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題四年級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應用題四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37頁例4和“做一做”的第1、2、3題,練習三十三的第1-2題。
教學目的:通過解答有關三步四步計算的應用題,使學生了解生活中這種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學習三步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及其與兩步應用題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書第187頁第(七)欄的口算題(直接寫得數(shù)),做完后,集體訂正。
二、學習新知
1、自學復習題。
2、小組討論:把這道題改編成三步計算的應用題,應該怎么辦?做在練習本上。
3、匯報結(jié)果。
4、教師把學生可能列出的條件全都寫在黑板上,然后分別討論每道題的解法,(以編題者為主)
5、出示例5。讓學生獨立完成。
6、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線段圖。
7、教師巡視,注意幫助差生。
三、應用新知:
1、完成做一做。
2、完成練習三十三第1題。
先分析題,畫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第2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算式解答,并寫出檢驗。然后集體正。
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又研究了一些三步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這些應用題也是在以前學過的應用題的基礎上再增加一步。所以,以后解答應用題時,要按照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去想、去做,注意弄清題意和分析數(shù)量關系,這樣就可以解答出各種不同的應用題。
四、作業(yè):練習三十三3、4題。
板書設計:應用題
例4:華山小學三年級栽樹56棵,四年級栽的棵數(shù)是三年級的2倍,五年級比三、四年級栽的總數(shù)少10棵,五年級栽多少棵?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2
課題:整數(shù)、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的練習課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28頁練習三十的第4-7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整、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會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做練習三十的第4題。
這道題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并要注意括號的使用。
讓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教師注意巡視,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直接列綜合算式有困難,可以指導他們先分步解答,再改成綜合算式。
2、做練習三十第5題。
先分析題意,再獨立完成。
3、做練習三十第6題。
指名三個學生在投影片上演算,其他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訂正時,可以先選擇其中-份典型的'投影片讓全體學生評判。還可以指名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4、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注意巡視。進行集體訂正。
。、做練習三十的第8、9題。
可小組討論完成。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3
本課題教時數(shù):25本教時為第15教時備課日期11月6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和乘、除法的有關知識,并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2.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一些乘、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乘、除法簡單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能正確地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一些乘、除法應用題。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一些乘、除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進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乘、除法簡單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計算、判斷
二、應用題練習
三、課堂小結(jié)
四、課堂作業(yè)
1.口算
練習十六第5題。
2.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
3.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
(1)一個數(shù)的5倍是65,求這個數(shù)。
(2)128比一個數(shù)少28,這個數(shù)是多少?
(3)45乘以某數(shù)得180,求某數(shù)。
1.根據(jù)題意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1)學校里女教師的人數(shù)是男老師的4倍。女老師有68人,男老師有x人。
。2)水果店里蘋果的箱數(shù)比梨多24箱。蘋果有72箱,梨有x箱。
。3)一個長方形長8米,寬x米,面積是48平方米。
。4)學校有12行柳樹,每行x棵,一共96棵。
2.練習十六第7題。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
3.練習十六第8-10題。
說一說每道題中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系。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練習了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
式解答應用題。用這樣的方法解答應用題,先要用x表示題里的未知數(shù),再根據(jù)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然后求出未知數(shù)x是多少。
練習十六第8-10題。
課后感受
通過今天的練習,學生對列未知數(shù)x的等式來解答應用題,應該說是掌握的更為扎實、牢固。由于用未知數(shù)x來解答的應用題,是順著學生的思路在進行學習,因此這部分內(nèi)容學生學的比較輕松。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復習三步應用題、數(shù)據(jù)整理和求平均數(shù)--教材第32-33頁4-7題,練習八5-6題與7*。
教學目的:
通過整理和復習所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答方法;掌握數(shù)據(jù)整理及求平均數(shù)的基本方法;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三步應用題
1.教師在黑板上并列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4題和第5題。
請兩位學生讀題后,分別說一說題里的條件和問題。然后,讓全班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集體訂正后,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第4題和第5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為什么這兩題都可以用簡便算法計算?
2.教師先出示題目:同學們抬水澆樹。三年級澆45棵,四年級比三年級多澆10棵,五年級澆的棵數(shù)等于四年級的2倍。五年級澆樹多少棵?
