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時間:2024-09-23 07:26:44 教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

            教學內(nèi)容:p.33、34

            教學目標:

            通過梳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三角形邊和角的特點;能正確給三角形分類;做一些相關的判斷等練習。

            教學過程:

            一、了解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通過看書,了解本單元主要分幾個內(nèi)容:

            1、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指出:我們在判斷的時候一般只要想其中最短的兩邊之和與最長的第三邊比。想一想,這又是為什么?

            2、畫三角形的高,要注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畫,用虛線,標出直角標記和“高”

            3、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

            填空: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個銳角,最多有()個銳角。

            三角形按邊考慮,有兩種特殊情況: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板書:等腰直角三角形

            指出:有的時候我們可以同時從邊和角兩個方面來考慮分類。這個三角形是什么形狀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分別是45度、45度和90度)分別舉老師的教師用和學生用的該塊三角板,比一比,使學生明白:等腰直角三角形不管大小,它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是固定不變的。

            還有一種三角形也很特殊,它的三個角的度數(shù)也是不變的,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隨學生回答板書:等邊三角形。

            分析:等邊三角形從字面上看,它只說了邊沒說角,你能知道它的角各是多少度嗎?那要不要說成“等邊銳角三角形”?為什么?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白:等腰的可能是直角、銳角、鈍角,所以要說清楚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等邊三角形只能是銳角三角形,所以就沒必要再強調了。)

            4、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度。

            指出:利用這點,我們可以進行一些計算。

            二、完成書上的練習三:

            1、先判斷下面各是什么三角形,再畫出每個三角形底邊上的高。

            說說你判斷的依據(jù)是什么?結論是什么?

           。ǹ商釂枌W生:是不是三個角都要量?為什么?)

            老師注意巡視畫高是否規(guī)范。

            補充:這題是用給定的底畫高,如果我給定的是頂點,你會畫高嗎?

            老師畫題,學生畫高。說說怎么想的。

            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張紙遮住了一部分,只看露著的一個角,你能確定它們各是什么三角形嗎?

            注意最后一個角,要讓學生說說理由,或者也可請學生畫出不同的結果。

            小結:有鈍角的就是鈍角三角形,有直角的就是直角三角形,三個角都是銳角的才是銳角三角形。

            3、用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一拼:

           。1)拼成圖形的內(nèi)角和是180d;。

            學生可同桌或四人合作,請不同拼法的同學站在講臺前展示。分別算一算。指出:只要是三角形,它的內(nèi)角和就是180d;

           。2)拼成圖形的內(nèi)角和是360d;繼續(xù)合作,請不同拼法的同學站在講臺前展示。分別算一算。交流的時候可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再選一般的四邊形。

            指出: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四邊形的內(nèi)角和是360d;

            4、下面是3塊三角形玻璃打碎后分別留下的碎片,你知道它們原來各是什么三角形嗎?

            注意:第二個三角形可能會有學生說成銳角三角形,可引導學生認識,“等邊三角形”更適合它。

            5、你會用下面的9根小棒,擺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和兩個等腰三角形嗎?

            讓學生從學具盒里拿出三種規(guī)格的小棒,分別擺一擺。老師加強巡視和指導。

            擺完后問:如果用一紅兩綠的小棒來擺等腰三角形,行嗎?為什么?

            再看書上小棒的數(shù)據(jù),說說哪種情況是不可以的。為什么?

            6、彩霞小區(qū)有一個由三個大小不同的等邊三角形組成的花園,從a地到b地,走哪條路最近?圖中哪兩條路一樣長?為什么?

            問題一,可讓學生說說理由: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問題二?勺寣W生算一算,分別都得到了120米,那就是相等。

            7、在小組里說說下面的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在交流的時候注意補充和規(guī)范,如第三個三角形,最好能分別從角和邊兩方面考慮,說成是“等腰鈍角三角形”!

            8、思考題:先畫一畫,再算一算,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交流。

            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一個多邊形可以分成多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個數(shù)就是多邊形的邊數(shù)減2。多邊形的內(nèi)角和就是幾個三角形內(nèi)角和的和?梢杂180×(n-2)……

            三、介紹“你知道嗎?”,學生自己閱讀,并算算金字塔每個側面的底角大約是多少度?

