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課十》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課十》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內(nèi)容】:教材P81、82練習十七第10、12、14、1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鞏固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稍復雜的行程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的練習過程,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熟練掌握相遇問題的解題方法。
難 點:找等量關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學方法】:練習講解。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相遇問題,那誰能說一下列方程解相遇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然后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列方程解相遇問題的關鍵在于找準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
今天我們就通過幾道習題來鞏固一下用方程解相遇問題的方法。
二、練習講解
1.易錯題分析
出示:甲乙兩地相距660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32千米,一輛客車每小時行34千米,兩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經(jīng)過幾小時相遇?
易錯原因:學生在解決相遇事件的問題中,能很好地利用等量關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時,部分學生對方程的格式書寫不夠規(guī)范。
學生嘗試解答: 解:設經(jīng)過x 小時兩車相遇。
(32+34)x =660
x =10 答:經(jīng)過10小時相遇。
教師小結:列方程求速度、相遇時間等問題時,首先要根據(jù)以前學習的相遇問題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設未知數(shù),列方程,再正確地解答。
2.教材第82頁練習十七第12題。
組織學生閱讀題目,獲取題目的有用信息。
教師:怎樣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呢?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生根據(jù)“總路程=(甲車速度+乙車速度)×相遇時間”列出算式,指名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解:設乙車每小時行x 千米。
3.5(68+x )=455
x =62
三、鞏固拓展
1.畫線段圖解決稍復雜的行程問題
出示:甲、乙兩城相距420km,一輛汽車從甲城開往乙城,一輛摩托車同時從乙城開往甲城。汽車每小時行駛75km,3小時后兩車相距15km。摩托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目意思。
思路導引:
情況一:兩車行駛3小時未相遇,兩車還相距15km。用線段圖表示:
根據(jù)上面的線段圖可知: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由這個等量關系可以列出相應的方程。
情況二:兩車相遇后,又繼續(xù)行駛,兩車相距15km。用線段圖表示:
根據(jù)上面的線段圖可知:汽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摩托車3小時行駛的路程-15km=甲、乙兩城之間的距離,由這個等量關系可以列出相應的方程。
學生嘗試解答:
情況一: 情況二:
解:設摩托車每小時行駛x km. 解:設摩托車每小時行駛x km.
75×3+3x +15=420 75×3+3x -15=420
240+3x =420 210+3x =420
3x =180 3x =210
x =60 x =70
教師小結:通過線段圖,找出兩車相距15km存在的兩種情況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3.教材第82頁練習十七第15*題。
學生先自己看圖,從圖中獲取信息,找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對學生有疑問的地方教師予以解惑。
四、課堂小結
經(jīng)過這節(jié)練習課,你是不是對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有了更深的了解?
五、作業(yè):
教材第81、82頁第10、14題。
【五年級上冊《練習課十》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品】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06-04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合集5篇】04-04
《練習十三》數(shù)學教案11-21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綜合練習04-08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練習一04-08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方程練習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