請一位學生讀題后,讓學生自己解答。
接著,教師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6題。讀題后,讓學生說一說題里的條件和問題,并且讓學生畫出線段圖幫助理解。然后,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
教師提問:這一題與上面一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上面一題是兩步應用題,下面一題是三步應用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教師:我們這一冊所學習的三步應用題都是在兩步應用題的基礎上發(fā)展來的。把兩步應用題改編成三步應用題主要有三種方法:增加條件、改變條件的敘述方式、改變問題。第6題是從上面的兩步題改變問題而變來的。現(xiàn)在,大家試一試用另外兩種方法把上面的兩步題改編成三步題。
鼓勵學生改編題,集體訂正所改編的題。
3.做練習八的第5、6題。
教師讓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做完集體訂正。
二、整理和復習數(shù)據(jù)整理及求平均數(shù)
教師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33頁,默讀第7題,理解題意。(教師也可用小黑板出示這一題。)然后看圖回答教師的問題。
教師提問:這個條形統(tǒng)計圖中的'一個格代表多少千克?
哪個年級采的最多?
五年級比三年級多采多少千克?
然后,讓學生自己做第(3)、(4)小題。做完以后,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是什么?在這一題里,求平均數(shù)的算式是什么?
接著,讓學生自己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中的數(shù)據(jù)填寫下面的統(tǒng)計表。填寫之前,教師提問:
下面的統(tǒng)計表是統(tǒng)計什么的?每個格里要填什么?
學生做題時,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教師可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做練習八的第7*題。這道題先要算出每種車的數(shù)量,然后才能填表、制成條形統(tǒng)計圖。這是一道需要綜合運用知識的題目,對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很有幫助。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5
教學內(nèi)容:第15頁例3
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學會口述自己的思維過程,并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解題。
教學重點:分析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西山小學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48人,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五年級(2)班有男生26人,女生23人,五年級(2)班一共有多少人?
3:果園里種有荔枝和龍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龍眼收果子6000千克,果園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僬堈f說你是怎樣思考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谌绻蠋熜薷囊幌骂}目中的已知條件,你還會計算嗎?
果園里種有荔枝和龍眼,荔枝50棵,每棵收果子150千克;龍眼有30棵,每棵收果子200千克,果園里一共收果子多少千克?
4:出示課題:三步計算應用題
二:探究學習
1:出示例題
新鎮(zhèn)小學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40人,四年級有三個班,每班38人。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賹W生合作完成
有幾個已知條件?
問題是什么?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后求什么?
怎樣列式計算?
怎樣列式才算是規(guī)范的?
、趯W生口述
你是怎樣列式的?
根據(jù)你所列的.算式說出你的解題思路。
2:集體講評
解法一
、傧扔嬎闳昙壍膶W生人數(shù)
40×4=160(人)
、谠儆嬎闼哪昙壍膶W生人數(shù)
38×3=114(人)
、酆笄笕昙壓退哪昙壱还灿卸嗌賹W生
160+114=274(人)
、艽穑喝昙壓退哪昙壱还灿274人。
列出綜合算式
40×4+38×3
=160+114
=274(人)
解法二
、傧扔嬎闼哪昙壍膶W生人數(shù)
38×3=114(人)
、谠儆嬎闳昙壍膶W生人數(shù)
40×4=160(人)
、酆笄笕昙壓退哪昙壱还灿卸嗌賹W生
160+114=274(人)
④答: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274人。
列出綜合算式
38×3+40×4
=114+160
=274(人)
3:小結(jié):從問題入手,找出直接解決問題的兩個已知條件,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后求什么,最后列出算式正確計算,并把答語寫完整。
三:課堂練習
1:西山學校三年級有___,每班45人;四年級有3個班,每個班有48人,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2:工程車為建筑工地運輸石料,大車有5輛,每輛裝10噸;小車有8車,___。工程車一共運輸了多少石料?
3:小紅在菜園子里種菜,5畦種白菜,每畦種150棵;3畦種西紅柿,每畦種60棵。_________?
四:作業(yè):練習四:1、2、3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4~25頁例1、“想一想”和“練一練”,練習六第l一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求兩積之和(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2.使學生學會利用線段圖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掌握分析應用題從條件開始想起和從問題開始想起的兩種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解答復習題(1)。
出示教材第24頁復習第(1)題。
學生口頭提問題,并說明理由。再口述算式,老師板書。
指出:根據(jù)兩個有聯(lián)系的條件,可以求出一個相關的問題。(板書:根據(jù)條件求問題)
2.解答復習題(2)。
出示教材第24頁復習第(2)題。
學生口答說數(shù)量關系式。.