            關于金字塔有很多的秘密,同學們?nèi)绻信d趣的話,可找一些相關的資料來看看。

            教學反思:(略)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2

            一、復習鋪墊,引入新課。

            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 0.5=

            4.8+2.2= 3.5-2.1= 5.5+4= 19.5-0.5= 7.2+1.6=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對答案。

            2.豎式板算:(每組叫一名同學上黑板算,其他同學在練習本上計算)

            4.89-2.64 3.61+1.37 7.75-6.35 2.82+3.17

            點撥: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強調: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要小數(shù)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加或減起。)

            3、揭示: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的小數(shù)減法.

            二、目標實施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為了促進你們健康成長,每學期我們都進行體檢,其中有一項是量體重。你知道你的體重是多少嗎?今天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也在量體重,想不想去看一看?

            2、出示情境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匯報:(笑笑體重38千克、淘氣體重45.2千克、丁丁體重33.4千克。)教師板書

            3、根據(jù)情境圖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1、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淘氣比笑笑重多少千克?

            3、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4、丁丁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5、笑笑比淘氣輕多少千克?

            6、笑笑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7、淘氣和丁丁一貫共重多少千克?

            下面我們試著解決兩個問題好嗎?

            4、課件出示:淘氣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指名列式:45.2-33.4= 為什么這樣列式?

            (1) 自主嘗試計算:

            (2) 交流匯報:

            啟發(fā)學生思考:根據(jù)45.2-33.4這個算式,想:計算小數(shù)減法時要注意什么?

            (3)交流后師生共同小結

            計算小數(shù)減法時,小數(shù)點要對齊即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十分位不夠減要從個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減.

            (4)計算:23.5-16.8

            (5)討論歸納小數(shù)減法的計算方法:

           、傧嗤瑪(shù)位對齊;

           、趶牡臀粶p起;

           、凼治徊粔驕p向個位借1,然后再減.

            5. 課件出示:丁丁比笑笑輕多少千克?

            (1)自主列式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獨立嘗試計算

            (3)小組內(nèi)交流

            (4)匯報:

            (5)點撥:把38寫成38.0你知道是根據(jù)什么嗎?(這是根據(jù)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即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6、課件出示:小數(shù)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這就是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 練習說一說。

            7、嘗試做:

            1.25+6.05= 78.3-6.9=

            (1)觀察第一題的'計算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在小數(shù)的末尾添有0。)

            我們在計算小數(shù)加減法時計算結果如果在小數(shù)的末尾有0可以根據(jù)小數(shù)的基本性質把0去掉,小數(shù)的大小不變。)

            (2)強調:哪一位不夠減要從本位退1作10,在前一位加10再減.

            8、小結:今天通過量體重我們學習了什么?(小數(shù)加減法的進位加、退位減)

            討論交流:計算這樣的小數(shù)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總結:

            (1)小數(shù)加、減法要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低位加起或減起;

            (2)哪一位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不夠減就要向前一位借1;

            (3)確定好小數(shù)點的位置.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3

            學習內(nèi)容:

            課本第5、6頁練習一第4—7題。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使用適當?shù)姆椒,收集整理?shù)據(jù),把結果表示在統(tǒng)計圖表中,并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回答或提出簡單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再次體驗簡單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的過程,能靈活選擇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樹立從統(tǒng)計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學習重點:

            體驗簡單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的過程。

            學習難點:

            能根據(jù)數(shù)據(jù)回答或提出簡單的問題。

            學習準備:

            主題圖

            學習過程:

            一、導入練習

            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jié),你們喜歡春游嗎?今天二(1)班同學就一起去春游。同學們準備了什么好吃的?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今天練習有關的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的.知識。

            二、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題

            出示題目

            問:統(tǒng)計的是什么?

            一個路口10分鐘內(nèi)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

            是怎樣統(tǒng)計的?學生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2)練習一第5題

            出示題目,本周圖書借閱情況統(tǒng)計表。

            學生獨立思考,回答問題。

           。3)練習一第6題

            分小組活動,統(tǒng)計前各小組商量一下打算用什么辦法記錄,然后再說說你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并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記錄,完成統(tǒng)計表。

            集體交流統(tǒng)計結果,說說看了上面的統(tǒng)計結果,你想到了什么。

            (4)練習一第7題

           、俪鍪镜7題

            提問:圖中統(tǒng)計的是什么?是怎樣統(tǒng)計的?

            學生回答。

           、谡f一說,哪天賣出的電視報最多?哪天最少?你有哪些想法?

           、墼囈辉嚕喝绻硎2份,怎么表示呢?

            學生嘗試練習。

            展示學生所畫的統(tǒng)計表,集體討論。

            三、提高練習

           。1)班上如果要過集體生日,可以在哪個月舉行?

