讓愛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個角落,照進每個人的心中;只在心中充滿愛,就會發(fā)生奇跡,由愛而生的七顆鉆石變成的星星,就是告訴人們,讓愛成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燈。
六、板書設計
19、七顆鉆石
神變出了水來愛
奇絆倒水未灑心
的由木變成銀的
水由銀變成金力
罐鉆石水流量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形象直觀地概括了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便于學生理解,進而輔助教學,提高了效率。
七、說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的學生的閱讀實踐!弊寣W生在自由寬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圍中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認識,在提升后促進感情朗讀。我想這是對本篇情感味較濃的課文增進體驗的合理途徑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一、理解"愛心"的神奇力量,學會關愛他人,成為能獻出愛心的人。
二、了解童話作品夸張、想象的特點。
教學重點
一、愛心的神奇力量。
二、豐富的想象。
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導入
在夜空的正北方,有七顆像鉆石一樣熠熠閃光的星星,它們排列成斗形,我們叫它北斗七星,又叫大熊星座。要知道大熊星座的來歷,還得從一個神奇的故事說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列夫·托爾斯泰的童話世界——《七顆鉆石》。(對作者的了解,請同學們看課文下的注解)
二、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這則童話記敘了怎樣一個故事?
2、朗讀課文
(1)討論:童話應該怎么讀
a、同學說
b、老師總結
(2)學生自由朗讀一遍(3分鐘)
。3)請學生讀最喜歡的片段
a、學生談為什么這樣讀
b、其余學生評價
三、探究感悟
1、思考討論:
。1)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小組)
。2)水罐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3)你認為什么是水罐發(fā)生變化的原因?
2、童話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小姑娘、小姑娘的媽媽、陌生人。
小姑娘是一個_____的人。
小姑娘的媽媽是一個_____的'人。
想象“陌生人”會是誰?
四、發(fā)揮想象
小姑娘找不到水,心情是怎樣的?她累得倒在地上,會做什么樣的夢,好夢?惡夢?發(fā)揮你的想象,結合文段內(nèi)容,說說夢中的情景。
要求:想象要大膽、合理。
五、總結:
1、故事的結尾耐人尋味: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變成了大熊星座。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美好愿望?
2、文中因為有了愛心,我們才感到溫暖。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感受愛心的溫暖,更要懂得對別人付出愛。在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充滿愛心的人和事,大家可以舉出一些發(fā)生在身邊的充滿愛心的例子嗎?正如一首歌里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痹复蠹叶寄艹蔀槌錆M愛心的人。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鉆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遞給、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鮮”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4、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交流
1、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簡單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通字音,看準字形。
2、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三、認字
1、讀準字音。
“竟”“匆”為后鼻音,“絆”“咽”為前鼻音“蔥”“湊”為平舌音,“瞬”為翹舌音。
“咽”為多音字。
2、開火車認讀。
3、記憶字形。
4、組詞競賽。
5、開火車認字組詞。
四、寫字
1、重點指導:
。1)“渴”“沫”“涌”左邊相同,都是三點水。
。2)渴—竭、哀—享聯(lián)系記憶。
。3)“累”下邊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4)“湊”的左邊不是三點水,“沫”的右邊不是“未”。
2、學生書寫。
3、聽寫。
第二課時。
一、通讀課文,提問
1、接力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2、學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課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學。
。1)齊讀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語“我能體會到當時水是多么重要”引導第一自然段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關鍵詞語引導學生體會當時水的重要。
2、主體部分教學。
對課文主體部分的教學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為線索來進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變化主要體現(xiàn)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銀水罐──金水罐──從中跳出了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
。1)從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滿的: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個夠”等詞句,體會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正是小姑娘對母親的愛,使水罐再次顯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變成銀的:引導學生由第一自然段“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想象:小狗可能是因為渴極了走不動。
。4)水罐變成金的:小姑娘的.母親認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讓給小姑娘喝。水罐又一次變化的原因是母親對小姑娘的愛,可見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愛心。只要有人獻出愛心,水罐就會發(fā)生神奇的變化。
。5)從水罐里跳出七顆很大的鉆石,接著從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關鍵詞句,引導學生了解小姑娘當時多么想喝水,從而體會她把水讓給別人是多么動人的行為。
3、重點理把握“愛心”這一主題,引導學生比較幾個故事情節(jié):
小姑娘為母親找水,小姑娘分水給小狗喝,母親讓水給小姑娘喝,小姑娘把水讓給路人喝,從而得出“愛心”主題。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七顆鉆石》的教案優(yōu)秀08-29
《七顆鉆石》教案優(yōu)秀05-07
《第六顆鉆石》優(yōu)秀教案11-01
《第六顆鉆石》教案02-25
語文教案第六顆鉆石05-07
《七顆鉆石》教案一等獎01-23
創(chuàng)意鉆石婚策劃方案10-16
三年級語文下冊《七顆鉆石》教案01-13
新版鉆石銷售工作計劃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