指出:根據(jù)要求的問題,可以想數(shù)量關系式,找出需要的條件。
。ò鍟焊鶕(jù)問題想條件)
3.引入新課。
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用根據(jù)條件想問題以及根據(jù)問題找條件的方法來分析、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用這兩種方法來學習解答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題,讓學生讀題。
提問;題里有哪幾個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誰來說說看,怎樣畫線段圖來表示例l的題意?(畫線段圖)
請哪位同學來看著線段圖,說說例1的意思。
(2)請大家看著線段圖想一想,從條件開始想,可以怎樣想?
如果從問題開始想,又可以怎樣想呢?根據(jù)什么來求杉樹的棵數(shù)和楊樹的棵數(shù)?
誰來說一說,這道題要分幾步做,每一步算什么?
請同學們自己分三步,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讓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
誰來說一說,怎樣列綜合算式?(板書綜合算式)
(3)提問:算式中4x24求的是什么?3x20呢?第三步為什么要相加?
請同學們在第25頁上把這道題算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計算過程。集體訂正。
指出:例1是先求出兩個部分各是多少,再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
2.教學“想一想”。
。1)請大家看下面的.“想一想”,書上又給我們提了什么問題?
出示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讓學生讀題。
(2)提問:這道題根據(jù)條件想問題,可以怎樣想?根據(jù)問題找
條件又要怎樣想?按照這樣想的過程,這道題會解答嗎?
讓學生做在自備本上,指名學生板演。
。3)請同學們把這兩道題比一比,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這兩步會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為什么不同?
指出:在解答應用題時,不管用哪種方法想,都要按照題目里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用什么方法做。
三、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的題。
提問:題里有哪些條件,求什么問題?
指名學生用兩種思路說一說,這道題可以怎樣想。
然后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集體訂正,說一說每一步求的什么。
2.做練習六第l題。
。1)提問: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哪兩個問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提問:這兩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數(shù)和面粉的千克數(shù)?
為什么最后一步計算方法不一樣?
四、課堂小結(jié)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解答應用題可以用哪兩種方法來分析解題的過程?
說明:在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還要注意根據(jù)題里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確定每一步的計算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六第2、3題。
家庭作業(yè):練習六第4題。
提問:這里的計算題,哪幾道可以用簡便的過程使計算簡便?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42頁復習第1—6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之系和解題思路,更正確地解答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并提高靈解題的能力。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較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板書課題)。通過復習,要進一步認識這類應用題的'特點,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解題規(guī)律,正確地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答應用題的中間問題,正確解答一些簡單的三步計算應用題,當題中有一重復條件時,也可以用兩步計算解答。
二、復習三步計算應用題
1.做復習第1題。
(1)請同學們把這道題做在練習本上。(同時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提問:做這道題你們是怎樣想的?還可以從哪里想起?怎樣想?
指出:做三步計算應用題,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提問:如果把問題改為“運來的稻谷比小麥少多少噸”,(出示應用題)可以怎樣想呢?
(讓學生從條件開始和從問題開始說一說怎樣想)
誰來說一說,怎樣列式解答?(老師板書)
提問:這兩道題在解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為什么不相同?
指出:解答應用題,在確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據(jù)題里數(shù)
量之間的聯(lián)系,用適當?shù)姆椒▉斫獯稹?/p>
2.下面兩題各要用哪一道算式解答?為什么?
(1)同學們?nèi)デ镉,四年?個組,平均每組24人;三年級4個組,平均每組16人。三年級比四年級少去多少人?
(2)四年級3個組,共有24人;三年級4個組,共有16人。三年級平均每組比四年級少多少人?
[24x3——16x4; 24÷3——16÷4]
學生選擇后,要求說明理由。
3.做復習第3題。
(1)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
集體訂正。
提問: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第二種解法是怎樣想的?你能看出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嗎?
為什么這道題可以有兩種解法?
指出:在求兩個積的和的三步計算應用題里,積的因數(shù)有一個條件相同的時候,就可以用兩步計算來解答,這樣比較簡便。
(2)提問:如果把第3題問題改成“海棠花比玉蘭花少多少棵”,(出示題目)你能用兩種方法解答嗎?
指名學生口頭列式,老師板書。
提問:第一種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種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做復習第4題。
指名學生分別口頭提問題,老師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5.做復習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徐老師要帶多少錢呢?