            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及理由,教師爺可以參與討論。

            選全班同學中生日最集中的月份。

            (2)問題:哪一個月生日的同學最多呢?

            學生統(tǒng)計。

            四、課堂總結。

            本單元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作業(yè)很大,在今后的學習中會經(jīng)常用到。通過統(tǒng)計表,可以了解許多信息,便于掌握和比較信息、數(shù)據(jù)。

            那你對于本單元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呢?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書法。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學生合作學習,愿意交流,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找單位“1”和等量關系的方法。并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書法解答問題。

            教學策略:

            分析百分數(shù)的意義,找準標準量,寫出關系式,列方程和算數(shù)式,比較這兩種方法的不同點。

            教學準備:畫有百分數(shù)信息的表格和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一說用方程解答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用算書法解答呢?

            二、練習

            1、出示72頁“練一練”的第4題,分析表格信息資料,提問:學校圖書館共有多少本書?然后把統(tǒng)計表填寫完整。

            做這道題時,先引導學生從第橫行中的數(shù)據(jù)入手找等量關系:總本書×20%=科技類(2400),求出總本書后,再求出學科類和故事書占總本書的百分比。

            2、實踐活動

            統(tǒng)計你家上個月的支出情況,支出項目可分為食品、服裝、書包等。算算每個項目的支出占總支出的百分之幾,繪成統(tǒng)計表。

            三、課堂總結

            學生談自己的收獲。

            板書設計:

            練習課

            總本書×20%=科技類(2400)

            教學反思: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5

            主備教師:xxx

            執(zhí)教教師:xxx

            教學內(nèi)容:除法,課本P19頁例5,練習四第4、5、6題。

            教學目標:xxx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溫故知新,繼續(xù)學習除法運算。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材分析:

            例5,教學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例5的設計形式與例4相同。先呈現(xiàn)熊貓分竹筍的情境圖,熊貓的盤子里放著4個竹筍,小精靈明明提出“能放幾盤”的問題。再由“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引出除法算式20÷4=5。然后,給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學情分析:

            利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計算的基礎,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借助平均分的`結果,說一說20÷4=5的實際含義,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參與學習過程,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

            教學具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傉n時:1課時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預設: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1.談話,出示例5情景圖。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2)熊媽媽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學生動手操作后教師課件演示熊媽媽分竹筍的過程,再列出算式。2.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為什么這個算式也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二、新知探究

            1.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shù)你能幫它取個名字嗎?

            (2)先讓學生自己取,然后請學生看書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請學生對照算式與情景,說說算式中各數(shù)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三、實踐應用

            課本第19頁的“做一做“

           。1)明確要求

           。2)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3)交流匯報。(4)小結。2.挑戰(zhàn)園地:

           。1)練習四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寫算式。

           。2)練習四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敘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寫算式,最后讓學生對照圖說一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知識?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方向與位置,課本第65~66頁。

            課型

            練習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學會根據(jù)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一個方向確定其他三個方向的方法,學會看簡單的線路圖。

            2、經(jīng)歷探究辨別方向與確定位置的過程,體驗合作探討問題的樂趣。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合情感。

            教學重點:

            給定東、西、南、北中的任意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會看簡單的'線路圖。教學難點: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余三個方向。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1。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然后在全班交流,交流時重點加強學生練習的活動性,讓學生面向給定的方向站好,再說出其他三個方向。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分別面向不同的反響,確定其他三個方向,鞏固辨認方法。

            2、自主練習2.3。

            這是實踐性的題目。練習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與實踐開展必要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辨認方向。

            3、自主練習4。

            學生自己獨立解決,然后全班集體訂正。

            4、自主練習5。

            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在全班交流,鞏固看路線圖的方法。

            5、自主練習6。

            先讓學生描述路線,然后再計算路程。

            6、小資料。

            學生自己了解。

            二、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三、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7

            教學目標:

            1、鞏固十幾減9、8、7、6的題目。

            2、是學生進一步明確用“破十法”計算的道理。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破十法計算道理

            教學過程:

            一、宣布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來上節(jié)練習課。

            二、課堂練習

            1、看圖列式計算

            學生觀察圖,說說圖的意思,然后列式計算

            2、計算

            學生獨立計算

            3、列式計算

            看圖列一個加法兩個減法算式,注意指導學生觀察圖的`意思

            4、做減法

            學生計算,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5、游戲

            三個人一組,列兩個加法算式和兩個減法算式

            6、填未知數(shù)

            填一填,鞏固9、8、7、6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三、課堂獨立作業(yè)

            做120頁5、6、9題

            四、課堂小結

            說說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8

            教學目標:

            1、 通過教學,使學生牢固掌握中間、商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

            2、 能正確地、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 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鞏固、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

            二、基本訓練

            1、口算

            49×3 840÷70 61×7 320÷80

            120÷40 18×6 570÷30 65×5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商是幾位數(shù),再計算。

            8505÷17 8355÷83 8160÷34

            9045÷45 7816÷26 8232÷56

            三、綜合訓練

            1、對比練習

            2856 ÷28 3840 ÷16

            8484 5760

            5788 8485

            2、判斷,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25 12

            26)5330 54)5508

            52 54

            130 108

            130 108

            0 0

            3、計算并驗算。

            8640÷36 4935÷47 8945÷85

            1185÷29 9600÷32 3854÷82

            4、文字題

           。1)一個數(shù)乘63得7560,這個數(shù)是多少?

            (2)9548是77的多少倍?

            (3)除數(shù)是24,商7余11,被除數(shù)是多少?

            四、提高練習

           。7004÷34=300 (- )×26=3640

            五、課堂

            六、課堂作業(yè) 《作業(yè)本》p43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9

            復習內(nèi)容:

            教材練習九相關題目。

            復習目標:

            1.鞏固乘法的意義,進一步體會加法和乘法的關系。

            2.通過觀察、比較等學習方法,讓學生感知一個乘法算式在脫離情境支撐的前提下,可以表示兩種含義。

            3.培養(yǎng)孩子獨立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在練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加法和乘法的關系。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知識梳理

            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乘法,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關于乘法的知識。

            1.乘法的意義。

            2.乘法各部分的名稱。學生在小組內(nèi)回顧、交流后指名匯報,師生共同補充完善: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相乘的兩個數(shù)叫做乘數(shù),乘得的'結果叫做積。師:通過前兩節(jié)課對乘法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完成練習吧!二、針對練習1.完成教材練習九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匯報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互相檢查,再集體訂正,并指名說說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材練習九第9題。引導學生看清題中的條件,再獨立列式,同桌互相讀一讀。在練習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仔細分析題目的習慣。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0題。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匯報結果。對于“3+2+1+3”引導學生明白:可以把“2+1”看成“3”,即原式可以看成“3+3+3”。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題。學生自主連線,指名展示。并說說自己的理由。3.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3題。教師引導:3×2既可以畫成3個2,也可以畫成2個3。5×4既可以畫成5個4,也可以畫成4個5。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檢查。教師有選擇性地展示,集體進行評價。4.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4題。引導學生根據(jù)乘法的意義,把乘法算式轉化成加法算式并計算,讓學生在比較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簡便性。

            四、拓展延伸把下面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4+4+4+4+8=4×6

            5+5+5+10=5×57+7+7+7+7-7=4×7

            2+2+2+2+2-4=2×3五、課堂總結這幾節(jié)課我們都在學習乘法,對于乘法你們還有什么問題嗎?

            重在復習乘法的意義。通過練習,再次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在練習中,始終抓住乘法的意義教學,不脫離乘法的本質。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練習始終結合乘法的意義,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并感知乘法的簡便性。不足之處: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較少。

            教學建議:適時豐富學生對乘法現(xiàn)實模型的認識,指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數(shù)學模型的意義。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19頁練習四7-9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熟練掌握十幾減幾的計算方法,正確地迅速地計算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

            2、訓練學生找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的啟蒙教育。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善于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能靈活運用加減法的`互逆關系解決計算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11-3=

            12-6=

            13-7=

            12-8=

            11-2=

            14-5=

            [學生任選一題說說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

            二、課堂練習

            1、完成P19頁的第7題。

            4+8+6=

            11-3-3=

            15-7+6=

            5+4+7=

            8+7-9=

            19-5-8=

            12-4+5=

            17-2+4=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P19頁的第8題。下面每組算式卡片的得數(shù)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數(shù)嗎?