指出:47元按50元估價,102元按100元估價,買羽毛球拍大約300元,買網(wǎng)球拍大約500元,徐老師大約要帶800元錢。
追問:你們能知道徐老師實際用了多少錢嗎?
指名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追問:我們估計帶800元夠不夠?
指出:在生活里,我們常常要估計,所以要學會估計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復習了什么內(nèi)容?解答應用題時,可以用哪兩種思路來想?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復習題第2題,第5題第(2)題。
家庭作業(yè):第6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8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30-131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三十一的第l一4題。
教學目的:通過對已學過的應用題進行比較,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概括出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系統(tǒng)地歸納整理,概括出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口答。)
2.35+1.53.7×1004.05×8
7.4-3.583÷1001.2-0.5
18+4.91.6×503.9×5
22.5-8.51.56÷3540+98
二、自學新課
。薄⒆詫W例1。
教師:“我們解答過很多應用題,有一步計算的,也有兩、三步計算的。現(xiàn)在我們來研究一下,解答應用題時是怎樣想,怎樣做的,一般需要經(jīng)過那幾個步驟。”做完后,討論。
小組討論:
(1)解答一道應用題,首先要做什么?我們以前學過用哪些方法尋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學生說出條件和問題,教師板書)
學生:“我們還可以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學生或教師板書如下。)
(3)弄清題意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教師指名讓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梢詮膯栴}出發(fā)進行分析,也可以從條件出發(fā)進行分析,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師隨著學生說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板書。
(4)教師:“確定了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以后,我們就可以列式計算了。誰說一說怎樣列式計算?”(指名學生說,教師對照上面的問題寫出算式和得數(shù),如教科書第130頁例1。)
教師:“誰還會列綜合算式計算?”(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綜合算式計算。)
(5)教師:“計算出得數(shù)以后,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如果學生回答,下一步應該寫答案,教師應提示學生再想一想。)
教師:“計算出得數(shù)以后,應該先檢驗一下做得對不對,再寫答案。即使題目沒有要求檢驗,自己也要認真檢查一遍。誰來說一說怎樣檢驗?”(指名學生按照前面的步驟,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有沒有錯誤。)
教師:“除了按照題意和原來的計算順序,依次檢查列式和計算對不對以外,我們也可以把得數(shù)當作已知數(shù),按照題意倒著一步一步地計算,看結(jié)果是不是符合原來的一個已知條件,F(xiàn)在我們用這種方法來檢驗一下!
。ǎ罚┓中〗M,合作完成。
“這樣計算的結(jié)果是75套,和原題中已知條件前5天每天做的套數(shù)相同,說明解答是正確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寫答案了。如果這樣計算的`結(jié)果和原題中已知條件不相同,那就需要再檢查一下解答(或檢驗)的計算中哪里有錯。”
檢驗正確后,教師板書:“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2、歸納、總結(jié)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分小組,歸納總結(jié)。
三、課堂練習
做教科書第131頁下邊的“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提示學生檢驗時要用今天學的方法,要寫出檢驗的計算步驟。
四、課堂小結(jié)和布置作業(yè)
1.教師小結(jié):“今天我們歸納總結(jié)了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目的不是讓大家去死背這四個步驟的條文,而是讓大家以后解答應用題時,要順著這個路子去想。首先耍弄清題意,要分析數(shù)量關系,在弄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基礎上列式計算,計算出得數(shù)后要先檢驗再寫答案。不要在沒弄清題意、沒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情況下,就隨意列式解答,或亂套解題的類型。
2.作業(yè):練習三十一的第1-4題。
課后附記: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9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特點和解題的基本步驟,掌l握列方程解答兩步簡單應用題的分析方法,能正確地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題。
2、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分析審題的解題習慣。
教學重難點:找出題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1、出示《今天我當家》錄像
、佟ⅲń裉焓菋寢尩纳,我想用零花錢中的20元買一份禮物送給媽媽,剩下60元捐給希望工程。)
2、指名說出儲蓄罐里已經(jīng)積了多少元錢。
3、讓學生說出解法。(算術解、方程解)
4、導人:怎樣列方程來解答步數(shù)較多的應用題呢?。
5、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
1、出示錄像
②、(今天正好又是星期天,爸爸說,該由我當家,讓媽媽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著爸爸給我當家的錢就上街買了三個特香包,每個4元,還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給我多少錢當家呢?)
2、學生列方程解答。
3、指名回答,并說說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錢數(shù)—用去的錢數(shù)=剩下的錢數(shù)。
解:設給我x元錢當家。
x —4×3=98
x —12=98
x =110
答:給我110元錢當家。
4、檢驗。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邊=11o—4×3×4=110—12=98,右邊=98,左邊=右邊,所以x=110是原方程的解。
5、出示錄像
6、讓不同列法的學生說說他是怎么想的。
7、學生總結(jié)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8、看書質(zhì)疑。
三、鞏固練習
1、張艷從食品櫥里取出3袋面粉包餃子,用去1.2千克,還剩0.3元千克,每袋面粉多少千克?
2、張艷把8朵鮮花插到花瓶章中,這時爸爸捧回2束同樣朵數(shù)的筆鮮花,現(xiàn)在一共有20朵,爸爸問:我捧回的鮮花每束有多少朵?找出題中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后列出方程。
四、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有什么收獲?
五、開放性練習
出示錄像④。
。α艘徽欤活D豐盛的晚餐總算準備好了。我數(shù)了數(shù)錢,還剩下才46元,于是來到水果攤前,看到蘋果j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4元、草莓每1千克8元、桔子每千克3元?晌曳鸽y了,除了買水果外,還得留下18j元買生日蛋糕。)小組討論,匯報可以怎么買。
六、作業(yè)
課本第78頁第2.3兩題。
教學設想
國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改變課程內(nèi)容繁、難、窄、舊和偏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nèi)容與學習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包括信息技術在內(nèi)的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1、改革例題呈現(xiàn)方式,增大學生探索空間。
數(shù)學的學習不應成為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而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鼓勵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精神;苏J識,我們把要講解的例題變成適合學生探究瓶的素材,呈現(xiàn)出真實的有探討價值的實際生活問題情境,以《今天我當家》中的上街購物用錢找錢的實際情境,讓學生在嘗試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信心,學會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
2、突破練習常規(guī)作法,激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
現(xiàn)代的數(shù)學教育觀認為,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數(shù)學,不同的學生要學不同水平的數(shù)學,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學數(shù)學。只有個性化的學習,才能使不同的人學到不同的數(shù)學,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具有不同思維特點的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統(tǒng)一的模式要求所有的學生。為此,我們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鞏固練習"常規(guī),把數(shù)學教學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緊密結(jié)合起來,在課堂上設計富有情趣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提供具有一定開放性、靈活性、多變性的生活情境,給學生的求異思維創(chuàng)設了一個廣闊的空間,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習慣,發(fā)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o采取合作學習、自主探索的方式,面向全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以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3、優(yōu)化數(shù)學建模過程,加強學生思維訓練。
以真實生活的原型進行數(shù)學建模,通過建模解模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積極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引導學生在視聽采頓有關數(shù)據(jù)中掌握多種類型的問題特點的基礎上將應用問題與數(shù)學問題聯(lián)系起來,從己知的數(shù)量關系推理、聯(lián)想、判斷出屬于哪類問題,如本節(jié)課的開放性練習,建立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之后,運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來解答純數(shù)學問題。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在獲取問題信息、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把實際問題抽象轉(zhuǎn)化成數(shù)學問題,建立相應的數(shù)學模型,—再利用數(shù)學知識對數(shù)學模型進行分析研究,得到數(shù)學答案,然后再把數(shù)學答案返回到實際問題中去。即引導學生解模的過程正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科學性、深刻性、靈活性、多樣性。
本節(jié)課的設計力求體現(xiàn)上述要求的同時,還注意智能培養(yǎng)與情感教育的關系,著眼于全面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和提高。同時把課堂知識引向廣—闊社會,引向?qū)W生生活,讓學生在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獲得信息,體驗情感,增強市場經(jīng)濟意識,學會理財,學會當家作主。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解答復合應用題能力,并能解答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簡單的植樹問題----求間隔個數(shù)。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投影片、米尺。
教學過程
(一)觀察線段,初步理解點數(shù)與間隔個數(shù)的`關系
1.教師畫一條線段,并且平均分成之段。
問:有幾個點?平均分成4段呢,8段呢,
2.討論:點數(shù)與間隔個數(shù)有怎樣的關系。
3.小結(jié):點數(shù)相當于物體個數(shù),因此,間隔個數(shù):物體個數(shù)一1
(二)出示課題,練習書中習題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答有關“間隔個數(shù)與物體個數(shù)之間關系”的應用題。
1.“練習十六”第12題。
。1)讓學生審題看圖后,教師問:要求這段河堤長多少米必須知道什么?(相隔米數(shù)、間隔個數(shù))
(2)想一想:16棵樹中有多少個間隔?