           。ǎ+9

            7+()

            12-()

            6+()

           。ǎ-5

            ()+4

            5+8

            11-2

            15-7

            [首先讓學生理解題意,舉例說明得數(shù)相同是什么意思,然后觀察每組中的三個算式,確定算式的得數(shù),再讓學生嘗試填出所缺的數(shù)。]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訂正,對個別減法題目要求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3、完成P19頁的第9題。

            [可讓學生看圖,自主觀察收集信息,再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布置作業(yè),完成練習四第10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35頁練習四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三位數(shù)不進位加豎式計算的方法,比較熟練計算。

            2.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確地解決求比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的數(shù)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說說每個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練習四第2、3題。

            (1)請學生完整敘述題目。

            (2)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用加法(或減法)解答。

            2、完成練習四第4題。

            (1)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貴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帶幾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學生估計,如果有學生通過口算說出要帶68元,要引導他進行估計。

            3.完成練習四第5題。

            (1)學生討論,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解決問題練習

            1.補充:

            (1)少先隊員種了36棵楊樹,種的梧桐樹比楊樹多20棵,種了多少棵梧桐樹?

            (2)少先隊員種了56棵梧桐樹。種的楊樹比梧桐樹少36棵,種了多少棵楊樹?

           、賹W生讀題,獨立完成。

           、谡堈f說每題的解題思路。

            2.出示:

            (1)動物園有孔雀16只,黃鶯比孔雀多3只?

            (2)學校書法小組有38人,美術組比書法組少6人,________?

            ①請學生提出合適的問題,說說為什么提這個問題。

           、趯W生解答。

            五、全課

            在解答這類比一個數(shù)多(或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清誰多誰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選擇正確的方法來解答。

            六、作業(yè)練習四第1題。

            教學后記: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2

            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材14頁例4和練習二余下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3、練習二第14題:根據(jù)已知條件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shù)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后的得數(shù)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佟让娣e: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诘酌娣e:3.14×(20÷2)2=314(平方厘米)

           、郾砻娣e: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5.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三、指導練習

            1、練習二第9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幾個面?(側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個底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2、練習二第17題

            先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求用彩紙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減去(78.5×2)平方厘米,再組織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13題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2)學生獨立完成第13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并指名板演。

            4、練習二第19題

            (1)學生小組討論: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過教具演示,使學生明白圓柱及長方體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剛好是圓柱的三個底面積。因此,計算油漆的面積就是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與圓柱側面積之和減去圓柱的一個底面積。

            (3)提醒學生將計算結果化成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shù),并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shù)。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第10、15、20題

            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學生有上一節(jié)課扎實的表面積教學作基礎,這節(jié)課例4的學習顯得十分輕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共提出兩個有價值的問題:“求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多少面料,也就是求哪幾部分的面積總和?”“結果20xx.4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十數(shù)應該約等于20xx,可為什么教材中應是約等于20xx?”我在此環(huán)節(jié),將教學重點放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所求問題到底是求什么,即要求學生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教學完例題后,運用一組選擇題,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題目如下:

            做通風管需要多少鐵皮

            圓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積

            做無蓋的圓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鐵皮

            做圓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鐵皮

            衛(wèi)生紙中間硬紙軸需要多大的硬紙板

            求水池底部和四周貼瓷磚的面積

            壓路機滾筒滾動一周的面積

            (1)求側面積;(2)求1個底面積與側面積的和;(3)求底面積;(4)求2個底面積與側面積的和

            指導練習內(nèi)容較多,難以在一課時完成,所以準備再補充一節(jié)練習課。

            兩個驚喜

            1、沒想到班上有一名同學(數(shù)學科代表袁文杰)通過比的知識發(fā)現(xiàn)了底面積與側面積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從而利用這一關系提高求表面積的速度。因為底面積=πr2,而圓柱體的側面積=2πrh,所以S底:S側=(πrr):(2πrh)=r:2h,2S底:S側=r:h。當已知圓柱體底面半徑和高求表面積時,如果先求出圓柱體側面積,就可用側面積÷h×r快速求出兩個底面的面積,從而提高計算速度。

            2、沒想到班上居然有一名同學(數(shù)學科代表江賜陽陽)會用課前我查找資料中所介紹的轉化方法來推導圓柱體的表面積。在他的帶領下,同學們推導得出新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底面半徑)。正因為了解到這種方法,在練習中計算已知底面周長3.14米,高5米,求表面積時,全班前30名同學完成的同學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這種方法,體現(xiàn)出這種方法對于已知周長和高求表面積的簡便之處。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shù)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對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nèi)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7頁第6題。

            (1)出示例圖,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口答,全班校對。

            (3)師生共同歸納。

            2.完成第107頁第7題。

           。1)自由讀題,獨立思考完成。

            (2)集體校對。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指名提出問題,集體解答。

           。5)。

            3.完成第107頁第8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仔細觀察,說說每組的規(guī)律。

           。3)獨立試著往下寫。

           。4)集體反饋并。

            4.完成第107頁第9題。

           。1)引導看圖,理解題意。

            (2)獨立完成,比一比,看誰填的正確。

           。3)全班交流反饋。

            5.完成第107頁思考題。

            (1)嘗試獨立解答,如有困難可請教你的同位或小組成員。

           。2)集體交流思考方法。友情提醒:可以把第二個條件中的“2倍”在圖上表示出來。

            6.自由閱讀“你知道嗎?”