(3)列式解答,教師板書:
8×(16-1)
=8×l5
。120(米)答:這段河堤長120米
(1)如果改成:一段河堤長120米,兩頭各種一棵,每兩棵之間相隔8米,可以種多少棵樹?(投影)怎么解答?
120÷8+1=16(棵)
問:為什么要加門
小結(jié):實際生活中,公路兩旁的電線桿、路燈、樓梯臺階、鋸鋼筋等都同,“植樹問題”一樣。對這些問題,我們以后統(tǒng)稱為“植樹問題”。
2.“練習十六”第15題。
。1)投影題目及簡單實物圖。
(2)分析實物圖,問:要求一共擺了幾盆茉莉花必須知道什么?(相隔盆數(shù)、間隔個數(shù))
。3)學生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名說計算過程并板書。
2×(12-1)
=2×l1
。22(盆)
答:一共擺了22盆茉莉花。
3.“練習十六”第16題。
。1)讀題,審題。問:要求鋸好這根鋼筋一共要幾分鐘?關鍵是先求什么?(鋸的次數(shù))怎么求?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輔導學生,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
2×(600÷60-1)
。2×(10一1)
。18(分鐘)
答:鋸好這根鋼筋共要18分鐘。
。ㄈ┧伎碱}教學
1.提示:鋸成5段,鋸成10段,實際上各鋸了幾次,每次要幾分鐘?
2.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20÷(5-1)×(10-1)
。20÷4×9
。5×9
。45(分鐘)
。ㄋ模┬〗Y(jié)
簡單的植樹問題應用題,應搞清間隔個數(shù)與物體個數(shù)的關系,理解“一1”或“十1”的道理。
。ㄎ澹┳鳂I(yè)
1.書中第13、14、17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11頁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這種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用小黑板出示教科書第9頁上的復習題,要求學生:
1、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3、說一說個自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二、新課
教師改變復習題的條件和問題,使之變成例2,請一位學生讀題。
教師提問: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復習題的線段圖進行比較、分析。
教師提問: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可以先求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綜述: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教師提問:誰能在線段圖上表示出先求的是哪一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教師寫出第一步要算的問題:(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師提問:想一想,知道了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32米布,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該怎樣算?怎樣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寫出第二步的要算的問題:(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師提問:根據(jù)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驟和計算方法,你會不會列綜合算式解答?
指名在黑板上列綜合算式,集體糾正。
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計算?
讓學生在教科書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教師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做教科書第10頁上“做一做”的題目。
2、做練習三的第1-3題。
四、作業(yè)。
練習三的第4、5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6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事物間互相聯(lián)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分析、理解數(shù)量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ㄒ唬╀亯|孕伏
。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1天能編幾個筐?
。2)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1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ǘ┨骄啃轮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練習的這兩道題都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1:
。ǎ保┏鍪纠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ǎ玻├1與剛才兩道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要想求出5人4天能編多少個筐,我們應該先求出什么?
(3)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jié)果,(教師在上圖的基礎上,畫出線段圖。根據(jù)線段圖所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指名板演,形成板書:)
第一種解法:
、5個人1天編多少個?
16×5=80(個)
、5個人4天編多少個?
80×4=320(個)
第二種解法:
、1個人4天編多少個?
16×4=64(個)
、5個人4天編多少個?
64×5=320(個)
(5)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在書上第6頁和第7頁的空白處填空。指名同學板演列綜合算式解答的過程。
第一種解法:
16×5×4
=80×4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第二種解法:
16×4×5
。64×5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ǎ矗⿲Ρ葍煞N解法,討論:這兩種方法的不同點是什么?()
。ǎ担┙處煔w納小結(jié):已知每人每天編幾個筐,求5人4天編多少個,所求的結(jié)果既與人數(shù)有關,又與天數(shù)有關。解答時,可以先從人數(shù)人手求,也可以先從天數(shù)入手求,兩種方法都正確,我們都應該掌握。
。ㄈ╈柟贪l(fā)展
1.練習二第1~3題。
2.補充條件或問題,并口頭列兩種算式。(投影出示)
3.診照練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分組編題,要求數(shù)目盡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結(jié)果。編完后請其他組同學口頭列式解答,并當場給予評價。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通過總結(jié),指明這節(jié)研究的是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把課題補充完整:連乘應用題。
。ㄎ澹┎贾米鳂I(yè)
練習二第4、5題。
板書設計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4頁上的例3,完成“做一做”中第1-2題和練習四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學會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掌握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用小黑板出示復習題。
根據(jù)一個已知條件和問題,口頭補充另一個已知條件,列式解答。
2、教師讓學生打開教科書,做書上的復習題。
讓學生填上適當?shù)臈l件,然后獨立解答。解答后,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時自己是怎樣想的',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是怎樣列式解答的。
二、新課
教師將復習題改成例3,(四年級的人數(shù)不直接給出,改成“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請一位學生讀題。
讀題后,讓學生想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意見,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教師提問:要求三年級和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求什么?
教師指名讓學生結(jié)合線段圖進行分析。
第一步要算出三年級有多少人。由“三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算出三年級的人數(shù):
40×4=160(人)
第二步的要算出四年級有多少人。由“四年級有3個班,每班38人”算出四年級的人數(shù):
38×3=114(人)
第三步把兩個年級的人數(shù)合起來,求出兩個年級的人數(shù)。
分析完后,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
解答完后,再讓學生復述解題過程。
教師提問:如果把上面的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該怎樣解答?
教師讓學生獨立解答,解答之后,指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5頁上“做一做”的第1、2題。
2、做練習四的第1題。
四、作業(yè)。
練習四的第2、3題。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兩步連乘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滲透事物間互相聯(lián)系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分析、理解數(shù)量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畫線段圖解應用題:
。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1天能編幾個筐?
。2)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1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答案:(1) (2)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剛才我們練習的這兩道題都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應用題(板書 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1.
。1)出示例1:編筐小組每人每天能編16個筐,照這樣計算,5個人4天能編幾個筐?
(2)例1與兩道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要想求出5人4天能編多少個筐,我們應該先求出什么?
(3)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jié)果,(教師在上圖的基礎上,畫出線段圖)
第一種解法:
、5個人1天編多少個?
165=80(個)
、5個人4天編多少個?
804=320(個)
第二種解法:
、1個人4天編多少個?
164=64(個)
、5個人4天編多少個?
645=320(個)
。4)將上面兩個分步列式改成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
1654
=804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第二種解法:
1645
。645
。320(個)
答:5個人4天一共編320個筐.
。5)師生共同總結(jié).
已知每人每天編幾個筐,求5人4天編多少個,所求的結(jié)果既與人數(shù)有關,又與天數(shù)有關.解答時,可以先從人數(shù)入手求,也可以先從天數(shù)入手求,兩種方法都正確,我們都應該掌握.
三、鞏固發(fā)展.
1.補充條件或問題,并口頭列兩種算式.(投影出示)
。1)每只母雞每月下25個雞蛋,照這樣計算,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照這樣計算,3只燕子5天能吃多少只害蟲?
2.照練習題的'形式,組織學生分組編題,要求數(shù)目盡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結(jié)果.
編完后請其他組同學口頭列式解答,并當場給予評價.
四、課堂小結(jié).
教師通過總結(jié),指明這節(jié)研究的是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
五、布置作業(yè).
讓學生利用5、7和8三個數(shù)字自編一道連乘應用題,并用兩種方法解.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需要逆思考的加、減一步應用題。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數(shù)量關系。
難點:找等量關系。
教具和學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1)設要求的數(shù)是x,列出等式,再說一說根據(jù)什么求未知數(shù)x。
什么數(shù)加上240得320?
(2)解答應用題。
學校買來70盒粉筆,用去28盒,還剩多少盒?
2.口答。(與板演同時進行)
求未知數(shù)x。(口述口算過程,并說出根據(jù)。)
30+x=54 x+16=30 x-50=150 370-x=300
(二)學習新課
1.導入。
訂正板演(2),把條件和問題對調(diào)一下,就成了例7。今天我們學習應用題。(板書課題:應用題)
2.教學例7:學校買來一些粉筆,用去28盒,還剩42盒。學校買來多少盒?指定一名學生讀題,邊讀題,邊畫線段圖。
根據(jù)線段圖,全體學生列出算式,并解答出來。
指名學生列式,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說出:把用去的粉筆盒數(shù)與剩下的粉筆盒數(shù)合起來,就是原來的總盒數(shù),所以用加法解答。
28+42=70(盒)
口答:學校買來70盒粉筆。
提問:怎樣進行檢驗呢?