           。1)自由閱讀文字介紹。

           。2)交流獲得的信息。

            (3)補充介紹課前搜集的信息。

           。4)談談了解這些知識后的體會。

            7.作業(yè)(小黑板出示)

           。1)一桶色拉油,連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

           。2)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

            ①買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

           、谝恢徊璞纫话蜒浪①F多少元?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三、反饋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4

            教學內(nèi)容:練習十三的第11~18題

            教學目的:通過解答文字題和應用題的綜合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計算練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回答

            1.6×500.52+0.150.9÷0.15

            3.8+4.70.6×0.048-5.7

            7.2÷0.62.6-0.521.4×60

           。、出示下列各題

            75.6÷13.5-(3.6+1.78)

            〔15.2+(8.4-4.5×0.8)〕÷1.6

            請兩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然后集體訂正,著重說明計算順序

            二、列綜合算式練習

           。、做練習十三的第11題

            先讓學生自己看書弄清題意,在練習本上做這兩道題。然后請兩名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特別注意讓學生說明為什么要使用中括號。

            集體訂正

           。、做練習十三的'第12題

            讓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做,然后集體訂正。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特別是如何使用括號。

            教給學生縮句法。

            三、解答應用題練習

           。薄⒆鼍毩暿牡13題

            學生自己在練習本上做,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然后集體訂正。

           。、做練習十三的第14題

            教師:這道題要求我們用兩種方法解答。大家先仔細看看題目,想一想,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天,可以有哪兩種不同的思路?

            請一、兩名學生說一說,再讓學生自己做在練習本上。如果學生能想出另外的解法,要給予表揚。

            3、做練習十三的第17題

            教師:這道題要求補充上問題,編成三步應用題,再解答。大家想一想,補上什么樣的問題才行?

            小組討論后指名回答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解答。

           。、做練習十三的第15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提示: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四、

            今天我們又進行了解答文字題和應用題的綜合練習。在列綜合算式時,要注意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括號。在解答兩步以上計算的應用題時,要注意認真弄清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有時還可以想一想有沒有其他不同的解法,使解答的過程更簡便。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16、18題

            六、板書設計:

            七、教后感: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和其他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

            2、能比較熟練地進行簡單的化聚。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提問: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那些?誰能按從大到小說說?

            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從左到右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分別是怎樣的?從右到左每相鄰的兩個單位間是怎樣化的?米與厘米,米與毫米間是怎樣互化的?

            (2)練習

            1米=()分米10厘米=()分米

            1米=()厘米10毫米=()厘米

            1千米=()米600厘米=()米

            2、舉例: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1)可捉高90(),教室長10(),小學生每小時步行4(),黑板長5(),火車每小時性80()。

           。2)練習書p87t3

            4、練一練,然后說說是怎樣想的。

            6千米=()米9千米430米=()米

            5000米=()米3450米()千米()米

            5、獨立完成p87t4、5

            二、綜合練習

            1、判斷題

            (1)學校的三層樓高是11米。()

           。2)小明1分鐘能走100米。()

           。3)一條路長4千米,另一條路長4000米,這兩條路一樣長。()

           。4)一輛貨車在公路上每小時行56米。()

           。5)小英從家里到學校走了20分鐘,他家離學校大約是1千米。

            2、應用題

           。1)南京長江大橋長6772米,九江長江大橋長7675米。

            a:哪座橋長?長多少?

            b:這兩座橋的長各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2)噴氣式飛機每秒飛行500米,火箭的速度是噴氣式飛機的9倍,火箭每秒飛行500米;鸺棵腼w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3)體育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5圈是多少千米?

            3、提高練習

            天平的一邊放了一個1千克的砝碼,另一邊放了5個蘋果和兩個100克的砝碼,正好平衡。平均每個蘋果重多少克?

            三、課堂總結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本》p52

          【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相關文章:

          《9加幾》練習課教案12-27

          《練習十三》數(shù)學教案11-21

          蘇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練習課教案04-15

          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練習課》04-07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練習課》04-04

          數(shù)學教案課后練習04-15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練習課十》數(shù)學教案06-06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練習課04-04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