引導學生說出:用求出的原來買來的70盒粉筆作為已知條件,減去用去的盒數(shù),如果等于剩下的42盒,說明解答正確。
提問:
(1)上面的解法是我們過去學過的',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這道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解法呢?
(2)同學們可以聯(lián)系求未知數(shù)x的知識想一想,按照題目的敘述順序,哪些數(shù)量和哪些數(shù)量之間有等量關系呢?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買來的盒數(shù)-用去的盒數(shù)=剩下的盒數(shù)
提問:
(1)買來的盒數(shù)知道嗎?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說明:可以設買來粉筆x盒。
(2)買來的盒數(shù)為x,用去的盒數(shù)知道嗎?是多少?剩下的盒數(shù)知道嗎?是多少?誰能把它們列出一個等式?
引導學生列出:x-28=42。
(3)結(jié)合題意,誰能說一說這個等式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從原來粉筆的盒數(shù)x中去掉用去的28盒,就等于剩下的42盒。
教師說明: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由學生根據(jù)已學過的知識解答出來。
教師說明:因為設未知數(shù)x時,已經(jīng)說明單位名稱是盒,計算結(jié)果就不再注單位名稱。
由學生驗算:求出原來有粉筆70盒,從70盒中去掉28盒,剩下是42盒。說明解答正確,最后再寫答句。
3.引導學生小結(jié)。
提問:今天我們新學的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來解答應用題,它有哪些步驟呢?結(jié)合例7說一說。
引導學生說出:
第一步:讀題弄清題意,分清已知條件,求的是什么,設未知的數(shù)量為x。(板書:設)
第二步:按照題意,找出哪些數(shù)量與哪些數(shù)量有相等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板書:列)
第三步:求出未知數(shù)x是多少。注意x代表的數(shù)量不寫單位名稱。(板書:求)
第四步:檢驗并寫出答句。(板書:驗、答)
其中第二步最重要,要找出它們的等量關系式。
(三)鞏固反饋
1.半獨立練習。
課本第38頁“做一做”:
食堂原來有27袋大米,又買來一些,現(xiàn)在共有42袋,食堂又買來多少袋大米?(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再解答出來。)
提問:
(1)用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解答應用題的第一步是什么?這道題怎樣設?
(2)第二步是什么?這道題的等量關系式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原有袋數(shù)+買來袋數(shù)=現(xiàn)在袋數(shù)。
在此基礎上,由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指定一名學生在投影片上解答。
訂正時,由學生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再檢查計算和書寫格式有沒有錯誤。
2.獨立練習。
小林原來有一些郵票,同學又送給他14張,現(xiàn)在一共有70張。小林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教師不作提示,由學生獨立做在練習本上,指名一學生在投影片上做。訂正時,由學生講題,重點說一說根據(jù)什么列出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
3.課后練習:
練習九第2,3,4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了一些應用題的逆向敘述方式。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用一般的算術方法解答比較困難,而利用加、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列含有未知數(shù)x的等式來解則較容易,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在新課前的復習準備部分,安排了解答含有未知數(shù)x的文字敘述題和求未知數(shù)x的口算題,直接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并通過一道順向敘述的減法應用題,把其中一個條件和問題對調(diào),引出例7,這樣安排比較自然。
新課部分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在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先用已學過的一般算術方法解答,再引導學生順著題意的順序想,把要求的數(shù)用x表示,列出含有來知數(shù)的等式。重點幫助學生找出等量關系,通過例題,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解題步驟。
由于學生初學用這樣的思路來解答應用題,可能會不太習慣,因此,在鞏固練習時,分兩個層次,第1題在關鍵部分教師作適當提示,第2題獨立練習。兩道題都要求當堂反饋,及時評價,使學生在課堂上基本學會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
板書設計
應用題
步驟:
(1)設
(2)列
(3)求
(4)驗
(5)答
28+42=70(盒)
答:學校買來70盒粉筆。
買來的盒數(shù)-用去的盒數(shù)=剩下的盒數(shù)
設:買來粉筆x盒。
答:學校買來70盒粉筆。
【應用題四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四年級應用題教案文案01-06
“分數(shù)應用題”教案設計11-20
三步應用題教案05-17
幼兒園應用題教案12-27
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教案三應用題04-11
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教案04-04
列方程解應用題教案04-12
《復習兩步計算應用題》教案04-22